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43861发布日期:2018-12-11 23:2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按需印刷市场中,特色印刷、高附加价值印刷的需要在增加。其中,对于调节质感的图像例如,金属印刷、珠光印刷的需求特别大,进行有多种多样的研究。作为其方法之一,研究有利用调色剂作为粘接层,转印金属箔、树脂箔的方法,例如,已知形成调色剂图像后仅在调色剂部粘接转印箔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方法中,存在仅在图像的一部分转印箔时,剩余的箔全部被浪费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进行有在调色剂中添加光亮性颜料的研究。例如,已知通过使调色剂中含有光亮性颜料,仅在必要的部分形成金属图像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然而,该方法中,有时得不到所要求的金属感、珠光感。作为另一种方法,已知通过使粉体附着于调色剂图像而形成金属图像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该方法中虽然能够得到金属感高的图像,但很难得到镜面格调、珠光格调的图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1-20098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5724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178452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技术,其能够形成调节了质感的图像,特别是能够形成在所希望的部位具有镜面格调或者珠光格调的外观的图像。本发明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第1手段,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是用于在由记录介质和在其上配置的树脂层构成的树脂制图像的表面配置粉体而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粉体供给装置,用于向上述树脂层被调节为软化的状态的上述树脂制图像的上述层的表面供给上述粉体;以及,摩擦装置,用于从上述树脂层侧对供给了上述粉体的上述树脂制图像进行摩擦。另外,本发明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第2手段,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向由记录介质和在其上配置的树脂层构成且上述树脂层被调节为软化的状态的树脂制图像的上述树脂层的表面,供给上述粉体的工序,从上述树脂层侧对供给了上述粉体的上述树脂制图像进行摩擦的工序。根据本发明,能够仅对树脂层的部分赋予镜面格调或者珠光格调或亚光格调的外观,这样,能够调节图像的质感,能够形成在所希望的部位具有镜面格调或者珠光格调或亚光格调的外观的图像。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具有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构成的图,图2是示意性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图,图3a示意性表示供给到调色剂层上的粉体的摩擦前的状态的图,图3b是示意性表示调色剂层上的粉体的摩擦后的状态的图。符号说明1图像形成系统11光源12光学系统13摄像元件14图像处理部21感光体鼓22带电部23光写入部24显影装置25鼓清洁器26中间转印带27定影部31送出辊32分离辊33输送辊34环形辊35定位辊36排纸辊37纸张反转部41~43给纸托盘70粉体供给部74摩擦辊75加热器98粉体散布部98a容器98b输送螺杆98c刷辊98d冲头99粉体回收部100树脂制图像200粉体s纸张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在树脂制图像的表面配置粉体而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上述树脂制图像由记录介质和在其上配置的树脂层构成。上述树脂制图像中,在供给粉体的时刻,上述树脂层已定影于记录介质。树脂制图像如后述可以适当地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制作,但树脂制图像的制作方法不限定于该制作方法。上述记录介质可以从可担载上述树脂层的物体中适当地选择,通常具有片状的形状,但形状不受限定。该记录介质的例子中,包括从薄纸到厚纸的普通纸、优质纸、美术纸或者铜版纸等涂装的印刷纸张、市售的日本纸、明信片纸张、塑料膜以及布。上述记录介质的颜色也不受限定,例如,可以根据要形成的最终图像适当地决定。构成上述树脂层的树脂可以从公知的各种树脂中适当选择。上述树脂优选为热塑性树脂。上述热塑性树脂可以从具有热塑性的公知的各种树脂中适当地选择,可以是1种,也可以是1种以上,其例子包括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树脂、烯烃系树脂等的乙烯系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碳酸酯树脂、聚醚以及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特别优选苯乙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或者聚酯树脂。