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8864发布日期:2019-05-11 00:32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眼镜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眼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眼镜结构。



背景技术:

眼镜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常见的用品之一,不同种类的眼镜,如近视镜、远视镜、老花镜、太阳镜等,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便利。

现有技术当中,眼镜框和鼻托通常经由不同的工序分别制成,然后再进一步组装到一起。显然,这样的方式增加了眼镜制作的工序,且所制成的眼镜的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眼镜,结构简单且能够简化眼镜的制作工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眼镜,该眼镜包括:眼镜框、鼻托和眼镜片;其中,鼻托设置于眼镜框的中部,并和眼镜框一体成型;眼镜片采用一体设计,并由眼镜框和鼻托以卡接方式进行固定。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中眼镜框和鼻托一体成型,且眼镜片也采用一体设计,从而使得整个眼镜结构简单,且能够简化眼镜的制作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截面图;

图4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中眼镜框和鼻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中鼻托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中眼镜框与眼镜片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中连接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中转轴组件与连接线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爆炸图;

图15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中眼镜框与眼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中眼镜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8至图21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中相关面的示意图;

图22至图23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中相关元件之间的距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眼镜可以是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所佩戴的用以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眼镜,或者是在上述眼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设一定的电路结构、电子元件等,以进一步通过这些电路结构和电子元件等以实现特定功能的眼镜。具体地,本申请中的眼镜可以是近视镜、远视镜、太阳镜、智能眼镜、虚拟现实眼镜、全息眼镜、增强现实眼镜、带有其他功能结构的眼镜(如带有骨传导耳机的眼镜)等。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眼镜包括:眼镜框11、鼻托12以及眼镜片13。

其中,眼镜框11用于承载至少部分眼镜片13,鼻托12用于在用户佩戴时,将眼镜支撑于用户的鼻梁上。

鼻托12设置于眼镜框11的中部,并和眼镜框11一体成型。现有技术当中,眼镜框11与鼻托12通常分别成型,其中,眼镜框11的中部设置有与鼻托12连接的结构,在成型后,将鼻托12安装在眼镜框11的连接结构上。而本实施方式中则直接形成结构为一体的眼镜框11和鼻托12,具体地,可采用对应的模具,通过注塑等方式一体成型。本实施方式中的眼镜框11和鼻托12在形成之后无需再进一步进行安装,从而能够简化眼镜的制作工序。

另外,眼镜片13也采用一体设计,并由眼镜框11和鼻托12以卡接方式对眼镜片13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眼镜框11和鼻托12上分别设置有对眼镜片13进行卡接的结构,在对眼镜进行组装时,将一体设计的眼镜片13直接通过对应的卡接结构卡接在一体成型的眼镜框11和鼻托12上即可。

上述实施方式中,眼镜框11和鼻托12一体成型,且眼镜片13也采用一体设计,从而使得整个眼镜结构简单,且能够简化眼镜的制作工序。

请进一步参阅图2和图3,图2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的爆炸图,图3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截面图。本实施方式中,眼镜片13包括一顶侧边缘131以及与顶侧边缘131的两端连接且远离鼻托12设置的两个外侧边缘132,每个外侧边缘132分别凸出设置有第一扣位1321,眼镜框11设置有用于接收顶侧边缘131和至少部分外侧边缘132的第一安装槽111以及与第一安装槽111连通并用于接收第一扣位1321的第一扣位槽112。

其中,在眼镜处于佩戴状态时,顶侧边缘131位于眼镜片13的上侧,外侧边缘位于眼镜片13靠近用户耳朵的两侧,顶侧边缘131与两个外侧边缘132互相连接在一起。第一安装槽111设置于眼镜框11朝向眼镜片13的一侧,其尺寸与对应的眼镜片13的顶侧边缘131和两个外侧边缘132相匹配,以使得眼镜片13能够通过将顶侧边缘131和至少部分的外侧边缘132安装在第一安装槽111内进而安装在眼镜框11上。

进一步地,第一扣位1321由眼镜片13的至少部分外侧边缘131进一步向远离鼻托12的两侧延伸而形成,第一扣位槽112则由第一安装槽111中对应第一扣位1321的位置朝远离镜片13的方向凹陷而形成。其中,第一扣位槽112的形状尺寸与第一扣位1321匹配,使得眼镜片13能够进一步通过将第一扣位1321卡接在第一扣位槽112内而安装在眼镜框11上。

需要指出的是,至少部分外侧边缘132位于第一扣位1321远离顶侧边缘131的一侧,以使得第一扣位1321沿眼镜片13的边缘的两侧附近的眼镜片13均容置于第一安装槽111内,从而使得眼镜片13能够更加牢固得固定在眼镜框11上。

在一实施方式中,眼镜片13还包括与鼻托12抵接的内侧边缘133,鼻托12设置有用于接收内侧边缘133的第二安装槽121。

需要指出的是,眼镜片13包括左眼镜片和右眼镜片,眼镜片13的内侧边缘133设置于左眼镜片与右眼镜片的连接处及连接处的附近。相应地,第二安装槽121与第一安装槽111相对设置从而使得眼镜片13的相对两侧分别收容并固定于眼镜框11和鼻托12所构成的容置空间中。

