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背光源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96837发布日期:2018-11-20 18:56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背光源。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在进行图像显示时,需要通过背光源提供光线,背光源分为侧入式和直下式两种,其中,侧光式背光源的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侧面,背光源的亮度可以通过区域调光(英文:Local dimming)技术调节,区域调光技术指的是将显示的图像分成几个区域,对各个区域进行亮度调节的技术。

目前的区域调光技术是利用准直导光板,实现对侧入式背光源的区域调光。准直导光板是一种在普通导光板出光面通过光刻技术形成精细的棱镜结构的导光板。

普通导光板是通过波导作用将侧入的线光源转化成均匀的面光源,波导作用形成的前提是导光板内部的全反射。而准直导光板由于在出光面具有精细的棱镜结构,内部的全反射会受到影响,蓝光因为全反射角比红光的全反射角小,其被反射扩散出导光板的概率更高,导致准直导光板靠近光源的一侧发蓝,远离发光体的一侧发红,因而,导致侧入式背光源的色度不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背光源,实现了对侧入式背光源的色度均匀性的提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导光板,包括:

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的第一面上设置有棱镜结构;

所述导光板本体的第二面上设置有调光结构,所述调光结构被配置为透射第一波长光并反射第二波长光,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为所述导光板本体相对的两面,所述第一波长光和所述第二波长光分别为红光和蓝光中的一个;

其中,所述调光结构远离所述导光板本体的目标表面上设置有网点结构,且所述目标表面上:

当所述第一波长光的全反射角大于所述第二波长光的全反射角时,远离所述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小于靠近所述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

当所述第一波长光的全反射角小于所述第二波长光的全反射角时,远离所述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大于靠近所述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

可选的,所述导光板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导光板本体的第二面上的透明光波导层,所述透明光波导层位于所述导光板本体与所述调光结构之间,所述透明光波导层与所述棱镜结构的折射率相同。

可选的,所述透明光波导层朝向所述调光结构的一面上设置有网点结构,在所述透明光波导层朝向所述调光结构的一面上,所述网点结构沿远离所述导光板入光侧的方向,分布密度逐渐增大。

可选的,所述透明光波导层与所述棱镜结构均由紫外线胶或者热固胶制成。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波长光的全反射角大于所述第二波长光的全反射角时,所述目标表面上沿远离所述导光板入光侧的方向,所述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逐渐减小;

当所述第一波长光的全反射角小于所述第二波长光的全反射角时,所述目标表面上沿远离所述导光板入光侧的方向,所述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逐渐增大。

可选的,所述调光结构包括交错层叠设置的第一调光层和第二调光层,其中,所述第一调光层和所述第二调光层的折射率均大于1,所述第一调光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调光层的折射率,所述调光结构最接近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一层为第一调光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调光层由氟化镁制成,所述第二调光层由五氧化二铌制成。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源,包括光源以及导光板,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述导光板为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导光板。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导光板本体的第一面上形成棱镜结构;

在所述导光板本体的第二面上形成调光结构,所述调光结构被配置为第一波长光并反射第二波长光,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为所述导光板本体相对的两面,所述第一波长光和所述第二波长光分别为红光和蓝光中的一个;

在所述调光结构远离所述导光板本体的目标表面上形成网点结构;

当所述第一波长光的全反射角大于所述第二波长光的全反射角时,远离所述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小于靠近所述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

当所述第一波长光的全反射角小于所述第二波长光的全反射角时,远离所述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大于靠近所述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

可选的,在所述导光板本体的第二面上形成调光结构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导光板本体的第二面上形成透明光波导层;

所述在所述导光板本体的第二面上形成调光结构,包括:

在所述透明光波导层上形成所述调光结构,所述透明光波导层与所述棱镜结构的制造材质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背光源,当第一波长光的全反射角大于第二波长光的全反射角,也即是第一波长光是红光,第二波长光是蓝光时,由于调光结构被配置为透射红光并反射蓝光,进入导光板本体的光线中,红光被调光结构透射至网点结构上,并由网点结构反射回导光板本体,蓝光被调光结构直接反射回导光板本体,且在目标表面上,远离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小于靠近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则相应的,红光被远离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反射的概率小于被靠近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反射的概率,经过调光结构和网点结构调整后的光线中红光在靠近光源的一侧更为集中,与蓝光中和,从而减少了靠近光源的一侧发蓝,远离发光体的一侧发红的现象,因此,提高了侧入式背光源的色度均匀性。