上述树脂制图像可以利用干式和湿式的电子照相、喷墨等公知的图像形成方法形成。其中,优选上述树脂制图像利用电子照相形成。上述树脂制图像的上述树脂层被调节为软化的状态。上述树脂制图像可以至少在利用后述的摩擦装置进行表面的摩擦时将上述层调节为软化的状态。将上述树脂层调节为软化状态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加热上述树脂层,也可以将过度加热的树脂层冷却,还可以对加热了的树脂层保温,还可以在树脂层涂布溶剂。调节为上述软化的状态的树脂层呈现表面上供给的上述树脂层的粉体因摩擦而平坦地取向且其后与该表面粘接的程度的粘附性。上述树脂层软化的温度(以下,也称为“摩擦温度”)例如通过使常温的上述树脂制图像的温度缓缓上升,检测粉体在上述树脂层的表面开始贴附的温度而求出。更具体而言,上述摩擦温度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决定:预先将热板加热为规定的温度,以上述树脂层(图像面)在上方的方式在其上放置树脂制图像,将所要使用的粉体附着于适当的涂布部件,例如眼影棒的海绵部分,轻轻擦拭上述树脂层的表面,确认粉体是否附着于树脂层的表面的方法来决定。上述方法中,边按规定的间隔,例如每5℃升高热板的设定温度,边找出粉体开始附着于上述树脂层的表面的温度。然后,可以将从开始附着的温度高出适当的范围,例如,比粉体开始附着时的温度高+5℃的温度设为摩擦温度。另外,在树脂层涂布溶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在树脂层上涂布溶剂的例子包括喷雾法、线棒法、刮刀法、使用辊的涂布方法等。关于涂布于树脂制图像的溶剂,只要能软化树脂层就没有特别限定。溶剂的例子包括甲醇、乙醇等醇类,丙酮、甲乙酮等酮类,戊烷、己烷等烃溶剂,四氢呋喃。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粉体供给装置和摩擦装置。上述粉体供给装置只要是能够向上述树脂制图像的上述树脂层的表面供给上述粉体的装置,就没有限制。该粉体供给装置可以根据粉体的性状使用公知的装置,例如,该粉体供给装置可以使用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粉体供给机构。上述摩擦装置是用于从上述树脂层侧对供给了上述粉体的上述树脂制图像进行摩擦的装置。“摩擦”是指在与记录介质上的上述树脂层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沿该表面相对于上述树脂层进行移动。从使粉体在上述树脂层的表面取向的观点和增强相对于上述树脂层的粉体的粘接的观点考虑,优选上述摩擦伴随挤压。“挤压”是指在与上述树脂层的表面交叉的方向(例如垂直方向)按压上述树脂层的表面。上述摩擦中,摩擦装置中的摩擦部分相对于上述树脂制图像的相对速度如果慢,则沿上述层的表面的粉体的取向不充分,如果快,则粉体的附着不充分,沿上述树脂层的表面的粉体的取向不充分,有时最终图像中的镜面格调或珠光格调的所期望的外观的清晰度降低。从充分进行在上述树脂层的表面的粉体的附着和取向观点考虑,上述相对速度优选为5~500mm/秒。另外,上述摩擦中,在上述树脂层的表面的上述摩擦部分的接触宽度如果过窄,则上述摩擦部分沿上述树脂层的表面移动时,容易产生粉体的朝向的差别,有时附着于上述树脂层的粉体的取向变得不充分,如果上述接触宽度过宽,则很难输送记录介质。从充分实现附着于上述树脂层的表面的粉体的所期望的取向性和记录介质的输送性的观点考虑,上述接触宽度优选以上述摩擦部分相对于上述树脂制图像的移动方向上的长度,为1mm~200mm。另外,如果上述挤压时的挤压力过低,粉体的附着强度变弱,如果过高,上述树脂层本身受到干扰,另外,有时输送树脂制图像时的扭矩变高。从顺利实现上述树脂制图像的输送和省力的观点、形成于上述层的图像的保持的观点以及提高粉体的附着强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上述挤压力相对于上述树脂层的表面为1~30kpa。上述摩擦部件和上述挤压部件可以是旋转部件,也可以是往返运动的部件或者固定的部件这样的非旋转部件。上述摩擦部件可以是与具有水平的表面的上述树脂制图像的表面接触而能够在水平方向相对于该表面相对移动的部件,也可以是与上述树脂制图像的表面接触的自由旋转的辊。上述挤压部件构成为在挤压上述树脂制图像的同时其表面能够相对于上述树脂层的表面自由移动。由挤压部件进行的摩擦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将被输送的树脂制图像用固定的挤压部件进行摩擦,或者,用以比树脂制图像的输送速度更慢的速度旋转的辊进行摩擦,或者,用在与树脂制图像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辊进行摩擦,或者,用以相对于树脂制图像的输送方向其旋转轴成倾斜的朝向配置的自由旋转的辊进行摩擦,或者,将树脂制图像的表面用往返运动的部件进行摩擦。因此,上述挤压部件构成为在挤压上述树脂层的表面的同时相对于上述树脂制图像向相对不同的方向自由移动。另外,上述挤压部件优选具有柔软性。挤压部件的柔软性例如是在挤压时以可追随树脂制图像的表面的形状的程度挤压部件的表面变形的程度的柔软度(变形追随性)。具有这样的柔软性的挤压部件的例子包括海绵和刷子。上述粉体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上述粉体的形状可以是球形,也可以是非球形。从在树脂制图像的表面适当取向的观点考虑,粉体的形状优选为非球形。上述非球形的粉体是具有非真球的形状的粉体。从沿上述树脂层的表面使非球形粉体取向并附着的观点考虑,优选上述非球形的粉体具有扁平的粒子形状。上述非球形的粉体的“扁平的粒子形状”是指将非球形的粉体的粒子的最大长度作为长径,将与该长径正交的方向的最大长度作为短径,将与上述长径正交的方向的最小长度作为厚度时,短径与厚度的比率为5以上的形状。