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粉筒的碳粉输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4608发布日期:2019-01-13 16:1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碳粉筒的碳粉输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耗材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碳粉筒的碳粉输出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的碳粉筒的碳粉输出结构,其包括安装架10、安装于安装架10内的密封架20、套设于密封架20的弹簧30。安装架10开设有导向槽101,导向槽101 的一端设有对位孔102,导向槽的另一端设有通孔103。密封架20能沿着导向槽101在闭合对位孔102的闭合位置和开启对位孔102的开启位置之间移动。如图1所示为密封架20位于闭合位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密封架20位于开启位置的示意图。密封架20的一端设有两个卡扣部201,卡扣部201穿过通孔103。当密封架20位于闭合位置时,对位孔102被关上,从而防止碳粉筒内的碳粉泄漏,并且卡扣部201扣持于安装架10,防止密封架20从安装架10脱落。两个卡扣部201之间设有镂空部202,镂空部202的两侧设有条形部203与卡扣部201连接。弹簧30的一端抵接于安装架10的端壁,另一端抵接于密封架20的端壁。安装碳粉筒时,将密封架20对准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上的对位柱40,在对位柱40的作用下,密封架20移动至开启位置,弹簧30被压缩。对位柱40设有入粉口401,碳粉筒内的碳粉通过入粉口401进入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当取下碳粉筒时,密封架20在弹簧30的弹力作用下移动至闭合位置。

然而,这种碳粉筒的碳粉输出结构具有以下缺陷:为了使得卡扣部201能够扣持得更加牢固,卡扣部201应该尽量设计得大一点,同时为了卡扣部201能够顺利穿过通孔103,镂空部202应该设计得宽一点和长一点,以提供足够的让位空间供卡扣部201在插入时向镂空部202的方向形变,这样就导致条形部203在结构上比较细长,在使用过程中有断裂的风险,并且还有可能造成塑性形变,导致形变无法恢复。此外,由于镂空部202比较宽长,碳粉筒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受到摇晃或外力碰撞,卡扣部201有可能自发地朝镂空部202的方向靠拢,使得卡扣部201不再扣持于安装架10,进而使得密封架20从安装架10脱离,导致碳粉从碳粉筒中泄漏。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碳粉筒的碳粉输出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粉筒的碳粉输出结构,通过在安装架设置限位肩部以及在密封架设置新型的卡扣部,使得密封架与安装架之间扣持紧密,不易松脱。

针对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碳粉筒的碳粉输出结构,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沿上下方向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一端设有对位孔,所述对位孔和所述导向槽连通,所述导向槽的另一端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导向槽连通,所述对位孔凸设有限位肩部,所述限位肩部设有第一引导斜面;密封架,所述密封架包括抵接部、自所述抵接部向下延伸形成的导向部、自所述导向部向下延伸形成的导向杆、自所述导向杆的末端延伸形成的卡扣部,所述导向部能沿所述导向槽上下移动,所述导向部设有第二引导斜面,所述导向杆能沿着所述导向孔上下移动,所述卡扣部穿过所述导向孔,所述卡扣部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朝下方渐缩,所述连接部的两侧分别延伸有一个止挡臂,所述止挡臂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让位部,所述密封架能沿着所述导向槽在闭合所述对位孔的闭合位置和开启所述对位孔的开启位置之间移动,在闭合位置处,所述抵接部伸出所述对位孔,所述导向部向上抵接所述限位肩部,所述卡扣部扣持于所述安装架;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密封架的外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架抵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部抵接。

进一步,所述导向部凹设有收容槽,所述弹簧的一端伸入所述收容槽内与所述收容槽的壁面抵接。

进一步,所述导向杆凸设有限位凸部,在开启位置处,所述限位凸部向下抵接所述安装架。

进一步,所述导向孔的形状为方形,所述导向杆在所述限位凸部以下的部分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平面,两个所述平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导向孔与之对应配合的两侧面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止挡臂的内侧面为倾斜平面,所述止挡臂的外侧面为弧形面。

