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膜、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元件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81931发布日期:2018-09-08 00:07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偏光膜,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于上发光式主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偏光膜。



背景技术:

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技术领域中,主动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amoled)被广泛应用于显示设备中。其中,上发光式主动有机发光二极管(top-viewoled)的结构中,因其开口率较高,且不受薄膜晶体管数目增加的影响,故较为常见。但因其结构中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层,而需于封装盖板外贴附圆偏光片降低外界光反射,以防止影响对比。

然而,圆偏光片的价格昂贵,因此使得显示设备的制造成本也跟着提高,且现有的圆偏光片的光穿透率过低,因而衍生出发光二极管的亮度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偏光膜,其能够取代实质偏光片的作用,而能简便地达成降低外界光反射的影响的效果,以降低制作成本。

本发明的偏光膜设置于基板上,包括:无机氮化硅层、设置于无机氮化硅层上的无机氧化硅层、以及设置于无机氧化硅层上的金属层,且无机氧化硅层为富含硅的氧化硅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金属层含有钼。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偏光膜更包括:设置于金属层上的钝化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钝化层为无机氧化硅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偏光膜在波长440nm的光源下的穿透率为39%以上,在波长550nm的光源下的穿透率为44%以上,在波长610nm的光源下的穿透率为44%以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金属层的厚度为50至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金属层的厚度为50至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无机氧化硅层的厚度为25至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钝化层的厚度为50至

本发明也提供一种偏光膜的制造方法,包括:

于基板上积层无机氮化硅层的步骤、

于无机氮化硅层上积层无机氧化硅层的步骤、以及

于无机氧化硅层上积层金属层的步骤,

且无机氧化硅层为富含硅的氮化硅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积层无机氧化硅层的步骤是透过化学气相沉积法进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偏光膜的制造方法更包括:

于金属层上积层钝化层的步骤。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显示元件,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设置于薄膜晶体管基板上的有机电致发光层、设置于有机电致发光层上的基板、以及如上述的偏光膜,设置于基板上,且位于基板与有机电致发光层之间。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偏光膜能够取代实质偏光片的作用,而能简便地达成降低外界光反射的影响的效果,以降低制作成本。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偏光膜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偏光膜的剖面图。

图3a至图3d是本发明的偏光膜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元件的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

1:基板

12:无机氮化硅层

14:无机氧化硅层

16:金属层

18:钝化层

20、21:偏光膜

30:薄膜晶体管基板

40:有机电致发光层

50:支撑体

100:显示元件

hv:外部入射光源

t:内部出射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的示意图仅是用以示意本发明部分的实施例。因此,示意图中所示的各个元件的形状、数量及比例大小不应被用来限制本发明。举例来说,示意图中的各膜层的实际厚度以及形状仅是用来作为示意,并不代表本发明的各膜层的实际厚度以及形状一定要如图中所示。

图1是本发明的偏光膜的剖面图。本发明的偏光膜20可设置于基板1上,偏光膜20包括:无机氮化硅层12、设置于无机氮化硅层12上的无机氧化硅层14、以及设置于无机氧化硅层14上的金属层16,且无机氧化硅层14为富含硅的氧化硅层。

基板1的材质可为玻璃、石英、有机聚合物或其他可以透光的材质。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例如为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的封装盖板。

偏光膜20设置在基板1的一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偏光膜20设置在基板1的下表面上,以做为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盖板的抗反射层。

偏光膜20在波长440nm的光源下的穿透率为39%以上,在波长550nm的光源下的穿透率为44%以上,在波长610nm的光源下的穿透率为44%以上。藉由将偏光膜20对特定光源的穿透率设为上述范围,能够大幅提升偏光膜20的对于内部出射光源t的整体穿透率,同时也能降低外部入射光源hv的反射率。

