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3248发布日期:2018-12-07 22:0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液晶显示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近些年对于显示器的超窄边框以及超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这也成为了液晶显示行业新的发展趋势,在传统的液晶背光模组中,一般采用的是胶框定位膜片,主要是起到支撑和固定液晶显示面板的作用,然而使用胶框定位的方法本身就在限制着超窄背光的发展,如何采用新的定位装置则成了相关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背光模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在其表面的光学膜片,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边缘部位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条,所述导光板的另一侧边缘部位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条,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对立面边缘部位固定连接有第三定位条,所述第一定位条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条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光学膜片的两侧均形成有与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卡接的膜片耳朵。

所述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为相同尺寸规格的槽结构。

所述第一定位条、第二定位条和第三定位条的高度H1,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槽深度H2以及光学膜片的厚度H之间的关系为:H2≤H≤H1。

所述第一定位条、第二定位条和第三定位条的材质与导光板的材质相同。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光板边缘部位设置与之材料相同的定位条,同时在定位条上开设限位条,使其能够起到定位光学膜片以及支撑液晶面板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在取消胶框的同时不影响整体的结构功用,并使得液晶面板更窄,提高了行业生产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光学膜片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光板、11第一定位条、111第一限位槽、12第二定位条、121第二限位槽、13第三定位条、2光学膜片、21膜片耳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以及设置在其表面的光学膜片2,导光板1的一侧边缘部位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条11,第一定位条11、第二定位条12和第三定位条13的材质与导光板1的材质相同,导光板1的另一侧边缘部位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条12,导光板1的入光侧对立面边缘部位固定连接有第三定位条13,第一定位条11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11,第二定位条12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21,第一限位槽111与第二限位槽121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为相同尺寸规格的槽结构,但实际情况下并不对第一限位槽111和第二限位槽121的各自槽宽度以及长度进行限定,仅需槽深度相同即可,具体的连接尺寸可根据膜片耳朵21的尺寸进行改动,第一定位条11、第二定位条12和第三定位条13的高度H1,第一限位槽111和第二限位槽121的槽深度H2以及光学膜片2的厚度H之间的关系为:H2≤H≤H1,且限位槽的尺寸规格可根据膜片耳朵21的尺寸决定,光学膜片2的两侧均形成有与第一限位槽111、第二限位槽121卡接的膜片耳朵2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种新型背光模组通过第一定位条11、第二定位条12和第三定位条13将光学膜片2进行固定限位,同时通过光学膜片2两侧固定的膜片耳朵21分别与第一限位槽111、第二限位槽121进行卡接,使其限位连接,进一步的提高了该模组的固定作用效果,该种背光模组摒弃了传统的胶框固定方式,使得模组边框结构更窄,符合当今光学面板的发展趋势。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