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面屏幕及其微结构设置方法和投影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19300发布日期:2019-10-09 00:29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曲面屏幕及其微结构设置方法和投影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曲面屏幕及其微结构设置方法和投影系统,属于光学部件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投影机亮度的不断提高,投影显示系统在大尺寸家庭影院应用中的优势开始体现出来,相比于lcd电视,投影系统尺寸小、便于安装、整套系统价格低,并且可以轻松实现大于100寸的画面。曲面显示技术因为给消费者带来更加舒适的观感体验和沉浸式的包围效果而备受关注。相比于传统的平面显示系统,曲面显示在技术上的优势明显。弧形的曲面设置从人体工学角度来讲更符合人眼构造,保证屏幕上每一点的距离到眼球的距离均等,减少视觉上的失真,使观众观赏起来更加舒适;同时,曲面显示可以扩大画面视场,减少边缘损失,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和临场感。另外,对于超短焦投影机相对于屏幕的大入射角度,曲面屏幕通过弯曲,减少屏幕边缘处的入射角度,从而减少屏幕表面的菲涅尔反射,进一步提高屏幕亮度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曲面屏幕及其微结构设置方法和投影系统,扩散层结构多样、通过对全反射扩散层角度的设置,既有效区分投影机入射光线和环境杂散光,提高屏幕的对比度,又将光线以一定散射角反射到观众的视野中,增大了视场角;提高了曲面屏幕的亮度均匀性;提高增益且方便安装。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曲面屏幕,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黑色吸光层、微结构阵列层和透明基材层,所述微结构阵列层由多个微结构单元构成,所述微结构单元为由两个相交的斜面构成的v型槽,所述微结构阵列层相对于曲面屏幕的中心线旋转对称,所述曲面屏幕纵向上的每个截面上的v型槽的角度根据投影机入射光线的角度唯一确定。

为了进一步将光线打散,所述曲面屏幕还包括光扩散层,在不同的情况下,光扩散层的设置方式也可以有所不同。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扩散层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材层的外侧。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更容易加工并降低成本,所述光扩散层还可以由设置在v型槽的至少一侧斜面上的散射材料构成。

为了是更多的入射光线满足全反射条件而得到利用,提高屏幕对投影机光线的利用率,所述微结构阵列层进一步包括微结构阵列和微透镜阵列,两者的数量和位置对应设置。具体来说,按照不同的加工方式,微结构阵列层可以制成多种结构。比如:微结构阵列和微透镜阵列可以共同设置在第一基材的两个侧面、所述微结构阵列和微透镜阵列还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上,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也可以采用间隔设置或彼此贴合在一起的不同方式进行加工。

由于微结构阵列是以旋转对称的方式排布的,且旋转中心轴位于垂直于该微结构阵列的方向,因此,所述微透镜阵列也是由多个透镜单元形成的弧形阵列,采用弧条形旋转对称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曲面屏幕上的微结构设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在曲面屏幕的任一点上选择微结构的角度设置位置;

步骤200:计算位置处入射光线和该位置微结构截面的夹角ψ;

步骤300:将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投影到微结构截面上,得到方向角度α’和β’;

步骤400:根据投影截面上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方向,计算v型槽的截面夹角θ1和θ2。

所述步骤300中的具体计算方法包括:公式(1)和(2):

cos(α)=cos(ψ)cos(α′)(1)

其中:

α:入射光线和屏幕表面法线方向的夹角;

β:出射光线和屏幕表面法线方向的夹角;

ψ:入射光线和微结构截面的夹角;

α’:投影入射光线和屏幕表面法线方向的夹角;

β’:投影出射光线和屏幕表面法线方向的夹角;

n2:微结构单元折射率;

n3:于微结构单元接触物质的折射率,一般为空气。

所述步骤400中的具体计算方法包括:公式(3)至(5):

其中:

θ1:第一入射斜面和平行屏幕方向的夹角;

