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23505发布日期:2021-03-02 12:2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发展和网路社群的流行,越来越多人喜欢拍照或自拍后与别人分享,并且对拍摄角度的需求越来越大。广角镜头可以扩大拍摄视野,在有限距离范围内拍摄出全景或大场面的照片。
[0003]
但一般的广角摄像镜头,由于其大视场角度和大相对孔径的特点,镜头组总长往往比较长,难以搭载在超薄的电子产品上。同时随着cmos芯片技术的发展,芯片的像素尺寸越来越小,对相配套的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很难做到匹配一个高像素感光芯片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系统,满足结构小型化和大视角的要求。
[0005]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处的物侧面为凹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于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处的像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于光轴处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处的像侧面为凹面,且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处的像侧面至少设置有一个反曲点。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1.1<tanω/sd1<1.8;其中,ω为所述光学系统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d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以及1.7<tl/imgh<2.2;其中,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度的一半。通过合理设置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的各透镜的面型与光焦度,保证光学系统满足小型化、高解析力和大视角的需求。当tanω/sd1的值低于下限时,系统的第一透镜口径变大,导致整个模组大型化;当tanω/sd1的值高于上限时,第一透镜口径被过度压缩,不利于大视角的光线进入本摄像镜头内。合理设置tanω/sd1的值,可以在维持广视角的同时,使第一透镜的口径不会过度增大,有利于系统小型化。当tl/imgh的值高于上限,系统长度变长,导致模组高度变大;当tl/imgh的值低于下限,系统被过度压缩,像差校正也不充分,难以达到较高的解析力。设置合适tl/imgh的合适比例,有利于系统总长的压缩,实现超薄化设计。
[0007]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5<f5/f1<7;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设置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使更大角度的入射光线能进入本系统,有利于广角化;同时合理配置第五透镜的光焦度,在校正系统像差,提升像质的同时,可保证足够的后焦长度,有利于电子感光元件的组装与配合,提高良
率。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4<sd1/imgh<0.7。合理设置sd1/i mgh的比值,既可让系统有较大的口径保证通光量,又可以维持系统的头部不会过度增大。
[0008]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16<t12/oal<0.26;其中,t1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到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oa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12/oal的值低于下限时,镜片空气间距压缩,第一透镜的形状会不充分,不利于广角化;t12/oal的值高于上限时,系统间隙大,超薄化不足。合理配置t12/oal的值,可以有效增大该广角镜头组的最大视场角。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3<r1/r2<0,其中,r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r2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通过将第一透镜近光轴处设置为双凹形状,使得第一透镜具备充分强度的负光焦度,实现广角化。
[0009]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6<r3/r4<-2,其中,r3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r4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通过将第二透镜近光轴处设置为双凸形状,有利于将光线汇聚,实现全长的缩短化。
[0010]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2<(ct2+ct3)/ct1<4;其中,ct1为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为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通过对上述的厚度进行合理的配置,可进一步缩短镜头的长度,并使第一透镜较易成型,降低成本。
[0011]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1≤v1/v5<2.5;其中,v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v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合理地设置v1/v5的比值,可降低该广角镜头的色差,提高解析力。
[0012]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1<f2/f3<0;其中,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第二透镜提供较强的正光焦度,有利于广角镜头的超薄化发展;第三透镜提供负的光焦度,可以修正第二透镜产生的像差,提高解析能力。通过两个透镜的焦距比值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光学系统的超薄化的同时,也能修正第二透镜产生的像差,提高解析能力。
[0013]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和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系统,所述光学系统的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安装在所述镜筒内。通过安装该光学系统的各透镜,使得该镜头模组能满足小型化和大角度拍摄的特性。
[0014]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电子感光元件和第二方面所述的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和所述电子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子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上,用于将穿过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入射到所述电子感光元件上的物的光线转换成图像的电信号。通过设置本发明的镜头模组,使得电子设备可实现轻薄小型化,并可进行大角度的拍摄。
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
图1a是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1b是第一实施例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0018]
图2a是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b是第二实施例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0020]
图3a是第三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b是第三实施例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0022]
图4a是第四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b是第四实施例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0024]
图5a是第五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b是第五实施例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0026]
图6a是第六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6b是第六实施例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0028]
