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设备和安装图像显示设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38766发布日期:2019-04-17 04:28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图像显示设备和安装图像显示设备的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主张2016年8月30日申请的第jp2016-168340号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的权益,所述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

本技术涉及例如投影仪等图像显示设备和安装图像显示设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图像通过使用投影仪来投影时,必须调整投影仪的位置或姿态。明确地说,在使用短焦距(或短投)投影仪的状况下,所投影的图像由于投影仪的极小位置移位等而在很大程度上移动。因此,调整位置和姿态是重要的。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投影仪中,三个支腿部分被设置到壳体的底表面。一个固定支腿在前侧(图像投影侧)上实质上设置在底表面的中央处,并且用于调整的两个支腿部分在后侧上设置在两端处。当用于调整的支腿部分旋转以改变支腿部分中的每一个的长度(从底表面突起的量)时,投影仪的姿态可被调整。用于调整的支腿部分具有使用户容易操作的配置,因此有助于姿态的调整。此外,在用于调整的支腿部分中,邻接放置表面的末端端部的旋转被调节,并且仅长度改变。这防止在调整姿态时发生位置移位(专利文献1的说明书的段落[0032]到[0035]、图3等)。

【引用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第5499624号日本专利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短焦距投影仪越来越多地散布,并且因此需要能够充分防止发生投影仪的颤动或位置移位的技术。

考虑到如上所述的情形,本技术的目标是提供能够充分防止发生颤动或位置移位的图像显示设备和安装图像显示设备的方法。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包含主体、支撑单元和固持单元。

主体投影图像。

支撑单元邻接安装了主体的安装表面,并且支撑主体以使得主体相对于安装表面采取预定姿态。

固持单元在主体上设置在与支撑单元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并且邻接安装表面以固持由支撑单元支撑的主体的姿态。

在图像显示设备中,主体由支撑单元支撑以采取预定姿态。此外,主体的姿态由设置在与支撑单元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的固持单元固持。这使得可以充分防止发生图像显示设备的颤动或位置移位。

支撑单元可支撑主体,以使得主体相对于安装表面位于预定位置处。在此状况下,固持单元可固持由支撑单元支撑的主体的位置。

这使得可以充分防止发生图像显示设备的颤动或位置移位。

固持单元可被配置成可从主体朝向安装表面移动。

这使得可以充分地固持由支撑单元支撑的主体的姿态和位置。

支撑单元可包含固定支腿和可调整支腿,固定支腿包含相对于主体处于固定距离处的固定末端端部,可调整支腿包含可从主体朝向安装表面移动的可调整末端端部。在此状况下,固持单元可包含固持支腿,固持支腿包含可从主体朝向安装表面移动的固持末端端部。

当将固定支腿作为参考来操作可调整支腿时,可以容易调整主体的姿态。此外,可以通过固持支腿来充分地固持主体的姿态。

可调整末端端部可具有第一硬度。在此状况下,固持末端端部可具有低于第一硬度的第二硬度。

这使固持末端端部能够充分紧密接触安装表面并可以充分防止发生颤动或位置移位。

第二硬度可低于固定末端端部的硬度。

这使得可以充分防止发生颤动或位置移位。

可调整末端端部可邻接安装表面以具有第一接触面积。在此状况下,固持末端端部可邻接安装表面以具有大于第一接触面积的第二接触面积。

这使得容易通过可调整支腿来调整姿态并通过固持支腿来充分固持位置和姿态。

可调整末端端部可具有邻接安装表面的凸出表面。在此状况下,固持末端端部可具有邻接安装表面的平坦表面。

这使得容易通过可调整支腿来调整姿态并通过固持支腿来充分固持位置和姿态。

可调整末端端部可具有第一摩擦系数。在此状况下,固持末端端部可具有大于第一摩擦系数的第二摩擦系数。

这使得容易通过可调整支腿来调整姿态并通过固持支腿来充分固持位置和姿态。

可调整支腿可包含旋转以移动可调整末端端部的第一旋转操作部分。在此状况下,固持支腿可包含旋转以移动固持末端端部的第二旋转操作部分。

这使得容易通过可调整支腿来调整姿态并导致固持支腿邻接安装表面。

第一旋转操作部分可具有第一直径。在此状况下,第二旋转操作部分可具有小于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

这使得容易使可调整支腿旋转并防止不必要的转矩施加到邻接安装表面的固持支腿。

可调整支腿可包含第一固持单元和第二固持单元,第一固持单元固持可调整末端端部,第二固持单元固持第一固持单元以可从主体朝向安装表面移动。在此状况下,固持支腿可包含第三固持单元和第四固持单元,第三固持单元固持所述固持末端端部,第四固持单元固持第三固持单元以可从主体朝向安装表面移动。

通过此配置,可以用简单配置实现可调整支腿和固持支腿。

第二固持单元可旋转以移动第一固持单元。在此状况下,第四固持单元可旋转以移动第三固持单元。

这使得容易通过可调整支腿来调整姿态并导致固持支腿邻接安装表面。

第二固持单元可具有第一直径。在此状况下,第四固持单元可具有小于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

这使得容易使可调整支腿旋转并防止不必要的转矩施加到邻接安装表面的固持支腿。

第二固持单元可通过螺纹连接来固持第一固持单元。在此状况下,第四固持单元可通过螺纹连接来固持第三固持单元。

这使得容易操作可调整支腿和固持支腿。

主体可包含可调整支腿固持单元和固持支腿固持单元,可调整支腿固持单元固持可调整支腿以可从主体朝向安装表面移动,固持支腿固持单元固持所述固持支腿以可从主体朝向安装表面移动。

