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6244发布日期:2018-11-27 22:27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背光结构依次是遮光片、上增光膜、下增光膜、扩散膜、导光板、反射片,光源采用白光LED。随着对液晶显示效果要求的提高,为了提升模组的色域,目前行业内使用了一种能提升NTSC值的量子点薄膜用以代替扩散膜,同时光源采用单色蓝光LED。但存在一个问题,如同在常规背光结构中视区边缘出现白色亮边一样,设置量子点膜和蓝色LED的背光结构中背光视区边缘也会出现漏蓝光及蓝边的情况。由于在背光结构各配件之间存在间隙,光源发出的光线存在反射和折射等传播方式。蓝光LED发出的光线并不会全部都进入导光板然后经过量子点膜从VA区射出,有些光线会不经过量子点膜从缝隙中射出,从而造成背光VA区边缘漏蓝光的问题,出现视区周边发光效果偏蓝的情况,影响背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结构,通过设置遮光物使光源发出的蓝光只能从量子点膜传导,而不能从缝隙或增光膜射出,防止出现漏光及边缘蓝光。在下胶架的侧架的顶部设置台阶作为膜片固定结构。通过量子点膜代替扩散膜,以便提高NTSC值。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背光结构,包括上增光膜、下增光膜、量子点膜、遮光片、导光板和下胶架,所述上增光膜和所述下增光膜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所述遮光片置于所述上增光膜一侧,所述量子点膜置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下增光膜之间,所述导光板置于所述下胶架内;所述下胶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架,在所述侧架的顶部设置台阶作为膜片固定结构;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区域设置遮光物,使光源发出的光线只能通过所述量子点膜射出,避免光线从缝隙射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结构的一种改进,在所述导光板出光面一侧区域依次设置所述量子点膜、所述下增光膜、所述上增光膜和所述遮光片;所述遮光物置于所述台阶上方区域。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遮光物为遮光胶带,置于所述量子点膜和所述台阶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遮光物为具有单面粘性的海绵,置于所述量子点膜上,并与背光结构的上胶架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结构的一种改进,在所述导光板出光面一侧区域依次设置所述量子点膜、所述遮光物、所述下增光膜、所述上增光膜和所述遮光片;所述遮光物为遮蔽膜,覆盖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遮蔽膜包括中空部和中空部周围的填充部,所述填充部与所述台阶接触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结构的一种改进,在所述导光板出光面一侧区域依次设置所述量子点膜、所述下增光膜、所述上增光膜和所述遮光片;所述量子点膜、所述下增光膜、所述上增光膜构成复合膜;所述遮光物为半工字型的遮蔽膜,所述遮光物包覆所述复合膜的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结构的一种改进,在所述量子点膜、所述下增光膜和所述上增光膜之间设置光学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遮蔽膜的下膜与所述导光板粘贴固定,所述遮蔽膜的上膜与所述遮光片粘贴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遮光物使光源发出的蓝光只能从量子点膜传导,而不能从缝隙或增光膜射出,防止出现漏光及边缘蓝光。在下胶架的侧架的顶部设置台阶作为膜片固定结构。通过量子点膜代替扩散膜,以便提高NTSC值。为了提升背光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增大增光膜和胶架的尺寸,使得遮光片与胶架的粘贴面积不会减小,使得遮光片粘贴LCD的玻璃基板和胶架时更牢固。特别是针对粘贴面积本来就小的产品,在解决了漏光的问题时不会影响其他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背光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 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 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胶架与下胶架卡位结构配合示意图;

图5为装配遮光胶带的背光结构示意图;

图6为装配海绵的背光结构示意图;

图7为装配平板型遮蔽膜的背光结构示意图;

图8为装配半工字型遮蔽膜的背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其显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背光结构,包括上增光膜51、下增光膜50、量子点膜4、遮光片6、导光板3、LED70、电路板71、上胶架1和下胶架2。所述上增光膜51和所述下增光膜50置于所述导光板3的出光面一侧。所述遮光片6置于所述上增光膜51上,其两面优选黑面且有粘性。所述遮光片6包括开口61和固定部60,所述开口61为VA区。所述量子点膜4代替扩散膜置于所述导光板3的出光面上,反射片置于所述导光板3和所述下胶架2之间。光学膜的类型、数量、位置等不以此作为限制,也可在所述下增光膜50与所述量子点膜4之间增加扩散膜。如图4所示,所述上胶架1和所述下胶架2通过卡位结构相配合,作为支撑结构,其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做一步改进,所述量子点膜4包覆所述导光板3的出光面。

做一步改进,所述下胶架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架,在所述侧架的顶部设置台阶20作为膜片固定结构,在所述导光板3的出光面一侧区域设置遮光物。

做一步改进,所述LED70与所述电路板71电性连接,通过导热胶72或双面胶粘贴固定于所述下胶架2的一个所述侧架内表面上。所述电路板71优选FPC。所述LED70发出蓝光通过所述量子点膜4形成高色域值的白光,提升背光效果。

做一步改进,如图5所示,在所述导光板3出光面一侧区域依次设置所述量子点膜4、所述下增光膜50、所述上增光膜51和所述遮光片6。所述遮光物置于所述台阶20的上方区域,在所述量子点膜4和所述台阶20之间设置所述遮光物。所述遮光物为遮光胶带80,其不透光,使得经所述导光板3传导的光线必须经过所述量子点膜4才可以从VA区射出,避免光线从边缘漏出。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台阶20的位置及对应的所述遮光胶带80的数量可供使用情况而定。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其显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二种背光结构,包括上增光膜51、下增光膜50、量子点膜4、遮光片6、导光板3、LED70、电路板71、上胶架1和下胶架2。所述上增光膜51和所述下增光膜50置于所述导光板3的出光面一侧。所述遮光片6置于所述上增光膜51上,其两面优选黑面且有粘性。所述遮光片6包括开口61和固定部60,所述开口61为VA区。所述量子点膜4代替扩散膜置于所述导光板3的出光面上,反射片置于所述导光板3和所述下胶架2之间。所述上胶架1和所述下胶架2通过卡位结构相配合,作为支撑结构。

