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放射影像片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8941发布日期:2018-07-25 00:1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放射影像片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放射科是医院重要的辅助检查科室,在现代医院建设中,放射科是一个集检查、诊断、治疗于一体的科室,临床各科许多疾病都须通过放射科设备检查达到明确诊断和辅助诊断。放射科的设备一般有普通X线拍片机、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等。

在医院的放射科里,放射检查是临床上诊断疾病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放射线将病人疾病症状进行投影到影像片上来观察具体病情,由此会使用放射影像片设备,而在放射影像片的过程中,影像片贴附于灯箱上,容易脱落,需要人工进行托住,不便于调节多角度的观看,且高度不能够随意调节,使医生在进行放射影像片的过程中,需要调整自己身体姿势,不便于影像片的播放。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放射影片固定装置设计结构简单,操作难度大,使用舒适度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放射影像片固定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放射影像片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外壁的中轴线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液压杆,且第二液压杆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转动套,且转动套的一侧外壁焊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顶部外壁的一边焊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固定座,且固定座为T型结构,所述固定座一侧外壁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三液压杆,且两个第三液压杆远离固定座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灯箱,所述底座顶部外壁的两侧均开有开口,且开口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的顶部焊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配电箱,所述连接台底部外壁的两边均通过螺钉固定有万向轮,所述连接板底部外壁的四角均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一液压杆,且第一液压杆的底端通过螺钉固定于底座的顶部外壁,所述灯箱的底部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玻璃板,且玻璃板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于灯箱的顶部内壁。

优选地,所述转动套的一侧外壁开有螺纹固定孔,且螺纹固定孔的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紧固销,紧固销的一端焊接有紧固轮。

优选地,所述配电箱的一侧外壁开有侧口,且侧口的一侧内壁通过铰链连接有检修门,配电箱的顶部内壁焊接有两个处理器固定架,两个处理器固定架的底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同一个处理器,配电箱的底部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蓄电池,配电箱底部内壁远离蓄电池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有除潮器。

优选地,所述配电箱靠近除潮器的一侧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散热扇,且配电箱远离散热扇的一侧外壁开有散热口,散热口的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防尘网。

优选地,所述灯箱一侧外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开有滑槽,且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夹持机构。

优选地,所述夹持架构包括滑块,且滑块的一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一推杆电机,推杆电机输出端的一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一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二推杆电机,第二推杆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螺钉固定有压紧盘。

优选地,所述灯箱的一侧外壁开有检修口,且检修口内壁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有检修盖,检修盖的一侧外壁焊接有盖体固定板,盖体固定板的一侧外壁开有第一螺纹固定孔,第一螺钉固定孔的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钉。

优选地,所述压紧盘的一侧外壁开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信号线与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灯箱底部内壁的两边均通过螺钉固定有灯架,且两个灯架的相对一侧外壁设置有五至六个LED灯棒,LED灯棒的两端分别卡接于两个灯架的一侧外壁,灯箱的一侧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五至六个半导体制冷片。

优选地,所述第一液压杆、第二液压杆、第三液压杆、散热扇、第一推杆电机、第二推杆电机、半导体制冷片和LED灯棒均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与处理器相连接。

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第一液压杆和连接台,能够自由收回万向轮,且万向轮的设置能够增加设备的移动效果,方便调节,同时设备在使用时能够将万向轮收回,避免设备侧滑的现象发生。

2、通过设置配电箱和蓄电池,无需外接电源线,提高了设备使用的便携度,同时配电箱又能给设备提供平衡力,避免设备侧翻的现象发生。

3、通过设置第二液压杆和第三液压杆,提高了设备高度调节和长度调节的灵活度,同时安装转动套,能够自由转动方向,满足不同体格医护人员的使用,提高了设备使用的舒适度。

4、通过设置第一推杆电机和第二推杆电机,能够自动推动压紧盘固定放射影片,且设置滑槽和滑块,能够自由夹持不同规格的放射影片,提高了设备的适用范围,且安装压力传感器,能够控制压固力度,避免放射影片破碎的现象发生,且安装半导体散热片,能够控制LED灯棒温度,避免设备产热过高损坏的现象发生,降低了设备的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放射影像片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放射影像片固定装置的配电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放射影像片固定装置的灯箱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放射影像片固定装置的灯箱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放射影像片固定装置的灯箱结构侧主视图。

