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剂收容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5372发布日期:2019-01-16 08:11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显影剂收容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容显影剂的显影剂收容容器以及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收容显影剂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已知有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像载体、显影装置以及显影剂收容容器。如果从显影装置向像载体供给显影剂,形成在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影作为显影剂像而呈现。显影剂收容容器具备显影剂排出口,向显影装置所具备的补充口供给补充显影剂。

此外,已知有具备一边朝向显影剂排出口输送显影剂,一边沿轴移动的移动壁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在该技术中,通过在轴的外周面所具备的公螺旋部和在移动壁的轴承部所具备的母螺旋部卡合,从而对应轴的旋转而移动壁移动。

在如上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容器中,在移动壁与显影剂排出口之间,显影剂具有规定的吃水面而分布。该显影剂的分布状态影响从显影剂排出口排出的显影剂量。因此,在显影剂收容容器的使用途中,如果误让轴倒转而移动壁逆行,则显影剂的分布变化,存在不能稳定地执行显影剂的补充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所述的问题的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因移动壁的逆行而收容空间中的显影剂的分布状态较大地变化的情况的显影剂收容容器以及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一方面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具备容器主体、轴、移动壁及推压部件。容器主体具有划定沿第一方向呈筒状延伸的内部空间的内周面。在容器主体形成有以连通于所述内部空间的方式开口并容许显影剂被排出的显影剂排出口。轴在所述内部空间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而被配置,且可旋转地被所述容器主体支撑。轴在其外周面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呈螺旋状形成的第一卡合部。移动壁具有:供所述轴插通的第一轴承部;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内周面接触而配置的外周面;和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内周面一起划定收容所述显影剂的收容空间的输送面。移动壁一边将所述内部空间内的所述显影剂朝向所述显影剂排出口输送,一边在所述内部空间内可沿所述轴向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推压部件被配置在所述移动壁的所述第一方向上游侧。所述推压部件具有:供所述轴插通的第二轴承部;被配置在该第二轴承部的内周面并可卡合于所述第一卡合部的第二卡合部;和将所述移动壁向所述第一方向推压的推压部。推压部件如下地移动:如果所述轴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则伴随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卡合,通过让所述推压部推压所述移动壁,从而所述推压部件与所述移动壁一体地向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如果所述轴向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则伴随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卡合,所述推压部件相对于所述移动壁向所述第一方向上游侧相对移动。

本发明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像载体、显影装置及转印部。像载体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影并载持显影剂像。显影装置被从所述显影剂收容容器补充所述显影剂,并向所述像载体供给所述显影剂。转印部将所述显影剂像从所述像载体转印到薄片体上。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因移动壁的逆行而收容空间中的显影剂的分布状态较大地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机壳的一部分被开放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显影剂被补充到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情况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内部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移动壁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移动壁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移动壁的壁主体部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移动壁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推压部件的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推压部件的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推压部件的立体图。

图1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移动壁、推压部件以及轴的立体图,是推压部件卡合于移动壁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移动壁、推压部件以及轴的立体图,是推压部件与移动壁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剖视图,是推压部件与移动壁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2是放大了图9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棘轮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棘轮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棘轮机构的立体图。

图2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棘轮机构的立体图。

图2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放大俯视图。

图3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剖视图。

图3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剖视图。

图3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剖视图。

图3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剖视图。

图3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剖视图。

图3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剖视图。

图3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剖视图。

图37是本发明的变形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轴部的立体图。

图38是与本发明的变形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比较的其它的显影剂收容容器的轴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图1及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概略地表示图1及图2所示的打印机100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作为图1至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100是所谓的黑白打印机,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可为彩色打印机、传真装置、具备它们的功能的复合机或用于在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其它装置。另外,以下说明中使用的“上”、“下”、“前”、“后”、“左”、“右”等表示方向的用语只是用于使说明明了化,并不对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理作任何限定。

打印机100具备收容用于在薄片体s上形成图像的各种装置的机壳101。机壳101包含:规定机壳101的上面的上壁102;规定机壳101的底面的底壁103(图3);上壁102与底壁103之间的主体后壁105(图3);以及位于主体后壁105的前方的主体前壁104。机壳101具备配置各种装置的主体内部空间107。在机壳101的主体内部空间107延伸设置有薄片体s沿规定的输送方向被输送的薄片体输送通道pp。此外,打印机100具备开闭自如地安装于机壳101的开闭罩100c。

开闭罩100c包括作为主体前壁104的上方部分的前壁上方部104b;以及作为上壁102的前方部分的上壁前方部102b。此外,开闭罩100c以配置在左右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臂部108的未图示的铰链轴为支点可沿上下方向开闭(图2)。在开闭罩100c的开状态,主体内部空间107的上方向外部开放。另一方面,在开闭罩100c的闭状态,主体内部空间107的上方被堵塞。

在上壁102的中央部配置排纸部102a。排纸部102a包括从上壁102的前方部分向后方部分朝下方倾斜的倾斜面。在后述的图像形成部120形成了图像的薄片体s被排出到排纸部102a。此外,在主体前壁104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配置手动供纸盘104a。手动供纸盘104a以下端为支点可上下转动(图3的箭头dt)。

参照图3,打印机100包括盒110、搓纸辊112、第一供纸辊113、第二供纸辊114、输送辊115、校准辊对116、图像形成部120以及定影装置130。

盒110在内部收容薄片体s。盒110具备提升板111。提升板111以将薄片体s的前头缘向上推的方式倾斜。盒110可相对于机壳101向前方抽出。

搓纸辊112被配置在由提升板111向上推的薄片体s的前头缘上。如果搓纸辊112旋转,薄片体s从盒110抽出。

第一供纸辊113配设在搓纸辊112的下游,将薄片体s进一步向下游送出。第二供纸辊114配设在手动供纸盘104a的支点的内侧(后侧),将手动供纸盘104a上的薄片体s拉入机壳101内。

输送辊115配设在第一供纸辊113、第二供纸辊114的薄片体输送方向的下游。输送辊115将由第一供纸辊113、第二供纸辊114送出的薄片体s进一步向下游输送。

校准辊对116具有矫正薄片体s的斜向输送的功能。据此,在薄片体s上形成的图像的位置被调整。校准辊对116配合图像形成部120的图像形成时机,将薄片体s供给至图像形成部120。

图像形成部120包括感光鼓121(像载体)、带电器122、曝光装置123、显影装置20、调色剂容器30(显影剂收容容器)、转印辊126(转印部)以及清洁装置127。

感光鼓121呈圆筒形状。感光鼓121具有形成静电潜影的表面,并且,在所述表面载持对应该静电潜影的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像)。带电器122被施加规定的电压,使感光鼓121的周面大致均匀地带电。

曝光装置123向利用带电器122带电的感光鼓121的周面照射激光。其结果,在感光鼓121的周面形成对应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影。

显影装置20向形成有静电潜影的感光鼓121的周面供给调色剂。调色剂容器30向显影装置20供给调色剂(补充显影剂)。调色剂容器30装拆自如地配设在显影装置20。如果显影装置20将调色剂供给至感光鼓121,形成在感光鼓121的周面的静电潜影显影(可视化)。其结果,在感光鼓121的周面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像)。

转印辊126在感光鼓121的下方隔着薄片体输送通道pp与感光鼓121相向而配置。转印辊126在与感光鼓121之间形成转印夹缝部,使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薄片体s。

清洁装置127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薄片体s后,去除残留在感光鼓121的周面的调色剂。

定影装置130相对于图像形成部120配置在输送方向下游侧,使薄片体s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定影装置130包括:使薄片体s上的调色剂熔融的加热辊131;以及使薄片体s紧贴于加热辊131的压力辊132。

打印机100还包括:配设在定影装置130的下游的输送辊对133;以及配设在输送辊对133的下游的排出辊对134。薄片体s通过输送辊对133向上方被输送,最终通过排出辊对134从机壳101排出。从机壳101排出的薄片体s被堆积在排纸部102a上。

