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7735发布日期:2019-01-02 21:30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耗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接收来自激光打印机主机驱动轴的旋转力并传递给旋转部件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及以该旋转力传递组件作为构成部件的感光鼓及处理盒。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式的成像形成设备如激光打印机,是一种利用电子照相原理,至少经过充电,暴光,显影,转印,定影,清洁的过程,在图像形成介质如纸张上形成图像的设备。成像设备上使用的容易消耗的材料,通称打印耗材。通常,显影所消耗的碳粉一般由处理盒提供,当处理盒内的碳粉用完后,再更换新的处理盒。

现有处理盒,通常包括粉仓、设置在粉仓上的与显影单元配合的驱动部件、显影辊、出粉刀、传动齿轮,以及处理盒端盖上的导电端以及导电端上的导电触点,以及包含废粉仓及感光鼓的显影组件。将处理盒放置在成像装置内,处理盒的旋转力传递组件通过与设置在成像装置内的驱动轴耦合,旋转力传递组件随着成像装置的驱动轴转动从而实现处理盒内显影单元周向旋转运动。处理盒导电端的导电触点与成像装置上导电位置接触,使处理盒内部显影构件根据结构特点带正电压或负电压粉仓内部的碳粉在显影辊以及其他构件电场力作用下对感光鼓供粉,从而对感光鼓显影,然后通过转印把碳粉转印到纸张上。当处理盒中的碳粉耗尽时,需将处理盒从成像装置中卸下。

现有一种处理盒的旋转力传递组件是采用圆球式万向节的驱动连接结构,在运输的过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容易脱离,导致感光鼓无法接收传动力,从而导致处理盒无法正常使用。

另外还有一种处理盒,其旋转力传递组件中的驱动杆体穿过定位驱动的齿轮定位组件,并且可以相对于齿轮轴向往复滑动,在安装和拆卸处理盒的时候,旋转力传递组件容易与成像装置的传动杆卡死,导致旋转力传递组件和驱动轴损坏,导致处理盒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力传递组件,旨在改善具有该旋转力传递组件的处理盒在落机及从主机上拆下过程的顺畅性。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旋转力传递组件构建的感光鼓。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旋转力传递组件构建的处理盒。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力传递组件,包括鼓齿轮、旋转力传递部件以及旋转力接收头,旋转力接收头用于接收来自激光打印机主机驱动轴的旋转力,鼓齿轮的轴向一端具有敞口的容纳腔,旋转力传递部件包括调整滑块、槽部件和中心轴,中心轴的一端与鼓齿轮固定连接,中心轴的另一端位于容纳腔内,槽部件具有在空间上相互垂直的上滑槽和下滑槽,上滑槽和下滑槽均位于容纳腔内,调整滑块在第一方向上与上滑槽形成相对滑动地配合,旋转力接收头可绕其轴线旋转地与调整滑块连接,中心轴的另一端在第二方向上与下滑槽形成相对滑动地配合,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于鼓齿轮的轴线。

由此可见,中心轴的一端与鼓齿轮固定连接,中心轴的另一端位于容纳腔内,槽部件具有在空间上相互垂直的上滑槽和下滑槽,上滑槽和下滑槽均位于容纳腔内,调整滑块在第一方向上与上滑槽形成相对滑动地配合,旋转力接收头可绕其轴线旋转地与调整滑块连接,中心轴的另一端在第二方向上与下滑槽形成相对滑动地配合,具有该旋转力传递组件的处理盒在落机过程中不会受到某些零部件的阻碍和干扰而产生卡死的现象,与激光打印机主机驱动轴的配合更为顺畅。需要从激光打印机中取出处理盒时,调整滑块在上滑槽内沿第一方向滑动,同时中心轴也在下滑槽内沿第二方向滑动,从而使旋转力接收头在垂直于激光打印机主机驱动轴的轴线方向平移,使旋转力接收头与激光打印机主机驱动轴相互错位,实现脱离接触,此时可以顺畅地取出处理盒。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中心轴具有头部、安装部和杆部,头部位于杆部的一端,安装部邻接头部地位于杆部上,杆部的另一端设有沿径向贯穿杆部的固定孔,鼓齿轮的另一端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导向孔,杆部的另一端穿过导向孔,固定孔可插入固定插销,固定插销位于鼓齿轮的另一端的外侧,安装部抵靠在容纳腔的底部,头部在第二方向上与下滑槽形成相对滑动地配合。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导向孔的内壁具有两个径向凸出且相对设置的筋条,杆部的另一端与两个筋条过盈配合。