图中:1底座、2连接台、3第一液压杆、4连接板、5第二液压杆、6延伸杆、7紧固轮、8灯箱、9支撑板、10第三液压杆、11固定座、12连接座、13连接架、14转动套、15配电箱、16万向轮、17检修门、18处理器、19除潮器、20散热扇、21蓄电池、22防尘网、23玻璃板、24滑槽、25第一推杆电机、26压紧盘、27连接块、28半导体制冷片、29滑块、30灯架、31LED灯棒、32第二推杆电机、33连接杆、34检修盖、35盖体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一种新型放射影像片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外壁的中轴线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液压杆5,且第二液压杆5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延伸杆6,延伸杆6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转动套14,且转动套14的一侧外壁焊接有连接架13,连接架13顶部外壁的一边焊接有连接座12,连接座12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固定座11,且固定座11为T型结构,固定座11一侧外壁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三液压杆10,且两个第三液压杆10远离固定座11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有支撑板9,支撑板9的一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灯箱8,底座1顶部外壁的两侧均开有开口,且开口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台2,连接台2的顶部焊接有连接板4,且连接板4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配电箱15,连接台2底部外壁的两边均通过螺钉固定有万向轮16,连接板4底部外壁的四角均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一液压杆3,且第一液压杆3的底端通过螺钉固定于底座1的顶部外壁,灯箱8的底部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玻璃板23,且玻璃板23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于灯箱8的顶部内壁。

本发明中,转动套14的一侧外壁开有螺纹固定孔,且螺纹固定孔的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紧固销,紧固销的一端焊接有紧固轮7,配电箱15的一侧外壁开有侧口,且侧口的一侧内壁通过铰链连接有检修门17,配电箱15的顶部内壁焊接有两个处理器固定架,两个处理器固定架的底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同一个处理器18,处理器18的型号为ARM9TDMI,配电箱15的底部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蓄电池21,配电箱15底部内壁远离蓄电池21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有除潮器19,配电箱15靠近除潮器19的一侧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散热扇20,且配电箱15远离散热扇20的一侧外壁开有散热口,散热口的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防尘网22,灯箱8一侧外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开有滑槽24,且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夹持机构,夹持架构包括滑块29,且滑块29的一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连接杆33,连接杆33的一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一推杆电机25,推杆电机25输出端的一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连接块27,连接块27的一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二推杆电机32,第二推杆电机32的输出端通过螺钉固定有压紧盘26,灯箱8的一侧外壁开有检修口,且检修口内壁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有检修盖34,检修盖34的一侧外壁焊接有盖体固定板35,盖体固定板35的一侧外壁开有第一螺纹固定孔,第一螺钉固定孔的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钉,压紧盘26的一侧外壁开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信号线与处理器18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灯箱8底部内壁的两边均通过螺钉固定有灯架30,且两个灯架30的相对一侧外壁设置有五至六个LED灯棒31,LED灯棒31的两端分别卡接于两个灯架30的一侧外壁,灯箱8的一侧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五至六个半导体制冷片28,第一液压杆3、第二液压杆5、第三液压杆10、散热扇20、第一推杆电机25、第二推杆电机32、半导体制冷片28和LED灯棒31均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与处理器18相连接。

在使用本发明时,通过万向轮16移动设备至合适位置,通过第一液压杆3将万向轮16收回至底座1内,启动第二液压杆5调节设备至合适的高度,同时转动连接架13至合适角度,通过紧固轮7固定,通过第三液压杆10调节灯箱8的位置,滑动滑块29启动第一推杆电机25和第二推杆电机32完成放射影片的夹持固定,开启LED灯棒31完成照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