当第一波长光的全反射角小于第二波长光的全反射角时,也即是第一波长光是蓝光,第二波长光是红光时,由于调光结构被配置为透射蓝光并反射红光,进入导光板本体的光线中,蓝光被调光结构透射至网点结构上,并由网点结构反射回导光板本体,红光被调光结构直接反射回导光板本体,且在目标表面上,远离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大于靠近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则相应的,蓝光被远离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反射的概率大于被靠近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反射的概率,经过调光结构和网点结构调整后的光线中蓝光在远离光源的一侧更为集中,与红光中和,从而减少了靠近光源的一侧发蓝,远离发光体的一侧发红的现象,因此,提高了侧入式背光源的色度均匀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统的准直导光板的光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的光路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该导光板包括:

导光板本体1,该导光板本体1的第一面上设置有棱镜结构11。该棱镜结构11,能够实现对侧入式背光源的区域调光。

上述导光板本体1的第二面上设置有调光结构12,该调光结构被配置为透射第一波长光并反射第二波长光,上述第一面和上述第二面为上述导光板本体相对的两面,上述第一波长光和上述第二波长光分别为红光和蓝光中的一个。

其中,上述调光结构12远离导光板本体1的目标表面上设置有网点结构13,且在该目标表面上:

当上述第一波长光的全反射角大于所述第二波长光的全反射角时,也即是第一波长光是红光,第二波长光是蓝光,远离上述导光板本体1入光侧的网点结构13的分布密度小于靠近上述导光板本体1入光侧的网点结构13的分布密度;

当第一波长光的全反射角小于第二波长光的全反射角时,也即是第一波长光是蓝光,第二波长光是红光,远离上述导光板本体1入光侧的网点结构13的分布密度大于靠近上述导光板本体1入光侧的网点结构13的分布密度。

可选的,上述导光板本体1可以由有机材料制成,也可以为玻璃导光板,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面和第二面为导光板本体1相对的两面,其中,第一面为上述导光板本体1的出光面,光源设置于上述导光板本体1的侧面,线光源从导光板本体1的侧面进入后,通过导光板本体1的波导作用转化为均匀的面光源,从导光板本体1的出光面散射出来,上述导光板入光侧指的是导光板靠近光源的一侧。

请参考图2,图2为传统的准直导光板的光路示意图,其包括:导光板本体0和导光板本体0的出光面上设置的棱镜结构01,该导光板本体0与出光面相对的一面上设置有网点结构02。图2中粗线表示蓝光光线,细线表示红光光线,其中虚线表示未被全反射的光线,该准直导光板由于在出光面具有精细的棱镜结构,内部的全反射会受到影响,蓝光a因为全反射角比红光b的全反射角小,其被反射扩散出导光板本体0的概率更高,导致准直导光板靠近光源的一侧发蓝,远离发光体的一侧发红。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光路示意图,图3是以第一波长光的全反射角大于第二波长光的全反射角为例进行说明的,此时第一波长光是红光,第二波长光是蓝光,图3中粗线表示蓝光光线,细线表示红光光线,其中虚线表示未被全反射的光线,由于调光结构12被配置为透射红光并反射蓝光,进入导光板本体1的光线中,红光b被调光结构透射至网点结构13上,并由网点结构13反射回导光板本体1,蓝光a被调光结构12直接反射回导光板本体1,且在目标表面上,远离导光板本体1入光侧的网点结构13的分布密度小于靠近导光板本体1入光侧的网点结构13的分布密度,则相应的,红光被远离导光板本体1入光侧的网点结构13反射的概率小于被靠近导光板本体1入光侧的网点结构13反射的概率,经过调光结构12和网点结构13调整后的光线中红光在靠近光源的一侧更为集中,与蓝光中和,从而减少了靠近光源的一侧发蓝,远离发光体的一侧发红的现象,因此,提高了侧入式背光源的色度均匀性。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该导光板本体1的目标表面上沿远离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方向,上述网点结构13的分布密度逐渐减小。这样红光被网点结构13反射的概率沿远离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方向逐渐减小,使得红光与蓝光的中和效果更佳。

