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结构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66937发布日期:2019-09-13 20:1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背光结构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结构和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led)极大的降低了液晶面板中背光光源的尺寸,可以让背光单元的尺寸小于100微米,将背光光源薄膜化、微小化、阵列化。使用mini-led的液晶面板能够实现每个图元单独定址,单独驱动发光。

随着mini-led的兴起,液晶面板的背光结构势必发生很大的改变。为了实现显示面板的薄型化,以及适应用户对于显示面板多分区的需求,在mini-led的背光结构中必然省去扩散板,使光学膜片贴近甚至直接贴合mini-led灯板。因此,如何在省略扩散板的同时保证背光光源的混光效果成为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结构和显示面板,所述背光结构能够优化mini-led灯板的混光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结构,所述背光结构包括:

背光光源,所述背光光源包括多个设置在灯板上的次毫米发光二极管;

第一光学膜片,所述第一光学膜片位于所述背光光源上方;

第二光学膜片,所述第二光学膜片位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上方;

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膜片包括靠近所述背光光源的第一表面和远离所述背光光源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光扩散结构,所述第二表面具有多个第一支撑反射结构,所述多个第一光扩散结构和与所述多个第一支撑反射结构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光扩散结构在所述灯板上的投影和所述多个第一支撑反射结构在所述灯板上的投影不重合。

根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方面,所述多个第一光扩散结构和所述多个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对应设置,每一个次毫米发光二极管位于与所述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对应的第一光扩散结构在所述灯板上的投影的几何中心处。

根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方面,每一个第一光扩散结构对应一个光扩散范围,所述光扩散范围包括多个第一边界,所述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和与所述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对应的第一光扩散结构的边界上的任意一点之间的连线构成一个第一边界,所述第一边界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大于或等于30度。

根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方面,所述多个第一支撑反射结构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表面的方向的截面为三角形;

其中,所述三角形的第一侧边平行于距离所述第一侧边最近的一个第一边界,所述三角形的第二侧边平行于距离所述第二侧边最近的另一个第一边界。

根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方面,所述多个第一支撑反射结构的表面具有反射涂层,所述反射涂层的表面为镜面结构。

根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方面,所述第二光学膜片包括靠近所述背光光源的第三表面和远离所述背光光源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具有多个第二光扩散结构。

根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方面,所述多个第二光扩散结构和所述多个第一光扩散结构对应设置;

其中,对应设置的第一光扩散结构在所述灯板上的投影的几何中心和第二光扩散结构在所述灯板上的投影的几何中心重叠;

其中,每一个第二光扩散结构的边界位于与所述第二光扩散结构对应设置的第一个光扩散结构的第一边界的延长线上。

根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方面,所述背光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四表面上的多个第二支撑反射结构,所述多个第二光扩散结构在所述灯板上的投影和所述多个第二支撑反射结构在所述灯板上的投影不重合。

根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方面,所述背光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上方的第三光学膜片,所述第三光学膜片包括靠近所述背光光源的第五表面和远离所述背光光源的第六表面,所述第五表面具有多个第三光扩散结构,所述多个第三光扩散结构和所述多个第一光扩散结构对应设置;

其中,对应设置的第一光扩散结构在所述灯板上的投影的几何中心和第三光扩散结构在所述灯板上的投影的几何中心重叠;

其中,每一个第三光扩散结构的边界位于与所述第三光扩散结构对应设置的第一个光扩散结构的第一边界的延长线上。

根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方面,所述背光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下方的微透镜阵列。

根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方面,所述微透镜阵列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靠近所述背光光源的第七表面和远离所述背光光源的第八表面,所述第七表面具有多个入光结构,所述第八表面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入光结构对应的出光结构,所述多个入光结构和与所述多个入光结构对应的多个出光结构构成多个微透镜结构;

其中,所述多个入光结构通过第一模具在所述第七表面上压滚成型,所述多个出光结构通过第二模具在所述第八表面上压滚成型。

相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如前所述的背光结构。

本申请的背光结构包括第一光学膜片和第二光学膜片,所述第一光学膜片包括靠近所述背光光源的第一表面和远离所述背光光源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光扩散结构,所述第二表面具有多个第一支撑反射结构。所述光扩散结构能够降低mini-led上方60度范围内的光线的亮度,从而避免mini-led产生的光线呈伯朗分布,优化了mini-led的混光效果。所述第一支撑反射结构一方面用于支撑第二光学膜片,另一方面用于反射射到所述第一支撑反射结构上的光线,减小了光线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背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背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结构和显示面板,所述背光结构能够优化mini-led灯板的混光效果。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背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背光结构包括背光光源、第一光学膜片100和第二光学膜片200。

所述背光光源包括多个设置在灯板500上的次毫米发光二极管400。优选的,所述背光光源包括多个灯板500,所述灯板500为条状灯板,所述多个次毫米发光二极管400沿第一方向呈条状排列。所述多个灯板500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本申请中,所述第一光学膜片100位于所述背光光源上方。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膜片100包括靠近所述背光光源的第一表面和远离所述背光光源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光扩散结构110,所述第二表面具有多个第一支撑反射结构120,所述多个第一光扩散结构110和与所述多个第一支撑反射结构120间隔设置。

