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0124发布日期:2019-05-07 22:0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射片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可分为侧入式和直下式两种,由于直下式背光模组相对于侧入式背光模组不需要设置导光板,以其物美价廉的优势,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现有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反射片,如图1所示,包括底片01和多个侧片02,底片01和多个侧片02围成具有出光口031的反射腔03,光源04设置于反射腔03中;为了使发光源04发出的光尽可能往上(出光口031)照射,反射腔03设置成扩口状,从而使边缘处的发光源04原本向四周发散的光向出光口031反射。

现有的这种反射片,在工作时,如图1所示,侧片02是将光源04打在反射片侧片02上的光线反射到出光口031的边缘上,这样侧片02所对应的出光口031区域易发生亮边问题,使得反射片反射的光出现亮度分布不均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显示装置的画面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发射片反射的光所出现的亮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射片,包括底片和多个侧片,所述底片和多个所述侧片围成具有出光口的反射腔,沿垂直于所述底片并且由所述底片指向所述出光口的方向所述反射腔呈扩口状,多个所述侧片中的至少一个侧片包括多个子侧片,多个所述子侧片沿远离所述底片的方向依次相接设置,并且沿远离所述底片的方向多个所述子侧片与所述底片所在平面的夹角大小逐个递增。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侧片中的至少一个侧片上设置有多排匀光部,所述匀光部用于阻止光线从所述匀光部所位于的所述侧片上反射,位于同一排的所述匀光部均位于同一圆弧线上,位于不同排的所述匀光部分别位于不同的同心圆弧线上,沿远离所述底片的方向每排的所述匀光部所在的圆弧线的半径逐排递增;在相邻的两排的所述匀光部中,位于外排的所有所述匀光部所占用所述侧片的表面面积之和小于位于内排的所有的所述匀光部所占用所述侧片的表面面积之和。

更进一步地,位于同一排的每个所述匀光部所占用所述侧片的表面面积均相等,并且在相邻的两排的所述匀光部中,位于外排的每个所述匀光部所占用所述侧片的表面面积均小于位于内排的每个所述匀光部所占用所述侧片的表面面积。

更进一步地,所述匀光部为通孔或者吸光网点。

进一步地,在所述至少一个侧片中,每个所述侧片所包括的多个所述子侧片均一体成型;所述侧片的数目为四个,四个所述侧片分别为沿第一方向相隔设置的两个第一侧片,以及沿第二方向相隔设置的两个第二侧片,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均平行于所述底片,并且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每个所述第二侧片均包括拼接在一起的第一弯折片以及两个第二弯折片,并且两个所述第二弯折片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弯折片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弯折片、两个所述第一侧片分别与所述底片一体成型,两个所述第二弯折片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第一侧片一体成型。

更进一步地,所述侧片的数目为四个,四个所述侧片分别为沿第一方向相隔设置的两个第一侧片,以及沿第二方向相隔设置的两个第二侧片,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均平行于所述底片,并且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每个所述第一侧片均包括多个所述子侧片;每个所述第二侧片上均设置有多排所述匀光部。

进一步地,在所述至少一个侧片中,每个所述侧片均包括三个所述子侧片,并且沿远离所述底片的方向三个所述子侧片与所述底片所在平面的夹角范围依次为:15°~30°、40°~50°、50°~70°。

更进一步地,沿远离所述底片的方向,三个所述子侧片与所述底片所在平面的夹角依次为:25°、40°、65°。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光源以及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反射片,所述背板具有开口腔,所述反射片设置于所述开口腔内,并且所述反射片的出光口与所述开口腔的开口相对,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反射片的底片上且位于所述反射片的反射腔内。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方面中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射片、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由于多个侧片中的至少一个侧片包括多个子侧片,多个子侧片沿远离底片的方向依次相接设置,并且沿远离底片的方向多个子侧片与底片所在平面的夹角大小逐个递增,这样,在该反射片工作时,光源发出的光经多个子侧片向出光口反射时,越靠近反射片边缘区域的子侧片与底片所在平面的夹角就越大,那么经该子侧片反射后的光线也就越朝出光口的中心区域靠拢,避免反射光线在反射片的周边区域过于集中,有利于反射片所反射的光线均匀分布,从而可以解决现有的反射片所反射的光线在反射片的周边区域集中所造成的亮边的问题,最终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画面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一种反射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反射片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反射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射片,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底片1和多个侧片2,底片1和多个侧片2围成具有出光口31的反射腔3,沿垂直于底片1并且由底片1指向出光口31的方向反射腔3呈扩口状,多个侧片2中的至少一个侧片2包括多个子侧片21,多个子侧片21沿远离底片1的方向依次相接设置,并且沿远离底片1的方向多个子侧片21与底片1所在平面的夹角大小逐个递增,比如图3所示,α、β、θ的大小依次递增。

