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十六芯光纤连接器插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6608发布日期:2019-01-04 23:53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十六芯光纤连接器插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并行光纤通信模块,特别涉及一种三十六芯光纤连接器插芯。



背景技术:

MT/MPO型光纤连接器是一种多芯多通道插拔式连接器,应用于高密度环境下的数据中心、分光器等光收发设备内部的连接,MT/MPO插芯是决定连接器连接特性的关键器件。MT/MPO型光纤连接器主要应用于高密度环境下的数据中心、分光器、40G/100G SFP、SFP+等光收发设备内部的连接。而MT/MPO插芯体积越小,芯数越多,在应用方面越能节约空间及实用性更高。由于目前没有三十六芯的MT/MPO插芯,且现在的十二芯、十六芯、二十四芯、三十二芯的MT/MPO插芯均不能实现相互之间的直接对接,在应用兼容性上存在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体积小、芯数多且兼容性好的三十六芯光纤连接器插芯。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三十六芯光纤连接器插芯,包括插芯本体,所述插芯本体上贯穿设置有三组光纤导入单元,每一组所述光纤导入单元上并列设置有十二个光纤孔。

作为优选,所述插芯本体分为前半部及后半部,所述前半部长度为2毫米,该前半部宽度为7毫米,该前半部高度为3毫米,所述后半部长度为6毫米,该后半部宽度为6.4毫米,该后半部高度为2.5毫米;

第二组所述光纤导入单元设置于所述插芯本体的后半部正中央,第二组所述光纤导入单元的中轴线与该后半部底面之间的距离为1.25毫米。

作为优选,第一组所述光纤导入单元中轴线、第三组所述光纤导入单元中轴线分别与第二组所述光纤导入单元中轴线之间的距离为0.25~1毫米。

作为优选,所述插芯本体前端贯穿设置有胶装槽,所述插芯本体上端面开设有与所述胶装槽连通的注胶口;

所述胶装槽中对应每一组所述光纤导入单元设置有阶梯状凸台,所述阶梯状凸台上对应每一所述光纤孔设置有光纤导入槽;

所述阶梯状凸台包括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及第三凸台,所述光纤导入槽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及第三凸台上,所述第二凸台前端面与所述胶装槽内壁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凸台前端面与所述胶装槽内壁的距离,所述第三凸台前端面与所述胶装槽内壁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凸台前端面与所述胶装槽内壁的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光纤孔包括从前往后连接设置的导入部及导出部,所述导出部的孔径小于所述导入部的孔径,每一组所述光纤导入单元的光纤孔导入部相互连通;

所述导出部与所述导入部的接口处自前往后逐渐缩窄。

作为优选,所述胶装槽左、右侧贯穿所述插芯本体设有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设计巧妙,通过设置三组光纤导入单元,每一组光纤导入单元并列设置有十二个光纤孔,在能通过三十六芯的光纤前提下,在高密度环境下的数据中心及光路器件应用中更节省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能直接与现有的十二芯MT/MPO连接器直接对接,还能替代现有的三十二芯及以下的MT/MPO插芯,大大提高了应用兼容性。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三十六芯光纤连接器插芯,包括插芯本体1,所述插芯本体1上贯穿设置有三组光纤导入单元2,每一组所述光纤导入单元2上并列设置有十二个光纤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插芯本体1分为前半部及后半部,所述前半部长度为2毫米,该前半部宽度为7毫米,该前半部高度为3毫米,所述后半部长度为6毫米,该后半部宽度为6.4毫米,该后半部高度为2.5毫米;

第二组所述光纤导入单元2设置于所述插芯本体1的后半部正中央,第二组所述光纤导入单元2的中轴线与该后半部底面之间的距离为1.25毫米。

具体地,第二组光纤导入单元2与现有的十二芯MT/MPO连接器的光纤孔位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能与现有的十二芯MT/MPO连接器直接插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组所述光纤导入单元2中轴线、第三组所述光纤导入单元2中轴线分别与第二组所述光纤导入单元中轴线之间的距离为0.25~1毫米;

具体地,相邻两组光纤导入单元2的中轴线之间距离为0.5毫米,可根据实际需求在0.25~1毫米范围内修改。

本实施例中,所述插芯本体1前端贯穿设置有胶装槽3,所述插芯本体1上端面开设有与所述胶装槽3连通的注胶口5;

具体地,注胶口5位于光纤导入槽4正上方。

所述胶装槽3中对应每一组所述光纤导入单元2设置有阶梯状凸台,所述阶梯状凸台上对应每一所述光纤孔设置有光纤导入槽4;

所述阶梯状凸台包括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及第三凸台,所述光纤导入槽4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及第三凸台上,所述第二凸台前端面与所述胶装槽3内壁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凸台前端面与所述胶装槽3内壁的距离,所述第三凸台前端面与所述胶装槽3内壁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凸台前端面与所述胶装槽3内壁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纤孔包括从前往后连接设置的导入部6及导出部7,所述导出部7的孔径小于所述导入部6的孔径,每一组所述光纤导入单元2的光纤孔导入部6相互连通;

所述导出部7与所述导入部6的接口处自前往后逐渐缩窄。

本实施例中,所述胶装槽3左、右侧贯穿所述插芯本体1设有定位孔8。

具体地,定位孔8的直径为0.7毫米;定位孔8与连接器上的导引针定位对接。

剥掉光纤外层的保护套,将裸露的光纤从下往上依次插入三组光纤导入单元2中,裸露的光纤沿着光纤导入槽4插入光纤孔的导入部6,并从导出部7穿出;从插芯本体1上的注胶口5注入胶水,使光纤固定在插芯本体1上。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设计巧妙,通过设置三组光纤导入单元2,每一组光纤导入单元2并列设置有十二个光纤孔,在能通过三十六芯的光纤前提下,在高密度环境下的数据中心及光路器件应用中更节省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能直接与现有的十二芯MT/MPO连接器直接对接,还能替代现有的三十二芯及以下的MT/MPO插芯,大大提高了应用兼容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