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单元及带3轴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5382发布日期:2018-10-23 21:23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修正绕光轴的抖动的侧倾(rolling)修正的光学单元(unit)。



背景技术:

在搭载于便携终端或移动体的光学单元中,为了抑制便携终端或移动体移动时的拍摄图像的紊乱,具备使光学模块(module)摆动或旋转而修正抖动的机构。这种光学单元具备摆动机构,该摆动机构使光学模块与俯仰(pitching)(纵摇/俯仰摇动(tilting))及偏转(yawing)(横摇/水平抖动(panning))这两个方向的倾斜度相对应地在俯仰方向及偏转方向摆动。另外,具备使光学模块与绕光轴的抖动相对应地绕光轴旋转的侧倾修正机构。

具备侧倾修正机构的光学单元使具备透镜(1ens)等光学元件及拍摄元件的光学模块旋转而进行侧倾修正。由于这种光学单元是作为旋转对象的光学模块不仅包含拍摄元件,而且还包含透镜等光学元件的大型的单元,因此,需要大的驱动力,构成侧倾修正机构的磁驱动机构大型化。另外,为了使大型的单元旋转,用于驱动侧倾修正机构的消耗电力较大。于是,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光学单元(拍摄装置),在进行侧倾修正时,不使光学元件(透镜)旋转,而使具有搭载有拍摄元件的基板(拍摄基板)的可动部旋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1039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光学单元(拍摄装置)中,侧倾修正机构(旋转抖动(blur)修正机构)是磁驱动机构,固定于具备搭载拍摄元件的基板的可动部的线圈(coil)和固定于固定部件的磁体在光轴方向上对置。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利用侧倾修正机构(旋转抖动修正机构)旋转的可动部由设于搭载拍摄元件的基板的径向外侧的旋转保持机构以光轴为中心可旋转地支承。旋转保持机构是在可动部的外周面和固定部的内周面之间配置作为滚动体的滚珠而构成。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侧倾修正机构的磁驱动机构在搭载拍摄元件的基板的径向外侧构成。即,固定于可动部的线圈和固定于固定部件的磁体配置于搭载拍摄元件的基板的径向外侧。这样,在旋转保持机构或侧倾修正机构配置于搭载拍摄元件的基板的径向外侧的情况下,难以使光学单元小型化。

鉴于这一点,本发明的课题在于,使具备修正绕光轴的抖动的侧倾修正机构的光学单元小型化。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单元,包括:光学元件;拍摄元件,其配置于所述光学元件的反被拍摄体侧;旋转部件,其固定有搭载所述拍摄元件的基板;固定部件,其配置于所述旋转部件的所述反被拍摄体侧;旋转支承机构,其具备设于所述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的一方的旋转轴、及设于另一方的轴承部;侧倾用磁驱动机构,其使所述旋转部件绕所述光学元件的光轴旋转,所述光学元件经由保持所述光学元件的保持架(holder)部件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件,所述侧倾用磁驱动机构具备设于所述旋转部件和所述固定部件的一方的磁体和设于另一方的线圈,所述线圈和所述磁体的所述光学元件的光轴方向的投影面积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基板重叠。

根据本发明,由于使搭载拍摄元件的基板从光学元件及保持架部件分离而进行旋转,所以能够使旋转的部分轻量。由此,能够将侧倾用磁驱动机构小型化,从而能够减少消耗电力。另外,因为对于从侧倾用磁驱动机构施加的驱动力的响应性好,所以能够高精度地进行侧倾修正。进而,通过旋转的部分的轻量化,也能够将旋转支承机构小型化和简化。另外,本发明中,由于作为侧倾用磁驱动机构的磁体和线圈的光轴方向的投影面积与基板重叠,因此可以将侧倾用磁驱动机构在径向上小型化。因此,可以将光学单元在径向上小型化,从而可以使光学单元轻量化。另外,由于固定基板的旋转部件具备旋转轴或轴承部,因此能够使拍摄元件和旋转轴接近,且因为从拍摄元件到旋转轴的介在零件减少,所以累积的公差量也减少,因此,易于使侧倾修正的旋转中心和拍摄元件的中心一致。因此,可以抑制旋转中心和拍摄元件的中心的交错引起的像的缺损。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在所述固定部件上设有所述轴承部,所述轴承部配置于在所述光轴方向上贯通所述固定部件的保持孔,所述旋转轴设于所述旋转部件,从所述轴承部向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反被拍摄体侧露出。这种旋转支承机构的光轴方向的尺寸为小型,在光轴方向上被薄型化。因此,可以使光学单元在光轴方向上小型化,从而可以将光学单元轻量化。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单元,包括:光学元件;拍摄元件,其配置于所述光学元件的反被拍摄体侧;旋转部件,其固定有搭载所述拍摄元件的基板;固定部件,其配置于所述旋转部件的所述反被拍摄体侧;旋转支承机构,其具备设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及设于所述固定部件的轴承部;侧倾用磁驱动机构,其使所述旋转部件绕所述光学元件的光轴旋转,所述光学元件经由保持所述光学元件的保持架部件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件,所述侧倾用磁驱动机构具备设于所述旋转部件和所述固定部件的一方的磁体和设于另一方的线圈,所述轴承部配置于在所述光学元件的光轴方向上贯通所述固定部件的保持孔,所述旋转轴从所述轴承部向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反被拍摄体侧露出。

根据本发明,与上述的光学单元同样,由于使搭载拍摄元件的基板从光学元件及保持架部件分离而进行旋转,因此能够使旋转的部分轻量。由此,可以将侧倾用磁驱动机构小型化,从而能够减少消耗电力。另外,因为对于从侧倾用磁驱动机构施加的驱动力的响应性好,所以能够高精度地进行侧倾修正。进而,通过旋转的部分的轻量化,也能够将旋转支承机构小型化和简化。另外,本发明中,具备在固定部件的像侧露出的旋转轴的旋转支承机构的光轴方向的尺寸为小型,所以在光轴方向上薄型化。因此,可以将光学单元在光轴方向上小型化,从而可以使光学单元轻量化。另外,由于固定基板的旋转部件具备旋转轴或轴承部,因此能够使拍摄元件和旋转轴接近,且因为从拍摄元件到旋转轴的介在零件减少,所以累积的公差量也减少,因此,易于使侧倾修正的旋转中心和拍摄元件的中心一致。因此,可以抑制旋转中心和拍摄元件的中心的偏移引起的像的缺损。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线圈和所述磁体的所述光轴方向的投影面积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基板重叠。这样,可以将侧倾用磁驱动机构在径向上小型化。因此,可以将光学单元在径向上小型化,从而可以使光学单元轻量化。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具备使所述旋转部件恢复到基准旋转位置的姿势恢复机构,所述姿势恢复机构具备所述磁体和固定于所述旋转部件及所述固定部件中搭载有所述线圈的一侧的部件上的磁性部件,所述磁体在以所述光轴为中心的周向上被分极磁化为两个,所述磁性部件在所述旋转部件处于所述基准旋转位置时,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所述磁性部件的所述周向的中心与所述磁体的磁化分极线重叠。这样,因为侧倾用磁驱动机构的磁体及磁性部件作为磁力弹簧起作用,所以能够使旋转部件恢复到基准旋转位置(原点位置)。磁力弹簧不必担心像使用板簧的现有的姿势恢复机构那样,安装时的部件的变形或冲击导致的部件的变形。另外,因为不必担心旋转角度的增大导致的部件的变形,所以能够将旋转范围设定得较大。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有传递来自所述基板的热的散热部件固定在所述旋转部件上。另外,该情况下,理想的是,所述旋转部件是加入填料(filler)的树脂部件,所述基板与设于所述散热部件的表面的导热层接触。这样,可以将拍摄元件的发热从基板高效地传递到旋转部件。因此,可以将拍摄元件的发热高效地散热。