在一实施方式中,内侧边缘133的两侧分别凸出设置有第二扣位1331,鼻托12上进一步设置有与第二安装槽121连接并用于接收第二扣位1331的第二扣位槽122。

其中,内侧边缘133包括互相连接的两部分,分别设置于左眼镜片朝向右眼镜片的一侧,以及右眼镜片朝向左眼镜片的一侧。鼻托12也分为两部分,在用户佩戴时,分别对应支撑在用户的左右两侧鼻梁上。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扣位槽122与第二扣位1331的数量也均为两个。第二扣位1331的形状尺寸与对应的第二扣位槽122相匹配,以将第二扣位1331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第二扣位槽122中。

另外,眼镜片13在第二扣位1331的两侧附近均设置有内侧边缘133,从而使得第二扣位1331的两侧附近均能够安装在第二安装槽121中,以使得眼镜片13能够更加牢固得固定在鼻托12上。

通过上述方式,眼镜片13分别通过顶侧边缘131、外侧边缘132、内侧边缘133以及第一扣位1321和第二扣位1331将眼镜片13安装在眼镜框11和鼻托12上。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眼镜片13上还设置有透气孔134,具体地,透气孔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的眼镜片13靠近顶侧边缘131的位置。透气孔134的设置,能够使得用户在佩戴眼镜时,眼镜片13的内外两侧能够实现空气流通,以减少由于用户运动等原因造成的局部过热而引起的眼镜片13起雾的现象。

具体地,请进一步一并参阅图2、图4和图5,其中,图4为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中眼镜框和鼻托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中鼻托套的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方式中,鼻托12包括在佩戴状态下的第一安装槽111的靠近用户一侧或远离用户一侧与眼镜框11连接的连接部123,以及在连接部123远离眼镜框11一侧与连接部123呈倒Y字连接的两个支撑部124,支撑部124用于在佩戴时将眼镜支撑在用户的鼻梁上。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连接部123与眼镜框11为一体连接,且在用户佩戴时,连接部123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11靠近用户的一侧。

每个支撑部124朝向用户鼻梁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工字形卡勾1241,眼镜进一步包括以可拆卸方式套设在卡勾1241上的鼻托套14。

其中,鼻托套14可由软胶制成。具体地,工字形卡勾1241的数量可为两个,分别对应于用户的左右鼻梁,鼻托套14包括两个套本体141,以及连接两个套本体141的连接部142,其中,连接部142于用户的鼻梁上方连接在一起。套本体141对应设置有与卡勾1241匹配的工字形容置槽1411,且套本体141朝向用户鼻梁的一侧还可设置由多个凹槽组成的防滑部1412。本实施方式中,鼻托套14可拆卸设置,从而方便鼻托套14的清洗以及更换。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两个支撑部124背离卡勾1241的一侧凸出设置有条状凸肋1242,条状凸肋1242与两个支撑部124配合,以形成第二安装槽121和第二扣位槽122。

其中,条状凸肋1242沿两个支撑部124远离眼镜片13的边沿凸出设置,从而形成接收眼镜片13的内侧边缘133的第二安装槽121。在对应于眼镜片13的第二扣位1331的位置,条状凸肋1242进一步凹陷形成第二扣位槽122。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在一实施方式中,眼镜进一步还包括眼镜腿15、功能组件16以及连接线17。其中,眼镜腿15包括第一眼镜腿151和第二眼镜腿152,功能组件16包括第一功能组件161和第二功能组件162。

具体地,第一眼镜腿151和第二眼镜腿152分别与眼镜框11连接,第一功能组件161和第二功能组件162分别设置于第一眼镜腿151和第二眼镜腿152上,两条眼镜腿15上分别设置至少一腔体,以用来容置对应的功能组件16。

连接线17设置于第一安装槽111内,且介于第一安装槽111的底部与眼镜片13的顶侧边缘131之间,并进一步延伸至第一眼镜腿151和第二眼镜腿152,以电连接第一功能组件161与第二功能组件162。

本实施方式中,分别设置于两条眼镜腿15的功能组件16需要通过连接线17进行电性连接,以使眼镜实现特定功能。具体地,在一个应用场景中,第一功能组件161为电池组件,第二功能组件162为控制电路组件,控制电路组件通过连接线17与电池组件连接,以使得电池组件为控制电路组件提供电量,从使控制电路组件实现特定功能。

为了眼镜的美观、轻便等需求,连接线17沿眼镜片13的顶侧边缘131设置于第一安装槽111内,并容置于第一安装槽111与眼镜片13的顶侧边缘131所形成的空间内,从而使得连接线17既不会露出于眼镜的外表面,也不会额外占用空间。在一个应用场景中,连接线17还可在第一安装槽111内沿眼镜片13的外侧边缘132进一步延伸。

