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转换片、包含其的光源单元、显示器及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97438发布日期:2019-12-24 15:17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颜色转换片、包含其的光源单元、显示器及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颜色转换片、包含其的光源单元、显示器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将基于颜色转换方式的多色化技术应用于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照明装置等的研究已广泛开展。所谓颜色转换,是表示将从发光体发出的光转换为波长更长的光,例如将蓝色发光转换为绿色发光、红色发光。

通过将具有该颜色转换功能的组合物(以下称为“颜色转换组合物”)制成片材、并与例如蓝色光源组合,从而能够从蓝色光源取出蓝色、绿色、红色这三种原色,即能够取出白色光。通过将组合上述蓝色光源和具有颜色转换功能的片(以下称为“颜色转换片”)而得到的白色光源作为背光单元、并将该背光单元与液晶驱动部分、滤色器组合,能够制作全彩色显示器。另外,没有液晶驱动部分时,可直接用作白色光源,例如可用作led照明等白色光源。

作为利用颜色转换方式的液晶显示器的课题,可举出提高颜色再现性。为了提高颜色再现性,有效的是使背光单元的蓝、绿、红的各发光光谱的半值宽度变窄,并提高蓝、绿、红各色的色彩纯度。

作为解决该课题的手段,提出了将由无机半导体微粒形成的量子点用作颜色转换组合物的成分的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虽然使用量子点的技术确实可使绿色、红色发光光谱的半值宽度变窄、使颜色再现性提高,但另一方面,量子点对热、空气中的水分、氧的耐受性弱,耐久性不充分。另外,还存在包含镉等的课题。

另外,还提出了代替量子点而将有机物的发光材料用作颜色转换组合物的成分的技术。作为将有机发光材料用作颜色转换组合物的成分的技术的例子,已公开了下述技术:使用香豆素衍生物的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使用罗丹明衍生物的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3)、使用亚甲基吡咯(pyrromethene)衍生物的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20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7344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16424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1-24116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就使用这些有机发光材料的技术而言,在同时实现提高颜色再现性及亮度的方面并不充分。特别是,使用显示高色彩纯度的发光的有机发光材料来实现宽色域、并且充分提高亮度的技术并不充分。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能够同时实现高颜色再现性及高亮度的用于显示器、照明装置等的颜色转换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特征在于,是将入射光转换为波长比该入射光更长的光的颜色转换片,其至少包含以下的(a)层及(b)层,

(a)层:含有有机发光材料(a)及粘结剂树脂的层,所述有机发光材料(a)通过使用波长为4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范围的激发光从而呈现出在500nm以上且580nm以下的区域中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

(b)层:含有有机发光材料(b)及粘结剂树脂的层,所述有机发光材料(b)通过利用波长为4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范围的激发光或来自上述有机发光材料(a)的发光中的任一者或两者而被激发从而呈现出在580nm以上且750nm以下的区域中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

将上述(a)层中含有的粘结剂树脂及上述(b)层中含有的粘结剂树脂的溶解度参数即sp值分别设为spa(cal/cm3)0.5及spb(cal/cm3)0.5时,spa>spb。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有机发光材料(a)的发光的峰值波长为500nm以上且550nm以下,上述有机发光材料(b)的发光的峰值波长为580nm以上且680nm以下。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将上述(b)层中含有的粘结剂树脂的溶解度参数即sp值设为spb(cal/cm3)0.5时,spb≤10.0。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将上述(b)层中含有的粘结剂树脂的溶解度参数即sp值设为spb(cal/cm3)0.5时,9.0≤spb≤10.0。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b)层中含有的粘结剂树脂为丙烯酸树脂。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a)层中含有的粘结剂树脂为聚酯树脂。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a)层中的有机发光材料(a)的含量wa与上述(b)层中的有机发光材料(b)的含量wb为下述关系wa≥wb。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有机发光材料(a)及上述有机发光材料(b)中的至少一者为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x为c-r7或n。r1~r9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选自氢、烷基、环烷基、杂环基、链烯基、环烯基、炔基、羟基、巯基、烷氧基、烷基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杂芳基、卤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硝基、甲硅烷基、硅氧烷基、硼烷基、氧化膦基、及与相邻取代基之间形成的稠环及脂肪族环之中。)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有机发光材料(a)及上述有机发光材料(b)均为上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a)层还含有有机发光材料(c),所述有机发光材料(c)通过利用波长为4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范围的激发光或来自上述有机发光材料(a)的发光中的任一者或两者而被激发从而呈现出在580nm以上且750nm以下的区域中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a)层中的有机发光材料(a)的含量wa与上述(a)层中的有机发光材料(c)的含量wc为下述关系:wa≥wc。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有机发光材料(c)为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2]

(x为c-r7或n。r1~r9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选自氢、烷基、环烷基、杂环基、链烯基、环烯基、炔基、羟基、巯基、烷氧基、烷基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杂芳基、卤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硝基、甲硅烷基、硅氧烷基、硼烷基、氧化膦基、及与相邻取代基之间形成的稠环及脂肪族环之中。)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b)层还含有有机发光材料(d),所述有机发光材料(d)通过利用波长为4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范围的激发光从而呈现出在500nm以上且580nm以下的区域中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有机发光材料(d)为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3]

(x为c-r7或n。r1~r9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选自氢、烷基、环烷基、杂环基、链烯基、环烯基、炔基、羟基、巯基、烷氧基、烷基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杂芳基、卤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硝基、甲硅烷基、硅氧烷基、硼烷基、氧化膦基、及与相邻取代基之间形成的稠环及脂肪族环之中。)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通式(1)中,x为c-r7,r7为通式(2)表示的基团。

[化学式4]

(r选自由氢、烷基、环烷基、杂环基、链烯基、环烯基、炔基、羟基、巯基、烷氧基、烷基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杂芳基、卤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硝基、甲硅烷基、硅氧烷基、硼烷基、氧化膦基组成的组。k为1~3的整数。k为2以上时,r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通式(1)中,r1、r3、r4及r6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通式(1)中,r1、r3、r4及r6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在上述(a)层与上述(b)层之间具有光取出层。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光源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光源、和上述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颜色转换片。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光源单元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光源与上述颜色转换片中包含的下述(a)层及(b)层的配置为按照上述光源、上述(a)层及上述(b)层的顺序进行排列而成的配置,

(a)层:含有有机发光材料(a)及粘结剂树脂的层,所述有机发光材料(a)通过使用波长为4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范围的激发光从而呈现出在500nm以上且580nm以下的区域中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

(b)层:含有有机发光材料(b)及粘结剂树脂的层,所述有机发光材料(b)通过利用波长为4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范围的激发光或来自上述有机发光材料(a)的发光中的任一者或两者而被激发从而呈现出在580nm以上且750nm以下的区域中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光源单元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光源是在4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波长范围内具有极大发光的发光二极管。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显示器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单元。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显示器的特征在于,画面尺寸为20英寸以下。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显示器的特征在于,(u’,v’)颜色空间中,针对dci-p3色域标准的色域覆盖率为96%以上。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单元。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颜色转换片可取得能够实现高颜色再现性及高亮度这样的效果。本发明涉及的光源单元、显示器及照明装置使用了这样的颜色转换片,因此可取得能够实现高颜色再现性及高亮度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另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图3为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中应用光取出层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图4为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中应用阻隔层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5]图5为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中应用阻隔层的另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6]图6为示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合成例1的化合物的吸收光谱的图。

[图7]图7为示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合成例1的化合物的发光光谱的图。

[图8]图8为示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合成例2的化合物的吸收光谱的图。

[图9]图9为示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合成例2的化合物的发光光谱的图。

[图10]图10为示例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颜色转换片的发光光谱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涉及的颜色转换片、包含其的光源单元、显示器及照明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可根据目的、用途而进行各种变更后实施。

<颜色转换片>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是将来自光源等发光体的入射光转换为波长比该入射光更长的光的颜色转换片,其至少包含以下的(a)层及(b)层。(a)层为至少含有有机发光材料(a)及粘结剂树脂的层。有机发光材料(a)为通过使用波长为4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范围的激发光从而呈现出在500nm以上且580nm以下的区域中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的、有机物的发光材料。(b)层为至少含有有机发光材料(b)及粘结剂树脂的层。有机发光材料(b)为通过利用波长为4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范围的激发光或来自有机发光材料(a)的发光中的任一者或两者而被激发从而呈现出在580nm以上且750nm以下的区域中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的、有机物的发光材料。

有机发光材料(例如上述的有机发光材料(a)及有机发光材料(b)等)的发光的峰值波长可利用其溶液的荧光光谱测定来确认。该荧光光谱测定中使用的溶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优选使用甲苯、二氯甲烷、四氢呋喃等溶剂。作为该溶剂使用甲苯是更优选的,只要在有机发光材料的溶解性方面没有问题即可。

以下,将在500nm以上且580nm以下的区域中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称为“绿色发光”。将在580nm以上且750nm以下的区域中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称为“红色发光”。

一般而言,激发光的能量越大,则越容易引起材料的分解。但波长为4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范围的激发光的激发能量较小。因此,不会引起颜色转换组合物中的发光材料的分解,可得到色彩纯度良好的发光。

波长为4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范围的激发光的一部分会部分地透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因此,可利用其自身作为蓝色发光。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包含显示绿色发光的有机发光材料(a)和显示红色发光的有机发光材料(b)。因此,在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应用于发光峰尖锐的蓝色led光源的情况下,就蓝、绿、红各色而言均显示出尖锐形状的发光光谱,能够得到色彩纯度良好的白色光。结果,特别是在显示器中,可有效地形成色彩更鲜明且更宽的色域。另外,在照明用途中,与当今成为主流的将蓝色led与黄色荧光体组合而成的白色led相比,特别是绿色区域及红色区域的发光特性得到改善,因此可得到演色性提高的理想白色光源。

为了扩大色域、使颜色再现性提高,优选蓝、绿、红各色的发光光谱的重叠小。

例如,在将具有适度的激发能量的波长为4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范围的蓝色光用作激发光的情况下,将在500nm以上的区域中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作为绿色发光来利用。在该情况下,激发光的发光光谱与绿色光的发光光谱的重叠变小,颜色再现性提高,故优选。从进一步提高该效果的方面考虑,有机发光材料(a)的峰值波长的下限值更优选为510n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15nm以上,尤其优选为520nm以上。

另外,为了减小激发光的发光光谱与红色光的发光光谱的重叠,优选将在580nm以下的区域中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作为绿色发光来利用。从进一步提高该效果的方面考虑,有机发光材料(a)的峰值波长的上限值更优选为55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40nm以下,尤其优选为535nm以下。

此外,将在500nm以上且580nm以下的区域中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作为绿色发光来利用的情况下,将在580nm以上的区域中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作为红色发光来利用。在该情况下,绿色光的发光光谱与红色光的发光光谱的重叠变小,颜色再现性提高,故优选。从进一步提高该效果的方面考虑,有机发光材料(b)的峰值波长的下限值更优选为610n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20nm以上,尤其优选为630nm以上。

红色光的峰值波长的上限可以为可见光区域的上边界附近即750nm以下,为700nm以下时视感度增大,故更优选。从进一步提高该效果的方面考虑,有机发光材料(b)的峰值波长的上限值进一步优选为680nm以下,尤其优选为660nm以下。

即,将波长为4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范围的蓝色光用作激发光的情况下,绿色光的峰值波长优选在500nm以上且580nm以下的区域中被观测到,更优选为510nm以上且55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15nm以上且540nm以下,尤其优选为520nm以上且535nm以下。另外,红色光的峰值波长优选在580nm以上且750nm以下的区域中被观测到,更优选为610nm以上且7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20nm以上且680nm以下,尤其优选为630nm以上且660nm以下。

为了减小发光光谱的重叠、使颜色再现性提高,优选使蓝、绿、红各色的发光光谱的半值宽度小。特别地,绿色光及红色光的发光光谱的半值宽度小时,对于颜色再现性的提高是有效的。

例如,作为绿色光的发光光谱的半值宽度,优选为50nm以下,更优选为4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nm以下,尤其优选为30nm以下。作为红色光的发光光谱的半值宽度,优选为80nm以下,更优选为7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nm以下,尤其优选为50nm以下。

关于发光光谱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但从能够有效利用激发能量、色彩纯度也提高的方面考虑,优选为单一峰。此处,所谓单一峰,表示不存在相对于强度最强的峰而言具有该强度的5%以上的强度的峰的状态。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具有至少两层的颜色转换层,即,含有有机发光材料(a)的(a)层和含有有机发光材料(b)的(b)层。通过在不同的层中含有有机发光材料(a)及有机发光材料(b),从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被抑制,因此,与分散于同一层中的情况相比显示出更高色彩纯度的发光。另外,通过抑制有机发光材料(a)及有机发光材料(b)的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机发光材料(a)及有机发光材料(b)在各层中各自独立地发光,因此,容易调节绿色及红色的发光峰值波长、发光强度。

即,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而言,能够在不使显示高色彩纯度的发光的有机发光材料(a)及有机发光材料(b)等有机发光材料的特性变差的情况下,设计蓝色、绿色、红色的各光的最佳发光峰值波长、发光强度。由此,能够得到色彩纯度良好的白色光。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中,可以在(a)层及(b)层的各层中分别包含至少一种有机发光材料,也可以包含两种以上有机发光材料。通过在(a)层及(b)层中的至少一层中混合多种有机发光材料,从而能够对蓝色、绿色、红色的各光的发光峰值波长、发光强度进行精细的调节。

