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动态隔离度的光隔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4100发布日期:2018-10-02 19:18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技术及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动态隔离度的光隔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高功率激光加工领域使用的光纤激光器,其所具有的光隔离器通常使用的分束器都是由长方体的YVO4晶体制成,利用晶体的双折射原理将入射光偏振分束和合束,再通过旋光部分的作用实现正向通光与反向隔离,其结构大致如图1至3之一所示,其大致包括依序设置的输入光纤准直器111、入光光阑112、第一YVO4晶体113、回返光光阑114、45°旋光片115、磁光晶体116、磁铁117、第二YVO4晶体118、出光光阑119和扩束准直输出光学系统120,其中,一般都需要10mm以上长度的YVO4晶体才能将入射光分成两束分离的线偏振光,且YVO4晶体对激光有一定的吸收,吸收率一般为5000~10000ppm/cm,在高功率使用下,晶体吸收发热,产生热效应影响输出光束的质量,热致双折射会降低隔离度,限制了高功率激光加工的应用。

光纤激光器用于打标、切割等,回返光不可能完全沿着入射光路原路返回,在光阑限制的范围内,一定锥角范围内的光均会返回隔离器内部,该回返光大部分被光阑阻挡,不会返回光纤。但有些特定角度的光,如图2所示的虚线P光和图3所示的S光均会通过光阑进入光纤,造成隔离度底,这就是所谓的动态隔离度。这部分回返光会造成光纤激光器的输出功率不稳,严重的会损伤光纤激光器,因此需要解决该问题。而采用YVO4作为分束器,两束偏振垂直的回返光平行输出,如图2所示,P光可以通过回返光光阑114阻挡,但特定角度的回返光S光可与正向S光光路重叠返回光纤,无法隔离,如图3所示。现有解决方案是采用加大分光光束之间的间距,配合出光光阑和入光光阑,使回返光无法返回光纤准直器。但加大分光光束之间的间距,意味着需要加长YVO4分束器的长度,同时所有晶体的通光面积均需要加大,其结果是随着晶体对激光的吸收更严重,导致输出光束质量变差,隔离度降低,同时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动态隔离度的光隔离器,其利用PBS的材料特性和分光光路,降低热透镜及热致双折射的影响,提高了光纤激光器输出的光束质量和高功率下的隔离度,提高了隔离器的动态隔离度。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动态隔离度的光隔离器,其包括依序设置的输入光纤准直器、入光光阑、第一PBS分束器、45°旋光片、磁光晶体、磁铁、第二PBS分束器、出光光阑和扩束准直输出光学系统,所述的磁铁环设于磁光晶体的外周侧,所述的第一PBS分束器和第二PBS分束器之间的光路上还设有回返光光阑。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PBS分束器和第二PBS分束器均为两片参数相同的PBS光胶而成且经光胶后的两片PBS的偏振膜相互平行。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PBS分束器和第二PBS分束器均对使用激光为低吸收系数的材料成型。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PBS分束器和第二PBS分束器用于对光纤准直器输入的激光进行偏振分束和合束。

进一步,所述回返光光阑为激光吸收体或激光反射体。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分束器的结构,采用对使用激光低吸收系数材料组成,减少对激光的吸收,降低热透镜及热致双折射的影响,提高了光纤激光器输出的光束质量及高功率下的隔离度;其中,在第一PBS分束器、第二PBS分束器和出、入光阑的限制下,带有一定角度的回返光,仅P光有可能返回输入光纤;另外,设置于第一PBS分束器、第二PBS分束器之间的回返光光阑,在不影响正向通光的情况下,将带有一定角度,且不被入光光阑和出光光阑阻挡的回返P光阻挡,提高隔离器的动态隔离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图1是采用YVO4分束器的隔离器反向光路示意图;

图2是采用YVO4分束器的隔离器带角度P光反向光路示意图;