通过此配置,可以用简单配置实现可调整支腿和固持支腿。

图像显示设备可还包含容纳在主体中并能够投影图像的短焦距光学系统。

本技术使得能够充分固持短焦距投影仪的位置和姿态,并使得可以充分防止发生颤动或位置移位。

当图像投影在前侧上并且另一侧被视为后侧时,固定支腿可在前侧上设置在主体的实质上中央部分的一个点处。在此状况下,可调整支腿可在后侧上设置在主体的两端中的每一个处。此外,固持支腿可在前侧上设置在主体的两端中的每一个处。

通过此配置,可以将图像显示设备充分支撑在单个固定支腿和两个可调整支腿的三个点处。此外,可以通过两个固持支腿来充分地固持图像显示设备的位置和姿态。

固持支腿可包含在施加到第二旋转操作部分的转矩是预定阈值或更大时调节固持支腿的旋转的调节机构。

这使得可以防止邻接安装表面的固持支腿旋转超过必要程度。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安装图像显示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通过支撑单元来支撑主体,以使得主体相对于安装表面采取预定姿态,主体投影图像,支撑单元邻接安装了主体的安装表面;以及通过导致固持单元邻接安装表面来固持由支撑单元支撑的主体的姿态,固持单元在主体上设置在与支撑单元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

【有利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技术,可以充分防止发生图像显示设备的颤动或位置移位。应注意,未必对本文所述的效果进行限制,并且可产生本公开所述的任何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设备的配置实例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上方所见的图1所示的图像显示设备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图像显示设备的底表面以及被设置到底表面的支撑机构的配置实例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安装图像显示设备的方法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5a是分别示出可调整支腿的配置实例和颤动预防支腿的配置实例的横截面图。

图5b是分别示出可调整支腿的配置实例和颤动预防支腿的配置实例的横截面图。

图6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颤动预防支腿的配置实例的横截面图。

图7a是各自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可调整支腿的配置实例的示意图。

图7b是各自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可调整支腿的配置实例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可调整支腿的配置实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图像显示设备】

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设备的配置实例的立体图。图2是从上方所见的图像显示设备的示意图。图2也示意性地示出图像显示设备的内部配置。

在此实施例中,能够从近距离位置投影图像的超短焦距(或短投,其描述相对于投影仪的距离与屏幕大小1:1或更小(例如,0.6:1)的短投比)投影仪用作图像显示设备100。如图1和图2所示,图像显示设备100包含主体10和支撑机构30。主体10投影图像p。支撑机构30支撑主体10。

主体10包含壳体11、光源单元12、图像产生单元13和投影光学系统14。光源单元12、图像产生单元13和投影光学系统14容纳在壳体11中。壳体11具有实质上长方体形状,并且在其顶表面11a上包含投影窗口15。应注意,壳体11的形状对应于主体10的形状。

下文中,假设投影图像p的一侧是前侧,并且相对侧是后侧。因此,图1和图2所示的y方向是前后方向,并且其中的x方向是横向方向。此外,z方向是高度方向。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将在如下假设下进行描述:安装了主体10的安装表面1是水平表面,也就是说,xy平面方向相等于水平方向,并且z方向相等于垂直方向。然而,本技术不限于此实施例,并且也可应用到安装表面1倾斜的状况。

被设置到顶表面11a的投影窗口15被配置成可打开且可关闭,并且在投影图像p时打开。应注意,图2仅通过框示出投影窗口15。

光源单元12产生白光,并将白光输出到图像产生单元13。例如,例如激光光源和发光二极管(led)、水银灯或氙气灯等固态光源用作光源单元12。为了产生白光,可使用涂覆了磷光体的磷光体轮等。磷光体由激光等激发,并产生可见光。

图像产生单元13包含光调制装置,例如,照明光学系统和液晶面板。照明光学系统将白光划分为彩色光束r、g和b,并且彩色光束中的每一个被导引到每一颜色的光调制装置。光调制装置基于从外部输入的图像信息而调制相应彩色光束r、g和b。相应颜色的所调制的光束(图像光束)通过使用双色棱镜而合成,并输出到投影光学系统14。

投影光学系统14是能够从近距离位置投影图像的短焦距光学系统(也被称为超短焦距光学系统)。例如,投影光学系统14包含透镜系统和自由曲面镜。透镜系统将所产生的图像光输出到被设置成接近投影窗口15的自由曲面镜。图像光在自由曲面镜上反射,并且因此具有广视角的图像(广角图像)p朝向前侧投影。

光源单元12、图像产生单元13和投影光学系统14的具体配置不受限制并且可适当地进行设计。

在此实施例中,主体10(壳体11)具有在横向方向上宽度约100cm、前后方向上深度约50cm并且高度约15cm的大小。当然,主体10的大小不受限制并可视情况来设计。

如图1和图2所示,主体10安装在安装表面1上,以使得壳体11的前表面11b接近投影表面5。即使主体10相对于投影表面5位于极近范围处,例如,在约5cm的距离处,也可准确地投影广角图像p。应注意,可设置主体10的位置(相对于投影表面5的距离)不受限制。

图3是示出图像显示设备100的底表面以及被设置到底表面的支撑机构30的配置实例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底表面11c包含沿着横向方向(x方向)形成在前侧上的前部17以及沿着横向方向形成在后侧上的后部18。此外,底表面11c包含凸出部分19,其中凸出部分19形成在前部17与后部18之间,并且向下突起。在前部17和后部18中的每一个与凸出部分19之间存在水平差。

