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发光头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8358发布日期:2019-08-13 20:25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电致发光头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头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发光构件能够附着于头戴装置的电致发光头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骑乘机车、骑乘脚踏车或是工地施工时,为了保护及安全考虑,均必须配戴安全帽,以确保驾驶者或施工人员的头部安全。

各种型式的安全帽主要通过配戴来保护头部,效果单一,且实际上缺乏外设附加与警示的特效。所以为了增加安全帽的安全性与醒目性,可以在安全帽的外缘面贴设反光片或冷光片。其中,反光片是经由周边其他光源的反射作用,进而达到被动式反光的醒目效果。但是,反光片受限于光源与反光材料的折射角度,能够达到的提醒效果有限。

而冷光片因为结构特性呈韧挺状态,因而无法有效应用于转折或低角度曲面上。冷光片会受限于安全帽的外缘曲面,无法有效服贴及牢固设置于具有造型曲面的安全帽上,造成冷光片容易由安全帽上脱落,因而丧失提醒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致发光头戴装置,能够根据头戴装置的外壳形状,牢固附着在能够发光的致光本体上,以此提升佩戴时的警示功效。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致发光头戴装置,包括:一安全帽本体,具有一外壳及一内衬件,内衬件设置于外壳的内部,其中,外壳具有一基材表面,内衬件开设有一容置槽;一致光本体,具有一黏着结构及一电致结构,黏着结构与电致结构连接,致光本体经由黏着结构通过一转贴手段设置于基材表面,其中,电致结构具有一导引电层、一介电层及一发光层,导引电层与黏着结构连接,导引电层设置于黏着结构与介电层之间,介电层设置于导引电层与发光层之间;以及一电力模块,其设置于容置槽且与导引电层电连接,电力模块提供电力,使致光本体发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黏着结构具有一树脂胶层及一底油层,树脂胶层与基材表面连接,底油层与导引电层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引电层分为一底导电层与一引电层,引电层设置于介电层与底导电层之间,底导电层与底油层及介电层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力模块具有一第一导电引线与一第二导电引线,第一导电引线与底导电层电连接,第二导电引线与引电层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力模块具有一驱动器及一电源,驱动器与电源电连接,电源提供驱动器的电力;驱动器具有第一导电引线与第二导电引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致结构还具有一透明导电层,发光层设置于透明导电层与介电层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致结构还具有一保护层与一色彩层,保护层设置于色彩层与透明导电层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材表面朝向内衬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材表面朝向异于内衬件的一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贴手段为水转印、背胶、热转印或是其组合。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软性致光本体以转贴手段服贴设置于外壳的柔性基材表面上;因此,致光本体能够附着于各种形态的头戴装置,改善熟知的冷光片受限于安全帽外缘形状,容易脱离安全帽的问题。

再者,本申请通过致光本体与电力模块配合使用,能够提供主动发光效果,改善熟知的反光片被动式反射光的缺点;因此,便能够有效提升佩戴时的警示功效。

此外,本申请电致结构的色彩层,能够增添外壳的装饰效果;而本申请的保护层能够保护本申请的发光层。

另外,本申请黏着结构的树脂胶层使电致结构与基材表面附着;再者,树脂胶层具有高介电系数与高固含量性能,作为介电层与发光层的黏着剂使用,能够确保电致结构的绝缘功能。因此,在供电时,树脂胶层的高介电性能,能够使电荷高效的传至发光层,提升发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安全帽本体 10

外壳 11

基材表面 111

内衬件 12

容置槽 121

致光本体 20

黏着结构 21

树脂胶层 211

底油层 212

电致结构 22

导引电层 221

底导电层 221a

引电层 221b

介电层 222

发光层 223

透明导电层 224

保护层 225

色彩层 226

电力模块 30

驱动器 31

第一导电引线 311

第二导电引线 312

电源 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说明本申请在上述实用新型内容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采用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表达。事先声明,实施例中各种不同对象是按照适合列举说明的比例,而不是按实际组件的比例进行的绘制。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致发光头戴装置。其中,图1至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图4至图6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

本申请电致发光头戴装置,包括:

一安全帽本体10,具有一外壳11及一内衬件12,内衬件12设置于外壳11的内部,外壳11具有一基材表面111。其中,在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基材表面111朝向异于内衬件12的一侧面。也就是说,基材表面111为外壳11的外缘面,而外壳11可以为透明或不透明材质。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1为不透明材质。在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基材表面111朝向内衬件12。也就是说,基材表面111为外壳11的内缘面,而外壳11为透明材质。