θ2:第一入射斜面和平行屏幕方向的夹角。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投影系统,包括投影机和投影屏幕,所述投影屏幕为如上所述的曲面屏幕。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曲面屏幕及其微结构设置方法和投影系统,扩散层结构多样、通过对全反射扩散层角度的设置,既有效区分投影机入射线和环境杂散光,提高屏幕的对比度,又将光线以一定散射角反射到观众的视野中,增大了视场角;提高了曲面屏幕的亮度均匀性;提高增益且方便安装。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曲面屏幕沿中心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曲面屏幕沿中心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散射材料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散射材料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微结构阵列层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微结构阵列层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微结构阵列层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微透镜阵列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曲面屏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微结构截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和图12分别为平面投影屏幕和曲面投影屏幕上光线路径;

图13为曲面屏幕中p点的v槽母线方向变化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微结构截面与入射、出射光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微结构光学反射原理图;

图16为本发明微结构设置方法流程图;

图17为本发明亮度均匀性和屏幕曲率半径的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曲面屏幕沿中心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曲面屏幕b,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黑色吸光层100、微结构阵列层200和透明基材层300,所述微结构阵列层200由多个微结构单元构成,所述微结构单元为由两个相交的斜面构成的v型槽210,所述微结构阵列层相对于曲面屏幕的中心线旋转对称,所述曲面屏幕纵向上的每个截面上的v型槽的角度根据投影机入射光线的角度唯一确定。为了进一步将光线打散,所述曲面屏幕还包括光扩散层400,在不同的情况下,光扩散层的设置方式也可以有所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扩散层400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材层300的外侧。入射光i经过光扩散层400,在微结构单元的作用下形成出射光o,而环境光s则被黑色吸光层100所吸收。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曲面屏幕沿中心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容易加工并降低成本,所述光扩散层410由设置在v型槽的至少一侧斜面上的散射材料构成。散射材料可以在v型槽上进行喷砂处理得到;也可以通过模具表面粗糙化处理,形成胶水转印结构;还可以在微结构单元表面光滑处理时,再喷涂具有散射粒子的胶水,即可完成散射材料的设置。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散射材料设置在v型槽的两个斜面上。入射光i经过透明基材层300,在设置在v型槽210上的光扩散层410的作用下形成出射光o,而环境光s则被黑色吸光层100所吸收,通过在v型槽上设置光扩散层410结构,本发明中的屏幕无需像实施例一中的屏幕一样,在屏幕表面额外设置单独的光扩散层,而是使微结构单元兼具光扩散功能,从而简化了屏幕的结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成品率。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散射材料设置位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散射材料的设置位置与实施例二有所不同,具体来说,散射材料是设置在v型槽的上面一侧斜面上形成光扩散层410的。在实际应用中,无论散射材料设置在v型槽的哪个位置上,都能够起到散射的效果,而且对散射的效果不会产生影响,均能够使微结构单元兼具光扩散功能,对光扩散效果不会产生影响,区别仅仅是在加工过程中由于设置位置的不同而会略有不同而已。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散射材料设置位置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散射材料是设置在v型槽的下面一侧斜面上形成光扩散层410的。与实施例二相比来说,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都是仅仅在v型槽的一侧斜面上设置散射材料,加工工艺会比实施例二简单一些,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材料,降低了成本,但散射效果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对散射效果或加工成本的不同需求,对散射材料的设置位置和方式进行选择。

实施例五

为了使更多的入射光线满足全反射条件而得到利用,提高屏幕对投影机光线的利用率,使得原本以大入射角入射的投影光线的光路变得更易于满足在微结构阵列中发生全反射的光路要求,能够使投影光线依次在分别经过v型槽的两个相交斜面发生全反射,大幅减少了因无法发生在全反射而造成的投影光线的损失,提高了投影光线的利用率,提高了屏幕增益,能够获得更亮的显示画面。所述微结构阵列层进一步包括微结构阵列和微透镜阵列,两者的数量和位置对应设置。具体来说,按照不同的加工方式,微结构阵列层可以制成多种结构。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微结构阵列层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微结构阵列220和微透镜阵列230共同设置在第一基材240的两个侧面,其中的第一基材240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英文: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面向观众的一侧加工微透镜阵列230,另外一侧用对卷涂布树脂和uv固化工艺加工出一排v型槽状的微结构阵列220。