当从上方观察底表面11c时,前部17、后部18和凸出部分19中的每一个具有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实质上长方形的形状。更具体来说,凹口19a在后侧上形成在凸出部分19的两个拐角处。凹口19a的部分形成后部18的一部分。应注意,在此实施例中,底表面11c对应于面向安装表面1的实质上长方形的相对表面。

支撑机构30包含一个固定支腿31、两个可调整支腿32和两个颤动预防支腿33。固定支腿31设置在前部17的实质上中央部分处。固定支腿31是相对于底表面11c具有固定长度的支腿。换句话说,固定支腿31的末端端部(下文中,被描述为固定末端端部)34与主体10的底表面11c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应注意,固定末端端部34的高度(相对于底表面11c的距离)大于凸出部分19的水平差的高度。

可调整支腿32分别设置在后部18的两端18a处,即,形成凸出部分19的凹口19a的部分处。可调整支腿32被配置成通过在将高度方向作为轴向方向的情况下旋转而可沿着高度方向(z方向)移动。因此,使可调整支腿32旋转可改变可调整支腿32的末端端部(下文中,被描述为可调整末端端部)35的高度(相对于底表面11c的距离)。

通常,当可调整支腿32相对于底表面11c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可调整支腿32缩短,也就是说,可调整末端端部35朝向底表面11c移动。当可调整支腿32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可调整支腿32伸长,也就是说,可调整末端端部35朝向安装表面1移动。当然,旋转方向不受限制。

应注意,可调整支腿32旋转以将可调整末端端部35移动到最接近底表面11c的位置的状态被假设为参考位置状态。在参考位置状态中,可调整末端端部35的高度大于凸出部分19的水平差的高度。

颤动预防支腿33分别设置在前部17的两端17a处。颤动预防支腿33被配置成通过在将高度方向作为轴向方向的情况下旋转而可沿着高度方向(z方向)移动。因此,使颤动预防支腿33旋转可改变颤动预防支腿33的末端端部(下文中,被描述为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的高度(相对于底表面11c的距离)。

通常,当颤动预防支腿33相对于底表面11c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颤动预防支腿33缩短,也就是说,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朝向底表面11c移动。当颤动预防支腿33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颤动预防支腿33伸长,也就是说,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朝向安装表面1移动。当然,旋转方向不受限制。

应注意,颤动预防支腿33旋转以将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移动到最接近底表面11c的位置的状态被假设为参考位置状态。在参考位置状态中,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的高度小于凸出部分19的水平差的高度。

因此,在可调整支腿32和颤动预防支腿33全部被设定为参考位置状态并且主体10安装在安装表面1上的状况下,主体10由固定支腿31和可调整支腿32支撑。因而,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远离安装表面1。应注意,本技术不限于此配置。

【安装图像显示设备的方法】

图4是示出安装图像显示设备100的方法的实例的流程图。在视觉上检查例如投影在投影表面5上的图像p的位置、倾斜度、形状(是否存在图像失真)的同时安装图像显示设备100。

首先,将主体10设置在安装表面1的期望位置处(步骤101)。例如,使固定支腿31邻接接近投影表面5的位置,并且在将固定支腿31作为参考的情况下调整横向方向上的主体10的取向。当完成调整时,使可调整支腿32邻接安装表面1。此时,在颤动预防支腿33邻接安装表面1的状况下,将颤动预防支腿33设定为参考位置状态,并再次执行位置调整。

接着,各自操作两个可调整支腿32,以使得主体10采取期望姿态(步骤102)。例如,在检查图像p的位置、倾斜度等的同时,调整高度方向上的主体10的取向、向右或向左的倾斜度等。在此实施例中,将可调整支腿32在后侧上(即,用户侧上)设置主体10的端部18a处。因此,对于用户来说,可调整支腿32是可容易接达的,并且主体10的姿态可按良好可操作性来调整。

以此方式,在此实施例中,主体10的位置和姿态由固定支腿31和可调整支腿32确定。固定支腿31和可调整支腿32充当支撑主体10的支撑单元,以便相对于安装表面1采取预定位置和姿态。

操作颤动预防支腿33以使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邻接安装表面1(步骤103)。通过此配置,固持了由固定支腿31和可调整支腿32确定的主体10的位置和姿态。因此,可充分防止发生主体10的位置移位和颤动。

【可调整支腿和颤动预防支腿】

图5a和图5b是分别示出可调整支腿32的配置实例和颤动预防支腿33的配置实例的横截面图。图5a是可调整支腿32的横截面图,并且图5b是颤动预防支腿33的横截面图。

可调整支腿32包含螺纹部分37、旋转操作部分(第一旋转操作部分)38和可调整末端端部35。螺纹部分37具有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实质上柱形形状,并且具有形成了螺纹凹槽(图中未示)的侧表面37a。螺纹孔形成在主体10的后部18的端部18a处。可调整支腿32的螺纹部分37通过螺纹连接而附接到螺纹孔。螺纹部分37由金属材料(例如,铁或铝)制成。

形成在主体10的后部18的端部18a处的螺纹孔对应于固持可调整支腿32以可从主体10朝向安装表面1移动的可调整支腿固持单元。

旋转操作部分38从用户接收旋转操作的输入。旋转操作部分38具有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实质上柱形形状,并且螺纹部分37在上侧(主体10侧)上实质上连接到其中央。螺纹部分37连接到旋转操作部分38,以使得其中心轴线实质上相互相等。旋转操作部分38与螺纹部分37之间的连接模式或连接配置不受限制,并且例如,可适当地使用结合、装配等。

