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64816发布日期:2019-07-27 09:0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在装置实体的侧部开闭自如的侧盖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中,若在图像形成中发生卡纸(纸张堵塞),则由传感器检测出卡纸,而停止用纸的搬送。这时,需要使用者打开设于装置实体的侧部的侧盖对装置内进行确认,且除去堵塞的用纸。

迄今,在定影部及其附近发生卡纸时,状况的辨认性和堵塞用纸的除去性优异的图像形成装置被公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是通过操作控制杆而使引导构件大幅旋转位移,以使加热辊和加压辊抵接的夹持点得以开放。由此,在定影部发生卡纸时,用纸的状态的辨认性提高,并且容易除去堵塞用纸。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5-257994号公报

然而,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有以下这样的制约。

1.使用者以能够将原稿容易放置在图像读取部的方式而设置图像读取部的高度的范围受限。

2.为了很好地保持外观上的平衡,需要使设有图像形成部和进纸部(用纸收容部)的装置实体,与设于装置实体的上部的图像读取部形成为相同的宽度。

3.为了应对小型化的需求,需要缩小设于装置内的零件的间隔。特别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这种机内排出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因为在图像形成部与图像读取部(图像输入部)之间设置出纸盘用的空间,所以装置实体内的空间狭小。因此,例如,图像形成部的定影部,需要配置在图像读取部的正下方,以尽可能缩小与图像读取部的间隔。

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因为有上述这样结构上的制约,所以使用者在打开图像形成装置的盖子确认卡纸的状况时,必须从装置的侧面进行确认,确认的方向受限。另外,因为装置内的间隔狭窄,所以难以确认装置内部。因此,难以发现卡纸的发生位置这样的问题存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确认装置实体内部、且能够容易地找出卡纸的发生位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此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侧盖、定影部、原稿载置台。侧盖以开闭自如的方式设置在装置实体的侧部。定影部设于装置实体的内部的靠近侧盖的位置、且使图像定影在从装置实体之下朝上方搬送的记录媒体上。原稿载置台设于装置实体的上部、且载置原稿。在原稿载置台的与侧盖的上部对置的部分,设有内侧切掉的切口部,在侧盖的开口时,从装置实体侧面上侧倾斜地经由该切口部可以辨认定影部的夹持点。

在此发明中,使用者若打开盖子,则能够从装置实体的侧面上侧经由切口部确认设于装置实体内的定影部的夹持点。因此,能够容易地找到在定影部发生的卡纸。特别是从侧面的确认中难以发现的用纸对加压辊和加热辊的缠绕即使发生,也能够确实地发现。由此,能够快速除去堵塞用纸。另外,原稿载置台仅仅变更成切除了端部的一部分的形状,因此形状改变几乎不会产生影响,能够顺利地读取原稿的图像。

在上述发明中,切口部只要是能够从装置实体的侧面上侧倾斜地辨认定影部的夹持点的形状即可,例如,为倾斜面和段差面即可。因为形状简单,所以加工容易。

在上述发明中,盖子在闭口时覆盖切口部。

在这一构成中,在关闭盖子的状态下,在装置实体的侧部没有切口部露出。由此,能够使装置呈现出流畅的外观。

在上述发明中,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纵搬送路径。纵搬送路径设于装置实体的内部的靠近所述侧盖的位置,向所述定影部从下向上方搬送记录媒体,在侧盖打开时,从装置实体的侧面上侧倾斜地经由切口部而可辨认地配置。

在此构成中,若打开盖子,则经由切口部能够确认纵搬送路径。因此,使用者在发生卡纸时,能够从装置实体的侧面上部直至侧面确认纵搬送路径的状态,找出卡纸的发生之处。

在上述发明中,定影部、和使由定影部加以图像定影的记录媒体排出的机内排出空间,在以侧盖的位置为基准下按此顺序位于原稿载置台的正下方。

在此发明中,因为是机内排出空间,所以装置实体内的空间狭窄,另外,因为定影部位于原稿载置台的正下方,所以原稿载置台和定影部的间隔狭小,即使是这种情况,因为设有切口部,所以仍能够经由切口部确认定影部的夹持点。因此,即使图像形成装置是机内排出型,另外,即使使装置小型化,也能够很容易地对装置实体内进行确认,容易找出卡纸的发生位置。

根据此发明,容易确认装置实体内部,能够容易地发现卡纸的发生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外观图。图1(a)表示侧面的盖子关闭的状态。图1(b)表示侧面的盖子打开的状态。

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构成的正面透视图和切口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像读取部的右端部、定影部及开口部的放大图。图3(a)表示在图像读取部未设置切口部的情况。图3(b)表示在图像读取部设有切口部的情况。

