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光纤放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3538发布日期:2018-08-17 22:13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光纤放大器,主要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的光路集成器件。



背景技术:

光纤通信,是指将要传送的语音、图像和数据信号等调制在光载波上,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通信系统。随着以IP为代表的数据业务的爆炸式增长,以及Internet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网络带宽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需要用到大量的光纤放大器,如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现有的光纤放大器通常包括光隔离器(ISO),分光耦合器(TAP),分光耦合器和光电探测器(PD),分别由独立的器件级连构成,没有将光隔离器、分光耦合器及光电探测器集成为整体,因此结构复杂,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的集成光纤放大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一种集成光纤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封管和在外封管内依次沿光纤输入方向设置的玻璃管、毛细管、波片、半波片、聚焦透镜、磁环、法拉第旋转片、滤波片、光电探测器;其中玻璃管套设于毛细管外侧,所述毛细管内固定设置有入射光纤以及出射光纤,波片与半波片连接置于毛细管后侧以改变入射光的偏振态;聚焦透镜紧邻半波片设置,聚焦透镜的第一端面正对半波片的端面设置,并且与半波片的端面平行,聚焦透镜的第二端面正对法拉第旋转片的端面设置,并且与法拉第旋转片的端面平行,且聚焦透镜的第二端面上镀有一层分光膜;一对相互平行的上磁环和下磁环分置于聚焦透镜两侧,且所述上磁环和所述下磁环之间的区域包括临接上磁环与下磁环设置的法拉第旋转片及与法拉第旋转片连接设置的滤波片,光电探测器连接于滤波片的后端,外封管从外部对上述所有器件进行封装以形成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集成光隔离器、分光耦合器、光电探测器,实现了高度集成分光、隔离、以及输出光功率的监控三种功能的技术效果;并且由于高度集成,简化了结构、减小了体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光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封管1和在外封管1内依次沿光纤输入方向设置的玻璃管2、毛细管3、波片4、半波片5、聚焦透镜6、磁环7、法拉第旋转片8、滤波片9、光电探测器10。玻璃管2套设于毛细管3外侧,所述毛细管3内固定设置有入射光纤以及出射光纤,波片4与半波片5连接置于毛细管3后侧,以改变入射光的偏振态;聚焦透镜6紧邻半波片5设置,一对磁环7分置于聚焦透镜6两侧,包括相互平行的上磁环和下磁环,且所述上磁环和所述下磁环之间的区域包括临接磁环7设置的法拉第旋转片8及与法拉第旋转片8连接设置的滤波片9,光电探测器10连接于滤波片9的后端,外封管1从外部对上述所有器件进行封装以形成整体结构。

其中,毛细管3、聚焦透镜6组成本实施例的分光耦合器组件,以将入射的光束分成透射光束及反射光束。聚焦透镜6的第一端面正对半波片5的端面设置,并且与半波片5的端面平行,聚焦透镜6的第二端面正对法拉第旋转片8的的端面设置,并且与法拉第旋转片8的端面平行,且聚焦透镜6的第二端面上镀有一层分光膜;磁环7以及法拉第旋转片8组成本实施例的光隔离器,以实现光功率的隔离;光电探测器10连接于滤波片9的后端,实现监测输出光功率的大小;最后外封管1从外部对上述所有器件进行封装以形成整体结构。从光源出射的光束经入射光纤入射至波片4与半波片5经改变偏振态后形成入射光束,入射光束入射至聚焦透镜6进行分光后一部分形成透射光束继续沿入射光纤传播,一部分形成反射光束并被反射到出射光纤中;透射光束经法拉第旋转片8进行偏转后经滤波片9滤除杂波进而进入光电探测器10,以实现监测这部分光输出光功率的大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