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滴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60319发布日期:2019-07-13 09:18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液晶滴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晶滴下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滴下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滴下设备由于滴嘴的孔径(nozzle)很小(50um)。在进行液晶滴下前,需要对液晶提前进行加热,增加流动性,降低粘度,以达到理想的滴下效果,保证涂布品质。如果不对液晶进行加热,那么在液晶进行滴下作业时,由于液晶粘度过大,导致液晶在经过孔径的时候会产生堵塞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滴下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液晶滴下装置,由于液晶粘度过大而滴嘴的孔径很小,在液晶经过滴嘴时导致滴嘴堵塞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滴下装置,其包括:

储存容器,用于储存液晶;

缓冲容器,用于储存所述储存容器输出的液晶,所述缓冲容器连通于所述储存容器;

液晶滴下机构,用于输出所述缓冲容器中的液晶;

液晶通道,用于输送所述液晶,所述液晶通道的输入端连通于所述缓冲容器的输出端,所述液晶通道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液晶滴下机构的输入端;

第一加热机构,用于对所述缓冲容器加热,以提高液晶的流动性;

第二加热机构,用于对所述液晶通道加热,以提高液晶的流动性;以及

第三加热机构,用于对所述液晶滴下机构加热,以提高液晶的流动性。

在本申请的液晶滴下装置中,所述液晶滴下机构包括用于喷出液晶的喷嘴和用于固定所述喷嘴的固定组件,所述喷嘴包括一用于输送和喷出液晶的分流板和设置在所述分流板背面的保护件,所述保护件设置在所述分流板的中间位置上;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一覆盖板、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覆盖板面向所述保护件的一侧,所述下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覆盖板面向所述分流板的一侧,所述覆盖板上开设一第一开口,所述上固定板开设一第二开口,所述覆盖板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套设在所述保护件的外侧并覆盖所述分流板上,所述上固定板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套设在所述保护件的外侧并固定设置在所述覆盖板上,所述下固定板套设在所述分流板的外周侧并固定设置在所述覆盖板上;

所述第三加热机构包括一第一加热片,所述第一加热片贴附在所述覆盖板的周侧,且沿着所述覆盖板的外周方向延伸。

在本申请的液晶滴下装置中,所述第一加热片设置有两个加热点,两个所述加热点将所述第一加热片二等分。

在本申请的液晶滴下装置中,所述保护件面向所述分流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加热片,所述第二加热片贴附在所述分流板的背面。

在本申请的液晶滴下装置中,所述第一加热机构包括一第三加热片,所述第三加热片贴附在所述缓冲容器周侧的下部分。

在本申请的液晶滴下装置中,所述液晶通道包括一主通道、一支通道和一连接通道,所述分流板包括第一输入口和第二输入口;

所述主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缓冲容器的输出端,所述主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输入口,所述支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输入口,所述支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主通道,所述主通道和所述支通道平行设置,所述连接通道位于所述主通道和所述支通道之间;

所述第二加热机构包括多个加热件,所述加热件套分别设置在所述主通道和所述支通道上。

在本申请的液晶滴下装置中,所述第二加热机构包括四个所述加热件,分别为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第三加热件和第四加热件;

其中,所述第一加热件套设在所述主通道上,且位于所述连接通道和所述主通道连接处的上游方向;所述第二加热件套设在所述主通道靠近所述第一输入口的一端;所述第三加热件套设在所述支通道靠近所述连接通道的一端;所述第四加热件套设在所述支通道靠近所述第二输入口的一端。

在本申请的液晶滴下装置中,所述加热件呈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加热件包括一筒状的隔热垫和设置在所述隔热垫内周面上的加热丝,所述加热丝用于对所述液晶通道加热;

所述加热件的周侧开设一缺口,所述缺口沿着所述加热件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液晶通道穿过所述缺口与所述加热件的内周面套接。

