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7282发布日期:2019-08-23 23:34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成像镜头,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七片透镜的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成像镜头的发展,人们对镜头的成像要求越来越高,镜头的“夜景拍照”和“背景虚化”也成为衡量镜头成像标准的重要指标。自由曲面是一种非旋转对称的表面类型,能够更好地平衡像差,提高成像质量,而且自由曲面的加工也逐渐成熟。F数是衡量光学镜头孔径大小的重要指标,F数的数值由f/EPD表示,f为镜头的有效焦距,EPD为镜头的入瞳直径,对于定焦镜头来说,F数越小则镜头的通光孔径越大,进入光学镜头的光线就越多,能有效提升光线不足时镜头的成像质量,同时由于大孔径产生较大的弥散斑,所以景深较浅,在成像时能更明显地突出拍摄主体。但是,大孔径镜头用一般的球面或是非球面表面类型设计时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在设计大孔径镜头时加入自由曲面显得十分有效。技术实现要素:本申请提供了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可至少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缺点的成像镜头,例如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成像镜头。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满足8<f2/CT6<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X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x与所述成像镜头X轴方向的入瞳直径EPDx满足fx/EPDx<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Y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y与所述成像镜头Y轴方向的入瞳直径EPDy满足fy/EPDy<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Y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y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满足0.4<fy/f1<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X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x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满足-1<fx/f3<-0.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所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满足0.2<|(f6+f7)/(f6-f7)|<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X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x、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满足0.5<fx/(R1+R2)<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满足0.5<R3/|R4|<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12345满足0.5<R6/f12345<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满足0.7<R11/R12<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与所述成像镜头Y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y满足0.7<(R13+R14)/fy<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所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0.1<T45/(CT4+CT5)<0.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2与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1满足-0.9<SAG32/SAG61≤0.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52与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61满足0.7<DT52/DT6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42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ΣAT满足0.8<DT42/ΣAT<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七透镜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以及所述成像镜头X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x与所述成像镜头X轴方向的入瞳直径EPDx满足fx/EPDx<1.9。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以及所述成像镜头Y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y与所述成像镜头Y轴方向的入瞳直径EPDy满足fy/EPDy<1.9。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以及所述成像镜头Y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y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满足0.4<fy/f1<0.9。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以及所述成像镜头X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x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满足-1<fx/f3<-0.5。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以及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所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满足0.2<|(f6+f7)/(f6-f7)|<1.2。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以及所述成像镜头X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x、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满足0.5<fx/(R1+R2)<1。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以及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满足0.5<R3/|R4|<1.1。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以及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12345满足0.5<R6/f12345<1。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以及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满足0.7<R11/R12<1.7。