从充分体现由粉体取向的附着所得到的外观效果的观点考虑,上述粉体的厚度优选为0.2~10μm,更优选为0.2~3.0μm。如果上述厚度过小,有时不会充分形成附着于上述树脂层的表面的粉体的包含上述长径方向和上述短径方向的粉体的平面方向实质上沿着上述树脂层的表面方向的粉体的良好的取向状态。如果上述厚度过大,则磨擦图像时粉体有时剥落。上述粉体的材料不受限定。从作为最终图像的所希望的外观体现珠光格调或镜面格调的观点出发,该粉体优选为金属粉,或者优选为金属氧化物粉。粉体也可以将材料不同的2种以上的材料的粒子混合使用。另外,粉体可以被覆盖,例如,可是用金属氧化物或者树脂覆盖其表面的金属粉,也可以是用树脂或者金属覆盖其表面的金属氧化物粉,还可以是用金属、金属氧化物或者树脂覆盖其表面的树脂粉。上述粉体可以是成品,也可以是市售品。该非球形粉体的例子包括sunshinebabe铬粉、极光粉、珠光粉(均为gg株式会社制),icegel镜面金属粉末(株式会社tat制),pika-acemcshinedust、effectc(株式会社rakuten制,“pika-ace”为该公司的注册商标),pregel魔术粉、镜面粉(有限会社preanfa制,“pregel”为该公司的注册商标),bonnail发光粉(株式会社k’zplanning制,“bonnail”为该公司的注册商标)、(oikeimaging株式会社制)、metashine(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制)。另外,球形的粉体的例子包括高精度unibeads(unitika制)、finespheres(日本电气硝子制,“finespheres”是该公司的注册商标)。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在得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范围内还可以具有上述粉体供给装置和摩擦装置以外的其它构成。该其它构成的例子包括软化装置和粉体回收装置。软化装置只要能够使树脂制图像的树脂层适当软化就没有特别限定。软化装置的例子包括温度调节装置、溶剂涂布装置等。上述温度调节装置是用于调节用上述摩擦装置摩擦的上述树脂制图像的温度的装置。温度调节装置可以是加热装置,也可以是冷却装置,也可以是具有该两种功能的装置。该温度调节装置可以利用公知的装置,其例子包括热板、烘箱以及送风装置。上述树脂制图像从具有比上述摩擦温度充分高的温度的状态供给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时,温度调节装置可以是用于以树脂制图像的温度在被输送到上述摩擦装置时成为上述摩擦温度的速度或者路径,将树脂制图像经由粉体供给装置向摩擦装置输送的输送装置。上述溶剂涂布装置是用于将溶剂涂布于树脂制图像的表面的装置。溶剂涂布装置可以是将溶剂雾状地涂布的喷雾涂布装置,也可以是用辊涂布溶剂的辊涂布装置。另外,也可以是使用线棒、刮刀的方法。上述粉体回收装置是用于将供给到上述树脂层的表面的粉体回收的装置。从防止由多余的粉体所致的最终图像的污染的观点和能够再利用粉体的观点考虑,上述粉体回收装置优选为将在用摩擦装置摩擦后的树脂制图像的表面残留的粉体回收的装置。粉体回收装置的例子包括与上述表面抵接的海绵、刷子、刮板等弹性部件、与上述表面对置地配置的吸引装置、以及用于收容从上述表面落下的多余的粉体的容器。上述粉体回收装置可以是上述摩擦装置中的上述挤压部件。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方法可以通过包含如下工序的图像形成方法来进行。即,包括:向上述树脂制图像的上述树脂层的表面供给上述粉体的工序;以及,将供给有上述粉体且调节为软化状态的上述树脂制图像,从上述层侧进行摩擦的工序。该图像形成方法可以使用前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上述图像形成方法在得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范围内,还可以进一步包含上述的粉体供给工序和摩擦工序以外的其它工序。该其它工序的例子包括形成上述树脂制图像的工序、将上述树脂制图像的温度调节为上述树脂层软化的状态的工序。形成上述树脂制图像的工序可以利用通常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进行。上述温度调节工序可以使用前述的温度调节装置适当地进行。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一步进行说明。以下,对将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作为表面处理装置附加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形态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系统1具有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和表面处理装置。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与公知的彩色打印机相同的构成,例如,具有图像读取部、图像形成部、纸张输送部、给纸部、控制部以及定影部27。图像读取部具有光源11、光学系统12、摄像元件13以及图像处理部14。图像形成部具有形成由黄色(y)调色剂构成的图像的图像形成部y、形成由品红色(m)调色剂构成的图像的图像形成部m、形成由青色(c)调色剂构成的图像的图像形成部c、形成由黑(k)色调色剂构成的图像的图像形成部k以及中间转印带26。应予说明,y、m、c以及k表示调色剂的颜色。图像形成部y具有作为旋转体的感光体鼓21以及配置在其周围的带电部22、光写入部23、显影装置24以及鼓清洁器25。