图7a是第七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7b是第七实施例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光学系统的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安装在镜筒内。该镜头模组可以是数码相机的独立的镜头,也可以是集成在如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通过安装该光学系统的各透镜,使得该镜头模组具有小型化和大角度拍摄的特性。
[0032]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电子感光元件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镜头模组和电子感光元件设置在壳体内,电子感光元件设置在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上,用于将穿过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入射到电子感光元件上的物的光线转换成图像的电信号。电子感光元件可以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或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无人机、电子书籍阅读器、行车记录仪、可穿戴装置等。通过设置本发明的镜头模组,使得电子设备可实现轻薄小型化,并可进行大角度的拍摄。
[003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例如五片透镜构成的光学系统,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该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在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均可具有空气间隔。
[0034]
具体的,五片透镜的具体形状和结构如下:
[0035]
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于光轴处的物侧面为凹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于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于光轴处的像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有
光焦度,第四透镜于光轴处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第五透镜于光轴处的像侧面为凹面,且第五透镜于光轴处的像侧面至少设置有一个反曲点。
[0036]
光学系统还包括光阑,该光学系统还包括光阑,光阑可设置在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之间的任一位置,如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等。
[0037]
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038]
1.1<tanω/sd1<1.8;其中,ω为光学系统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d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以及
[0039]
1.7<tl/imgh<2.2;其中,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光学系统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度的一半。
[0040]
合理设置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的各透镜的面型与光焦度,保证光学系统满足小型化、高解析力和大视角的需求。同时,设置tanω/sd1的合适比例,在维持广视角的同时,使第一透镜的口径不会过度增大,有利于系统小型化。设置tl/imgh的合适比例,有利于光学系统总长的压缩,实现超薄化设计。
[0041]
如果tanω/sd1≤1.1,第一透镜的口径变大,导致整个光学系统结构增大,如果tanω/sd1≥1.8,第一透镜的口径被过度压缩,不利于大视角的光线进入光学系统内。
[0042]
如果tl/imgh≤1.7,光学系统被过度压缩,相差校正不充分,难以达到较高的解析力。如果tl/imgh≥2.2,光学系统的总长度变长,导致结构变大,难以实现小型化。
[0043]
一种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5<f5/f1<7;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第一透镜提供负的光焦度,使更大角度的入射光线能进入光学系统,有利于广视角设计,合理配置第五透镜的光焦度,在校正系统像差,提升像质的同时,可保证足够的后焦长度,有利于电子感光元件的组装与配合,提高良率。
[0044]
一种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4<sd1/imgh<0.7;sd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imgh为光学系统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度的一半。既可让光学系统有较大的口径保证通光量,又可以维持系统的头部不会过度增大。
[0045]
一种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16<t12/oal<0.26;其中,t12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oa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如果t12/oal≤0.16,会造成透镜间的间距压缩,第一透镜的形状不能有效实现,不利于广视角设计,如果t12/oal≥0.26,光学系统间隙大,超薄化不足,不利于结构小型化。合理配置t12/oal的值,可以有效增大该广角镜头组的最大视场角。
[0046]
一种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3<r1/r2<0,
[0047]
其中,r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r2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通过将第一透镜近光轴处设置为双凹形状,使得第一透镜具备充分强度的负光焦度,实现广角化。
[0048]
一种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6<r3/r4<-2,其中,r3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r4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通过将第二透镜近光轴处设置为双凸形状,有利于将光线汇聚,实现全长的缩短化。
[0049]
一种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2<(ct2+ct3)/ct1<4;其中,ct1为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为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当满足上述厚度配置,可进一步缩短光学系统的长度,并使第一透镜较易成型,降低成本。
[0050]
一种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1≤v1/v5<2.5;其中,v1为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v5为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当v1/v5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可降低该光学系统的色差,提高解析力。
[0051]
一种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1<f2/f3<0;其中,f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第二透镜提供较强的正光焦度,有利于光学系统的超薄化设计,第三透镜提供负的光焦度,可以修正第二透镜产生的像差,提高解析能力。
[0052]
第一实施例
[0053]
请参考图1a和图1b,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0054]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l1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1为凹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为凹面;
[0055]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为凸面;
[0056]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l3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5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为凹面;
[0057]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为凸面;
[0058]
第五透镜l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9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0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0为凸面。