具体地,眼镜框11分别和第一眼镜腿151、第二眼镜腿152还可设置有连通的走线通道,从而使得连接线17能够通过对应的走线通道由眼镜框11的第一安装槽111进入第一眼镜腿151、第二眼镜腿152从而连接第一功能组件161与第二功能组件162。

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线17具有电性连接的功能,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连接线17还可以具有机械连接功能。

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功能组件161和第二功能组件162分别设置在第一眼镜腿151和第二眼镜腿152上,电连接第一功能组件161与第二功能组件162的连接线17设置于眼镜框11上接收眼镜片13的顶侧边缘131的第一安装槽111内,以使连接线17介于第一安装槽111的底部与眼镜片的顶侧边缘131之间,并进一步延伸至第一眼镜腿151和第二眼镜腿152,从而连接线17不会外露,且不需要为连接线17的设置增设额外的空间,从而能够保持眼镜的美观以及轻便。

请进一步一并参阅图6、图7和图8,图6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中眼镜框与眼镜片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7是图6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8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中连接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线17包括线本体171及包覆设置在线本体171外围的线保护套172。线保护套172的截面形状与第一安装槽111的截面形状匹配,以使得线保护套172以面接触方式保持在第一安装槽111中。

其中,线保护套172为软胶材质,使得连接线17能够进行折弯以匹配第一安装槽111的形状。容易理解地,线本体171较细,若直接安装在第一安装槽111内,与第一安装槽111的底部的接触面积较小,难以牢固得固定在其中。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在线本体171外围设置包绕的线保护套172,一方面能够起到保护线本体171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调节线保护套172的表面积来增大连接线17与第一安装槽111的接触面积,以将线本体171可靠得固定在第一安装槽111内。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槽111的截面形状为使得线保护套172能够以较大面积的面接触的方式保持在第一安装槽111中的形状。例如可以为U形、矩形或者波浪形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对应地,线保护套172朝向第一安装槽111的底部的一侧的形状则与上述形状对应,以使得线保护套172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得贴合在第一安装槽111的底部。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请进一步结合图2,线保护套172与眼镜框11之间设置有粘胶层18,以通过粘胶层18将线保护套172固定于第一安装槽111内。

其中,粘胶层18可以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11的底部,也可以进一步向两侧延伸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11的底部附近的侧壁上,从而能够使得粘胶层18包绕线保护套172,以将连接线17更加牢固的固定在第一安装槽111内。

具体地,本应用场景中,第一安装槽111的截面为矩形,第一安装槽111的底部和线保护套172朝向第一安装槽111的底部的一侧均为平面设置,粘胶层18为设置于二者之间的双面胶层。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线保护套172朝向眼镜片13的顶侧边缘131的一侧设置有与线本体171对应的凸起部1721,眼镜片13的顶侧边缘131上设置有用于接收凸起部1721的避位槽1311。

具体地,线本体171的截面可以为圆形,线保护套172可在线本体171朝向第一安装槽111的底部的一侧与线本体171平齐,而在线本体171背离第一安装槽111的底部的一侧仍然呈现出线本体171的形状,从而形成对应的凸起部1721。

进一步地,眼镜片13的顶侧边缘131需进一步设置于第一安装槽111内,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在顶侧边缘131上设置用于接收突起部1721的避位槽1311,从而使得在第一安装槽111内装设的连接线17至少部分容置于顶侧边缘131对应的避位槽1311中。

进一步地,凸起部1721沿线保护套172的宽度方向位于线保护套172的中间区域,以在凸起部1721的两侧形成抵接部1722,两个抵接部1722分别与避位槽1311两侧的顶侧边缘131抵接。其中,线保护套172的宽度方向是指垂直于线保护套172沿第一安装槽111的走向的方向,具体如图7中的W所指示的方向。

容易理解地,第一安装槽111的深度有限,若将眼镜片13的顶侧边缘131与连接线17的凸起部1721平齐设置,或者线保护套172与线本体171背离第一安装槽111底部的一侧与线本体171平齐设置,则会减小眼镜片13的顶侧边缘131在第一安装槽111中的插入深度,从而不利于眼镜片13在眼镜框11中稳固安装。而本实施方式中,眼镜片13的顶侧边缘131通过避位槽1311避过部分连接线17,使得顶侧边缘131能够相对于避位槽1311进一步朝向第一安装槽111的底部方向延伸并与凸起部1721两侧的抵接部1722抵接在一起,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连接线17占用第一安装槽111内的空间,使得眼镜片13能够更加深得安装在第一安装槽111内,从而提高眼镜片13在眼镜框11中安装的稳定性。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眼镜框11较薄,至少部分的凸起部1721露出于第一安装槽111的外部,以减少连接线17所占用的眼镜框的空间,从而减小第一安装槽111的深度,提高眼镜框11的稳定性。

其中,请进一步结合图2、图3和图9,图9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扣位1321包括第一子边缘13211、第二子边缘13212和第三子边缘13213。

其中,第一子边缘13211与顶侧边缘131相邻设置,第二子边缘13212远离顶侧边缘131且与第一子边缘13211相对设置,第三子边缘13213则于第一子边缘13211和第二子边缘13212远离眼镜片13的一侧连接第一子边缘13211和第二子边缘13212。