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以及所述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与所述成像镜头Y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y满足0.7<(R13+R14)/fy<1.2。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以及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所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0.1<T45/(CT4+CT5)<0.6。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以及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2与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1满足-0.9<SAG32/SAG61≤0.4。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以及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52与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61满足0.7<DT52/DT61<1。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以及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42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ΣAT满足0.8<DT42/ΣAT<1.1。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且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且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且其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七透镜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以及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本申请采用了多片(例如,七片)透镜,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使得上述成像镜头具有长焦距、良好的成像质量和低敏感度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另外,自由曲面是一种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本申请在旋转对称的非球面基础上,增加了非旋转对称分量,即在透镜系统中引入自由曲面,有利于同时对轴外子午像差和弧矢像差进行有效矫正,对光学镜头组的性能也具有极大的提升促进作用。因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具有高分辨率、兼备大孔径等特性的光学成像系统,同时该系统应用自由曲面获得了较好的成像质量,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附图说明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意性示出了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的情况;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意性示出了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的情况;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意性示出了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的情况;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意性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的情况;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0示意性示出了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的情况;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2示意性示出了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的情况;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4示意性示出了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的情况;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6示意性示出了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的情况;图1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9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18示意性示出了实施例9的成像镜头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的情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被摄物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在本文中,我们定义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为Z轴方向,与Z轴垂直且位于子午平面内的方向为Y轴方向,与Z轴垂直且位于弧矢平面内的方向为X轴方向。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中除涉及视场的参量符号以外的各参量符号(例如,曲率半径或光焦度等)均表示沿成像镜头的Y轴方向的特征参量值。例如,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条件式“R1/R10”表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Y轴方向的曲率半径R1y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Y轴方向的曲率半径R10y的比值。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可包括例如七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这七片透镜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各相邻透镜之间均可具有空气间隔。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六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七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可以通过将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或像侧面设置为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来进一步提升像质。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是一种自由曲面,在旋转对称的非球面基础上,增加了非旋转对称分量,因而在透镜系统中引入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有利于通过对轴外子午像差和弧矢像差进行有效矫正,极大地提升光学系统的性能。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凸面。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凹面。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第一透镜光焦度为正,有利于汇聚光线;第二透镜光焦度为正,为第一透镜分担一定的光焦度,防止第一透镜承担过多的光焦度导致透镜曲率过大不利于加工;第三透镜光焦度为负,有助于平衡第一、第二正透镜带来的场曲、球差等像差;满足第一至第七透镜之中至少有一个为非旋转对称的自由曲面,能更好地平衡系统的像散。