<关于显影装置>

图4是表示显影装置20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显影装置20包括呈在一方向(显影辊21的轴向、左右方向)上长的箱形形状的显影壳体210(壳体)。该显影壳体210具有贮存空间220(显影剂输送通道)。在贮存空间220配设有显影辊21、第一搅拌螺杆23(显影剂输送部件)和第二搅拌螺杆24以及调色剂补充口25。在本实施方式中,适用了单组分显影方式,在该贮存空间220充填调色剂来作为显影剂。另一方面,在双组分显影方式的情况下,混合调色剂和由磁性体形成的载体来作为显影剂而充填。调色剂在贮存空间220内被搅拌输送,为了使静电潜影显影,逐次从显影辊21供给到感光鼓121。

显影辊21呈在显影壳体2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圆筒形状,在外周具有被旋转驱动的筒部分。显影壳体210的贮存空间220被未图示的顶板覆盖,并且,通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分隔板22被划分为在左右方向上长的第一输送通道221和第二输送通道222。分隔板22比显影壳体21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短,在分隔板22的左端及右端具备使第一输送通道221与第二输送通道222分别连通的第一连通通道223及第二连通通道224。据此,在贮存空间220形成第一输送通道221、第二连通通道224、第二输送通道222至第一连通通道223的循环路径。调色剂在该循环路径内以图4的逆时针方向被输送。

调色剂补充口25(显影剂补充口)是在显影壳体210的所述顶板上开口的开口部,被配置在第一输送通道221的左端付近上方。调色剂补充口25与所述的循环路径相向而配置,具有将从调色剂容器30的调色剂排出口377(图4)补充的补充调色剂(补充显影剂)接收到贮存空间220的功能。

第一搅拌螺杆23被配设在第一输送通道221。第一搅拌螺杆23包含第一旋转轴23a和在该第一旋转轴23a的周向上以螺旋状突出设置的第一螺旋叶片23b。第一搅拌螺杆23通过绕第一旋转轴23a旋转(箭头r2)被旋转驱动,从而沿图4的箭头d1方向输送调色剂。第一搅拌螺杆23以使调色剂通过调色剂补充口25与第一输送通道221相向的位置的方式输送。据此,第一搅拌螺杆23具有一边混合从调色剂补充口25流入的新的调色剂和从第二输送通道222侧被搬入第一输送通道221的调色剂一边输送的功能。在第一搅拌螺杆23的调色剂输送方向(d1方向)下游侧配设有第一叶片23c。第一叶片23c与第一旋转轴23a一起旋转,向图4的箭头d4方向从第一输送通道221向第二输送通道222移交调色剂。

第二搅拌螺杆24配设在第二输送通道222。第二搅拌螺杆24包含第二旋转轴24a和在该第二旋转轴24a的周向上以螺旋状突出设置的第二螺旋叶片24b。第二搅拌螺杆24通过绕第二旋转轴24a(箭头r1)被旋转驱动,从而一边向图4的箭头d2方向输送调色剂一边向显影辊21供给调色剂。在第二搅拌螺杆24的调色剂输送方向(d2方向)下游侧配设有第二叶片24c。第二叶片24c与第二旋转轴24a一起旋转,朝图4的箭头d3方向从第二输送通道222向第一输送通道221移交调色剂。

调色剂容器30(图3)配置在显影壳体210的调色剂补充口25的上方。调色剂容器30具备调色剂排出口377(图4)。调色剂排出口377与显影装置20的调色剂补充口25相对应而配设在调色剂容器30的底部。从调色剂排出口377落下的调色剂从调色剂补充口25补充到显影装置20。

<关于调色剂的补充>

下面,说明从调色剂补充口25新补充的调色剂的流动。图5是配设在显影装置20的调色剂补充口25以及配设在调色剂容器30的调色剂排出口377付近的剖视图。

从调色剂容器30的调色剂排出口377供给的补充调色剂t2落到第一输送通道221而与已经存在的调色剂t1混合,通过第一搅拌螺杆23向箭头d1方向被输送。此时,调色剂t1、t2被搅拌、带电。

第一搅拌螺杆23在调色剂补充口25的调色剂输送方向下游侧具备局部地抑制调色剂的输送性能的抑制叶片28(输送能力抑制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抑制叶片28是配置在第一搅拌螺杆23的相邻的第一螺旋叶片23b之间的板状部件。通过抑制叶片28绕第一旋转轴23a旋转,从抑制叶片28的上游侧被输送来的调色剂开始滞留。并且,这些调色剂的滞留累积至抑制叶片28的跟前上游侧且调色剂补充口25与第一输送通道221相向的位置为止。其结果,在调色剂补充口25的入口付近形成调色剂的滞留部29(显影剂滞留部)。另外,在与调色剂补充口25相向的区域配置有第一螺旋叶片23b(图4)。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输送能力抑制部可由第一搅拌螺杆23的第一螺旋叶片23b局部欠缺且第一旋转轴23a沿轴向局部露出的区域形成。在此种结构中,也局部地抑制第一搅拌螺杆23的输送能力,因此,形成调色剂的滞留部。

如果从调色剂补充口25将补充调色剂t2补充而贮存空间220内的调色剂量增加,则在该滞留部29滞留的调色剂堵塞(封住)调色剂补充口25,抑制补充更多的调色剂。此外,第一螺旋叶片23b通过旋转而将调色剂补充口25周边的贮存空间220的调色剂向上方提升。其结果,滞留部29的调色剂补充口25的封住作用增大。其后,如果贮存空间220内的调色剂从显影辊21消耗而滞留在滞留部29的调色剂减少,则堵塞调色剂补充口25的调色剂减少,滞留部29与调色剂补充口25之间产生间隙。其结果,补充调色剂t2再次从调色剂补充口25流入贮存空间220。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伴随滞留在滞留部29的调色剂的减少而补充调色剂量的接收量被调整的体积补充型的调色剂补充形式。因此,即使在显影装置20的显影壳体210不具备检测调色剂量的传感器,也可向显影装置20补充调色剂。

<关于对显影装置的调色剂容器的安装>

图6及图7分别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及显影装置20的立体图。调色剂容器30可对机壳101内的显影装置20进行装拆。

调色剂容器30包括盖部31、容器主体37、罩39以及容器闸门30s(图6)。

容器主体37是调色剂容器30的主体部分,在内部收容调色剂。盖部31堵塞容器主体37的左端部。罩39被安装在容器主体37的右端部。

容器闸门30s以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在容器主体37。容器闸门30s具备封住及开放容器主体37的调色剂排出口377的功能。容器闸门30s具有闸门主体30s1、闸门锁定部30s2以及锁定解除部30s3。闸门主体30s1是容器闸门30s的主体部分,其具备封住及开放调色剂排出口377的功能。闸门主体30s1以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在容器主体37。闸门锁定部30s2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撑在闸门主体30s1。闸门锁定部30s2具备容许及限制相对于容器主体37的闸门主体30s1的滑动移动的功能。锁定解除部30s3是闸门锁定部30s2上所具备的突片。如果锁定解除部30s3被按压,闸门锁定部30s2所具备的未图示的锁定片从形成在容器主体37的卡合部脱离,闸门主体30s1可滑动移动。

参照图2,如果机壳101的开闭罩100c向上方开放,则显影装置20的显影壳体210所具备的容器安装部109露出于机壳101的外部。参照图7,显影壳体210具备一对壳体左壁210l以及壳体右壁210r。容器安装部109形成在壳体左壁210l与壳体右壁210r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色剂容器30从斜上方安装于容器安装部109(参照图7的箭头dc)。此时,调色剂容器30的罩39被配置在壳体右壁210r侧,调色剂容器30的盖部31被配置在壳体左壁210l侧。显影壳体210具备左引导槽201l以及右引导槽201r(图7)。

左引导槽201l以及右引导槽201r是分别形成在壳体左壁210l以及壳体右壁210r的槽部。左引导槽201l以及右引导槽201r引导调色剂容器30向容器安装部109的安装。因此,左引导槽201l以及右引导槽201r的入口侧被形成为沿调色剂容器30的安装方向(图7的箭头dc方向)延伸。另一方面,左引导槽201l以及右引导槽201r的里侧如后所述呈扇形形状,以容许第一引导部312(图8)以及第二引导部391(图6)的旋转。

