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书写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5207发布日期:2019-12-06 17:44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晶书写膜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书写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书写膜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书写显示装置可重复利用且使用成本低,越来越多的家长会选择给孩子买液晶书写显示装置来代替草稿纸。或者应用在当前部分银行办理业务时采用的这种智能终端签名业务,顾客在液晶书写显示装置上签名,智能终端显示屏上显示的原字迹的输入效果。

液晶书写显示装置包括驱动电板和液晶书写膜,液晶书写膜包括两层ito膜以及设置在两层ito膜之间的液晶聚合物。当手指等硬物在液晶书写膜上书写后,在液晶书写膜上可以显示出书写的痕迹,当加入电场后显示字迹清除。

铺设有点阵阵列的书写页,有点浪费纸张,但是好处是可以通过识别点阵阵列的图像信息,上传到智能终端,还原写在书写页上的原字迹、手绘图案等。

因此此液晶书写装置,接入智能终端后,整个系统仅仅就是将原字迹、手绘图案等从液晶书写装置同步到智能终端上。如果出错了,只能在液晶书写装置上全部清除,这样使用起来其实并不是很方便,智能终端无法完成对原字迹图案的处理功能,这样使输入工作很不方便。而书写页有很浪费纸张,不利于环保理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书写膜结构,应用在液晶书写显示装置,此装置接入智能终端后,整个系统将原字迹、手绘图案等从液晶书写装置同步到智能终端上。可以在液晶书写装置上全部清除原字迹、手绘图案等,智能终端对原字迹图案进行处理功能,不浪费书写页纸张,环保、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晶书写膜结构,包括设置的载体、电极、液晶层,所述载体上设置有点阵阵列,当智能笔在所述载体书写时,获取所述点阵阵列形成的图像发送到智能终端,从而识别所述智能笔的笔迹轨迹。

优选的,所述点阵阵列设置在载体的正面或者背面。

优选的,所述点阵阵列铺设在载体的正面或者背面,其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点阵阵列铺设在点阵膜上,所述点阵膜可拆卸设置在载体的正面或者背面。

优选的,所述液晶层包括胆甾型液晶,所述液晶层设置在载体的内,所述载体为半透明材料膜。

优选的,所述点阵膜为纸质材质或者不透明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载体为第一载体、第二载体,所述液晶书写膜的第一载体、第一电极、液晶层、第二电极和第二载体依次层叠设置。

优选的,所述载体为ito膜。

优选的,所述第一载体为第一ito膜,所述第二载体为第二ito膜,所述第一电极点焊在第一ito膜上,所述第二电极点焊在第二ito膜上。

优选的,第一电极与第一ito膜的连接区域设有第一导电银浆层,第二电极与第二ito膜的连接区域设有第二导电银浆层;第一电极点焊在第一ito膜靠近第二ito膜的一侧,第二电极点焊在第二ito膜靠近第一ito膜的一侧。

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使用起来方便,智能终端可以对原字迹图案进行处理,不用浪费书写页纸张,环保、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液晶书写膜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液晶书写膜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液晶书写膜点阵阵列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液晶书写膜的点阵膜与载体位置关系一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液晶书写膜的点阵膜与载体位置关系另一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液晶书写膜的点阵阵列与载体位置关系一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液晶书写膜的点阵阵列与载体位置关系另一示意图。

1、第一电极;2、第二电极;3、第一导电银浆层;4、第二导电银浆层;

5、第一ito膜;6、第二ito膜;7、载体;8、点阵阵列;9、点阵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

如图4、图5、图6、图7所示,一种液晶书写膜结构,包括设置的载体、电极、液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上设置有点阵阵列,当智能笔在所述载体书写时,获取所述点阵阵列形成的图像发送到智能终端,从而识别所述智能笔的笔记轨迹。点阵阵列可以铺设在载体表面上同载体一体成型;点阵阵列也可以同载体拆分,点阵阵列附在载体表面上,便于智能笔在载体上书写。

