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管理的光缆交接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3893发布日期:2018-10-02 19:16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配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管理的光缆交接箱。



背景技术:

光缆交接箱是用于光纤接入网中主干光缆与配线光缆节点处的接口设备,可以实现光纤的熔接、分配、存储以及调度等功能,在光分配节点网络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有光缆交接箱是一个无源设备,本身不具有管理和维护的特性,管理和维护全部依赖人工,中心机房无法对光缆交接箱的相关信息进行监督管理,光缆交接箱处于不可控、不可管的状态,箱内光缆、光纤跳线、光纤端口的管理都是人工通过施工表单管理,管理难度大,错误率高,维护时难以快速定位故障点,无法满足FTTH网络中海量光纤布放和高效管理的需求,使得运营商面临高昂的部署成本和巨大的运维压力。长期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现有的光缆交接箱内部构件简单,部件不够精细化,布局不够严谨,导致施工和维护不方便操作。

中国专利CN201610167614.8公开了一种智能光缆交接箱,该方案中箱体的顶端设置有用于给智能光缆交接箱供电的太阳能电池板,箱体的上端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配线熔接一体化模块、储纤模块、光缆接入模块和分路器模块,箱体的下端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智能标示管理系统、监控管理系统和配线熔存一体化模块,太阳能电池板通过DC/DC电源转换电路与监控管理系统电连接,监控管理系统包括对智能光缆交接箱内部的环境参数进行自动采集的环境监控模块、门禁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监控管理系统通过通信模块与远端控制管理平台进行控制信息的互通。该方案所要解决的是实现光缆的互联、交叉连接和光纤的盘储,以及实现光纤熔接、储存、配线等功能。

中国专利CN201010113101.1公开了一种用于光纤接入网中光缆交接箱的纤路管理系统,线钩组、盘纤柱组、过渡盘纤柱、浮动线环组、光分路器组、左侧线环组均安装在线环固定板上;在光缆交接箱内的左侧设与主干一体化托盘相连的光分路器主纤,光缆引入群在线环固定板上,线钩组、盘纤柱组、浮动线环组、左侧线环组间有间距,线钩组与过渡盘纤柱间是盘纤柱组,左侧线环组在储纤盒上方,主干或配线光缆一体化托盘上是配线或主干光缆一体化托盘,各光分路器组对应设在各左侧线环组的左上侧;线环固定板上开有若干垂直长槽,用螺钉将浮动线环组联接在线环固定板上,活动挂钩固定在浮动线环组上,固定挂钩固定在线环固定板上,拉力弹簧两端分别与活动挂钩、固定挂钩相联,在拉力的作用下,浮动线环处在垂直长槽的最低端,在向上外力的作用下,浮动线环向上移动,外力撤消后浮动线环回到原位。该方案所要解决的是提高光缆交接箱容量的实际使用率,减少占用主干光缆的数量,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

从上述可知,上述现有技术所公开的智能光缆交接箱均未解决如何降低光纤连接及光纤资源错误率以及快速定位故障点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光纤部署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降低由于手工操作导致的光纤连接及光纤资源错误率的智能化管理光缆交接箱。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化管理的光缆交接箱,其包括箱体和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底部的底座,所述箱体内部设有内部机架,所述内部机架中部设有智能熔配业务板,所述内部机架上且位于所述智能熔配业务板上方和右侧分别设有主控模块和中继模块,所述内部机架上且位于所述主控模块左侧设有箱体标签模块;所述箱体标签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相连,所述智能熔配业务板通过所述中继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熔配业务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中继模块连接通信的业务板网管接口以及多个用于插入带有电子标签的智能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光纤适配器。

进一步地,所述业务板网管接口以及各所述光纤适配器排成一行,且所述业务板网管接口位于该行最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熔配业务板上还设有端口指示灯,所述业务板网管接口以及每一所述光纤适配器旁均配置有一所述端口指示灯。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模块上设有用于与所述中继模块相连的主控管理中继接口、用于与所述箱体标签模块相连的主控箱体标签接口和用于与智能管理终端相连的主控管理终端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模块上设有四组接口组,每一所述接口组包括一个所述主控管理中继接口、一个所述主控箱体标签接口以及一个所述主控管理终端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模块上还设有电源指示灯、运行指示灯以及告警指示灯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标签模块上设有用于与所述主控模块相连的箱体标签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中继模块上设有用于与所述主控模块相连的中继受主控管理接口以及用于与所述智能熔配业务板相连的中继管理业务板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中继管理业务板接口设有三组,每组包括两个所述中继管理业务板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化管理的光缆交接箱通过智能熔配业务板与主控模块通信连接,而主控模块与智能管理终端及智能ODN网管交互通信,能实现光纤连接信息的自动录入和管理,提高光纤部署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降低由于手工操作导致的光纤连接及光纤资源错误率,资源准确率提高,施工时间降低。