[0059]
上述第一透镜l1至第五透镜l5的材质均为塑料(plastic)。
[0060]
此外,光学系统还包括光阑sto、红外截止滤光片l6和成像面s13。光阑sto设置在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之间,并紧邻第二透镜l2,用于控制进光量。其他实施例中,光阑sto还可以设置在其他的相邻两透镜之间。红外截止滤光片l6设置在第五透镜l5的像方侧,其包括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红外截止滤光片l6用于过滤掉红外光线,使得射入成像面s13的光线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为380nm-780nm。红外截止滤光片l6的材质为玻璃(glass),并可在玻璃上镀膜。成像面s13为电子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
[0061]
表1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的表格,其中的数据采用波长为555nm的光线获得,y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062]
表1a
[0063][0064]
其中,efl为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fno为光学系统的光圈数,fov为光学系统的视场角,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006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至第五透镜l5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0066][0067]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a中y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表1b给出了可用于
[0068]
第一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5、a17和a18。
[0069]
表1b
[0070]
[0071][0072]
图1b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1b可知,第一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073]
第二实施例
[0074]
请参考图2a和图2b,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0075]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l1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1为凹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为凹面;
[0076]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三透镜l2的像侧面s4为凸面;
[0077]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为凹面;
[0078]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l4的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7为凹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为凸面;
[0079]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9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0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0为凸面。
[0080]
第二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参照即可。
[0081]
表2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的表格,其中的数据采用波长为587.6nm的光线获得,y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082]
表2a
[0083][0084]
其中,表2a的各参数含义均与第一实施例各参数含义相同。
[0085]
表2b给出了可用于第二实施例的各非球面透镜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0086]
表2b
[0087]
[0088][0089]
图2b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2b可知,第二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090]
第三实施例
[0091]
请参考图3a和图3b,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0092]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l1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1为凹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为凹面;
[0093]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三透镜l2的像侧面s4为凸面;
[0094]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l3的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6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6为凸面;
[0095]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为凸面;
[0096]
第五透镜l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9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0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0为凸面。
[0097]
第三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参照即可。
[0098]
表3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的表格,其中的数据采用波长为587.6nm的光线获得,y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099]
表3a
[0100]
[0101][0102]
其中,表3a的各参数含义均与第一实施例各参数含义相同。
[0103]
表3b给出了可用于第三实施例的各非球面透镜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0104]
表3b
[0105]
[0106]
图3b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3b可知,第三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07]
第四实施例
[0108]
请参考图4a和图4b,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0109]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l1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1为凹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为凹面;
[0110]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三透镜l2的像侧面s4为凸面;
[0111]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为凹面;
[0112]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为凸面;
[0113]
第五透镜l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0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0为凸面。
[0114]
第四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参照即可。
[0115]
表4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的表格,其中的数据采用波长为555nm的光线获得,y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16]
表4a
[0117][0118]
[0119]
其中,表4a的各参数含义均与第一实施例各参数含义相同。
[0120]
表4b给出了可用于第四实施例的各非球面透镜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0121]
表4b
[0122][0123]
图4b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4b可知,第四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24]