旋转操作部分38的侧表面38a包含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凹槽39。这可在捏住旋转操作部分38的侧表面38a时防止手指等滑动。因此,可按良好可操作性来使可调整支腿32旋转,并且容易调整主体10的姿态。对于旋转操作部分38来说,例如,使用例如塑料等树脂材料。

可调整末端端部35设置在旋转操作部分38的下侧(安装表面1侧)上。可调整末端端部35例如通过结合而附接到旋转操作部分38。当然,本技术不限于此,并且可整体形成旋转操作部分38和可调整末端端部35。

如图5a所示,可调整末端端部35具有连接表面35a和凸出表面35b。连接表面35a连接到旋转操作部分38。凸出表面35b朝向安装表面1突起。当从高度方向所见时,可调整末端端部35具有实质上圆形的外部形状,并且整体具有实质上平凸透镜形状。可调整末端端部35附接到旋转操作部分38,以使得当从高度方向所见时,可调整末端端部35的中央位于实质上相等于螺纹部分37和旋转操作部分38的中心轴线的位置处。应注意,可调整末端端部35的形状不受限制。

当用户使旋转操作部分38时,旋转操作部分38、螺纹部分37和可调整末端端部35整体旋转。换句话说,可调整支腿32整体旋转,并且可调整末端端部35沿着高度方向移动。

当从高度方向所见时,旋转操作部分38的直径通常被设定为使用户较容易输入旋转操作的大小。由于用于计算较容易输入旋转操作的直径的实验,可导出约20mm到约80mm的数值作为用于设定直径的范围。应注意,旋转操作部分38的直径不限于此,并且可视情况来设计。旋转操作部分38的直径对应于第一直径。

邻接安装表面1的可调整末端端部35的接触面积s1(其中为了方便起见,x方向上的大小被假设为接触面积)基于用于支撑主体10的支撑力以及可调整支腿32的旋转可操作性来适当地设定。如果接触面积s1大,那么主体10可稳定地支撑,但可调整支腿32旋转时的阻力增大。如果接触面积s1小,那么可调整支腿32可容易旋转,但用于支撑主体10的力减弱。

考虑到以上几点,可适当地设计接触面积s1,以使得赋予了期望支撑力和可操作性。应注意,可通过适当地设计可调整末端端部35的形状等来调整接触面积s1。

此外,也可以通过专注于可调整末端端部35的硬度、摩擦系数等来调整可调整支腿32的支撑力和可操作性。例如,如果适当地选择了可调整末端端部35的材料,那么可适当地设定可调整末端端部35的硬度、摩擦系数等。

例如,由dupont-torayco.,ltd.制造的“hytrel”(商标)等用作可调整末端端部35。此外,在例如橡胶、硅胶和热塑性弹性体等弹性构件、例如塑料等树脂材料等中,使用具有相对高的硬度的材料。当然,可调整末端端部35不限于上述材料。应注意,在此实施例中,可调整末端端部35的接触面积s1、硬度和摩擦系数分别对应于第一接触面积、第一硬度和第一摩擦系数。

应注意,固定支腿31的配置实质上相等于图5a中所示的可调整支腿32的配置,不同之处在于固定末端端部34的位置是固定的。例如,轴部分代替螺纹部分37而形成,并且固定在插入到底表面11c中的状态中。固定末端端部34的形状、材料等被设定为实质上相等于可调整末端端部35。当然,固定支腿31可具有不同于可调整支腿32的配置。

如图5b所示,颤动预防支腿33包含螺纹部分40、旋转操作部分(第二旋转操作部分)41和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螺纹部分40具有实质上柱形形状,并且具有形成了螺纹凹槽(图中未示)的侧表面40a。螺纹孔形成在主体10的前部17的端部17a处,并且螺纹部分40通过螺纹连接而附接到螺纹孔。

形成在主体10的前部17的端部17a处的螺纹孔对应于固持颤动预防支腿33以可从主体10朝向安装表面1移动的固持支腿固持单元。

旋转操作部分41具有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实质上柱形形状,并且螺纹部分40在上侧(主体10侧)上实质上连接到其中央。旋转操作部分41的侧表面41a包含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凹槽42。这提高旋转操作部分41旋转时的可操作性。

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设置在旋转操作部分41的下侧(安装表面1侧)上。旋转操作部分41和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可整体形成。

如图5b所示,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具有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实质上柱形形状,并且具有顶表面36a和底表面36b,其中顶表面36a与底表面36b两者是平坦的。顶表面36a连接到旋转操作部分41,并且底表面36b邻接安装表面1。

当用户使旋转操作部分41时,旋转操作部分41、螺纹部分40和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整体旋转。换句话说,颤动预防支腿33整体旋转,并且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沿着高度方向移动。

当从高度方向所见时,旋转操作部分41的直径通常被设定为使用户略难以输入旋转操作的大小,即,相对小的值。因此,可在旋转时略微减小颤动预防支腿33的可操作性。不同于可调整支腿32,颤动预防支腿33不需要精细高度控制,并且仅需要使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邻接安装表面1。因此,即使在旋转的可操作性减小时,也不存在问题。

此外,将旋转操作部分41的直径设定为相对小可防止在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邻接安装表面1之后额外转矩(旋转力)由用户施加,这是因为小直径使用户难以使旋转操作部分41旋转。这可防止颤动预防支腿33旋转超过必要程度或在颤动预防支腿33邻接安装表面1之后移位。因此,可按高准确性固持由固定支腿31和可调整支腿32确定的主体10的位置和姿态。