其中,多个侧片2中可以是一个侧片2包括多个子侧片21,也可以是多个侧片2均包括多个子侧片21,例如图2所示,两个第一侧片22均包括三个子侧片21,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射片,由于多个侧片2中的至少一个侧片2包括多个子侧片21,多个子侧片21沿远离底片1的方向依次相接设置,并且沿远离底片1的方向多个子侧片21与底片1所在平面的夹角大小逐个递增,这样,在该反射片工作时,光源300发出的光经多个子侧片21向出光口31反射时,越靠近反射片边缘区域的子侧片21与底片1所在平面的夹角就越大,那么经该子侧片21反射后的光线也就越朝出光口31的中心区域靠拢,避免反射光线在反射片的周边区域过于集中,有利于反射片所反射的光线均匀分布,从而可以解决现有的反射片所反射的光线在反射片的周边区域集中所造成的亮边的问题,最终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画面显示效果。

为了进一步避免反射片所反射的光线在反射片的周边区域过于集中,如图2和图4所示,多个侧片2中的至少一个侧片2上设置有多个匀光部4,匀光部4用于阻止光线从该匀光部4所位于的侧片2上反射。这样通过在侧片2上设置多个匀光部4可以阻止光在侧片2上的反射,降低侧片2的反射效率,从而进一步可避免反射片所反射的光线在反射片的周边区域集中,有利于反射片所反射的光线分布更加均匀,进而可以避免反射片周边区域亮边的出现。

其中,可以是在一个侧片2上设置多个匀光部4,也可以是多个侧片2上均设置多个匀光部4,例如图2所示,两个第二侧片23上均设置多个匀光部4;例如图4所示,第一侧片22、第二侧片23上均设置多个匀光部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射片上,多个匀光部4的分布方式并不唯一,比如多个匀光部4可以分别按排并且每排匀光部4以同心圆弧的形式排布,如图2所示,多个侧片2中的至少一个侧片2上设置有多排匀光部4,位于同一排的匀光部4均位于同一圆弧线上,位于不同排的匀光部4分别位于不同的同心圆弧线上,沿远离底片1的方向每排的匀光部4所在的圆弧线的半径逐排递增;在相邻的两排的匀光部4中,位于外排的所有匀光部4所占用侧片2的表面面积(例如图2所示中圆孔的面积)之和小于位于内排的所有的匀光部4所占用侧片2的表面面积之和。

其中,“外排的匀光部4”具体是指在相邻的两排的匀光部4中,位于半径较大的圆弧线上的一排匀光部4;“内排的匀光部4”具体是指在相邻的两排的匀光部4中,位于半径较小的圆弧线上的一排匀光部4。

另外,多个匀光部4也可以分别按排并且每排匀光部4以直线的形式排布,具体如下:沿远离底片1的方向多排匀光部4相隔排布,位于同一排的匀光部4均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且相邻的两排的匀光部4中,每排的所有的匀光部4所占用侧片2的表面的面积之和均相等。相比多排匀光部4分别按直线的形式排布的实施例,多排匀光部4分别按同心圆弧的形式排布的实施例(例图2中所示),利用了光源300的发光强度呈圆形分布在空间中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在离光源300较近的光线相对较强的区域,将内排的匀光部4所占用侧片2的表面的面积之和设置较大,从而可以使离光源300较近的区域侧片2的反射率相对较低,进而使侧片2反射出的光的强度降低量相对较高;在离光源300较远的光线相对较弱的区域,将外排的匀光部4所占用侧片2的表面的面积之和设置较小,从而可以使离光源300较远的区域侧片2的反射率相对较高,进而使侧片2反射出的光的强度降低量相对较低。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使侧片2所反射的光线分布均匀,从而很好地解决反射片周边区域出现亮边的问题。