再者,内衬件12开设有一容置槽121。内衬件12为保丽龙材质,容置槽121可以以发泡成型或是以挖槽方式形成于内衬件12上。

一致光本体20,具有延展性软性结构,且其厚度为大于0公厘且小于等于0.2公厘。致光本体20具有一黏着结构21及一电致结构22。黏着结构21与电致结构22连接。致光本体20经由黏着结构21通过一转贴手段设置于基材表面111,黏着结构21的厚度小于电致结构22的厚度。其中,转贴手段为水转印、背胶、热转印或是其组合。

电致结构22具有一导引电层221、一介电层222、一发光层223、一透明导电层224、一保护层225与一色彩层226。导引电层221与黏着结构21连接,导引电层221设置于黏着结构21与介电层222之间。介电层222设置于导引电层221与发光层223之间。发光层223设置于透明导电层224与介电层222之间。保护层225设置于色彩层226与透明导电层224之间。其中,色彩层226用来作为装饰性效果,而保护层225可以用来保护发光层223。因此,在本申请其它实施例中,电致结构22的各层可以依照需求进行增减,也可以根据需求而不设置保护层225与色彩层226。

再者,导引电层221为导电材料与具有柔韧性、低电阻树脂及助剂分散制备而成。导电材料可以为金属系、碳系、高分子或氧化物其中之一或及其组合。介电层222是用具有高介电的粉末、黏着树脂与助剂制备而成。高介电的粉末为钙酸钡、碳酸钡、钛酸钡、钴钛酸铅或二氧化钛其中之一或及其组合。其中,黏着树脂由具有柔韧性、高介电及高固含量的特定树脂制备而成。发光层223是用硫化锌的荧光粉末、黏着树脂与助剂分散制备而成。透明导电层224是用透明导电材料与具有柔韧性、低电阻树脂及助剂分散制备而成。透明导电材料为ITO、ATO、FTO、导电高分子、石墨烯、奈米碳管或奈米银线其中之一或及其组合。保护层225是用具有高韧性的金油制成。色彩层226是用具有高韧性的彩色油墨涂料。

黏着结构21具有一树脂胶层211及一底油层212。树脂胶层211与基材表面111连接。底油层212与导引电层221连接。导引电层221分为一底导电层221a与一引电层221b。引电层221b设置于介电层222与底导电层221a之间。底导电层221a与底油层212及介电层222连接。其中,树脂胶层211可以为水性树脂、黏着剂或可热熔树脂。底油层212是具有柔韧性与介电性的黏着材料。

再者,在致光本体20的黏着结构21与电致结构22中,各层的设置顺序会根据需求以及设置位置不同而有所改变。在本申请中以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而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黏着结构21与电致结构22中各层的设置顺序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在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致光本体20以下列顺序依序设置。设置顺序为:树脂胶层211、底油层212、底导电层221a、引电层221b、介电层222、发光层223、透明导电层224、保护层225及色彩层226。

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在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致光本体20以下列顺序依序设置。设置顺序为:树脂胶层211、色彩层226、保护层225、透明导电层224、发光层223、介电层222、引电层221b、底导电层221a及底油层212。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1作为最外层保护,外壳11可以为透光或半透光材质,能够达到防水、防刮的效果。

一电力模块30,设置于容置槽121且与导引电层221电连接。电力模块30提供电力使致光本体20发光。而本申请的电力模块30能够提供用户主动式控制,用来操控致光本体20是否发光。

电力模块30具有一驱动器31及一电源32。驱动器31与电源32电连接,电源32提供驱动器31电力。其中,电源32提供电流至驱动器31。驱动器31具有一第一导电引线311与一第二导电引线312。第一导电引线311与底导电层221a电连接。第二导电引线312与引电层221b电连接。电源32所提供的电力能够使驱动器31动作。而驱动器31经由第一导电引线311与第二导电引线312将电源32的电流传送至底导电层221a、引电层221b及透明导电层224。经由施加电流使致光本体20产生亮光。其中,第一导电引线311与第二导电引线312能够以焊接、黏合、卡榫等方式电连接于底导电层221a与引电层221b。

因此,本申请的软性致光本体20经由黏着结构21以转贴手段服贴设置于柔性基材表面111上。因此,致光本体20能够牢固附着在各种形态外壳11的头戴装置,而且透过致光本体20与电力模块30配合使用,能够提供主动发光效果,有效提升佩戴时的警示功效。

此外,本申请电致结构22的色彩层226,能够增添外壳11的装饰效果。而且本申请的保护层225能够保护发光层223。

另外,本申请黏着结构21的树脂胶层211使电致结构22与基材表面111附着;再者,树脂胶层211具有高介电系数与高固含量性能,作用介电层222与发光层223的黏着剂使用,能够确保电致结构22的绝缘功能。因此,在供电时,树脂胶层211的高介电性能,能够使电荷高效的传至发光层223,提升发光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