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装裁片的熨烫粘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3247发布日期:2018-12-07 22:08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服装裁片的熨烫粘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服装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熨烫装置,特别是一种服装裁片的熨烫粘合装置。



背景技术:

服装裁片是衣服的组成部分,它是利用裁床裁好的衣片或裤片,在服装制作行业,为了衣服的挺直美观,衣服的一些部位要进行粘合里衬,例如在制作衣领、袖口等部位时,通常会在衣领、袖口裁片上设置里衬,并通过熨烫粘合的方式保持平整,在熨烫粘合这一过程中,传统工艺是采用电熨斗来实现的,其效率低,人工成本高;随着自动化生产的进步,在大型的服装生产车间,这一过程则是通过粘合机等大型熨烫粘合装置来实现。对于普通的粘合机,由于里衬和布料在皮带的传输过程中会使其相对错动,尤其对于条格面料来说,这种错动会很大的影响衣服的质量,所以这一过程还需要人用电熨斗熨一下,再放到普通的粘合机里粘合,工序较为麻烦。

我国专利(公告号:205556944U;公告日:2016.09.07)公开了一种自动折叠熨烫系统,包括工作台;对折装置,对折装置具有面板、限位板、折板以及折板驱动部件,面板设在工作台上以用于放置裁片,面板具有贯穿其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的对折通道;限位板连接于工作台且位于面板的第二表面的一侧,限位板与面板之间具有间隔;处于复位状态时折板位于面板的第一表面的一侧,折板驱动部件设在工作台上且连接于折板,折板驱动部件用于通过驱动折板插入至对折通道内来将裁片的折痕处带入至对折通道内并移动至限位板处,以实现裁片的对折;以及熨烫装置,熨烫装置设在工作台上且位于面板的第二表面的一侧,熨烫装置用于熨烫对折后的裁片。

上述专利文献中的自动折叠熨烫系统每次只能放置一个裁片,取出后再放入下一个裁片,整体效率不高,操作比较繁杂,工人工作量大,自动化程度不高,不能适应大批量的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服装裁片的熨烫粘合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服装裁片熨烫粘合的效率并保证其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服装裁片的熨烫粘合装置,包括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同一侧上下间隔依次设置有收料口和进料口;所述机壳内分别设置有输送带一和输送带二,所述输送带一的一端上侧与所述进料口相对接,所述输送带二的上侧与所述收料口相对接;所述输送带一和输送带二具有紧密贴靠的贴合段且所述贴合段能够将所述输送带一上侧的服装裁片夹持移送至所述输送带二上侧;所述输送带一上靠近所述进料口设有预压烫机构;所述贴合段处设有精细压烫机构,所述精细压烫机构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盖板和下加热板,所述上盖板和下加热板上下相对设置且所述贴合段穿过所述上盖板和下加热板之间。

其原理如下:整个熨烫粘合装置体积较大,但是进料口和收料口位于机壳的同一侧,进料口和收料口上下间隔设置。进料口位于收料口的下方,操作者站在机壳具有进料口和收料口的一侧进行上料和收料,服装裁片上放置里衬后从进料口进入到输送带一上侧上,随着输送带一向前移送,依次经过预压烫机构和精细压烫机构进行初熨烫和最终熨烫两个过程,然后服装裁片和里衬的组合体继续向前移动,在贴合段可以设置一个挤压气缸,对转折位置的服装裁片以及里衬进行挤压,保证粘合的牢固性,服装裁片和里衬的组合体在输送带一和输送带二的夹持移送下到达输送带二的上侧,此位置输送带一和输送带二分开,贴合段行程结束,服装裁片和里衬的组合体从输送带一和输送带二之间脱离出来,在输送带二上侧跟随输送带二朝向收料口移动,最终达到收料口实现收料。本技术方案中的熨烫粘合装置上料和收料位于同一侧,操作者不用来回两边跑,能够轻松完成收料和取料工作,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工作量,本熨烫粘合装置中收料和进料分开设置,服装裁片和里衬的组合体单向循环,这样能够连续不断的进行上料,在预压烫机构对一个服装裁片进行熨烫的同时,精细压烫机构可以对多个裁片进行连续熨烫,进一步提高效率,并保证熨烫效果。本技术方案中的熨烫粘合装置利用预压烫机构先进行预压熨烫,具有预先定位功能,不需要手工定位;再通过上盖板和下加热板进行深度熨烫,使服装裁片与里衬更好的粘合;服装裁片和里衬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出现相对错动,避免出现褶皱,保证了其质量。

在上述的服装裁片的熨烫粘合装置中,所述上盖板上设有隔热层,所述下加热板上设有若干的加热丝。本技术方案只需要下加热板对服装裁片和里衬进行加热,上盖板与隔热棉形成隔热板起到隔热效果。