另外,所述散热部件配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反被拍摄体侧,所述旋转部件具备形成于所述散热部件的所述反被拍摄体侧的所述旋转轴,如果采用这种构造,则可以将向旋转部件传递的热从旋转轴散热。因此,可以将拍摄元件的发热高效地散热。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具备屏蔽(shield)部,所述屏蔽部经由设于与所述基板连接的第一柔性印刷(flexible print)基板、及与所述线圈连接的第二柔性印刷基板的任一方的图案(pattern)与接地(ground)电位连接,所述屏蔽部配置在所述拍摄元件和所述旋转部件之间,且在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所述拍摄元件和所述屏蔽部重叠。这样,能够利用接地电位的屏蔽部遮蔽拍摄元件,使其不受线圈中产生的噪声(noise)影响。因此,能够减少噪声的影响导致的视频紊乱等问题的可能性。

例如,所述屏蔽部构成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或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的一部分,在所述屏蔽部形成有与所述接地电位连接的接地图案。这样,能够利用接地电位的图案(接地图案)遮蔽拍摄元件,使其不受线圈产生的噪声的影响。另外,通过穿绕柔性印刷基板,能够将屏蔽部配置在拍摄元件和旋转部件之间,因此,能够容易地设置屏蔽部。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散热部件为金属制的板材,经由所述屏蔽部与所述接地电位连接。这样,因为散热部件也形成接地电位,所以散热部件也作为接地电位的屏蔽起作用。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线圈中产生的噪声的影响。另外,因为能够使散热部件具有噪声遮蔽和散热性改善这两种功能,所以可以抑制零件数量的增多。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散热部件配置在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的面积比所述拍摄元件大且在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包含所述拍摄元件整体的范围。这样,由于可以覆盖拍摄元件的全面积,因此可以有效地抑制噪声对拍摄元件的影响。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具备配置于所述散热部件和所述旋转部件之间的电磁波吸收片。通过追加电磁波吸收片,可以进一步抑制噪声对拍摄元件的影响。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具备与所述基板连接的第一柔性印刷基板,所述旋转部件具备固定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的固定面,所述固定面为从所述旋转部件的基板支承部向所述反被拍摄体侧突出的突出部的所述反被拍摄体侧的端面。这样,通过将第一柔性印刷基板固定于旋转部件,可以抑制对搭载有拍摄元件的基板和第一柔性印刷基板的连接部施加负荷。

该情况下,理想的是,在所述固定面上形成有凸部,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具备供所述凸部嵌入的卡合孔。这样,可以将第一柔性印刷基板可靠地定位于固定面。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下述结构:所述旋转支承机构作为所述轴承部具有滚珠轴承(ball bearing),所述滚珠轴承具备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内圈及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件的外圈,所述旋转支承机构还具有旋转支承部,所述旋转支承部在形成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部件侧环状槽和形成于所述固定部件的固定部件侧环状槽之间配置有多个滚动体,所述多个滚动体配置于比所述滚珠轴承的外周面靠径向外侧。这样,能够将旋转支承机构在光轴方向上薄型化。因此,能够将光学单元在光轴方向上薄型化。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具备:弹性部件,其被夹持于所述保持架部件和所述固定部件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对置的部位;螺钉部件,其在所述弹性部件的径向外侧将所述保持架部件和所述固定部件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在所述光轴方向上螺固。这样,通过调节螺钉部件的螺钉紧固程度,可以调节保持架部件相对于固定部件的倾斜度。因此,能够进行光学元件相对于拍摄元件的倾角调整。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具有罩(cover)部件,其除规定向所述拍摄元件的光入射区域的孔(aperture)之外,将所述拍摄元件的被拍摄体侧覆盖,所述罩部件具备形成有所述孔的端板部和在所述孔的外周侧从所述端板部向所述被拍摄体侧立起的筒部,所述保持架部件具备与所述筒部的外周面隔开间隔对置的保持架筒部、及在所述筒部的外周侧与所述端板部隔开间隔对置的台阶部。这样,能够在保持架部件和罩部件之间设置迷宫(1abyrinth)构造。因此,能够减少尘埃向拍摄元件侧进入的可能性。

接着,本发明的带3轴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具有上述的光学单元、和修正围绕与所述光学单元的所述光轴交叉的轴的抖动的抖动修正机构。这样,能够将带3轴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小型化。

该情况下,理想的是,所述抖动修正机构是使所述光学单元绕与所述光轴交叉的第一方向及绕第二方向摆动的摆动用磁驱动机构,所述光学单元由万向架(gimbal)机构支承,所述万向架机构具备配置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角度位置的摆动支承部和由所述摆动支承部支承的可动框。这样,可以利用配置摆动用磁驱动机构的角度位置(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之间的空间配置万向架机构的摆动支承部。因此,可以将带3轴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小型化。另外,由于用于侧倾修正的旋转支承机构被直接固定在构成万向架机构的一部分的光学单元的保持架部件上,因此易于使与光轴交叉的两轴的交点和侧倾修正的旋转轴一致。另外,光学单元是易于使侧倾修正的旋转轴和拍摄元件的中心一致的构造。因此,可以抑制旋转轴和拍摄元件的中心的交错引起的像的缺损。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是搭载有拍摄元件的基板从光学元件及保持架部件分离而旋转,因此能够使旋转的部分轻量。由此,可以将侧倾用磁驱动机构小型化,从而能够减少消耗电力。另外,因为对于从侧倾用磁驱动机构施加的驱动力的响应性好,所以能够高精度地进行侧倾修正。进而,通过旋转的部分的轻量化,也能够将旋转支承机构小型化和简化。而且,由于可以将侧倾用磁驱动机构的径向的尺寸、或旋转支承机构的光轴方向的尺寸小型化,因此能够实现光学单元的小型化及轻量化。另外,由于固定基板的旋转部件具备旋转轴或轴承部,因此能够使拍摄元件和旋转轴接近,且因为从拍摄元件到旋转轴的介在零件减少,所以累积的公差量也减少,因此,易于使侧倾修正的旋转中心和拍摄元件的中心一致。因此,可以抑制旋转中心和拍摄元件的中心的交错引起的像的缺损。