进一步,参照图7,显影装置20包括第一传递齿轮211、第二传递齿轮212以及第三传递齿轮213。此外,打印机100包括机壳101所具备的第一马达m1、第二马达m2以及控制部50(图7)。第一传递齿轮211、第二传递齿轮212以及第三传递齿轮213是能够旋转地被支撑在壳体右壁210r的齿轮。第一传递齿轮211连接于第二传递齿轮212。此外,第一传递齿轮211经由未图示的齿轮群连接于显影辊21、第一搅拌螺杆23以及第二搅拌螺杆24。如果显影装置20被安装到机壳101,第一马达m1连接于第三传递齿轮213,并且,第二马达m2连接于第一传递齿轮211。

第一马达m1通过第三传递齿轮213使调色剂容器30的后述的轴33旋转,从而使调色剂容器30的后述的移动壁32移动。即,第三传递齿轮213与调色剂容器30的后述的第二容器齿轮382卡合,向第二容器齿轮382传递第一马达m1的驱动力。第二马达m2通过第一传递齿轮211使显影装置20的显影辊21、第一搅拌螺杆23以及第二搅拌螺杆24旋转。而且,第二马达m2通过第一传递齿轮211以及第二传递齿轮212使调色剂容器30的后述的搅拌部件35旋转。控制部50在打印机100的打印动作等时,分别控制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使显影装置20以及调色剂容器30的各部件驱动。

进一步,显影壳体210包括锁定解除按钮202、所述的调色剂补充口25(显影剂补充口)、解除用突起部206、一对容器闸门固定部207、一对闸门弹簧208(施力部件)以及壳体闸门210s。

锁定解除按钮202是以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在壳体右壁210r的按压按钮。锁定解除按钮202具备锁定安装在容器安装部109的调色剂容器30的姿势的功能,或解除所述锁定的功能。锁定解除按钮202包括锁定卡合片202s。锁定卡合片202s是在壳体右壁210r的前侧部向容器安装部109侧突出而形成的爪部。而且,显影装置20具备未图示的锁定施力弹簧。锁定施力弹簧是被配置在壳体右壁210r的内部,向锁定解除按钮202施加朝向前方的力的螺旋弹簧。锁定卡合片202s具备锁定安装在容器安装部109的调色剂容器30的姿势的功能。另一方面,如果锁定解除按钮202抗拒锁定施力弹簧的作用力而被按压,则锁定卡合片202s从调色剂容器30离开,对调色剂容器30的锁定功能被解除。

所述的调色剂补充口25是以大致矩形形状在显影壳体210的顶板开口的开口部(图7)。调色剂补充口25与显影壳体210的内部连通。此外,调色剂补充口25与安装在容器安装部109的调色剂容器30相向而配置。从调色剂容器30的调色剂排出口377排出的调色剂从调色剂补充口25流入显影壳体210的内部。

解除用突起部206是邻接于调色剂补充口25的后方并从显影壳体210的顶板突出设置的突起部。解除用突起部206具备在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在容器安装部109时,按压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闸门30s的锁定解除部30s3(图6)的功能。换言之,解除用突起部206容许容器闸门30s的滑动移动。

一对容器闸门固定部207是在左右方向上夹住解除用突起部206的方式从显影壳体210的顶板突出设置的突起部。从与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剖视时,容器闸门固定部207呈大致梯形形状。此外,在容器闸门固定部207中,在前侧的侧面形成有楔状的切口部。当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在容器安装部109时,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闸门30s的一部分卡合于该切口部。其结果,容器闸门固定部207固定容器闸门30s,限制容器闸门30s的移动(转动)。此外,容器闸门固定部207容许安装调色剂容器30时的容器主体37在第二旋转方向上的旋转。

一对闸门弹簧208是配置在一对容器闸门固定部207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的一对弹簧部件。闸门弹簧208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一对闸门弹簧208的后端部分别卡止于显影壳体210的顶板。此外,一对闸门弹簧208的前端部分别卡止于壳体闸门210s的左右両端部。

壳体闸门210s以能够相对于调色剂补充口25滑动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在显影壳体210。壳体闸门210s封住或开放调色剂补充口25。

所述的一对闸门弹簧208向壳体闸门210s施加使壳体闸门210s封住调色剂补充口25的方向的力。如果调色剂容器30从显影装置20卸下,壳体闸门210s受一对闸门弹簧208的作用力而封住调色剂补充口25。

此外,如果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到容器安装部109,壳体闸门210s可按压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主体37。因此,闸门弹簧208经由壳体闸门210s向安装在容器安装部109的调色剂容器30施加壳体闸门210s堵塞调色剂补充口25的方向的力。

<关于调色剂容器的结构>

下面,不仅参照图6而且参照图8至图11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显影剂收容容器)。图8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的俯视图。图9及图10是调色剂容器30的剖视图,是图8的a-a位置的剖视图。另外,图9表示后述的移动壁32配置在初期位置的状态,图10表示移动壁32配置在最终位置的状态。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的内部的情况的立体图,表示卸下容器主体37的状态。

调色剂容器30呈沿左右方向(第一方向、图9的箭头da方向)延伸的筒形状。调色剂容器30在内部收容补充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容器30不仅包括所述的盖部31、容器主体37(容器主体)、罩39,而且包括移动壁32、轴33、推压部件34、搅拌部件35、未图示的调色剂传感器、第一容器齿轮381、第二容器齿轮382、棘轮齿轮383以及棘轮轴384。

盖部31被固定在容器主体37,封住容器主体37的开口部。盖部31将轴33的第二轴端部332(图9)轴支撑为能够旋转。盖部31包括第一引导部312。第一引导部312是在盖部31的左侧的侧面(外面部)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突起部。第一引导部312具备引导调色剂容器30安装于显影装置20的功能。

容器主体37是呈筒形状的调色剂容器30的主体部分。容器主体37包括内周面37k和内部空间37h。内周面37k是容器主体37的内周面,沿调色剂容器30的长度方向(第一方向、图9的箭头da方向)呈筒状延伸。

此外,容器主体37包括右壁375(图9)和突出壁376(参照图24)。右壁375是被配置在容器主体37的第一方向的一端侧(右端侧),堵塞容器主体37的内部的壁部。另外,内部空间37h是被由容器主体37形成的内周面37k和右壁375及盖部31划定的空间。此外,内部空间37h中右壁375与移动壁32之间的区域为收容空间37s。收容空间37s是在调色剂容器30的内部收容调色剂的空间。

如图9所示,容器主体37中右壁375的第一方向的相反侧被开口(开口部)。如果盖部31被固定在开口部,则盖部31堵塞容器主体37的内部空间37h。另外,盖部31的外周缘被超声波熔接于容器主体37。

参照图24,突出壁376是容器主体37的外周面比右壁375更向右侧突出的部分。在突出壁376安装罩39。

此外,容器主体37包括所述的调色剂排出口377(显影剂排出口)和主体轴承部37j(图9)。调色剂排出口377是与内周面37k(内部空间37h)连通而在容器主体37的下面部开出的开口。如图9所示,调色剂排出口377在容器主体37的右端部(第一方向的一端部)的下面部以与内部空间37h连通的方式被开口。换言之,调色剂排出口377在第一方向上与右壁375相邻而配置。此外,调色剂排出口377沿第一方向具有规定的长度,且沿容器主体37的底部的圆弧形状具有规定的宽度,以矩形形状被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色剂排出口377在相对于容器主体37的底部的下端部沿周向朝后侧且上方错开的位置被开口。调色剂排出口377容许调色剂从收容空间37s向显影装置20排出。

主体轴承部37j(图9)是形成在右壁375的轴承。在主体轴承部37j插通轴33。此时,轴33的右端侧(第一轴端部331)向容器主体37的外侧突出。

移动壁32是在容器主体37的内部(内部空间37h)面向第一方向而配置的壁部。移动壁32伴随轴33的旋转而从推压部件34受驱动力。移动壁32划定收容空间37s的第一方向的其中之一端面(左端面)。另外,收容空间37s的第一方向的另一端面(右端面)被右壁375划定。此外,移动壁32具有在调色剂容器30的使用开始时起至使用结束时为止的期间,一边将收容空间37s的调色剂向调色剂排出口377输送,一边在内部空间37h内沿第一方向从第一方向的其中一端侧的初期位置移动至另一端侧的最终位置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壁32的初期位置配置在盖部31的右侧(第一方向下游侧)(图9),最终位置配置在调色剂排出口377的左侧(第一方向上游侧)(图10)。另外,关于移动壁32的结构将在后面进一步详述。