在上述的服装裁片的熨烫粘合装置中,所述上盖板为平行于所述输送带一上表面的平板,所述下加热板为弧形板;所述上盖板与下加热板端部之间的间距大于两者中部之间的间距。

在上述的服装裁片的熨烫粘合装置中,所述下加热板外侧还设有下盖板。

在上述的服装裁片的熨烫粘合装置中,所述预压烫机构包括安装板、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的预热板以及驱动所述安装板上下往复运动的驱动气缸,所述预热板下方设有预压板,所述安装板上固设有驱动所述预压板上下往复运动的预压气缸;所述预压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预热板的底面上具有凸台且所述凸台能够穿过所述通孔;所述预压板下方设有支撑板,所述输送带一的上侧穿过所述预压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预热板上还设有能够给预热板加热的加热元件。优选采用加热丝方式对预热板下表面加热。服装裁片和里衬组合放好后通过输送带一进行移送,到达预压烫机构处时,预压板在预压气缸的带动下向下运动,压住服装裁片和里衬,预热板通过加热元件使预热板温度升高,并在驱动气缸的带动下向下运动,预热板底面上的凸台穿过预压板上的通孔与服装裁片以及里衬相接触,通过预压板和预热板的预压及高温使服装裁片与里衬实现初步定位并初步粘合在一起,然后再移送至精细压烫机构进一步的熨烫粘合。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服装裁片的熨烫粘合装置中,所述驱动气缸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两端,所述预压气缸也有两个且通过连接板间隔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预压气缸竖直朝下设置,所述预压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穿过所述预热板与所述预压板相连接。

在上述的服装裁片的熨烫粘合装置中,所述加热元件为设置在所述预热板内部的发热导管,所述凸台沿所述预热板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

在上述的服装裁片的熨烫粘合装置中,所述机壳外侧位于进料口处设有上料台,所述上料台上靠近进料口处设有检测传感器;所述熨烫装置采用PLC控制器进行控制,所述机壳外设有操作面板。每当放置服装裁片在上料台上时,检测传感器将感应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启动输送带一、输送带二、预压烫机构以及精细压烫机构,保证本熨烫粘合装置的自动化运行。

在上述的服装裁片的熨烫粘合装置中,所述机壳内设有两组滚轮,所述输送带一呈封闭的环状且套设在其中一组滚轮上,所述输送带二也呈封闭的环状且套设在另一组滚轮上,所述机壳上设有驱动输送带二运转的驱动轮以及调整所述输送带二张紧度的张紧轮。进一步的,机壳还设有导向轮,输送带二环绕在导向轮上且导向轮抵靠在输送带一的上侧面上,该导向轮使得输送带一向上转向并与输送带二保持贴合夹持服装裁片,带动服装裁片移动至输送带二的上侧。

在上述的服装裁片的熨烫粘合装置中,所述隔热层为隔热棉或气凝胶毡或真空隔热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的熨烫粘合装置上料和收料位于同一侧,操作者不用来回两边跑,能够轻松完成收料和取料工作,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工作量。

2、本实用新型中的熨烫粘合装置中收料和进料分开设置,服装裁片和里衬的组合体单向循环,这样能够连续不断的进行上料,在预压烫机构对一个服装裁片进行熨烫的同时,精细压烫机构可以对多个裁片进行连续熨烫,进一步提高效率,并保证熨烫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的熨烫粘合装置利用预压烫机构先进行预压熨烫,具有预先定位功能,不需要手工定位;再通过上盖板和下加热板进行深度熨烫,使服装裁片与里衬更好的粘合;服装裁片和里衬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出现相对错动,避免出现褶皱,保证了其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熨烫粘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熨烫粘合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熨烫粘合装置内部结构简图。