多排匀光部4分别按同心圆弧的形式排布的实施例中,匀光部4的排布形式也不唯一,比如可以按以下方式设置,如图2所示,位于同一排的每个匀光部4所占用侧片2的表面面积均相等,并且在相邻的两排的匀光部4中,位于外排的每个匀光部4所占用侧片2的表面的面积均小于位于内排的每个匀光部4所占用侧片2的表面面积。另外,也可以按以下方式设置:所有排中的匀光部4所占用侧片2的表面面积均相等,并且在相邻的两排的匀光部4中,位于外排的匀光部4的个数小于位于内排的匀光部4的个数。相比所有排中的匀光部4所占用侧片2的表面面积均相等的实施例,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是通过调整一排匀光部4中每个匀光部4所占用侧片2的表面面积的大小来调整该排的匀光部4所占用侧片2的表面面积的大小之和,而非通过调整一排匀光部4中匀光部4的数目,这样可以减小侧片2上所设置匀光部4的总数目,从而可以降低加工制作成本。

其中,匀光部4的结构类型也不唯一,比如,如图2和图4所示,匀光部4可以为通孔。当光源300发出的光线照射至侧片2上所开设的通孔上时,光线从通孔处漏出,从而阻止光线从该处反射出去,从而可以实现降低侧片2的反射效率,避免反射片所反射的光线在反射片的周边区域集中的作用。

另外,匀光部4也可以为吸光网点。当光源300发出的光线照射至侧片2上所设置的吸光网点上时,光线被吸光网点所吸收,从而阻止光线从该处反射出去,同样也可以实现降低侧片2的反射效率,避免反射片所反射的光线在反射片的周边区域集中的作用。

其中,可以在侧片2上印刷油墨的方式形成吸光网点。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射片中,侧片2的数目为四个,四个侧片2分别为沿第一方向相隔设置的两个第一侧片22,以及沿第二方向相隔设置的两个第二侧片23;

其中,第一方向(例如图2中的Y方向)、第二方向(例如图2中的X方向)均平行于底片1,并且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射片的至少一个侧片2中,每个侧片2所包括的多个子侧片21的成型方式也不唯一,比如每个侧片2所包括的多个子侧片21可以均一体成型,也就是多个子侧片21均通过折弯的方式形成,例如图2中所示,两个第一侧片22中,每个第一侧片22中所包括的三个子侧片21均一体成型;另外,每个侧片2所包括的多个子侧片21也可以分体制作,然后连接在一起。相比分体制作,每个侧片2所包括的多个子侧片21可以均一体成型,可以避免相邻的两个子侧片21之间出现切缝所导致的漏光,从而可以避免在相邻的两个子侧片21之间因漏光所导致出现暗线的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射片中,底片1、两个第一侧片22以及两个第二侧片23的成型方式也不唯一,比如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成型:如图2所示,每个第二侧片23均包括拼接在一起的第一弯折片231以及两个第二弯折片232,并且两个第二弯折片232分别位于第一弯折片231沿第一方向的两侧;第一弯折片231、两个第一侧片22分别与底片1一体成型,两个第二弯折片232分别与相邻的第一侧片22一体成型,也就是反射片制作时所形成的切缝线5是设置在两个第二侧片23上。