轴33以在内部空间37h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方式能够旋转地被支撑在容器主体37的右壁375及盖部31。轴33包括第一轴端部331、第二轴端部332、公螺旋部333(第一卡合部)以及移动壁停止部334。

参照图9,第一轴端部331是贯穿主体轴承部37j而向右侧突出的轴33的远端部。在第一轴端部331的周面形成有一对d面(参照图24)。在第一轴端部331卡合棘轮轴384。其结果,轴33与棘轮轴384可一体旋转。第二轴端部332是轴33的左端部。第二轴端部332如上所述地被轴支撑于形成在盖部31的轴孔。

公螺旋部333是在内部空间37h在轴33的外周面沿第一方向呈螺旋状形成的螺纹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公螺旋部333配置在图9所示的轴33中从邻接于盖部31的区域至相对于调色剂排出口377位于第一方向(图9的箭头da)上游侧的区域。

移动壁停止部334在公螺旋部333的第一方向下游侧连续配置。移动壁停止部334是内部空间37h内的轴33中公螺旋部333局部地欠缺的只有轴部分的区域。移动壁停止部334在调色剂排出口377的上方相对于调色剂排出口377位于第一方向上游侧。

推压部件34(图9)配置在移动壁32的第一方向上游侧。推压部件34是容许在内部插通轴33的筒状部件,具有将移动壁32沿第一方向推压的功能。另外,关于推压部件34的结构将在后面进一步详述。

搅拌部件35在调色剂排出口377的上方沿右壁375而配置。搅拌部件35搅拌收容空间37s内的调色剂,并且,从调色剂排出口377送出调色剂。在本实施方式中,搅拌部件35绕轴33且对轴33相对地旋转。搅拌部件35包括板部35a、多个叶片部35b以及搅拌轴承部35c。板部35a是沿右壁375而配置的板状部分,可绕轴33旋转。多个叶片部35b是从板部35a向第一方向上游侧、即向移动壁32延伸的叶片部分。叶片部35b绕轴33在调色剂排出口377的上方周向转动。搅拌轴承部35c是从板部35a向右方延伸的圆筒部,在内部收容轴33。此外,搅拌轴承部35c的远端部可卡合于第一容器齿轮381。

第一容器齿轮381向搅拌部件35传递旋转驱动力。第一容器齿轮381通过显影装置20的第一传递齿轮211以及第二传递齿轮212而连接于第二马达m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容器齿轮381与显影装置20的显影辊21、第一搅拌螺杆23及第二搅拌螺杆24同步地被旋转驱动。第一容器齿轮381连接于贯穿主体轴承部37j的搅拌部件35的搅拌轴承部35c的远端。其结果,第一容器齿轮381与搅拌部件35一体旋转。

第二容器齿轮382向轴33传递旋转驱动力。第二容器齿轮382配置在与轴33相同的轴线上。第二容器齿轮382经由第三传递齿轮213连接于第一马达m1。第二容器齿轮382通过利用第一马达m1产生的驱动力而旋转,从而能够让轴33旋转。如图9所示,轴33的右端部贯穿搅拌部件35而配置。并且,第二容器齿轮382通过棘轮齿轮383及棘轮轴384连接(固定)于轴33的远端部(第一轴端部331)。另外,关于将第二容器齿轮382与轴33连接的棘轮结构将在后面进一步详述。

罩39被安装于容器主体37。罩39具备使第一容器齿轮381以及第二容器齿轮382的周向的一部分露出于外部、且覆盖第一容器齿轮381以及第二容器齿轮382的周向的其它部分的功能。罩39包括所述的第二引导部391(图9、图11)、容器卡合部392以及齿轮用开口部39k(图6)。

第二引导部391是在罩39的右侧的侧面沿上下方向朝右侧突出设置的突起部。第二引导部391具备与盖部31的第一引导部312一起引导调色剂容器30安装于显影装置20的功能。容器卡合部392是与第二引导部391隔开间隔而突出设置于罩39的右侧的侧面的突起部。在容器卡合部392可卡合锁定解除按钮202的锁定卡合片202s。

齿轮用开口部39k是罩39的下面部以半圆弧形状开口的开口部。如果罩39被安装于容器主体37,则第一容器齿轮381以及第二容器齿轮382的齿轮齿的一部分通过齿轮用开口部39k而露出于调色剂容器30的外侧。其结果,当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在显影装置20的显影壳体210时,第一容器齿轮381以及第二容器齿轮382分别卡合于第二传递齿轮212以及第三传递齿轮213(图7)。

调色剂传感器是被固定在容器主体37的传感器。调色剂传感器以在周向上邻接于调色剂排出口377的上方而配置。调色剂传感器是由导磁率传感器(磁传感器)或压电元件形成的传感器。在调色剂传感器由压电元件形成的情况下,调色剂传感器的传感器部分露出于收容空间37s。调色剂传感器通过按压于收容空间37s的调色剂,输出high信号(+5v)。此外,在调色剂传感器的上方几乎不存在调色剂的情况下,调色剂传感器输出low信号(0v)。调色剂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被控制部50(图7)参照。另外,在调色剂传感器为导磁率传感器的情况下,传感器无需直接接触于调色剂。因此,调色剂传感器被固定在容器主体37的外壁即可。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调色剂传感器也可以与容器主体37的外壁相向的方式配置在显影装置20的显影壳体210侧(装置主体侧)。

<关于移动壁的移动>

盖部31的第一引导部312以及罩39的第二引导部391被显影装置20的一对左引导槽201l以及右引导槽201r引导,并且,调色剂容器30被用户安装到容器安装部109(图6、图7)。当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于容器安装部109时,容器闸门30s被移动,调色剂排出口377被开放。其结果,调色剂排出口377与调色剂补充口25的上方相向而配置(图4、图5)。

由此,如果新的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于打印机100,则控制部50(图7)使第一马达m1驱动,通过与第三传递齿轮213卡合的第二容器齿轮382而让轴33旋转驱动。其结果,通过轴33的公螺旋部333与推压部件34的后述的母螺旋部34j的卡合,推压部件34使移动壁32沿第一方向(图9的箭头da)向调色剂排出口377移动。不久,如果移动壁32从初期位置向右方移动规定的距离,则收容空间37s被调色剂充满,调色剂传感器输出对应于充满状态的high信号。控制部50接收从调色剂传感器输出的high信号,让轴33的旋转停止,使移动壁32的移动停止。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采用了体积补充型的调色剂补充形式。因此,在显影装置20侧的滞留部29(图5)从下方封住调色剂补充口25的情况下,不会从调色剂容器30落下补充调色剂。另一方面,如果从显影装置20的显影辊21向感光鼓121供给调色剂而滞留部29的调色剂减少,则从调色剂排出口377通过调色剂补充口25而向显影装置20流入调色剂。其结果,在调色剂容器30的收容空间37s,由于调色剂传感器周边的调色剂消失,调色剂传感器输出low信号。控制部50接收该信号而使第一马达m1驱动,使移动壁32进一步向调色剂排出口377移动,直到调色剂传感器输出high信号为止。

另外,根据显影装置20的显影动作,控制部50驱动第二马达m2,使显影辊21等旋转驱动。与该旋转动作联动,通过与第二传递齿轮212卡合的第一容器齿轮381,搅拌部件35旋转。其结果,由于配置在收容空间37s的右端侧的搅拌部件35绕轴33旋转,因此,调色剂排出口377的上方的调色剂稳定地被搅拌。由此,所述调色剂的流动性增大,调色剂稳定地从调色剂排出口377落下。