在本申请的液晶滴下装置中,所述第一加热件和所述缓冲容器的输出端之间设置有一阀门。

在本申请的液晶滴下装置中,所述分流板还包括多个输出孔和流道,所述第一输入口和所述第二输入口分别位于所述分流板背面的两侧,所述输出孔位于所述分流板正面的中间区域,所述流道设置在所述分流板内并连通所述第一输入口、第二输入口和输出孔。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液晶滴下装置,本申请的液晶滴下装置通过第一加热机构、第二加热机构和第三加热机构的设置,分别对缓冲容器、液晶通道和液晶滴下机构加热,降低了液晶的粘度,提高了液晶的流动性,进而避免了液晶堵塞的问题;解决了现有的液晶滴下装置,由于液晶粘度过大而滴嘴的孔径很小,在液晶经过滴嘴时导致滴嘴堵塞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液晶滴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液晶滴下装置的液晶滴下机构和第一加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液晶滴下装置的液晶通道和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液晶滴下装置的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附图中的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申请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液晶滴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的液晶滴下装置100包括储存容器10、缓冲容器20、液晶滴下机构30、液晶管道40、第一加热机构、第二加热机构和第三加热机构。

储存容器10用于储存液晶。缓冲容器20用于储存储存容器10输出的液晶。缓冲容器20连通于储存容器10。液晶滴下机构30用于输出缓冲容器20中的液晶。液晶通道40用于输送液晶。液晶通道40的输入端连通于缓冲容器20的输出端,液晶通道40的输出端连通于液晶滴下机构30的输入端。第一加热机构用于对缓冲容器20加热,以提高液晶的流动性。第二加热机构用于对液晶通道40加热,以提高液晶的流动性。第三加热机构用于对液晶滴下机构30加热,以提高液晶的流动性。

本实施例的液晶滴下装置100通过第一加热机构、第二加热机构和第三加热机构的设置,分别对缓冲容器20、液晶通道40和液晶滴下机构30加热,降低了位于缓冲容器20、液晶通道40和液晶滴下机构30内的液晶的粘度,提高了液晶的流动性,进而避免了液晶堵塞的问题。

请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液晶滴下装置的液晶滴下机构和第一加热片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液晶滴下机构30包括用于喷出液晶的喷嘴31和用于固定喷嘴31的固定组件32。喷嘴31包括一用于输送和喷出液晶的分流板311和设置在分流板311背面的保护件312。保护件312设置在分流板311的中间位置上。

固定组件32包括一覆盖板321、上固定板322和下固定板323。上固定板322固定设置在覆盖板321面向保护件312的一侧。下固定板323固定设置在覆盖板321面向分流板311的一侧。覆盖板321上开设一第一开口3211。上固定板322开设一第二开口3221。覆盖板321通过第一开口3211套设在保护件312的外侧并覆盖分流板311上。上固定板322通过第二开口3221套设在保护件312的外侧并固定设置在覆盖板321上。下固定板323套设在分流板311的外周侧并固定设置在覆盖板321上。

第三加热机构包括一第一加热片51。第一加热片51贴附在覆盖板321的周侧,且沿着覆盖板321的外周方向延伸。

第一加热片51对覆盖板321进行加热,覆盖板321将热量传递给分流板311,使得分流板311处于恒温的状态,进而使得液晶在分流板311内具有较高的流动性,避免了液晶堵塞的情况发生。另外,第三加热机构包括温度探测器,温度探测器用于探测覆盖板321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片51设置有两个加热点511。两个加热点511将第一加热片51二等分。两个加热点511二等分的设置,使得第一加热片51对覆盖板321的加热更为均衡,且提高了加热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保护件312面向分流板3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加热片313。第二加热片313贴附在分流板311的背面。第二加热片313直接对分流板311进行加热。

通过第一加热片51和第二加热片313对分流板311的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其中第一加热片51从分流板311的周侧开始加热,第二加热片313从分流板311的中间区域开始加热。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分流板311的升温处于均衡状态,避免分流板311的温度存在高度差异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机构包括一第三加热片61。第三加热片61贴附在缓冲容器20周侧的下部分。这样的设置,当第三加热片61对缓冲容器20加热时,使得缓冲容器20内的液晶的粘度降低,进而提高了液晶的流动性。

