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5495发布日期:2018-08-31 23:0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照相成像打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上的处理盒以及具有该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是一种利用电子照相原理把图像形成于打印介质如纸张上的设备,包括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一体机等,通常包括主机及可拆卸地安装于主机内的处理盒。其中,处理盒上设置有旋转元件和接收打印机等主机提供的旋转驱动力的旋转力传递组件,旋转元件至少包括显影元件、感光鼓、充电元件中的一种,处理盒安装至主机之后,旋转力传递组件与主机的驱动机构配合并接收驱动机构提供的旋转力,进而带动旋转元件转动。

现有一种处理盒具有两个驱动力接受部件,一个为设置在感光鼓的轴向端的感光鼓驱动头,另一个为设置在显影辊的轴向端的显影辊驱动头。显影辊驱动头主要由多个组件组成,其通过十字滑槽联轴结构实现驱动头轴心与显影辊轴心的偏离。打印机内部的底壁为自处理盒的驱动端至处理盒的非驱动端自上而下设置的倾斜面,在刚刚把处理盒放入打印机的时候,处理盒受打印机内部底壁结构的限制,其处理盒驱动头低于打印机传动头,当合上打印机盖子的时候,打印机的盖子在处理盒的非驱动端抬升处理盒,使处理盒的两个驱动力接受部件分别与打印机的两个传动头配合。而十字滑槽联轴结构的显影辊驱动头的零部件比较多,装配比较复杂且零部件容易散落。

目前有针对显影辊十字滑槽结构驱动头改为驱动头与显影辊固定方式,这种结构的驱动头在打开打印机的门盖后,处理盒非驱动端会在垂直于显影辊驱动头的方向向下移动,由于显影辊驱动头仍然与打印机的传动头接合,在处理盒从打印中取出时,显影辊驱动头会与打印机的传动头卡死,导致处理盒难以从打印机中取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组装且提高处理盒落机过程和拆卸过程顺畅性的处理盒。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为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盒,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具有盒容纳室,处理盒安装在盒容纳室内,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可旋转的第一传动头、可旋转的第二传动头以及与第一传动头驱动连接的门盖,门盖驱动第一传动头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盒容纳室的底壁为自处理盒的驱动端至处理盒的非驱动端自上而下设置的倾斜面;处理盒包括鼓框架、显影框架、感光鼓和显影辊,鼓框架与显影框架连接,感光鼓可绕其轴线旋转地支承于鼓框架的两端壁之间,感光鼓的一个轴向端设置有用于与第一传动头接合的感光鼓驱动头,显影辊可绕其轴线旋转地支承于显影框架的两端壁之间,显影辊的一个轴向端设置有用于与第二传动头接合的显影辊驱动头;鼓框架的底壁上靠近非驱动端处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两侧分别抵接在鼓框架和盒容纳室的底壁上,感光鼓驱动头与第一传动头共轴线设置,显影辊驱动头与第二传动头共轴线设置。

由上述方案可见,处理盒在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且关闭门盖之前,弹性件在处理盒的重力作用下被轻微压缩,处理盒处于水平面内,从而保证感光鼓驱动头与第一传动头共轴线设置,以及显影辊驱动头与第二传动头共轴线设置,从而实现感光鼓驱动头与第一传动头的良好接合,显影辊驱动头与第二传动头的良好接合。关闭门盖后,由于处理盒的非驱动端已到位,门盖几乎没有抬升处理盒的非驱动端。若将处理盒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取出,打开门盖后,在弹性件的支撑作用下,显影辊驱动头仍然与第二传动头共轴线设置,可防止显影辊驱动头与第二传动头卡死,保证处理盒拆卸过程的顺畅。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鼓框架的底壁上设置有安装支架,弹性件安装于安装支架上。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弹性件由弹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方案是,弹性件包括柱状部和至少两个支撑部,支撑部在柱状部的径向上自柱状部的周壁向外延伸,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相对于柱状部的中心轴呈对称设置;鼓框架的底壁上设置有安装支架,弹性件通过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铰接在安装支架上。

由此可见,保证弹性件在多个方向上的自由变形,还可防止弹性件从鼓框架上脱落。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弹性件为弹簧或弹片。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显影辊驱动头包括旋转力接受部和位于旋转力接受部一轴向端的至少两个驱动头突起,相邻两个驱动头突起位于旋转力接受部端面的半圆面内。