旋转操作部分41的直径被设定为例如约20mm到约60mm的范围。当然,范围不限于上述范围,而是设定为小于至少可调整支腿32的旋转操作部分38的直径应注意,旋转操作部分41的直径对应于第二直径。

应注意,可提供凹槽并未形成在旋转操作部分41的侧表面41a上的配置,以便减小颤动预防支腿33的旋转可操作性。

邻接安装表面1的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的接触面积s2以及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的硬度和摩擦系数被设定成使得容易赋予用于固持主体10的位置和姿态的固持力。例如,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由具有低硬度和高摩擦系数的材料形成,以便增大接触面积s2。这使得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的底表面36b根据安装表面1的倾斜度或形状充分紧密接触安装表面1。

通过此配置,可以充分防止发生因水平方向上的外力等所致的位置移位以及因垂直方向上的外力等所致的颤动等,并且充分固持主体10的位置和姿态。明确地说,在此实施例中,颤动预防支腿33在前侧上设置在主体10的端部17a处。换句话说,因为颤动预防支腿33相对于固定支腿31和可调整支腿32的三个点而设置在可能发生颤动的位置处,所以将充分赋予其效果。

此外,使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紧密接触安装表面1可防止颤动预防支腿33在邻接安装表面1之后不必要地旋转。例如,在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由软材料形成的状况下,其不对位置或姿态具有任何影响的轻微变形等可吸收转矩。

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的接触面积s2的大小不受限制,而是设定为大于至少可调整支腿32的接触面积s1。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的硬度被设定为小于可调整末端端部35的硬度。此外,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大于可调整末端端部35的摩擦系数。通过此配置,有效地赋予可调整支腿32和颤动预防支腿33的每一作用。

如上所述,在此实施例中,固定支腿31的配置实质上等于可调整支腿32的配置。因此,在此实施例中,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的接触面积s2被设定为大于固定末端端部34的接触面积。此外,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的硬度被设定为小于固定末端端部34的硬度。此外,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大于固定末端端部34的摩擦系数。

例如,由inoaccorporation制造的“poron”(商标)用作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此外,在例如橡胶等弹性构件以及例如聚氨酯等树脂材料等中,使用具有相对低的硬度的材料。例如,使用具有约10到约40的肖氏a硬度的材料。当然,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不限于上述材料。

在此实施例中,多个颤动预防支腿33充当固持单元。此外,颤动预防支腿33和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分别对应于固持支腿和固持末端端部。此外,颤动预防末端端部36的接触面积s2、硬度和摩擦系数分别对应于第二接触面积、第二硬度和第二摩擦系数。

如上所述,在根据此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设备100中,预定位置和预定姿态由固定支腿31和可调整支腿32实现。此外,位置和姿态由可朝向安装表面1移动的颤动预防支腿33固持。通过此配置,可以充分防止发生图像显示设备100的颤动或位置移位。

在超短焦距投影仪中,投影角极大,并且将安装的透镜的大小的变化大。因此,取决于包含投影仪的安装位置、放置投影仪的滑架等的位置或屏幕等的位置的投影环境,可移动所投影的图像,或可发生所投影的图像变形的图像失真。投影仪的位置和姿态被调整以便调整图像失真等。然而,在作出调整之后因微小外力、振动等所致的随时间而发生的改变等导致投影仪的移位,并且所述调整在许多状况下被重复执行。

在根据此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设备100中,在调整主体10的位置和姿态之后操作颤动预防支腿33,以使得可充分固持所调整的位置和姿态。因此,可充分防止发生因外力所致的位置和姿态的不稳定性、随时间而发生的改变等,并且重复调整变得不必要。

此外,为了按广视角投影图像,已开发具有横向长形状的许多短焦距投影仪。在横向长形状的状况下,仅由三个点(即,前侧上中央处的一个点以及后侧上的两端)提供的稳定度相对于垂直方向上的力低。如同在此实施例中,在前侧上将颤动预防支腿设置在两端处可充分防止发生具有横向长形状的短焦距投影仪的位置移位或颤动。

<其它实施例>

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实现各种其它实施例。

图6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颤动预防支腿的配置实例的横截面图。此处,图6示出沿着水平方向截取的颤动预防支腿70的旋转操作部分71的横截面图。颤动预防支腿70包含在施加到旋转操作部分71的转矩是预定阈值或更大时调节颤动预防支腿70的旋转的调节机构72。

如图6所示,颤动预防支腿70包含具有圆柱形形状的旋转操作部分71以及设置在旋转操作部分71内的旋转驱动部分73。在旋转操作部分71的内圆周表面上,在z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凹槽74形成为沿着周向方向布置。当从z方向所见时,凹槽74中的每一个具有弯曲表面形状。

在旋转驱动部分73的外圆周表面上,四个突起75以约90度的间隔形成。突起75在z方向上延伸,并且当从z方向所见时,其每一形状实质上相等于凹槽74的形状。此外,突起75连接到颤动预防支腿70的螺纹部分和颤动预防末端端部。因此,当旋转驱动部分73旋转时,旋转驱动部分73、螺纹部分和颤动预防末端端部整体旋转。

如图6所示,旋转驱动部分73的四个突起75装配到旋转操作部分71的相应凹槽74中。当用户使旋转操作部分71旋转时,旋转驱动部分73也相应地旋转。因此,螺纹部分和颤动预防末端端部也旋转,并且颤动预防支腿70的长度改变。