当第一波长光的全反射角小于第二波长光的全反射角时,也即是第一波长光是蓝光,第二波长光是红光时,由于调光结构被配置为透射蓝光并反射红光,进入导光板本体的光线中,蓝光被调光结构透射至网点结构上,并由网点结构反射回导光板本体,红光被调光结构直接反射回导光板本体,且在目标表面上,远离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大于靠近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则相应的,蓝光被远离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反射的概率大于被靠近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反射的概率,经过调光结构和网点结构调整后的光线中蓝光在远离光源的一侧更为集中,与红光中和,从而减少了靠近光源的一侧发蓝,远离发光体的一侧发红的现象,因此,提高了侧入式背光源的色度均匀性。

进一步的,该导光板本体的目标表面上沿远离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方向,上述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逐渐增大。这样蓝光被网点结构反射的概率沿远离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方向逐渐增大,使得蓝光与红光的中和效果更佳。

可选的,从靠近导光板本体入光侧至远离导光板本体入光侧,上述网点结构13的分布密度可以按照固定的数值阶梯性递减或者递增。需要说明的是,该网点结构13的分布密度变化情况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变化,在实际制作时,可以通过模拟软件,根据需要形成的导光板的色度分布特性进行上述网点结构13的分布密度模拟,确定最终需要使用的分布密度,基于模拟得到的分布密度设置网点结构13的分布密度,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如图4所示,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该导光板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该导光板本体1的第二面上的透明光波导层2,该透明光波导层2位于上述导光板本体1与上述调光结构12之间,该透明光波导层2与上述棱镜结构11的折射率相同。

通常情况下,上述透明光波导层2与上述棱镜结构11的材质相同。示例的,上述透明光波导层2与上述棱镜结构11均由紫外线胶或者热固胶制成。当然,上述透明光波导层2与上述棱镜结构11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本发明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该透明光波导层2的材质与该棱镜结构11的材质也可以不同,只要能够保证该透明光波导层2与棱镜结构11的折射率相同即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透明光波导层2与上述棱镜结构11的折射率相同,使光源在导光板本体1的第二面和第一面的光波导传播效果相同,实现导光板本体1两面的对称光波导,从而有效地将光线从导光板本体1传输至调光结构。

示例的,如图4所示,上述透明光波导层2朝向上述调光结构12的一面上设置有网点结构14,在上述透明光波导层2朝向上述调光结构12的一面上,该网点结构14沿远离上述导光板入光侧的方向,分布密度逐渐增大。通过设置网点结构14,可以匀化透明光波导层2中传播的光线,使得光线均匀传输至调光结构12。

上述网点结构13和网点结构14的形状可以有多种,示例的,上述网点结构13和网点结构14可以为槽形结构,网点结构的尺寸的取值范围为0.1~1毫米;也可以为特定的光栅结构,还可以为圆形油墨结构或者激光雕刻出的火山口形结构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的,如图5所示,图5为上述调光结构12的结构示意图,该调光结构12包括交错层叠设置的第一调光层121和第二调光层122,其中,第一调光层121和第二调光层122的折射率均大于1,第一调光层121的折射率小于第二调光层122的折射率,该调光结构12最接近导光板本体1的一层为第一调光层121。上述第二调光层122上设置有网点结构13,图5以第一波长光的全反射角大于第二波长光的全反射角为例进行说明,此时第一波长光是红光,第二波长光是蓝光,在该目标表面上,远离导光板入光侧的网点结构13的分布密度小于靠近导光板入光侧的网点结构13的分布密度。

