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调节装置及投影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98296发布日期:2021-03-30 21:26阅读:91来源:国知局
镜头调节装置及投影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头调节装置及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投影设备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投影设备的投影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投影设备中,往往会将镜头固定在镜头调节装置上,通过调节镜头调节装置以对镜头的相对位置或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实现调节投影画面的投影质量。因此,镜头调节装置的调节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投影画面的投影质量。

相关技术的镜头调节装置包括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调节架和第二调节架,第一调节架包括第一本体部以及分别间隔设置于第一本体部相对两侧且均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两个导向柱,第一本体部支撑于两个导向柱并与两个导向柱实现滑动连接,第一调节之计沿第一方向相对于第二调节支架滑动连接。

然而,相关技术中,在装配过程中,难以调节两个导向柱之间平行度,使得安装后的两个导向柱之间的平行度低,在调节过程容易引发调节支架与第二调节支架之间发生异动突变、不连续或卡死等情况,降低了位置调节的可靠性。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镜头调节装置及投影设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调节装置及投影设备,该镜头调节装置在装配过程中可进行平行度调节,解决了镜头调节装置的位置调节可靠性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镜头调节装置,其包括:

第一调节支架,所述第一调节支架包括镜头支架以及分别间隔设置于所述镜头支架相对两侧且均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

第二调节支架,所述第二调节支架包括移动支架、由所述移动支架其中一侧凹陷形成的第一限位槽以及由所述移动支架另一侧凸出延伸的第一凸台;

所述第一导向柱卡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并形成固定;所述第二导向柱连接于所述第一凸台;所述镜头支架分别支撑于所述第一导向柱和所述第二导向柱并与所述第一导向柱和所述第二导向柱均形成滑动连接,使所述镜头支架可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调节支架滑动;

通过所述镜头支架调整未完全紧固时的所述第二导向柱与所述第一凸台的相对位置,以实现所述第二导向柱与所述第一导向柱之间的平行度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槽为两个且间隔设置于所述移动支架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导向柱包括第一导向段以及由所述第一导向段相对两端凸出延伸的两个第一固定段,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段分别卡设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导向柱包括第二固定段以及由所述第二固定段相对两端凸出延伸的两个第二导向段,所述第二固定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凸台;所述镜头支架分别支撑于所述第一导向段和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段;通过调整所述第二固定段与所述第一凸台的相对位置,以实现所述第二导向柱与所述第一导向柱之间的平行度调节。

进一步的,各所述第一固定段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底面连接的一端为平面,各所述第二固定段与所述第一凸台顶面连接的一端为平面,且所述第一限位槽底面与所述第一凸台顶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支架还包括第一螺钉和第二螺钉;各所述第一固定段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通孔,各所述第一限位槽内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形成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固定段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各所述第二固定段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二通孔,各所述第一凸台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钉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形成连接,以将所述第二固定段压紧于所述第一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镜头支架包括镜头支架本体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镜头支架本体相对两侧且呈中空结构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其上的两个第一支撑孔,各所述第一支撑孔分别设置一个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槽之间,且通过两个所述第一滑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段;所述第二支撑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其上的两个第二支撑孔,各所述第二支撑孔分别设置一个第二滑套,所述第二支撑部通过与其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二滑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向段,所述第一凸台收容于该第二支撑部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镜头调节装置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移动支架并与所述镜头支架连接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镜头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镜头支架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镜头调节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

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定支架本体、由所述固定支架本体其中一侧凹陷形成第二限位槽以及由所述固定支架本体另一侧凸出延伸的第二凸台;

