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全息投影的主机及全息投影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5442发布日期:2018-12-18 21:05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全息投影的主机及全息投影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维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全息投影的主机及全息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全息投影,也称虚拟成像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技术。现有的全息投影设备包括主机和全息投影成像装置。

使用时,为了适应大尺寸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的安装需求,通常需要将PCB平放在主机中,然后将全息投影成像装置安装在主机上。

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当需要对PCB进行维护时,首先要从主机顶部拆下全息投影成像装置,使PCB暴露在外部,然后进行维护操作。该操作繁琐,且不便于对PCB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全息投影的主机及全息投影设备,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全息投影的主机,所述主机包括:主体;

所述主体上设置有活动式托板机构,所述托板机构上设置有印刷电路板;

工作状态时,所述托板机构位于所述主体的内部;

维护状态时,所述托板机构位于所述主体的外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

所述托板机构通过所述开口进出所述容纳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底部;

所述托板机构以转动的方式进出所述开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托板机构包括:

用于承托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第一托板;

铰接件,用于使所述第一托板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一端铰接;以及

可拆卸的固定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托板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主体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铰接件为合页或枢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固定件为螺钉和/或插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侧面;

所述托板机构以平动的方式进出所述开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开口上还设置有可开合的门体。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全息投影设备,所述全息投影设备包括:

上述所涉及的任一种用于全息投影的主机;和

安装在所述主机顶部的全息投影成像装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全息投影设备还包括底支撑;

所述主机置于所述底支撑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全息投影的主机,通过将印刷电路板设置在活动式托板机构上,使托板机构可根据实际维护需要进行移动,即,当全息投影设备正常工作时,使托板机构位于主体的内部;反之,当印刷电路板需要进行维护时,使托板机构位于主体的外部即可,不需要从主机顶部拆下全息投影成像装置,该操作简单,便于对印刷电路板进行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息投影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用于示例托板机构在维护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由主机外部视角获取的图2所示的托板机构在工作状态时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由主机内部视角获取的图2所示的托板机构在工作状态时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全息投影设备的主视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主体;

2-印刷电路板;

3-托板机构;31-第一托板;32-铰接件;33-固定件;34-门体;

4-开口;

5-全息投影成像装置;

6-底支撑;61-柜体;62-底板;63-滚轮;

7-线缆;

8-扎线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工作状态”是指全息投影设备正常工作的状态,而“维护状态”是指全息投影设备内部硬件出现故障,需要对印刷电路板2进行维护的状态。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全息投影的主机,如图1和图2所示,该主机包括主体1;

主体1上设置有活动式托板机构3,托板机构3上设置有印刷电路板2;

工作状态时,托板机构3位于主体1的内部;

维护状态时,托板机构3位于主体1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全息投影的主机,通过将印刷电路板2设置在活动式托板机构3上,使托板机构3可根据实际维护需要进行移动,即,当全息投影设备正常工作时,使托板机构3位于主体1的内部;反之,当印刷电路板2需要进行维护时,使托板机构3位于主体1的外部即可,不需要从主机顶部拆下全息投影成像装置,该操作简单,便于对印刷电路板2进行维护。

使用时,如图1所示,将主体1设置在全息投影设备中,当全息投影设备正常工作时,可使托板机构3位于主体1的内部,从而使设置其上的印刷电路板2位于主体1的内部;而当全息投影设备内部硬件出现故障,需要对印刷电路板2进行维护时,可使移动托板机构3位于主体1的外部,从而使设置其上的印刷电路板2位于主体1的外部,以便于对印刷电路板2进行维护。

为了便于设置托板机构3,如图1和图2所示,可使主体1上设置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4;

托板机构3通过开口4进出容纳腔。

进一步地,考虑到托板机构3使用的便捷性,以下对适用的托板机构3的结构进行示例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4所示,可使托板机构3以转动的方式进出开口4。

其中,开口4可设在主体1的顶面、底面、侧面中的任一面上,相应地,第一托板31可设置在主体1的顶面、底面、侧面中的任一面上。考虑到主机外部的美观性,可使开口4设置于主体1的底面。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转动的方式”是指托板机构3为可旋转的,即工作状态时,托板机构3可旋转至主体1的内部;维护状态时,托板机构3可旋转至主体1的外部。

基于上述,示例地,托板机构3可包括:

用于承托印刷电路板2的第一托板31;

铰接件32,用于使第一托板31的一端与容纳腔的一端铰接;以及

可拆卸的固定件33,用于将第一托板31的另一端固定在主体1上。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托板31的一端铰接在容纳腔的一端上,因此可使第一托板31绕铰接位置旋转,即,可使得第一托板31在维护位和工作位之间转动。

当全息投影设备正常工作时,可通过铰接件32使第一托板31绕铰接位置旋转至工作位上,使其上的印刷电路板2位于主体1的容纳腔内,然后采用固定件33将第一托板31的另一端固定在主体1上;当全息投影设备内部硬件出现故障,需要对印刷电路板2进行维护时,可拆卸掉固定件33,然后通过铰接件32使第一托板31绕铰接位置旋转至维护位上,使其上的印刷电路板2暴露在主体1的外部,以便于对印刷电路板2进行维护。