本实施方式中,线保护套172进一步沿第一子边缘13211延伸至第一扣位槽112内。

通过上述方式,将线保护套172保持在第一安装槽111内并延伸至第一扣位槽112以隐藏在眼镜框11中,从而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拆装眼镜片13时,线保护套172不会在眼镜片13拆卸下来后外露出来,以保持眼镜的美观。

进一步地,线保护套172在向第一扣位槽112延伸时,截止于第一子边缘13211与第三子边缘13213的连接处。当然,线保护套172也可以不截止而随线本体171继续延伸,只要使得在拆卸眼镜片13时线保护套172不会露出即可。

请进一步一并参阅图10和图11,图10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的眼镜进一步包括转轴组件19。

其中,转轴组件19的数量为两个,分别用于连接眼镜框11和两条眼镜腿15,以使得眼镜框11和眼镜腿15能够绕转轴组件19进行相对转动。其中,转轴组件19沿轴向设置有转轴走线通道191,连接线17穿设于转轴走线通道191内并分别延伸至眼镜框11及眼镜腿15。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线17通过转轴走线通道191后,一端直接延伸至一条眼镜腿15,另一端进入至眼镜框11,并沿第一安装槽111进一步延伸至另一条眼镜腿15,进而电连接分别位于两条眼镜腿15内的两个功能组件16。

本实施方式中,转轴走线通道附近的连接线17可以不包括线保护套172。转轴走线通道191可以贯穿转轴组件19。

容易理解地,眼镜框11和眼镜腿15之间发生折叠时,转轴组件19附近的结构的相对位置会产生改变,而此时,若位于眼镜框11和眼镜腿15之间的连接处的连接线17直接绕转轴组件19的外围设置,那么此处的连接线17将会随着眼镜框11或者眼镜腿15的折叠而发生挤压或拉扯,甚至变形、断裂,从而影响连接线17的稳定性,缩短连接线17的使用寿命。

而本实施方式中,转轴组件19沿轴向设置有转轴走线通道191,位于眼镜框11和眼镜腿15的连接处的连接线17贯穿于该转轴走线通道191内部,从而在眼镜框11与眼镜腿15之间发生折叠时,位于转轴走线通道191内的连接线17仅会随转轴组件19的转动而产生一定量的旋转,以减少对连接线17的折叠挤压或拉扯,从而对连接线17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提高连接线17的稳定性,延长连接线17的使用寿命。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转轴走线通道191的内径大于连接线17的外径。例如,转轴走线通道191的内径可以为连接线17的外径的两倍。从而能够减小转轴走线通道191的内侧壁对连接线17的束缚作用,以在眼镜框11与眼镜腿15之间发生折叠时减小连接线17的转动幅度。

请进一步一并参阅图11和图12,图12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中转轴组件的与连接线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转轴组件19包括第一转轴192,第一转轴192的两端分别连接眼镜框11和眼镜腿15,转轴走线通道191沿第一转轴192的轴向设置,转轴走线通道191通过设置于第一转轴192的至少一端面上的走线口1921与外部连通,连接线17经走线口1921延伸至眼镜框11或眼镜腿15。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轴192可与眼镜框11和眼镜腿15的其中之一转动连接,并与其中另一固定连接,以使得眼镜框11和眼镜腿15绕第一转轴192转动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转轴走线通道191设置于第一转轴192内,并进一步通过走线口1921与外部连通。

具体地,转轴走线通道191贯穿第一转轴192的至少一端面而形成转轴走线通道191的走线口1921,从而使连接线17能够通过第一转轴192的至少一端面由转轴走线通道191延伸而出,进而延伸至眼镜框11或眼镜腿15。容易理解地,第一转轴192的端面外围具有较大的活动空间,由该第一转轴192的端面延伸而出的连接线17能够容置于该活动空间之内,而若该端面处第一转轴192与对应的眼镜框11或眼镜腿15是转动连接,那么当眼镜框11和眼镜腿15之间发生折叠转动时,该端面上的走线口1921附近的连接线17随着第一转轴192的转动而发生一定的程度的扭转时能够通过该活动空间进行适当的缓冲,并能够变扭转为移动,从而进一步降低连接线17的扭转程度,提高连接线17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3,图13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转轴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走线口1921包括第一走线口19211和第二走线口19212,并分别设置于第一转轴192的两端面,转轴走线通道191分别通过两个走线口1921与外部连通,从而使得连接线17贯穿第一转轴192的两端面并经第一走线口19211和第二走线口19212分别延伸至眼镜框11和眼镜腿15。

也就是说,本应用场景中,眼镜框11和眼镜腿15之间的连接处的连接线17设置于第一转轴192内的转轴走线通道191中,并分别通过第一转轴192的两端面由转轴走线通道191延伸而出。此时,由于第一转轴192的两端面外围均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因此由第一转轴192两端面延伸而出的连接线17在眼镜框11与眼镜腿15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仅发生移动或小幅度扭转而均不会发生挤压拉扯而变形。