另外,第三加热片61设置在缓冲容器20的下部分,即第三加热片61设置在缓冲容器20靠近输出端的一端,这样的设置,使得缓冲容器20内靠近输出端的液晶的流动性变强,提高液晶的输出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液晶通道40包括一主通道41、一支通道42和一连接通道43。分流板311包括第一输入口3111和第二输入口3112。

主通道41的一端连通缓冲容器20的输出端,主通道41的另一端连通第一输入口3111。支通道42的一端连通第二输入口3112,支通道42的另一端连通连接通道43。连接通道43的另一端连通主通道41。主通道41和支通道42平行设置。连接通道43位于主通道41和支通道42之间。

分流板311还包括多个输出孔3113和流道3114。第一输入口3111和第二输入口3112分别位于分流板311背面的两侧。输出孔3113位于分流板311正面的中间区域。流道3114设置在分流板311内并连通第一输入口3111、第二输入口3112和输出孔3113。

第二加热机构包括多个加热件71。加热件71套分别设置在主通道41和支通道42上。

在主通道41和支通道42套设加热件71,使得液晶在主通道41和支通道42上的输送速度加快,提高了液晶的输送效率。当然加热件71也可以套设在连接通道43上。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二加热机构包括四个加热件71,分别为第一加热件71a、第二加热件71b、第三加热件71c和第四加热件71d。

其中,第一加热件71a套设在主通道41上,且位于连接通道43和主通道41连接处的上游方向。第二加热件71b套设在主通道41靠近第一输入口3111的一端。第三加热件71c套设在支通道42靠近连接通道43的一端。第四加热件71d套设在支通道42靠近第二输入口3112的一端。

由于液晶在缓冲容器20内时,就已经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因此只需在主通道41和支通道42的两端设置加热件71就足以满足对液晶的加热,确保液晶的流动性,达到节省了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71a和缓冲容器20的输出端之间设置有一阀门81。该阀门为电磁阀。

请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加热件71呈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加热件71包括一筒状的隔热垫711和设置在隔热垫711内周面上的加热丝712。加热丝712用于对液晶通道40加热。

加热件71的周侧开设一缺口713。缺口713沿着加热件71的轴线方向延伸。液晶通道40穿过缺口713与加热件71的内周面套接。

加热件71的缺口713的设置,便于加热件71套设置主通道41和支通道42上,也便于更换加热件71。

需要套上加热件71时,只需拉开缺口713,并使得液晶通道40穿过缺口713,被加热件71套住即可。

本实施例的液晶的输送过程是:

首先,开启第一加热机构、第二加热机构和第三加热机构,通过第一加热片51和第二加热片313对液晶滴下机构30的喷嘴31的分流板311进行预热,通过第三加热片61对缓冲容器20进行预热,以及通过加热件71对液晶管道40进行预热,并使得分流板313、缓冲容器20和液晶管道40处于恒温状态下;

然后,打开阀门81;

接着,向储存容器10内注入氮气,将液晶从储存容器10内压出并输送至缓冲容器20,之后,被加热后的液晶经液晶通道40的主通道41、连接通道43和支通道42输送到液晶滴下机构的第一输入口3111和第二输入口3112,并进入分流板311的流道3114,最后从输出孔3113滴出。

这样便完成了液晶的输送过程。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液晶滴下装置,本申请的液晶滴下装置通过第一加热机构、第二加热机构和第三加热机构的设置,分别对缓冲容器、液晶通道和液晶滴下机构加热,降低了液晶的粘度,提高了液晶的流动性,进而避免了液晶堵塞的问题;解决了现有的液晶滴下装置,由于液晶粘度过大而滴嘴的孔径很小,在液晶经过滴嘴时导致滴嘴堵塞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后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