图像形成部m、c、k也具有与图像形成部y相同的构成。中间转印带26经多个辊卷绕并被支承为能够行走。纸张输送部具备送出辊31、分离辊32、输送辊33、环形辊34、定位辊35、排纸辊36以及纸张反转部37。给纸部具有收容纸张s的多个给纸托盘41、42、43。控制部具有cpu(centralprocessingunit)、ram(randomaccessmemory)以及rom(readonlymemory)。cpu根据存储于rom的程序,控制图像读取部、图像形成部、纸张输送部、给纸部以及表面处理装置,将运算结果等存储于ram。另外,控制部对从外部接收的印刷数据进行解析,生成位位图式的图像数据,进行将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在纸张s上的控制。表面处理装置具有粉体供给部70。如图2所示,粉体供给部70具有摩擦辊74、加热器75、粉体散布部98以及粉体回收部99。粉体散布部98是作为粉体200的散布机构用于将粉体200散布到纸张s上的装置。粉体散布部98具有用于收容粉体200的容器98a、用于将粉体200输送到容器98a的开口部的输送螺杆98b、用于从容器98a取出粉体200的刷辊98c和用于将保持于刷辊98c的粉体200弹飞的冲头98d。粉体200具有前述的扁平的粒子形状。容器98a的开口部为了限制保持于刷辊98c的粉体200的量而形成为与刷辊98c的刷子的前端接触的大小。冲头98d是板状的部件,配置于与刷辊98c接触的位置。冲头98d在刷辊98c中的冲入量例如可以考虑粉体200的供给量、刷子的不均匀摩耗等而决定,刷辊98c的刷子毛长、刷子密度,例如可以考虑粉体200的供给量、其下落量等而决定。冲头98d可以固定于与刷辊98c接触的位置,但冲头98d也可以可移动地构成为在刷辊98c的停止时冲头98d从刷辊98c分离。摩擦辊74在与纸张s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相对于纸面垂直的方向)具有旋转轴,构成为朝图中的箭头的方向自由旋转,构成为由施力部件(未图示)施力。摩擦辊74例如具有圆筒状的芯骨和配置在其外周面上的树脂制的海绵等弹性层。摩擦辊74的轴向的长度比纸张s的宽度长。加热器75设置在与摩擦辊74对置的位置。加热器75例如为热板。粉体回收部99是用于吸引例如从粉体散布部98供给的粉体200中的多余的粉体200的集粉器。集粉器配置为吸引口开口在离纸张s的输送路径适当的高度的位置,例如以吸引粉体200但不吸引纸张s的适度的输出运转。图像形成系统1中,控制部控制图像读取部、图像形成部、纸张输送部、给纸部以及表面处理装置。图像读取部中,从光源11照射的光照射到载置于读取面的原稿,其反射光经由光学系统12的透镜和反射镜,在移动到读取位置的摄像元件13成像。摄像元件13根据来自原稿的反射光的强度生成电信号。生成的电信号在图像处理部14中从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实施校正处理,滤波处理,图像压缩处理等,作为图像数据存储于图像处理部14的存储器。这样,图像读取部读取原稿的图像并存储图像数据。图像形成部中,感光体鼓21利用鼓马达以规定的速度旋转。带电部22使感光体鼓21的表面带电成所希望的电位,光写入部23根据图像数据将图像信息信号写入感光体鼓21,基于图像信息信号在感光体鼓21形成潜像。进而潜像通过显影装置24显影,在感光体鼓21上形成属于可视图像的调色剂图像。这样,在ymck的各图像形成部的感光体鼓21分别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这样,图像形成部使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工序形成调色剂图像。由ymck的各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利用一次转印部依次转印到行走的中间转印带26上。这样,在中间转印带26上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黑色的各色的调色剂层重叠而成的彩色调色剂图像。纸张输送部中,纸张s被送出辊31和分离辊32从给纸部的给纸托盘41、42、43一张一张地按输送路径送出。按输送路径送出的纸张s被输送辊33沿输送路径经由环形辊34和定位辊35输送至2次转印辊。然后,中间转印带21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纸张s上。利用定影部27对转印有彩色调色剂图像的纸张s施加热和压力,从而纸张s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作为彩色调色剂层被定影于纸张s。这样,在纸张s上制作树脂制图像100。具有树脂制图像100的纸张s经由排纸辊36被送至表面处理装置。应予说明,能够将进行了定影的纸张s引导至纸张反转部37而将纸张s的正反反转而排出。由此,能够在纸张s的两面形成图像。粉体供给部98中,收容于容器98a的粉体200被输送螺杆98b输送到刷辊98c。刷辊98c例如逆时针旋转并捕捉粉体200。被刷辊98c捕捉的粉体200被冲头98d弹飞,散布到纸张s和树脂制图像100上。纸张s上的树脂制图像100被加热器75从纸张s的反面加热。因该加热而使树脂制图像100适度软化,在树脂制图像100的表面产生粘合力。摩擦辊74朝向纸张s被施力并沿图中的箭头方向旋转。摩擦辊74沿与纸张s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摩擦辊74边以适度的力(例如10kpa左右)挤压树脂制图像100上的粉体200边旋转,因此,摩擦辊74的表面摩擦供给了粉体200的树脂制图像100的表面。树脂制图像100的表面具有粘合性,并且供给有粉体200且被摩擦辊74摩擦,因此在树脂制图像100的表面,粉体200在沿该表面的方向排列并附着。