附图说明

图1(a)与图1(b)是从被拍摄体侧及反被拍摄体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光学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图1(a)与图1(b)的光学单元的剖视图;

图3是图1(a)与图1(b)的光学单元的剖视图;

图4(a)与图4(b)是表示侧倾用磁驱动机构及姿势恢复机构和旋转支承机构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及剖视图;

图5(a)与图5(b)是固定第一柔性印刷基板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的固定面的说明图;

图6是带3轴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带3轴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变形例的光学单元中的噪声屏蔽构造的说明图;

图9是噪声屏蔽构造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光学单元;

1A:旋转体;

1B:固定体;

2:透镜单元;

3:透镜;

4:镜筒;

5:帽;

6:防护玻璃罩;

7:开口部;

8:第一柔性印刷基板(柔性印刷基板);

8A、8B:挠性基板;

8C:宽幅部;

9:第二柔性印刷基板(柔性印刷基板);

9A:挠性基板;

9B:宽幅部;

9C:线圈连接部;

9D:屏蔽部;

9E:电磁波吸收片;

10:透镜保持架(保持架部件);

11:保持架筒部;

12:台阶部;

13:侧板部;

14:缺口部;

15:凸台部;

16:端面;

20:固定部件;

21:突出部;

22:轴承保持部;

23:保持孔;

24:环状突出部;

25:旋转限制用凹部;

30:罩部件;

31:端板部;

32:侧板部;

33:凸缘部;

34:筒部;

35:孔;

36:间隙;

37:定位孔;

40:拍摄元件;

41:基板;

42:定位孔;

50:旋转台座(旋转部件);

51:基板支承部;

52:旋转轴;

53:凹部;

54:散热部件;

55:导热性片材;

56:定位销;

57:凹部;

58:突出部;

59:固定面;

60:旋转支承机构;

61:轴承部;

62:外圈;

63:内圈;

64:滚珠;

65:旋转支承部;

66:固定部件侧环状槽;

67:旋转部件侧环状槽;

68:滚动体;

69:保持架;

70:侧倾用磁驱动机构;

71:线圈;

72:磁体;

73:磁化分极线;

74:霍尔元件;

80:姿势恢复机构;

81:磁性部件;

82:磁性部件的中心;

90:弹性部件;

91:螺钉部件;

100:带3轴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300:保持架;

301、302、303、304:壁部;

310:保持架本体部;

312:止动件;

313:固定用凸部;

400:固定体;

401、402、403、404:侧板;

410:第一壳体;

411:主体部;

412:端板部;

413:窗;

420:第二壳体;

421:第一部件;

422:第二部件;

500:万向架机构;

501:第一摆动支承部;

502:第二摆动支承部;

503:可动框;

504:支点部;

505:连结部;

511:触点弹簧;

512:旋转限制用凸部;

513:固定槽;

591:槽;

592:凹部;

593:凸部;

594:钩部;

595:抵碰部;

596:按压部;

597:卡合孔;

598:卡合孔;

599:卡挂部;

600:摆动用磁驱动机构;

601:磁驱动机构;

602:磁体;

603:线圈;

700:弹簧部件;

701:固定体侧连结部;

702:可动体侧连结部;

703:臂部;

L:光轴;

L1:被拍摄体侧;

L2:反被拍摄体侧;

R1:第一轴线;

R2:第二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光学单元1的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符号L为光学单元1的光轴,L1方向为光轴L方向的被拍摄体侧,L2方向为光轴L方向的反被拍摄体侧。

图1(a)与图1(b)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光学单元1的立体图,图1(a)是从被拍摄体侧L1观察的立体图,图1(b)是从反被拍摄体侧L2观察的立体图。另外,图2、图3是图1(a)与图1(b)的光学单元1的剖视图,图2是图1(a)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a)的B-B剖视图。如图1(a)与图1(b)所示,光学单元1具备透镜单元2、作为保持透镜单元2的保持架部件的透镜保持架10、固定于透镜保持架10的反被拍摄体侧L2的端部的固定部件20。如图2、图3所示,透镜单元2是将作为光学元件的透镜3组装于镜筒4而构成。在镜筒4的被拍摄体侧L1的前端安装有圆筒状的帽(cap)5及防护玻璃罩(cover glass)6。透镜保持架10在将后述的弹性部件90夹入其与固定部件20之间的状态下,利用螺钉部件91螺固于固定部件20。

如图1(a)与图1(b)所示,透镜保持架10具备圆筒状的保持架筒部11、从保持架筒部11的反被拍摄体侧L2的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台阶部12、从台阶部12的外周缘向反被拍摄体侧L2呈筒状延伸的侧板部13。透镜单元2的镜筒4被保持于保持架筒部11的内周侧。在该状态下,透镜单元2的光轴L与透镜保持架10的保持架筒部11的中心轴线一致。台阶部12从光轴L方向观察时的形状是将正方形的4处角部切除的形状。在侧板部13形成有将设于一侧面及其两侧的角部的倒角面的反被拍摄体侧L2的边缘以规定的高度切除的缺口部14。另外,在侧板部13,在除形成有缺口部14的侧面以外的其它三方向的侧面分别各形成有一处凸台(boss)部15。

固定部件20整体为板状,相对于光轴L方向垂直配置。固定部件20是将从光轴L方向观察侧板部13的形状的一侧(缺口部14侧)的边缘在直线上切除的形状。因此,当固定部件20被固定在侧板部13的反被拍摄体侧L2的端部时,在缺口部14和固定部件20之间形成向光轴L方向的反被拍摄体侧L2及与光轴L方向正交的方向开口的开口部7。从该开口部7将后述的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取出到光学单元1的外部。

固定部件20的外周缘除缺口部14侧的边缘以外,与透镜保持架10的侧板部13的反被拍摄体侧L2的端面16在光轴L方向上对置。弹性部件90被夹在固定部件20的外周缘和侧板部13的端面16之间。弹性部件90配置于除了形成开口部7的范围之外的周向的整个范围。因此,除了形成开口部7的范围之外,侧板部13和固定部件20的间隙由弹性部件90密封。

在固定部件20上,在外周缘的三个部位形成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21。突出部21与形成于侧板部13的凸台部15在光轴L方向上对置。将固定部件20固定于透镜保持架10的螺钉部件91,穿过形成于突出部21的螺纹孔被螺固于凸台部15。螺钉部件91的固定部位比夹着弹性部件90的位置靠径向外侧。通过调节三个部位的螺钉部件91的螺钉紧固状态来调节保持于透镜保持架10的透镜单元2的光轴L的倾斜度。因此,能够进行透镜单元2相对于拍摄元件40的倾角调整。