实施例六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微结构阵列层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微结构阵列220和微透镜阵列230分别设置在第一基材240和第二基材250上,第一基材240和第二基材250的材质实质上是相同的,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也是和实施例五是一样的,仅仅是由于其上分别设置的是微结构阵列220和微透镜阵列230,才以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在名称上加以区别。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基材240和第二基材250是间隔设置。

实施例七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微结构阵列层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办实施例中,微结构阵列220和微透镜阵列230也是分别设置在第一基材240和第二基材250上的,与实施例六不同之处在于,为了节省空间,第一基材240和第二基材250是彼此贴合在一起的,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也是和实施例五以及实施例六是一样的。

图8为本发明微透镜阵列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由于微结构阵列220是以旋转对称的方式排布的,且旋转中心轴位于垂直于该微结构阵列的方向,因此,所述微透镜阵列230也是由多个透镜单元形成的弧形阵列,采用弧条形旋转对称结构。

图9为本发明曲面屏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微结构截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9并结合图10所示,当屏幕为平面的时候,由于微结构阵列220的旋转对称性,边缘屏幕的焦点会偏离视场的中心,导致边缘亮度显著低于屏幕中心的亮度。而曲面屏幕b则有利于提高屏幕表面的亮度均匀性。虽然平面屏幕和曲面屏幕的微结构都是对入射光线i进行两次全反射进行光线准直的,但曲面屏幕弯曲曲率半径提供了更多的设置自由度,可以用来优化微结构截面设置来提高屏幕表面的亮度均匀性。

图11和图12分别为平面投影屏幕和曲面投影屏幕上光线路径;图13为曲面屏幕中p点的v槽母线方向变化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微结构截面与入射、出射光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微结构光学反射原理图。如图11所示,平面屏幕m具有旋转对称微结构200,旋转轴通过超短焦投影机a,因此入射光线i和出射光线o都位于垂直于沟槽母线211的微结构截面212内。入射光线i1、i2和i3分别代表同一个旋转v槽上不同出射角度的入射光线。其中光线i1位于通过屏幕中央的入射截面,而光线i2和i3则位于旋转截面上。由于屏幕微结构200的旋转对称性,光线i1、i2和i3出射到观众视场中的不同位置。光线i1通过视场的中心,而光线i2和i3偏离了视场的中心位置。根据上述光路分析,光线和视场交点位置的不同可以导致视场里面看到的屏幕亮度分布不均匀。

结合图12所示,当屏幕向观众侧弯曲的时候,微结构截面200会向视场中心的方向偏移,因此入射光线i和微结构截面200会产生了一个夹角,使得出射光线o向视场的中心偏移。在曲面的弯曲半径已知的情况下,入射光线i和垂直于母线的微结构截面的夹角ψ可以理论计算出来。

具体来说,结合图13所示,假设平面屏幕位于y-z平面内,屏幕上一点p的位置为(0,y,z)并且通过该点的v-槽母线方向为v1。当屏幕弯曲成曲面的时候,该点的母线方向也会相应的发生旋转。比如当屏幕水平弯曲σ角度的时候,弯曲后的母线方向v2为v1绕着z轴旋转σ角度。所述的ψ角度为入射光线和投影在垂直母线v2平面内的直线的夹角。

为了叙述方便,本发明中所述的微结构截面均垂直于微结构的母线方向。对于尺寸大于100寸的屏幕来说,截面上微结构的间距在50到300个微米左右,可以将微结构近似成看线性的棱镜结构,如图14所示。根据几何光学原理,线性棱镜结构对于和微结构截面存在一定夹角的入射光线,具有保持沿着母线方向光线分量不变的特性。利用该特性,可以在微结构截面上设置投影出射光线的角度,使得实际出射光线尽量靠近视场的中心,如图15所示。

