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适配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4912发布日期:2018-12-18 21:01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纤适配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适配器组件。



背景技术:

光纤适配器组件是光通信系统中光传输不可缺少的部分,光纤适配器组件将需要连接的光纤端面对准、贴近并能多次反复使用。现有的光纤适配器组件由插芯、陶瓷套筒与金属件组成,插芯仅与陶瓷套筒紧密配合,陶瓷套筒外壁与金属套筒内孔过盈配合。在过盈配合下,极易使金属件形成毛刺或金属屑,不仅影响器件整体的美观,同时由于毛刺或金属屑的存在造成陶瓷插芯与金属件之间同轴度低。装配完成后陶瓷套筒两端受到比较大的挤压剪切作用力,容易断裂。现有的光纤适配器组件未对陶瓷套筒的轴向移动进行限制,故插芯的稳定性不高,插芯松动会造成光器件性能不稳定。现有光纤适配器组件的装配方式金属件、陶瓷套筒、插芯的同轴度不容易得到保证,导致光纤适配器组件装配的合格率偏低,影响工作效率。为了使光纤固定在插芯内,通常需要向插芯的尾端注入胶水并进行高温固化,这种注胶固化光纤的方式,很容易出现部分光纤或者光纤连通固化胶一同脱落造成通信障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适配器组件,包括插芯、金属件、套筒,所述金属件包括前盖、压块;所述前盖内轴向设有与其同轴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且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所述前盖外壁上远离第一通孔的一端设有外台阶;所述压块内沿轴向依次设有与其同轴的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连通,第四通孔与第五通孔连通;第三通孔的直径与前盖上外台阶的直径相匹配;第四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三通孔的直径且大于第五通孔的直径;第五通孔的直径与插芯的直径相匹配;所述前盖的外台阶插设于压块的第三通孔内;所述套筒一端嵌设于前盖第二通孔内,另一端嵌设于压块的第四通孔内;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的长度和与套筒的长度相匹配;所述套筒嵌设于第二通孔内的外周面上周向均匀设有若干个轴向的第一插条;第一插条的长度与套筒在第二通孔内的长度相匹配;第一插条靠近第一通孔的一端设有第一弹性定位块;第一弹性定位块的宽度大于第一插条;所述第二通孔内壁与套筒连接处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位置、形状、数量均与第一插条相匹配;第一插槽连接有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槽的形状、位置与第一弹性定位块相匹配;第四通孔内壁上周向均匀设有若干个轴向的第二插条;第二插条的长度与套筒在第四通孔内的长度相匹配;第二插条靠近第三通孔的一端设有第二弹性定位块;第二弹性定位块的宽度大于第二插条;套筒嵌设于第五通孔内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的位置、形状、数量与第二插条相匹配;第二插槽的一端设有第二定位槽,第二定位槽的位置、形状、数量与第二弹性定位块相匹配;所述插芯设有与其同轴的光纤通孔;所述光纤通孔内设有光纤;所述插芯的一端为对接端,另一端为耦合端;其中对接端同轴嵌设于套筒远离前盖的一端内,耦合端同轴嵌设于压块第五通孔内;所述插芯的对接端设有对接面,所述对接面为斜面;所述耦合端设有耦合面;所述插芯的耦合面上设有与插芯同轴的锥形的第一存胶槽;第一存胶槽连通光纤通孔;所述插芯耦合端的外周面上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二存胶槽;所述压块第五通孔内壁上设有第三存胶槽;第三存胶槽的位置、数量与第二存胶槽相匹配。

优选的,第一弹性定位块截面为与第二通孔内周面相匹配的弧形;第二弹性定位块截面为与套筒外周面相匹配的弧形。

优选的,所述对接面为与竖直方向呈8°±0.5°夹角的斜面。

优选的,所述前盖的外周面上设有扁位。

优选的,所述光纤为保偏光纤。

优选的,所述保偏光纤的猫眼连接线与前盖扁位呈90°夹角。

优选的,所述压块第五通孔内壁上还设有若干个第四存胶槽。

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先将插芯的对接端插入套筒内,再将套筒上的第一插条插入第二通孔内的第一插槽内。当第一弹性定位块运动至第一定位槽时,第一弹性定位块对前盖进行定位。多个第一弹性定位块是沿套筒外周面周向均匀设置的,不但能对套筒和前盖起到同轴固定的作用,还能实现套筒的周向和轴向的定位,使得套筒定位稳固,不发生松动。同理,将压块上的第二插条插入套筒上的第二插槽内,使得第二弹性定位块运动至第二定位槽,实现压块与套筒的同轴稳固固定。这种连接方式,不需要通过金属件和套筒的过盈配合就能使得金属件、套筒同轴稳固连接,避免了毛刺和金属屑的产生。插芯一部分同轴嵌设于套筒内,一部分同轴嵌设于压块内,从而保证了插芯、套筒、金属件这三者的同轴连接第一通孔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防止插芯对接面在插拔光器件时套筒的轴向移动。