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8<f2/CT6<11,其中,f2为光学成像镜头组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更具体地,f2和CT6进一步满足8.55≤f2/CT6≤10.37。通过满足上述关系,有助于提升光学元件的可加工性。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fi/EPDi<1.9,其中,fi为成像镜头X轴方向或Y轴方向的有效焦距,EPDi为成像镜头X轴方向或Y轴方向的入瞳直径,其中i为x或y。更具体地,fi和EPDi进一步满足fi/EPDi≤1.80。通过控制系统焦距与入瞳直径的比值,使系统在焦距不变的情况下有更大的入瞳直径,能够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系统,提升成像画面的亮度,有助于夜景拍摄,同时更大的孔径可以获得更浅的景深,对于拍摄艺术性的照片能够更好地突出主体。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4<fy/f1<0.9,其中,fy为光学成像镜头组Y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更具体地,fy和f1进一步满足0.65≤fy/f1≤0.74。控制fy/f1在合理范围内,使得第一透镜承担较多的光焦度,有助于后面的透镜在平衡像差时具有更大的调节空间,同时便于后期透镜的加工制造。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1<fx/f3<-0.5,其中,fx为光学成像镜头组X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更具体地,fx和f3进一步满足-0.92≤fx/f3≤-0.73。控制fx/f3在合理范围内,有助于第三透镜承担较多负光焦度,可以更好地平衡场曲、球差和畸变等像差,同时也有助于后面的光学元件平衡高级像差。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2<|(f6+f7)/(f6-f7)|<1.2,其中,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为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更具体地,f6和f7进一步满足0.32≤|(f6+f7)/(f6-f7)|≤1.06。控制|(f6+f7)/(f6-f7)|在合理范围内,有助于避免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承担较多的光焦度,保证其具有较大的优化空间,有利于平衡高级像差。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5<fx/(R1+R2)<1,其中,fx为光学成像镜头组X轴方向的有效焦距,R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为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更具体地,fx、R1和R2进一步满足0.67≤fx/(R1+R2)≤0.80。控制fx/(R1+R2)在合理范围内,有助于控制第一透镜所承担的光焦度,有利于第一透镜的可加工性,同时有助于控制光学系统的视场角。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5<R3/|R4|<1.1,其中,R3为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为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更具体地,R3和R4进一步满足0.59≤R3/|R4|≤1.09。控制该条件式在合理范围内,有助于控制第二透镜的光焦度,提高第二透镜的可加工性,同时有助于像差之间的相互平衡。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5<R6/f12345<1,其中,R6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12345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更具体地,R6和f12345进一步满足0.58≤R6/f12345≤0.80。满足该条件式且R6值大于0,有助于第三透镜承担较多的负球差,用来平衡全视场第一和第二透镜带来的正球差,有利于平衡光学系统的畸变。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7<R11/R12<1.7,其中,R1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更具体地,R11和R12进一步满足0.81≤R11/R12≤1.66。控制该条件式在合理范围内可以使第六透镜在平衡高级像差方面有较大的优化空间,有利于得到合理的光学系统,同时有助于镜片在加工过程中能有比较高的可加工性。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7<(R13+R14)/fy<1.2,其中,R13为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4为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y为光学成像镜头组Y轴方向的有效焦距。更具体地,R13、R14和fy进一步满足0.83≤(R13+R14)/fy≤1.03。控制(R13+R14)/fy在合理范围内,一方面保证了第七透镜在加工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可加工性,另一个方面有助于平衡光学系统的畸变,避免系统的放大率随视场的变化而变化。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1<T45/(CT4+CT5)<0.6,其中,T45为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更具体地,T45、CT4和CT5进一步满足0.12≤T45/(CT4+CT5)≤0.46。控制该条件式在合理范围内,一方面有助于降低透镜在加工过程中和元件在装配过程中的误差,另一方面保证各个组件之间的搭配更合理,更好地体现光学系统的性能。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9<SAG32/SAG61≤0.4,其中,SAG32为第三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更具体地,SAG32和SAG61进一步满足-0.88≤SAG32/SAG61≤-0.40。控制该条件式在合理范围内,有助于减小第三和第六透镜的加工张角,提高加工的可行性,同时也有助于避免产生更多的高级像差,减小系统总长。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7<DT52/DT61<1,其中,DT52为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6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更具体地,DT52和DT61进一步满足0.86≤DT52/DT61≤0.95。控制该条件式在合理范围内,有助于减少系统内部拦光,减少渐晕系数,提高光学系统的相对照度,同时也有助于增大系统的成像面。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8<DT42/ΣAT<1.1,其中,DT42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ΣAT为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更具体地,DT42和ΣAT进一步满足0.84≤DT42/ΣAT≤1.01。控制该条件式在合理范围内,有助于增大系统的有效通光孔径,提升系统的相对照度,同时缩减系统总长,使系统整体体积较小。可选地,上述成像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七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有效地缩小镜头的体积、降低镜头的敏感度并提高成像质量。另外,通过引入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对成像镜头的轴外子午像差和弧矢像差进行矫正,可以获得进一步的像质提升。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多采用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可为非球面。