第五实施例
[0125]
请参考图5a和图5b,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0126]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l1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1为凹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为凹面;
[0127]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三透镜l2的像侧面s4为凸面;
[0128]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为凹面;
[0129]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l4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7为凹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为凸面;
[0130]
第五透镜l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9为凸面,于圆周处的
物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0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0为凸面。
[0131]
第五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参照即可。
[0132]
表5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的表格,其中的数据采用波长为587.6nm的光线获得,y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33]
表5a
[0134][0135]
其中,表5a的各参数含义均与第一实施例各参数含义相同。表5b给出了可用于第五实施例的各非球面透镜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0136]
表5b
[0137][0138]
图5b示出了第五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5b可知,第五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39]
第六实施例
[0140]
请参考图6a和图6b,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0141]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l1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1为凹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为凹面;
[0142]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三透镜l2的像侧面s4为凸面;
[0143]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l3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5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为凹面;
[0144]
第四透镜l4,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为凸面;
[0145]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9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0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0为凸面。
[0146]
第六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参照即可。
[0147]
表6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的表格,其中的数据采用波长为587.6nm的光线获得,y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48]
表6a
[0149][0150]
其中,表6a的各参数含义均与第一实施例各参数含义相同。表6b给出了可用于第六实施例的各非球面透镜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0151]
表6b
[0152]
[0153][0154]
图6b示出了第六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6b可知,第六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55]
第七实施例
[0156]
请参考图7a和图7b,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0157]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l1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1为凹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为凹面;
[0158]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三透镜l2的像侧面s4为凸面;
[0159]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l3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5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为凹面;
[0160]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l4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8为凸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8为凹面;
[0161]
第五透镜l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9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0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0为凸面。
[0162]
第七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参照即可。
[0163]
表7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的表格,其中的数据采用波长为587.6nm的光线获得,y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64]
表7a
[0165][0166]
其中,表7a的各参数含义均与第一实施例各参数含义相同。表7b给出了可用于第七实施例的各非球面透镜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0167]
表7b
[0168]
[0169][0170]
图7b示出了第七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7b可知,第七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71]
表8示出了第一实施例至第七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tl/imgh、tanω/sd1、f5/f1、sd1/imgh、t12/oal、r1/r2、r3/r4、(ct2+ct3)/ct1、v1/v5以及f2/f3的值。由表8可得知,各实施例均满足条件:1.7<tl/imgh<2.2、1.1<tanω/sd1<1.8、-5<f5/f1<7、0.4<sd1/imgh<0.7、0.16<t12/oal<0.26、-3<r1/r2<0、-6<r3/r4<-2、2<(ct2+ct3)/ct1<4、1≤v1/v5<2.5以及-1<f2/f3<0。
[0172]
表8
[0173] 1.7<tl/imgh<2.21.1<tanω/sd1<1.8-5<f5/f1<70.4<sd1/imgh<0.70.16<t12/oal<0.26第一实施例1.7461.7831.4870.5000.183第二实施例2.0631.252-4.0270.5490.248第三实施例2.0561.4301.4130.4920.185第四实施例2.1811.1550.4690.6460.255第五实施例1.7741.4881.2160.4810.167第六实施例1.8151.575-3.1310.4990.176第七实施例1.7821.3756.4890.4940.199
ꢀ-
3<r1/r2<0-6<r3/r4<-22<(ct2+ct3)/ct1<41≤v1/v5<2.5-1<f2/f3<0第一实施例-0.492-3.3472.9752.385-0.305第二实施例-1.668-3.6353.2542.359-0.364第三实施例-0.495-4.3943.7111.000-0.537第四实施例-2.814-2.8143.0612.359-0.460第五实施例-0.261-4.0573.2792.359-0.521第六实施例-0.481-5.6722.8272.447-0.237第七实施例-0.372-3.3663.1072.359-0.399
[0174]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