更详细而言,如图3a所示,粉体200在供给到树脂制图像100的表面的状态时未发生取向。然而,本实施方式中,粉体200具有扁平的粒子形状。因此,粉体200容易沿包含长轴和短轴的平面(与厚度方向正交的平面)排列。而且,树脂制图像100上的粉体200边被摩擦辊74适度挤压边被摩擦。另外,不与树脂制图像100直接接触的部分因摩擦辊74的摩擦而从树脂制图像100的表面被除去。因此,粉体200如图3b所示沿树脂制图像100的表面排列而附着在该表面上。将这样的具有供给了粉体200的树脂制图像100的纸张s,例如冷却到室温,粉体200被固定于树脂制图像100上,其结果,最终形成依次具有纸张s、树脂制图像100以及粉体200的层的图像。应予说明,在散布到纸张s上的粉体200中的存在于未形成树脂制图像的部分的多余的粉体200因集粉器的空气流动而被集粉器吸引,从纸张s、树脂制图像100以及上述输送路径被除去。这样,因上述摩擦而粉体200倒于树脂制图像100的表面,粉体200的平面方向与上述表面实质上平行,其中,仅发挥基于树脂制图像100的粘合性的粘接力的粉体200附着于树脂制图像100而残留于上述表面上。这样,粉体200因摩擦而实质上以一层附着于树脂制图像100的表面。树脂制图像100的表面不是全部被粉体200覆盖。例如,在该表面的基于粉体200的隐蔽率为60%左右。因此,最终图像中,作为组合了由粉体200的层得到的视觉效果与由纸张s和调色剂层得到的图像(基底图像)的视觉效果的外观,得到镜面格调或者珠光格调的外观。最终图像的外观通过粉体的外观和基底图像的彩度的组合而控制。例如,粉体为具有金属光泽的粉体时,具有基底图像的彩度低则呈镜面格调的外观,基底图像的彩度高则呈珠光格调的外观的趋势。另外,例如,粉体为金属光泽以外的外观,例如具有彩虹光泽的粉体时,不论基底图像的彩度如何都有呈珠光格调的外观的趋势。使用金属光泽的粉体时的基底图像的彩度的、决定最终图像的外观的边界值,受图像的大小、基底图像的与附着有粉体的部分邻接的部分的颜色等各条件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大体上有基底图像的彩度为30以上时,最终图像的外观为珠光格调,小于30时为镜面格调的趋势。应予说明,基底图像的彩度可以按以下的测定条件进行测定。[测定条件]测定装置:柯尼卡美能达制fd-7光源:d50背景:白色背景应予说明,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与电子照相方式的彩色打印机进行了组合,但也可以仅由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构成。或者,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设置在上述彩色打印机内,与该彩色打印机一体地构成。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是用于在由记录介质和在其上配置的树脂层构成的树脂制图像的表面配置粉体而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如下装置:用于向调节为上述树脂层软化的状态的上述树脂制图像的上述树脂层的表面供给上述粉体的粉体供给装置以及用于从上述树脂层侧对供给了上述粉体的上述树脂制图像进行摩擦的摩擦装置。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包含如下工序:向由记录介质和在其上配置的树脂层构成且调节为上述树脂层软化的状态的树脂制图像的上述树脂层的表面供给上述粉体的工序以及从上述树脂层侧对供给了上述粉体的上述树脂制图像进行摩擦的工序。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使用具有金属光泽或珍珠光泽的非球形粉体时,能够仅对树脂层的部分赋予镜面格调或者珠光格调的外观,这样,能够形成在所希望的部位具有镜面格调或者珠光格调的外观的图像。使用不具有金属光泽或珍珠光泽的非球形粉体或球形粉体时,能够改变树脂层部分的光泽度。另外,从提高粉体对上述树脂层的粘接力的观点来看,更有效的是上述摩擦装置构成为具有用于从上述树脂层侧挤压上述树脂制图像的挤压部件,该挤压部件边挤压上述树脂制图像边其表面相对于上述树脂层的表面相对自由移动。另外,从使粉体在上述树脂层的表面一层地取向的观点来看,更有效的是上述挤压部件构成为在与被输送的上述树脂制图像的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自由移动,或者上述挤压部件在上述树脂层上自由往返运动。另外,从上述树脂层的保全和上述粉体的适当的取向的观点考虑,更有效的是上述挤压部件具有柔软性,更有效的是上述挤压部件为海绵。另外,从将上述层上的粉体的取向控制为更好的取向的观点来看,更有效的是上述粉体具有扁平的粒子形状或者上述粉体的短径为0.2~3.0μm。另外,从最终图像得到珠光格调或者镜面格调的更鮮明的外观的观点来看,更有效的是上述粉体为金属粉和金属氧化物粉中的一方或者两方。另外,从使粉体充分附着于上述树脂层的表面的观点来看,更有效的是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进一步具有用于使被上述摩擦装置摩擦的上述树脂制图像的上述树脂层软化的软化装置,或者进一步包含使摩擦的上述树脂制图像的上述层软化的工序。另外,从减少最终图像的形成的环境负荷的观点来看,更有效的是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具有用于回收供给到上述层的表面的非球形粉体的粉体回收装置。[实施例][黑色用分散液的制备]将正十二烷基硫酸钠11.5质量份投入到离子交换水160质量份中,溶解、搅拌制备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向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缓缓添加着色剂(炭黑:mogull)15质量份,使用“clearmixwmotionclm-0.8”(mtechnique株式会社制,“clearmix”为该公司的注册商标)进行分散处理。