请继续参阅图12,本实施方式中,走线口1921包括第一走线口19213和第二走线口19214。其中,第一走线口19213设置于第一转轴192的端面上,第二走线口19214则设置于第一转轴192的侧壁上,使得转轴走线通道191一端沿轴向通过第一走线口19213贯通第一转轴192的端面,另一端通过第二走线口19214贯通第一转轴192的侧壁,进而与外部连通,连接线17经第一走线口19213和第二走线口19214分别延伸至眼镜框11和眼镜腿15。

同样地,设置第一走线口19213的第一转轴192端面附近具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在眼镜框11和眼镜腿15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第一走线口19213附近的连接线17仅发生相对移动,或者小幅度的扭转。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第一转轴192与眼镜框11和眼镜腿15中靠近第二走线口19214设置的一者固定连接,且与眼镜框11和眼镜腿15中靠近第一走线口19213设置的另一者转动连接。也就是说,第一转轴192在设置于端面的走线口1921处与眼镜框11或眼镜腿15中的一个转动连接,而第一转轴192在设置于侧壁的走线口1921处与眼镜框11或眼镜腿15中的另一个固定连接。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第一转轴192在第一走线口19213处靠近眼镜框11,并与眼镜框11转动连接,第一转轴192在第二走线口19214处靠近眼镜腿15,并与眼镜腿15固定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本应用场景中,虽然第一转轴192与眼镜框11转动连接,在眼镜框11与眼镜腿15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会带动连接线17在第一走线口19213处发生相对运动,但是由于第一走线口19213设置于第一转轴192的端面上,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类似,第一转轴192的端面处具有较大的活动空间,而当眼镜框11和眼镜腿15之间发生折叠转动时,该端面上的走线口1921附近的连接线17随着第一转轴192的转动而发生一定的程度的扭转时能够通过该活动空间进行适当的缓冲,并能够变扭转为移动,或者小幅度的扭转,而不会对连接线产生挤压或拉扯,从而能够提高连接线的稳定性以及延长连接线的使用寿命。

另外,第一转轴192在第二走线口19214处与眼镜腿15固定连接,容易理解地,在眼镜框11与眼镜腿15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眼镜腿11与第一转轴192之间保持同步,因此,转轴走线通道191内的连接线17经第二走线口19214延伸入眼镜腿11的连接线17不会发生扭转、挤压、拉扯。因此,此时第二走线口19214无论是设置在第一转轴192的端面上还是设置在第一转轴192的侧壁上,眼镜框11和眼镜腿15之间的相对转动均不会对此处的连接线17产生上述扭转、挤压、拉扯等。

而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若在第二走线口19214处第一转轴192与眼镜腿15转动连接,在二者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而带动连接线17发生移动时,会受到第二走线口19214处第一转轴192的侧壁的约束,从而使得连接线17受到第一转轴192的侧壁与眼镜腿15之间的挤压。

若第一转轴192在第一走线口19213处靠近眼镜腿15,并与眼镜腿15转动连接,第一转轴192在第二走线口19214处靠近眼镜框11,并与眼镜框11固定连接,同样的道理,在眼镜框11与眼镜腿15之间发生折叠时,转轴走线通道191内及第一走线口19213和第二走线口19214附近的连接线17仍然仅是发生小幅度扭转或者移动。

请继续参阅图12,在一实施方式中,转轴组件19进一步包括与第一转轴192同轴且间隔的第二转轴193。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转轴193设置在第一转轴192靠近第一走线口19213的一侧。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转轴193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转轴192靠近第二走线口19214的一侧。

请进一步参阅图14,图14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爆炸图。本实施方式中,眼镜框11包括第一凸耳113,具体地,第一凸耳11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眼镜框11连接两条眼镜腿15的两端,并分别凸出朝向对应的眼镜腿15。

眼镜腿15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凸耳1501和第三凸耳1502。其中,第二凸耳1501和第三凸耳1502均朝向所在的眼镜腿15所连接的眼镜框11的端部。且在用户佩戴该眼镜时,第二凸耳1501和第三凸耳1502于远离用户头部的一侧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眼镜在外观上更加整体更加美观。在一个应用场景中,间隔设置的第二凸耳1501和第三凸耳1502通过在眼镜腿15朝向眼镜框11的一端的中部设置凹槽而形成。

进一步地,第一转轴192和第二转轴193互相靠近的端部均与第一凸耳113连接,第一转轴192和第二转轴193互相远离的端部分别与第二凸耳1501和第三凸耳1502连接,以将第一凸耳113保持在第二凸耳1501与第三凸耳1502之间。

其中,请继续参阅图12,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走线口19213设置于第一转轴192靠近第二转轴193的端面,第二走线口19214设置于第一转轴192靠近第二凸耳1501的侧壁上,第一转轴192与第一凸耳113转动连接,并与第二凸耳1501固定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转轴走线通道191内的连接线17的一端由第一走线口19213并经过第一转轴192与第二转轴193之间的间隔延伸而出。进一步地,在一应用场景中,第一凸耳113设置有与第一走线口19213连通的走线通道,从而使得连接线17进一步由第一凸耳113进入眼镜框11。