如图2、图3所示,在透镜单元2的反被拍摄体侧L2设有:搭载拍摄元件40的基板41、从被拍摄体侧L1以覆盖的方式盖住拍摄元件40的罩部件30、固定基板41的旋转台座50、将旋转台座50支承为能够围绕光轴L旋转的旋转支承机构60、使旋转台座50绕光轴L旋转的侧倾用磁驱动机构70。旋转台座50配置于搭载有拍摄元件40的基板41的反被拍摄体侧L2。旋转台座50具备与光轴L垂直的板状的基板支承部51和从基板支承部51的中央向反被拍摄体侧L2突出的旋转轴52。基板41固定在基板支承部51。

在本方式的光学单元1中,旋转台座50是绕光轴L旋转的旋转部件,旋转台座50、固定于旋转台座50的基板41及拍摄元件40、罩部件30构成以光轴L为中心一体旋转的旋转体1A(参照图2、图3)。另一方面,透镜保持架10、透镜单元2、及固定部件20构成可旋转地支承旋转体1A的固定体1B(参照图2、图3)。

罩部件30具备从被拍摄体侧L1覆盖拍摄元件40的大致矩形的端板部31、从端板部31的外周缘向反被拍摄体侧L2侧突出的侧板部32、从侧板部32的反被拍摄体侧L2的边缘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凸缘(flange)部33、从比端板部31的外周缘靠径向内侧向被拍摄体侧L1立起的圆筒状的筒部34。在筒部34的内周侧、且端板部31的中央形成有规定向拍摄元件40的光入射区域的孔35。来自透镜单元2的光通过孔35向拍摄元件40入射。孔35的位置及形状根据拍摄元件40而定。例如,在从光轴L方向观察的拍摄元件40的形状为矩形的情况下,孔35为矩形。

罩部件30的凸缘部33从被拍摄体侧L1与基板41的外周缘抵接。由此,拍摄元件40成为除了孔35之外被从外侧覆盖的状态。环绕孔35向被拍摄体侧L1立起的筒部34的外周面与保持架筒部11的内周面隔开规定的间隙在径向上对置。另外,罩部件30的端板部31在筒部34的外周侧,与透镜保持架10的台阶部12隔开规定的间隔在光轴L方向上对置。即,在透镜保持架10和罩部件30之间形成弯曲的狭窄的间隙36,从而形成迷宫构造。

在旋转台座50中,在基板支承部51的被拍摄体侧L1的面形成有比基板41小一圈的凹部53。在凹部53的底面固定有板状的散热部件54,在散热部件54的基板41侧的面上粘贴有导热性片材(sheet)55。散热部件54是铝或铜等金属制的板材。将基板41固定在基板支承部51的被拍摄体侧L1的面上时,基板41与导热性片材55接触。因此,拍摄元件40产生的发热从基板41经由导热性片材55传递到散热部件54。导热性片材55只要在基板41和散热部件54之间形成导热层即可。或者,也可以将导热性好的凝胶(gel)状膏(paste)涂布在散热部件54的表面,形成导热层。由于旋转台座50是加入填料的树脂部件,所以导热性好。因此,来自散热部件54的热被高效地传递到旋转台座50。另外,在旋转台座50上,在散热部件54的反被拍摄体侧L2形成有旋转轴52。因此,传递到旋转台座50的热从旋转轴52有效地散热。

如图3所示,在凹部53的径向外侧形成有从基板支承部51向被拍摄体侧L1突出的定位销(pin)56。定位销56形成于沿周向分离的多个部位。在基板41上,在从光轴L方向观察与定位销56重叠的位置形成有定位孔42。在本方式中,定位销56及定位孔42在图2所示的一个部位、及图3所示的两个部位共三个部位形成。通过将多个定位销56分别穿过定位孔42,基板41相对于基板支承部51被定位。另外,通过将定位销56穿过形成于凸缘部33的定位孔37,罩部件30相对于基板支承部51及基板41被定位。

如图3所示,在基板支承部51上,在凹部53的径向外侧、且比定位销56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形成有用于安装磁性部件81的凹部57。凹部57形成于以光轴L为中心对称的两个部位。如后述,磁性部件81是构成用于使旋转台座50恢复到基准旋转位置的磁力弹簧(姿势恢复机构80)的部件。

如图2所示,在搭载有拍摄元件40的基板41上连接有拍摄元件用的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连接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的基板41的边缘面向形成于透镜保持架10的缺口部14和固定部件20之间的开口部7。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在从基板41穿过开口部7引出到径向外侧后,呈U字状折回并穿绕到固定部件20的反被拍摄体侧L2。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在开口部7的外侧将呈U字状折回之后的部分固定于旋转台座50上。在旋转台座50上形成有从基板支承部51的开口部7侧的边缘向反被拍摄体侧L2突出的突出部58。突出部58的反被拍摄体侧L2的端面成为固定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的固定面59。关于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的固定构造,稍后进行叙述。

(旋转支承机构)

在固定部件20的径向的中央形成有轴承保持部22。轴承保持部22具备在光轴L方向上贯通固定部件20的保持孔23。在固定部件20的反被拍摄体侧L2的面上形成有环绕保持孔23向反被拍摄体侧L2立起的环状突出部24。旋转支承机构60具备保持于轴承保持部22的轴承部61和在轴承部61的径向外侧构成于固定部件20和旋转台座50之间的旋转支承部65。即,旋转支承机构60由轴承部61及旋转支承部65两组旋转支承部构成。

轴承部61具备固定于保持孔23的内周面的外圈62、固定于旋转轴52的外周面的内圈63、配置于外圈62和内圈63之间的滚珠(ball)64。如图2、图3所示,旋转轴52的光轴L方向的前端在固定部件20的反被拍摄体侧L2露出。更详细而言,旋转轴52从轴承部61的内圈63向反被拍摄体侧L2突出,突出至比形成于固定部件20的环状突出部24靠反被拍摄体侧L2。旋转支承部65具备:形成于固定部件20的被拍摄体侧L1的面的固定部件侧环状槽66、形成于旋转台座50的基板支承部51的反被拍摄体侧L2的面的旋转部件侧环状槽67、配置于固定部件侧环状槽66和旋转部件侧环状槽67之间的滚动体68、在固定部件侧环状槽66和旋转部件侧环状槽67之间保持滚动体68的保持架(retainer)69。

固定部件侧环状槽66形成于比轴承部61的外圈62的外周面靠径向外侧。因此,固定部件侧环状槽66的底面处于从轴承部61的外圈62的被拍摄体侧L1的端面向反被拍摄体侧L2凹下的位置。另外,旋转支承部65形成固定部件侧环状槽66和旋转部件侧环状槽67在光轴L方向上对置的构造,因此,光轴L方向的厚度比轴承部61小。因此,旋转支承机构60与将轴承部61那样的两组滚珠轴承在光轴L方向上重叠配置的结构相比,形成光轴L方向的高度较小的构造。