图5是本熨烫粘合装置中预压烫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熨烫粘合装置中预压烫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料台;2、机壳;21、进料口;22、收料口;3、滚轮;4、输送带一;5、输送带二;6、贴合段;7、预压烫机构;71、安装板;72、预热板;72a、凸台;73、驱动气缸;74、预压板;74a、通孔;75、预压气缸;76、支撑板;77、加热元件;78、连接板;79、连杆;8、精细压烫机构;81、上盖板;81a、隔热棉;82、下加热板;82a、加热丝;83、下盖板;9、检测传感器;10、操作面板;11、张紧轮;12、驱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熨烫粘合装置包括机壳2,机壳2的同一侧上下间隔依次设置有收料口22和进料口21;机壳2内分别设置有输送带一4和输送带二5,输送带一4的一端上侧与进料口21相对接,输送带二5的上侧与收料口22相对接;输送带一4和输送带二5具有紧密贴靠的贴合段6且贴合段6能够将输送带一4上侧的服装裁片夹持移送至输送带二5上侧;输送带一4上靠近进料口21设有预压烫机构7;贴合段6处设有精细压烫机构8,精细压烫机构8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盖板81和下加热板82,上盖板81和下加热板82上下相对设置且贴合段6穿过上盖板81和下加热板82之间;进一步的,上盖板81上设有隔热棉81a,下加热板82上设有若干的加热丝82a;上盖板81为平行于输送带一4上表面的平板,下加热板82为弧形板;上盖板81与下加热板82端部之间的间距大于两者中部之间的间距;两者中部之间的间隙很小,上盖板81紧贴输送带二5的内侧面,下加热板82紧贴输送带一4的内侧面,上盖板81和下加热板82能够挤压输送带一4与输送带二5之间的服装裁片,下加热板82外侧还设有下盖板83。使用时,操作者站在机壳2具有进料口21和收料口22的一侧进行上料和收料,服装裁片上放置里衬后从进料口21进入到输送带一4上侧上,随着输送带一4向前移送,依次经过预压烫机构7和精细压烫机构8进行初熨烫和最终熨烫两个过程,然后服装裁片和里衬的组合体继续向前移动,在贴合段6可以设置一个挤压气缸,对转折位置的服装裁片以及里衬进行挤压,保证粘合的牢固性,服装裁片和里衬的组合体在输送带一4和输送带二5的夹持移送下到达输送带二5的上侧,此位置输送带一4和输送带二5分开,贴合段6行程结束,服装裁片和里衬的组合体从输送带一4和输送带二5之间脱离出来,在输送带二5上侧跟随输送带二5朝向收料口22移动,最终达到收料口22实现收料。

如图5和图6所示,预压烫机构7包括安装板71、连接在安装板71上的预热板72以及驱动安装板71上下往复运动的驱动气缸73,预热板72下方设有预压板74,安装板71上固设有驱动预压板74上下往复运动的预压气缸75;预压板上开设有通孔75a,预热板72的底面上具有凸台72a且凸台72a能够穿过通孔75a;预压板74下方设有支撑板76,输送带一4的上侧穿过预压板74与支撑板76之间,预热板72上还设有能够给预热板72加热的加热元件77;加热元件77为设置在预热板72内部的发热导管,凸台72a沿预热板72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驱动气缸73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安装板71的两端,预压气缸75也有两个且通过连接板78间隔安装在安装板71上,预压气缸75竖直朝下设置,预压气缸75的活塞杆上连接有连杆79,连杆79穿过预热板72与预压板74相连接。服装裁片和里衬组合放好后通过输送带一4进行移送,到达预压烫机构7处时,预压板74在预压气缸75的带动下向下运动,压住服装裁片和里衬,预热板72通过加热元件77使预热板72温度升高,并在驱动气缸73的带动下向下运动,预热板72底面上的凸台72a穿过预压板74上的通孔74a与服装裁片以及里衬相接触,通过预压板74和预热板72的预压及高温使服装裁片与里衬实现初步定位并初步粘合在一起,然后再移送至精细压烫机构8进一步的熨烫粘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机壳2外侧位于进料口21处设有上料台1,上料台1上靠近进料口21处设有检测传感器9;熨烫装置采用PLC控制器进行控制,机壳2外设有操作面板10。每当放置服装裁片在上料台1上时,检测传感器9将感应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启动输送带一4、输送带二5、预压烫机构7以及精细压烫机构8,保证本熨烫粘合装置的自动化运行。

如图2和图4所示,机壳2内设有两组滚轮3,输送带一4呈封闭的环状且套设在其中一组滚轮3上,输送带二5也呈封闭的环状且套设在另一组滚轮3上,机壳2上设有驱动输送带二5运转的驱动轮12以及调整输送带二5张紧度的张紧轮11。进一步的,机壳2还设有导向轮,输送带二5环绕在导向轮上且导向轮抵靠在输送带一4的上侧面上,该导向轮使得输送带一4向上转向并与输送带二5保持贴合夹持服装裁片,带动服装裁片移动至输送带二5的上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上料台;2、机壳;21、进料口;22、收料口;3、滚轮;4、输送带一;5、输送带二;6、贴合段;7、预压烫机构;71、安装板;72、预热板;72a、凸台;73、驱动气缸;74、预压板;74a、通孔;75、预压气缸;76、支撑板;77、加热元件;78、连接板;79、连杆;8、精细压烫机构;81、上盖板;81a、隔热棉;82、下加热板;82a、加热丝;83、下盖板;9、检测传感器;10、操作面板;11、张紧轮;12、驱动轮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