作为多种有机发光材料的混合例,例如,(a)层除含有上述有机发光材料(a)以外,还可以含有与有机发光材料(a)为不同种类的有机发光材料(a’)。有机发光材料(a’)通过使用波长为4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范围的激发光从而呈现出在500nm以上且580nm以下的区域中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b)层除含有上述有机发光材料(b)以外,还可以含有与有机发光材料(b)为不同种类的有机发光材料(b’)。有机发光材料(b’)通过利用波长为4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范围的激发光或来自有机发光材料(a)的发光中的任一者或两者而被激发从而呈现出在580nm以上且750nm以下的区域中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

另外,还优选的是,(a)层除含有上述有机发光材料(a)以外,还含有与有机发光材料(a)为不同种类的有机发光材料(c)。有机发光材料(c)通过利用波长为4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范围的激发光或来自有机发光材料(a)的发光中的任一者或两者而被激发从而呈现出在580nm以上且750nm以下的区域中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还优选的是,(b)层除含有上述有机发光材料(b)以外,还含有与有机发光材料(b)为不同种类的有机发光材料(d)。有机发光材料(d)通过使用波长为4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范围的激发光从而呈现出在500nm以上且580nm以下的区域中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中,(a)层及(b)层可以分别包含多层。在该情况下,多个(a)层的各层中的组成、形态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同样地,多个(b)层的各层中的组成、形态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代表性结构例,例如可举出以下所示的结构。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颜色转换片1为基材层10、与(a)层11及(b)层12的层叠体。在该颜色转换片1的结构例中,(a)层11及(b)层12的层叠体是在基材层10上按照(a)层11、(b)层12的顺序层叠而成的。即,颜色转换片1具备基材层10,并在该基材层10上含有(b)层/(a)层这样的层叠结构的(a)层11及(b)层12。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另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颜色转换片1a为下述结构的层叠体:(a)层11及(b)层12被多个基材层10所夹持。在该颜色转换片1a的结构例中,(a)层11及(b)层12的层叠体是在基材层10上按照(a)层11、(b)层12的顺序层叠而成的,进而,在该(b)层12上还层叠有另一个基材层10。即,颜色转换片1a具备多个基材层10,并以夹持于上述多个基材层10之间的方式含有(b)层/(a)层这样的层叠结构的(a)层11及(b)层12。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结构例,除图1、2所示例的结构例以外,还可举出例如(b)层/(a)层/(a)层、(b)层/(b)层/(a)层、(b)层/(b)层/(a)层/(a)层那样的(a)层11、(b)层12连续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结构为示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具体结构并不限定于这些结构,利用以下说明所导出的事项施加适当变更而得到的结构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颜色转换层>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中,所谓颜色转换层,是包含颜色转换组合物或其固化物的层。另外,所谓颜色转换组合物,是至少包含有机发光材料及粘结剂树脂的组合物。(a)层及(b)层为颜色转换层的一例。

颜色转换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1μm~1000μm,更优选为10μm~1000μm。颜色转换层的厚度小于1μm时,存在颜色转换片的强韧性变低这样的问题。颜色转换层的厚度大于1000μm时,容易产生裂纹,难以进行颜色转换片的成型。作为颜色转换层的厚度,更优选为5μm~100μm,进一步优选为10μm~100μm,尤其优选为15μm~100μm。

本发明中的膜厚(层的厚度)是指:基于jisk7130(1999)塑料-膜及片-厚度测定方法中的利用机械扫描的厚度测定方法a法而测得的膜厚(平均膜厚)。

(有机发光材料)

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而言,在(a)层及(b)层中含有有机发光材料。此处,所谓本发明中的发光材料,是指在被照射某种光时发出波长与该光不同的光的材料。有机发光材料为有机物的发光材料。

为了实现高效的颜色转换,优选发光材料为显示出发光量子产率高的发光特性的材料。一般而言,作为发光材料,可举出无机荧光体、荧光颜料、荧光染料、量子点等已知的发光材料,但从分散的均匀性、使用量的减少、环境负担的减轻的观点考虑,优选有机发光材料。

作为有机发光材料,可举出如下所示的有机发光材料等。例如,作为优选的有机发光材料,可举出:萘、蒽、菲、芘、并四苯、三亚苯、苝、荧蒽、芴、茚等具有稠合芳环的化合物或其衍生物等。另外,作为优选的有机发光材料,可举出:呋喃、吡咯、噻吩、噻咯(silole)、9-硅杂芴(9-silafluorene)、9,9’-螺二硅杂芴(9,9’-spirobisilafluorene)、苯并噻吩、苯并呋喃、吲哚、二苯并噻吩、二苯并呋喃、咪唑并吡啶、菲咯啉、吡啶、吡嗪、萘啶、喹喔啉、吡咯并吡啶等具有杂芳环的化合物或其衍生物、硼烷衍生物等。

另外,作为优选的有机发光材料,可举出:1,4-二苯乙烯基苯、4,4’-双(2-(4-二苯基氨基苯基)乙烯基)联苯、4,4’-双(n-(茋-4-基)-n-苯基氨基)茋等茋衍生物、芳香族乙炔衍生物、四苯基丁二烯衍生物、醛连氮衍生物、亚甲基吡咯衍生物、吡咯并[3,4-c]吡咯二酮衍生物等。另外,作为优选的有机发光材料,可举出:香豆素6、香豆素7、香豆素153等香豆素衍生物、咪唑、噻唑、噻二唑、咔唑、噁唑、噁二唑、三唑等唑衍生物及其金属络合物、吲哚菁绿等花青类化合物、荧光素/曙红/罗丹明等呫吨类化合物、噻吨类化合物等。

另外,作为优选的有机发光材料,可举出:聚亚苯基类化合物、萘二甲酰亚胺衍生物、酞菁衍生物及其金属络合物、卟啉衍生物及其金属络合物、尼罗红、尼罗蓝等噁嗪类化合物、螺烯类化合物、n,n’-二苯基-n,n’-二(3-甲基苯基)-4,4’-二苯基-1,1’-二胺等芳香族胺衍生物等。另外,作为优选的有机发光材料,可举出:铱(ir)、钌(ru)、铑(rh)、钯(pd)、铂(pt)、锇(os)及铼(re)等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化合物等。但本发明中的有机发光材料并不限定于上述有机发光材料。

有机发光材料可以是荧光发光材料,也可以是磷光发光材料,为了实现高色彩纯度,优选荧光发光材料。上述有机发光材料中,具有稠合芳环的化合物或其衍生物是优选的,这是因为它们的热稳定性及光稳定性高。

另外,作为有机发光材料,从溶解性、分子结构的多样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具有配位键的化合物。从半值宽度小、能够实现高效的发光的方面考虑,还优选为氟化硼络合物等含有硼的化合物。

例如,作为有机发光材料(a),可举出香豆素6、香豆素7、香豆素153等香豆素衍生物、吲哚菁绿等花青衍生物、荧光素、异硫氰酸荧光素、羧基荧光素二乙酸酯等荧光素衍生物、酞菁绿等酞菁衍生物、4,10-二氰基苝-3,9-二甲酸二异丁基酯等苝衍生物、以及亚甲基吡咯衍生物、茋衍生物、噁嗪衍生物、萘二甲酰亚胺衍生物、吡嗪衍生物、苯并咪唑衍生物、苯并噁唑衍生物、苯并噻唑衍生物、咪唑并吡啶衍生物、唑衍生物、蒽等具有稠合芳环的化合物或其衍生物、芳香族胺衍生物、有机金属络合物化合物等作为优选的材料。然而,有机发光材料(a)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材料。

在这些化合物中,亚甲基吡咯衍生物由于可获得高发光量子产率、耐久性良好,因此是尤其优选的化合物。作为亚甲基吡咯衍生物,例如后述的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是优选的,这是因为其可显示出色彩纯度高的发光。

作为有机发光材料(a’),可举出与有机发光材料(a)同样的发光材料作为优选的材料,尤其优选为后述的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作为有机发光材料(d),可举出与有机发光材料(a)同样的发光材料作为优选的材料,尤其优选为后述的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中包含有机发光材料(a)和有机发光材料(d)时,优选这些有机发光材料(a)及有机发光材料(d)均为后述的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在该情况下,有机发光材料(a)与有机发光材料(d)可以为相同的化合物,也可以为不同的化合物,从成本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为相同的化合物。

作为有机发光材料(b),可举出4-二氰基亚甲基-2-甲基-6-(对二甲基氨基苯乙烯基)-4h-吡喃等花青衍生物、罗丹明b、罗丹明6g、罗丹明101、磺基罗丹明101等罗丹明衍生物、1-乙基-2-(4-(对二甲基氨基苯基)-1,3-丁二烯基)-吡啶鎓高氯酸盐等吡啶衍生物、n,n’-双(2,6-二异丙基苯基)-1,6,7,12-四苯氧基苝基-3,4:9,10-双二碳酰亚胺等苝衍生物、以及卟啉衍生物、亚甲基吡咯衍生物、噁嗪衍生物、吡嗪衍生物、并四苯、二苯并二茚并苝等具有稠合芳环的化合物或其衍生物、有机金属络合物化合物等作为优选的材料。然而,有机发光材料(b)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材料。

在这些化合物中,亚甲基吡咯衍生物由于可获得高发光量子产率、耐久性良好,因此是尤其优选的化合物。作为亚甲基吡咯衍生物,例如后述的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是优选的,这是因为其可显示出色彩纯度高的发光。

作为有机发光材料(b’),可举出与有机发光材料(b)同样的发光材料作为优选的材料,尤其优选为后述的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作为有机发光材料(c),可举出与有机发光材料(b)同样的发光材料作为优选的材料,尤其优选为后述的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中包含有机发光材料(b)和有机发光材料(c)时,优选这些有机发光材料(b)及有机发光材料(c)均为后述的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在该情况下,有机发光材料(b)与有机发光材料(c)可以为相同的化合物,也可以为不同的化合物,从成本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为相同的化合物。

(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中,优选有机发光材料(a)及有机发光材料(b)中的至少一者为下述的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5]

通式(1)中,x为c-r7或n。r1~r9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选自氢、烷基、环烷基、杂环基、链烯基、环烯基、炔基、羟基、巯基、烷氧基、烷基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杂芳基、卤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硝基、甲硅烷基、硅氧烷基、硼烷基、氧化膦基、及与相邻取代基之间形成的稠环之中。

在上述全部基团中,氢也可以是氘。这在以下说明的化合物或其部分结构中也是同样的。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例如所谓碳原子数6~40的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是也包括在芳基上取代的取代基所含的碳原子数在内的全部碳原子数为6~40的芳基。规定了碳原子数的其他取代基也与此相同。

另外,在上述全部基团中,作为经取代时的取代基,优选为烷基、环烷基、杂环基、链烯基、环烯基、炔基、羟基、巯基、烷氧基、烷基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杂芳基、卤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硝基、甲硅烷基、硅氧烷基、硼烷基、氧化膦基,进一步优选为在各取代基的说明中作为优选的具体取代基。另外,这些取代基还可以进一步被上述取代基取代。

“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的情况下的“未取代”是指,经氢原子或氘原子取代。在以下说明的化合物或其部分结构中,“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的情况也与上述相同。

上述全部基团中,烷基表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等饱和脂肪族烃基,其可以具有取代基也可以不具有取代基。经取代的情况下的追加的取代基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烷基、卤素、芳基、杂芳基等,这一点在以下的记载中也是共通的。另外,烷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从获取的容易性及成本的方面考虑,优选为1以上且20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1以上且8以下的范围。

环烷基表示例如环丙基、环己基、降冰片基、金刚烷基等饱和脂环式烃基,其可以具有取代基也可以不具有取代基。烷基部分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3以上且20以下的范围。

杂环基表示例如吡喃环、哌啶环、环状酰胺等在环内具有碳以外的原子的脂肪族环,其可以具有取代基也可以不具有取代基。杂环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以上且20以下的范围。

链烯基表示例如乙烯基、烯丙基、丁二烯基等包含双键的不饱和脂肪族烃基,其可以具有取代基也可以不具有取代基。链烯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以上且20以下的范围。

环烯基表示例如环戊烯基、环戊二烯基、环己烯基等包含双键的不饱和脂环式烃基,其可以具有取代基也可以不具有取代基。

炔基表示例如乙炔基等包含三键的不饱和脂肪族烃基,其可以具有取代基也可以不具有取代基。炔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以上且20以下的范围。

烷氧基表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等经由醚键而键合有脂肪族烃基的官能团,该脂肪族烃基既可以具有取代基也可以不具有取代基。烷氧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以上且20以下的范围。

烷基硫基是指烷氧基的醚键的氧原子被硫原子替代而得到的基团。烷基硫基的烃基可以具有取代基也可以不具有取代基。烷基硫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以上且20以下的范围。

芳基醚基表示例如苯氧基等经由醚键而键合有芳香族烃基的官能团,芳香族烃基可以具有取代基也可以不具有取代基。芳基醚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6以上且40以下的范围。

芳基硫醚基是指芳基醚基的醚键的氧原子被硫原子替代而得到的基团。芳基硫醚基中的芳香族烃基可以具有取代基也可以不具有取代基。芳基硫醚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6以上且40以下的范围。

芳基表示例如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芴基、苯并芴基、二苯并芴基、菲基、蒽基、苯并菲基、苯并蒽基、基、芘基、荧蒽基、三亚苯基、苯并荧蒽基、二苯并蒽基、苝基、螺烯基等芳香族烃基。其中,优选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芴基、菲基、蒽基、芘基、荧蒽基、三亚苯基。芳基可以具有取代基也可以不具有取代基。芳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6以上且40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6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

r1~r9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的情况下,作为芳基,优选为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芴基、菲基、蒽基,更优选为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进一步优选为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尤其优选为苯基。