在不改变原有箱体的尺寸前提下,将箱体内原有的部件模块化独立设置,使布局更加合理,施工、组装、维护等操作更加方便,并在箱体内部设置箱体标签模块,可精确定位箱体的地理位置,便于智能化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管理的光缆交接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熔配业务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控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箱体标签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继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底座;3、内部机架;4、智能熔配业务板;400、业务板网管接口;401、光纤适配器;402、端口指示灯;5、主控模块;500、主控管理中继接口;501、主控箱体标签接口;502、主控管理终端接口;6、箱体标签模块;600、箱体标签接口;7、中继模块;700、中继受主控管理接口;701、中继管理业务板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化管理的光缆交接箱,其包括箱体1和固定连接在箱体1底部的底座2,箱体1包括顶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以及前侧的箱门,在箱体1内部设有内部机架3,在内部机架3上的中部区域设有智能熔配业务板4,参见图1所示,智能熔配业务板4采用托盘式结构安装在内部机架3的中部,实现光纤的熔接配线功能,智能熔配业务板4根据需要或箱体1的尺寸选择合适的数量进行安装,并且在内部机架3上自上而下依次间隔设置,内部机架3上且位于智能熔配业务板4上方和右侧分别设有主控模块5和中继模块7,主控模块5靠近顶板,中继模块7靠近右侧板,内部机架3上且位于主控模块5左侧设有箱体标签模块6;箱体标签模块6与主控模块5相连,智能熔配业务板4通过中继模块7与主控模块5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化管理的光缆交接箱通过智能熔配业务板与主控模块通信连接,而主控模块与智能管理终端及智能ODN网管交互通信,能实现光纤连接信息的自动录入和管理,提高光纤部署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降低由于手工操作导致的光纤连接及光纤资源错误率,资源准确率提高,施工时间降低。

在不改变原有箱体的尺寸前提下,将箱体内原有的部件模块化独立设置,使布局更加合理,施工、组装、维护等操作更加方便,并在箱体内部设置箱体标签模块,可精确定位箱体的地理位置,便于智能化管理。

实施例2

参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化管理的光缆交接箱,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智能熔配业务板4的前部面板上设有业务板网管接口400和多个光纤适配器401,智能熔配业务板4内部设有与业务板网管接口400和光纤适配器401相连的控制电路板及相关器件,业务板网管接口400可以通过网线的方式与中继模块7进行连接以实现通信功能,光纤适配器401用于插入带有电子标签的智能光纤连接器插头。

参见图2所示,更了更好地利用箱体1内部空间,合理优化智能熔配业务板4的尺寸,本实施例中将业务板网管接口400以及各光纤适配器401排成一行,且业务板网管接口400位于该行最外侧。

实施例3

参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化管理的光缆交接箱,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智能熔配业务板4前部面板上还设有端口指示灯402,业务板网管接口400以及每一光纤适配器401旁均配置有一端口指示灯402,每个端口指示灯402用于定位与其对应的业务板网管接口400或光纤适配器401,端口指示灯402通常采用LED形式的指示灯,可以指示工作状态、告警状态以及工单情况等,通过不同的亮灯状态指导施工。

实施例4

参见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化管理的光缆交接箱,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主控模块5的前部端面上设有主控管理中继接口500、主控箱体标签接口501和主控管理终端接口502。

在物理形态上述3个接口均可为RJ45接口,其中,主控管理中继接口500可以采用网线的方式使主控模块5与中继模块7相连,中继模块7再与智能熔配业务板4相连,从而进一步管理智能熔配业务板4;进一步地,通过主控管理中继接口500,主控模块5可给中继模块7进行供电。

主控箱体标签接口501可以采用网线的方式,使主控模块5与箱体标签模块6相连,可获取光缆交接箱的物理定位信息,直接对箱体标签模块6进行通信和管理。

通过主控管理终端接口502,主控模块5与智能ODN系统中的智能管理终端相连,通过智能管理终端与网管通信,接收网管下达的命令,同时智能管理终端通过主控管理终端接口502对主控模块5进行供电,解决了光缆交接箱在室外环境下供电困难的问题。

参见图3中所示,更了更好地利用箱体1内部空间,合理优化主控模块5的尺寸,主控模块5上设有四组接口组,每一接口组包括一个主控管理中继接口500、一个主控箱体标签接口501以及一个主控管理终端接口502。

进一步地,主控模块5的前部端面上还设有电源指示灯、运行指示灯以及告警指示灯中的至少一种。

实施例5

参见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化管理的光缆交接箱,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箱体标签模块6上设有用于与主控模块5相连的箱体标签接口600。箱体标签模块6通过箱体标签接口600与主控模块5相连,实现与主控模块5通信的同时,还可给箱体标签模块6供电。箱体标签模块6主要用于记录机柜类型、机柜编码和机柜序列号,其代替传统的纸质标签,可以清晰准确地对光缆交接箱的信息进行标注,方便识别。

实施例6

参见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化管理的光缆交接箱,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中继模块7上设有中继受主控管理接口700和中继管理业务板接口701,中继受主控管理接口700可以采用网线的方式,使中继模块7与主控模块5相连,中继管理业务板接口701可以采用网线的方式,使中继模块7与智能熔配业务板4相连的,用于监控智能熔配业务板4是否在位以及端口变化,实现业务的管理和通信。

参见图1所示,对于本实施例中的光缆交接箱,共有四块中继模块7,每块中继模块7能管理六块智能熔配业务板4。参见图5所示,中继管理业务板接口701设有三组,每组包括两个中继管理业务板接口70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化管理的光缆分纤箱的工作原理为:当带有电子标签的跳纤或尾纤插入智能熔配业务板4上的光纤适配器401时,业务板网管接口400支持读取插入的跳纤或尾纤所带的电子标签信息的功能,通过网线上行连接至主控模块5,并通过智能管理终端与网管系统通信。本实施例的智能光缆交接箱,通过智能熔配业务板与主控模块通信连接,而主控模块与智能管理终端及智能ODN网管交互通信,能实现光纤连接信息的自动录入和管理,提高光纤部署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降低由于手工操作导致的光纤连接及光纤资源错误率,资源准确率提高,施工时间降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化管理的光缆交接箱,在不改变原有箱体的尺寸前提下,将箱体内原有的部件模块化独立设置,使布局更加合理,施工、组装、维护等操作更加方便,通过在箱体内部设置主控模块、中继模块和智能熔配业务板,并在箱体内部设置箱体标签模块,可精确定位箱体的地理位置,便于智能化管理。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