插芯的对接面设置为斜面,可以直接与SC/APC标准头连接,中间节省了一条跳线。前盖外周面上设有扁位,可以保证在使用时适配器组件的对接面与标准插芯角度高度对接。另外,光纤选用保偏光纤,猫眼连接线与前盖扁位呈90°夹角,也可以使得扁位对猫眼进行定位。

插芯的耦合端设有锥形的第一存胶槽,光纤剥去外皮后插入光纤通孔。在第一存胶槽注入过量353ND胶,高温固化时,胶流入第二存胶槽、第三存胶槽、第四存胶槽中将光纤同轴固定在光纤适配器组件中。待353胶固定成型是,在插芯的尾部注入硅胶,将未剥皮的光纤固定。这种光纤固定方式不但可以节省一条尾纤,而且双层胶的设置使得光纤固定稳固,胶不易脱落。第二存胶槽、第三存胶槽、第四存胶槽使得插芯与金属件固定更为稳固。

本实用新型中实现了插芯、套筒、金属件这三者同轴稳固固定,避免了插芯和套筒在金属件内轴向和周向的晃动对光纤适配器组件的工作性能造成影响。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方式避免了金属套筒因受挤压力导致的断裂,避免了金属屑和毛刺的产生。在实际使用时,节省了跳线和尾纤,从而节省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前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插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插芯、2套筒、3前盖、4压块、5第一通孔、6第二通孔、7外台阶、8第三通孔、9第四通孔、10第五通孔、11第一插条、12第一弹性定位块、13第一插槽、14第一定位槽、15第二插条、16第二弹性定位块、17第三存胶槽、18第四存胶槽、19光纤通孔、20光纤、21对接面、22耦合面、23第一存胶槽、24第二存胶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参见图1-5,一种光纤适配器组件,包括插芯1、金属件、套筒2。所述金属件包括前盖3、压块4。所述前盖3内轴向设有与其同轴的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所述第一通孔5与第二通孔6连通且第一通孔5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6。所述前盖3外壁上远离第一通孔5的一端设有外台阶7。所述压块4内沿轴向依次设有与其同轴的第三通孔8、第四通孔9、第五通孔10。第三通孔8与第四通孔9连通,第四通孔9与第五通孔10连通。第三通孔8的直径与前盖3上外台阶7的直径相匹配。第四通孔9的直径小于第三通孔8的直径且大于第五通孔10的直径。第五通孔10的直径与插芯1的直径相匹配。所述前盖3的外台阶7插设于压块4的第三通孔8内。所述套筒2一端嵌设于前盖3第二通孔6内,另一端嵌设于压块4的第四通孔9内。第二通孔6和第四通孔9的长度和与套筒2的长度相匹配。所述套筒2嵌设于第二通孔6内的外周面上周向均匀设有四个轴向的第一插条11。第一插条11的长度与套筒2在第二通孔6内的长度相匹配。第一插条11靠近第一通孔5的一端设有第一弹性定位块12。第一弹性定位块12的宽度大于第一插条11。所述第二通孔6内壁与套筒2连接处设有第一插槽13。所述第一插槽13的位置、形状、数量均与第一插条11相匹配。第一插槽13连接有第一定位槽14。第一定位槽14的形状、位置与第一弹性定位块12相匹配。第四通孔9内壁上周向均匀设有四个轴向的第二插条15。第二插条15的长度与套筒2在第四通孔9内的长度相匹配。第二插条15靠近第三通孔8的一端设有第二弹性定位块16。第二弹性定位块16的宽度大于第二插条15。套筒2嵌设于第五通孔10内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的位置、形状、数量与第二插条15相匹配。第二插槽的一端设有第二定位槽。第二定位槽的位置、形状、数量与第二弹性定位块16相匹配。所述插芯1设有与其同轴的光纤通孔19。所述光纤通孔19内设有光纤20。所述插芯1的一端为对接端,另一端为耦合端。其中对接端同轴嵌设于套筒2远离前盖3的一端内,耦合端同轴嵌设于压块4第五通孔10内。所述插芯1的对接端设有对接面21。所述对接面21为斜面。所述耦合端设有耦合面22。所述插芯1的耦合面22上设有与插芯1同轴的锥形的第一存胶槽23。第一存胶槽23连通光纤通孔19。所述插芯1耦合端的外周面上均匀设有四个第二存胶槽24。所述压块4第五通孔10内壁上设有第三存胶槽17。第三存胶槽17的位置、数量与第二存胶槽24相匹配。

第一弹性定位块12截面为与第二通孔6内周面相匹配的弧形。第二弹性定位块16截面为与套筒外周面相匹配的弧形。

所述对接面21为与竖直方向呈8°夹角的斜面。

所述前盖3的外周面上设有扁位。

所述光纤20为保偏光纤。

所述光纤20的猫眼连接线与前盖3扁位呈90°夹角。

所述压块4第五通孔10内壁上还设有四个第四存胶槽18。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