在各个取代基进一步被芳基取代的情况下,作为芳基,优选为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芴基、菲基、蒽基,更优选为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尤其优选为苯基。

杂芳基表示例如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吡嗪基、嘧啶基、哒嗪基、三嗪基、萘啶基、噌啉基、酞嗪基、喹喔啉基、喹唑啉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吲哚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咔唑基、苯并咔唑基、咔啉基、吲哚并咔唑基、苯并呋喃并咔唑基、苯并噻吩并咔唑基、二氢茚并咔唑基、苯并喹啉基、吖啶基、二苯并吖啶基、苯并咪唑基、咪唑并吡啶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唑基、菲咯啉基等在一个或多个环内具有碳以外的原子的环状芳香族基团。其中,萘啶基表示1,5-萘啶基、1,6-萘啶基、1,7-萘啶基、1,8-萘啶基、2,6-萘啶基、2,7-萘啶基中的任意基团。杂芳基可以具有取代基也可以不具有取代基。杂芳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以上且40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2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

r1~r9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的情况下,作为杂芳基,优选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喹啉基、嘧啶基、三嗪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吲哚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咔唑基、苯并咪唑基、咪唑并吡啶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唑基、菲咯啉基,更优选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喹啉基。尤其优选为吡啶基。

在各个取代基进一步被杂芳基取代的情况下,作为杂芳基,优选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喹啉基、嘧啶基、三嗪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吲哚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咔唑基、苯并咪唑基、咪唑并吡啶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唑基、菲咯啉基,更优选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喹啉基。尤其优选为吡啶基。

卤素表示选自氟、氯、溴及碘中的原子。另外,羰基、羧基、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可以具有取代基也可以不具有取代基。此处,作为取代基,例如可举出烷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等,这些取代基也可以进一步被取代。

氨基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作为取代的情况下的取代基,例如可举出:芳基、杂芳基、直链烷基、支链烷基等。作为芳基、杂芳基,优选为苯基、萘基、吡啶基、喹啉基。这些取代基也可以进一步被取代。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以上且50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6以上且40以下的范围、尤其优选为6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

甲硅烷基表示例如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丙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乙烯基二甲基甲硅烷基等烷基甲硅烷基、苯基二甲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苯基甲硅烷基、三苯基甲硅烷基、三萘基甲硅烷基等芳基甲硅烷基。硅上的取代基也可以进一步被取代。甲硅烷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

硅氧烷基表示例如三甲基硅氧烷基等经由醚键而形成的硅化合物基团。硅上的取代基也可以进一步被取代。另外,硼烷基是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硼烷基。作为取代的情况下的取代基,例如可举出:芳基、杂芳基、直链烷基、支链烷基、芳基醚基、烷氧基、羟基。其中,优选芳基、芳基醚基。另外,氧化膦基是由-p(=o)r10r11表示的基团。r10r11选自与r1~r9同样的组。

与相邻取代基之间形成的稠环及脂肪族环是指,任意相邻的2个取代基(例如通式(1)的r1和r2)相互键合而形成共轭或非共轭的环状骨架。作为这样的稠环及脂肪族环的构成元素,除了碳以外,还可以包含选自氮、氧、硫、磷及硅中的元素。另外,这些稠环及脂肪族环还可以进一步与其他环稠合。

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显示出高发光量子产率,并且发光光谱的半值宽度小,因此能够实现高效的颜色转换和高色彩纯度这两者。此外,对于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而言,通过在适当的位置导入适当的取代基,可以调整发光效率、色彩纯度、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及分散性等各种特性、物性。例如,与r1、r3、r4及r6全部为氢的情况相比,r1、r3、r4及r6中的至少一个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的情况下,会显示出更好的热稳定性及光稳定性。

在r1、r3、r4及r6中的至少一个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的情况下,作为烷基,优选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这样的碳原子数1~6的烷基。作为该烷基,从热稳定性优异这样的观点考虑,进一步优选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另外,从防止浓度淬灭、提高发光量子产率的观点考虑,作为该烷基,更优选为空间体积大的叔丁基。另外,从合成的容易性、原料获取的容易性这样的观点考虑,作为该烷基,还可优选使用甲基。

在r1、r3、r4及r6中的至少一个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的情况下,作为芳基,优选为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进一步优选为苯基、联苯基,尤其优选为苯基。

在r1、r3、r4及r6中的至少一个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的情况下,作为杂芳基,优选为吡啶基、喹啉基、噻吩基,进一步优选为吡啶基、喹啉基,尤其优选为吡啶基。

在r1、r3、r4及r6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地全部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的情况下,由于在粘结剂树脂、溶剂中的溶解性良好,故优选。此时,作为烷基,从合成的容易性、原料获取的容易性这样的观点考虑,优选为甲基。

在r1、r3、r4及r6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地全部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者经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的情况下,由于会显示出更好的热稳定性及光稳定性,故优选。此时,更优选r1、r3、r4及r6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地全部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

虽然也存在使多种性质提高的取代基,但在全部方面均显示出充分性能的取代基是有限的。特别是,高发光效率与高色彩纯度的同时实现是困难的。因此,通过向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导入多种取代基,能够得到在发光特性、色彩纯度等方面取得了平衡的化合物。

特别是,在r1、r3、r4及r6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地全部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的情况下,优选以使例如r1≠r4、r3≠r6、r1≠r3或r4≠r6等的方式导入多种取代基。在此,“≠”表示不同结构的基团。例如,r1≠r4表示r1与r4为不同结构的基团。通过如上所述地导入多种取代基,能够同时导入会对色彩纯度带来影响的芳基和会对发光效率带来影响的芳基,因此能够实现精细的调节。

其中,从使发光效率和色彩纯度均衡性良好地提高这样的观点考虑,优选r1≠r3或r4≠r6。在该情况下,对于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而言,能够在两侧的吡咯环上分别导入1个以上会对色彩纯度带来影响的芳基,并能够在除其以外的位置上导入会对发光效率带来影响的芳基,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这两方面的性质。另外,在r1≠r3或r4≠r6的情况下,从使耐热性和色彩纯度这两者均提高这样的观点考虑,更优选r1=r4及r3=r6

作为主要会对色彩纯度带来影响的芳基,优选为被供电子性基团取代的芳基。所谓供电子性基团,在有机电子理论中,是通过诱导效应、共振效应而向所取代的原子团提供电子的原子团。作为供电子性基团,可举出作为哈米特方程的取代基常数(σp(para))而取负值的基团。哈米特方程的取代基常数(σp(para))可引用自化学手册基础修订第5版(ii-380页)(化学便覧基礎改訂5版(ii-380頁))。

作为供电子性基团的具体例,例如可举出烷基(甲基的σp:-0.17)、烷氧基(甲氧基的σp:-0.27)、氨基(-nh2的σp:-0.66)等。特别地,优选碳原子数1~8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更优选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从分散性的观点考虑,尤其优选叔丁基、甲氧基,将这些基团作为上述供电子性基团的情况下,在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中,能够防止由分子彼此的聚集而导致的淬灭。取代基的取代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但为了提高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光稳定性而需要抑制键的扭转,因此优选相对于与亚甲基吡咯骨架的键合位置而键合于间位或对位。另一方面,作为主要会对发光效率带来影响的芳基,优选为具有叔丁基、金刚烷基、甲氧基等体积大的取代基的芳基。

r1、r3、r4及r6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地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的情况下,优选r1、r3、r4及r6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地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此时,更优选r1、r3、r4及r6分别选自以下的ar-1~ar-6。在该情况下,作为r1、r3、r4及r6的优选组合,可举出表1-1~表1-11所示那样的组合,但并不限定于这些组合。

[化学式6]

[表1-1]

[表1-2]

[表1-3]

[表1-4]

[表1-5]

[表1-6]

[表1-7]

[表1-8]

[表1-9]

[表1-10]

[表1-11]

r2及r5优选为氢、烷基、羰基、氧基羰基、芳基中的任意基团。其中,从热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氢或烷基,从在发光光谱中容易得到窄的半值宽度这样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为氢。

r8及r9优选为烷基、芳基、杂芳基、氟、含氟烷基、含氟杂芳基或含氟芳基。特别是,从相对于激发光稳定、且可获得更高的发光量子产率的方面考虑,更优选r8及r9为氟或含氟芳基。此外,从合成的容易性方面考虑,进一步优选r8及r9为氟。

此处,含氟芳基是指包含氟的芳基,例如可举出氟苯基、三氟甲基苯基及五氟苯基等。含氟杂芳基是包含氟的杂芳基,例如可举出氟吡啶基、三氟甲基吡啶基及三氟吡啶基等。含氟烷基是包含氟的烷基,例如可举出三氟甲基、五氟乙基等。

另外,在通式(1)中,从光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x为c-r7。x为c-r7时,取代基r7会对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耐久性、即该化合物的发光强度的经时性降低造成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在r7为氢的情况下,该部位的反应性高,因此该部位与空气中的水分、氧容易发生反应。这会引起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分解。另外,在r7为例如烷基这样的分子链运动的自由度大的取代基的情况下,虽然确实会使得反应性降低,但在颜色转换片中化合物彼此经时地发生聚集,结果因浓度淬灭而引起发光强度降低。因此,r7优选为刚直且运动的自由度小、不易引发聚集的基团,具体而言,优选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者经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中的任意基团。

从可获得更高的发光量子产率、更不易发生热分解的观点、以及光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x为c-r7、且r7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作为芳基,从不损害发光波长这样的观点考虑,优选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芴基、菲基、蒽基。

此外,为了提高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光稳定性,需要适度地抑制r7与亚甲基吡咯骨架的碳-碳键的扭转。其理由在于,如果扭转过大,则会使得光稳定性降低(相对于激发光的反应性提高等)。从这样的观点考虑,作为r7,优选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联苯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联苯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更优选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联苯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联苯基。尤其优选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

另外,r7优选为体积适度大的取代基。通过使r7具有一定程度的大体积,可以防止分子的聚集,结果使得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发光效率、耐久性进一步提高。

作为这样的体积大的取代基的进一步优选的例子,可举出下述通式(2)表示的r7的结构。

[化学式7]

通式(2)中,r选自由氢、烷基、环烷基、杂环基、链烯基、环烯基、炔基、羟基、巯基、烷氧基、烷基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杂芳基、卤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硝基、甲硅烷基、硅氧烷基、硼烷基、氧化膦基组成的组。k为1~3的整数。k为2以上时,r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从能够获得更高的发光量子产率的观点考虑,r优选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在该芳基中,可特别举出苯基、萘基作为优选例。r为芳基的情况下,通式(2)的k优选为1或2,其中,从进一步防止分子的聚集这样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为2。此外,在k为2以上的情况下,优选r中的至少一个被烷基取代。作为此时的烷基,从热稳定性的观点考虑,可举出甲基、乙基及叔丁基作为尤其优选的例子。

另外,从控制荧光波长及吸收波长、或提高与溶剂的相容性这样的观点考虑,r优选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或者卤素,更优选为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从分散性的观点考虑,尤其优选为叔丁基、甲氧基。r为叔丁基或甲氧基时,对于防止由分子彼此的聚集而引起的淬灭而言是更有效的。

另外,作为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另一实施方式,优选r1~r7中的至少一个为吸电子基团。尤其优选的是:(1)r1~r6中的至少一个为吸电子基团;(2)r7为吸电子基团;或(3)r1~r6中的至少一个为吸电子基团、且r7为吸电子基团。通过如上所述地向上述化合物的亚甲基吡咯骨架中导入吸电子基团,可以大幅减小亚甲基吡咯骨架的电子密度。由此,上述化合物相对于氧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结果能够使上述化合物的耐久性进一步提高。

吸电子基团也称为受电子性基团,在有机电子理论中,是通过诱导效应、共振效应而从所取代的原子团吸引电子的原子团。作为吸电子基团,可举出作为哈米特方程的取代基常数(σp(para))而取正值的基团。哈米特方程的取代基常数(σp(para))可引用自化学手册基础修订第5版(ii-380页)(化学便覧基礎改訂5版(ii-380頁))。需要说明的是,还存在苯基也取如上所述的正值的例子,但在本发明中,吸电子基团不包括苯基。

作为吸电子基团的例子,例如可举出-f(σp:+0.06)、-cl(σp:+0.23)、-br(σp:+0.23)、-i(σp:+0.18)、-co2r12(σp:r12为乙基时+0.45)、-conh2(σp:+0.38)、-cor12(σp:r12为甲基时+0.49)、-cf3(σp:+0.50)、-so2r12(σp:r12为甲基时+0.69)、-no2(σp:+0.81)等。r1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经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原子数6~30的芳香族烃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30的杂环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30的烷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30的环烷基。作为上述各基团的具体例,可举出与上文所述同样的例子。

作为优选的吸电子基团,可举出氟、含氟芳基、含氟杂芳基、含氟烷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酰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酯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酰胺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磺酰基或者氰基。其理由在于,这些基团不易发生化学分解。

作为更优选的吸电子基团,可举出含氟烷基、含氟芳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酰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酯基或氰基。其理由在于,这些基团可带来防止浓度淬灭、使发光量子产率提高的效果。尤其优选的吸电子基团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酯基。

作为能够优选地用作有机发光材料(a)、有机发光材料(a’)及有机发光材料(d)的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一个优选例,可举出下述情况:r1、r3、r4及r6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地全部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且x为c-r7,r7为通式(2)表示的基团。在该情况下,r7尤其优选为r作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而被包含的、通式(2)表示的基团。