所述多个第一光扩散结构110用于降低mini-led上方60度范围内的光线的亮度,从而避免mini-led产生的光线呈伯朗分布,优化了mini-led的混光效果。所述多个第一光扩散结构110的表面具有凹凸不平的结构,所述凹凸不平的结构能够有效的分散mini-led发出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使呈伯朗分布的光线向不同的方向均匀传播。本申请中,所述多个第一光扩散结构110可以通过颗粒物涂布的方式形成,也可以采用压印的方法形成。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所述多个第一光扩散结构110遮挡次毫米发光二极管400发出的光线,所述多个第一光扩散结构110在所述灯板500上的投影和所述多个第一支撑反射结构120在所述灯板500上的投影不重合。

本实施例中,为了取得最好的光扩散效果,所述多个第一光扩散结构110和所述多个次毫米发光二极管400对应设置,每一个次毫米发光二极管400位于与所述次毫米发光二极管400对应的第一光扩散结构110在所述灯板500上的投影的几何中心处。

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光扩散结构110对应一个光扩散范围,所述光扩散范围包括多个第一边界,所述次毫米发光二极管400和与所述次毫米发光二极管400对应的第一光扩散结构110的边界上的任意一点之间的连线构成一个第一边界,所述第一边界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大于或等于30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支撑反射结构120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100表面的方向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第一侧边平行于距离所述第一侧边最近的一个第一边界,所述三角形的第二侧边平行于距离所述第一侧边最近的另一个第一边界。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支撑反射结构120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100表面的方向的截面为梯形。所述梯形的第一侧腰平行于距离所述第一侧腰最近的一个第一边界,所述三角形的第二侧腰平行于距离所述第一侧腰最近的另一个第一边界。

本申请中,所述多个第一支撑反射结构120的表面具有反射涂层,所述反射涂层的表面为镜面结构。反射涂层能够将照射到所述第一支撑反射结构120上的光线反射向所述第一光学膜片上方,避免背光光线被第一支撑反射结构120吸收,提高了背光光源的光线利用率。镜面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支撑反射结构120的反射效果。

本申请中,所述第二光学膜片200位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100上方。所述第二光学膜片200包括靠近所述背光光源的第三表面和远离所述背光光源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具有多个第二光扩散结构210。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二光扩散结构210和所述多个第一光扩散结构110对应设置。对应设置的第一光扩散结构110在所述灯板500上的投影的几何中心和第二光扩散结构210在所述灯板500上的投影的几何中心重叠。每一个第二光扩散结构210的边界位于与所述第二光扩散结构210对应设置的第一个光扩散结构的第一边界的延长线上。

所述第二光扩散结构210的光扩散范围大于所述第一光扩散结构110的光扩散范围,能够对穿透第一光学膜片的光线进一步优化,从而取得更好的混光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优化混光效果,所述背光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四表面上的多个第二支撑反射结构220和位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200上方的第三光学膜片300。

所述多个第二光扩散结构210在所述灯板500上的投影和所述多个第二支撑反射结构220在所述灯板500上的投影不重合。

所述第三光学膜片300包括靠近所述背光光源的第五表面和远离所述背光光源的第六表面,所述第五表面具有多个第三光扩散结构310,所述多个第三光扩散结构310和所述多个第一光扩散结构110对应设置。对应设置的第一光扩散结构110在所述灯板500上的投影的几何中心和第三光扩散结构310在所述灯板500上的投影的几何中心重叠。每一个第三光扩散结构310的边界位于与所述第三光扩散结构对应设置的第一个光扩散结构的第一边界的延长线上。

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背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光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100下方的微透镜阵列600。所述微透镜阵列600通过第三支撑反射结构620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100隔离。

所述微透镜阵列600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靠近所述背光光源的第七表面和远离所述背光光源的第八表面,所述第七表面具有多个入光结构,所述第八表面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入光结构对应的出光结构,所述多个入光结构和与所述多个入光结构对应的多个出光结构构成多个微透镜结构。所述多个入光结构通过第一模具在所述第七表面上压滚成型,所述多个出光结构通过第二模具在所述第八表面上压滚成型。

相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如前所述的背光结构。

本申请的背光结构包括第一光学膜片和第二光学膜片,所述第一光学膜片包括靠近所述背光光源的第一表面和远离所述背光光源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光扩散结构,所述第二表面具有多个第一支撑反射结构。所述光扩散结构能够降低mini-led上方60度范围内的光线的亮度,从而避免mini-led产生的光线呈伯朗分布,优化了mini-led的混光效果。所述第一支撑反射结构一方面用于支撑第二光学膜片,另一方面用于反射射到所述第一支撑反射结构上的光线,减小了光线损耗。

综上所述,虽然本申请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