如果打印动作反复进行而调色剂容器30的收容空间37s的调色剂持续被使用,不久移动壁32到达调色剂排出口377的跟前的最终位置。由此,移动壁32沿第一方向逐渐移动,从而收容空间37s内的调色剂一边被移动壁32推压一边被输送至调色剂排出口377。此时,在移动壁32到达至最终位置的期间,收容空间37s逐渐被缩小。因此,在调色剂容器30的内部,残留有调色剂的空间本身逐渐消失。其结果,与收容空间的容积不变化的以往的调色剂容器相比较,当使用结束时,残留在容器主体37的收容空间37s的调色剂量减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壁32在比调色剂排出口377略靠第一方向上游侧的最终位置停止。详细而言,伴随移动壁32的移动,推压部件34的母螺旋部34j到达移动壁停止部334,则公螺旋部333与母螺旋部34j的卡合被解除。其结果,从轴33向推压部件34的移动力的传递消失,移动壁32在最终位置停止。

<关于移动壁的详细结构>

图12及图1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的移动壁32的分解立体图,是从分别不同的视点观察的立体图。另外,在图12中,也示出推压部件34。图14是移动壁32的壁主体部323的立体图。图15是移动壁32的立体图。

参照图12、图13,移动壁32包括壁板321、密封部件322以及壁主体部323。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壁32由3个板状部件形成。另外,壁板321、密封部件322以及壁主体部323的外周部呈互相相似的形状。即,移动壁32的下端部呈向下方突出的圆弧形状,移动壁32的上端部由水平的平坦部形成,移动壁32的两侧部由连接所述的圆弧形状和平坦部的倾斜部形成。

壁板321在移动壁32中配置在第一方向的最下游侧。壁板321通过树脂成型而成形。壁板321包括板主体321a、4个(多个)螺柱321b以及4个(多个)卡合片321c。板主体321a是壁板321的主体部分,是面向左右方向的板状部。在板主体321a的中央部开口了板轴孔321h(第一轴承部)。在板轴孔321h插通轴33。此外,板主体321a的右侧面构成输送面320s。输送面320s与容器主体37的内周面37k一起划定收容调色剂的收容空间37s。此外,输送面320s伴随移动壁32的移动而一边推压收容空间37s内的调色剂一边输送。

4个螺柱321b从板主体321a的左侧面分别朝向左方(朝向壁主体部323)突出设置。螺柱321b呈圆筒形状,其远端部呈越变越细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板轴孔321h的上方,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有2个螺柱321b,在板轴孔321h的下方,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有2个螺柱321b。4个螺柱321b具有将壁板321定位于壁主体部323的功能。

4个卡合片321c与螺柱321b同样,从板主体321a的左侧面分别朝向左方(朝向壁主体部323)突出设置。卡合片321c呈钩形状,在其远端部具有爪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板轴孔321h的上方配置有1个卡合片321c,在板轴孔321h的前后配置有2个卡合片321c,在板轴孔321h的下方配置有1个卡合片321c。换言之,4个卡合片321c在周向上分别配置在4个螺柱321b之间。4个卡合片321c具有将壁板321固定于壁主体部323的功能。

密封部件322是移动壁32中的第一方向的中央部,配置在被壁板321和壁主体部323夹住的位置。密封部件322由在第一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厚度的聚氨酯材料形成。在密封部件322的中央部开口了密封轴孔322h(第一轴承部)。在密封轴孔322h插通轴33。此外,在密封部件322中,以围绕密封轴孔322h的周围的方式,分别开口了4个螺柱插入孔322b和4个卡合片插入孔322c。4个螺柱插入孔322b容许所述的4个螺柱321b分别插通。同样,4个卡合片插入孔322c容许所述的4个卡合片321c分别插通。其结果,相对于移动壁32的壁板321以及壁主体部323的密封部件322的位置被限制。换言之,密封部件322在上下以及左右方向上受限制。另外,密封部件322的外周部构成移动壁32的外周面32k(图9)。外周面32k接触于容器主体37的内周面37k而配置并压缩变形。

壁主体部323相对于壁板321以及密封部件322配置在第一方向上游侧,即,在移动壁32中配置在第一方向的最上游侧。壁主体部323通过树脂成型而成形。如图13所示,壁主体部323包括大径部323s和小径部323t。即,壁主体部323沿第一方向呈台阶形状,呈第一方向下游侧(小径部323t)比第一方向上游侧(大径部323s)小一圈的形状。在壁主体部323的中央部配置有圆筒部323j(壁圆筒部)(图14)。圆筒部323j呈从壁主体部323朝向第一方向上游侧突出的圆筒形状。在圆筒部323j的圆筒内部形成有壁主体轴孔323h(第一轴承部)(图13)。在壁主体轴孔323h插通轴33。此外,圆筒部323j被插入于推压部件34的圆筒内部。圆筒部323j的第一方向上游侧的远端部(前端部)呈环状,作为被后述的推压部件34推压的被推压部323j1(图14)而发挥作用。被推压部323j1接触于推压部件34的后述的推压面34f和轴33的整个周向。

此外,如图14所示,壁主体部323包括4个螺柱接收部323b、4个壁卡合部323c以及4个壁面肋323l。4个螺柱接收部323b容许所述的4个螺柱321b分别插通。同样,4个壁卡合部323c容许所述的4个卡合片321c分别卡止(图15)。4个壁面肋323l是从壁主体部323的左侧面突出设置的肋,分别以连接螺柱接收部323b和壁卡合部323c的方式延伸。另外,4个壁面肋323l具有1个第一壁面肋323l1和3个第二壁面肋323l2。第一壁面肋323l1从圆筒部323j的上端部向上方延伸。3个第二壁面肋323l2分别从圆筒部323j的左右端部和下端部分别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并且,在第一壁面肋323l1形成有插入孔h(被卡合部)。插入孔h是以沿前后方向贯穿第一壁面肋323l1的方式形成的开口部,可插入后述的推压部件34的推压部件卡合部34k。

进一步,参照图13,在壁主体部323的右侧面,3个密封推压肋323f以围绕4个螺柱接收部323b以及4个壁卡合部323c的周围的方式沿轴33的周向呈环状且朝向密封部件322突出设置。3个密封推压肋323f是分别与壁主体部323的外周形状相似的肋,彼此在径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最外侧的密封推压肋323f配置在小径部323t的外周部附近。此外,最内侧的密封推压肋323f接近4个螺柱接收部323b以及4个壁卡合部323c而配置。这些密封推压肋323f具有抵接于密封部件322的侧面而推压密封部件322,并限制密封部件322的压缩变形部分的径向上的基端位置的功能。

此外,参照图13,在大径部323s的外周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有多个外周肋323r。多个外周肋323r通过略微地接触于容器主体37的内周面37k而维持移动壁32的姿势。

参照图9、图13,如果壁板321、密封部件322以及壁主体部323被一体化,则密封部件322的外周部配置在径向的最外侧。其结果,密封部件322的外周部分(移动壁32的外周面32k)被容器主体37的内周面37k压缩变形。其结果,防止收容空间37s的调色剂从容器主体37的内周面37k与移动壁32的外周面32k之间向移动壁32的移动方向上游侧流出。此时,被压缩变形的部分的径向的基端部的位置被多个密封推压肋323f限制。因此,密封部件322的外周部的压缩部分被限定,能够向容器主体37的内周面37k维持较强的推压力。此外,在比密封部件322的外周部略靠径向内侧的部分配置壁主体部323的大径部323s的外周部以及壁板321的外周部。由此,面状(板状)的密封部件322被壁板321和壁主体部323夹持,从而抑制伴随移动壁32的移动而密封部件322的外周部脱离的情况。换言之,与带状的密封部件被缠绕在移动壁32的外周部的结构相比,防止发生密封件的翻转。进一步,在比大径部323s更位于径向内侧的部分配置小径部323t。其结果,当移动壁32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容许密封部件322的外周部进入第一方向上游侧的大径部323s与小径部323t之间的台阶部。因此,防止密封部件322的外周部被施加过剩的负荷而该外周部破损的情况。

此外,参照图12、图13,如果密封部件322被夹在壁板321与壁主体部323之间,则密封部件322中密封轴孔322h的周边部分被压扁,从而在轴33的外周面以紧贴于周向整体的方式形成轴密封部。该轴密封部相对于后述的推压部件34的母螺旋部34j配置在第一方向下游侧(图9)。因此,轴密封部先于母螺旋部34j接触于轴33的公螺旋部333,清扫附着于公螺旋部333的调色剂。此外,轴密封部以围绕轴33的的方式呈环形状,因此,在轴33的整个周向上紧贴于轴33。因此,防止收容空间37s的调色剂通过移动壁32的轴承部分而向移动壁32的移动方向上游侧流出。