由此可见,固定插销和安装部可限制中心轴相对于鼓齿轮在轴向的移动,并且杆部的另一端与两个筋条过盈配合地限制了中心轴与鼓齿轮的相对旋转运动,从而使中心轴与鼓齿轮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头部为呈鼓形的薄板状,杆部的横截面形状呈鼓形,杆部的横截面积小于头部的横截面积。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旋转力接收头与调整滑块之间设有可绕旋转力接收头的轴线旋转的转动限位销。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调整滑块包括基座和位于基座上的凸台,基座在第一方向上与上滑槽形成相对滑动地配合,在基座的底面上具有容纳转动限位销的凹槽,凹槽内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挡块和第二限位挡块,凸台开设有在轴向与凹槽贯通的通孔,旋转力接收头的一端贯穿通孔设置,转动限位销与旋转力接收头的一端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旋转力接收头包括外端部、中间部和轴部,中间部位于外端部和轴部之间,轴部设有供转动限位销穿过的销孔,中间部抵靠在凸台上,位于外端部向外伸出地设置有两个凸爪,两个凸爪关于旋转力接收头的轴线形成中心对称。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中心轴与鼓齿轮为共轴设置。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感光鼓,包括鼓筒及安装于鼓筒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传递组件,旋转力传递组件包括鼓齿轮、旋转力传递部件以及旋转力接收头,旋转力接收头用于接收来自激光打印机主机驱动轴的旋转力,鼓齿轮的轴向一端具有敞口的容纳腔,旋转力传递部件包括调整滑块、槽部件和中心轴,中心轴的一端与鼓齿轮固定连接,中心轴的另一端位于容纳腔内,槽部件具有在空间上相互垂直的上滑槽和下滑槽,上滑槽和下滑槽均位于容纳腔内,调整滑块在第一方向上与上滑槽形成相对滑动地配合,旋转力接收头可绕其轴线旋转地与调整滑块连接,中心轴的另一端在第二方向上与下滑槽形成相对滑动地配合,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于鼓齿轮的轴线。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盒,包括盒体及可旋转地支承于盒体两端壁之间的感光鼓,感光鼓包括鼓筒及安装于鼓筒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传递组件,旋转力传递组件包括鼓齿轮、旋转力传递部件以及旋转力接收头,旋转力接收头用于接收来自激光打印机主机驱动轴的旋转力,鼓齿轮的轴向一端具有敞口的容纳腔,旋转力传递部件包括调整滑块、槽部件和中心轴,中心轴的一端与鼓齿轮固定连接,中心轴的另一端位于容纳腔内,槽部件具有在空间上相互垂直的上滑槽和下滑槽,上滑槽和下滑槽均位于容纳腔内,调整滑块在第一方向上与上滑槽形成相对滑动地配合,旋转力接收头可绕其轴线旋转地与调整滑块连接,中心轴的另一端在第二方向上与下滑槽形成相对滑动地配合,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于鼓齿轮的轴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力传递组件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力传递组件实施例中鼓齿轮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力传递组件实施例中鼓齿轮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力传递组件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力传递组件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力传递组件实施例中旋转力接收头与调整滑块配合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6,旋转力传递组件1包括鼓齿轮5、旋转力传递部件以及旋转力接收头2,旋转力接收头2用于接收来自激光打印机主机驱动轴的旋转力。鼓齿轮5紧配于感光鼓的鼓筒的一个轴向端,鼓齿轮5的轴线与鼓筒的轴线重合,并与鼓筒同步绕它们共同的轴线旋转。其中,感光鼓可旋转地支承于处理盒的盒体两端壁之间。

参见图2和图3,鼓齿轮5的轴向一端具有敞口的容纳腔54,鼓齿轮5的另一端开设有与容纳腔54连通的导向孔52,导向孔52的内壁具有两个径向凸出且相对设置的筋条53,鼓齿轮5的外圆周面上具有传动齿圈51。本实施例导向孔52的横截面形状为鼓形,两个筋条53分别位于鼓形导向孔52的两个相对且互相平行的平面上。