图4是表示加工成倾斜面的切口部和覆盖切口部的盖子的放大图。

图5(a)是表示加工成段差面的切口部、和覆盖切口部的盖子的放大图。图5(b)是表示加工成阶梯状的切口部、和覆盖切口部的盖子的放大图。

【符号说明】

80…定影部81…加热辊82…加压辊85…夹持点93…第一用纸搬送路径94…第二用纸搬送路径96…机内排出空间100…图像形成装置105…开口部130…图像读取部130k…切口部140…图像形成部201…侧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a)和图1(b)所示,就图像形成装置100而言,其在装置实体的上部具备图像读取部130。图像读取部130相当于原稿载置台、且如后述具备第一原稿载置台131和第二原稿载置台132。在图像读取部130的上部,设有面板单元110和自动原稿搬送部120。面板单元110具备显示部和操作部。图像形成装置100在装置实体的内部具备图像形成部140和进纸部150。

就图像形成装置100而言,在作为装置实体的侧部的右侧面,具备侧盖201。侧盖201由没于两侧面的下端部的轴202轴支承、且开闭自如(参照图2)。如图1(b)所示,在装置实体的右侧面,设有开口部105,且侧盖201如图1(a)所示在关闭的状态时(闭口时)覆盖开口部105。

图像形成装置100是机内排出型,定影部80、和排出由定影部80使图像定影了的用纸(记录媒体)的机内排出空间96位于图像读取部130的正下方。定影部80和机内排出空间96,在以侧盖201的位置为基准下按此顺序配置。

面板单元110的显示部,显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状态、和目前进行的印刷工作的状况等。面板单元110的操作部,受理使用者的操作。使用者通过对操作部进行操作,能够使图像形成装置100实行拷贝、打印、扫描等的印刷工作和读取工作。

图像读取部130为箱型的形状、且是与装置实体为相同宽度。在图像读取部130的右侧端部的、与侧盖201的上部对置的部分,设有内侧切掉的形状的切口部130k。在图1和图2中,作为一例,示出的是将切口部130k的形状加工成倾斜面的情况。

如图2所示,就自动原稿搬送部120而言,在由操作部接受到搬送原稿读取模式时,将原稿装载托盘121所载置的原稿通过搬送单元122而经由第二原稿载置台132向原稿送出盘123一张一张地搬送。

图像读取部130在由操作部接受搬送原稿读取模式时、将在第二原稿载置台132上通过的原稿的图像加以读取而生成印刷图像数据。另外,图像读取部130在由操作部接受固定原稿读取模式时、将第一原稿载置台131上所载置的原稿加以读取而生成印刷图像数据。印刷图像数据从图像读取部130被送至图像形成部140。

图像形成部140具备如下:光扫描单元40;4个图像形成站50a、50b、50c、50d;中间转印带单元60;二次转印辊70;定影部80及用纸出纸盘95。图像形成站50a~50d沿着中间转印带单元60的中间转印带61的移动路径配置成一列。

图像读取部130读取的印刷图像数据,被分成黑色、青色、品红和黄色这4个色彩的印刷图像数据,送至光扫描单元40。光扫描单元40将由4个色彩的印刷图像数据所调制的激光束分别向图像形成站50a~50d的感光鼓51a、51b、51c、51d照射。由此,在4个感光鼓51a~51d的周面,分别形成基于黑色、青色、品红和黄色的各色彩的印刷图像数据之静电潜像。

图像形成站50a~50d分别向形成于感光鼓51a~51d的静电潜像供给黑色、青色、品红和黄色的调色剂(显影剂),使静电潜像显影化成调色剂像。

在图像形成站50a~50d,形成于各个感光鼓51a~51d的各色彩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在中间转印带61的外周面而进行初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61的外周面承载有全彩的调色剂像。

还有,只有黑色的图像数据被输入时,黑色的调色剂像被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1的外周面上。

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1的外周面的调色剂像,通过中间转印带61的旋转,向中间转印带61和二次转印辊70的对置位置、即二次转印位置搬送。

进纸部150具备如下:进纸盘91;手送盘92;作为纵搬送路径的第一用纸搬送路径93;及作为纵搬送路径的第二用纸搬送路径94。在进纸盘91和手送盘92的各自之上,收容普通纸、印相纸或ohp膜等的记录媒体。以下,将记录媒体均称为用纸。

第一用纸搬送路径93,从图像形成装置100实体的下部朝上部的方向搬送用纸。即,其形成方式为,分别从进纸盘91和手送盘92经由二次转印位置和定影部80到达用纸出纸盘95。第二用纸搬送路径94,是两面印刷用的用纸搬送路径,按照使在一侧的面形成有图像的用纸以其正背面翻转的状态被再次搬送到二次转印位置的方式,从图像形成装置100实体的上部到下部而形成。在第一用纸搬送路径93和第二用纸搬送路径94上,以规定的间隔安装有多个进纸辊。

被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1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像,在从进纸部150进给的用纸经由二次转印位置时,被二次转印到用纸上。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用纸,经由第一用纸搬送路径93、或经由第二用纸搬送路径94与第一用纸搬送路径93而被搬送到定影部80。第二用纸搬送路径94设于靠近覆盖开口部105的侧盖201的位置。

就定影部80而言,其与第一用纸搬送路径93连接,且与第一用纸搬送路径93同样地从图像形成装置100实体的下部朝上部的方向搬送用纸。定影部80设于靠近覆盖开口部105的侧盖201的位置。定影部80,对于通过加热辊81和加压辊82之间、即通过夹持点85的用纸进行加热及加压,使调色剂像在用纸的表面定影。在定影部80,设有用于从外部对加热辊81进行加热的外部加热带83。