所述第二调节支架还包括分别间隔设置于所述移动支架相对两侧且均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导向柱和第四导向柱,所述第三导向柱卡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并形成固定;所述第四导向柱连接于所述第二凸台;所述移动支架分别支撑于所述第三导向柱和两个所述第四导向柱并与所述第三导向柱和所述第四导向柱均形成滑动连接,使所述移动支架可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固定支架滑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通过所述移动支架调整未完全紧固时的所述第四导向柱与所述第二凸台的相对位置,以实现所述第四导向柱与所述第三导向柱之间的平行度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槽为两个且间隔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同一侧;所述第三导向柱包括第三导向段以及由所述第三导向段相对两端凸出延伸的两个第三固定段,两个所述第三固定段分别卡设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四导向柱包括第四固定段以及由所述第四固定段相对两端凸出延伸的两个第四导向段,所述第四固定段连接于所述第二凸台;所述移动支架分别支撑于所述第三导向段和两个所述第四导向段;通过调整所述第四固定段与所述第二凸台的相对位置,以实现所述第四导向柱与所述第三导向柱之间的平行度调节。

进一步的,各所述第三固定段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底面连接的一端为平面,各所述第四固定段与所述第二凸台顶面连接的一端为平面,且所述第二限位槽底面与所述第二凸台顶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支架还包括第三螺钉和第四螺钉;各所述第三固定段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三通孔,各所述第二限位槽内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钉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三螺纹孔形成连接,以使所述第三固定段固定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各所述第四固定段设有贯穿其上的第四通孔,各所述第二凸台设有第四螺纹孔,所述第四螺钉穿过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四螺纹孔形成连接,以将所述第四固定段压紧于所述第二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支架包括移动支架本体以及固定于所述移动支架本体相对两侧的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其上的第三支撑孔,所述第三支撑孔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两个第三滑套,所述第三支撑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槽之间,且通过两个所述第三滑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导向段;所述第四支撑部呈中空结构,且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其上的两个第四支撑孔,所述第二凸台收容于所述第四支撑部内部,各所述第四支撑孔设置一个第四滑套,各所述第四支撑部通过与其对应的所述第四滑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四导向段。

进一步的,所述镜头调节装置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本体并与所述移动支架连接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移动支架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固定支架滑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投影设备,其包括镜头、光机组件和本发明所述的镜头调节装置,所述固定支架远离所述第二调节支架一侧与所述光机组件连接,所述镜头固定于所述镜头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光机组件包括光机以及用于装设所述光机的光机底壳;所述投影设备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光机底壳和所述固定支架的多个可调连接组件,所述光机底壳与各所述可调连接组件对应的位置凸出延伸的调节螺柱,所述固定支架设有与所述可调连接组件对应设置的连接螺纹孔和第五通孔;各所述可调连接组件包括紧固螺母、紧固螺钉、调节螺母以及调节弹簧,所述紧固螺钉通过所述连接螺纹孔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并抵压于所述光机底壳,所述紧固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紧固螺钉远离所述光机底壳一侧并抵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调节螺柱穿过所述第五通孔并与所述调节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弹簧插设于所述调节螺柱且相对两端抵分别抵压于所述光机底壳和所述固定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调节弹簧对应的位置凹陷形成与所述第五通孔连通的第一收容槽,所述光机底壳凹陷形成与所述第一收容槽共同围成收容空间的第二收容槽,所述调节螺柱和所述调节弹簧分别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镜头调节装置中,第一导向柱卡设于第一限位槽内并形成固定,第二导向柱连接于第一凸台,该结构设置在装配过程中,将第一导向柱完全卡设固定于第一限位槽内,而将第二导向柱连接于第一凸台并保持不完全紧固状态,实现了通过镜头支架调整未完全紧固时的第二导向柱与第一凸台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实现第二导向柱与第一导向柱之间的平行度调节,有效地提高了第二导向柱与第一导向柱之间的平行度,避免了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不平行的问题,避免了调节过程中的镜头支架在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上作相对滑动时的异动突变、不连续或卡死等情况,有效地提高了调节的顺畅性,保证了位置调节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镜头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镜头调节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调节支架与第二调节支架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调节支架与第二调节支架的部分立体结构装配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调节支架与固定支架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调节支架与固定支架的部分立体结构装配图;

图7为本发明投影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投影设备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9为本发明光机底壳、固定支架和可调连接组件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镜头调节装置100,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调节支架1和第二调节支架2。