(侧倾用磁驱动机构)

图4(a)与图4(b)是表示侧倾用磁驱动机构70及姿势恢复机构80和旋转支承机构60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及剖视图。图4(a)是从光轴L方向的被拍摄体侧L1观察的俯视图,是旋转台座50处于基准旋转位置时的俯视图。另外,图4(b)是图4(a)的C-C剖视图。如图3所示,当经由安装于轴承保持部22的轴承部61可旋转地保持旋转台座50的旋转轴52时,在旋转台座50的基板支承部51和固定部件20之间构成侧倾用磁驱动机构70。侧倾用磁驱动机构70具备夹着旋转台座50的旋转轴52配置于径向两侧的一对线圈71和夹着固定部件20的轴承保持部22配置于径向的两侧的一对磁体72。线圈71和磁体72在光轴L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隙对置。

如图4(a)所示,磁体72在周向上被分割成两部分,且与线圈71对置的面的磁极被磁化为以沿径向延伸的磁化分极线73为界而不同。线圈71为空芯线圈,沿径向延伸的长边部分被用作有效边。在一线圈71的内侧配置霍尔(hall)元件74。霍尔元件74固定于向线圈71供电用的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霍尔元件74在旋转台座50处于预定的基准旋转位置时,与磁体72的磁化分极线73对置。根据基于霍尔元件74的信号检测到的侧倾方向的原点位置来控制侧倾用磁驱动机构70,使旋转台座50上固定有拍摄元件40及基板41的旋转体1A绕光轴L旋转,进行侧倾修正。即,光学单元1通过使不含透镜单元2及透镜保持架10的小型的旋转体1A旋转而进行侧倾修正。

如图2所示,在旋转台座50上形成有从基板支承部51朝向固定部件20突出的旋转限制用凸部512。另外,在固定部件20形成有插入旋转限制用凸部512的前端的旋转限制用凹部25。旋转限制用凹部25在规定的角度范围沿周向延伸。旋转限制用凸部512及旋转限制用凹部25构成限制旋转台座50相对于固定部件20的旋转范围(侧倾修正的旋转范围)的旋转限制部。

(姿势恢复机构)

光学单元1具备用于使旋转台座50恢复到预定的基准旋转位置的姿势恢复机构80。姿势恢复机构80是由固定于旋转台座50的两个磁性部件81和构成侧倾用磁驱动机构70的两个磁体72构成的两组磁力弹簧。如上所述,各磁性部件81被固定在形成于基板支承部51的被拍摄体侧L1的面的凹部57,夹着线圈71在光轴L方向上与磁体72对置。如图4(a)所示,磁性部件81为周向的尺寸比径向的尺寸大的长方形。旋转台座50位于基准旋转位置时,磁性部件81的周向的中心82从光轴L方向观察处于与磁体72的磁化分极线73重叠的位置。

当旋转台座50从基准旋转位置开始旋转时,磁性部件81的中心82从磁体72的磁化分极线73向周向偏移,因此,在磁性部件81和磁体72之间作用使磁性部件81的中心82和磁体72的磁化分极线73的角度位置一致的方向的磁吸引力。即,当旋转台座50从基准旋转位置偏移时,姿势恢复机构80作用使旋转台座50向基准旋转位置恢复的方向的磁吸引力。此外,在本方式中,使用两组由磁性部件81和磁体72构成的磁力弹簧,但磁力弹簧也可以是一组。即,磁性部件81也可以仅为一个。另外,侧倾用磁驱动机构70只要具备至少一组线圈71和磁体72即可。

(柔性印刷基板的固定构造)

如图3所示,侧倾用磁驱动机构70用的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固定在旋转台座50。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配置在形成于基板支承部51的反被拍摄体侧L2的面上的固定槽513,并被泵穿绕至线圈71的位置。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及固定槽513以旋转轴52为中心在从一线圈71到另一线圈71的角度范围沿周向延伸。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从一对线圈71和另一线圈71之间的角度位置向径向外侧引出。在该角度位置设有形成于透镜保持架10的缺口部14和固定部件20之间的开口部7。因此,侧倾用磁驱动机构70用的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与拍摄元件40用的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一起从开口部7引出到光学单元1的外部(参照图1(a)与图1(b)、图2、图3)。

侧倾用磁驱动机构70用的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与拍摄元件40用的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同样,呈U字状折回并穿绕至固定部件20的反被拍摄体侧L2。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在开口部7的外侧呈U字状折回之后的部分,被固定在设于从旋转台座50突出的突出部58的固定面59。即,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以重叠的状态一起固定在固定面59。

图5(a)与图5(b)是固定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的固定面59的说明图,是从反被拍摄体侧L2观察固定面59的立体图。图5(a)是省略了拍摄元件40用的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的图示的图,图5(b)是省略了拍摄元件40用的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侧倾用磁驱动机构70用的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的图示的图。如图5(b)所示,固定面59是与引出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的方向(即径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长的长方形的矩形面。在固定面59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形成有与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的厚度对应的深度的宽幅的槽591。在槽59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形成有用于使从旋转台座50向径向外侧引出的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的部分(挠性基板9A)穿过的凹部592。

在固定面59上,作为用于固定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的固定部,形成有凸部593及钩(hook)部594。凸部593从槽591的底面呈圆柱状突出,在凹部59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各形成有一处。钩部594在固定面59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各形成有一处。钩部594为弯曲形状,具备从固定面59向反被拍摄体侧L2突出的抵碰部595和从抵碰部595向径向外侧弯曲延伸的按压部596。

如图5(a)所示,侧倾用磁驱动机构70用的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具备穿过凹部592的宽度的挠性基板9A和与槽591大致同一宽度的宽幅部9B,宽幅部9B构成将加强板固定在挠性基板上的构造。在宽幅部9B,在沿宽度方向分开的两个部位形成有卡合孔597。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通过使宽幅部9B与槽591重合并将凸部593嵌入各卡合孔597而被定位于固定面59。

如图1(b)所示,拍摄元件40用的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具备与基板4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连接的两个挠性基板8A、8B和将挠性基板8A、8B以隔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连接的宽幅部8C。宽幅部8C设定为在挠性基板上固定加强板的构造。在宽幅部8C,在沿宽度方向分开的两个部位形成有卡合孔598。另外,在宽幅部8C形成有从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边缘突出的卡挂部599。在将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固定于固定面59时,在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的宽幅部9B上重叠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的宽幅部8C,使宽幅部8C沿着固定面59滑动,使卡挂部599卡合于钩部594。另外,将凸部593嵌入卡合孔598。由此,将宽幅部8C固定于固定面59,将拍摄元件40用的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固定于固定面59。另外,由于宽幅部9B被宽幅部8C按压,所以侧倾用磁驱动机构70用的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被固定于固定面59。