当颤动预防末端端部邻接安装表面时,旋转驱动部分73和旋转操作部分71的旋转停止。当用户在此状态下进一步输入旋转操作时,施加到旋转操作部分71的转矩增大。当转矩超过阈值时,旋转操作部分71的凹槽74与旋转驱动部分73的突起75之间的适配被释放。通过此配置,旋转操作部分71自由旋转,并且颤动预防支腿70的旋转被调节。因此,可以防止颤动预防末端端部旋转超过必要程度,并且防止主体的位置和姿态不稳定。

在此实施例中,调节机构72由旋转操作部分71的多个凹槽74、旋转驱动部分73的突起75等实现。调节机构72的配置不受限制,并且可使用任选的齿轮机构或离合器机构。

图7a、图7b和图8是各自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可调整支腿的配置实例的示意图。可调整支腿232包含螺纹部分237(第一固持单元)和第一旋转操作部分238(第二固持单元)。螺纹部分237固持可调整末端端部235。第一旋转操作部分238固持螺纹部分237以便可从主体10移动到安装表面。此外,可调整支腿232包含调节螺纹部分237的旋转的旋转调节部分280。

第一旋转操作部分238可旋转地附接到主体10的底表面。此外,第一旋转操作部分238附接以便不从主体10的底表面掉下。例如,可旋转地设置在主体10内的锁定构件(图中未示)和第一旋转操作部分238相互耦接以便夹住底表面。当第一旋转操作部分238旋转时,内部锁定构件也整体旋转。

如图7a所示,螺纹部分237拧旋到形成在第一旋转操作部分238和主体10中的螺纹孔中。换句话说,第一旋转操作部分238通过螺纹连接来固持螺纹部分237。可调整末端端部235的相对侧上的螺纹部分237的端部插入到固定到主体10的内部的旋转调节部分280中。如图7b所示,旋转调节部分280包含椭圆状孔281。具有实质上相等于孔281的形状的横截面的螺纹部分237的端部插入到孔281中。通过此配置,调节了螺纹部分237的旋转。

如图8所示,当第一旋转操作部分238旋转时,旋转被调节的螺纹部分237沿着从主体10朝向安装表面的方向移动。在此实施例中,当第一旋转操作部分238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螺纹部分237朝向主体10移动。当第一旋转操作部分238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螺纹部分237朝向安装表面移动。当然,旋转方向不受限制。

图7a、图7b和图8所示的配置也可应用于颤动预防支腿。在此状况下,螺纹部分237充当第三固持单元。对应于第一旋转操作部分238的部分是第二旋转操作部分(第四固持单元)。如果第二旋转操作部分的直径小于第一旋转操作部分,那么赋予了上述效果。

在使用图5a和图5b所示的配置以及使用图7a、图7b和图8所示的配置的两种状况下,可用简单配置实现可调整支腿和颤动预防支腿。

固定支腿、可调整支腿和颤动预防支腿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数量等不受限制,并且可视情况来设计。例如,附接每一支腿的位置是基于主体的投影窗口的位置、图像投影方向等来设定的。例如,可以在前侧上设置可调整支腿并在后侧上设置固定支腿和颤动预防支腿。或者,假设投影窗口设置在较接近右侧或左侧的位置处,在此状况下,可以在设置投影窗口的一侧上设置可调整支腿,并在相对侧上设置固定支腿和颤动预防支腿。或者,颤动预防支腿可设置在底表面的中央处。

在上文描述中,针对可调整末端端部和颤动预防末端端部而满足以下条件a到d。

条件a(硬度)…可调整末端端部>颤动预防末端端部

条件b(接触面积)…可调整末端端部<颤动预防末端端部

条件c(摩擦系数)…可调整末端端部<颤动预防末端端部

条件d(旋转操作部分的直径)…可调整末端端部>颤动预防末端端部

本技术不限于始终满足这些条件a到d的状况,并且例如所述条件中的任一个可得到满足。或者,具有与可调整支腿相同的配置的支腿可用作颤动预防支腿。在此状况下,所有条件a到d彼此相等。

如上所述,可调整支腿32和颤动预防支腿33附接到的螺纹孔形成在图3所示的底表面11c中。这些螺纹孔也可用于将天花板吊件附接到主体10的底表面11c。例如,在图像显示设备100附接到天花板等的状况下,主体10倒置。接着,底表面11c的四个拐角处的可调整支腿32和颤动预防支腿33被移除。

天花板吊件被设置成与可调整支腿32和颤动预防支腿33已附接到的螺纹孔对准,并且接着拧旋。应注意,螺纹孔也可形成在除底表面11c的四个拐角之外的位置处,例如,设置在接近主体10的中心的位置处,并且螺杆也可附接到螺纹孔。通过此配置,可稳定地支撑主体。

将附接到底表面11c的天花板吊件连接到设置到天花板等的连接支架可容易将图像显示设备100附接到天花板等。应注意,天花板吊件、连接支架等的具体配置不受限制,并且例如主体10的姿态等可被配置成可调整的。以此方式,如果可调整支腿32和颤动预防支腿33的螺纹孔是共享的,那么可防止螺纹孔的数量增大。例如,如果针对天花板吊件而形成的螺纹孔用作根据本技术的颤动预防支腿33的螺纹孔,那么不需要新形成颤动预防支腿33的螺纹孔。因此,例如,设计改变变得不必要,并且成本等可减小。

在上文描述中,提供螺纹机构,并且通过旋转来调整可调整支腿和颤动预防支腿中的每一个的长度。本技术不限于上文,并且可调整支腿和颤动预防支腿可根据高度方向上的推进/上拉而线性移动。在此状况下,适当地形成了每一支腿借以固定在可调整长度等的止挡机构。