做一步改进,所述量子点膜4包覆所述导光板3的出光面。

做一步改进,所述下胶架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架,在所述侧架的顶部设置台阶20作为膜片固定结构,在所述导光板3的出光面一侧区域设置遮光物。

做一步改进,所述LED70与所述电路板71电性连接,通过导热胶72或双面胶粘贴固定于所述下胶架2的一个所述侧架内表面上。所述电路板71优选FPC。所述LED70发出蓝光通过所述量子点膜4形成高色域值的白光,提升背光效果。

做一步改进,在所述导光板3出光面一侧区域依次设置所述量子点膜4、所述下增光膜50、所述上增光膜51和所述遮光片6,所述遮光物置于所述台阶20的上方区域,所述遮光物为具有单面粘性的海绵81,所述海绵81置于所述量子点膜4上,并与所述上胶架1接触,所述海绵81与所述量子点膜4接触的一面有粘性。当所述上胶架1和所述下胶架2装配后会压缩所述海绵81,可封闭装配间隙以避免漏光。所述海绵81采用遮光性能好的材料,在所述海绵81与所述量子点膜4之间还可设置黑黑胶或黑白胶等胶材料。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所述量子点膜4没有与所述上胶架1固定,在施加外部载荷或扭曲变形时,所述海绵81伸缩性能较好,从而所述量子点膜4不易出现褶皱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台阶20的位置及对应的所述海绵81的数量可供使用情况而定。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其显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三种背光结构,包括上增光膜51、下增光膜50、量子点膜4、遮光片6、导光板3、LED70、电路板71、上胶架1和下胶架2。所述上增光膜51和所述下增光膜50置于所述导光板3的出光面一侧。所述遮光片6置于所述上增光膜51上,其两面优选黑面且有粘性。所述遮光片6包括开口61和固定部60,所述开口61为VA区。所述量子点膜4代替扩散膜置于所述导光板3的出光面上,反射片置于所述导光板3和所述下胶架2之间。所述上胶架1和所述下胶架2通过卡位结构相配合,作为支撑结构。

做一步改进,所述量子点膜4包覆所述导光板3的出光面。

做一步改进,所述下胶架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架,在所述侧架的顶部设置台阶20作为膜片固定结构,在所述导光板3的出光面一侧区域设置遮光物。

做一步改进,所述LED70与所述电路板71电性连接,通过导热胶72或双面胶粘贴固定于所述下胶架2的一个所述侧架内表面上。所述电路板71优选FPC。所述LED70发出蓝光通过所述量子点膜4形成高色域值的白光,提升背光效果。

做一步改进,在所述导光板3出光面一侧区域依次设置所述量子点膜4、所述遮光物、所述下增光膜50、所述上增光膜51和所述遮光片6,所述遮光物为遮蔽膜9。所述遮蔽膜9呈平板型,包括中空部91和中空部91周围的填充部90,所述填充部90与所述台阶2接触固定。所述中空部91对应VA区,其开口距离L为0.3-0.5mm。所述遮蔽膜9避免光线从边缘漏出。

实施例4

如图8所示,其显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背光结构,包括上增光膜51、下增光膜50、量子点膜4、遮光片6、导光板3、LED70、电路板71、上胶架1和下胶架2。所述上增光膜51和所述下增光膜50置于所述导光板3的出光面一侧。所述遮光片6置于所述上增光膜51上,其两面优选黑面且有粘性。所述遮光片6包括开口61和固定部60,所述开口61为VA区。所述量子点膜4代替扩散膜置于所述导光板3的出光面上,反射片置于所述导光板3和所述下胶架2之间。所述上胶架1和所述下胶架2通过卡位结构相配合,作为支撑结构。

做一步改进,所述量子点膜4包覆所述导光板3的出光面。

做一步改进,所述下胶架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架,在所述侧架的顶部设置台阶20作为膜片固定结构,在所述导光板3的出光面一侧区域设置遮光物。

做一步改进,所述LED70与所述电路板71电性连接,通过导热胶72或双面胶粘贴固定于所述下胶架2的一个所述侧架内表面上。所述电路板71优选FPC。所述LED70发出蓝光通过所述量子点膜4形成高色域值的白光,提升背光效果。

做一步改进,在所述导光板3出光面一侧区域依次设置所述量子点膜4、所述下增光膜50、所述上增光膜51和所述遮光片6,所述量子点膜4、所述下增光膜50和所述上增光膜51复合成一张膜,各层之间设置光学胶(图中未示出),复合后的膜片可靠性更好。所述遮光物为半工字型的遮蔽膜10,其外表面无粘性,其内表面有粘性,包覆所述复合膜的侧面和上下表面。所述遮蔽膜10的上膜与所述遮光片6粘贴固定,所述遮光片6与所述台阶20粘贴固定,所述遮蔽膜10的上膜与所述导光板3粘贴固定,对膜片起封闭作用以避免光线从侧边漏出。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台阶20的位置及半工字型遮蔽膜10的数量可供使用情况而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增大增光膜和胶架的尺寸,使得遮光片与胶架的粘贴面积不会减小,使得遮光片粘贴LCD的玻璃基板和胶架时更牢固。特别是针对粘贴面积本来就小的产品,在解决了漏光的问题时不会影响其他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