<关于推压部件的结构>

图16至图18分别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的推压部件34的立体图。图19是调色剂容器30的移动壁32、推压部件34以及轴33的立体图,是推压部件34卡合于移动壁32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0是调色剂容器30的移动壁32、推压部件34以及轴33的立体图,是推压部件34与移动壁32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1是调色剂容器30的剖视图,是推压部件34与移动壁32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2是放大图9的调色剂容器30的一部分(推压部件34)的剖视图。

推压部件34被配置在移动壁32的第一方向上游侧(图9)。推压部件34呈圆筒形状。另外,推压部件34的外周面相对于容器主体37的内周面37k向径向内侧隔开间隔而配置(图9)。推压部件34具有第一圆筒部34a(第二轴承部)和第二圆筒部34b。第一圆筒部34a具有比第二圆筒部34b略小的直径,相对于第二圆筒部34b配置在第一方向上游侧。在第一圆筒部34a以及第二圆筒部34b的内部插通轴33。推压部件34具有母螺旋部34j(第二卡合部)、推压面34f(推压部)以及推压部件卡合部34k。

母螺旋部34j是形成在第一圆筒部34a的内周面的螺旋状的螺纹部。母螺旋部34j具备通过卡合于轴33的公螺旋部333而使推压部件34沿第一方向移动的功能。

推压面34f具有将移动壁32向第一方向下游侧推压的功能。推压面34f在推压部件34的圆筒内部,以环状形成在第一圆筒部34a与第二圆筒部34b之间的台阶部分。推压面34f将移动壁32的被推压部323j1(图14)在绕轴33的整个周向上向第一方向推压。

推压部件卡合部34k从第二圆筒部34b的外周面的第一方向下游侧部分向径向突出,且包含沿周向延伸的远端部。所述的移动壁32的插入孔h容许推压部件卡合部34k的远端部沿周向卡合(图19、图20)。

此外,在第二圆筒部34b的第一方向下游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切口部34l1和3个第二切口部34l2(图16)。第一切口部34l1由具备台阶的第一相向面34p1以及第二相向面34p2划定。第一相向面34p1被配置在推压部件卡合部34k的远端部(弯曲部)的径向内侧。此外,3个第二切口部34l2呈第二圆筒部34b的端面分别被切口为矩形形状的形状。当推压部件34推压移动壁32时,在第一切口部34l1以及第二切口部34l2分别插入第一壁面肋323l1以及第二壁面肋323l2(图14)。

另外,如果轴33向规定的第一旋转方向(图19的箭头r1)旋转,伴随公螺旋部333与母螺旋部34j的卡合而推压面34f推压移动壁32,从而推压部件34与移动壁32一体沿第一方向移动。此外,如果轴33向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图20的箭头r2)旋转,伴随公螺旋部333与母螺旋部34j的卡合,推压部件34相对于移动壁32向第一方向上游侧相对移动。

参照图21及图2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公螺旋部333的螺纹以及母螺旋部34j的螺纹的形状上具有特征。即,参照图22,公螺旋部333具有第一公斜面333a(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公斜面333b(第二倾斜面)。

第一公斜面333a相对于公螺旋部333的棱线333l配置在第一方向下游侧,由朝向第一方向越变越细地倾斜的倾斜面形成。换言之,第一公斜面333a以沿第一方向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方式倾斜。此外,第二公斜面333b相对于公螺旋部333的棱线333l配置在第一方向上游侧,由以在第一公斜面333a的相反侧朝向第一方向越变越宽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形成。换言之,第二公斜面333b以沿第一方向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倾斜。此外,第二公斜面333b比第一公斜面333a相对于第一方向更缓慢地倾斜。

此外,母螺旋部34j具有第一母斜面34j1(第三倾斜面)和第二母斜面34j2(第四倾斜面)。

第一母斜面34j1相对于母螺旋部34j的棱线34jl配置在第一方向上游侧,由朝向第一方向越变越宽地倾斜的倾斜面形成。换言之,第一母斜面34j1以沿第一方向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方式倾斜。第二母斜面34j2相对于母螺旋部34j的棱线34jl配置在第一方向下游侧,由在第一母斜面34j1的相反侧朝向第一方向越变越细地倾斜的倾斜面形成。换言之,第二母斜面34j2以沿第一方向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倾斜。第二母斜面34j2比第一母斜面34j1相对于第一方向更缓慢地倾斜。

根据此种结构,当轴33向第二旋转方向(图20的箭头r2)旋转时伴随公螺旋部333的第二公斜面333b与母螺旋部34j的第二母斜面34j2的卡合而施加给轴33旋转转矩大于当轴33向第一旋转方向(图19的箭头r1)旋转时伴随轴33的第一公斜面333a与母螺旋部34j的第一母斜面34j1的卡合而施加给轴33的旋转转矩。在轴33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以及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公螺旋部333的间距均相同,但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因第二公斜面333b与第二母斜面34j2的接触而产生的力向半径方向的分力大,因此,对轴33产生较大的转矩。因此,用于使轴33旋转的负荷变大,能够使推压部件34的移动量变小。因此,根据手动及轴33的旋转,使推压部件34以及移动壁32容易再次嵌合。

<关于棘轮结构>

图23及图24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的分解立体图。图25及图26是调色剂容器30的棘轮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7及图28是调色剂容器30的棘轮机构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二容器齿轮382、棘轮齿轮383以及棘轮轴384具备对轴33传递旋转驱动力的棘轮机构。

参照图25、图26,第二容器齿轮382具有圆筒部382s和连接于圆筒部382s的圆板状的齿轮部382t。在齿轮部382t的外周部形成有未图示的齿轮齿。在圆筒部382s的内部可插通棘轮轴384的轴部384t。圆筒部382s具有沿棘轮轴384的轴向(轴33的轴向)延伸的卡合部382a。

棘轮齿轮383呈圆筒形状,可在内部插通棘轮轴384的轴部384t。棘轮齿轮383在轴向上配置在轴33与第二容器齿轮382之间,可绕轴33的轴线旋转。棘轮齿轮383具有沿棘轮轴384的轴向延伸的卡合部383a和在周向上与卡合部383a相向的倾斜部383b。此外,棘轮齿轮383具有:相对于卡合部383a以及倾斜部383b配置在轴向的相反侧,并沿棘轮轴384的轴向延伸的卡合部383c;和在周向上与卡合部383c相向的倾斜部383d。

进一步,棘轮轴384在轴向上配置在第二容器齿轮382与轴33之间,可与轴33一体旋转。棘轮轴384包括基端部384s和轴部384t。基端部384s呈大致圆筒形状。基端部384s的圆筒内部包括一对d面形状。在基端部384s的内部插入轴33的第一轴端部331(图24)并卡合。其结果,轴33与棘轮轴384可一体旋转。轴部384t从基端部384s向轴向延伸。轴部384t的外径小于基端部384s的外径。在基端部384s中轴部384t侧的端部具备沿棘轮轴384的轴向延伸的卡合部384a和在周向上与卡合部384a相向的倾斜部384b。

如图27及图28所示,在棘轮轴384外嵌棘轮齿轮383后,在棘轮轴384外嵌第二容器齿轮382的圆筒部382s。其结果,在绕棘轮轴384的周向上,卡合部382a与卡合部383c相向而配置,并且,卡合部384a与卡合部383a相向而配置。如果第二容器齿轮382向第一旋转方向(图19的箭头r1、图27的箭头dg1)旋转,卡合部382a沿倾斜部383d移动而将棘轮齿轮383沿轴向朝基端部384s侧推压。不久,卡合部382a抵接于卡合部383c将卡合部383c向第一旋转方向推压。此外,卡合部383a抵接于卡合部384a将卡合部384a向第一旋转方向推压。其结果,连接于棘轮轴384的轴33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即,推压部件34以及移动壁32向第一方向(da)移动。