这样制备分散有黑色着色剂的微粒的液(黑色用分散液)。黑色用分散液中的黑色着色剂的微粒的粒径以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计为220nm。应予说明,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使用“microtracupa-150”(honeywell公司制)在下述测定条件下测定而求出。样品折射率:1.59样品比重:1.05(球状粒子换算)溶剂折射率:1.33溶剂粘度:0.797(30℃),1.002(20℃)0点调节:在测定池中投入离子交换水进行调节。[黄色用分散液的制备]使用“c.i.颜料黄74”代替“炭黑:mogull”,除此以外,与黑色用分散液的制备同样地制备分散有黄色着色剂的微粒的溶液(黄色用分散液)。[品红色用分散液的制备]使用“c.i.颜料红122”代替“炭黑:mogull”,除此以外,与黑色用分散液的制备同样地制备分散有品红色着色剂的微粒的溶液(品红色用分散液)。[青色用分散液的制备]使用“c.i.颜料蓝15:3”代替“炭黑:mogull”,除此以外,与黑色用分散液的制备同样地制备分散有青色着色剂的微粒的溶液(青色用分散液)。[白色用分散液的制备]使用氧化钛粒子“sa-1”(堺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代替“炭黑:mogull”,除此以外,与黑色用分散液的制备同样地制备分散有白色着色剂的微粒的溶液(白色用分散液)。黄色用分散液中的黄色着色剂的微粒的粒径以上述中值粒径计为140nm,品红色用分散液中的品红色着色剂的微粒的中值粒径为130nm,青色用分散液中的青色着色剂的微粒的中值粒径为110nm,白色用分散液中的白色着色剂的微粒的中值粒径为150nm。[核用树脂粒子的制作]经由下述所示的第1段聚合、第2段聚合以及第3段聚合制作具有多层结构的核用树脂粒子。(a)第1段聚合在安装有搅拌装置、温度传感器、冷却管、氮导入装置的反应容器中装入使聚氧乙烯-2-十二烷基醚硫酸钠4质量份溶解在离子交换水3040质量份中而得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1,氮气气流下边以23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边将该溶液的温度升温到80℃。在上述表面活性剂水溶液1中添加使过硫酸钾10质量份溶解在离子交换水400质量份而得的聚合引发剂溶液1,使得到的混合液的温度升温到75℃后,用1小时向上述混合液滴加按下述的量含有下述成分的单体混合液1。滴加上述单体混合液1后,将得到的反应液在75℃用2小时加热、搅拌而进行聚合(第1段聚合),制作树脂粒子a1。(b)第2段聚合在安装有搅拌装置的烧瓶内投入按下述的量含有下述成分的单体混合液2,添加作为脱模剂的石蜡“hnp-57”(日本精蜡株式会社制)93.8质量份,加温到90℃使其溶解。另一方面,制备使聚氧乙烯-2-十二烷基醚硫酸钠3质量份溶解在离子交换水1560质量份中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2,加热到98℃。在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2中添加32.8质量份树脂粒子a1,并且,添加上述单体混合液2后,用具有循环路径的机械式分散机“clearmix”(mtechnique株式会社制)混合分散8小时。利用该混合分散制备含有分散粒径为340nm的乳化粒子的乳化粒子分散液1。接着,在该乳化粒子分散液1中添加使过硫酸钾6质量份溶解于离子交换水200质量份而成的聚合引发剂溶液2,将所得到的混合液在98℃经12小时进行加热搅拌,由此进行聚合(第2段聚合),制作树脂粒子a2,并且,得到含有该树脂粒子a2的分散液。(c)第3段聚合在含有上述树脂粒子a2的分散液中添加使过硫酸钾5.45质量份溶解于离子交换水220质量份而成的聚合引发剂溶液3,在80℃的温度条件下,向得到的分散液中用1小时滴加按下述的量含有下述成分的单体混合液3。苯乙烯293.8质量份丙烯酸正丁酯154.1质量份正辛硫醇7.08质量份滴加结束后,用2小时进行加热搅拌而进行聚合(第3段聚合),聚合结束后,冷却到28℃而制作核用树脂粒子。[壳用树脂粒子的制作]将核用树脂粒子的制作中的第1段聚合中使用的单体混合液1,变更为按下述的量含有下述成分的单体混合液4,除此以外,同样地进行聚合反应和反应后的处理而制成壳用树脂粒子。[黑色调色剂粒子的制作](a)核部的制作在安装有搅拌装置、温度传感器、冷却管、氮导入装置的反应容器中,按下述的量投入下述成分,进行搅拌。将得到的混合液的温度调节为30℃后,将5摩尔/升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添加到该混合液中,将其ph调节为8~11。核用树脂粒子420.7质量份离子交换水900质量份黑色用分散液300质量份接着,将2质量份氯化镁·6水合物溶解在1000质量份离子交换水中的水溶液,在搅拌下、在30℃用10分钟添加到上述混合液中。放置3分钟后开始混合液的升温,用60分钟将上述混合液升温到65℃,进行上述混合液中的粒子的缔合。该状态下使用“multisizer3”(coulter公司制)进行缔合粒子的粒径测定,缔合粒子的体积基准中值粒径成为5.8μm时,将在1000质量份离子交换水中溶解40.2质量份氯化钠而得的水溶液添加到上述混合液中而停止粒子的缔合。缔合停止后,进一步作为熟化处理使液温为70℃用1小时进行加热搅拌而继续缔合粒子的熔接,制作核部。用“fpia2100”(sysmex株式会社制,“fpia”为该公司的注册商标)测定核部的平均圆形度的结果为0.912。