(带3轴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图6是带3轴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的立体图。另外,图7是图6的带3轴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的分解立体图。图6、图7所示的XYZ三方向为相互正交的方向,用+X表示X方向的一侧,用-X表示另一侧,用+Y表示Y方向的一侧,用-Y表示另一侧,用+Z表示Z方向的一侧,用-Z表示另一侧。Z方向与光学单元1的光轴L方向一致。被拍摄体侧L1与+Z方向一致,反被拍摄体侧L2与-Z方向一致。

带3轴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构成为,将上述光学单元1组装于具备修正绕与光轴L正交的轴的抖动的抖动修正机构的单元,进行侧倾修正、俯仰(纵摇)方向及偏转(横摇)方向的抖动修正。带3轴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具备光学单元1、保持光学单元1的保持架300、收容光学单元1及保持架300的壳体(case)即固定体400、相对于固定体400可摆动地支承保持架300的万向架机构500、使保持架300相对于固定体400摆动的摆动用磁驱动机构600、连接保持架300和固定体400的弹簧部件700。

保持架300通过万向架机构500被支承为能够围绕与光轴L方向(Z方向)正交的第一轴线R1摆动,并且被支承为能够围绕与光轴L方向及第一轴线R1正交的第二轴线R2摆动。第一轴线R1及第二轴线R2是固定体400的对角方向,相对于X方向及Y方向倾斜45度。光学单元1固定于保持架300。因此,光学单元1与保持架300一体地摆动。

固定体400具备从光轴L方向(Z方向)观察时形成大致正方形的外形的第一壳体410和从-Z方向侧组装于第一壳体410的第二壳体420。第一壳体410通过焊接等与第二壳体420固定。第一壳体410具备环绕在保持架300的周围的方筒状的主体部411和从主体部411的+Z方向的端部向内侧伸出的矩形框状的端板部412。在端板部412的中央形成有窗413。主体部411具备在X方向上对置的一对侧板401、402和在Y方向上对置的一对侧板403、404。第二壳体420由矩形框状的第一部件421和安装于第一部件421的-Z方向侧的矩形框状的第二部件422这两个部件构成。

保持架300具备固定光学单元1(带侧倾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保持架本体部310、在固定于保持架本体部310的光学单元1的X方向的两侧沿Y方向延伸的一对壁部301、302、在光学单元1的Y方向的两侧沿X方向延伸的一对壁部303、304。光学单元1以透镜保持架10的保持架筒部11配置于壁部303~304的内周侧的方式组装于保持架300。保持架本体部310从光轴方向观察时为大致矩形,壁部301~304设于保持架本体部310的外周缘。另外,在保持架本体部310的-Z方向的端部,设有与固定体400的第二壳体420抵接而限制保持架300的摆动范围的止动件(stopper)312。

万向架机构500构成于保持架300和固定体400之间。万向架机构500具备设于保持架本体部310的第一轴线R1上的对角位置的第一摆动支承部501、设于固定体400的第二轴线R2上的对角位置的第二摆动支承部502、由第一摆动支承部501及第二摆动支承部502支承的可动框503。第一轴线R1及第二轴线R2是与光轴L方向正交、且相对于X方向及Y方向偏斜了45度的方向,第一轴线R1和第二轴线R2相互正交。第二摆动支承部502形成于构成固定体400的第二壳体420的第一部件421。可动框503是板状弹簧,具备设于绕光轴的四个部位的支点部504和连接绕光轴相邻的支点部504的连结部505。

在可动框503上的各支点部504的内侧面,通过焊接等固定有金属装的球体(省略图示)。该球体与被设于保持架300的第一摆动支承部501、及设于固定体400的第二摆动支承部502保持的触点弹簧511点接触。触点弹簧511为板状弹簧,被第一摆动支承部501保持的触点弹簧511可在第一轴线R1方向弹性变形,被第二摆动支承部502保持的触点弹簧511可在第二轴线R2方向弹性变形。因此,可动框503在可绕与光轴L方向正交的两个方向(第一轴线R1方向及第二轴线R2方向)的各方向旋转的状态下被支承。

摆动用磁驱动机构600具备设于保持架300和固定体400之间的四组磁驱动机构601。各磁驱动机构601具备磁体602和线圈603。线圈603被保持在保持架300的X方向的两侧的壁部301、302、以及保持架300的Y方向的两侧的壁部303、304的外侧面。磁体602被保持在设于固定体400的第一壳体410的侧板401、402、403、404的内侧面。第一壳体410由磁性材料构成,作为相对于磁体602的轭部(yoke)起作用。摆动用磁驱动机构600利用光学单元1的透镜保持架10的保持架筒部11的外周侧的空间来配置。

在保持架300和固定体400之间,在+X方向侧、-X方向侧、+Y方向侧、-Y方向侧的任一侧,也构成磁体602和线圈603对置的磁驱动机构601。磁体602在光轴L方向(即Z方向)分割成两部分,且内面侧的磁极被磁化为以分割位置(磁化分极线)为界而不同。线圈603为空芯线圈,+Z方向侧及-Z方向侧的长边部分被用作有效边。

位于保持架300的+Y方向侧及-Y方向侧的两组磁驱动机构601被配线连接,以在对线圈603通电时产生绕X轴的同一方向的磁驱动力。另外,位于保持架300的+X方向侧及-X方向侧的两组磁驱动机构601被配线连接,以在对线圈603通电时产生绕Y轴的同一方向的磁驱动力。磁驱动机构601通过将位于+Y方向侧及-Y方向侧的两组磁驱动机构601实现的绕X轴的旋转、及位于+X方向侧及-X方向侧的两组磁驱动机构601实现的绕Y轴的旋转合成,使光学单元1绕第一轴线R1及绕第二轴线R2旋转。在进行绕X轴的抖动修正、及绕Y轴的抖动修正时,将绕第一轴线R1的旋转及绕第二轴线R2的旋转合成。

弹簧部件700配置于保持架本体部310的-Z方向的端部,连接保持架300和固定体400。摆动用磁驱动机构600处于未驱动的静止状态时的保持架300及固定于保持架300的光学单元1的姿势,由弹簧部件700决定。弹簧部件700是通过加工金属板而形成的矩形框状的板簧。弹簧部件700的设于其外周部的固定体侧连结部701被固定在固定体400的第二壳体420的内周侧。另外,设于弹簧部件700的内周部的可动体侧连结部702被固定在设于保持架本体部310的外周面的固定用凸部313,固定体侧连结部701和可动体侧连结部702通过臂(arm)部703相连。此外,也可以使用与光学单元1的姿势恢复机构80相同的磁力弹簧来代替使用弹簧部件700。

