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微镜自动对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7135发布日期:2019-03-02 03:1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微镜自动对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微镜,具体涉及一种显微镜自动对焦装置。



背景技术:

显微镜的许多应用场合,需要操作人员反复进行同一程式化的操作,其中包括显微镜的调焦,一般都是通过人工对目镜的观察,先是粗调显微镜镜筒与载物台的距离,调整到大致清晰时,再通过微调旋钮进行微调,使被观察物体的图像最清晰,但是这样的对焦过程,长时间重复进行操作,操作复杂,枯燥且易容易使人疲劳,也容易使人观测的结果出现人为偏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微镜自动对焦装置,即可实现图像自动聚焦,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微镜自动对焦装置,包括显微镜安装架、载物台及显微镜镜头,所述载物台设置于所述显微镜安装架的下端,在载物台上设有掩膜板,所述显微镜镜头设置于所述显微镜安装架的上端且位于所述掩膜板的正上方,所述载物台的下方设有托盘,所述托盘上设有调焦旋钮,还包括转盘及向转盘提供动力的电机,所述转盘与旋钮之间设有用于调节转盘与旋钮之间压力大小的弹性组件,所述电机通过支架与转盘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弹性组件包括钢珠及用于固定钢珠的壳体,所述壳体与钢珠之间设有弹簧,且弹簧在自由状态下能够使钢珠的部分裸露于壳体外侧,所述旋钮上设有偏心孔,且偏心孔的槽口大小略小于钢珠的裸露部分。

所述壳体包括套设于所述钢珠外侧的保持套及固定于所述保持套端部的压紧件,所述弹簧设于保持套内部且位于钢珠与压紧件之间。

所述转盘上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设有与电机的转轴相连接的轴孔,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安装连接轴的开孔,所述转盘通过螺钉与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钢珠保持套到转盘中心线的距离与偏心孔到旋钮的中心线的距离相等。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弹簧预紧力的大小解决显微镜上下调节时保持力不足或过大的不稳定性。当显微镜做自动检测或远程检测时,保持力不足时会导致显微镜离焦,而保持力过大则可能会导致撞坏镜头。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显微镜工作稳定性和工作效率,并且保护了显微镜镜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组件配合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显微镜自动对焦装置,包括显微镜安装架1、载物台2及显微镜镜头3,载物台2设置于显微镜安装架1的下端,在载物台2上设有掩膜板21,显微镜镜头3设置于显微镜安装架1的上端且位于掩膜板21的正上方,载物台2的下方设有托盘4,托盘4上设有调焦旋钮41,还包括转盘5及向转盘5提供动力的电机6,转盘5与旋钮41之间设有用于调节转盘5与旋钮41之间压力大小的弹性组件,电机6通过支架7与转盘5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弹性组件包括钢珠81及用于固定钢珠81的壳体82,在壳体82与钢珠81之间设有弹簧83,且该弹簧83在自由状态下能够使钢珠81的部分裸露于壳体82外侧,旋钮41上设有偏心孔42,该偏心孔42的槽口大小略小于钢珠81的裸露部分,以使钢珠81安装在偏心孔42内时,旋钮与壳体8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从而使转盘5并不与调焦旋钮41接触。该钢珠保持套811到转盘4中心线的距离与偏心孔42到旋钮41的中心线的距离相等。

如图3、4所示,该壳体82包括套设于钢珠81外侧的保持套811及固定于保持套811端部的压紧件822,弹簧83设于保持套811内部且位于钢珠81与压紧件822之间,在转盘5上设有与保持套811大小相匹配的安装孔43。

如图3所示,在转盘5上设有连接轴51,该连接轴51上设有与电机6的转轴相连接的轴孔52,在支架7上设有用于安装连接轴51的开孔71,该转盘5通过螺钉与支架7固定连接。

通过压紧件 822的旋入的深浅来控制弹簧83施加在钢珠81上的预紧力,钢珠81露出在钢珠保持套811外部的部分放入旋钮41上的偏心孔42内,钢珠81与偏心孔42四周接触。当电机转动时,通过钢珠81将动力传递给旋钮41并带动旋钮41转动,实现对焦功能。且通过调节预紧力的大小,可以提高显微镜的保持力;同样,通过调节预紧力的大小,可以使得当晶圆或掩膜板21 碰到显微镜镜头3时,挤压力超过一定值时,电机6带动下的钢珠81被压回到钢珠保持套811内, 钢珠811开始在旋钮41表面滚动,挤压力减小,保证镜头3不被损坏,在将显微镜镜头3碰坏前发生打滑,以保护显微镜镜头3。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