因为定影部80设置在图像读取部130的正下方,所以图像读取部130与定影部80的间隔非常狭窄。因此,用纸搬送路径93和用纸搬送路径94,在定影部80的上部大致弯曲90度、且沿着图像读取部130的底面配置。由定影部80使调色剂像定影的用纸,被排出到设于机内排出空间96的用纸出纸盘95上。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发生卡纸时,使用者通过手放在侧盖201的拉手上且拉出,在打开侧盖201下就能够确认装置实体内的状态。使用者打开侧盖201时,经由开口部105,图像形成部140的定影部80和第二用纸搬送路径94露出。

如所述,在图像读取部130的、与侧盖201的上部对置的部分,设有内侧切掉的形状的切口部130k。另外,如上述,定影部80和第二用纸搬送路径94以靠近覆盖开口部105的侧盖201的方式设置。因此,使用者打开侧盖201时(开口时),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实体的侧面上侧,倾斜地经由该切口部130k而辨认定影部80、和第二用纸搬送路径94的搬送路径弯曲的部分。另外,通过打开定影部80的外壳,可以辨认定影部80的夹持点85。另外,在打开侧盖201时(开口时),与以往一样,从装置实体的侧面也能够辨认装置实体的内部。还有,在图2的切口部的放大图中,由虚线表示开口部105。

有无切口部带来的差异,具体如下。以下,列举打开定影部80的外壳86来确认夹持点85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3(a)和图3(b)所示,使定影部80的夹持点85与图像形成装置100实体的右侧面的距离为100mm,使夹持点85与图像读取部130的底面的距离为128mm。使夹持点85距地面的高度为1110mm。另外,如图3(b)所示,设有切口部130k时,使定影部80的夹持点85和切口部130k的下端部的距离为74mm。另外,倾斜面130s相对于水平线的角度作为一例是60度。

如图3(a)所示,未设切口部130k时,通过夹持点85的水平线、与连接夹持点85和图像读取部130的右下端部的直线所构成的角度为52度。这种情况下,使用者若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侧面沿水平方向距离大约300mm位置确认夹持点85,则需要使眼睛的位置距地面达到1548mm的高度。

相对于此,如图3(b)所示,设有切口部130k时,通过夹持点85的水平线、与连接夹持点85和切口部130k的下端部的直线所构成的角度为60度。这种情况下,使用者若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侧面沿水平方向距离294mm的位置确认夹持点85,则使眼睛的位置距地面大约处于1700mm的高度即可。

如此,通过在图像读取部130的右端部设置切口部130k,与未设切口部130k的情况比较,能够让使用者的眼睛的高度提高大约150mm。即,使用者不用降低视线,就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实体的侧面上侧确认夹持点85。由此,在定影部80发生卡纸时,能够确实地发现堵塞用纸。例如,卡纸发生,用纸缠绕到定影部80的加热辊81或加压辊82上时,仅仅从侧面确认,难以看到缠绕在辊上的用纸。但是,因为能够从装置实体的侧面上侧确认加热辊81和加压辊82及夹持点85,所以能够确实地看到缠绕在辊上的用纸。

另外,就使用者而言,对于第二用纸搬送路径94也同样,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实体的侧面上侧,以站立的状态进行确认,而不需要如以往那样为了降低视线而弯下腰去。

还有,将图像读取部130的侧面加工成倾斜面时,倾斜面的倾角,根据夹持点85的位置、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装置实体的尺寸、使用者的身高(眼睛的高度)等的条件设定即可。

另外,作为切口部130k加工成倾斜面时,因为形状简单,所以易于加工。

如图4所示,切口部130k,以在关闭侧盖201时(闭口时)不露出到外部的方式,通过使侧盖201的上端部成为进一步延长至上部的形状,由侧盖201覆盖切口部130k即可。由此,在关闭侧盖201的状态下,切口部130k不会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侧面露出,因此能够使装置实体的外观成为流畅的形状(设计)。

在图像读取部130的侧端部所设置的切口部130k的形状,不限于倾斜面,如果是在打开侧盖201时、能够从上方或斜上方确认第二用纸搬送路径94和定影部80的形状,则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例如,如图5(a)所示,也可以将图像读取部130的侧面加工成段差面。另外,如图5(b)所示,也可以加工成设有多个段差面的阶梯状的面。

如以上,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装置实体中,通过在图像读取部的、与侧盖的上部对置的部分设置切口部130k,能够从侧面上侧至侧方确认装置实体内部。由此,在发生卡纸时,能够确实地发现堵塞用纸。

还有,侧盖201为下端部被轴支承的构成,但并不限于此,只要在打开侧盖时能够经由切口部辨认装置实体内部的构成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右端部或左端部被轴支承的构成。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列举机内排出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在框体的上表面设置图像读取部的图像形成装置,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类型。例如,也可以是向设于装置实体的侧部的出纸盘排出使图像定影了的用纸的这一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