另一方面,如果第二容器齿轮382向第二旋转方向(图20的箭头r2、图28的箭头dg2)旋转,卡合部382a在周向上从卡合部383c离开而配置。此外,第二容器齿轮382的卡合部382b(图26)将棘轮齿轮383的卡合部383e(图26)向第二旋转方向推压。其结果,棘轮齿轮383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此时,棘轮轴384不会将棘轮齿轮383向轴部384t侧推压,因此,棘轮齿轮383与棘轮轴384(卡合部384a)的卡合被解除,棘轮齿轮383向第二旋转方向空转。其结果,向第二旋转方向的旋转力不会传递至棘轮轴384,结果,轴33不会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即,抑制伴随第二容器齿轮382向第二旋转方向的旋转而推压部件34以及移动壁32向第一方向(da)移动。此外,由于轴33不会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因此,推压部件34不会相对于移动壁32向第一方向上游侧相对移动。因此,当调色剂容器30从打印机100的显影装置20卸下时,即使在用户误让第二容器齿轮382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也防止移动壁32向第一方向上游侧移动。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二容器齿轮382、棘轮齿轮383以及棘轮轴384形成的棘轮机构将第二容器齿轮382的向第一旋转方向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轴33,并且,遮断第二容器齿轮382的向第二旋转方向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轴3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容器齿轮381以在内部包含轴33的第一轴端部331与棘轮轴384的基端部384s的连接部分的方式呈圆筒形状(图23、图24)。因此,不管第一容器齿轮381与轴33的连接状态如何,能够稳定地将第一容器齿轮381的旋转力传递至搅拌部件35的搅拌轴承部35c(图24)。

<关于调色剂容器的装拆>

图29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的放大俯视图。图30至图36是调色剂容器30的剖视图。另外,图30、图33及图34是图29的剖面位置a-a的包含前后以及上下方向的剖面(通过第二引导部391的剖面)。此外,图31及图35是图29的剖面位置b-b的包含前后以及上下方向的剖面(通过第二容器齿轮382的剖面)。进一步,图32、图36是图29的剖面位置c-c的包含前后以及上下方向的剖面(通过第一容器齿轮381的剖面)。

在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到显影装置20为止的期间,如果容器闸门30s误从堵塞调色剂排出口377的位置移动,则从调色剂排出口377露出调色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调色剂容器30单体的状态下,如上所述地防止容器闸门30s从调色剂排出口377滑动移动。因此,当调色剂容器30以单体被保管、输送的情况下,调色剂排出口377稳定地被容器闸门30s封住。

当更换调色剂容器30时,如上所述地由打印机100的用户将调色剂容器30安装于显影装置20。此时,通过由用户将调色剂容器30的第一引导部312以及第二引导部391插入于左引导槽201l以及右引导槽201r,调色剂容器30一边被左引导槽201l以及右引导槽201r沿图7的箭头dc方向引导,一边安装于容器安装部109的第一位置。另外,此时的调色剂容器30的姿势被定义为第一姿势(图34~图36)。

此时,显影壳体210的解除用突起部206(图7)按压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闸门30s的锁定解除部30s3。其结果,闸门锁定部30s2(图6)摆动,闸门锁定部30s2对容器闸门30s的锁定被解除,容器闸门30s可滑动移动。

另一方面,当调色剂容器30以第一姿势安装在容器安装部109时,容器闸门30s的一部分卡合于一对容器闸门固定部207(图7)的楔形切口部。其结果,容器闸门30s被固定于容器闸门固定部207。其后,由用户让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主体37从所述的第一位置沿左右方向绕轴心而向第一安装旋转方向(图7的箭头dm方向)旋转。此时,调色剂排出口377对容器闸门30s相对地滑动移动,且容器主体37到达第二位置。并且,在该第二位置,被开放的调色剂排出口377连通于显影装置20的调色剂补充口25。换言之,调色剂排出口377与容器主体37一起向第一安装旋转方向移动。其结果,调色剂排出口377从被固定的容器闸门30s脱出,被开放的调色剂排出口377位于调色剂补充口25的上方,可与调色剂补充口25连通。另外,此时的调色剂容器30的姿势被定义为第二姿势(图30~图32)。

此外,调色剂容器30未被安装于容器安装部109的状态下,壳体闸门210s(图7)封住调色剂补充口25。并且,如果调色剂容器30以第一姿势安装在容器安装部109,则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主体37的一部分与壳体闸门210s相向而被配置。然后,如果调色剂容器30如上所述地向第一安装旋转方向旋转而将姿势从第一姿势变更为第二姿势,则抗拒一对闸门弹簧208的作用力,容器主体37将壳体闸门210s向第一安装旋转方向推压。其结果,壳体闸门210s与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主体37一起向第一安装旋转方向滑动移动,如图7所示,调色剂补充口25被开放。因此,调色剂排出口377与调色剂补充口25可在上下方向上连通。

图30至图32示出了如上所述地调色剂容器30以第二姿势安装在第二位置的状态。此时,锁定解除按钮202的锁定卡合片202s卡合于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卡合部392。因此,防止调色剂容器30误向与第一安装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安装旋转方向(图33的箭头dn)旋转。在图30的状态下,如果用户按压锁定解除按钮202,则锁定卡合片202s从容器卡合部392脱离(图33的箭头dl)。其结果,由于限制调色剂容器30的旋转的力消失,因此,利用一对闸门弹簧208(图7)的作用力,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主体37向第二安装旋转方向(图33的箭头dn)旋转。此时,壳体闸门210s利用一对闸门弹簧208而向封住调色剂补充口25的位置移动。此外,壳体闸门210s一边卡合于容器主体37的一部分,一边使容器主体37向第二安装旋转方向(图33的箭头dn方向)旋转。