此外,可调整支腿或固定支腿的长度可通过电控制来调整。例如,由电机、齿轮机构等构成的长度控制单元被设置到主体。可调整支腿的长度和颤动预防支腿的长度由用户的开关操作等来调整。这使得例如容易调整姿态并设定颤动预防支腿。应注意,可提供用于检测颤动预防支腿邻接安装表面并接着调节颤动预防支腿的延伸量的机构。这可防止主体在调整姿态等后移动。

支撑主体以便获得预定位置和姿态的支撑单元的配置不受限制。例如,支撑单元可仅由固定支腿构成,其中固定支腿的末端端部的位置固定到底表面。或者,支撑单元可仅由可调整支腿构成,其中可调整支腿的末端端部可移动到底表面。此外,将作为支腿部分的配置不受限制,并且向下延伸的突起可形成在底表面的预定部分中。例如,支撑单元可由实质上形成在底表面的整个圆周上的突起构成。

在不存在可调整姿态等的可调整支腿的状况下,主体的姿态是固定的。并且在此状况下,当颤动预防支腿移动并邻接安装表面时,姿态可被固持。

上文已将超短焦距投影仪作为实例来描述,但本技术可应用到具有任选类型的投影仪。此外,本技术也可应用到除投影仪之外的图像显示设备。

在上文所述的本技术的特征中,也可以组合所述特征中的至少两个。换句话说,每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各种特征可视情况组合,而不区分实施例。此外,上文所述的各种效果仅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此外,可产生其它效果。

应注意,本技术可具有以下配置。

(1)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包含:

主体,投影图像;

支撑单元,邻接安装了所述主体的安装表面,并且支撑所述主体以使得所述主体相对于所述安装表面采取预定姿态;以及

固持单元,在所述主体上设置在与所述支撑单元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并且邻接所述安装表面以固持由所述支撑单元支撑的所述主体的姿态。

(2)根据(1)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支撑单元支撑所述主体,以使得所述主体相对于所述安装表面位于预定位置处,并且

所述固持单元固持由所述支撑单元支撑的所述主体的所述位置。

(3)根据(1)或(2)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固持单元被配置成可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安装表面移动。

(4)根据(1)到(3)中任一项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支撑单元包含固定支腿和可调整支腿,所述固定支腿包含相对于所述主体处于固定距离处的固定末端端部,所述可调整支腿包含可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安装表面移动的可调整末端端部,并且

所述固持单元包含固持支腿,所述固持支腿包含可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安装表面移动的固持末端端部。

(5)根据(4)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可调整末端端部具有第一硬度,并且

所述固持末端端部具有低于所述第一硬度的第二硬度。

(6)根据(5)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硬度低于所述固定末端端部的硬度。

(7)根据(4)到(6)中任一项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可调整末端端部邻接所述安装表面以具有第一接触面积,并且

所述固持末端端部邻接所述安装表面以具有大于所述第一接触面积的第二接触面积。

(8)根据(4)到(7)中任一项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可调整末端端部具有邻接所述安装表面的凸出表面,并且

所述固持末端端部具有邻接所述安装表面的平坦表面。

(9)根据(4)到(8)中任一项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可调整末端端部具有第一摩擦系数,并且

所述固持末端端部具有大于所述第一摩擦系数的第二摩擦系数。

(10)根据(4)到(9)中任一项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可调整支腿包含旋转以移动所述可调整末端端部的第一旋转操作部分,并且

所述固持支腿包含旋转以移动所述固持末端端部的第二旋转操作部分。

(11)根据(10)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旋转操作部分具有第一直径,并且

所述第二旋转操作部分具有小于所述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

(12)根据(4)到(11)中任一项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可调整支腿包含第一固持单元和第二固持单元,所述第一固持单元固持所述可调整末端端部,所述第二固持单元固持所述第一固持单元以可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安装表面移动,并且

所述固持支腿包含第三固持单元和第四固持单元,所述第三固持单元固持所述固持末端端部,所述第四固持单元固持所述第三固持单元以可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安装表面移动。

(13)根据(12)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固持单元旋转以移动所述第一固持单元,并且

所述第四固持单元旋转以移动所述第三固持单元。

(14)根据(13)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固持单元具有第一直径,并且

所述第四固持单元具有小于所述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

(15)根据(12)到(14)中任一项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固持单元通过螺纹连接来固持所述第一固持单元,并且

所述第四固持单元通过螺纹连接来固持所述第三固持单元。

(16)根据(4)到(11)中任一项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主体包含可调整支腿固持单元和固持支腿固持单元,所述可调整支腿固持单元固持所述可调整支腿以可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安装表面移动,所述固持支腿固持单元固持所述固持支腿以可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安装表面移动。

(17)根据(16)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可调整支腿固持单元通过螺纹连接来固持所述可调整支腿,并且

所述固持支腿固持单元通过螺纹连接来固持所述固持支腿。

(18)根据(1)到(17)中任一项的图像显示设备,还包含

短焦距光学系统,容纳在所述主体中并能够投影所述图像。

(19)根据(4)到(18)中任一项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

当所述图像投影在前侧上并且另一侧被视为后侧时,

所述固定支腿在所述前侧上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实质上中央部分的一个点处,

所述可调整支腿在所述后侧上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两端中的每一个处,并且

所述固持支腿在所述前侧上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两端中的每一个处。

(20)根据(10)或(11)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固持支腿包含在施加到所述第二旋转操作部分的转矩是预定阈值或更大时调节所述固持支腿的旋转的调节机构。