进一步,所述止挡臂的内侧面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3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1)卡扣部设有连接部,连接部向下渐缩,可以使让位部具有足够的让位空间,在卡扣部穿过导向孔的过程中,不必额外加大让位部,就可以提供足够的空间供止挡臂向内侧进行弹性形变,从而顺利穿过导向孔,并且在使得卡扣部结构紧凑的同时,又可以使止挡臂和密封架之间有足够的扣持面积,使得扣持可靠稳定。此外,渐缩结构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连接部上下各处的宽度,使得连接部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不易断裂。

(2)限位肩部设有第一引导斜面,导向部设有第二引导斜面,在安装密封架的时候,在第一引导斜面和第二引导斜面的引导作用下,导向部能够顺利越过限位肩部,并且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导向部向上抵接限位肩部。由此设计,可以进一步对密封架进行限位,即密封架在闭合位置通过卡扣部和限位肩部共同限位,结构更为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碳粉输出结构位于闭合位置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碳粉输出结构位于开启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碳粉筒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到碳粉筒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架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架安装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架安装完成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位于开启位置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碳粉筒100;碳粉输出结构200;安装架1;导向槽11;对位孔12;导向孔13;侧面131;限位肩部14;第一引导斜面141;密封架2;抵接部21;导向部22;第二引导斜面221;收容槽222;导向杆23;限位凸部231;平面232;卡扣部24;连接部241;止挡臂242;外侧面2421;内侧面2422;顶面2423;让位部243;弹簧3;密封海绵4;对位柱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碳粉筒100的碳粉输出结构200,包括安装架1、安装于安装架1内的密封架2、套设于密封架2的外侧的弹簧3、密封海绵4。

本实用新型安装于碳粉筒100。在碳粉筒100未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之前,本实用新型起密封的作用,防止碳粉筒100内的碳粉泄漏。在碳粉筒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之后,本实用新型起碳粉输出的作用。

安装架1沿上下方向开设有导向槽11,导向槽1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弧形面。导向槽 11的一端设有对位孔12,对位孔12和导向槽11连通。本实施例中,对位孔12为圆形。导向槽11的另一端设有导向孔13,导向孔13与导向槽11连通。

密封架2包括抵接部21、自抵接部21向下延伸形成的导向部22、自导向部22向下延伸形成的导向杆23、自导向杆23的末端延伸形成的卡扣部24。抵接部21为圆柱形并与对位孔 12间隙配合。导向部22为圆柱形并与导向槽11间隙配合,因此导向部22能沿导向槽11上下移动。导向杆23能沿着导向孔13上下移动,在导向部22和导向杆23的导向作用下,密封架2能沿着导向槽11在闭合对位孔12的闭合位置和开启对位孔12的开启位置之间移动。卡扣部24穿过导向孔13,当密封架2位于闭合位置时,对位孔12被关上,从而防止碳粉筒 100内的碳粉泄漏,并且卡扣部24扣持于安装架1,防止密封架2从安装架1脱落。

弹簧3的一端与安装架1抵接,弹簧3的另一端与导向部22抵接。安装架1相对密封架 2是静止的,因此当抵接部21受到外力时,导向部22沿导向槽11向下移动,弹簧3被导向部22压缩,直至密封架2位于开启位置。当作用于抵接部21的外力撤销后,导向部22在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沿导向槽11向上移动,直至密封架2位于闭合位置。

密封海绵4用来进一步密封对位孔12,防止碳粉渗出,密封海绵4是在密封架2安装完毕后再安装的。

如图9和图11所示,碳粉筒100在未安装之前处于闭合位置,此时抵接部21伸出对位孔12。安装碳粉筒100时,将抵接部21对准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上的对位柱5,在对位柱5的推动作用下,密封架2移动至开启位置。对位柱5设有入粉口51,碳粉筒100内的碳粉通过入粉口51进入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当取下碳粉筒100时,密封架2在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移动至闭合位置。

