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背光高亮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3280发布日期:2018-12-07 22:08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背光高亮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液晶面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LED背光高亮液晶面板。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的原理是背光灯组件发出均匀的面光,光通过液晶屏传到我们的眼睛里。屏的作用就是按像素对这些光进行处理,以显示图像。液晶是一种介于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物质,本身是不能发光的,需借助要额外的光源才行。液晶面板的亮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对人体的视觉体感很关键。目前的液晶面板存在亮度不足,尤其是随着背光源的损耗会逐渐的下降。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背光高亮液晶面板,解决的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LED背光高亮液晶面板,包括由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的背光源、扩散板、增亮膜、TFT基板、液晶层和CF基板;所述背光源包括电阻R1、R3-R4、R6-R11、电容C1-C6、电感L1-L2、二极管D1-D3、三极管Q1-Q2、保险电阻RF1、整流桥堆BR1、集成电路U1和灯串LEDS;交流电源的L端与所述保险电阻RF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保险电阻RF1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桥堆BR1的第一交流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的N端与所述整流桥堆BR1的第二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桥堆BR1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1-C2的第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1的D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BP端与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FB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R3、R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9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5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9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S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4-C5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4、R8、R10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6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0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6的第二端、所述电感L2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1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所述电感L2的第二端、所述灯串LEDS的正极连接;所述整流桥堆BR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2-C3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1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灯串LEDS的负极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灯串LEDS是由至少两个白色发光二极管首尾依次相连组成。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CF基板的下表面层叠设置有第一配向膜;所述TFT基板的上表面层叠设置有第二配向膜。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交流电源的L、N端之间的电压范围为AC85-265V。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LNK306DN。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二极管D1-D2的型号为BAV21WS-7-F;所述二极管D3的型号为MURS160T3。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三极管Q1的型号为MMST3904;所述三极管Q2的型号为MMST3906。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整流桥堆BR1的型号为MB6S。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设计简单高效,采用白光LED灯作为照明源,配合增亮膜的增量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液晶面板的亮度;同时背光源的干扰性较小,能够减少屏幕的频闪,提高液晶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LED背光高亮液晶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LED背光高亮液晶面板背光源电路原理图。

1-背光源;2-扩散板;3-增亮膜;4-TFT基板;5-液晶层;6-CF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固定”、“一体成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标示。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

一种LED背光高亮液晶面板,包括由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的背光源1、扩散板2、增亮膜3、TFT基板4、液晶层5和CF基板6;所述背光源1包括电阻R1、R3-R4、R6-R11、电容C1-C6、电感L1-L2、二极管D1-D3、三极管Q1-Q2、保险电阻RF1、整流桥堆BR1、集成电路U1和灯串LEDS;交流电源的L端与所述保险电阻RF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保险电阻RF1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桥堆BR1的第一交流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的N端与所述整流桥堆BR1的第二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桥堆BR1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1-C2的第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1的D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BP端与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FB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R3、R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9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5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9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S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4-C5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4、R8、R10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6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0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6的第二端、所述电感L2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1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所述电感L2的第二端、所述灯串LEDS的正极连接;所述整流桥堆BR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2-C3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1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灯串LEDS的负极连接。

与其他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灯串LEDS是由至少两个白色发光二极管首尾依次相连组成。所述灯串LEDS也可以是矩阵式排列的,需要至少四个发光二极管,组成至少两行至少两列,每列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负极分别连接在一起,这样即使矩阵中的某个或者某几个损坏,整个灯串能够不受影响,继续得电工作。

与其他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CF基板6的下表面层叠设置有第一配向膜;所述TFT基板4的上表面层叠设置有第二配向膜。

与其他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交流电源的L、N端之间的电压范围为AC85-265V。

与其他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LNK306DN。

与其他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二极管D1-D2的型号为BAV21WS-7-F;所述二极管D3的型号为MURS160T3。

与其他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三极管Q1的型号为MMST3904;所述三极管Q2的型号为MMST3906。

与其他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整流桥堆BR1的型号为MB6S。

与其他实施例不同的是,当保险电阻RF1的参数为10Ω,2.5W;电阻R1、R9的阻值为4.7KΩ;电阻R3、R4、R6的阻值为10KΩ;电阻R7的阻值为30KΩ;电阻R8的阻值为2Ω;电阻R10的阻值为12Ω;电阻R11的阻值为1KΩ;电容C1-C2的参数为380V,4.7uF;电容C3的参数为25V,2.2uF;电容C4-C6的参数均为25V,100nF;电感L1-L2的电感值均为1mH;交流电源的L、N端之间的电压范围为AC85-265V;所述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LNK306DN;所述二极管D1-D2的型号为BAV21WS-7-F;所述二极管D3的型号为MURS160T3;所述三极管Q1的型号为MMST3904;所述三极管Q2的型号为MMST3906;所述整流桥堆BR1的型号为MB6S,电压为600V时;灯串LEDS两端之间的电压范围为DC9-15V。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设计简单高效,采用白光LED灯作为照明源,配合增亮膜的增量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液晶面板的亮度;同时背光源的干扰性较小,能够减少屏幕的频闪,提高液晶面板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