另外,作为能够优选地用作有机发光材料(b)、有机发光材料(b’)及有机发光材料(c)的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另一个优选例,可举出下述情况:r1、r3、r4及r6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地全部选自上述的ar-1~ar-6,且x为c-r7,r7为通式(2)表示的基团。在该情况下,r7更优选为r作为以叔丁基、甲氧基而被包含的、通式(2)表示的基团,尤其优选为r作为甲氧基而被包含的通式(2)表示的基团。

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一例如下所示,但该化合物并不限定于这些。

[化学式8]

[化学式9]

[化学式10]

[化学式11]

[化学式12]

[化学式13]

[化学式14]

[化学式15]

[化学式16]

[化学式17]

[化学式18]

[化学式19]

[化学式20]

[化学式21]

[化学式22]

[化学式23]

[化学式24]

[化学式25]

[化学式26]

[化学式27]

[化学式28]

[化学式29]

[化学式30]

[化学式31]

[化学式32]

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可以利用例如日本特表平8-50947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0-208262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合成。即,通过使亚甲基吡咯化合物与金属盐在碱共存下反应,可得到目标亚甲基吡咯类金属络合物。

另外,关于亚甲基吡咯-氟化硼络合物的合成,可参照在j.org.chem.,vol.64,no.21,pp.7813-7819(1999)、angew.chem.,int.ed.engl.,vol.36,pp.1333-1335(1997)等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例如可举出下述方法:将下述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和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在磷酰氯存在下、在1,2-二氯乙烷中进行加热之后,使下述通式(5)表示的化合物在三乙胺存在下在1,2-二氯乙烷中反应,由此得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此处,r1~r9与上述说明同样。j表示卤素。

[化学式33]

此外,在导入芳基、杂芳基时,可举出采用卤代衍生物与硼酸或硼酸酯化衍生物的偶联反应来形成碳-碳键的方法,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同样地,在导入氨基、咔唑基时,也可举出例如采用卤代衍生物与胺或咔唑衍生物的偶联反应(在钯等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来形成碳-氮键的方法,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而言,除了含有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含有其他化合物。例如,为了进一步提高从激发光向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含有红荧烯等辅助掺杂剂。另外,在想要掺入除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发光色以外的发光色的情况下,可添加期望的有机发光材料,例如香豆素类色素、罗丹明类色素等有机发光材料。此外,除了这些有机发光材料以外,还可以组合添加无机荧光体、荧光颜料、荧光染料、量子点等已知的发光材料。

以下,示出了除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以外的有机发光材料的一例,但本发明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材料。

[化学式34]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中,(a)层及(b)层的各层中的有机发光材料的含量虽然也取决于化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发光量子产率及激发波长处的吸收强度、以及要制作的颜色转换片的厚度、透过率,但通常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结剂树脂而言为1.0×10-4重量份~30重量份。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结剂树脂而言,上述各层中的有机发光材料的含量进一步优选为1.0×10-3重量份~10重量份,尤其优选为5.0×10-3重量份~5重量份。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中,由于绿色发光的一部分被转换为红色发光,因此,(a)层中的有机发光材料(a)的含量wa与(b)层中的有机发光材料(b)的含量wb优选为下述关系:wa≥wb。另外,含量wa与含量wb的比率为wa∶wb=1000∶1~1∶1,进一步优选为500∶1~2∶1,尤其优选为200∶1~3∶1。其中,含量wa及含量wb分别为(a)层及(b)层的各层中的、相对于粘结剂树脂的重量而言的重量百分比。

(a)层及(b)层还含有除有机发光材料(a)及有机发光材料(b)以外的有机发光材料的情况下,追加的有机发光材料的含量优选为不对有机发光材料(a)及有机发光材料(b)的各发光造成过度影响的量。

例如,在(a)层不仅包含有机发光材料(a)而且还包含有机发光材料(a’)的情况下,(a)层中的有机发光材料(a)的含量wa与(a)层中的有机发光材料(a’)的含量wa’为wa≥wa’的关系是优选的,这是因为不会对有机发光材料(a)的发光造成过度的影响。另外,含量wa与含量wa’的比率为wa∶wa,=1000∶1~1∶1,进一步优选为500∶1~2∶1,尤其优选为200∶1~3∶1。其中,含量wa,为(a)层中的、相对于粘结剂树脂的重量而言的重量百分比。

在(a)层不仅包含有机发光材料(a)而且还包含有机发光材料(c)的情况下,(a)层中的有机发光材料(a)的含量wa与(a)层中的有机发光材料(c)的含量wc为wa≥wc的关系是优选的,这是因为不会对有机发光材料(a)的发光造成过度的影响。另外,含量wa与含量wc的比率为wa∶wc=1000∶1~1∶1,进一步优选为500:1~2∶1,尤其优选为200∶1~3∶1。其中,含量wc为(a)层中的、相对于粘结剂树脂的重量而言的重量百分比。

另外,(a)层中的有机发光材料(a)的含量wa、(a)层中的有机发光材料(c)的含量wc与(b)层中的有机发光材料(b)的含量wb为wa≥wb≥wc的关系是优选的,这是因为不会对有机发光材料(a)及有机发光材料(b)的各发光造成过度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b)层不仅包含有机发光材料(b)而且还包含有机发光材料(b’)的情况下,(b)层中的有机发光材料(b)的含量wb与(b)层中的有机发光材料(b’)的含量wb’为wb≥wb’的关系是优选的,这是因为不会对有机发光材料(b)的发光造成过度的影响。另外,含量wb与含量wb’的比率为wb∶wb’=1000∶1~1∶1,进一步优选为500∶1~2∶1,尤其优选为200∶1~3∶1。其中,含量wb’为(b)层中的、相对于粘结剂树脂的重量而言的重量百分比。

在(b)层不仅包含有机发光材料(b)而且还包含有机发光材料(d)的情况下,(a)层中的有机发光材料(a)的含量wa与(b)层中的有机发光材料(d)的含量wd为wa≥wd的关系是优选的,这是因为不会对有机发光材料(a)的发光造成过度的影响。另外,含量wa与含量wd的比率为wa∶wd=1000∶1~1∶1,进一步优选为500∶1~2∶1,尤其优选为200∶1~3∶1。其中,含量wd为(b)层中的、相对于粘结剂树脂的重量而言的重量百分比。

(粘结剂树脂)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组合物及颜色转换片中,粘结剂树脂优选使用成型加工性、透明性、耐热性等优异的材料。作为粘结剂树脂的例子,例如可举出丙烯酸系、甲基丙烯酸系、聚肉桂酸乙烯基系、环化橡胶(ringrubber)系等具有反应性乙烯基的光固化型抗蚀剂材料、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包括有机硅橡胶、有机硅凝胶等有机聚硅氧烷固化物(交联物))、脲树脂、氟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乙烯基树脂、聚酰胺树脂、酚醛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纤维素树脂、脂肪族酯树脂、芳香族酯树脂、脂肪族聚烯烃树脂、芳香族聚烯烃树脂等已知的树脂。另外,也可以使用这些树脂的混合物或共聚物作为粘结剂树脂。通过对这些树脂进行适当设计,可得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而言有用的粘结剂树脂。

这些树脂中,从透明性、耐热性等观点考虑,可优选使用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另外,从容易实施膜化工艺的方面考虑,也优选使用热固性树脂、光固性树脂。

通过使(a)层及(b)层的各层中的有机发光材料与粘结剂树脂的组合最佳化,从而能够使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光峰值波长移位至期望的波长、扩大色域。因此,优选(a)层中含有的粘结剂树脂与(b)层中含有的粘结剂树脂不同。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有机发光材料(a)(其将蓝色光转换为绿色光)和有机发光材料(b)(其将蓝色及绿色的各光转换为红色光)分别分散至不同的粘结剂树脂中,能够将这些有机发光材料(a)及有机发光材料(b)的各发光峰值波长各自分别地调节为最佳峰值波长。需要说明的是,两者的粘结剂树脂不同是指树脂的组成不同。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中,从得到理想的白色光的方面考虑,来自(a)层的发光的峰值波长优选在500nm以上且580nm以下的区域中被观测到。从提高颜色再现性的方面考虑,更优选为510nm以上且55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15nm以上且540nm以下,尤其优选为520nm以上且535nm以下。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中,从得到理想的白色光的方面考虑,来自(b)层的发光的峰值波长优选在580nm以上且750nm以下的区域中被观测到。从提高颜色再现性的方面考虑,更优选为610nm以上且7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20nm以上且680nm以下以下,尤其优选为630nm以上且660nm以下。

粘结剂树脂的溶解度参数即sp值、与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光峰值波长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sp值大的粘结剂树脂中,通过粘结剂树脂与有机发光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可使有机发光材料的激发状态稳定化。因此,与sp值小的粘结剂树脂中相比,该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光峰值波长移位至较长波长一侧。因此,通过使有机发光材料分散于具有最佳sp值的粘结剂树脂中,能够使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光峰值波长最佳化。通过使色彩纯度高的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光的发光峰值波长最佳化,例如,在如后述那样组入显示器的光源的情况下,能够使滤色器的浓度为低水平,使显示器成为高亮度。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中,将(a)层中含有的粘结剂树脂的sp值设为spa(cal/cm3)0.5、将(b)层中含有的粘结剂树脂的sp值设为spb(cal/cm3)0.5时,spa>spb。在该情况下,与使有机发光材料分散于单一粘结剂树脂中的情况相比,(a)层及(b)层中的绿色光与红色光的发光峰值波长之差变小。结果,被转换于视感度大的区域的光得以集中,从而使亮度提高。

其中,spb≤10.0是优选的。在该情况下,可抑制(b)层中的红色光的发光峰值波长向长波长侧移动,结果(a)层及(b)层中的绿色光与红色光的发光峰值波长之差变小,故优选。从进一步提高该效果这样的观点考虑,更优选spb≤9.8,进一步优选spb≤9.7,尤其优选spb≤9.6。

spb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就spb≥7.0的粘结剂树脂而言,有机发光材料的分散性良好,因此可优选地使用。从进一步提高该效果这样的观点考虑,更优选spb≥8.0,进一步优选spb≥8.5,尤其优选spb≥9.0。

特别优选的是,9.0≤spb≤10.0。spb在该范围内的情况下,能够不损害有机发光材料的分散性而得到较大的提高亮度的效果。

另外,spa≥10.0是优选的。在该情况下,(a)层中的绿色光的发光峰值波长更大幅度地向长波长侧移动,结果能够从(a)层发出视感度大的区域的绿色的光。从进一步提高该效果这样的观点考虑,更优选spa≥10.2,进一步优选spa≥10.4,尤其优选spa≥10.6。

spa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就spa≤15.0的粘结剂树脂而言,有机发光材料的分散性良好,因此可优选地使用。从进一步提高该效果这样的观点考虑,更优选spa≤14.0,进一步优选spa≤13.0,尤其优选spa≤12.0。

此处,溶解度参数(sp值)为采用通常使用的在poly.eng.sci.,vol.14,no.2,pp.147-154(1974)等中记载的fedors的推算法、并根据构成树脂的单体的种类和比率算出的值。关于多种树脂的混合物,也可利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例如,可算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sp值为9.7(cal/cm3)0.5,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sp值为10.8(cal/cm3)0.5,双酚a系环氧树脂的sp值为10.9(cal/cm3)0.5

(a)层及(b)层中的粘结剂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将可优选地用于(a)层的粘结剂树脂及可优选地用于(b)层的粘结剂树脂的种类、及各树脂的代表性sp值示于表2。(a)层及(b)层中的粘结剂树脂优选从例如表2所示的树脂中任意地组合使用。

[表2]

※单位:(cal/cm3)0.5

其中,作为(b)层的粘结剂树脂,从在可见光区域中透明性高的方面考虑,可优选地使用烯烃类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有机硅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更优选为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尤其优选为丙烯酸树脂。

另外,作为(a)层的粘结剂树脂,从在可见光区域中透明性高的方面考虑,可优选地使用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更优选为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尤其优选为聚酯树脂。

(其他添加剂)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组合物及颜色转换片中,除了含有有机发光材料(a)、有机发光材料(b)及粘结剂树脂以外,还可以含有抗氧化剂、加工及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等耐光性稳定剂、用于实现涂布膜稳定化的分散剂、均化剂、增塑剂、环氧化合物等交联剂、胺、酸酐、咪唑等固化剂、作为片材表面改性剂的硅烷偶联剂等粘接助剂、作为颜色转换材料沉降抑制剂的二氧化硅粒子、有机硅微粒等无机粒子及硅烷偶联剂等其他添加剂。

作为抗氧化剂,例如可举出2,6-二叔丁基对甲酚、2,6-二叔丁基-4-乙基苯酚等酚类抗氧化剂,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另外,这些抗氧化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多种。

作为加工及热稳定剂,例如可举出亚磷酸三丁酯、亚磷酸三环己酯、三乙基膦、二苯基丁基膦等磷类稳定剂,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另外,这些稳定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多种。

作为耐光性稳定剂,例如可举出2-(5-甲基-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双(α,α-二甲基苄基)苯基]-2h-苯并三唑等苯并三唑类,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另外,这些耐光性稳定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多种。

从不阻碍来自光源的光、发光材料的发光这样的观点考虑,优选这些添加剂在可见光区域中的吸光系数小。具体而言,在波长400nm以上且800nm以下的整个波长区域内,这些添加剂的摩尔吸光系数ε优选为1000以下,更优选为5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以下,尤其优选为100以下。