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成像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七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成像镜头不限于包括七个透镜。如果需要,该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以下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X、曲率半径Y、厚度、折射率、色散系数、圆锥系数X以及圆锥系数Y,其中,曲率半径X、曲率半径Y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由表1可知,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第六透镜E6中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以及第七透镜E7的物侧面S13均为非球面。在本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在表1中已给出);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2、S13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面号A4A6A8A10A12A14A16A18A20S11.1560E-01-3.8076E-023.4357E-03-5.6202E-044.9415E-04-8.8674E-056.2726E-06-1.1993E-052.9405E-06S2-7.8149E-02-2.5566E-034.0663E-031.1550E-04-1.4432E-05-1.7159E-05-3.5459E-06-1.0382E-057.7466E-07S3-4.8262E-021.6060E-023.5118E-03-5.4505E-04-6.7497E-058.1239E-051.1748E-052.6921E-06-1.2821E-07S4-5.5051E-022.0039E-037.5627E-041.7983E-047.5742E-061.2016E-04-4.5772E-051.7449E-05-1.9160E-06S5-6.3519E-023.9205E-031.3807E-036.3564E-04-1.5835E-047.3494E-05-5.1124E-051.8708E-05-2.7346E-06S66.3497E-021.5822E-035.1608E-034.3012E-045.2726E-05-1.2722E-05-3.6486E-065.5310E-064.7423E-06S7-8.4027E-02-9.3826E-045.7563E-043.5233E-04-4.3622E-04-1.0344E-04-5.4465E-05-3.5271E-06-1.6680E-06S8-1.3226E-013.4495E-03-1.3309E-03-1.1260E-04-1.0830E-03-1.5544E-042.1622E-05-1.0340E-051.1201E-05S9-1.2163E-011.1686E-02-1.6046E-03-6.0399E-04-7.1985E-04-2.9375E-041.1817E-04-5.4524E-055.1759E-06S10-2.2057E-013.3579E-023.0802E-04-3.7684E-03-5.8874E-04-7.8924E-042.0875E-04-9.5478E-054.4168E-05S11-3.3102E-01-8.3074E-022.5297E-02-3.4212E-034.0406E-03-6.3041E-042.9894E-04-2.4301E-043.8810E-05S12-4.3653E-01-6.2552E-023.2302E-02-9.2506E-034.9921E-03-1.1861E-049.8799E-042.3510E-041.3934E-04S13-1.5370E+004.1932E-01-1.0431E-012.8553E-02-3.0696E-033.4236E-03-1.0033E-03-2.3628E-04-2.2922E-04表2由表1还可以看出,第七透镜E7的像侧面S14为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即,AAS面),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的面型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其中,z为平行于z轴方向的面的矢高;Cx、Cy分别为X、Y方向面顶点的曲率;Kx、Ky分别为X、Y方向圆锥系数;AR、BR、CR、DR、ER、FR、GR、HR、JR分别为非球面旋转对称分量中的4阶、6阶、8阶、10阶、12阶、14阶、16阶、18阶、20阶系数;AP、BP、CP、DP、EP、FP、GP、HP、JP分别为非球面非旋转对称分量中的4阶、6阶、8阶、10阶、12阶、14阶、16阶、18阶、20阶系数。下表3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的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S14的AR、AP、BR、BP、CR、CP、DR、DP、ER、EP系数。表3下表4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的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S14的FR、FP、GR、GP、HR、HP、JR、JP系数。表4表5给出了实施例1中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7、成像镜头X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x、成像镜头Y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y、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f1(mm)6.43fx(mm)4.21f2(mm)4.83fy(mm)4.24f3(mm)-5.46TTL(mm)5.18f4(mm)172.25ImgH(mm)3.26f5(mm)31.91Semi-FOV(°)37.0f6(mm)42.52f7(mm)-8.02表5实施例1中的成像镜头满足:f2/CT6=8.68,其中,f2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组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fi/EPDi=1.80,其中,fi为所述成像镜头X轴方向或Y轴方向的有效焦距,EPDi为所述成像镜头X轴方向或Y轴方向的入瞳直径,其中i为x或y。fy/f1=0.66,其中,fy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组Y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x/f3=-0.77,其中,fx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组X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6+f7)/(f6-f7)|=0.68,其中,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为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x/(R1+R2)=0.79,其中,fx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组X轴方向的有效焦距,R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为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R4|=0.60,其中,R3为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为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f12345=0.60,其中,R6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12345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R11/R12=0.91,其中,R1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3+R14)/fy=0.91,其中,R13为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4为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y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组Y轴方向的有效焦距。