另外,转轴走线通道191内的连接线17的另一端由第二走线口19214延伸而出。进一步地,在一应用场景中,第三凸耳1502设置有与第二走线口19214连通的走线通道,从而使得连接线17能够进一步经由第三凸耳1502的走线通道进入眼镜腿15。

其中,第二走线口19214可以为设置在第一转轴192的侧壁上而不与第一转轴192的端部贯通的一与转轴走线通道191连通的通孔。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走线口19214进一步沿第一转轴192的侧壁贯通至第一转轴192远离第一走线口19213的端部。容易理解地,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走线口19214处具有更大的空间,从而在此处的连接线17因一些原因而产生移动时,能够进一步减小对连接线17的限制,进一步减少因第一转轴192的侧壁的阻挡而受到的损伤。

请进一步一并参阅图14、图15和图16,图15为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中眼镜框与眼镜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中眼镜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耳113和第二凸耳1501分别同轴设置有第一容置孔1131和第二容置孔15011,其中第一容置孔1131和第二容置孔15011的尺寸设置成允许第一转轴192从眼镜腿15的外部经第二容置孔15011插入到第一容置孔1131内,并且使得第一转轴192与第二容置孔15011过盈配合且与第一容置孔1131间隙配合。

具体地,第二容置孔15011为贯通第二凸耳1501的通孔,第一容置孔1131则对应于第二容置孔15011贯穿至少部分第一凸耳113。其中,第一容置孔1131的内径大于第二容置孔15011,第一转轴的外径尺寸介于第一容置孔1131与第二容置孔15011之间,从而使得第一转轴192与眼镜腿15固定连接,而与眼镜框11转动连接,从而使得眼镜框11与眼镜腿15之间能够绕第一转轴192转动而折叠或打开。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耳113和第三凸耳1502分别同轴设置有第三容置孔1132和第四容置孔15021,其中第三容置孔1132和第四容置孔15021的尺寸设置成允许第二转轴193从眼镜腿15的外部经第四容置孔15021插入到第三容置孔1132内,并且使得第二转轴193与第三容置孔1132过盈配合且与第四容置孔15021间隙配合,或使得第二转轴193与第三容置孔1132间隙配合且与第四容置孔15021过盈配合。

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容置孔1132和第四容置孔15021均与第一容置孔1131和第二容置孔15011同轴设置。其中,第三容置孔1132贯穿至少部分第一凸耳113,在一个应用场景中,第一容置孔1131与第三容置孔1132同轴且贯通设置。具体地,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眼镜框11的第一凸耳113设置有与第一走线口19213连通的走线通道,第一容置孔1131与第三容置孔1132分别设置于该位于第一凸耳113内的走线通道的两侧,并均贯通该走线通道。第四容置孔15021贯通第三凸耳1502设置。其中,第二转轴193的外径尺寸介于第三容置孔1132与第四容置孔15021的内径之间,且第三容置孔1132的内径大于第四容置孔15021,或者,第四容置孔15021的内径大于第三容置孔1132,从而使得第二转轴193与眼镜腿15固定连接,而与眼镜框11转动连接,或者第二转轴193与眼镜框11固定连接,而与眼镜腿15转动连接,进而使得眼镜框11与眼镜腿15之间能够绕第一转轴192转动而折叠或打开。

其中,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转轴193可以为实心轴,其直径小于第一转轴192的直径。在佩戴状态下,第二转轴193位于眼镜腿15的上侧,第一转轴192位于眼镜腿15的下侧。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转轴走线通道191设置在第一转轴192的内部,从而使得第一转轴192的外径较大,而不利于满足用户在美观上的需求。因此,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设置具有较小外径的第二转轴193,并使得在用户佩戴眼镜时,第二转轴193设置在容易被发现的上部,而第一转轴192则设置在不容易被观察到的下部,由于第二转轴193的外径较小,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眼镜的整体美观效果。

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转轴192和第二转轴193也可以为其它情况,例如,第二转轴193还可以为空心轴,且第二转轴193的直径也可以大于第一转轴192的直径,或者,在佩戴状态下,第二转轴193位于眼镜腿15的下侧,第一转轴192位于眼镜腿15的上侧等,此处不做限定。

另外,请继续参阅图12,第一转轴192的用于设置第一走线口19213的端面1922与第一转轴192的用于定义转轴走线通道191的内壁面1923的连接处呈弧形设计。容易理解地,在眼镜框11与眼镜腿15之间通过转轴组件19进行转动时,由于第一转轴192与眼镜框11之间为转动连接,从而会带动第一走线口19213处的连接线17移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转轴192的上述端面1922与内壁面1923的连接处进行弧形设计,能够避免在第一走线口19213处的连接线17移动并与第一转轴192接触时因上述连接处过于尖锐而割伤连接线17,从而进一步对连接线17起到保护作用。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第一转轴192的用于设置第二走线口19214的端面与第一转轴192的用于定义转轴走线通道191的内壁面1923的连接处也呈弧形设计,同样地,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进一步对连接线17起到保护作用。