为了便于第一托板31的一端绕铰接位置转动,示例地,可使铰接件32包括合页或枢轴。

当铰接件32选用合页时,可使铰接件32包括至少一个合页。

安装时,可使至少一个合页设置在第一托板31的侧壁和对应的容纳腔的侧壁之间。

同样地,当铰接件32选用枢轴时,如图3所示,可使铰接件32为两个枢轴。

安装时,在第一托板31的侧壁的两侧和对应的容纳腔的侧壁的两侧上均设置有枢轴孔,两个枢轴分别对应穿插在每两个相应的枢轴孔中。

为了便于工作状态时,第一托板31的另一端固定在主体1上,示例地,如图3所示,可使固定件33包括螺钉和/或插销。

当固定件33选用螺钉时,可使固定件33包括至少一个螺钉。

安装时,可在第一托板31和主体1上对应设置有螺纹孔。工作状态时,该至少一个螺钉通过第一托板31上的螺纹孔固定在主体1上的螺纹孔中;维护状态时,将螺钉拆卸掉即可。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零件丢失,还可使螺钉为松不脱螺钉。

当固定件33选用插销时,可使固定件33包括至少一个插销,且可以理解的是,该插销包括插销杆和插销孔。

安装时,将插销杆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托板31上,插销孔对应设置在主体1上。工作状态时,将插销杆插入插销孔中固定第一托板31;维护状态时,将插销杆从插销孔中拔出即可。

更进一步地,为了使第一托板31的另一端更牢固地固定在主体1上,可使固定件33同时包括螺钉和插销,如图3所示。

另外,印刷电路板2可垂直设置在第一托板31上,也可水平设置在第一托板31上。为了适应轻巧型主机的发展,同时考虑到大尺寸印刷电路板2的安装需求,如图2至图4所示,可使印刷电路板2可水平设置在第一托板31上,使得在工作状态时,印刷电路板2可处于水平状态;且在维护状态时,印刷电路板2处于竖直状态。如此设置,不仅便于印刷电路板2的维护,还有效利用了主体1的内部空间。

在上述的用于全息投影的主机中,为了便于印刷电路板2旋转,如图4所示,还可在主体1的内部,使连接在印刷电路板2上的线缆7预留出一定长度,以避免印刷电路板2旋转移动时,造成内部电路的破坏。

进一步地,还可采用扎线带将线缆7扎在扎线桥8上,避免线缆7缠绕其他元件。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图中未示出),还可使托板机构3以平动的方式进出开口4。

其中,开口4可设在主体1的顶面、底面、侧面中的任一面上,相应地,第一托板31可设置在主体1的顶面、底面、侧面中的任一面上。考虑到维护的便捷性,可使开口4设置于主体1的侧面。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平动的方式”是指托板机构3为可平行移动的,即工作状态时,托板机构3可平移至主体1的内部;维护状态时,托板机构3可平移至主体1的内部。

示例地,托板机构3可包括:

用于承托印刷电路板2的第二托板;

第二托板的侧壁上设置有滑轨,容纳腔中设置有与滑轨配合的滑道。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托板的侧壁上设置有滑轨,且对应容纳腔中设置有滑道,因此可使第二托板沿滑道平行移动,即,可使得第二托板在维护位和工作位之间移动。

应用时,当全息投影设备正常工作时,可通过滑道和滑轨的配合使第二托板移动至工作位上,使其上的印刷电路板2位于主体1的容纳腔内;当全息投影设备内部硬件出现故障,需要对印刷电路板2进行维护时,可通过滑道和滑轨的配合使第二托板移动至维护位上,使其上的印刷电路板2暴露在主体1的外部,以便于对印刷电路板2进行维护。

另外,印刷电路板2可垂直设置在第二托板上,也可水平设置在第二托板上。为了适应轻巧型主机的发展,同时考虑到大尺寸印刷电路板2的安装需求,示例地,印刷电路板2可水平设置在第二托板上,使得在维护位和工作位时,印刷电路板2均处于水平状态。如此设置,不仅便于印刷电路板2的维护,还有效利用了主体1的内部空间。

另外,考虑到主体1的美观性,如图1至图4所示,还可在开口4上设置有可开合的门体34。

工作状态1时,可将门体34在开口4处闭合,从而将第一托板31封堵在容纳腔中。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全息投影设备,该全息投影设备包括:

第一方面所提及的任一种用于全息投影的主机;和

安装在主机顶部的全息投影成像装置5。

使用时,如图1和图5所示,将全息投影成像装置5安装在主机的主体1的顶部。主体1将设定物体的三维图像呈现在全息投影成像装置5中。

为了便于图像呈现,还可使全息投影设备包括底支撑6;

使用时,可将主机置于底支撑6上,底支撑6支撑主体1和全息投影成像装置5,以在最佳位置上呈现三维图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息投影设备,通过在主机上设置活动式托板机构3,使托板机构3可根据实际维护需要进行移动,即,当全息投影设备正常工作时,使托板机构3位于主体1的内部;反之,当印刷电路板2需要进行维护时,使托板机构3位于主体1的外部即可,不需要从主机顶部拆下全息投影成像装置5,该操作简单,便于对印刷电路板2进行维护。

在上述的全息投影设备中,为了进一步地便于呈现和展示三维图像,还可设置底支撑6为可移动机构,以使该全息投影设备可在地面上自由移动,以照顾到处于不同位置的观众的视角。

示例地,如图1所示,可使底支撑6包括柜体61;

设置在柜体61的下方的底板62;和

设置在底板62底部的滚轮63。

应用时,操作人员可通过对柜体61施加推力或拉力,即可使全息投影设备通过滚轮63移动。

为了达到更好的移动效果,可使滚轮63为万向轮,万向轮可允许360度旋转,使全息投影设备移动更自由。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