T45/(CT4+CT5)=0.21,其中,T45为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SAG32/SAG61=-0.78,其中,SAG32为第三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DT52/DT61=0.89,其中,DT52为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6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42/ΣAT=0.96,其中,DT42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ΣAT为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图2示出了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不同像高位置处的大小情况。根据图2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成像镜头具有高分辨率、大孔径、良好成像质量的特点。实施例2以下参照图3和图4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表6示出了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X、曲率半径Y、厚度、折射率、色散系数、圆锥系数X以及圆锥系数Y,其中,曲率半径X、曲率半径Y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6由表6可知,在实施例2中,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第六透镜E6中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以及第七透镜E7的像侧面S14均为非球面;第七透镜E7的物侧面S13为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表7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8和表9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S13的旋转对称分量以及非旋转对称分量的高阶系数,其中,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2)限定。表7表8AAS面FRFPGRGPHRHPJRJPS135.2921E-04-4.6455E-05-3.0917E-053.4711E-041.3612E-07-2.9803E-034.5200E-085.1812E-03表9表10给出了实施例2中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7、成像镜头X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x、成像镜头Y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y、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f1(mm)6.22fx(mm)4.31f2(mm)4.95fy(mm)4.29f3(mm)-5.26TTL(mm)5.16f4(mm)322.48ImgH(mm)3.26f5(mm)19.46Semi-FOV(°)36.6f6(mm)47.57f7(mm)-6.70表10图4示出了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不同像高位置处的大小情况。根据图4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成像镜头具有高分辨率、大孔径、良好成像质量的特点。实施例3以下参照图5和图6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表11示出了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X、曲率半径Y、厚度、折射率、色散系数、圆锥系数X以及圆锥系数Y,其中,曲率半径X、曲率半径Y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1由表11可知,在实施例3中,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第七透镜E7中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以及第六透镜E6的物侧面S11均为非球面;第六透镜E6的像侧面S12为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表1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13和表1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S12的旋转对称分量以及非旋转对称分量的高阶系数,其中,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2)限定。面号A4A6A8A10A12A14A16A18A20S11.1465E-01-3.7773E-023.5515E-03-6.0756E-044.8740E-04-8.4034E-052.6279E-06-1.8178E-05-3.6309E-06S2-7.7651E-02-1.5676E-033.9980E-032.0596E-041.7857E-05-2.3863E-05-1.5733E-05-1.5679E-051.3021E-06S3-4.6874E-021.6253E-023.4861E-03-3.8809E-04-4.2308E-054.8569E-05-9.0829E-07-6.7972E-07-1.9762E-06S4-5.6532E-021.6669E-036.4133E-042.5527E-046.5650E-066.4134E-05-2.9232E-055.3706E-067.2381E-07S5-5.7540E-025.0400E-031.4107E-038.5822E-04-1.7912E-041.5930E-05-3.7080E-051.3603E-05-7.4835E-07S65.8930E-024.4963E-044.5181E-035.4900E-041.1453E-04-4.2635E-05-2.1988E-06-7.0452E-074.7722E-06S7-8.2218E-02-1.1170E-031.6609E-051.2139E-04-1.9519E-04-8.2710E-05-4.6125E-05-8.3989E-06-3.0532E-06S8-1.3231E-014.0655E-03-1.6549E-03-1.0078E-03-6.7233E-04-1.2406E-048.2404E-062.3758E-051.1416E-05S9-1.2435E-011.1395E-02-2.5117E-03-1.2727E-03-4.4147E-04-1.7276E-047.0644E-053.9930E-051.6304E-05S10-2.1852E-013.5063E-027.0738E-04-3.0127E-03-9.6633E-04-7.8661E-042.6045E-041.2365E-045.7525E-05S11-2.9386E-01-7.8715E-022.9313E-02-2.8907E-032.5479E-03-1.2908E-03-2.3938E-06-1.7055E-041.0315E-04S13-1.5554E+004.2641E-01-1.0168E-011.8229E-02-7.2790E-033.5627E-03-1.6211E-035.1733E-042.0749E-04S14-1.5478E+003.2471E-01-7.9144E-022.3217E-02-1.0430E-024.7071E-03-2.8495E-034.5192E-05-2.5032E-04表12表13表14表15给出了实施例3中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7、成像镜头X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x、成像镜头Y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y、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表15图6示出了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不同像高位置处的大小情况。