无机氮化硅层12设置于基板1上,无机氮化硅层12的设置方法例如是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vapordeposition,cvd)在基板1上沉积无机氮化硅层12。藉由设置无机氮化硅层12,可做为外部入射光源hv进入抗反射层的折射/反射的薄膜干涉。

无机氧化硅层14设置于无机氮化硅层12上,无机氧化硅层14的设置方法例如是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无机氮化硅层12上沉积做为无机氧化硅层14的富含硅的氧化硅层。

在一实施例中,无机氧化硅层14的厚度为25至藉由设置富含硅的氧化硅层做为无机氧化硅层14,可提升蓝光范围区段的光源的穿透率,进而能够提升内部出射光源t全波长的穿透率,无须额外调整外部的操作电压。

金属层16设置于无机氧化硅层14上,金属层16中所使用的金属例如是钼(mo)。金属层16的设置方法例如是采用溅镀沉积技术。且例如是在0.215~0.744w/cm2的溅镀功率下进行金属层16的溅镀制程。藉由设置金属层16,可做为偏光膜的抗反射层,而能够阻挡来自外部入射光源hv的光反射。在一实施例中,金属层16的厚度可为50至此时偏光膜20的内部出射光源t的穿透率可达50%以上。于另一实施例中,金属层16的厚度为50至此时偏光膜20能同时在制程上拥有较佳的良率表现。

在一实施例中,如同本案图2所示,偏光膜21更包括设置于金属层16上的钝化层18。钝化层18例如是无机氧化硅层。钝化层18的设置方法例如是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金属层16上沉积做为钝化层18的无机氧化硅层。藉由设置钝化层18,可保护偏光膜21的结构,避免在进行发光二极管的封装时对偏光层21造成损伤,而造成偏光膜21的功能丧失。在一实施例中,钝化层18的厚度为50至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偏光膜的制造方法。图3a至图3d为本案的偏光膜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以下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

首先,如图3a所示,于基板1上透过化学气相沉积法沉积无机氮化硅层12。

接着,如图3b所示,于无机氮化硅层12上透过化学气相沉积法沉积做为无机氧化硅层14的富含硅的氧化硅层。

最后,如图3c所示,于无机氮化硅层14上透过低功率的溅镀沉积技术沉积含有钼的金属层16。

另外,也可如图3d所示,在金属层16的积层步骤之后,更可于金属层16上透过化学气相沉积法沉积做为钝化层18的无机氧化硅层。

以上述方法制得的附有偏光膜的封装盖板,相较于目前量产所使用的附有圆偏光片的封装盖板而言,其光穿透率由约44%提升至52%,大幅增加发光二极管的出光效率,且其反射率也能够维持与现有量产品相同的水平。

图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元件的剖面图。本发明的显示元件100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30、有机电致发光层40、基板1以及偏光膜21。

薄膜晶体管基板30以及有机电致发光层40可依据需求设置。有机电致发光层40设置于薄膜晶体管基板30上。

基板1即做为显示元件100的封装盖板,故可参照前述说明,使用玻璃、石英、有机聚合物或其他可以透光的材质。

偏光膜21设置于基板1上,且位于基板1与有机电致发光层40之间。更具体来说,偏光膜21设置于基板1的下表面上。

偏光膜21即为本发明的偏光膜,如前述说明,偏光膜21包括:无机氮化硅层12、设置于无机氮化硅层12上的无机氧化硅层14、设置于无机氧化硅层14上的金属层16以及设置于金属层16上的钝化层18,且无机氧化硅层14为富含硅的氧化硅层。图4中以偏光膜21为例说明,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偏光膜21也可使用不具有钝化层18的偏光膜20。

此外,为避免封装过程发生损伤,本发明的显示元件100中,可依据需求在有机电致发光层40上设置支撑体50,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显示元件100中也可不设置支撑体50。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偏光膜能够取代实质偏光片的作用,以降低制作成本。同时,本发明的偏光膜的光穿透率也优于现有的偏光片,而能简便地达成降低外界光反射的影响的效果。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