如图7、图8、图9和图12所示,卡扣部24设有连接部241,连接部241朝下方渐缩,连接部241的两端分别延伸有一个止挡臂242,止挡臂242和连接部241之间形成让位部243。在将卡扣部24穿过导向孔13并扣持于安装架1的过程中,止挡臂242的外侧面2421在导向孔13的抵压作用下,使得止挡臂242发生弹性形变并向让位部243靠拢,从而顺利穿过导向孔13,在完全穿过导向孔13之后,止挡臂242复位,此时止挡臂242的顶面2423与安装架 1接触,从而扣持于安装架1。

通过将连接部241设计成向下渐缩的结构,可以使让位部243具有足够的让位空间,在卡扣部24穿过导向孔13的过程中,不必额外加大让位部243,就可以提供足够的空间供止挡臂242向内侧进行弹性形变,从而顺利穿过导向孔13,并且在使得卡扣部24结构紧凑的同时,又可以使止挡臂242和密封架2之间有足够的扣持面积,使得扣持可靠稳定。此外,如果连接部241不设计成渐缩结构,而是设计成上下同宽,那么连接部241就显得比较细长,这种结构容易在使用过程中断裂。而渐缩结构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连接部241上下各处的宽度,使得连接部241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不易断裂。

止挡臂242的内侧面2422为倾斜平面232,止挡臂242的外侧面2421为弧形面。通过将止挡臂242的外侧面2421设置成弧形面,可以降低外侧面2421与导向孔13之间的摩擦力,在将卡扣部24插入导向孔13的过程中比较省力。而通过将止挡臂242的内侧面2422设置成倾斜平面232,可以保证止挡臂242能够最大限度地往让位部243靠拢。止挡臂242的内侧面2422与竖直平面232之间的夹角为30~35°,本实施例中,止挡臂242的内侧面2422与竖直平面232之间的夹角优选为33°,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止挡臂242在弹性形变时,内侧面 2422能够避免提前与连接部241之间发生干涉造成止挡臂242形变不够而无法穿过导向孔 13,从而能够保证内侧面2422能够尽可能往内收缩。

本实用新型的卡扣部24如此设计,不但方便插入,而且还扣持牢固可靠。并且由于两个止挡臂242通过连接部241连接,使得止挡臂242在扣持时结构稳定,即使碳粉筒100收到外力碰撞或摇晃,止挡臂242也不会自发地往内侧靠拢。

如图9和图10所示,对位孔12凸设有限位肩部14,限位肩部14设有第一引导斜面141,导向部22设有第二引导斜面221,在安装密封架2的时候,在第一引导斜面141和第二引导斜面221的引导作用下,导向部22能够顺利越过限位肩部14,并且在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导向部22向上抵接限位肩部14。由此设计,可以进一步对密封架2进行限位,即密封架2 在闭合位置通过卡扣部24和限位肩部14共同限位,结构更为可靠。

如图7和图8所示,导向部22凹设有收容槽222,弹簧3的一端伸入收容槽222内与收容槽222的壁面抵接。通过设置收容槽222,可以更好地对弹簧3进行定位,防止弹簧3的位置偏移。

如图11所示,导向杆23凸设有限位凸部231,当密封架2处于开启位置时,限位凸部 231向下抵接安装架1。限位凸部231用于密封架2移动行程的限位,防止对位柱5插入过度。

如图6所示,导向孔13的形状为方形,导向杆23在限位凸部231以下的部分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平面232,两个平面232之间的距离小于导向孔13与之配合的两侧面131之间的距离。导向孔13设置为方形,可以防止导向杆23在导向孔13内旋转,造成密封架2相对安装架1旋转。因为碳粉输出的过程中,密封架2会在安装架1的带动下同时旋转,以更好地输出碳粉。如果密封架2可以相对安装架1旋转,那么密封架2就很难带动安装架1同时旋转。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