请进一步一并参阅图1和图17,图17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方式中,本申请中的眼镜为具有骨传导功能的眼镜(简称骨传导眼镜)。

具体地,眼镜腿15包括与眼镜框11连接的镜腿主体1503以及与镜腿主体1503远离眼镜框11的端部通过铰链进行铰接的连接件1504。

进一步地,眼镜还可以包括骨传导扬声机构20,骨传导扬声机构20设置于连接件1504上,连接件122设置成使得骨传导扬声机构20相对于镜腿主体1503能够在第一相对固定位置和第二相对固定位置之间进行切换,骨传导扬声机构20具有一贴合面201,该贴合面201在骨传导扬声机构20处于第一相对固定位置时能够贴合于用户的耳廓背面。

具体地,骨传导扬声机构20相对于镜腿主体153的第一相对固定位置如图17中所示,相对于镜腿主体153的第二相对固定位置如图1中所示。

其中,耳廓为外耳的一部分,主要由软骨构成。本实施方式中,将扬声机构20贴合至耳廓背面,进而可利用耳廓的软骨传递骨传导声音/振动。将扬声机构20在耳廓背面贴合,在提高音质的同时,还能够减小声音传递过程中对耳道的影响。

进一步地,连接连接件1504的铰链的转轴15041的中垂面α、连接件1504的对称面β以及骨传导扬声机构20贴合耳朵的贴合面201中心点O同在一个平面内,或在相对平面的预定误差范围内。

其中,铰链的转轴15041的中垂面α是指垂直于铰链的转轴15041的轴向且将该铰链的转轴15041对称分割的面,具体请参阅图18。

连接件1504的对称面β是指将连接件1504对称分割的面,即在连接件1504的对称面β两侧,连接件1504呈对称分布,具体请参阅图19。

其中,预定误差范围可以根据经验以及连接件的材料、规格以及耳朵的形状的统计数据等综合得出。

需要指出的是,铰链的转轴15041的中垂面α、连接件1504的对称面β以及骨传导扬声机构20贴合耳朵的贴合面201中心点同在一个平面内时,能够使得与连接件1504连接的骨传导扬声机构20能够直接贴合用户的耳廓背面,连接件1504受力发生形变时,形变方向、以及骨传导扬声机构20的移动方向一致,且都位于该平面内,而避免在上述各面和点不在同一平面内,且连接件1504受力发生弹性形变时,因连接件1504及骨传导扬声机构20发生扭转而导致骨传导扬声机构20无法贴合或完全贴合到用户的耳廓背面,从而造成声音/振动传递效率的降低,进而降低骨传导发声装置的音质。当然,铰链的转轴15041的中垂面α、连接件1504的对称面β以及骨传导扬声机构20贴合耳朵的贴合面201中心点可在相对平面的预定误差范围内,这样能够使得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不会对用户使用造成过多影响,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此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骨传导扬声机构20的贴合面201与用户耳廓背面的贴合效果。

进一步地,在骨传导扬声机构20相对于镜腿主体1503处于第一相对固定位置时,由两条镜腿主体1503的顶部所定义的水平参考平面γ与连接件1504的对称面β之间的夹角为65°~85°。

其中,由两条镜腿主体1503的顶部所定义的水平参考平面γ是指与两条镜腿主体1503的顶部同时相切的平面,在一个应用场景中,该平面进一步垂直于眼镜框11的对称面,具体如图20所示;连接件1504的对称面β与如上述图19中所示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容易理解地,在骨传导扬声机构20相对于镜腿主体1503处于第一相对固定位置时,若由两条镜腿主体1503的顶部所定义的水平参考平面γ与连接件1504的对称面β之间的夹角较大,则骨传导扬声机构20会较为靠近耳廓背面的外侧,过大时甚至不能贴合到耳廓;而若该夹角较小,则会太靠近耳廓背面的内侧,甚至压迫头部的颅骨,进而一方面会降低用户的舒适度;另一方面,会影响骨传导扬声器通过耳软骨进行声音/振动的传递,进而降低骨传导扬声机构的音质。而在该夹角位于65°~85°范围内时,则可以使得骨传导扬声机构能够贴合在用户耳廓背面较为的适中的位置。

另外,在骨传导扬声机构20相对于镜腿主体1503处于第一相对固定位置时,由两条镜腿主体1503的顶部所定义的水平参考平面γ与连接件1504的对称面β之间的夹角还可以为70°~82°,以使得骨传导扬声机构20的贴合面201更进一步靠近耳轮脚位置正对的耳廓背面区域。

具体地,在骨传导扬声机构20相对于镜腿主体1503处于第一相对固定位置时,由两条镜腿主体1503的顶部所定义的水平参考平面γ与连接件1504的对称面β之间的夹角可以为上述范围内的任意角度,如70°、75°、80°、82°等均可,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在骨传导扬声机构20相对于镜腿主体1503处于第一相对固定位置时,眼镜框11的对称面λ与连接件1504的对称面β之间的夹角为5°~30°。