第一调节支架1装设于第二调节支架2上以用于调节投影设备的投影位置,而该第一调节支架1装设于第二调节支架2的安装精度决定了投影设备的投影质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镜头调节装置100各个部件的具体结构展开说明:

如图2-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节支架1作为镜头与镜头调节装置100之间的连接部件,其设于固定支架3和镜头之间,其安装的平行度直接影响了整个镜头调节装置100对镜头调节的可靠性。

具体的,第一调节支架1包括用于固定支撑镜头的镜头支架11以及分别间隔设置于所述镜头支架11相对两侧的第一导向柱12和第二导向柱13,在此,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导向柱12和第二导向柱13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即x轴方向),该第一方向为其中一个与调节投影设备的投影位置有关的自由度。

第二调节支架2包括移动支架21、由移动支架21其中一侧凹陷形成的第一限位槽22以及由移动支架21另一侧凸出延伸的第一凸台23。

第一导向柱12卡设于第一限位槽22内并形成固定;第二导向柱13连接于第一凸台23;镜头支架11分别支撑于第一导向柱12和第二导向柱13并与第一导向柱12和第二导向柱13均形成滑动连接,使镜头支架11可沿第一方向相对于移动支架21滑动。

进一步的,第一限位槽22的数量是不限的,其根据实际设计的情况进行具体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槽22包括两个,两个第一限位槽22间隔设置于移动支架21的同一侧。

第一导向柱12包括第一导向段121以及由第一导向段121相对两端凸出延伸的两个第一固定段122,两个第一固定段122分别卡设固定于两个第一限位槽22内。

第二导向柱13包括第二固定段131以及由第二固定段131相对两端凸出延伸的两个第二导向段132,第二固定段131连接于第一凸台23。

镜头支架11分别支撑于第一导向段121和两个第二导向段132并与第一导向段121和两个第二导向段132均形成滑动连接,镜头支架11沿第一方向相对于移动支架21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镜头支架11包括镜头支架本体111以及分别固定于镜头支架本体111相对两侧且呈中空结构的第一支撑部112和第二支撑部113。

第一支撑部112沿第一方向贯穿其上的两个第一支撑孔(图未标),各

第一支撑孔分别设置一个第一滑套1120,第一支撑部112位于两个第一限位槽22之间,且通过两个第一滑套1120滑动连接于第一导向段121。

第二支撑部113沿第一方向贯穿其上的两个第二支撑孔(图未标),各第二支撑孔分别设置一个第二滑套1130,第二支撑部113通过与其对应的两个第二滑套1130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段132,第一凸台23收容于该第二支撑部113内部。

上述结构中,第一调节支架1通过镜头支架11调整未完全紧固时的第二导向柱13与第一凸台23的相对位置,以实现第二导向柱13与第一导向柱12之间的平行度调节;更具体的,第一导向柱12通过两个第一固定段122分别卡设于两个第一限位槽22内并形成固定,第二导向柱13通过第二固定段131连接于第一凸台23上,镜头支架11分别支撑于第一导向段121和两个第二导向段132,而在装配过程中,可将第一固定段122卡设固定于第一限位槽22内,此时,第一导向柱12完全紧固于两个第一限位槽22上,随后,将第二导向柱13连接于第一凸台23并保持不完全紧固状态,即第二导向柱13未完全紧固于第一凸台23上,通过往复滑动镜头支架11,以带动未完全紧固的第二固定段131相对于第一凸台23进行微动,调整第二固定段131与第一凸台23的相对位置,以实现第二导向柱13与第一导向柱12之间的平行度调节,使得第二导向柱13自适应地调节至与第一导向柱12平行的位置,最后再将第二导向柱13完全紧固于第一凸台23上以完成第一调节支架1的装配,有效地提高了第二导向柱13与第一导向柱12之间的平行度,避免了第一导向柱12和第二导向柱13不平行的问题,避免了调节过程中的镜头支架11在第一导向柱12和第二导向柱13上作相对滑动时的异动突变、不连续或卡死等情况,有效地提高了沿第一方向的位置调节的顺畅性,保证了沿第一方向的位置调节的可靠性以及位置调节精度。