如上所述,带3轴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具备进行绕X轴的抖动修正、及绕Y轴的抖动修正的抖动修正部即摆动用磁驱动机构600,光学单元1以在摆动用磁驱动机构600不进行绕X轴及绕Y轴的抖动修正的基准状态时,成为光学单元1的光轴L方向与图6、图7的Z方向一致的姿势的方式组装于带3轴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

因此,带3轴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能够进行俯仰(纵摇)方向及偏转(横摇)方向的抖动修正。另外,因为在光学单元1中组装有侧倾用磁驱动机构70,所以能够进行侧倾修正。光学单元1具备陀螺仪(gyroscope)等抖动检测传感器(sensor),通过抖动检测传感器检测绕正交的3轴的抖动,驱动摆动用磁驱动机构600及侧倾用磁驱动机构70,以抵消所检测的抖动。或者,基于搭载于搭载带3轴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的光学设备本体的抖动检测传感器的信号,光学设备本体的控制部也可以控制摆动用磁驱动机构600及侧倾用磁驱动机构70。

(本方式的主要的作用效果)

本方式的光学单元使搭载有拍摄元件40的基板41从透镜单元2及透镜保持架10分离而进行旋转,进行绕光轴L的旋转修正(侧倾修正)。因此,能够使旋转的部分(旋转体1A)轻量,因此可以将侧倾用磁驱动机构70小型化,能够减少消耗电力。另外,因为旋转体1A对于从侧倾用磁驱动机构70施加的驱动力的响应性好,所以能够高精度地进行侧倾修正。进而,通过旋转的部分的轻量化,也能够将旋转支承机构60小型化和简化。而且,本方式中,可以将侧倾用磁驱动机构70的径向的尺寸、及旋转支承机构60的光轴L方向的尺寸小型化,因此能够实现光学单元1的小型化及轻量化。

具体而言,就侧倾用磁驱动机构70的线圈71及磁体72而言,光轴L方向的投影面积的至少一部分与搭载有拍摄元件40的基板41重叠。因此,在从基板41至径向外侧应确保的侧倾用磁驱动机构70的配置空间可以较窄,所以能够实现光学单元1的径向的小型化。另外,旋转支承机构60为下述构造,即,由作为滚珠轴承的轴承部61可旋转地支承设于旋转台座50的旋转轴52,并且,由用配置于轴承部61的径向外侧、且配置于基板41的光轴L方向的投影面积的范围内的旋转支承部65可旋转地支承旋转台座50的基板支承部51。因此,从基板41至径向外侧不需要确保用于设置旋转支承机构60的空间,所以能够实现光学单元1的径向的小型化。

另外,本方式的旋转支承机构60因为旋转支承部65的滚动体68配置在轴承部61的径向外侧,所以与将轴承部61那样的两组滚珠轴承在光轴L方向上重叠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光轴L方向的厚度。即,旋转支承机构60的径向的尺寸为小型,且在光轴L方向上也被薄型化。因此,可以将光学单元1小型化,且可以将光学单元1轻量化。另外,旋转体1A由于在固定基板41的旋转台座50上形成有旋转轴52,因此能够使拍摄元件40和旋转轴52接近,且因为从拍摄元件40到旋转轴52的介在零件减少,所以累积的公差量也减少,因此,容易使侧倾修正的旋转中心和拍摄元件40的中心一致。因此,可以抑制旋转中心和拍摄元件40的中心的交错引起的像的缺损。

本方式中,作为使旋转台座50恢复到基准旋转位置的姿势恢复机构80,使用具备侧倾用磁驱动机构70的磁体72和搭载于搭载线圈71的旋转台座50的磁性部件81的磁力弹簧。就这种姿势恢复机构80而言,不必担心像目前使用的板簧那样安装时的部件的变形、或冲击导致的部件的变形。另外,因为不必担心旋转角度的增大导致的部件的变形,所以能够将旋转范围设定得较大。

在本方式的旋转台座50上固定有经由导热性片材55等导热层传递来自基板41的热的散热部件54。另外,旋转台座50是由加入填料的树脂构成的树脂部件,在散热部件54的安装位置的背侧形成有旋转轴52。因此,可以将拍摄元件40的发热从基板41向旋转台座50高效地传递,从而可以从旋转轴52经由旋转支承机构60高效地向固定部件20散热。因此,可以将拍摄元件40的发热高效地散热。

本方式的旋转台座50具备形成于开口部7侧的边缘的突出部58,能够将拍摄元件40用的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侧倾用磁驱动机构70用的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一起固定在突出部58的反被拍摄体侧L2的端面(固定面59)。因此,可以抑制在旋转时对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和拍摄元件40的连接部施加负荷的情况。另外,可以抑制对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施加负荷。由于在固定面59和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上设有由凸部593和卡合孔597、598构成的卡合构造,因此可以将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可靠地固定。进而,由于设有由卡挂部599和钩部594构成的卡合构造,因此可以将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可靠地固定。另外,通过将从基板支承部51向反被拍摄体侧L2突出的突出部58的反被拍摄体侧L2的端面设为固定面59,在引出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时可以形成挠曲成R状的部分,所以,能够使旋转时的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的动作顺畅。

在本方式中,弹性部件90被夹在透镜保持架10和固定部件20的外周缘之间,在比夹着弹性部件90的位置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利用螺钉部件91紧固固定有透镜保持架10和固定部件20。因此,通过调节螺钉部件91的紧固程度,可以调节透镜保持架10相对于固定部件20的倾斜度,从而可以调节透镜单元2的光轴L相对于拍摄元件40的倾斜度。

在本方式中,除了规定向拍摄元件40的光入射区域的孔35之外,覆盖拍摄元件40的罩部件30被固定于基板41,除了孔35之外,覆盖拍摄元件40的被拍摄体侧L1。进而,在罩部件30中,在孔35的外周侧设置筒部34,筒部34的外周面及端板部31的被拍摄体侧L1的表面在其与透镜保持架10的内侧面之间构成迷宫构造。因此,能够减少尘埃从基板41的反被拍摄体侧L2进入拍摄元件40侧的可能性。

能够将本方式的光学单元1用作带3轴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该带3轴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由万向架机构500可摆动地支承、且利用摆动用磁驱动机构600进行绕与光轴L正交的X轴的抖动修正、及绕Y轴的抖动修正。另外,在带3轴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中,组装于内部的光学单元1在径向上被小型化。另外,能够利用光学单元1的保持架筒部11的外周侧的空间来配置摆动用磁驱动机构600。另外,能够利用配置摆动用磁驱动机构600的角度位置之间的空间来配置万向架机构500的第一摆动支承部501及第二摆动支承部502。因此,能够实现带3轴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的小型化。

