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光均匀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4902发布日期:2019-05-21 20:45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光均匀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电视机背光模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混光均匀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电视机的背光源主要有侧入式和直下式两种方式,因为直下式在成本和制造稳定性等方面优于侧入式,且画质表现也日渐优越,受到电视厂商及消费者的认可。在中低成本直下式背光中,技术发展趋势越来越朝着减少LED灯珠的数量、提高发光效率的方向发展。由于光源数量的减少,单颗LED灯珠的亮度提升,会造成背光模组混光不均匀的现象。

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201820485608.1、201621332785的实用新型专利,均在透镜下方对应的PCB板表面设置丝印,用于降低光源上方亮度,从而提高模组的混光均匀性。

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推进,仅仅减少背光灯条上的LED灯珠数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背光模组中进一步在减少背光灯条的数量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而这也带来的新的技术问题,随着背光灯条数量的减少,背光模组出现了“亮/暗条纹”的光学品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光均匀的直下式背光模组,解决背光模组“亮/暗条纹”的光学品味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光均匀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后壳、反射片、扩散盖件和背光灯条,所述反射片贴设于所述后壳的内侧面,所述背光灯条设于后壳内,所述扩散盖件盖设于所述后壳的上端口处,所述背光灯条包括PCB板、间隔设于所述PCB板上的LED灯珠、罩设于所述LED灯珠上方的透镜,沿着所述PCB板长度方向的所述透镜两侧间隔设有用于吸收光线的丝印;LED灯珠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照射到扩散盖件上,一部分光线均匀扩散在扩散盖件上,一部分光线反射回模组内部,通过设置丝印,对反射光进行吸收,使背光灯条上方的亮度降低,从而解决模组“亮/暗条纹”的光学品味问题。

优选地,所述背光灯条贴设于所述反射片的上表面,所述丝印设于所述PCB板的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背光灯条贴设于所述后壳的内侧底面,所述反射片盖设于所述背光灯条的上表面,所述丝印设于所述PCB板的上表面,所述反射片对应所述透镜和所述丝印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可以是长孔,也可以是分别对应透镜和丝印的两个孔位。

优选地,所述背光灯条贴设于所述后壳的内侧底面,所述反射片盖设于所述背光灯条的上表面,所述反射片对应所述透镜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丝印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两侧的反射片上。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片包括底片、设于所述底片左右两侧的侧围片,所述底片贴设于所述后壳的内侧底面,所述侧围片贴设于所述后壳内侧的侧壁,所述侧围片上设有用于减弱模组两端部亮度的网孔;通过设置网孔使对应位置的反射光减少,从而避免背光灯条两端亮度过高的光学品味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丝印为黑色丝印,呈圆形,直径为0.5mm-2mm,根据实际的模组情况调整丝印的排布方式、间隔以及丝印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扩散盖件包括扩散板和扩散膜片,对光线起到扩散作用,提高模组混光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PCB板长度方向的透镜两侧间隔设置用于吸收光线的丝印,利用丝印对反射光的吸收,从而降低背光灯条上方的亮度,使模组的混光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局部a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局部b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局部c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混光均匀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后壳、反射片1、扩散盖件和背光灯条2,反射片1贴设于后壳的内侧面,背光灯条2设于后壳内,扩散盖件盖设于后壳的上端口处;背光灯条2包括PCB板21、间隔设于PCB板21上的LED灯珠22、罩设于LED灯珠22上方的透镜23,背光灯条2贴设于反射片1的上表面,透镜23两侧的PCB板21上表面设有用于吸收光线的丝印24;反射片1包括底片11、设于底片11左右两侧的侧围片12,底片11贴设于后壳的内侧底面,侧围片12贴设于所述后壳两端内侧的侧壁,侧围片12上设有用于减弱模组两端部亮度的网孔13。

实施例2:如图3至图5所示,一种混光均匀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后壳、反射片1、扩散盖件和背光灯条2,反射片1贴设于后壳的内侧面,背光灯条2设于后壳内,扩散盖件盖设于后壳的上端口处;背光灯条2包括PCB板21、间隔设于PCB板21上的LED灯珠22、罩设于LED灯珠22上方的透镜23,背光灯条2贴设于后壳的内侧底面,反射片1盖设于背光灯条2的上表面,透镜23两侧的PCB板21上表面设有用于吸收光线的丝印24,反射片1对应透镜23和丝印24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111,第一通孔111为长孔;反射片2包括底片11、设于底片11左右两侧的侧围片12,底片11贴设于后壳的内侧底面,侧围片12贴设于所述后壳内侧的侧壁,侧围片12上设有用于减弱模组两端部亮度的网孔13。

实施3:如图6至图7所示,一种混光均匀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后壳、反射片1、扩散盖件和背光灯条2,反射片1贴设于后壳的内侧面,背光灯条2设于后壳内,扩散盖件盖设于后壳的上端口处;背光灯条2包括PCB板21、间隔设于PCB板21上的LED灯珠22、罩设于LED灯珠22上方的透镜23,背光灯条2贴设于后壳的内侧底面,反射片1盖设于背光灯条2的上表面,反射片1对应透镜23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112,沿着PCB板21长度方向的透镜23两侧的反射片1表面间隔设有用于吸收光线的丝印113,反射片1包括底片11、设于底片11左右两侧的侧围片12,底片11贴设于后壳的内侧底面,丝印113和第二通孔112均设于底片11上,侧围片12贴设于后壳两端内侧的侧壁,侧围片12上设有用于减弱模组两端部亮度的网孔13。

上述实施例1-3中,所述丝印优选为黑色丝印,呈圆形,直径为0.5mm-2mm;所述扩散盖件包括扩散板和扩散膜片。

上述实施例1-3的工作原理:LED灯珠作为发光光源,光线经透镜折射到扩散盖件上,一部分光线通过扩散盖件扩散后射出模组,另一部分光线反射回模组腔内,透镜两侧的PCB板或反射片上的丝印吸收了部分反射光,防止背光灯条上方出现亮条纹的光学品味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局部微小的结构改动,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范围,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