更优的,第一固定段122与第一限位槽22的底面221连接的一端为平面,各第二固定段131与第一凸台23的顶面231连接的一端为平面,且第一限位槽22的底面221与第一凸台23的顶面231位于同一个平面内,使得第一导向柱12和第二导向柱13的安装共面,使得第一导向柱12和第二导向柱13同设在同一个平面上,更进一步地保证了平行度调节的调节精度,有效提高第一导向柱12和第二导向柱13之间的平行度。

更优的,第一调节支架1还包括第一螺钉14和第二螺钉15。各第一固定段122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通孔(图未标),各第一限位槽22内设有第一螺纹孔(图未标),第一螺钉14穿过第一通孔与第一螺纹孔形成连接,以使第一固定段122固定于第一限位槽22内,且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第一螺钉14的直径;各第二固定段131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二通孔(图未标),各第一凸台23设有第二螺纹孔(图未标),第二螺钉15穿过第二通孔与第二螺纹孔形成连接,以将第二固定段131压紧于第一凸台23,且第二通孔的孔径大于第二螺钉15的直径。即相当于第一螺钉14与第一通孔之间具有一定间隙,第二螺钉35与第二通孔之间也具有一定间隙,该设置相当于在安装时,为第一导向柱12和第二导向柱13预留了一定的活动空间,有效地提高了第一导向柱12和第二导向柱13之间的平行度调节的精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精度的需求,可以对间隙的进行具体的设置,使该间隙达到微米级,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第一导向柱12和第二导向柱13之间的平行度精度。

请参阅图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镜头调节装置100需要装设于投影设备上,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镜头调节装置100还包括用于连接镜头调节装置100与投影设备的固定支架3,而第二调节支架2支撑于固定支架3远离投影设备一侧;当然,为了提高镜头调节装置100的位置调节范围,作为一个更优的实施方式,使第二调节支架2沿第二方向(即y轴方向)相对于固定支架3滑动连接,此时,第一调节支架2和第二调节支架3均作为位置调节部件,以实现对镜头在第一方向上和/或第二方向上的位置调节,有效提高了镜头调节装置100的位置调节的性能,增大了位置调节的范围,实现了对投影设备的投影位置的双向调节。

具体的,如图2及图5-6,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3包括固定支架本体31、由固定支架本体31其中一侧凹陷形成第二限位槽32以及由固定支架本体31另一侧凸出延伸的第二凸台33。

第二调节支架2,其作为第一调节支架1和固定支架3之间的连接部件,其设于固定支架3和镜头之间,其安装的平行度直接影响了整个镜头调节装置100对镜头调节的可靠性。

第二调节支架2还包括分别间隔设置于移动支架21相对两侧的第三导向柱24和第四导向柱25,在此,需要指出的是,第三导向柱24和第四导向柱25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即y轴方向),该第二方向为其中一个与调节投影设备的投影位置有关的自由度,该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所述第三导向柱24卡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槽32内并形成固定;所述第四导向柱25连接于所述第二凸台33;所述移动支架21分别支撑于所述第三导向柱24和两个所述第四导向柱25并与所述第三导向柱24和所述第四导向柱25均形成滑动连接,使所述移动支架21可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固定支架3滑动。

进一步的,第二限位槽32的数量是不限的,其根据实际设计的情况进行具体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槽32包括两个,两个第二限位槽32间隔设置于固定支架3的同一侧。