参见图1、图4和图5,旋转力传递部件包括调整滑块3、槽部件4和中心轴7,中心轴7的一端与鼓齿轮5固定连接,中心轴7的另一端位于容纳腔54内。中心轴7具有头部71、安装部72和杆部73,头部71位于杆部73的一端,安装部72邻接头部71地位于杆部73上,并且头部71和安装部72均位于容纳腔54内,杆部73的另一端设有沿径向贯穿杆部73的固定孔74。杆部73的另一端穿过导向孔52并与两个筋条53过盈配合地固定连接,固定孔74可插入固定插销6,固定插销6位于鼓齿轮5的另一端的外侧,安装部72抵靠在容纳腔54的底部55。因此,固定插销6和安装部72限制了中心轴7相对于鼓齿轮5在轴向的移动,并且杆部73的另一端与两个筋条53过盈配合地限制了中心轴7与鼓齿轮5的相对旋转运动,从而使中心轴7与鼓齿轮5固定连接。本实施例头部71为呈鼓形的薄板状,杆部73的横截面形状呈鼓形,杆部73的横截面积小于头部71的横截面积。

槽部件4为开有槽的圆柱体,其顶部具有沿径向贯通的上滑槽41,底部具有径向贯通的下滑槽42,该上滑槽41和下滑槽42的横截面大致呈“凸”字形,上滑槽41和下滑槽42在空间上相互垂直,并且上滑槽41和下滑槽42均位于鼓齿轮5的容纳腔54内。调整滑块3可在上滑槽41内相对于槽部件4沿径向往复滑动地配合,即在第一方向上滑动。中心轴7的头部71可在下滑槽42内相对于槽部件4沿径向往复滑动地配合,即在第二方向上滑动。从而,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于鼓齿轮5的轴线。

旋转力接收头2与调整滑块3之间设有可绕旋转力接收头2的轴线旋转的转动限位销8。旋转力接收头2大致呈一类似火炬的形状,由自外向里(图5当中是自上向下)依次变细的外端部23、中间部22和轴部21构成,轴部21设有供转动限位销8穿过的销孔25。位于外端部23向外伸出地设置有两个凸爪24,两个凸爪24关于旋转力接收头2的轴线形成中心对称,两个凸爪24可与激光打印机主机驱动轴咬合。

参见图5和图6,调整滑块3包括大致呈鼓形的基座32和位于基座32上的圆柱形凸台31,基座32在上滑槽41内相对于槽部件4沿径向往复滑动地配合,即在第一方向上滑动。在基座32的底面上具有容纳转动限位销8的凹槽34,凹槽34内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挡块35和第二限位挡块36。凸台31开设有在轴向与凹槽34贯通的通孔33,该通孔33的直径大于旋转力接收头2的轴部21的直径,且小于旋转力接收头2的中间部22的直径,因此仅可供轴部21穿过。其中,旋转力接收头2的中间部22抵靠在凸台31上。凹槽34内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挡块35和第二限位挡块36,使得转动限位销8能够且仅能够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绕旋转力接收头2的轴线旋转。

当具有上述旋转力传递组件1的处理盒放置至激光打印机内部时,利用旋转力传递组件1的调整滑块3在上滑槽41内沿第一方向滑动,同时中心轴7也在下滑槽42内沿第二方向滑动,从而使旋转力传递组件1的旋转力接收头2的凸爪24朝一固定方向放置,这时旋转力接收头2可以实现与激光打印机主机驱动轴的转动配合。如果旋转力接收头2的凸爪24与激光打印机主机驱动轴存在干涉时,旋转力接收头2可自行绕其轴线转动一定角度,从而自动调整凸爪24的位置避免与激光打印机主机驱动轴干涉。激光打印机开始工作,两个凸爪24与激光打印机主机驱动轴稳定配合从而驱动感光鼓稳定旋转。因此,处理盒在落机过程中不会受到某些零部件的阻碍和干扰而产生卡死的现象,与激光打印机主机驱动轴的配合更为顺畅。

当需要从激光打印机中取出处理盒时,手动拿住处理盒手柄,向激光打印机的外侧拉动处理盒,使处理盒向外侧移动一定距离,这时旋转力传递组件1的调整滑块3在上滑槽41内沿第一方向滑动,同时中心轴7也在下滑槽42内沿第二方向滑动,从而使旋转力接收头2在垂直于激光打印机主机驱动轴的轴线方向平移,使旋转力接收头2与激光打印机主机驱动轴相互错位,实现脱离接触,此时可以顺畅地取出处理盒。

具有上述旋转力传递组件1的处理盒落机更平稳,打印更稳定,激光打印机主机驱动轴与处理盒的旋转力接收头可正确且充分地咬合,提高了处理盒的兼容性,性价比更高。

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