根据图6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成像镜头具有高分辨率、大孔径、良好成像质量的特点。实施例4以下参照图7和图8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表16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X、曲率半径Y、厚度、折射率、色散系数、圆锥系数X以及圆锥系数Y,其中,曲率半径X、曲率半径Y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6由表16可知,在实施例4中,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第七透镜E7中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以及第六透镜E6像侧面S12均为非球面;第六透镜E6的物侧面S11为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表17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18和表19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S11的旋转对称分量以及非旋转对称分量的高阶系数,其中,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2)限定。表17表18AAS面FRFPGRGPHRHPJRJPS11-3.2167E-012.0371E-071.0927E-01-2.1358E-06-2.0658E-024.6599E-061.6458E-032.7185E-05表19表20给出了实施例4中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7、成像镜头X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x、成像镜头Y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y、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f1(mm)6.31fx(mm)4.24f2(mm)4.91fy(mm)4.23f3(mm)-5.45TTL(mm)5.17f4(mm)65.42ImgH(mm)3.25f5(mm)92.72Semi-FOV(°)36.9f6(mm)39.41f7(mm)-9.42表20图8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不同像高位置处的大小情况。根据图8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成像镜头具有高分辨率、大孔径、良好成像质量的特点。实施例5以下参照图9和图10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表21示出了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X、曲率半径Y、厚度、折射率、色散系数、圆锥系数X以及圆锥系数Y,其中,曲率半径X、曲率半径Y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21由表21可知,在实施例5中,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六透镜E6和第七透镜E7中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以及第五透镜E5的物侧面S9均为非球面;第五透镜E5的像侧面S10为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表2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23和表2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S10的旋转对称分量以及非旋转对称分量的高阶系数,其中,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2)限定。面号A4A6A8A10A12A14A16A18A20S11.1554E-01-3.8071E-023.3931E-03-5.9466E-044.8999E-04-8.6017E-057.8474E-06-1.2645E-051.4318E-06S2-7.8606E-02-2.8818E-033.9590E-034.2426E-05-1.8234E-05-2.3589E-05-5.2641E-06-1.1561E-051.0855E-06S3-4.8274E-021.6167E-023.4612E-03-6.1268E-04-9.8953E-056.2349E-052.1656E-06-1.8510E-06-1.6008E-06S4-5.4571E-022.2369E-038.4493E-048.7311E-057.7179E-069.4652E-05-4.9627E-051.5175E-05-2.9395E-06S5-6.4014E-023.7122E-031.4540E-035.4485E-04-1.5334E-045.8493E-05-5.2399E-051.5345E-05-1.2556E-06S66.2238E-029.7299E-045.4163E-034.3102E-046.2508E-05-2.2285E-05-9.8955E-06-3.5725E-072.9613E-06S7-8.6799E-02-1.1122E-036.8166E-046.7279E-04-3.6370E-04-4.0838E-05-4.6659E-051.7455E-05-7.2746E-06S8-1.3369E-013.8174E-03-1.1591E-03-3.8756E-05-1.3245E-03-6.9250E-05-3.4671E-055.9758E-05-1.2798E-05S9-1.2054E-011.0461E-02-1.6665E-03-6.5841E-04-1.2447E-03-1.3907E-04-4.9977E-054.6098E-05-2.6886E-05S11-3.2426E-01-8.1764E-022.4439E-02-2.0393E-033.2469E-03-3.0410E-04-2.2560E-05-1.5641E-044.6947E-05S12-4.3326E-01-6.6449E-023.6221E-02-7.6521E-035.6416E-031.9456E-031.2369E-051.9311E-04-2.9507E-04S13-1.5827E+004.1743E-01-1.0413E-013.5714E-02-4.2751E-044.6491E-03-5.0383E-03-1.8581E-042.5792E-04S14-1.6788E+002.9597E-01-8.8528E-021.7127E-02-1.0792E-026.4254E-03-2.0983E-034.4505E-04-1.7443E-04表22表23AAS面FRFPGRGPHRHPJRJPS103.1182E-014.9572E-07-1.2226E-01-1.2827E-052.4339E-022.0933E-05-1.8695E-031.7385E-04表24表25给出了实施例5中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7、成像镜头X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x、成像镜头Y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y、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表25图10示出了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不同像高位置处的大小情况。根据图10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成像镜头具有高分辨率、大孔径、良好成像质量的特点。实施例6以下参照图11和图12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表26示出了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X、曲率半径Y、厚度、折射率、色散系数、圆锥系数X以及圆锥系数Y,其中,曲率半径X、曲率半径Y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26由表26可知,在实施例6中,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六透镜E6和第七透镜E7中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以及第五透镜E5的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第五透镜E5的物侧面S9为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表27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28和表29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S9的旋转对称分量以及非旋转对称分量的高阶系数,其中,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2)限定。