其中,眼镜框11的对称面λ是指将眼镜框11对称分割的对称平面,具体如图21所示。连接件1504的对称面β与上述图19中所示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眼镜框11的对称面λ与连接件1504的对称面β之间的夹角与用户的头型有关,例如,欧美人群与亚洲人群对应的该角度是不同的。在用户佩戴时,一方面靠用户的耳朵支撑镜腿主体1503的底面,另一方面还需要靠镜腿主体1503的侧面抵靠用户的头部的侧面进而将骨传导扬声机构20固定在合适的位置。因此,若该角度较大,镜腿主体1503的前部抵靠头部,而后部远离头部;若该角度较大,则镜腿主体1503的前部远离头部,而后部抵靠头部,两种情况下,镜腿主体1503均不能与头部良好接触,从而容易导致骨传导扬声机构20的贴合面201脱离耳廓背面,从而降低骨传导扬声机构20的音质,且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

其中,在骨传导扬声机构20相对于镜腿主体1503处于第一相对固定位置时,眼镜框11的对称面λ与连接件1504的对称面β之间的夹角还可以为10°~25°,具体还可以为10°、15°、20°、25°等,此处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2,两条眼镜腿15对应的铰链的转轴15041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h1可以为90~150mm。该距离h1对应于用户头部的左右宽度。

容易理解地,两条眼镜腿15放置在用户的耳朵上部并夹持在头部两侧,若两条眼镜腿15对应的铰链的转轴15041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h1较大,则眼镜腿15朝向用户头部的夹持力较小,会出现“夹不紧”的情况,从而导致容易从用户头部松离,进而导致骨传导扬声机构20偏离对应耳廓背面的位置;而若该内收角交小,则眼镜腿15会过于夹紧用户的头部,容易给用户带来不适。

其中,两条眼镜腿15对应的铰链的转轴15041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h1还可以为100~130mm,具体还可以为100mm、110mm、120mm、130mm等。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用户的头型不同,可以选择该距离h1的范围较为合适的耳机。例如男款的距离h1可以为115~130mm,女款的范围则可以为100~115mm,当然也可以设置为两个范围的中间值,以同时适应两种人群。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22,眼镜框11的对称中心点到两个铰链的转轴15041的中心点的连线的垂直距离h2为105~170mm。

需要指出的是,眼镜框11的对称中心点为位于眼镜框11中间的鼻梁的中点位置,该垂直距离对应于用户头部的前后长度。

容易理解地,若该垂直距离h2较大,则在骨传导扬声机构20的贴合面201能够贴合到耳廓背面时,眼镜框11可能离用户的眼部较远,而在耳机眼镜框11佩戴合适时,则骨传导扬声机构20的贴合面201由于离耳廓背面较远而不能够合适得贴合在耳廓背面;若该距离较小,则在同时使用眼镜功能以及耳机功能时,眼镜框11和骨传导扬声机构20同时在用户头部前后过紧夹持头部,给用户带来不适,或者在距离过小时,甚至难以同时使用两个功能。

其中,眼镜框11的对称中心点到两个铰链的转轴15041的中心点的连线的垂直距离h2还可以为130~150mm,具体还可以为130mm、140mm、150mm等。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使用人群,可以对应不同的距离范围,例如,男款的距离h2可以为140~160mm,女款的范围则可以为或105~135mm,当然也可以设置为两个范围的中间值,以同时适应两种人群。

可选地,请一并参阅图22和图23,每个铰链的转轴15041的中心点到对应的骨传导扬声机构20的贴合面201的中心点O之间的距离h3与眼镜框11的对称中心点到两个铰链的转轴15041的中心点的连线的垂直距离h2的比例h3/h2为0.1~1.5。

其中,每个铰链的转轴15041的中心点到对应的骨传导扬声机构20的贴合面201的中心点O之间的距离h3对应于铰链的转轴15041的中心点到贴合面201与用户耳廓背面的贴合处的距离;而眼镜框11的对称中心点到两个铰链的转轴15041的中心点的连线的垂直距离h2对应于用户头部的前部到耳后的垂直距离。在用户头部的前部到耳后的垂直距离为一定时,若铰链的转轴15041的中心点到贴合面201与用户耳廓背面的贴合处的距离较大,即上述比例较大时,说明铰链的转轴15041的中心点到对应的骨传导扬声机构20的贴合面201的中心点O之间的距离较大,则骨传导扬声机构20容易贴合在耳廓背面较为靠下的部位;而在上述比例较小时,说明铰链的转轴15041的中心点到对应的骨传导扬声机构20的贴合面201的中心点O之间的距离较小,则骨传导扬声机构20容易贴合在耳廓背面较为靠上的部位,从而会影响骨传导扬声机构20对声音/振动的传递效率,进而影响音质。

其中,h3/h2还可以为0.125~0.35,具体如0.125、0.15、0.20、0.25、0.30、0.35等,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比例,此处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还可以根据上述各参数的不同设置不同规格的骨传导发声装置,以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头型进行选择,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