另外,作为耐光性稳定剂,还可合适地使用具有作为单线态氧淬灭剂的作用的化合物。单线态氧淬灭剂是对单线态氧(所述单线态氧是氧分子在光的能量的作用下发生活化而产生的)进行捕获而使其失活的材料。通过在颜色转换片中共存有单线态氧淬灭剂,可以防止发光材料因单线态氧而发生劣化。

已知单线态氧是通过在玫瑰红、亚甲基蓝这样的色素的三重激发态与基态的氧分子之间发生电子和能量的交换而产生的。

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而言,通过所含有的有机发光材料被激发光激发而发出波长与激发光不同的光,从而进行光的颜色转换。由于重复进行该激发-发光的循环,因此会通过所产生的激发态物质与颜色转换片中所含的氧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使得生成单线态氧的概率提高。由此,有机发光材料与单线态氧之间的碰撞概率也提高,因此容易加速有机发光材料的劣化。

与无机发光材料相比,有机发光材料更容易受到单线态氧的影响。特别是,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与苝等具有稠合芳环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相比,与单线态氧的反应性更高,由单线态氧带来的对耐久性的影响更大。因此,通过利用单线态氧淬灭剂使所产生的单线态氧迅速失活,能够使发光量子产率及色彩纯度优异的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耐久性提高。

作为具有作为单线态氧淬灭剂的作用的化合物,例如可举出特定的叔胺、邻苯二酚衍生物及镍化合物,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另外,这些化合物(耐光性稳定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多种。

所谓叔胺,是表示具有氨的n-h键均被置换为n-c键而成的结构的化合物。作为氮原子上的取代基,可选自烷基、环烷基、杂环基、链烯基、环烯基、炔基、芳基、杂芳基、醛基、羰基、羧基、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及与相邻取代基之间形成的稠环及脂肪族环之中。另外,这些取代基还可以进一步被上述取代基取代。

作为上述叔胺的氮原子上的取代基,从光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其中,更优选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

作为此时的芳基,优选为苯基或萘基,这是因为它们不会阻碍来自光源的光、发光材料的发光,更优选为苯基。另外,氮原子上的芳基增加时,存在可见光区域中的光的吸收增加的可能,因此在氮原子上的3个取代基中,芳基优选为2个以下,更优选为1个以下。在氮原子上的3个取代基中的至少一个是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的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捕获单线态氧,故优选。其中,优选3个取代基中的2个以上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

作为优选的叔胺,可举出三乙胺、1,4-二氮杂双环[2.2.2]辛烷、三正丁胺、n,n-二乙基苯胺、2,2,6,6-四甲基哌啶等,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叔胺。

所谓邻苯二酚衍生物,是表示包括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等异构体在内的在苯环上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与苯环上的羟基为1个的苯酚衍生物相比,能够更有效地捕获单线态氧。

作为邻苯二酚衍生物的苯环上的取代基,除了羟基以外,还可选自氢、烷基、环烷基、杂环基、链烯基、环烯基、炔基、巯基、烷氧基、烷基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杂芳基、卤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硝基、甲硅烷基、硅氧烷基、硼烷基、氧化膦基、及与相邻取代基之间形成的稠环及脂肪族环之中。另外,这些取代基还可以进一步被上述取代基取代。

其中,从光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卤素,更优选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卤素。此外,从与单线态氧淬灭剂反应后的变色小的方面考虑,更优选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卤素。尤其优选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

作为邻苯二酚衍生物中的苯环上的羟基的位置,优选至少2个羟基相邻。这是因为,与间苯二酚(1,3-取代)、对苯二酚(1,4-取代)相比,至少2个羟基相邻时更不易发生光氧化。另外,由于在被氧化后可见光区域的光的吸收也小,因此可以防止颜色转换片的变色。

作为优选的邻苯二酚衍生物,可举出4-叔丁基苯-1,2-二醇、3,5-二叔丁基苯-1,2-二醇等,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

镍化合物是包含镍的化合物。作为镍化合物,例如,可举出氯化镍等无机盐、双乙酰丙酮镍等络合物、氨基甲酸镍盐等有机酸盐等,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此处,有机酸表示具有羧基、磺酰基、酚式羟基、巯基的有机化合物。其中,作为镍化合物,从在颜色转换片中均匀分散这样的观点考虑,优选为络合物及有机酸盐。

作为能够合适地用作单线态氧淬灭剂的镍络合物及有机酸的镍盐,例如可举出乙酰丙酮盐类镍络合物、双二硫代-α-二酮类镍络合物、二硫醇盐类镍络合物、氨基硫醇盐类镍络合物、硫代邻苯二酚类镍络合物、水杨醛肟类镍络合物、硫代双酚盐类镍络合物、靛苯胺类镍化合物、羧酸类镍盐、磺酸类镍盐、酚类镍盐、氨基甲酸类镍盐、二硫代氨基甲酸类镍盐等,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

这些中,作为镍化合物,优选为有机酸的镍盐、乙酰丙酮盐类镍络合物及硫代双酚盐类镍络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特别是从合成的容易性、及廉价这样的观点考虑,优选有机酸的镍盐。另外,从在可见光区域中的摩尔吸光系数小、不吸收光源和发光材料的发光这样的观点考虑,优选为磺酸类镍盐。此外,从显示出更好的单线态氧淬灭效果这样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为芳基磺酸的镍盐,从在种类宽泛的溶剂中的溶解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烷基磺酸的镍盐。作为芳基磺酸的芳基,优选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从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及分散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为经烷基取代的苯基。

另外,作为镍化合物,从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及在可见光区域中的摩尔吸光系数小这样的观点考虑,优选乙酰丙酮盐类镍络合物及硫代双酚盐类镍络合物这两者。这些络合物中的镍上的配体可以被烷基、环烷基、杂环基、链烯基、环烯基、炔基、巯基、烷氧基、烷基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杂芳基、卤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硝基、甲硅烷基、硅氧烷基、硼烷基、氧化膦基等取代基取代。另外,这些取代基还可以进一步被上述取代基取代。

其中,从光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卤素,更优选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卤素。此外,从与单线态氧淬灭剂反应后的变色小的方面考虑,更优选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卤素。尤其优选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

作为在波长为400nm以上且800nm以下的整个波长区域中摩尔吸光系数ε为100以下的镍化合物,例如可举出对甲苯磺酸的镍盐、乙酰丙酮镍(ii)络合物、六氟乙酰丙酮镍(ii)络合物、2,2’-硫代双酚盐正丁基胺镍(ii)络合物、[2,2’-硫代双(4-叔辛基酚盐)]-2-乙基己基胺镍(ii)络合物等。但是,作为镍化合物,并不限定于这些镍盐、镍络合物,在上述各种镍化合物中,优选使用在波长为400nm以上且800nm以下的整个波长区域中摩尔吸光系数ε为100以下的镍化合物。

另外,作为耐光性稳定剂,还可合适地使用具有作为自由基淬灭剂的作用的化合物。其中,作为优选的例子,可举出受阻胺类化合物。作为受阻胺类化合物的例子,例如可举出2,2,6,6-四甲基哌啶、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4-羟基-1,2,2,6,6-五甲基哌啶、4-甲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甲氧基-1,2,2,6,6-五甲基哌啶、癸二酸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癸二酸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甲基丙烯酸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甲基丙烯酸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等哌啶衍生物或其氧化物。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组合物及颜色转换片中,上述添加剂的含量虽然也取决于化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发光量子产率及激发波长处的吸收强度、以及要制作的颜色转换片的厚度、透过率,但通常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结剂树脂而言优选为1.0×10-3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0×10-2重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10-1重量份以上。另外,上述添加剂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结剂树脂而言的含量优选为3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5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重量份以下。

<基材层>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中,优选在基材层(例如图1、2所示的基材层10)上形成作为上述颜色转换层的(a)层及(b)层。

作为基材层,可以无特别限制地使用已知的金属、膜、玻璃、陶瓷、纸等。具体而言,作为基材层,可举出铝(也包括铝合金)、锌、铜、铁等的金属板或箔、纤维素乙酸酯、pet、聚乙烯、聚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苯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乙烯醇缩醛、芳族聚酰胺、有机硅、聚烯烃、热塑性氟树脂、四氟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etfe)等塑料的膜、由α-聚烯烃树脂、聚己内酯树脂、丙烯酸树脂、有机硅树脂以及它们与乙烯的共聚树脂形成的塑料的膜、层压有上述塑料的纸、或利用上述塑料进行了涂覆的纸、层压或蒸镀有上述金属的纸、层压或蒸镀有上述金属的塑料膜等。另外,在基材层为金属板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其表面实施铬系、镍系等的镀覆处理、陶瓷处理。

这些中,从颜色转换片的制作容易度、颜色转换片的成型容易度方面考虑,可优选使用玻璃、树脂膜。另外,为了消除在对膜状的基材层进行处理时发生断裂等的担忧,优选强度高的膜。从它们的要求特性、经济性的方面考虑,优选为树脂膜,这些中,从经济性、操作性方面考虑,优选为选自由pet、聚苯硫醚、聚碳酸酯、聚丙烯组成的组中的塑料膜。另外,在使颜色转换片干燥的情况下、或利用挤出机将颜色转换片于200℃以上的高温进行压接成型的情况下,从耐热性的方面考虑,优选为聚酰亚胺膜。从片的剥离容易度方面考虑,还可以预先对基材层的表面进行脱模处理。同样地,为了提高层间的粘接性,可以预先对基材层的表面进行易粘接处理。

基材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作为下限,优选为12μm以上,更优选为38μm以上。另外,作为上限,优选为5000μm以下,更优选为3000μm以下。

<光取出层>

为了提高光取出效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除具有(a)层及(b)层以外,还可以具有光取出层。光取出层是降低相邻两层之间的界面处的反射的层。

图3是表示将光取出层应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颜色转换片1b具备多个(图3的例子中为2个)基材层10,并以夹持于这些多个基材层10之间的方式含有(a)层11、(b)层12和光取出层13。优选的是,如图3所示,颜色转换片1b在(a)层11与(b)层12之间具有光取出层13。在该颜色转换片1b的结构例中,在基材层10上依次层叠有(a)层11、光取出层13和(b)层12,由此,在该基材层10上形成有(b)层/光取出层/(a)层这样的层叠结构的层叠体。此外,如图3所示,在该层叠体中的(b)层12上层叠有另一个基材层10。

在图3所示的颜色转换片1b的结构例中,(a)层11、光取出层13和(b)层12的层叠体被夹持于多个基材层10之间,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该层叠体也可以不采用被夹持于多个基材层10之间的方式,而是形成于基材层10上。另外,光取出层13可以如图3所示例那样形成于(a)层11的层叠方向上侧的一个端面与(b)层12的层叠方向下侧的一个端面之间,也可以形成于(b)层12的层叠方向上侧的一个端面及/或(a)层11的层叠方向下侧的一个端面。其中,如图3所示例那样,在(a)层11与(b)层12之间形成有光取出层13的情况下,(a)层11中的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光有效地进入(b)层12,因此在这些层间的发光的损失降低,颜色转换效率提高,颜色转换后的白色光的亮度提高,故优选。

另外,在(a)层11与(b)层12之间形成有光取出层13的情况下,(a)层11、(b)层12及光取出层13的各折射率没有特别限定,将(a)层11、(b)层12及光取出层13的相对于波长为589.3nm的光的折射率分别设为na、nb、nc时,na≤nc≤nb或nb≤nc≤na是优选的。在上述情况下,能够使(a)层11与光取出层13的界面以及(b)层12与光取出层13的界面处的各光的反射降低。

<阻隔层>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除具有(a)层及(b)层以外,还可以具有阻隔层。阻隔层是为了防止(a)层及(b)层所示例的颜色转换层因氧、水分或热发生劣化而适当使用的。作为该阻隔层,例如可举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钽、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钇、氧化镁等无机氧化物、氮化硅、氮化铝、氮化钛、碳氮化硅等无机氮化物、或它们的混合物、或在它们中添加其他元素而成的金属氧化物薄膜、金属氮化物薄膜;或者由聚氯乙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有机硅类树脂、三聚氰胺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氟类树脂、乙酸乙烯酯的皂化物等聚乙烯醇类树脂等各种树脂形成的膜。

作为本发明中可合适地用于阻隔层的阻隔性树脂,例如可举出聚酯、聚氯乙烯、尼龙、聚氟乙烯、聚偏氯乙烯、聚丙烯腈、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树脂及这些树脂的混合物。其中,由于聚偏氯乙烯、聚丙烯腈、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乙烯醇的透氧系数非常小,因此阻隔性树脂优选包含这些树脂。此外,从不易发生变色的方面考虑,阻隔性树脂更优选包含聚偏氯乙烯、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从环境负担小的方面考虑,尤其优选包含聚乙烯醇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不同的树脂混合使用,从膜的均匀性及成本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为由单一树脂形成的膜。

作为聚乙烯醇,可以使用例如将98摩尔%以上的乙酰基进行皂化而成的聚乙酸乙烯酯的皂化物。另外,作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可以使用例如将98摩尔%以上的乙酰基进行皂化而成的乙烯含有率为20~50%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皂化物。

另外,作为阻隔层,还可以使用市售的树脂、膜。作为具体例,包括株式会社kuraray制造的聚乙烯醇树脂pva117、株式会社kuraray制造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al”(注册商标))树脂l171b、f171b、或膜ef-xl等。

在阻隔层中,也可以在不会对颜色转换层的发光及耐久性造成过度影响的范围内根据需要而添加抗氧化剂、固化剂、交联剂、加工及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等耐光性稳定剂等。