其结果,调色剂容器30再次以第一姿势配置在第一位置(图34、图35及图36)。此时,第二引导部391以沿右引导槽201r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被配置。另外,调色剂容器30的第一引导部312也同样以沿左引导槽201l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被配置。即,调色剂容器30可从容器安装部109(图7)沿安装方向dc脱离。另外,在调色剂容器30从第二位置到达第一位置的期间,调色剂容器30的第二容器齿轮382卡合于显影装置20的第三传递齿轮213(图35),调色剂容器30的第一容器齿轮381卡合于显影装置20的第二传递齿轮212(图36)。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进行调色剂容器30的脱离操作时,通过锁定解除按钮202被按压,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主体37旋转的第二安装旋转方向(图33的箭头dn)与调色剂容器30的棘轮机构向轴33传递旋转驱动力的方向(图27的箭头dg1)相同。换言之,当锁定解除按钮202被按压,容器主体37受一对闸门弹簧208的作用力而向第二安装旋转方向旋转时,卡合于显影装置20的第三传递齿轮213的第二容器齿轮382对容器主体37相对地向图28的箭头dg2方向旋转。此时,利用所述的棘轮机构的作用,第二容器齿轮382与轴33的连接被解除。因此,移动壁32的移动负荷不会施加于调色剂容器30的旋转动作,稳定地实现调色剂容器30向第一位置的旋转移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如果轴33向第一旋转方向(图19的箭头r1)旋转,推压部件34推压移动壁32而使其向第一方向(图9、图22的箭头da)移动,从而能够将收容空间37s的调色剂从调色剂排出口377排出。此外,如果轴33向第二旋转方向(图20的箭头r2)旋转,推压部件34使移动壁32留下而向第一方向上游侧(图21、图22的箭头db)移动。因此,抑制相对于移动壁32位于第一方向下游侧的调色剂的分布状态较大地变化,稳定地维持调色剂的排出。因此,当维护调色剂容器30时,即使作业人员将调色剂容器30的棘轮机构卸下后让轴33直接旋转,也防止移动壁32向第一方向上游侧移动。其结果,当再次将调色剂容器30安装在打印机100时再现移动壁32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收容空间37s中的调色剂的分布稳定地被保持。因此,以与卸下调色剂容器30之前的状态相同的推压力对调色剂补充口25、调色剂排出口377周边的调色剂施加推压力,稳定地维持从调色剂容器30向显影装置20的调色剂补充。另外,该作用效果在所述的棘轮机构不让移动壁32向第一方向上游侧移动的功能中也同样示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推压部件34的外周面相对于容器主体37的内周面37k向径向内侧隔开间隔而配置。因此,推压部件34被设定得紧凑,并且,与推压部件34滑动接触于容器主体37的内周面37k的情况相比较,施加于轴33负荷降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推压部件34的推压面34f在绕轴33的整个周向上将移动壁32的被推压部323j1向第一方向推压。因此,在绕轴33的整个周向上移动壁32从推压部件34受到推压力。其结果,抑制移动壁32的输送面320s相对于轴33倾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圆筒状的推压部件34中收容移动壁32的圆筒部323j。并且,推压部件34推压形成在圆筒部323j的远端部的被推压部323j1。因此,从推压部件34稳定地向移动壁32施加推压力。换言之,与圆筒状的推压部件34的远端部推压移动壁32的圆筒部323j的远端部的情况相比较,稳定地保持推压部件34与移动壁32的接触区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推压部件34具有推压部件卡合部34k,该推压部件卡合部34k向径向突出并包含沿周向延伸的远端部。此外,在移动壁32形成有容许推压部件卡合部34k的远端部沿周向卡合的插入孔h。并且,如果轴33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推压部件卡合部34k的远端部卡合于插入孔h,并且,伴随公螺旋部333与母螺旋部34j的卡合而推压面34f推压移动壁32的被推压部323j1,从而推压部件34与移动壁32一体向第一方向移动。因此,稳定地维持移动壁32以及推压部件34这两者的移动。此外,即使调色剂容器30以轴33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姿势被保持,也抑制推压部件34从移动壁32离开而沿轴33落下。此外,如果轴33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推压部件34的推压部件卡合部34k与移动壁32的插入孔h的卡合被解除,推压面34f相对于移动壁32的被推压部323j1向第一方向上游侧隔开间隔而配置。因此,防止移动壁32误与推压部件34一起向第一方向上游侧移动。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2所示,公螺旋部333包括第一公斜面333a以及第二公斜面333b,母螺旋部34j包括第一母斜面34j1以及第二母斜面34j2。因此,能够使轴33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施加于轴33的旋转转矩变大。因此,即使轴33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也防止推压部件34从移动壁32较大地离开。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体积补充型的显影装置20,通过收容空间37s的调色剂向调色剂排出口377以及调色剂补充口25周边的调色剂施加压力,从而执行从调色剂容器30向显影装置20的调色剂的补充动作。并且,不会因移动壁32以及推压部件34的作用而收容空间37s中的调色剂的分布状态较大地变化,因此,调色剂稳定地被补充到显影装置20的显影壳体210。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第二容器齿轮382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所述的棘轮机构连接第二容器齿轮382和轴33,使轴33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从而容许移动壁32向第一方向移动。此外,如果第二容器齿轮382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棘轮机构解除第二容器齿轮382与轴33的连接,限制轴33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从而限制移动壁32向第一方向以及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如果第二容器齿轮382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通过移动壁32向第一方向移动,能够从调色剂排出口377排出收容空间37s的调色剂。此外,即使第二容器齿轮382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也抑制相对于移动壁32位于第一方向下游侧的调色剂的分布状态较大地变化,稳定地维持调色剂的排出。其结果,能够稳定地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包含第二容器齿轮382的圆筒部382s、棘轮齿轮383以及棘轮轴384的棘轮机构,容许轴33向第一旋转方向的旋转并限制向第二旋转方向的旋转。其结果,容许移动壁32向第一方向移动,并限制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尤其,如果第二容器齿轮382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通过圆筒部382s、棘轮齿轮383以及棘轮轴384向第一旋转方向一体旋转,从而轴33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此外,如果第二容器齿轮382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通过使圆筒部382s与棘轮齿轮383的连接以及棘轮齿轮383与棘轮轴384的连接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被解除,从而限制轴33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右引导槽201r以及左引导槽201l的形状被设定为:调色剂容器30一边被右引导槽201r以及左引导槽201l沿规定的安装方向dc引导一边以第一姿势安装于容器安装部109,且容器闸门30s被固定于容器闸门固定部207,并且,如果容器主体37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轴心向第一安装旋转方向(dm)旋转,调色剂排出口377对容器闸门30s进行相对移动,且调色剂容器30以第二姿势被锁定卡合片202s保持,容许从容器闸门30s开放的调色剂排出口377与调色剂补充口25连通。进一步,如果调色剂容器30处于第二姿势的状态下锁定解除按钮202被按压,则锁定卡合片202s与调色剂容器30的卡合被解除,并且,利用闸门弹簧208的作用力,调色剂容器30一边向与第一安装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安装旋转方向(dn)旋转,一边将姿势从第二姿势变更为第一姿势。并且,调色剂容器30的棘轮机构(限制机构)当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主体37利用闸门弹簧208的作用力向第二安装旋转方向旋转时,容许第二容器齿轮382利用与第三传递齿轮213的卡合而对容器主体37在第二旋转方向上相对地旋转。其结果,在锁定解除按钮202被按压而调色剂容器30的姿势从第二姿势变更为第一姿势的情况下,利用第二容器齿轮382与第三传递齿轮213的卡合,抑制对调色剂容器30的旋转施加较大的负荷。此时,由于第二容器齿轮382与轴33的连接被解除,因此,抑制对调色剂容器30的旋转施加移动壁32的移动负荷。

以上,说明了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的打印机100。根据此结构,提供抑制了因移动壁32的逆行而收容空间37s中的调色剂的分布状态较大地变化的调色剂容器30以及具备该调色剂容器30的打印机100。另一方面,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采用例如以下的变形实施方式。

(1)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以黑白打印机作为打印机100而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尤其在打印机100为串列式的彩色打印机的情况下,可在打印机100的开闭罩100c(图2)被开放后,与多色调色剂相对应而将各自的调色剂容器30以从上方邻接的方式安装在机壳101内。

(2)此外,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移动壁32从盖部31侧向右壁375侧移动的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调色剂排出口377可在盖部31侧开口,移动壁32可从右壁375侧向盖部31侧移动。进一步,调色剂排出口377的开口位置并不限定于所述的位置。调色剂排出口377可在容器主体37的最下面部开口,也可在另外的位置开口。

(3)此外,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体积补充型的调色剂补充形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在显影装置20的显影壳体210具备未图示的调色剂传感器,根据该调色剂传感器的输出使移动壁32移动,从调色剂容器30向显影装置20补充调色剂。此外,显影装置20并不限定于单组分显影方式,也可采用双组分显影方式。

(4)此外,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从移动壁32的壁板321突出设置螺柱321b以及卡合片321c的结构,但螺柱321b以及卡合片321c也可从壁主体部323侧朝向壁板321而突出设置。此外,螺柱321b以及卡合片321c的个数以及位置并不限定于所述的个数及位置。此外,抵接于密封部件322的密封推压肋323f可配置在壁板321侧,也可配置在壁板321以及壁主体部323双方。此外,密封推压肋323f的个数以及形状并不限定于所述的个数及形状。密封推压肋323f并不限定于沿轴33的周向连续延伸的结构,也可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

(5)进一步,图37是本发明的变形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显影剂收容容器)的轴33的立体图。此外,图38是与本变形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进行比较的其它的调色剂容器的轴33z的立体图。图37所示的轴33中,在公螺旋部333中最位于移动壁停止部334侧的端部配置有远端部333t。远端部333t以使公螺旋部333的螺纹的外周缘的外径逐渐缩小的方式缓慢地连接于轴33的轴部。另一方面,在图38所示的轴33z,在公螺旋部333z中最位于移动壁停止部334z侧的端部配置有远端部333tz。远端部333tz具备相对于轴33z的外周面不连续的侧面。换言之,远端部333tz呈公螺旋部333z在周向的规定位置被切断的形状。如果轴33z插通于移动壁32的密封部件322的密封轴孔322h(图13),密封轴孔322h沿周向紧贴于轴33z。但是,在远端部333tz,轴33z与密封轴孔322h的接触部容易产生大致三角形状的间隙。其结果,如图38的箭头dz所示,收容空间37s(图9)的调色剂有可能进入密封轴孔322h的内部。另一方面,在图37所示的轴33中,远端部333t沿周向缓慢地倾斜。因此,在远端部333t,在轴33与密封轴孔322h的接触部难以产生间隙。其结果,防止调色剂进入密封轴孔322h的内部。另外,图38的结构并不是从本发明的结构中除外的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