第三导向柱24包括第三导向段241以及由第三导向段241相对两端凸出延伸的两个第三固定段242,两个第三固定段242分别卡设固定于两个第二限位槽32内。

第四导向柱25包括第二固定段251以及由第二固定段251相对两端凸出延伸的两个第二导向段252,第二固定段251连接于第二凸台33。

移动支架21分别支撑于第三导向段241和两个第二导向段252并与第三导向段241和第二导向段252均形成滑动连接,移动支架21沿第二方向相对于固定支架3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移动支架21包括移动支架本体211、固定于移动支架本体211相对两侧的第三支撑部212和第四支撑部213;第三支撑部212设有沿第二方向贯穿其上的第三支撑孔(图未标),第三支撑孔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两个第三滑套2120,第三支撑部212位于两个第二限位槽32之间,且通过两个第三滑套2120滑动连接于第三导向段241;第四支撑部213呈中空结构,且设有沿第二方向贯穿其上的两个第四支撑孔(图未标),第二凸台33收容于第四支撑部213内部,各第四支撑孔设置一个第四滑套2130,各第四支撑部213通过与其对应的两个第四滑套2130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段252。

上述结构中,第二调节支架2通过移动支架21调整未完全紧固第二凸台33时的第四导向柱25与第二凸台33的相对位置,更具体的,移动支架21分别支撑于第三导向段241和两个第四导向段252,第二调节支架2通过调整第四固定段251与第二凸台33的相对位置,以实现第三导向柱24与第四导向柱25之间的平行度调节的原理,其实质上与第一调节支架1通过镜头支架11调整未完全紧固时的第一固定段151与第一凸台23的相对位置,以实现调节第一导向柱12与第二导向柱13之间的平行度调节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展开赘述,该结构设置有效地提高了沿第二方向的位置调节的顺畅性,保证了沿第二方向的位置调节的可靠性以及位置调节精度。

更优的,各第三固定段242与第二限位槽32的底面321连接的一端为平面,各第二固定段251与第二凸台33的顶面331连接的一端为平面,且第二限位槽32的底面321与第二凸台33的顶面331位于同一个平面内,使得第三导向柱24和第四导向柱25的安装共面,使得第三导向柱24与第四导向柱25同设在同一个平面上,更进一步地保证了平行度调节的调节精度,有效提高第三导向柱24和第四导向柱25的平行度。

更优的,第二调节支架2还包括第三螺钉26和第四螺钉27。各第三固定段242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三通孔(图未标),各第二限位槽32内设有第三螺纹孔(图未标),第三螺钉26穿过第三通孔与第三螺纹孔形成连接,以使第三固定段242固定于第二限位槽32内,且第三通孔的孔径大于第三螺钉26的直径;各第二固定段251设有贯穿其上的第四通孔(图未标),各第二凸台33设有第四螺纹孔(图未标),第四螺钉27穿过第四通孔与第四螺纹孔形成连接,以将第二固定段251压紧于第二凸台33,且第四通孔的孔径大于第四螺钉27的直径。即相当于第三螺钉26与第三通孔之间具有一定间隙,第四螺钉27与第四通孔之间也具有一定间隙,该设置相当于在安装时,为第三导向柱24和第四导向柱25预留了一定的活动空间,有效地提高了第三导向柱24和第四导向柱25之间的平行度调节的精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精度的需求,可以对间隙的进行具体的设置,使该间隙达到微米级,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第三导向柱24和第四导向柱25之间的平行度精度。

请同时参阅图2、图4及图6所示,在实际使用中,为了提高位置调节的自动化,镜头调节装置100还可以增设驱动机构。

作为一个更优的实施方式,镜头调节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4和第二驱动机构5。

如图,第一驱动机构4,其固定于移动支架21并与镜头支架31连接,用于驱动镜头支架31沿第一方向(即x轴方向)相对于移动支架21滑动连接。

第二驱动机构5,其固定于固定支架本体11并与移动支架21连接,用于驱动移动支架21沿第二方向(即y轴方向)相对于固定支架3滑动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驱动机构4和第二驱动机构5的结构形式是不限的,其可以为滑动气缸或驱动电机中的任意一种,其可以根据实际设计的需要进行具体的选择,比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机构4和第二驱动机构5均为输出轴带有螺纹的驱动电机,对应的,第一调节支架1包括固定于镜头支架31并与第二驱动机构5输出轴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连接件16,第二调节支架2包括固定于移动支架21并与第一驱动机构4输出轴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连接件28。

