背光模组和应用于背光模组的扩散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9491发布日期:2018-09-14 22:37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应用于背光模组的扩散片。



背景技术:

为避免因为导光板表面缺点以及背光光线不均匀造成的出光不均匀问题,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在导光板或者背光光源上侧的扩散片;扩散片利用表面的粗糙结构实现光线向各个方向的随机折射,继而使得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光线尽量均匀。

现有技术中,扩散板多采用压纹工艺制造,利用压纹滚筒在基板表面上形成随机分布的花纹。实际生产中,两个压纹滚筒对挤经过二者缝隙的基板,使得基板的上下表面均形成随机花纹。但是,材料和工艺限制,两个压纹滚筒挤压基板时,从基板上脱离的颗粒会沉积在花纹内不容易清除,后续组装背光模组时,颗粒可能会因为振动脱离扩散板并进入到和背光模组贴合的表面,使得导光板表面刮伤而影响光线的正常出射,继而使得背光模组形成残次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采用挤压工艺制成的扩散板制作时形成的颗粒沉积在花纹内而不容易清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扩散片以及采用前述扩散片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背光模组的扩散片,包括片本体;

在所述片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透光的第一涂布层;

在所述第一涂布层内随机分布地设置有第一散射珠;

所述第一散射珠使所述第一涂布层的表面形成随机分布的凹坑结构。

可选的,在所述片本体的下表面设置有透光的第二涂布层;

在所述第二涂布层内随机分布地设置有第二散射珠;

所述第二散射珠使所述第二涂布层的表面形成随机分布的凹坑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二涂布层为抗静电涂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散射珠的直径小于15.0um。

可选的,所述第一散射珠为聚丙烯塑料制成的散射珠。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和如前所述的扩散片;

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或者所述导光板的底面处;

所述扩散片贴合在所述导光板的上表面侧,并且所述第一涂布层远离所述导光板。

可选的,所述扩散片的数量为两片,并且两片所述扩散片层叠设置;

在两片所述扩散片之间还设置有棱镜片。

采用前述的扩散片,经过片本体的光线进入到第一涂布层后,部分光线照射在第一散射珠上,被第一散射珠散射,并且被第一散射珠在第一涂布层上侧形成的凹坑向各个方向散射;如此,光线从第一涂布层的上表面射出后,各个方向分布被混合,减小了进入到扩散片的光线各个方向不均匀的程度。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截面示意图;

其中:11-扩散片,111-片本体,112-第一涂布层,113-第一散射珠,114-第二涂布层,115-第二散射珠,12-导光板,13-光源,14-反射板。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扩散片11、导光板12、光源13和反射片。以下先对其中的扩散片11结构做介绍,再分析背光模组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扩散片11包括片本体111,在片本体11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涂布层112;第一涂布层112采用透光材料制成;在第一涂布层112内分散地设置有第一散射珠113,第一散射珠113随机地分布再第一涂布层112内,使得第一涂布层112的表面形成随机分布的凹坑结构。

采用前述的扩散片11,经过片本体111的光线进入到第一涂布层112后,部分光线照射在第一散射珠113上,被第一散射珠113散射,并且被第一散射珠113在第一涂布层112上侧形成的凹坑向各个方向散射;如此,光线从第一涂布层112的上表面射出后,各个方向分布被混合,减小了进入到扩散片11的光线各个方向不均匀的程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涂布层112的厚度在15.0um-20.0um之间,为避免第一散射珠113脱离第一涂布层112,第一散射珠113的直径最好设置为小于15.0um。

本实施例中,第一散射珠113可以是丙烯酸塑料制成的塑料。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散射珠113也可以是本领域已经广泛采用的散射但具有较好透光特性的材料。

请进一步地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扩散片11还包括第二涂布层114;第二涂布层114设置在片本体111的下表面侧,在第二涂布层114内随机分布地设置有第二散射珠115;第二散射珠115使得第二涂布层114的表面形成随机分布的凹坑结构。第二散射珠115和第二涂布层114下表面的凹坑结构使得由下侧进入的光线首先被分散后再进入到片本体111内;如此,光线先被第一涂布层112均匀化后,再被第二涂布层114均匀化。

如前所述,本实施例中,第二涂布层114的厚度可以在15.0um-20.0um之间,第一散射珠113的直径最好设置为小于15.0um。另外第二散射珠115也可以采用丙烯酸树脂制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采用前述扩散片11的背光模组。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的扩散片11贴合导光板12的上表面设置,背光模组的反射板14贴合导光板12的下表面设置,光源13设置在导光板12的侧面,光源13出射的光线进入到导光板12后,被导光板12和反射板14反射到扩散片11侧;光线经过扩散片11后射出背光模组。

本实施例中,光源13可以是线光源13也可以是面光源13。在其他实施例中,光源13也可以设置在导光板12的下侧,随之可以取消设置反射板14。

更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扩散片11的数量可以是两片。两片扩散片11层叠设置,其中一片贴合导光板12。在两层扩散片11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实现光线在特定方向聚拢的棱镜片,提高预定角度内光线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