由此可见,处理盒受打印机内部底壁结构的限制,其处理盒驱动头低于打印机传动头,现有的具有三个驱动头突起的显影辊驱动头中的一个突起容易卡死在打印机第二传动头位置,当显影辊驱动头突起的数量为两个时,可保证落机顺畅。

进一步的方案是,相邻两个驱动头突起的外壁所形成的圆的直径小于旋转力接受部的直径。

由此可见,相邻两个驱动头突起的外壁所形成的圆的直径小于旋转力接受部的直径,在落机过程中使驱动头突起更能顺畅地与第二传动头接合,避免了显影辊驱动头与第二传动头卡死的情况,以提高处理盒在落机过程的顺畅性,提高打印品质。

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包括可旋转的第一传动头、可旋转的第二传动头以及与第一传动头驱动连接的门盖,门盖驱动第一传动头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还具有盒容纳室,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盒容纳室内,盒容纳室的底壁为自处理盒的驱动端至处理盒的非驱动端自上而下设置的倾斜面;处理盒包括鼓框架、显影框架、感光鼓和显影辊,鼓框架与显影框架连接,感光鼓可绕其轴线旋转地支承于鼓框架的两端壁之间,感光鼓的一个轴向端设置有用于与第一传动头接合的感光鼓驱动头,显影辊可绕其轴线旋转地支承于显影框架的两端壁之间,显影辊的一个轴向端设置有用于与第二传动头接合的显影辊驱动头;鼓框架的底壁上靠近非驱动端处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两侧分别抵接在鼓框架和盒容纳室的底壁上,感光鼓驱动头与第一传动头共轴线设置,显影辊驱动头与第二传动头共轴线设置。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弹性件由弹性材料制成,弹性件包括柱状部和至少两个支撑部,支撑部在柱状部的径向上自柱状部的周壁向外延伸,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相对于柱状部的中心轴呈对称设置;鼓框架的底壁上设置有安装支架,弹性件通过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铰接在安装支架上。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弹性件为弹簧或弹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中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门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中显影辊驱动头和第二传动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中显影辊驱动头的结构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中显影辊驱动头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中显影辊驱动头的俯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图1显示了本实施例的处理盒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的状态,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为打印机100,处理盒1可拆卸地安装于打印机100内。打印机100包括可旋转的第一传动头104、可旋转的第二传动头103以及与第一传动头104驱动连接的门盖101。

打印机100还具有盒容纳室,盒容纳室的一侧具有盒体插入口,门盖101覆盖该盒体插入口,处理盒1通入该盒体插入口插入并安装在盒容纳室内。盒容纳室的底壁102为自处理盒1的驱动端至处理盒1的非驱动端自上而下设置的倾斜面。

处理盒1包括鼓框架11、显影框架12、感光鼓13和显影辊14,鼓框架11与显影框架12连接,感光鼓13可绕其自身轴线旋转地支承于鼓框架11的两端壁之间,感光鼓13的一个轴向端设置有用于与第一传动头104接合的感光鼓驱动头16,显影辊14可绕其自身轴线旋转地支承于显影框架12的两端壁之间,显影辊14的一个轴向端设置有用于与第二传动头103接合的显影辊驱动头15,感光鼓驱动头16和显影辊驱动头15位于处理盒1的同侧。

打印机100的门盖101位于处理盒1的非驱动端,门盖101驱动第一传动头104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即当门盖101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传动头104处于缩回位置;当门盖101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传动头104处于伸出位置,便于与处理盒1接合,同时门盖101在关闭时向上抬升处理盒1的非驱动端至处理盒1的底面处于水平位置。处理盒1的驱动端指处理盒1上具有感光鼓驱动头16和显影辊驱动头15的一端,处理盒1的非驱动端指处理盒1上与驱动端相对设置的一端。

鼓框架11的底壁上靠近非驱动端处设置有安装支架2,弹性件3安装于安装支架2上。处理盒1安装在打印机100后并且关闭门盖101之前,由于弹性件3的设置将处理盒1的非驱动端抬高,弹性件3的上下两侧分别抵接在鼓框架11和盒容纳室的底壁102上,感光鼓驱动头16与第一传动头104共轴线设置,显影辊驱动头15与第二传动头103共轴线设置,使得感光鼓驱动头16更好地与第一传动头104接合并将第一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感光鼓13,同时更好地使显影辊驱动头15与第二传动头103接合并接收第二旋转驱动力,从而将第二旋转驱动力从打印机100传输到显影辊14。将处理盒1从打印机100中取出时,打开门盖,由于弹性件3的支撑作用,处理盒1的底面仍然位于水平位置,显影辊驱动头15与第二传动头103共轴线设置,处理盒1平动并移出打印机100,因此显影辊驱动头15不会与第二传动头103形成夹角而卡死。