另外,光学单元1具备与构成万向架机构500的保持架300一体旋转的透镜保持架10,用于侧倾修正的旋转支承机构60被直接固定在该透镜保持架10。因此,容易使与光轴L正交的X轴方向及Y轴方向这两轴的交点和侧倾修正的旋转轴一致。另外,光学单元1是容易使侧倾修正的旋转轴52和拍摄元件40的中心一致的构造。因此,可以抑制旋转轴52和拍摄元件40的中心的交错引起的像的缺损。

(变形例)

(1)上述方式中,旋转轴52设置在旋转台座50上,轴承部61设置在固定部件20上,但也可以是,轴承部设置在旋转台座50上,旋转轴设置在固定部件20上。另外,作为轴承部61,也可以不是滚珠轴承而使用滑动轴承。

(2)上述方式中,线圈71固定在旋转台座50上,磁体72固定在固定部件20上,但也可以是,磁体固定在旋转台座50上,线圈固定在固定部件20上。该情况下,构成姿势恢复机构80的磁性部件81只要固定于旋转台座50和固定部件20中、固定线圈的一侧的部件(固定部件20)上即可。

(3)在上述方式中,在透镜保持架10形成有缺口部14,在缺口部14和固定部件20之间形成与外部连通的开口部7,柔性印刷基板8、9从该开口部7被取出到光学单元1的外部,但也可以采用不设置开口部7而利用固定部件20将透镜保持架10的反被拍摄体侧L2的端部完全封闭的构造。这样,可以抑制尘埃向光学单元1的内部的侵入。另外,该情况下,在固定部件20上安装两面基板,将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相对于双面基板分为从被拍摄体侧L1连接的部分和从双面基板的反被拍摄体侧L2引出到光学单元1的外部的部分,由此,能够将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与外部连接。

(4)在上述方式中,旋转台座50具备板状的基板支承部51,搭载拍摄元件40的基板41配置于基板支承部51的被拍摄体侧L1,侧倾用磁驱动机构70的线圈71配置于基板支承部51的反被拍摄体侧L2。因此,在驱动侧倾用磁驱动机构70时,搭载于基板41的电路或拍摄元件40有可能受到在线圈71侧产生的各种噪声的影响,有可能产生视频紊乱等问题。例如,在通过PWM控制进行对线圈71的通电的情况下,因PWM控制的控制波形引起的电噪声,有可能产生视频紊乱。于是,为了降低噪声对基板41及拍摄元件40的影响,优选在光学单元1设置噪声屏蔽构造。

图8是变形例的光学单元1的噪声屏蔽构造的说明图,是旋转部件50、散热部件54、基板41、拍摄元件40、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的剖视图(图1(a)与图1(b)的A-A线的位置的剖视图)。在图8的方式中,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具备形成有与线圈71连接的供电用图案的线圈连接部9C和形成有与散热部件54连接的接地图案的屏蔽部9D。与上述方式同样,线圈连接部9C配置在形成于基板支承部51的反被拍摄体侧L2的面的固定槽513(参照图3),且被穿绕至线圈71的位置。另一方面,屏蔽部9D配置在形成于基板支承部51的凹部53的底面。

线圈连接部9C及屏蔽部9D从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的挠性基板9A分支延伸。即,屏蔽部9D构成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的一部分。在屏蔽部9D形成有接地图案。形成于屏蔽部9D的接地图案经由形成于挠性基板9A的图案与控制光学单元1的上位装置的接地电位连接。接地图案可以形成于屏蔽部9D整体,也可以形成于一部分。例如,也可以在屏蔽部9D形成网眼状的接地图案。接地图案与金属制的板材即散热部件54电连接。即,构成为散热部件54经由屏蔽部9D形成接地电位。

在图8的例子中,配置散热部件54的凹部53在穿绕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的一侧(即,在旋转台座50上形成突出部58的一侧)延伸到基板支承部51的外周缘。因此,屏蔽部9D从基板支承部51的外周侧穿绕至凹部53,配置在配置于凹部53的散热部件54和凹部53的底面之间。另外,在散热部件54和基板41之间夹装有导热性片材55等导热层。散热部件54以从光轴L方向观察时与拍摄元件40重叠的方式配置。在图8的例子中,散热部件54从光轴L方向观察的面积比拍摄元件40大,散热部件54配置在包含拍摄元件40整体的范围。换言之,拍摄元件40从光轴L方向观察其整体与散热部件54重叠。

这样,在图8的例子中,在拍摄元件40及基板41和旋转部件50的基板支承部51之间配置有接地电位的屏蔽部9D。因此,因为在安装于基板支承部51的反被拍摄体侧L2的线圈71和拍摄元件40及基板41之间配置屏蔽部9D,所以能够遮蔽拍摄元件40及基板41,使其不受线圈71中产生的噪声影响。因此,能够降低线圈71产生的噪声的影响,能够减少视频紊乱等问题产生的可能性。

另外,在图8的例子中,金属制的散热部件54与接地图案连接,散热部件54也形成接地电位。因此,因为散热部件54也作为屏蔽起作用,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线圈71产生的噪声的影响。另外,散热部件54在从光轴L方向观察时与拍摄元件40重叠,被配置在包含拍摄元件40整体的范围内。因此,能够有效地遮蔽拍摄元件40,使其不受线圈71中产生的噪声影响,能够有效地降低噪声的影响。另外,因为能够使散热部件54拥有噪声遮蔽和散热性改善两种功能,所以可以抑制零件数量的增多。

此外,在图8的例子中,屏蔽部9D配置在与散热部件54相同的范围,接地图案也设置在包含拍摄元件40整体的范围,但接地图案也可以比拍摄元件40小。另外,散热部件54也可以比拍摄元件40小。即,也能够采用从光轴L方向观察,形成于屏蔽部9D的接地图案及散热部件54与拍摄元件40的一部分重叠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与图8的例子相比,虽然噪声的遮蔽效果小,但能够降低线圈71产生的噪声的影响。

(5)图9是噪声屏蔽构造的变形例的说明图。以下,仅说明与图8的例子不同的点。在图9的例子中,在散热部件54和屏蔽部9D之间配置有电磁波吸收片9E。这样,通过追加电磁波吸收片9E,可以利用电磁波吸收片9E遮蔽噪声。因此,能够提高噪声的遮蔽效果。此外,在图9的例子中,电磁波吸收片9E与散热部件54为相同形状,设于包含拍摄元件40整体的范围内,但也可以是电磁波吸收片9E比拍摄元件40小、一部分与拍摄元件40重叠的结构。另外,电磁波吸收片9E和屏蔽部9D的配置也可以颠倒。

(6)在图8、图9的方式中,屏蔽部9D也可以不设置于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而设于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另外,屏蔽部9D也可以是与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及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分离的部件。例如,能够在与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及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分离的基板上设置接地图案并将其配置于凹部53,且经由形成于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或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的图案将配置于凹部53的基板的接地图案与上位装置的接地电位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