(21)一种投影仪,包含:

主体,其中图像从所述主体投影到投影表面上;

至少一个主要支撑件,从所述主体延伸并将所述投影仪的重量至少部分携载到支撑表面并相对于所述支撑表面和所述投影表面将所述主体固持在预定姿态;以及

至少一个稳定性支撑件,从所述主体延伸到所述支撑表面,所述至少一个稳定性支撑件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主要支撑结构横向移位以便在所述主体遭受机械干扰时将所述主体保持在所述预定姿态。

(22)根据(21)的投影仪,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稳定性支撑件支撑所述主体,以使得所述主体相对于所述支撑表面位于预定位置处,并且

至少一个稳定性支撑件固持由所述至少一个主要支撑件支撑的所述主体的所述位置。

(23)根据(21)的投影仪,其中

至少一个稳定性支撑件被配置成在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支撑表面的方向上延伸/收缩可控制量。

(24)根据(21)的投影仪,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主要支撑件包含固定支腿和可调整支腿,所述固定支腿包含相对于所述主体处于固定距离处的固定末端端部,所述可调整支腿包含可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支撑表面移动的可调整末端端部,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稳定性支撑件包含固持支腿,所述固持支腿包含可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支撑表面移动的固持末端端部。

(25)根据(24)的投影仪,其中

所述可调整末端端部具有第一硬度,并且

所述固持末端端部具有低于所述第一硬度的第二硬度。

(26)根据(25)的投影仪,其中

所述第二硬度低于所述固定末端端部的硬度。

(27)根据(24)的投影仪,其中

所述可调整末端端部以第一接触面积邻接所述支撑表面,并且

所述固持末端端部以大于所述第一接触面积的第二接触面积邻接所述支撑表面。

(28)根据(24)的投影仪,其中

所述可调整末端端部具有邻接所述支撑表面的凸出表面,并且

所述固持末端端部具有邻接所述支撑表面的平坦表面。

(29)根据(24)的投影仪,其中

所述可调整末端端部具有第一摩擦系数,并且

所述固持末端端部具有大于所述第一摩擦系数的第二摩擦系数。

(30)根据(24)的投影仪,其中

所述可调整支腿包含旋转以延伸所述可调整末端端部的第一旋转部分,并且

所述固持支腿包含旋转以延伸所述固持末端端部的第二旋转部分。

(31)根据(30)的投影仪,其中

所述第一旋转部分具有第一直径,并且

所述第二旋转部分具有小于所述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

(32)根据(24)的投影仪,其中

所述可调整支腿包含第一固持构件和第二固持构件,所述第一固持构件固持所述可调整末端端部,所述第二固持构件在所述可调整末端端部朝向所述支撑表面移动时固持所述第一固持构件,并且

所述固持支腿包含第三固持构件和第四固持构件,所述第三固持构件固持所述固持末端端部,所述第四固持构件在所述固持末端端部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支撑表面移动时固持所述第三固持构件。

(33)根据(32)的投影仪,其中

所述第二固持构件可旋转以便延伸所述第一固持构件,并且

所述第四固持构件可旋转以便移动所述第三固持构件。

(34)根据(33)的投影仪,其中

所述第二固持构件具有第一直径,并且

所述第四固持构件具有小于所述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

(35)根据(32)的投影仪,其中

所述第二固持构件通过由所述第二固持构件接纳的螺纹而摩擦固持所述第一固持构件,并且

所述第四固持构件通过由所述第四固持构件接纳的螺纹而摩擦固持所述第三固持构件。

(36)根据(24)的投影仪,其中

所述主体包含可调整支腿固持单元和固持支腿固持单元,所述可调整支腿固持单元固持所述可调整支腿以可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支撑表面移动,所述固持支腿固持单元固持所述固持支腿以可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支撑表面移动。

(37)根据(21)的投影仪,还包括:

短投光学系统,容纳在所述主体中并被配置成投影所述图像。

(38)根据(24)的投影仪,其中

其中所述图像朝向所述主体的前侧投影,所述固定支腿在所述前侧上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实质上中央部分的一个点处,

所述可调整支腿在所述相对主体的后侧上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两端中的每一个处,并且

所述固持支腿在所述前侧上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两端中的每一个处。

(39)根据(30)的投影仪,其中

所述固持支腿包含在施加到所述第二旋转部分的转矩是预定阈值或更大时调节所述固持支腿的旋转的调节机构。

(40)一种安装投影仪的方法,包括:

通过至少一个主要支撑件来支撑主体,其中图像是从所述主体投影到投影表面,所述支撑包含将所述投影仪的重量至少部分携载到支撑表面并相对于所述支撑表面和所述投影表面将所述主体固持在预定姿态;以及

通过从所述主体延伸到所述支撑表面的至少一个稳定性支撑件来固持所述主体的所述姿态,所述至少一个稳定性支撑件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主要支撑结构横向移位,所述固持包含在所述主体遭受机械干扰时将所述主体保持在所述预定姿态。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而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更改,只要它们在随附权利要求书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列表】

第一直径

第二直径

s1第一接触面积

s2第二接触面积

10主体

14投影光学系统

17前部

18后部

30支撑机构

31固定支腿

32、232可调整支腿

33颤动预防支腿

34固定末端端部

35、235可调整末端端部

36、70颤动预防末端端部

38、238第一旋转操作部分

41、71第二旋转操作部分

72调节机构

100图像显示设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