一种液晶书写膜结构,包括设置的载体、电极、液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上设置有点阵阵列,当智能笔在所述载体书写时,获取所述点阵阵列形成的图像发送到智能终端,从而识别所述智能笔的笔迹轨迹。

所述点阵阵列设置在载体的正面或者背面。

所述点阵阵列铺设在载体的正面或者背面,一体成型。

所述点阵阵列铺设在点阵膜上,所述点阵膜设置在载体的正面或者背面。

所述液晶层包括胆甾型液晶,所述液晶层设置在载体的内,所述载体为半透明材料膜。

所述载体为第一载体、第二载体,所述液晶书写膜的第一载体、第一电极、液晶层、第二电极和第二载体依次层叠设置。当智能笔在所述第一载体或第二载体书写时,获取所述点阵阵列形成图像发送到智能终端,从而识别所述点阵智能笔的笔记轨迹。所述载体为ito膜。所述第一载体为第一ito膜,所述第二载体为第二ito膜,所述第一电极点焊在第一ito膜上,所述第二电极点焊在第二ito膜上。第一电极与第一ito膜的连接区域设有第一导电银浆层,第二电极与第二ito膜的连接区域设有第二导电银浆层;第一电极点焊在第一ito膜靠近第二ito膜的一侧,第二电极点焊在第二ito膜靠近第一ito膜的一侧。

还包括电源和控制装置,所述电源与电极连接,用于向电极施加电压,所述电源、电极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源供电的控制装置。

如图3所示,点阵阵列中有多个相邻点构成最小数据单元,中间最小数据单元为由6*6个码点构成的最小数据单元,在每个数据单元中的每个码点都有一个对应的基准中心,每个码点相对于自身基准中心的偏离信息构成该最小数据单元区别于其他最小数据单元的特征。通过这些特征可以对所述书写纸张上的不同位置的坐标进行标定,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将书写内容的数字化精度精确到微米级。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液晶书写膜结构,包括第一ito膜5和第二ito膜6,还包括第一导电件1和第二导电件2,所述第一导电件1点焊在第一ito膜5上,所述第二导电件2点焊在第二ito膜6上。

进一步的,第一导电件1和第二导电件2分别为铜网。

由上述描述可知,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作为导电件非常适合;采用网状结构的导电件可以为点焊工序带来巨大方便,而且还能够让导电件与ito膜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当然,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板、金属条或金属丝也是可行的。

进一步的,第一导电件1与第一ito膜5之间具有四个焊点,第二导电件2与第二ito膜6之间具有四个焊点。

由上述描述可知,导电件与ito膜之间设置多个焊点能够使得导电件与ito膜连接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第一导电件1与第一ito膜5的连接区域设有第一导电银浆层3,第二导电件2与第二ito膜6的连接区域设有第二导电银浆层4。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导电银浆层可以使ito膜与导电件接触更加充分,例如,当选用铜网作为导电件,导电银浆涂布在铜网与ito膜连接区域,待导电银浆晾干后,导电件与ito膜接触面接得到提高,导电性能得到加强,而且还能使铜网与ito膜连接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第一导电件1点焊在第一ito膜5靠近第二ito膜6的一侧,第二导电件2点焊在第二ito膜6靠近第一ito膜5的一侧。

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液晶书写膜结构,包括第一ito膜5和第二ito膜6,还包括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所述第一电极1点焊在第一ito膜5上,所述第二电极2点焊在第二ito膜6上。

第一电极1点焊在第一ito膜5靠近第二ito膜6的一侧,第二电极2点焊在第二ito膜6靠近第一ito膜5的一侧。

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晶书写膜结构,摒弃了导电胶,并在ito膜上点焊电极。作为优选,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分别为铜网。

电极与ito膜之间具有多个焊点,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与第一ito膜5之间具有四个焊点,第二电极2与第二ito膜6之间具有四个焊点。

进一步的,第一电极1与第一ito膜5的连接区域设有第一导电银浆层3,第二导电件2与第二ito膜6的连接区域设有第二导电银浆层4。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液晶书写膜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