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致变色组件及其制备方法、驱动方法和电致变色玻璃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46810发布日期:2019-04-30 17:49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新型电致变色组件及其制备方法、驱动方法和电致变色玻璃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致变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致变色组件及其制备方法、驱动方法和电致变色玻璃。



背景技术:

夜间行车过程中,当后方来车的大灯灯光照射在后视镜上时,后视镜会产生强烈的反射光,造成驾驶员眩目反应,严重时会影响到驾驶者的夜间行车安全。使用电致变色玻璃制成的后视镜可通过电子感应系统,根据外来光的强度快速调节反射光的强度,使其快速达到人眼所适应的光强程度,从而达到防眩的目的,但是,目前的电致变色玻璃的变色速度比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电致变色组件,可在不影响变色深度的情况下,提高变色速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型电致变色组件的制备方法、驱动方法和电致变色玻璃。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新型电致变色组件,包括至少一正向电致变色器件、至少一反向电致变色器件和至少三透明电极层,所述正向电致变色器件中各功能层的层叠关系与所述反向电致变色器件中各功能层的层叠关系相反;所述至少三透明电极层之间相对设置,且每相邻的两透明电极层之间层叠有一正向电致变色器件或一反向电致变色器件,所述正向电致变色器件和反向电致变色器件交替层叠于各相邻的两透明电极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正向电致变色器件和反向电致变色器件均为无机电致变色器件。

进一步地,所述正向电致变色器件的各功能层之间的层叠关系依次为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和对电极层。

进一步地,所述反向电致变色器件的各功能层之间的层叠关系依次为对电极层、电解质层和电致变色层。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三透明电极层为依次交替的正负电极层。

进一步地,相邻的正向电致变色器件和反向电致变色器件以两者之间的透明电极层作为共同电极层。

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包括玻璃基板和层叠于所述玻璃基板一面上的上述的新型电致变色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新型电致变色组件背向所述玻璃基板的一面上还依次层叠有反射层和保护层。

上述的新型电致变色组件的驱动方法,其特步骤如下:

步骤1:获取外界光线亮度;

步骤2:依据外界光线亮度,控制所述正向电致变色器件和反向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变色的器件数量,以调节该新型电致变色组件的变色深度。

上述的新型电致变色组件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依据该新型电致变色组件所需的变色速度和变色深度,确定所述正向电致变色器件和反向电致变色器件的厚度和数量;

步骤2:依据所述正向电致变色器件和反向电致变色器件的厚度和数量,制作该新型电致变色组件。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新型电致变色组件采用各功能层的层叠关系相反的所述正向电致变色器件和反向电致变色器件依次交替形成,每个正向电致变色器件和反向电致变色器件均可单独驱动变色,可在不影响变色深度的情况下,提高变色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新型电致变色组件的层叠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新型电致变色组件的另一层叠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电致变色玻璃的层叠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新型电致变色组件的驱动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新型电致变色组件的制备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电致变色组件,包括至少一正向电致变色器件、至少一反向电致变色器件和至少三透明电极层,所述正向电致变色器件中各功能层的层叠关系与所述反向电致变色器件中各功能层的层叠关系相反;所述至少三透明电极层之间相对设置,且每相邻的两透明电极层之间层叠有一正向电致变色器件或一反向电致变色器件,所述正向电致变色器件和反向电致变色器件交替层叠于各相邻的两透明电极层之间。

该新型电致变色组件采用各功能层的层叠关系相反的所述正向电致变色器件和反向电致变色器件依次交替组成,每个正向电致变色器件和反向电致变色器件均可单独驱动变色,可在不影响变色深度的情况下,提高变色速度。

由于电致变色器件的厚度越大,其对应的变色深度也越大,但变色时间越小。假设现有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厚度为d,其对应的变色深度为l、变色时间为s,若本案的新型电致变色组件采用一正向电致变色器件和一反向电致变色器件组成,且所述正向电致变色器件和反向电致变色器件的厚度均为d/2,由于所述正向电致变色器件和反向电致变色器件可单独驱动变色,则本案的新型电致变色组件的变色时间为s/2,而所述正向电致变色器件和反向电致变色器件在厚度叠加后的总厚度为d,则本案的新型电致变色组件的变色深度为l。

在使用时,还可依据外界光线亮度,控制所述正向电致变色器件和反向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变色的器件数量,以调节该新型电致变色组件的变色深度。

优选地,所述正向电致变色器件和反向电致变色器件均为无机电致变色器件,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正向电致变色器件的各功能层之间的层叠关系依次为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和对电极层,所述反向电致变色器件的各功能层之间的层叠关系依次为对电极层、电解质层和电致变色层。

所述透明电极层可以但不限于为ito,所述电致变色层可以但不限于为wo3,所述电解质层可以但不限于为含li的金属氧化物,比如litao或lipo等等,所述对电极层可以但不限于为nio。

所述至少三透明电极层为依次交替的正负电极层,相邻的正向电致变色器件和反向电致变色器件以两者之间的透明电极层作为共同电极层;即除了两最外层的两透明电极层之外,其余的透明电极层均同时作为与其相层叠的正向电致变色器件和反向电致变色器件共同的正电极层或负电极层,对应的正向电致变色器件和反向电致变色器件以其另一面上相层叠的透明电极层作为负电极层或正电极层。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包括玻璃基板和层叠于所述玻璃基板一面上的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新型电致变色组件。

所述新型电致变色组件背向所述玻璃基板的一面上还依次层叠有反射层和保护层。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新型电致变色组件的驱动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获取外界光线亮度;

步骤2:依据外界光线亮度,控制所述正向电致变色器件和反向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变色的器件数量,以调节该新型电致变色组件的变色深度。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新型电致变色组件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依据该新型电致变色组件所需的变色速度和变色深度,确定所述正向电致变色器件和反向电致变色器件的厚度和数量;

步骤2:依据所述正向电致变色器件和反向电致变色器件的厚度和数量,制作该新型电致变色组件。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