表27表28表29表30给出了实施例6中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7、成像镜头X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x、成像镜头Y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y、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f1(mm)6.42fx(mm)4.22f2(mm)4.84fy(mm)4.22f3(mm)-5.43TTL(mm)5.16f4(mm)44.80ImgH(mm)3.18f5(mm)46.21Semi-FOV(°)36.6f6(mm)305.11f7(mm)-9.31表30图12示出了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不同像高位置处的大小情况。根据图12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成像镜头具有高分辨率、大孔径、良好成像质量的特点。实施例7以下参照图13和图14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表31示出了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X、曲率半径Y、厚度、折射率、色散系数、圆锥系数X以及圆锥系数Y,其中,曲率半径X、曲率半径Y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31由表31可知,在实施例7中,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和第七透镜E7中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以及第四透镜E4的物侧面S7均为非球面;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S8为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表3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7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33和表3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7中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S8的旋转对称分量以及非旋转对称分量的高阶系数,其中,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2)限定。面号A4A6A8A10A12A14A16A18A20S11.1470E-01-3.8252E-023.5401E-03-5.6460E-044.9984E-04-9.6920E-057.2329E-06-1.2002E-055.3415E-06S2-7.7456E-02-2.0725E-034.2409E-031.3302E-04-2.2583E-05-3.1590E-05-5.9270E-06-1.2162E-053.3038E-06S3-4.8048E-021.6078E-023.5431E-03-5.5359E-04-7.8996E-057.6536E-051.3483E-051.1358E-06-8.3369E-07S4-5.5844E-021.8219E-037.1396E-041.4176E-041.1204E-059.5943E-05-3.5628E-051.3364E-05-1.3082E-06S5-6.3257E-024.0228E-031.2904E-036.2339E-04-1.2930E-044.9251E-05-4.4779E-051.3747E-05-7.8374E-07S66.4341E-021.5660E-034.9686E-034.8599E-041.2565E-04-1.6366E-05-1.7275E-06-1.9320E-065.2508E-06S7-8.3775E-02-3.7746E-045.4677E-043.2262E-04-2.1390E-04-5.6661E-05-4.6397E-05-1.3831E-06-1.2083E-05S9-1.2322E-011.1831E-02-2.9235E-03-1.6839E-03-1.3688E-04-4.0268E-042.5920E-05-3.2243E-05-8.3777E-06S10-2.1773E-013.4241E-021.5170E-03-3.7764E-03-4.1666E-04-1.2796E-031.7034E-04-2.1826E-058.1034E-05S11-3.1244E-01-8.3820E-022.7208E-02-1.7774E-034.2034E-03-8.1377E-041.1168E-04-2.6940E-043.8075E-05S12-4.2995E-01-5.8489E-023.6264E-02-8.6856E-033.2235E-03-7.7069E-042.3982E-046.0553E-051.0842E-05S13-1.5197E+004.2240E-01-1.0836E-012.2408E-02-5.6857E-033.0250E-03-1.3981E-032.5830E-043.2089E-05S14-1.5206E+003.3187E-01-7.8188E-021.5196E-02-8.3964E-034.6860E-03-2.1834E-03-1.6694E-05-1.1850E-04表32表33AAS面FRFPGRGPHRHPJRJPS88.1367E-012.6346E-06-5.5066E-01-7.3249E-061.9608E-019.1406E-06-2.9795E-026.5444E-05表34表35给出了实施例7中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7、成像镜头X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x、成像镜头Y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y、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表35图14示出了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不同像高位置处的大小情况。根据图14可知,实施例7所给出的成像镜头具有高分辨率、大孔径、良好成像质量的特点。实施例8以下参照图15和图16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表36示出了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曲率半径Y、厚度、折射率、色散系数、圆锥系数X以及圆锥系数Y,其中,曲率半径X、曲率半径Y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36由表36可知,在实施例8中,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第六透镜E6中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以及第七透镜E7的物侧面S13均为非球面;第七透镜E7的像侧面S14为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表37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8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38和表39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8中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S14的旋转对称分量以及非旋转对称分量的高阶系数,其中,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2)限定。