图3是采用YVO4分束器的隔离器带角度S光反向光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采用PBS分束器的隔离器正向光路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采用PBS分束器的隔离器反向光路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采用PBS分束器的隔离器带角度P光反向光路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采用PBS分束器的隔离器带角度S光反向光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4是本实用新型采用PBS分束器的隔离器正向光路示意图,其包括依序设置的输入光纤准直器211、入光光阑212、第一PBS分束器213、回返光光阑214、45°旋光片215、磁光晶体216、磁铁217、第二PBS分束器218、出光光阑219和扩束准直输出光学系统220,其中,所述的磁铁环设于磁光晶体的外周侧,所述的第一PBS分束器213、第二PBS分束器218均为两片PBS胶合而成,另外,两片PBS的偏振膜与入射光线的夹角都为45°且平行。

当入射光经过所述入光光阑212进入到所述第一PBS分束器213,被所述第一PBS分束器213的第一个偏振膜分成传播方向与入射光平行的P光和与入射光垂直的S光,S光经过所述第一PBS分束器213的第二个偏振膜反射后传播方向与入射光和P光平行,P光和S光经过45°旋光片215后,偏振方向同时往顺时针方向旋转了45度,两束光再经过磁光晶体216后,偏振方向同时再往顺时针方向旋转了45度,因此P光变成了S’光,S光变成了P’光,S’光经过所述第二PBS分束器218的第一偏振膜和第二偏振膜反射后传播方向仍与P’光平行,且偏振方向互相垂直,合并为一束光从所述第二PBS分束器218出射,最后经通过出光光阑219,经扩束准直输出光学系统220扩束准直输出。

图5是本实用新型采用PBS分束器的隔离器反向光路示意图,其依序示出的输入光纤准直器211、入光光阑212、第一PBS分束器213、回返光光阑214、45°旋光片215、磁光晶体216、磁铁217、第二PBS分束器218、出光光阑219和扩束准直输出光学系统220均与图4相同。

当光从出光光阑219进入,被所述第二PBS分束器218的第一个偏振膜分成传播方向与入射光平行的P光和与入射光垂直的S光,S光经过所述第二PBS分束器218的第二个偏振膜反射后传播方向与入射光和P光平行,P光和S光经过磁光晶体216后,偏振方向同时往逆时针方向旋转了45度,两束光再经过45°旋光片215后,偏振方向又同时往顺时针方向旋转了45度,P光仍是P光,S光仍是S光。P光经过所述第一PBS分束器213的第一偏振膜直接透射出去不会进入入光光阑212;S光经过所述第一PBS分束器213的第二偏振膜反射后传播方向入射光垂直也不会进入入光光阑212,无法进入输入光纤准直器211,起到反向光隔离的作用。

图6是本实用新型采用PBS分束器的隔离器带角度P光反向光路示意图,其依序示出的输入光纤准直器211、入光光阑212、第一PBS分束器213、回返光光阑214、45°旋光片215、磁光晶体216、磁铁217、第二PBS分束器218、出光光阑219和扩束准直输出光学系统220均与图4相同。

虽然受出光光阑219和入光光阑212的限制,大角度的回返光无法返回光纤准直器211,但特定小角度下的P光回返光经隔离器光学件后能通过入光光阑212进入光纤准直器211,无法起到光隔离的目的,为此在特定位置添加回返光光阑214,将P光反射会吸收,无法返回光纤准直器211,起到全角度回返光隔离,提高动态隔离度。

图7是本实用新型采用PBS分束器的隔离器带角度S光反向光路示意图,其依序示出的输入光纤准直器211、入光光阑212、第一PBS分束器213、回返光光阑214、45°旋光片215、磁光晶体216、磁铁217、第二PBS分束器218、出光光阑219和扩束准直输出光学系统220均与图4相同。

其中,特定小角度的S光回返光依序经本实用新型隔离器的光学件后,进入正向光的P光光路,但经第一PBS分束器213,特定小角度被两次反射放大,偏折出入光光阑212,无法进入光纤准直器211,起到全角度回返光隔离,提高动态隔离度。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此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