阻隔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从颜色转换片整体的柔软性、成本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μm以下。尤其优选为10μm以下,还可以为1μm以下。其中,从层形成的容易性的观点考虑,阻隔层的厚度优选为0.01μm以上。

作为应用了上述阻隔层的颜色转换片的代表性结构例,例如,可举出以下所示的结构。图4为表示将阻隔层应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剖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颜色转换片1c具备多个(图4的例子中为2个)基材层10,并以夹持于这些多个基材层10之间的方式含有(a)层11、(b)层12和多个(图4的例子中为2个)阻隔层14。这些多个阻隔层14以将(a)层11与(b)层12的层叠体从其层叠方向两侧夹持的方式形成。在该颜色转换片1c的结构例中,在基材层10上依次层叠有阻隔层14、(a)层11、(b)层12、和另一个阻隔层14。由此,阻隔层/(b)层/(a)层/阻隔层这样的层叠结构的层叠体形成于该基材层10上。此外,如图4所示,在该层叠体中的层叠方向上侧的阻隔层14上层叠有另一个基材层10。

图5为表示将阻隔层应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另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颜色转换片1d具备多个(图5的例子中为2个)基材层10,并以夹持于这些多个基材层10之间的方式含有(a)层11、(b)层12和多个(图5的例子中为3个)阻隔层14。这些多个阻隔层14以将(a)层11从其层叠方向两侧夹持且将(b)层12从其层叠方向两侧夹持的方式形成。在该颜色转换片1d的结构例中,在基材层10上依次层叠有阻隔层14、(a)层11、另一个阻隔层14、(b)层12、和又一个阻隔层14。由此,阻隔层/(b)层/阻隔层/(a)层/阻隔层这样的层叠结构的层叠体形成于该基材层10上。此外,如图5所示,在该层叠体中的层叠方向上端的阻隔层14上层叠有另一个基材层10。

本发明中,阻隔层可以如图4所示例的阻隔层14那样设置于(a)层与(b)层的层叠体中的层叠方向两侧的各端面,还可以设置于该层叠体中的层叠方向两侧中的一个端面。另外,阻隔层可以如图5所示例的阻隔层14那样设置于(a)层中的层叠方向两侧的各端面和(b)层中的层叠方向两侧的各端面这两者,还可以设置于上述各端面中的至少一个端面。

<其他功能性层>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中,可根据所要求的功能进一步设置光扩散层、具有防反射功能、防眩功能、防反射防眩功能、硬涂层功能(耐摩擦功能)、防静电功能、防污功能、电磁波屏蔽功能、红外线拦截功能、紫外线拦截功能、偏光功能、调色功能的辅助层。

<粘接层>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各个层之间设置粘接层。作为粘接层,只要不会对颜色转换片的发光及耐久性造成过度影响则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已知的材料。在需要进行牢固的粘接的情况下,作为粘接层,可优选使用光固化材料、热固化材料、厌气性固化材料、热塑性材料。其中,更优选为热固化材料,尤其优选为能够于0℃~150℃进行固化的热固化材料。

粘接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0.01μm~100μm,更优选为0.01μm~25μm。进一步优选为0.05μm~5μm,尤其优选为0.05μm~1μm。

<颜色转换片的制造方法>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的制作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在该颜色转换片的制作方法中,首先,以下述方式制作颜色转换层制作用的组合物。

将前述的有机发光材料、粘结剂树脂、后述的溶剂等材料以规定量进行混合。将上述材料进行混合而使其成为规定组成之后,利用均化器、自转公转型搅拌机、三辊磨机、球磨机、行星式球磨机、珠磨机等搅拌/混炼机均质地进行混合分散,由此制作颜色转换层制作用的组合物、即颜色转换组合物。在混合分散后、或者在混合分散的过程中,还优选在真空或减压条件下进行脱泡。另外,也可以预先混合某些特定的成分、或进行熟化等处理。还可以利用蒸发仪将溶剂除去而成为期望的固态成分浓度。

溶剂只要能够调节流动状态的树脂的粘度、且不会对发光物质的发光及耐久性造成过度影响则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这样的溶剂,例如可举出水、2-丙醇、乙醇、甲苯、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己烷、丙酮、松油醇、texanol(2,2,4-三甲基-1,3-戊二醇单异丁酸酯)、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丁基卡必醇、丁基卡必醇乙酸酯、1-甲氧基-2-丙醇、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等。也可以将这些溶剂中的两种以上混合使用。在这些溶剂中,从不会对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劣化造成影响的方面考虑,尤其优选使用甲苯。另外,从干燥后的残留溶剂少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甲基乙基酮。

接着,将利用上述方法制作的颜色转换组合物涂布于基材层、阻隔层等基底上,并使其干燥。以这样的方式制作了颜色转换层(例如应用于颜色转换片中的(a)层及(b)层)。涂布可利用逆向辊涂机、刮涂机、缝模涂布机、直接槽辊涂布机、补偿槽辊涂布机、吻合式涂布机、自然辊涂机、气刀涂布机、辊式刮涂机、逆向辊式刮涂机、双流涂布机、棒涂机、线棒涂布机、涂敷器、浸涂机、幕涂机、旋涂机、刮刀式涂布机等进行。为了获得颜色转换层的膜厚均匀性,优选利用缝模涂布机进行涂布。

颜色转换层的干燥可以使用热风干燥机、红外线干燥机等常规的加热装置进行。颜色转换片的加热可使用热风干燥机、红外线干燥机等常规的加热装置。在该情况下,加热条件通常为于40℃~250℃加热1分钟~5小时,优选为于60℃~200℃加热2分钟~4小时。另外,还可以进行分步固化等阶段性的加热固化。

制作颜色转换层之后,还可以根据需要更换基材层。在该情况下,作为简易的方法,例如可举出利用加热板进行重贴的方法、使用真空层压机、干膜层压机的方法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方法。

使各层进行层叠的方法可使用涂布、干式层压等已知的方法。本发明中各层的层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使(a)层与(b)层层叠的情况下,可举出下述方法:在(a)层上涂布(b)层并干燥从而形成的方法;在(b)层上涂布(a)层并干燥从而形成的方法;在(a)层上贴合另行成型的(b)层用自支撑膜的方法;在(b)层上贴合另行成型的(a)层用自支撑膜的方法;以使“基材层/(a)层”这样的层叠结构的层叠单元与“(b)层/基材层”这样的层叠结构的层叠单元贴合等方式,将分别制作的层叠单元贴合的方法。为了提高颜色转换片的稳定性,也优选在使各层层叠后进一步进行热固化工序、光固化工序、熟化工序等。

<激发光>

就激发光的种类而言,只要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有机发光材料可吸收的波长区域中显示发光即可,可以使用任意的激发光。例如,来自热阴极管或冷阴极管、无机电致发光(el)元件等荧光性光源、有机el元件光源、led光源、白热光源、或太阳光等任意的光源的激发光均是可以利用的。其中,来自led光源的激发光是优选的。在显示器、照明用途中,从可提高蓝色光的色彩纯度的观点考虑,来自具有4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波长范围的激发光的蓝色led光源的激发光是进一步优选的。

作为激发光的极大发光波长,更优选为430nm以上且500nm以下,这是因为激发能量变得更小,能够抑制有机发光材料的劣化;进一步优选为440nm以上且500nm以下。尤其优选为450nm以上且500nm以下。另外,作为激发光的极大发光波长,更优选为480nm以下,这是因为能够减小激发光的发光光谱与绿色光的发光光谱的重叠、使颜色再现性提高;进一步优选为470nm以下。

激发光可以具有一种发光峰,也可以具有两种以上的发光峰,为了提高色彩纯度,优选具有一种发光峰。另外,还可以将发光峰的种类不同的多种激发光源任意地组合而使用。

<光源单元>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光源单元是至少具备上述光源、及颜色转换组合物或颜色转换片的结构。光源单元具备颜色转换组合物的情况下,对于光源和颜色转换组合物的配置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取在光源上直接涂布颜色转换组合物而成的结构,也可以采取在与光源分离开的膜、玻璃等上涂布颜色转换组合物而成的结构。光源单元具备颜色转换片的情况下,对于光源和颜色转换片的配置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取使光源与颜色转换片密合的结构,也可以采取使光源与颜色转换片分离开的远程荧光粉形式。另外,出于提高色彩纯度的目的,光源单元还可以采取进一步具备滤色器的结构。

如前文所述,颜色转换片中,(b)层对激发光的光源或(a)层中的任一者或两者所发出的光的颜色进行转换。因此,在具备光源及颜色转换片的光源单元中,光源、与颜色转换片中包含的(a)层及(b)层的配置优选为按照光源、(a)层及(b)层的顺序将它们进行排列而得到的配置。在该情况下,由颜色转换片实现的、来自光源的光的颜色转换效率提高。

另外,如前文所述,波长为4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范围的激发光的激发能量较小,能够防止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等发光物质的分解。因此,光源单元所具备的光源优选为在4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波长范围内具有极大发光的发光二极管。此外,该光源优选在430nm以上且480nm以下的波长范围内具有极大发光,进一步优选在450nm以上且470nm以下的波长范围内具有极大发光。本发明中的光源单元可以用于显示器、照明、室内装饰、标识、广告板等用途,尤其优选用于显示器、照明用途。

<显示器、照明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器至少如上所述那样具备包含光源及颜色转换片等的光源单元。例如,在液晶显示器等显示器中,可使用上述的光源单元作为背光单元。

较之通过其他技术手段呈现同程度的颜色再现性的显示器而言,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器能够实现更高的亮度。因此,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器用作电视、监视器、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移动电话、及其他移动设备所使用的小型显示器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电力效率的提高。尤其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中要求高的电力效率,因此可优选地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器。因此,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器的优选方式之一,可举出画面尺寸为20英寸以下。画面尺寸更优选为16英寸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4英寸以下,这是因为该画面尺寸尤其要求高电力效率。画面尺寸的下限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从能利用颜色再现性高的图像的方面考虑,优选为4英寸以上。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器的优选方式之一,可举出(u’,v’)颜色空间中,针对dci-p3色域标准的色域覆盖率为96%以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片使用色彩纯度高的有机发光材料,因此在如上述那样组入光源单元的情况下,能够降低滤色器的浓度。由此,较之为了实现针对dci-p3色域标准的色域覆盖率为96%以上这样的高颜色再现性而使用已知技术的情况而言,能够使亮度更高。(u’,v’)颜色空间中,针对dci-p3色域标准的色域覆盖率为97%以上的情况下,高亮度化的效果进一步增大,故而进一步优选,(u’,v’)颜色空间中,针对dci-p3色域标准的色域覆盖率为98%以上的情况下,高亮度化的效果进一步增大,故而尤其优选。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装置至少如上所述那样具备包含光源及颜色转换片等的光源单元。例如,该照明装置可以以下述方式构成:将作为光源单元的蓝色led光源、和将来自该蓝色led光源的蓝色光转换为波长比其更长的光的颜色转换片或颜色转换组合物进行组合,从而发出白色光。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下述实施例所限定。在下述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化合物g-1、g-2、g-3、r-1、r-2为如下所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35]

另外,实施例及比较例中的有关结构分析的评价方法如下所示。

<1h-nmr的测定>

对于化合物的1h-nmr而言,使用超导ftnmrex-270(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制),在氘代氯仿溶液中进行测定。

<吸收光谱的测定>

对于化合物的吸收光谱而言,使用u-3200型分光光度计(日立制作所株式会社制),将化合物以1×10-6mol/l的浓度溶解于甲苯中进行测定。

<荧光光谱的测定>

对于化合物的荧光光谱而言,使用f-2500型分光荧光光度计(日立制作所株式会社制),将化合物以1×10-6mol/l的浓度溶解于甲苯中,测定了以460nm的波长进行激发时的荧光光谱。

<树脂的折射率的测定>

对于粘结剂树脂等树脂的折射率而言,使用反射分光计fe-3000(大塚电子株式会社制),测定涂布在pet膜上而形成的树脂膜相对于波长为589.3nm的光的折射率。树脂膜的平均膜厚为30μm,使用烘烤式涂敷器,将树脂溶液涂布于“lumirror”u48(东丽株式会社制,厚度为50μm)上,于100℃进行20分钟加热、干燥而形成。

<颜色转换特性的测定>

在颜色转换特性的测定中,在搭载有发光峰值波长为447nm的蓝色led元件的面状发光装置中、载置有各色转换片及棱镜片的状态下,在该面状发光装置中流过30ma的电流,使该蓝色led元件点亮,使用分光辐射亮度计(cs-1000,konicaminolta公司制)测定了发光光谱、色度及亮度。

<色域的计算>

根据通过上述颜色转换特性的测定而得到的发光光谱、和滤色器的透过率的光谱数据,算出利用滤色器使色彩纯度提高的情况下的(u’,v’)颜色空间中的色域。另外,对于算出的(u’,v’)颜色空间中的色域而言,基于针对dci-p3色域标准的覆盖率,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作为该(u’,v’)颜色空间中的色域的评价结果,“a”表示上述覆盖率为98%以上。“b”表示上述覆盖率为97%以上且小于98%。“c”表示上述覆盖率为96%以上且小于97%。“d”表示上述覆盖率小于96%。在该评价结果中,上述覆盖率越高,则色域越宽,颜色转换片的颜色再现性越好。

(合成例1)