表37表38AAS面FRFPGRGPHRHPJRJPS143.6397E-046.8635E-06-3.8029E-055.2683E-062.3687E-06-7.2449E-06-6.5664E-08-1.8891E-05表39表40给出了实施例8中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7、成像镜头X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x、成像镜头Y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y、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f1(mm)5.67fx(mm)4.27f2(mm)4.93fy(mm)4.21f3(mm)-5.20TTL(mm)5.18f4(mm)-106.92ImgH(mm)3.26f5(mm)17.23Semi-FOV(°)37.1f6(mm)65.63f7(mm)-6.37表40图16示出了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不同像高位置处的大小情况。根据图16可知,实施例8所给出的成像镜头具有高分辨率、大孔径、良好成像质量的特点。实施例9以下参照图17和图18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9的成像镜头。图1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9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表41示出了实施例9的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X、曲率半径Y、厚度、折射率、色散系数、圆锥系数X以及圆锥系数Y,其中,曲率半径X、曲率半径Y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41由表41可知,在实施例9中,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第六透镜E6中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以及第七透镜E7的物侧面S13均为非球面;第七透镜E7的像侧面S14为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表4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9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43和表4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9中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S14的旋转对称分量以及非旋转对称分量的高阶系数,其中,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2)限定。面号A4A6A8A10A12A14A16A18A20S11.1812E-01-3.8266E-022.2574E-03-6.1968E-044.7650E-04-6.9639E-05-1.6566E-06-2.0736E-05-2.3978E-06S2-7.7858E-02-2.7315E-032.4905E-037.8590E-05-3.9255E-05-5.0634E-05-2.5244E-05-1.2868E-05-3.3789E-06S3-4.9335E-021.7224E-022.6909E-03-5.6127E-04-6.2271E-061.9247E-05-1.3622E-05-8.5583E-06-2.0036E-06S4-5.3071E-022.0844E-031.3059E-03-1.6760E-051.7730E-04-1.9653E-05-1.7337E-05-8.8106E-063.0802E-07S5-6.1710E-024.2903E-032.2812E-034.8336E-04-6.3458E-05-4.8727E-05-1.1869E-05-5.5516E-071.9455E-06S66.3282E-022.6202E-035.7701E-034.2810E-049.2305E-05-7.0888E-05-8.7970E-06-8.3520E-062.3371E-06S7-8.5341E-021.3616E-048.5089E-041.1833E-03-9.4944E-05-3.0463E-05-5.8322E-055.9903E-06-4.6317E-06S8-1.2858E-013.8364E-03-1.7202E-049.3703E-04-7.3905E-04-2.0449E-04-1.1375E-041.4226E-05-1.2971E-05S9-1.1602E-011.2711E-021.1659E-03-5.9159E-04-2.6893E-04-1.5507E-04-4.3692E-054.7208E-05-1.2976E-05S10-1.9173E-013.7921E-024.5267E-03-4.5837E-03-5.7404E-04-5.3444E-053.1187E-041.7637E-04-3.5333E-05S11-3.0409E-01-1.1829E-011.2835E-02-4.1744E-033.5502E-037.4498E-041.0318E-033.0585E-042.2117E-04S12-5.7687E-01-5.2860E-027.2007E-03-2.7661E-03-3.0101E-035.4916E-04-1.6775E-031.8216E-04-3.2021E-04S13-1.5467E+004.0646E-01-1.0655E-012.3177E-02-7.2152E-033.0872E-03-2.1089E-038.5137E-04-1.9344E-04表42表43AAS面FRFPGRGPHRHPJRJPS143.6404E-042.4805E-07-3.8027E-055.8595E-072.3681E-068.3176E-07-6.5911E-089.6033E-06表44表45给出了实施例9中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7、成像镜头X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x、成像镜头Y轴方向的有效焦距fy、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f1(mm)5.74fx(mm)4.20f2(mm)5.44fy(mm)4.20f3(mm)-5.79TTL(mm)5.17f4(mm)688.62ImgH(mm)3.26f5(mm)46.81Semi-FOV(°)37.1f6(mm)-9.31f7(mm)17.95表45图18示出了实施例9的成像镜头的RMS光斑直径在第一象限内不同像高位置处的大小情况。根据图18可知,实施例9所给出的成像镜头具有高分辨率、大孔径、良好成像质量的特点。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9分别满足表46中所示的关系。条件式/实施例123456789f2/CT68.688.709.348.999.198.738.628.5510.37fi/EPDi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79fy/f10.660.690.690.670.650.660.650.740.73fx/f3-0.77-0.82-0.92-0.78-0.79-0.78-0.77-0.82-0.73|(f6+f7)/(f6-f7)|0.680.750.580.611.060.940.880.820.32fx/(R1+R2)0.790.770.750.790.800.790.790.670.71R3/|R4|0.600.660.940.610.590.590.591.090.64R6/f123450.600.610.630.580.610.610.610.800.59R11/R120.910.950.810.871.081.031.020.981.66(R13+R14)/fy0.910.850.920.850.880.890.911.030.83T45/(CT4+CT5)0.210.310.120.240.210.190.140.220.46SAG32/SAG61-0.78-0.55-0.88-0.80-0.80-0.87-0.79-0.40-0.76DT52/DT610.890.950.880.910.860.870.860.950.91DT42/ΣAT0.960.841.010.950.910.960.970.880.89表46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摄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摄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摄像模块。该摄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成像镜头。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