可选地,弹性件3由橡胶或海绵等弹性材料制成。弹性件3也可以为弹簧或弹片等。

参见图4,弹性件3包括柱状部31和至少两个支撑部,支撑部在柱状部31的径向上自柱状部31的周壁向外延伸,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321和第二支撑部322,第一支撑部321和第二支撑部322相对于柱状部31的中心轴呈对称设置。弹性件3通过第一支撑部321和第二支撑部322铰接在安装支架2上,具体地,安装支架2上与第一支撑部321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铰轴孔21,第一支撑部321可转动地支撑在铰轴孔21内,安装支架2上与第二支撑部322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铰轴孔22,第二支撑部322可转动地支撑在铰轴孔22内。弹性件3铰接在安装支架2上可实现弹性件3在多个方向上的自由变形,同时还可防止弹性件3从处理盒1上脱落。

参见图5至图8,显影辊驱动头15包括驱动头组件151、旋转力接受部152、至少两个复位扭簧156和至少两个驱动头突起153,驱动头突起153通过销钉155铰接至旋转力接受部152,本实施例驱动头突起153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以两个驱动头突起153实施例进行具体结构说明。

旋转力接受部152位于驱动头组件151的第一端,驱动头组件151的第二端可与显影辊14的一个轴端连接,具体是与显影辊铁轴的一个轴端连接。在旋转力接受部152的轴心位置且端面突出地设置有定位突起154,该定位突起154可插入打印机100的第二传动头103的轴孔107内。驱动头突起153绕销钉155可在基本上平行旋转力接受部152的轴线位置和朝向旋转力接受部152的轴线位置之间转动,旋转力接受部152上设有限制驱动头突起153朝向旋转力接受部152的轴线位置转动的限位部157。复位扭簧156的簧圈套在销钉155上,复位扭簧156的第一扭臂抵靠旋转力接受部152,复位扭簧156的第二扭臂抵靠驱动头突起153。相邻两个驱动头突起153位于旋转力接受部152端面的半圆面内,本实施例中,半圆面是以半径绕圆心经过180度所形成的面,本实施例相邻两个驱动头突起153之间所形成的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120度。因此,当驱动头突起153的数量为三个时,三个驱动头突起153在旋转力接受部152端面的周向上均匀分布。驱动头突起153可插入第二传动头103的接合孔106内,旋转力接受部152可插入第二传动头103的限位孔105内。

驱动头突起153的顶端与旋转力接受部152的端面之间的距离H大于2.0毫米,优选地,驱动头突起153的顶端与旋转力接受部152的端面之间的距离H为6.0毫米。旋转力接受部152的直径φ1小于10.0毫米,优选地,旋转力接受部152的直径φ1为6.0毫米。本实施例相邻两个驱动头突起153的外壁所形成的直径φ2小于旋转力接受部152的直径φ1。

在处理盒1安装到打印机100前,在复位扭簧156的作用下,驱动头突起153处于基本上平行旋转力接受部152的轴线位置。在处理盒1安装的过程中,当驱动头突起153的顶端与第二传动头103接触时,驱动头突起153绕销钉155朝向旋转力接受部152的轴线方向转动,则可以在落机过程中使驱动头突起153顺畅地与第二传动头103接合,避免了显影辊驱动头15卡死在第二传动头103的情况,以提高处理盒1安装过程的顺畅性,提高打印品质。显影辊驱动头15通过复位扭簧156和销钉155实现驱动头突起153的转动,同时处理盒1也可顺畅地取出打印机100。并且,显影辊驱动头15所构成的零部件数量少,产品的结构简单,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由上可见,处理盒在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且关闭门盖之前,弹性件在处理盒的重力作用下被轻微压缩,处理盒处于水平面内,从而保证感光鼓驱动头与第一传动头共轴线设置,以及显影辊驱动头与第二传动头共轴线设置,从而实现感光鼓驱动头与第一传动头的良好接合,显影辊驱动头与第二传动头的良好接合。关闭门盖后,由于处理盒的非驱动端已到位,门盖几乎没有抬升处理盒的非驱动端。若将处理盒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取出,打开门盖后,在弹性件的支撑作用下,显影辊驱动头仍然与第二传动头共轴线设置,可防止显影辊驱动头与第二传动头卡死,保证处理盒拆卸过程的顺畅。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