以下,对本发明中的合成例1的化合物g-1的合成方法进行说明。在化合物g-1的合成方法中,将3,5-二溴苯甲醛(3.0g)、4-叔丁基苯硼酸(5.3g)、四(三苯基膦)钯(0)(0.4g)、碳酸钾(2.0g)加入烧瓶中,并进行了氮置换。向其中加入经脱气的甲苯(30ml)及经脱气的水(10ml),进行了4小时回流。将该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进行分液后,利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有机层。利用硫酸镁对该有机层进行干燥,并进行过滤,然后蒸馏除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纯化,以白色固体形式得到了3,5-双(4-叔丁基苯基)苯甲醛(3.5g)。

接着,将3,5-双(4-叔丁基苯基)苯甲醛(1.5g)和2,4-二甲基吡咯(0.7g)加入至反应溶液中,并加入无水二氯甲烷(200ml)及三氟乙酸(1滴),在氮气氛下搅拌4小时。接着,加入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0.85g)的无水二氯甲烷溶液,进而搅拌1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7.0ml)及二异丙基乙胺(7.0ml),搅拌4小时后,进一步加入水(100ml)并搅拌,分液得到有机层。将该有机层利用硫酸镁进行干燥,并进行过滤,然后蒸馏除去溶剂。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纯化,得到了化合物(0.4g)(收率18%)。该得到的化合物的1h-nmr分析结果如下所示,可确认其为化合物g-1。

1h-nmr(cdcl3,ppm):7.95(s,1h)、7.63-7.48(m,10h)、6.00(s,2h)、2.58(s,6h)、1.50(s,6h)、1.37(s,18h)。

需要说明的是,该化合物g-1的吸收光谱如图6所示,对蓝色的激发光源(460nm)显示出了光的吸收特性。另外,该化合物g-1的荧光光谱如图7所示,在绿色区域显示出了尖锐的发光峰。发光量子产率显示为83%,该化合物g-1是能够实现高效的颜色转换的化合物。

(合成例2)

以下,对本发明中的合成例2的化合物r-1的合成方法进行说明。在化合物r-1的合成方法中,在氮气流下于120℃对4-(4-叔叉丁基苯基)-2-(4-甲氧基苯基)吡咯(300mg)、2-甲氧基苯甲酰氯(201mg)及甲苯(10ml)的混合溶液加热6小时。将该加热溶液冷却至室温,然后进行蒸发。接着,利用乙醇(20ml)进行洗涤,进行真空干燥后,得到了2-(2-甲氧基苯甲酰基)-3-(4-叔丁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吡咯(260mg)。

接着,在氮气流下于125℃对2-(2-甲氧基苯甲酰基)-3-(4-叔丁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吡咯(260mg)、4-(4-叔丁基苯基)-2-(4-甲氧基苯基)吡咯(180mg)、甲磺酸酐(206mg)及经脱气的甲苯(10ml)的混合溶液加热7小时。将该加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注入水(20ml),并利用二氯甲烷(30ml)对有机层进行了萃取。将该有机层利用水(20l)洗涤2次,进行蒸发,并进行真空干燥,得到了亚甲基吡咯体。

接着,在氮气流中向得到的亚甲基吡咯体与甲苯(10m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二异丙基乙胺(305mg)及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670mg),于室温搅拌3小时。然后,注入水(20ml),利用二氯甲烷(30ml)对有机层进行了萃取。将该有机层利用水(20ml)洗涤2次,利用硫酸镁进行干燥之后,进行蒸发。接着,利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纯化,进行真空干燥后,得到了紫红色粉末(0.27g)。得到的紫红色粉末的1h-nmr分析结果如下所示,确认了以上述方式得到的紫红色粉末为化合物r-1。

1h-nmr(cdcl3,ppm):1.19(s,18h)、3.42(s,3h)、3.85(s,6h)、5.72(d,1h)、6.20(t,1h)、6.42-6.97(m,16h)、7.89(d,4h)。

需要说明的是,该化合物r-1的吸收光谱如图8所示,对蓝色及绿色的激发光源显示出了光的吸收特性。另外,该化合物r-1的荧光光谱如图9所示,在红色区域显示出了尖锐的发光峰。发光量子产率显示为90%,该化合物r-1为能够实现高效的颜色转换的化合物。

化合物g-2、r-2与上述合成例同样地使用已知的方法合成。另外,g-3使用了自sigma-aldrich公司购买的纯度为98%的制品。

(实施例1)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使用聚酯树脂t11(sp值=10.7(cal/cm3)0.5)作为粘结剂树脂,且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该粘结剂树脂而混合了0.25重量份的作为有机发光材料(a)的化合物g-1、100重量份的作为溶剂的甲基乙基酮。然后,使用行星式搅拌/脱泡装置“mazerustar”kk-400(kuraboindustries制)以300rpm对上述物质的混合物进行了20分钟搅拌/脱泡,由此得到了(a)层制作用的颜色转换组合物。

同样地,使用丙烯酸树脂t1(sp值=9.5(cal/cm3)0.5)作为粘结剂树脂,且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该粘结剂树脂而混合了0.03重量份的作为有机发光材料(b)的化合物r-1、300重量份的作为溶剂的甲苯。然后,使用行星式搅拌/脱泡装置“mazerustar”kk-400(kuraboindustries制)以300rpm对上述物质的混合物进行了20分钟搅拌/脱泡,由此得到了(b)层制作用的颜色转换组合物。

接着,使用缝模涂布机,将(a)层制作用的颜色转换组合物涂布于作为基材层a的“lumirror”u48(东丽株式会社制,厚度为50μm)上,于100℃进行20分钟加热、干燥,形成了平均膜厚15μm的(a)层。以上述方式制作了包含基材层a和(a)层的层叠体的单元。

同样地,使用缝模涂布机,将(b)层制作用的颜色转换组合物涂布于具备基材层b和光扩散层的光扩散膜chemicalmat125pw(kimotoco.,ltd.制,厚度为138μm)的pet基材层侧(基材层b侧),于100℃进行20分钟加热、干燥,形成了平均膜厚为13μm的(b)层。以上述方式制作了包含光扩散层、基材层b和(b)层的层叠体的单元。

接着,以(a)层与(b)层被直接层叠的方式对上述2个单元进行加热层压。由此,制作了“基材层a/(a)层/(b)层/基材层b/光扩散层”这样构成的颜色转换片。

使用该颜色转换片使发光峰值波长为447nm的蓝色led光进行了颜色转换,结果如图10所示,发光光谱在红色区域、绿色区域和蓝色区域均显示出尖锐的发光峰,得到了xy色坐标为(x,y)=(0.25,0.22)的白色光。若仅截取绿色光的发光区域,则可得到峰值波长为530nm、峰值波长处的发光光谱的半值宽度为29nm的高色彩纯度绿色发光。另外,若仅截取红色光的发光区域,则可得到峰值波长为630nm、峰值波长处的发光光谱的半值宽度为49nm的高色彩纯度红色发光。(u’,v’)颜色空间中的针对dci-p3色域标准的覆盖率为98%。实施例1的评价结果示于后述的表3。表3中,“色坐标(x,y)”为xy色坐标的值。“色域覆盖率”为(u’,v’)颜色空间中的针对dci-p3色域标准的覆盖率。另外,“色域覆盖率”栏的“a”~“c”表示该色覆盖率的评价结果。这些情况在各表中是同样的。另外,对于“相对亮度”而言,将实施例1中的颜色转换后的白色光的亮度作为100%,利用实施例1与后述的实施例2~13及比较例1~3来比较亮度。

(实施例2~7及比较例1)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2~7及与本发明相对的比较例1中,适当使用表3中记载的有机发光材料(化合物g-1、g-2、g-3)作为(a)层的有机发光材料(a),适当使用表3中记载的有机发光材料(化合物r-1、r-2)作为(b)层的有机发光材料(b),适当使用表3中记载的粘结剂树脂(丙烯酸树脂t1、丙烯酸树脂t2、聚酯树脂t11、聚酯树脂t12、环烯烃树脂t21、苯氧基树脂t31)作为(a)层及(b)层的各粘结剂树脂,在颜色转换特性的测定中以白色光的xy色坐标(x,y)=(0.25,0.22)的方式调节各层的膜厚,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颜色转换片并进行了评价。实施例2~7及比较例1的评价结果示于表3。

(比较例2)

在与本发明相对的比较例2中,使用聚酯树脂t11(sp值=10.7(cal/cm3)0.5)作为粘结剂树脂,且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该粘结剂树脂而混合了0.25重量份的作为有机发光材料(a)的化合物g-1、0.014重量份的作为有机发光材料(c)的化合物r-1、100重量份的作为溶剂的甲基乙基酮。然后,使用行星式搅拌/脱泡装置“mazerustar”kk-400(kuraboindustries制)以300rpm对上述物质的混合物进行了20分钟搅拌/脱泡,由此得到了颜色转换层制作用的颜色转换组合物。

接着,使用缝模涂布机,将颜色转换层制作用的颜色转换组合物涂布于作为基材层a的“lumirror”u48(东丽株式会社制,厚度为50μm)上,于100℃进行20分钟加热、干燥,形成了平均膜厚为16μm的颜色转换层。以上述方式制作了包含上述基材层a和颜色转换层的层叠体的单元。

接着,以具备基材层b和光扩散层的光扩散膜chemicalmat125pw(kimotoco.,ltd.制,厚度为138μm)的基材层b侧、与上述单元的颜色转换层侧被直接层叠的方式对该光扩散膜与上述单元进行加热层压。由此,制作了“基材层a/颜色转换层/基材层b/光扩散层”这样构成的颜色转换片。

使用该颜色转换片使发光峰值波长为447nm的蓝色led光进行了颜色转换,结果得到了xy色坐标为(x,y)=(0.25,0.22)的白色光。若仅截取绿色光的发光区域,则可得到峰值波长为532nm、峰值波长处的发光光谱的半值宽度为33nm的高色彩纯度绿色发光。另外,若仅截取红色光的发光区域,则可得到峰值波长为633nm、峰值波长处的发光光谱的半值宽度为50nm的高色彩纯度红色发光。(u’,v’)颜色空间中的针对dci-p3色域标准的覆盖率为95%。比较例2的评价结果示于表3。

(比较例3)

在与本发明相对的比较例3中,使用了表3中记载的有机发光材料(化合物g-3、r-1)作为有机发光材料(a),除此以外,与比较例2同样地操作,制作了颜色转换片并进行了评价。比较例3的评价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8)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8中,使用聚酯树脂t11(sp值=10.7(cal/cm3)0.5)作为粘结剂树脂,且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该粘结剂树脂而混合了0.25重量份的作为有机发光材料(a)的化合物g-1、0.008重量份的作为有机发光材料(c)的化合物r-1、100重量份的作为溶剂的甲基乙基酮。然后,使用行星式搅拌/脱泡装置“mazerustar”kk-400(kuraboindustries制)以300rpm对上述物质的混合物进行了20分钟搅拌/脱泡,由此得到了(a)层制作用的颜色转换组合物。

同样地,使用丙烯酸树脂t1(sp值=9.5(cal/cm3)0.5)作为粘结剂树脂,且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该粘结剂树脂而混合了0.018重量份的作为有机发光材料(b)的化合物r-1、300重量份的作为溶剂的甲苯。然后,使用行星式搅拌/脱泡装置“mazerustar”kk-400(kuraboindustries制)以300rpm对上述物质的混合物进行了20分钟搅拌/脱泡,由此得到了(b)层制作用的颜色转换组合物。

接着,使用缝模涂布机,将(a)层制作用的颜色转换组合物涂布于作为基材层a的“lumirror”u48(东丽株式会社制,厚度为50μm)上,于100℃进行20分钟加热、干燥,形成了平均膜厚为15μm的(a)层。以上述方式制作了包含基材层a和(a)层的层叠体的单元。

同样地,使用缝模涂布机,将(b)层制作用的颜色转换组合物涂布于具备基材层b和光扩散层的光扩散膜chemicalmat125pw(kimotoco.,ltd.制,厚度为138μm)的pet基材层侧(基材层b侧),于100℃进行20分钟加热、干燥,形成了平均膜厚为13μm的(b)层。以上述方式制作了包含光扩散层、基材层b和(b)层的层叠体的单元。

接着,以(a)层与(b)层被直接层叠的方式对上述2个单元进行加热层压。由此,制作了“基材层a/(a)层/(b)层/基材层b/光扩散层”这样构成的颜色转换片。

使用该颜色转换片使发光峰值波长为447nm的蓝色led光进行了颜色转换,结果得到了类似图10的发光光谱,得到了xy色坐标为(x,y)=(0.25,0.22)的白色光。若仅截取绿色光的发光区域,则可得到峰值波长为530nm、峰值波长处的发光光谱的半值宽度为29nm的高色彩纯度绿色发光。另外,若仅截取红色光的发光区域,则可得到峰值波长为632nm、峰值波长处的发光光谱的半值宽度为51nm的高色彩纯度红色发光。(u’,v’)颜色空间中的针对dci-p3色域标准的覆盖率为99%。实施例8的评价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9)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9中,使用聚酯树脂t11(sp值=10.7(cal/cm3)0.5)作为粘结剂树脂,且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该粘结剂树脂而混合了0.25重量份的作为有机发光材料(a)的化合物g-1、100重量份的作为溶剂的甲基乙基酮。然后,使用行星式搅拌/脱泡装置“mazerustar”kk-400(kuraboindustries制)以300rpm对上述物质的混合物进行了20分钟搅拌/脱泡,由此得到了(a)层制作用的颜色转换组合物。