(b)壳的制作接下来,使上述混合液为65℃,将壳用树脂粒子50质量份添加到该混合液中,并且,用10分钟向上述混合液中添加将氯化镁·6水合物2质量份溶解在离子交换水1000质量份中的水溶液。其后,将上述混合液升温到70℃搅拌1小时。这样,使壳用树脂粒子熔接到核部的表面后,在75℃进行20分钟熟化处理而形成壳。其后,将在离子交换水1000质量份中溶解了氯化钠40.2质量份的水溶液进行添加而停止壳的形成。并且,以8℃/分钟的速度冷却到30℃。滤出生成的粒子,用45℃的离子交换水反复清洗后,用40℃的温风干燥,由此制成具有覆盖核部的表面的壳的黑色调色剂母体粒子。(c)外添剂添加工序向黑色调色剂母体粒子添加下述外添剂,利用“亨舍尔混合机”(nipponcoke&engineering株式会社制)进行外添处理,制成黑色调色剂粒子。经六甲基二硅氮烷处理的二氧化硅微粒0.6质量份经正辛基硅烷处理的二氧化钛微粒0.8质量份应予说明,利用亨舍尔混合机进行的外添处理是在搅拌叶片的周速35m/秒、处理温度35℃、处理时间15分钟的条件下进行。另外,上述外添剂中的上述二氧化硅微粒的粒径以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计为12nm,上述二氧化钛微粒的粒径以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计为20nm。[黄色调色剂粒子的制作]使用黄色用分散液代替黑色用分散液,除此以外,与黑色调色剂粒子的制作同样地制成黄色调色剂粒子。[品红色调色剂粒子的制作]使用品红色用分散液代替黑色用分散液,除此以外,与黑色调色剂粒子的制作同样地制成品红色调色剂粒子。[青色调色剂粒子的制作]使用青色用分散液代替黑色用分散液,除此以外,与黑色调色剂粒子的制作同样地制成青色调色剂粒子。[白色调色剂粒子的制作]使用白色用分散液代替黑色用分散液,除此以外,与黑色调色剂粒子的制作同样地制成白色调色剂粒子。[透明调色剂粒子的制作]使用在离子交换水281.5质量份中混合了正十二烷基硫酸钠18.5质量份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代替黑色用分散液,除此以外,与黑色调色剂粒子的制作同样地制成透明调色剂粒子。[显影剂的制作]向黑色调色剂粒子、黄色调色剂粒子、品红色调色剂粒子、青色调色剂粒子、白色调色剂粒子以及透明调色剂粒子,以调色剂浓度成为6质量%的量混合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的共聚物覆盖了其表面的体积平均粒径40μm的铁氧体载体粒子,分别制作黑色显影剂、黄色显影剂、品红色显影剂、青色显影剂、白色显影剂以及透明显影剂。[记录介质1~6的准备]准备下述记录介质1~6。记录介质1:lintec株式会社制“newcolorr雪”记录介质2:lintec株式会社制“newcolorr向日葵”记录介质3:lintec株式会社制“newcolorr牡丹”记录介质4:lintec株式会社制“newcolorr绿”记录介质5:lintec株式会社制“newcolorr黑”记录介质6:kokuyo株式会社制“ohp膜彩色激光&彩色复印用”[非球形粉体1~3的准备]准备下述非球形粉体1~3。粉体1、2的粒子形状均为扁平状的非球形粉体。粉体1为金属粉体,粉体3为球形粉体。粉体1:gg株式会社制“sunshinebabed-9铬粉”粉体2:gg株式会社制“sunshinebabed-11极光粉”粉体3:unitika株式会社制硼硅酸玻璃珠“ubs-0010e”[实施例1]在“accuriopressc2060”(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制,“accuriopress”为该公司的注册商标)的改造机中收容黑色显影剂和记录介质1,使用该改造机在记录介质1上形成2cm×2cm的正方形的块图像,在记录介质1上输出具有该块图像的调色剂图像(树脂制图像)。上述树脂制图像中的上述块图像的部分呈黑色(black)。将上述树脂制图像放置于加热到80℃的热板上而使上述块图像向上,在该块图像上散布粉体1,用海绵辊摩擦上述树脂制图像的块图像的表面。摩擦时的挤压力约为10kpa。摩擦后,在室温条件下将上述树脂制图像冷却后,利用刷毛将残留的粉体1从块图像的表面除去。这样得到的上述树脂制图像中的上述块图像的部分(最终图像)呈镜面格调。应予说明,上述细流图像的外观由熟练的技术者10名目视观察,用以下的四者选择一进行判定。以下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全部判定都是全员一致。1判断为镜面格调的图像2判断为珠光格调的图像3判断为亚光格调的图像4判断为哪个都不是[实施例2]使用品红色显影剂代替黑色显影剂,在记录介质1上形成树脂制图像中呈品红色的块图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树脂制图像的最终图像。该最终图像的外观呈品红色的珠光格调。[实施例3]使用黄色显影剂和青色显影剂代替黑色显影剂,收容于各自的显影装置,在记录介质1上形成树脂制图像中呈绿色的块图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树脂制图像的最终图像。该最终图像的外观呈绿色的珠光格调。[实施例4]使用白色显影剂代替黑色显影剂,在记录介质1上形成在树脂制图像中呈白色的块图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树脂制图像的最终图像。该最终图像的外观呈镜面格调。[实施例5]使用透明显影剂代替黑色显影剂,在记录介质1上形成在树脂制图像中呈白色的块图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树脂制图像的最终图像。该最终图像的外观呈镜面格调。[实施例6]使用记录介质2代替记录介质1,使用透明显影剂代替黑色显影剂在记录介质2上形成树脂制图像中呈黄色的块图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树脂制图像的最终图像。