可选的,上述调光结构12的调光层可以有多层,调光层的层数与最终的调光效果正相关,也即是调光层越多,调光效果越好,例如,当调光结构被配置为透射红光和反射蓝光时,调光层越多,其透射的红光和反射的蓝光越多;当调光结构被配置为透射蓝光和反射红光时,调光层越多,其透射的蓝光和反射的红光越多。该多层调光层可以包括偶数层调光层或奇数层调光层,如:可以包括第一调光层121、第二调光层122和第一调光层121,也可以包括第一调光层121、第二调光层122、第一调光层121和第二调光层122,只要保证上述调光结构12的第一调光层121和第二调光层122交错层叠设置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调光结构的功能可以通过调整各个调光层的厚度来实现。例如,在调光层的总数以及各个调光层的顺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各个调光层的厚度来使得最终的调光结构的功能为透射红光反射蓝光,或者,透射蓝光反射红光。该各个调光层厚度可以通过模拟软件模拟得到。

其中,第一调光层121可以由氟化镁制成,第二调光层122可以由五氧化二铌制成,氟化镁的折射率为1.38,五氧化二铌的折射率约为2.1~2.3。当然,第一调光层121和第二调光层122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只要能够保证第一调光层121和第二调光层122的折射率均大于1,且第一调光层121的折射率小于第二调光层122的折射率,从而实现透射红光并反射蓝光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调光结构12中所有膜层远离导光板主体的一面为平面,以保证光线在各个膜层中的有效传播,例如,上述第一调光层121靠近第二调光层122的一面为平面。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当第一波长光的全反射角大于第二波长光的全反射角,也即是第一波长光是红光,第二波长光是蓝光时,由于调光结构被配置为透射红光并反射蓝光,进入导光板本体的光线中,红光被调光结构透射至网点结构上,并由网点结构反射回导光板本体,蓝光被调光结构直接反射回导光板本体,且在目标表面上,远离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小于靠近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则相应的,红光被远离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反射的概率小于被靠近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反射的概率,经过调光结构和网点结构调整后的光线中红光在靠近光源的一侧更为集中,与蓝光中和,从而减少了靠近光源的一侧发蓝,远离发光体的一侧发红的现象,因此,提高了侧入式背光源的色度均匀性。

当第一波长光的全反射角小于第二波长光的全反射角时,也即是第一波长光是蓝光,第二波长光是红光时,由于调光结构被配置为透射蓝光并反射红光,进入导光板本体的光线中,蓝光被调光结构透射至网点结构上,并由网点结构反射回导光板本体,红光被调光结构直接反射回导光板本体,且在目标表面上,远离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大于靠近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则相应的,蓝光被远离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反射的概率大于被靠近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反射的概率,经过调光结构和网点结构调整后的光线中蓝光在远离光源的一侧更为集中,与红光中和,从而减少了靠近光源的一侧发蓝,远离发光体的一侧发红的现象,因此,提高了侧入式背光源的色度均匀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该背光源包括光源以及导光板,上述光源位于上述导光板的侧面,导光板为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导光板。

可选的,上述光源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以形成线光源。示例的,该发光单元可以为发光二极管,也可以为其他发光体,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包括光源和导光板,当第一波长光的全反射角大于第二波长光的全反射角,也即是第一波长光是红光,第二波长光是蓝光时,由于调光结构被配置为透射红光并反射蓝光,进入导光板本体的光线中,红光被调光结构透射至网点结构上,并由网点结构反射回导光板本体,蓝光被调光结构直接反射回导光板本体,且在目标表面上,远离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小于靠近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则相应的,红光被远离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反射的概率小于被靠近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反射的概率,经过调光结构和网点结构调整后的光线中红光在靠近光源的一侧更为集中,与蓝光中和,从而减少了靠近光源的一侧发蓝,远离发光体的一侧发红的现象,因此,提高了侧入式背光源的色度均匀性。

当第一波长光的全反射角小于第二波长光的全反射角时,也即是第一波长光是蓝光,第二波长光是红光时,由于调光结构被配置为透射蓝光并反射红光,进入导光板本体的光线中,蓝光被调光结构透射至网点结构上,并由网点结构反射回导光板本体,红光被调光结构直接反射回导光板本体,且在目标表面上,远离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大于靠近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则相应的,蓝光被远离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反射的概率大于被靠近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反射的概率,经过调光结构和网点结构调整后的光线中蓝光在远离光源的一侧更为集中,与红光中和,从而减少了靠近光源的一侧发蓝,远离发光体的一侧发红的现象,因此,提高了侧入式背光源的色度均匀性。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步骤310、在导光板本体的第一面上形成棱镜结构。