另外,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成型:每个第一侧片22、每个第二侧片23均与底片1一体成型,也就是反射片制作时所形成的切缝线5是设置在两个第二侧片23与两个第一侧片22的交界处。相比每个第一侧片22、每个第二侧片23均匀底片1一体成型的实施例,图2所示的实施例,由于切缝线5是设置在两个第二侧片23上,这样,两个第二弯折片232在与第一弯折片231拼接时,第一弯折片231与两个第二弯折片232是位于同一平面,从而可以保证第一弯折片231与两个第二弯折片232之间的压合效果更好,避免第一弯折片231与两个第二弯折片232之间的切缝线5处出现漏光的现象,进而可以保证反射片所反射出光线的更加均匀,避免在切缝线5处出现暗线。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射片中,第一侧片22、第二侧片23的具体结构也不唯一,比如可以为以下结构:如图2所示,每个第一侧片22均包括多个子侧片21;每个第二侧片23上均设置有多排匀光部4。另外,也可以为以下结构:每个第一侧片22、每个第二侧片23均包括多个子侧片21;每个第一侧片22、每个第二侧片23均设置有多排匀光部4。相比每个第一侧片22、每个第二侧片23均包括多个子侧片21以及均设置有均光部的实施例,图2中的实施例,多排匀光部4与子侧片21分别位于不同的侧片2上,这样可以避免相邻两个子侧片21之间的折线与均光部出现干涉现象;同时,也可以避免相邻两个子侧片21之间的折线与第二侧片23上的切缝线5的相交处出现漏光的现象;另外,当光源300为灯条并且灯条沿第二方向延伸时,如图2和图3所示,灯条上的灯珠离第一侧片22的距离相对较远,如果第一侧片22上不设置多个子侧片21,那么灯条上的灯珠发出的光线,由于距离与入射角的关系,第一侧片22更容易把光线反射至反射片的边缘区域,因此,采用第一侧片22包括多个子侧片21的设计方案,多个子侧片21可以引导光线扩散,从而可以使光线分布更均匀,可以更好地防止光线在反射片的周边区域过于集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射片的至少一个侧片2中,每个侧片2所包括的子侧片21的数目不宜过多,如果数目过多,制作过程变得越复杂,制作成本也就越高;经研究发现,当每个侧片2所包括的子侧片21的数目为三个时,既能够降低制作成本,同时也能够很好地防止光线在反射片的周边区域过于集中,从而可以使光线分布更均匀。

在至少一个侧片2中的每个侧片2所包括的子侧片21的数目为三个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沿远离底片1的方向三个子侧片21与底片1所在平面的夹角大小依次为α、β、θ;其中,α、β、θ的角度均不宜过大,也均不宜过小,如果α、β、θ的角度均过大,那么三个子侧片21则过于陡峭,不利于光线向出光口31的所朝方向射出;如果α、β、θ的角度均过小,那么三个子侧片21则过于平缓,在反射片厚度(底片1、出光口31之间的距离)一定时,会使反射片在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的尺寸过大,不利于将显示装置的边框做窄。经研究发现,当α、β、θ的范围分别为15°~30°、40°~50°、50°~70°,不但有利于光线向出光口31的所朝方向射出,而且还可以使反射片在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的尺寸不至于过大,有利于将显示装置的边框做窄;同时,还能够使侧片2所反射的光线分布均匀,从而很好地解决反射片周边区域出现亮边的问题。

经进一步地研究发现,当α=25°、β=40°、θ=65°时,能够使光线更好地向出光口31的所朝方向射出,而且还可以使反射片在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上获得较好的尺寸,以将显示装置的边框做的更窄;同时,也能够使侧片2所反射的光线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更加有效地解决反射片周边区域出现亮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射片中,匀光部4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或者弓形,例如图2所示中的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或者弓形。

其中,如图2所示,弓形的圆弧可以平行于匀光部4所位于的圆弧线,这样设置更符合光源300发出光线的强度在空间分布的规律,从而能够使侧片2所反射的光线分布更加均匀。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如图3所示,包括背板200、光源300以及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反射片100,背板200具有开口腔210,反射片100设置于开口腔210内,并且反射片100的出光口31与开口腔210的开口相对,光源300设置于反射片100的底片1上且位于反射片100的反射腔3内。

其中,光源300可以为灯条,灯条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于电路板上的多个灯珠;光源300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安装:如图2所示,底片1上开设有安装孔11,在安装时,电路板固定于底片1上且位于反射片100的反射腔3外,灯珠穿过安装孔11,位于反射腔3内;如图3所示,背板200的开口腔210内、反射片100的反射腔3外,沿垂直于底片1并且由底片1指向出光口31的方向还依次设有扩散片400和增光片500,扩散片400是为了增加光的漫反射,使反射片100反射的光线更加均匀;增光片500是为了增加光的亮度,增加反射片100发射光的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所包括的反射片100与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反射片100相同,所以也解决了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了相同的技术效果。

另外,由于反射片100解决了光线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这样就扩散片400就不用设置那么厚,可大大降低扩散片400的厚度,从而有利于降低背光模组的成本。

至于背光模组的其它结构,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第二方面中所述的背光模组1000。

其中,如图3所示,该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2000是设置于增光片500远离扩散片400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取得的技术效果与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反射片100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取得的技术效果均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至于显示装置的其它结构,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在此也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