该最终图像的外观呈黄色的珠光格调。[实施例7]使用记录介质3代替记录介质1,使用青色显影剂代替黑色显影剂在记录介质3上形成在树脂制图像中呈蓝色的块图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树脂制图像的最终图像。该最终图像的外观呈蓝色的珠光格调。[实施例8]使用记录介质4代替记录介质1,使用品红色显影剂代替黑色显影剂在记录介质4上形成在树脂制图像中呈黑色的块图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树脂制图像的最终图像。该最终图像的外观呈镜面格调。[实施例9]使用记录介质5代替记录介质1,使用白色显影剂代替黑色显影剂在记录介质5上形成在树脂制图像中呈白色的块图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树脂制图像的最终图像。该最终图像的外观呈镜面格调。[实施例10]使用记录介质6代替记录介质1,在记录介质6上形成在树脂制图像中呈黑色的块图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树脂制图像的最终图像。该最终图像的外观呈镜面格调。[实施例11]使用记录介质6代替记录介质1,使用青色显影剂代替黑色显影剂,在记录介质6上形成在树脂制图像中呈青色的块图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树脂制图像的最终图像。该最终图像的外观呈青色的珠光格调。[实施例12]使用记录介质6代替记录介质1,使用黄色显影剂和品红色显影剂代替黑色显影剂,收容在各自的显影装置中,在记录介质6上形成在树脂制图像中呈红色的块图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树脂制图像的最终图像。该最终图像的外观呈红色的珠光格调。[实施例13]使用记录介质6代替记录介质1,使用白色显影剂代替黑色显影剂在记录介质6上形成在树脂制图像中呈白色的块图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树脂制图像的最终图像。该最终图像的外观呈镜面格调。[实施例14]使用白色显影剂代替黑色显影剂,在记录介质1上形成在树脂制图像中呈白色的块图像,使用粉体2代替粉体1,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树脂制图像的最终图像。该最终图像的外观呈白色的珠光格调。[实施例15]作为使图像软化的方法,使用喷雾涂布装置,以膜厚成为1μm的方式散布四氢呋喃,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干燥代替冷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最终图像。该最终图像的外观呈镜面格调。[实施例16]使用粉体3代替粉体1,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最终图像。该最终图像的外观呈亚光格调。[比较例1、2]将供给了粉体1的块图像不用海绵辊摩擦就进行挤压,除此以外,分别与实施例1、2同样地分别得到树脂制图像的最终图像(比较例1、2)。比较例1、2的最终图像的外观不是镜面格调、珠光格调、亚光格调中的任一种。将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图像形成的条件和得到的最终图像的外观示于表1。表1记录介质no.显影剂的颜色图像的颜色粉体no.有无摩擦最终图像的外观实施例11黑色黑色1有镜面格调实施例21品红色品红色1有珠光格调(品红色)实施例31黄色、青色绿色1有珠光格调(绿色)实施例41白色白色1有镜面格调实施例51透明白色1有镜面格调实施例62透明黄色1有珠光格调(黄色)实施例73青色蓝色1有珠光格调(蓝色)实施例84品红色黑色1有镜面格调实施例95白色白色1有镜面格调实施例106黑色黑色1有镜面格调实施例116青色青色1有珠光格调(青色)实施例126黄色、品红色红色1有珠光格调(红色)实施例136白色白色1有镜面格调实施例141白色白色2有珠光格调(白色)实施例151黑色黑色1有镜面格调实施例161黑色黑色3有亚光格调比较例11黑色黑色1无-比较例21品红色品红色1无-由表1可知,实施例1~15中均得到了镜面格调或者珠光格调的最终图像。由这些实施例可知,粉体为铬粉这样具有金属光泽的粉体时,最终图像在树脂制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的彩度低时呈镜面格调,在彩度高时呈珠光格调。这时的珠光格调的最终图像的色调呈粉体供给前的树脂制图像的色调(调色剂图像的颜色或者由调色剂图像和记录介质的颜色合成的颜色或者该体系的颜色)。另外,即便树脂制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的彩度低,使用没有金属光泽的具有珍珠光泽的粉体(彩虹粉体)时,最终图像也呈珠光格调。此外,可知使用球形的粉体时(实施例16)得到亚光格调的图像。与此相对,比较例1、2中均未实现镜面格调、珠光格调或亚光格调的外观。这是因为向块图像上供给粉体后,不摩擦就进行了挤压,所以粉体未在块图像上取向。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根据本发明,能够将呈珠光格调、镜面格调或亚光格调这样的特殊的外观的图像形成在与其基底树脂层的配置对应的所希望的位置。而且,该树脂层可以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而形成。因此,根据本发明,可期待呈上述的特殊的外观的图像的形成的进一步普及。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