图16为本发明微结构设置方法流程图。如图16所示,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通过如下几个简单的步骤对曲面屏幕上的微结构的角度进行设置。具体来说,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在曲面屏幕的任一点上选择微结构的角度设置位置;

步骤200:计算位置处入射光线和该位置微结构截面的夹角ψ;

步骤300:将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投影到微结构截面上,得到方向角度α’和β’;

步骤400:根据投影截面上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方向,计算v型槽的截面夹角θ1和θ2。

所述步骤300中的具体计算方法包括:公式(1)和(2):

cos(α)=cos(ψ)cos(α′)(1)

其中:

α:入射光线和屏幕表面法线方向的夹角;

β:出射光线和屏幕表面法线方向的夹角;

ψ:入射光线和微结构截面的夹角;

α’:投影入射光线和屏幕表面法线方向的夹角;

β’:投影出射光线和屏幕表面法线方向的夹角;

n2:微结构单元折射率;

n3:于微结构单元接触物质的折射率,一般为空气。

所述步骤400中的具体计算方法包括:公式(3)至(5):

其中:

θ1:第一入射斜面和平行屏幕方向的夹角;

θ2:第一入射斜面和平行屏幕方向的夹角。

本发明通过上述的计算方法获得的v型槽的角度,对于曲面屏幕,每一个v槽都由一个截面唯一确定。但是v槽截面和投影机入射光线的夹角是不断变化的,从屏幕中心向屏幕两侧不断增大。合理选择上述夹角来确定v槽截面形状,可以增加屏幕的总体亮度均匀性。

图17为本发明亮度均匀性和屏幕曲率半径的关系示意图。如图17所示可知,对于曲面屏幕,弯曲半径的选择需要根据观看者相对于屏幕的距离和屏幕的尺寸进行优化设置。图17中的横坐标代表曲面屏幕的曲率半径,纵坐标代表曲面屏幕的亮度均匀性。同自发光的led,oled或者lcd电视相比,激光电视的光源来自于曲面屏幕的下方,并且通过两次全反射后反射到观看者的视场中,因此屏幕的曲率选择激光电视的会有所不同。

举例来说,对于对角线尺寸在100寸-120寸范围内的曲面屏幕,当观看的距离在3米到4米的范围内时,可以通过仿真不同观看者的位置观察到的屏幕亮度均匀性li(i=1…n),进行加权平均,可以得到一个综合的亮度均匀性评价指标l。

其中:l:综合的亮度均匀性评价指标;

li:不同观看位置观察到的屏幕亮度均匀性;

n:观看位置的总和。

通过仿真得到,当屏幕增益为2.0到3.0的时候,屏幕的曲率半径范围从4米到15米弯曲的时候,相对于平面的屏幕都可以实现均匀性15%以上提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投影系统,包括投影机和投影屏幕,所述投影屏幕为如上所述的曲面屏幕。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曲面屏幕及其微结构设置方法和投影系统,在曲面屏幕的截面上设有由v型槽构成的微结构,考虑到屏幕弯曲带来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到曲面上微结构的倾斜角度,相比于平面的全反射屏幕,进一步增加了曲面屏幕的亮度和均匀性,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微结构层可以和各种扩散层相结合,包括:独立设置的扩散层,或者设置在微结构表面的扩散材料形成的扩散层;

2)通过对全反射扩散层角度的设置,既可以将投影机的入射光线和来自环境当中的杂散光区分开,提高屏幕的对比度,又可以将光线以一定散射角反射到观众的视野中,增大了视场角;

3)相比于平面屏幕的设置方法,本发明提高了屏幕的亮度均匀性;设置的微结构在平面上具有旋转对称性,利用屏幕基材本身的柔性弯曲到一个曲率半径上,方便安装,提高增益,同时保证更高的对比度。配合现有的激光投影机,有望产生一套低价格,高性能的激光投影系统,如:激光电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