同样地,使用丙烯酸树脂t1(sp值=9.5(cal/cm3)0.5)作为粘结剂树脂,且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该粘结剂树脂而混合了0.03重量份的作为有机发光材料(b)的化合物r-1、0.015重量份的作为有机发光材料(d)的化合物g-1、300重量份的作为溶剂的甲苯。然后,使用行星式搅拌/脱泡装置“mazerustar”kk-400(kuraboindustries制)以300rpm对上述物质的混合物进行了20分钟搅拌/脱泡,由此得到了(b)层制作用的颜色转换组合物。

接着,使用缝模涂布机,将(a)层制作用的颜色转换组合物涂布于作为基材层a的“lumirror”u48(东丽株式会社制,厚度为50μm)上,于100℃进行20分钟加热、干燥,形成了平均膜厚为15μm的(a)层。以上述方式制作了包含基材层a和(a)层的层叠体的单元。

同样地,使用缝模涂布机,将(b)层制作用的颜色转换组合物涂布于具备基材层b和光扩散层的光扩散膜chemicalmat125pw(kimotoco.,ltd.制,厚度为138μm)的pet基材层侧(基材层b侧),于100℃进行20分钟加热、干燥,形成了平均膜厚为11μm的(b)层。以上述方式制作了包含光扩散层、基材层b和(b)层的层叠体的单元。

接着,以(a)层与(b)层被直接层叠的方式对上述2个单元进行加热层压。由此,制作了“基材层a/(a)层/(b)层/基材层b/光扩散层”这样构成的颜色转换片。

使用该颜色转换片使发光峰值波长为447nm的蓝色led光进行了颜色转换,结果得到了类似图10的发光光谱,得到了xy色坐标为(x,y)=(0.25,0.22)的白色光。若仅截取绿色光的发光区域,则可得到峰值波长为532nm、峰值波长处的发光光谱的半值宽度为30nm的高色彩纯度绿色发光。另外,若仅截取红色光的发光区域,则可得到峰值波长为630nm、峰值波长处的发光光谱的半值宽度为50nm的高色彩纯度红色发光。(u’,v’)颜色空间中的针对dci-p3色域标准的覆盖率为97%。实施例9的评价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12及13)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2及13中,适当使用表3中记载的粘结剂树脂(丙烯酸树脂t1、聚酯树脂t11、苯氧基树脂t31)作为(a)层及(b)层的各粘结剂树脂,在颜色转换特性的测定中以白色光的xy色坐标(x,y)=(0.25,0.22)的方式调节各层的膜厚,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颜色转换片并进行了评价。实施例12及13的评价结果示于表3。

在实施例1~3中,通过使用显示出高色彩纯度发光的有机发光材料(化合物g-1、g-2、r-1、r-2)、并使(a)层及(b)层中粘结剂树脂的sp值的关系为spa>spb,从而同时实现了(u’,v’)颜色空间中的针对dci-p3色域标准的覆盖率为98%以上的宽色域和高亮度。另一方面,在sp值的关系为spa<spb的比较例1中,虽然色域宽,但亮度与实施例1相比低15%,未能实现兼具色域和亮度。另外,在使多种有机发光材料(化合物g-1及化合物r-1)分散于单一层中的比较例2中,虽然亮度较高,但色域针对dci-p3色域标准的覆盖率为95%左右,这些情况也未能实现兼具色域和亮度。

在实施例4中,使用了化合物g-3作为有机发光材料(a)、使用了化合物r-1作为有机发光材料(b)。结果,实施例4虽然比使用了显示出高色彩纯度发光的化合物g-1、g-2作为有机发光材料(a)的实施例1~3差,但较之使多种有机发光材料(化合物g-1及化合物r-1)分散于单一层中的比较例3而言,提高了色域和亮度这两者。

在实施例5中,使用了显示出高色彩纯度发光的有机发光材料(化合物g-1、r-1),在(a)层中使用了sp值为9.9的丙烯酸树脂,在(b)层中使用了sp值为9.5的丙烯酸树脂。结果,较之在(a)层中使用了sp值为10.7的聚酯树脂的实施例1而言,由于化合物g-1的发光为短波长,因此视感度变差,亮度略微降低,但实现了兼具宽色域和高亮度。

在实施例6中,使用了显示出高色彩纯度发光的有机发光材料(化合物g-1、r-1),在(a)层中使用了sp值为9.5的丙烯酸树脂,在(b)层中使用了sp值为8.9的环烯烃树脂。结果,较之在(b)层中使用了sp值为9.5的丙烯酸树脂的实施例5而言,由于化合物r-1的分散性降低,因此发光效率降低,亮度略微降低,但实现了兼具宽色域和高亮度。

在实施例7中,使用了显示出高色彩纯度发光的有机发光材料(化合物g-1、r-1),在(a)层中使用了sp值为10.9的聚酯树脂,在(b)层中使用了sp值为10.7的聚酯树脂。结果,较之在(b)层中使用了sp值为9.5的丙烯酸树脂的实施例1而言,由于化合物r-1的发光为长波长,因此视感度变差,亮度降低,但实现了兼具宽色域和高亮度。

在实施例8及9中,使用显示出高色彩纯度发光的有机发光材料(化合物g-1、r-1),并使(a)层及(b)层中粘结剂树脂的sp值的关系为spa>spb,除此以外,还在(a)层及(b)层中的任一者中混合了多种有机发光材料。结果,能够对发光的峰值波长进行精细地调节,在实施例8中能够在较之实施例1而言几乎维持亮度的情况下拓宽色域,在实施例9中能够在将针对dci-p3色域标准的覆盖率维持为97%以上的情况下较之实施例1而言提高亮度。

在实施例12中,使用了显示出高色彩纯度发光的有机发光材料(化合物g-1、r-1),在(a)层中使用了sp值为10.9的苯氧基树脂,在(b)层中使用了sp值为9.5的丙烯酸树脂。结果,较之在(a)层中使用了聚酯树脂的实施例1而言,由于化合物g-1的发光的波长过长,因此色域变窄,另外,由于粘结剂树脂的透明性降低,因此亮度也降低,但实现了兼具宽色域和高亮度。

在实施例13中,使用了显示出高色彩纯度发光的有机发光材料(化合物g-1、r-1),在(a)层中使用了sp值为10.9的苯氧基树脂,在(b)层中使用了sp值为10.7的聚酯树脂。结果,较之在(a)层中使用了聚酯树脂的实施例1而言,由于化合物g-1的发光的波长过长,因此色域变窄,另外,较之在(b)层中使用了sp值为9.5的丙烯酸树脂的实施例1而言,化合物r-1的发光变为长波长,由此视感度变差,亮度降低,但实现了兼具宽色域和高亮度。

[表3]

(实施例10)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0中,使用聚酯树脂t12(sp值=10.9(cal/cm3)0.5、折射率na=2.42)作为粘结剂树脂,且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该粘结剂树脂而混合了0.3重量份的作为有机发光材料(a)的化合物g-2、100重量份的作为溶剂的甲基乙基酮。然后,使用行星式搅拌/脱泡装置“mazerustar”kk-400(kuraboindustries制)以300rpm对上述物质的混合物进行了20分钟搅拌/脱泡,由此得到了(a)层制作用的颜色转换组合物。

同样地,使用丙烯酸树脂t2(sp值=9.9(cal/cm3)0.5、折射率nb=2.22)作为粘结剂树脂,且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该粘结剂树脂而混合了0.03重量份的作为有机发光材料(b)的化合物r-1、300重量份的作为溶剂的甲苯。然后,使用行星式搅拌/脱泡装置“mazerustar”kk-400(kuraboindustries制)以300rpm对上述物质的混合物进行了20分钟搅拌/脱泡,由此得到了(b)层制作用的颜色转换组合物。

接着,使用缝模涂布机,将(a)层制作用的颜色转换组合物涂布于作为基材层a的“lumirror”u48(东丽株式会社制,厚度为50μm)上,于100℃进行20分钟加热、干燥,形成了平均膜厚为15μm的(a)层。以上述方式制作了包含基材层a和(a)层的层叠体的单元。

同样地,使用缝模涂布机,将(b)层制作用的颜色转换组合物涂布于具备基材层b和光扩散层的光扩散膜chemicalmat125pw(kimotoco.,ltd.制,厚度为138μm)的pet基材层侧(基材层b侧),于100℃进行20分钟加热、干燥,形成了平均膜厚为13μm的(b)层。以上述方式制作了包含光扩散层、基材层b和(b)层的层叠体的单元。

接着,以(a)层与(b)层被直接层叠的方式对上述2个单元进行加热层压。由此,制作了“基材层a/(a)层/(b)层/基材层b/光扩散层”这样构成的颜色转换片。

使用该颜色转换片使发光峰值波长为447nm的蓝色led光进行了颜色转换,结果得到了类似图10的发光光谱,得到了xy色坐标为(x,y)=(0.25,0.22)的白色光。若仅截取绿色光的发光区域,则可得到峰值波长为530nm、峰值波长处的发光光谱的半值宽度为29nm的高色彩纯度绿色发光。另外,若仅截取红色光的发光区域,则可得到峰值波长630nm、峰值波长处的发光光谱的半值宽度为49nm的高色彩纯度红色发光。(u’,v’)颜色空间中的针对dci-p3色域标准的覆盖率为98%。另外,将该实施例10中的颜色转换后的白色光的亮度作为100,利用实施例10与后述的实施例11来比较亮度。实施例10的评价结果示于后述的表4。表4中,“相对亮度(%)”为实施例10与实施例11的相对性亮度。

(实施例11)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1中,使用聚酯树脂t12(sp值=10.9(cal/cm3)0.5、折射率na=2.42)作为粘结剂树脂,且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该粘结剂树脂而混合了0.3重量份的作为有机发光材料(a)的化合物g-2、100重量份的作为溶剂的甲基乙基酮。然后,使用行星式搅拌/脱泡装置“mazerustar”kk-400(kuraboindustries制)以300rpm对上述物质的混合物进行了20分钟搅拌/脱泡,由此得到了(a)层制作用的颜色转换组合物。

同样地,使用丙烯酸树脂t2(sp值=9.9(cal/cm3)0.5、折射率nb=2.22)作为粘结剂树脂,且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该粘结剂树脂而混合了0.03重量份的作为有机发光材料(b)的化合物r-1、300重量份的作为溶剂的甲苯。然后,使用行星式搅拌/脱泡装置“mazerustar”kk-400(kuraboindustries制)以300rpm对上述物质的混合物进行了20分钟搅拌/脱泡,由此得到了(b)层制作用的颜色转换组合物。

此外,使用聚酯树脂t13(sp值=10.6(cal/cm3)0.5、折射率nc=2.32)作为光取出层用的树脂,且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该树脂而混合了作为溶剂的50重量份的甲苯、50重量份的1-甲氧基-2-丙醇。然后,使用行星式搅拌/脱泡装置“mazerustar”kk-400(kuraboindustries制)以300rpm对上述物质的混合物进行了20分钟搅拌/脱泡,由此得到了光取出层制作用的组合物。

接着,使用缝模涂布机,将(a)层制作用的颜色转换组合物涂布于作为基材层a的“lumirror”u48(东丽株式会社制,厚度为50μm)上,于100℃进行20分钟加热、干燥,形成了平均膜厚为15μm的(a)层。以上述方式制作了包含基材层a和(a)层的层叠体的单元。

此外,使用缝模涂布机,将光取出层制作用的组合物涂布于该(a)层上,于100℃进行20分钟加热、干燥,形成了平均膜厚为8μm的光取出层。以上述方式制作了包含基材层a、(a)层和光取出层的层叠体的单元(单元1)。

同样地,使用缝模涂布机,将(b)层制作用的颜色转换组合物涂布于具备基材层b和光扩散层的光扩散膜chemicalmat125pw(kimotoco.,ltd.制,厚度为138μm)的pet基材层侧(基材层b侧),于100℃进行20分钟加热、干燥,形成了平均膜厚为13μm的(b)层。以上述方式制作了包含光扩散层、基材层b和(b)层的层叠体的单元(单元2)。

接着,以(b)层与光取出层被直接层叠的方式对上述2个单元(单元1和单元2)进行加热层压。由此,制作了“基材层a/(a)层/光取出层/(b)层/基材层b/光扩散层”这样构成的颜色转换片。

使用该颜色转换片使发光峰值波长为447nm的蓝色led光进行了颜色转换,结果得到了类似图10的发光光谱,得到了xy色坐标为(x,y)=(0.25,0.22)的白色光。若仅截取绿色光的发光区域,则可得到峰值波长为530nm、峰值波长处的发光光谱的半值宽度为29nm的高色彩纯度绿色发光。另外,若仅截取红色光的发光区域,则可得到峰值波长630nm、峰值波长处的发光光谱的半值宽度为49nm的高色彩纯度红色发光。(u’,v’)颜色空间中的针对dci-p3色域标准的覆盖率为98%。另外,将实施例10中的颜色转换后的白色光的亮度作为100的情况下、实施例11的相对亮度为104。实施例11的评价结果示于表4。

在实施例10中,与实施例1同样地同时实现了宽色域和高亮度。此外,在实施例11中,通过将(a)层、(b)层及光取出层的相对于波长为589.3nm的光的折射率na、nb、nc设计为na≥nc≥nb的关系,从而能够减轻(a)层与光取出层的界面、以及(b)层与光取出层的界面处的各光的反射,结果,实现了颜色转换后的白色光的亮度的提高。

[表4]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颜色转换片、包含其的光源单元、显示器及照明装置对于同时实现颜色再现性的提高和亮度的提高而言是有用的,尤其适于能够同时实现高颜色再现性和高亮度的颜色转换片、包含其的光源单元、显示器及照明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1d颜色转换片

10基材层

11(a)层

12(b)层

13光取出层

14阻隔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