请参阅图2及图7-9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投影设备200,其包括镜头1a、光机组件2a以及本发明的镜头调节装置100,固定支架3远离第二调节支架2一侧与光机组件2a连接,镜头1a固定于镜头支架11。

上述结构中,第一方向上和第二方向上的位置调节为与投影画面位置调节相关的两个自由度,由于镜头调节装置100的应用,保证了装设镜头1a的沿第一方向上和/或第二方向上的位置调节的可靠性,从而使得投影设备200的投影质量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投影画面位置的调节过程中,投影设备200存在抖动现象,而且投影设备200正装与吊装时,镜头1a的光轴俯仰与焦距偏差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更优的,光机组件2a包括光机以及用于装设光机的光机底壳20a;投影设备200还包括用于连接光机底壳20a和固定支架3的多个可调连接组件3a,光机底壳20a与各可调连接组件3a对应的位置凸出延伸的调节螺柱201a,固定支架3设有与可调连接组件3a对应设置的连接螺纹孔301和第五通孔302。

值得一提的是,可调连接组件3a的数量是不限的,其可以根据实际设计的需要进行具体的设置,比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固定支架3呈矩形为例展开说明,可调连接组件3a包括四个,四个可调连接组件3a分别设置于固定支架3的四个角的位置。

各可调连接组件3a包括紧固螺母31a、紧固螺钉32a、调节螺母33a以及调节弹簧34a,紧固螺钉31a通过连接螺纹孔301连接于固定支架3并抵压于光机底壳20a,紧固螺母32a螺纹连接于紧固螺钉31a远离光机底壳20a一侧并抵接于固定支架3,调节螺柱201a穿过第五通孔302并与调节螺母33a螺纹连接,调节弹簧34a插设于调节螺柱201a且相对两端抵分别抵压于光机底壳20a和固定支架3。

上述结构中,通过调节螺柱201a、调节螺母33a和调节弹簧34a螺共同构成调节机构,在光机底壳20a与固定支架3之间预留一定距离作为镜头调节支架100的俯仰与轴向移动的三维调节,通过综合调节调节螺母33a可实现对镜头调节装置100镜头支架底座整体的俯仰角度微调以及沿镜头1a的光轴方向(即z轴方向)的微调,从而带动镜头1a实现三维微调,此外,有效地避免了离焦的现象,提高了投影质量;通过紧固螺母31a和紧固螺钉32a组成紧固结构,解决在调节俯仰角(即z轴方向)时出现调节异动突变或调节不连续的情况,有效避免了投影设备200沿光轴方向的抖动问题,保证镜头1a的光轴俯仰与焦距偏差小,提高投影质量,同时增加光机底壳20a与固定支架3连接的稳定性。

更优的,固定支架3与调节弹簧34a对应的位置凹陷形成与第五通孔302连通的第一收容槽310,光机底壳20a凹陷形成与第一收容槽110共同围成收容空间10的第二收容槽202a,调节螺柱201a和调节弹簧34a分别收容于收容空间10内,该结构设置有效地释放了光机底壳20a与固定支架3之间的距离设置,使得投影设备200的整体尺寸更小,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同时,提高了调节弹簧34a安装的稳定性,避免在调节过程中外力对调节弹簧34a产生不良影响,有效保证了沿第三方向的调节的可靠性。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镜头调节装置中,第一导向柱卡设于第一限位槽内并形成固定,第二导向柱连接于第一凸台,该结构设置在装配过程中,将第一导向柱完全卡设固定于第一限位槽内,而将第二导向柱连接于第一凸台并保持不完全紧固状态,实现了通过镜头支架调整未完全紧固时的第二导向柱与第一凸台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实现第二导向柱与第一导向柱之间的平行度调节,有效地提高了第二导向柱与第一导向柱之间的平行度,避免了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不平行的问题,避免了调节过程中的镜头支架在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上作相对滑动时的异动突变、不连续或卡死等情况,有效地提高了调节的顺畅性,保证了位置调节的可靠性。而本发明的投影设备应用了本发明的镜头调节装置,使得投影设备的位置调节的可靠性高,有效提高投影设备的投影质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