可选的,先提供一导光板本体,该导光板本体为板状结构,其结构可以参考传统的导光板。然后在该导光板本体的第一面上形成棱镜结构,该形成棱镜结构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本发明实施例以以下几种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种方式,通过贴附、转印或压印的方式在导光板本体上形成棱镜结构。

第二种方式,通过光刻工艺形成棱镜结构。示例的,假设该棱镜结构由紫外线胶或者热固胶制成,在导光板本体上通过涂覆的方式形成紫外线胶或者热固胶,对该紫外线胶或者热固胶进行曝光和显影以得到棱镜结构。

步骤320、在上述透明光波导层朝向调光结构的一面上形成沿远离导光板入光侧的方向,分布密度逐渐增大的网点结构。

上述形成网点结构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本发明实施例以以下几种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种方式:通过激光雕刻工艺在透明光波导层上形成网点结构。

第二种方式:通过刻蚀工艺在透明光波导层上形成网点结构。

步骤330、在上述导光板本体的第二面上形成透明光波导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面和上述第二面为上述导光板本体相对的两面。

上述透明光波导层与棱镜结构均由紫外线胶或者热固胶制成。可以在上述导光板本体上通过涂覆的方式形成紫外线胶或者热固胶,以得到透明光波导层。

步骤340、在上述透明光波导层上形成调光结构,上述透明光波导层与上述棱镜结构的制造材质相同,上述调光结构被配置为透射第一波长光并反射第二波长光,上述第一面和上述第二面为上述导光板本体相对的两面,上述第一波长光和上述第二波长光分别为红光和蓝光中的一个。

可选的,可以通过涂覆、沉积或溅射的方式在上述透明光波导层上形成调光结构,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形成调光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上述调光结构包括交错层叠设置的第一调光层和第二调光层,其中,第一调光层和第二调光层的折射率均大于1,第一调光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二调光层的折射率,上述调光结构最接近上述导光板本体的一层为第一调光层。其中,第一调光层由氟化镁制成,第二调光层由五氧化二铌制成。

步骤350、在上述调光结构远离上述导光板本体的目标表面上形成网点结构。

当上述第一波长光的全反射角大于上述第二波长光的全反射角时,远离上述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小于靠近上述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

可选的,上述目标表面上沿远离上述方法入光侧的方向,上述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逐渐减小。

当上述第一波长光的全反射角小于上述第二波长光的全反射角时,远离上述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大于靠近上述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

可选的,上述目标表面上沿远离上述方法入光侧的方向,上述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逐渐增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步骤的先后顺序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步骤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增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的方法,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制作方法,当第一波长光的全反射角大于第二波长光的全反射角,也即是第一波长光是红光,第二波长光是蓝光时,由于调光结构被配置为透射红光并反射蓝光,进入导光板本体的光线中,红光被调光结构透射至网点结构上,并由网点结构反射回导光板本体,蓝光被调光结构直接反射回导光板本体,且在目标表面上,远离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小于靠近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则相应的,红光被远离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反射的概率小于被靠近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反射的概率,经过调光结构和网点结构调整后的光线中红光在靠近光源的一侧更为集中,与蓝光中和,从而减少了靠近光源的一侧发蓝,远离发光体的一侧发红的现象,因此,提高了侧入式背光源的色度均匀性。

当第一波长光的全反射角小于第二波长光的全反射角时,也即是第一波长光是蓝光,第二波长光是红光时,由于调光结构被配置为透射蓝光并反射红光,进入导光板本体的光线中,蓝光被调光结构透射至网点结构上,并由网点结构反射回导光板本体,红光被调光结构直接反射回导光板本体,且在目标表面上,远离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大于靠近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则相应的,蓝光被远离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反射的概率大于被靠近导光板本体入光侧的网点结构反射的概率,经过调光结构和网点结构调整后的光线中蓝光在远离光源的一侧更为集中,与红光中和,从而减少了靠近光源的一侧发蓝,远离发光体的一侧发红的现象,因此,提高了侧入式背光源的色度均匀性。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过程,可以参考前述装置实施例中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