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阴影的补光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0087发布日期:2019-11-05 22:57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除阴影的补光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源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除阴影的补光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中孔背光、中孔环形光、球积分等光源在设计时需要在光源的中心开一个观察孔,让反射的光线能透过该孔进入相机中。由于开孔位置没有LED照射光线,中心区域重合光线覆盖少,在检测工件时,产品中心区域,有一圈黑影,导致整体图像均匀性较差。为了弥补中心区区域亮度不够的缺陷,现有技术采用主体光源加同轴光源的形式来解决,虽然同轴光源光照从一个方向照射过来,其聚光效果好,但是这种方式仍然存在有以下不足:1)同轴光源补光时中心位置亮度最高,整体均匀性差;2)主体光源与同轴光源必须分体组合,两者配合使用会使光源的整体高度、体积很大,不适用一些安装空间紧凑场合;3)同轴光源的制造成本、工艺复杂程度都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消除相机孔阴影的补光光源装置,采用紧凑的结构设计,节约安装空间,同时解决开孔光源均匀性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除阴影的补光光源装置,包括第一光源部和内设于所述第一光源部的第二光源部,所述第一光源部设置有相匹配的第一观察孔和第二观察孔,所述第二光源部还设置有容置腔,所述第一观察孔、所述容置腔和所述第二观察孔依次连通,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由上导光板、下导光板和侧导光板围成的导光体,所述上导光板的上表面印刷有若干网点,所述第一光源部的底面阵列排布有若干第一发光体,所述容置腔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发光方向朝所述侧导光板的第二发光体。

首先,第二光源部内设于第一光源部,同时两者既可以是一体成型的还可以式分体组合在一起的,结构紧凑;其次,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光源部在容置腔的侧壁均设置有发光方向朝侧导光板的第二发光体,也就是说,第二体布置在第二光源部四周,整体出光会非常均匀,当光线照射所述上导光板的网点位置时,发生反射,使得光照垂直向下照射后,工件中心段亮度一致性、均匀性高;最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非常简单,造价成本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消除阴影的补光光源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上导光板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观察孔的尺寸,所述下导光板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观察孔的尺寸。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消除阴影的补光光源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光源部和所述第二光源部为一体式结构或为可拆卸的独立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消除阴影的补光光源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光源部为球积分光源、环形光源、拱形光源或方形光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消除阴影的补光光源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观察孔和所述第二观察孔为圆形、椭圆形或方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消除阴影的补光光源装置的一种改进,若干所述网点分别由白点油墨和黑点油墨构成,所述黑点油墨覆盖于所述白点油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除阴影的补光光源装置,包括第一光源部和内设于所述第一光源部的第二光源部,所述第一光源部设置有相匹配的第一观察孔和第二观察孔,所述第二光源部还设置有容置腔,所述第一观察孔、所述容置腔和所述第二观察孔依次连通,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由上导光板、下导光板和侧导光板围成的导光体,所述上导光板的上表面印刷有若干网点,所述第一光源部的底面阵列排布有若干第一发光体,所述容置腔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发光方向朝所述侧导光板的第二发光体。其中,第一光源部底部的第一发光体发光,光线投射在工件上,使得工件的表面除中心外被光线照射到。第二光源部的容置腔内侧壁设置的若干第二发光体发光,光线由侧面进入,一部分光线照射到上导光板上的网点上,经反射后向下照射至工件的中心,提高工件中心段的表面亮度。也就是说,在第一光源部和第二光源部的配合作用下,使得工件的四周和中心段光照覆盖率、光亮度相近,达到提高光源均匀性、消除由第一观察孔和第二观察孔所导致的阴影、提高图像质量的目的。另外,本实用新型生产工艺简单、结构紧凑,减少了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光线照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光源部,2-第二光源部,3-容置腔,4-第一发光体,5-第二发光体,61-上导光板,611-网点,62-下导光板,63-侧导光板,6-导光体,7-相机,8-工件,9-第一观察孔,10-第二观察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3所示,一种消除阴影的补光光源装置,包括第一光源部1和内设于第一光源部1的第二光源部2,第一光源部1设置有相匹配的第一观察孔9和第二观察孔10,第二光源部2还设置有容置腔3,第一观察孔9、容置腔3和第二观察孔10依次连通,容置腔3内设置有由上导光板61、下导光板62和侧导光板63围成的导光体6,上导光板61上印刷有若干网点611,第一光源部1的底面阵列排布有若干第一发光体4,容置腔3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发光方向朝侧导光板63的第二发光体5。

优选的,上导光板61的尺寸大于第一观察孔9的尺寸。下导光板62的尺寸大于第二观察孔10的尺寸。如此设置,给设置于容置腔3侧壁的发光体提供足够的路径来进行反射,以使得反射后的光线向下照射到第二观察孔10的位置。

优选的,第一光源部1和第二光源部2为一体式结构。除此之外,第一光源部1和第二光源部2还可以是可拆卸的独立构件。一体式结构紧凑,减少安装空间,独立式结构便于拆卸更换。

优选的,第一光源部1为球积分光源、环形光源、拱形光源或方形光源。第一光源部1不仅限于此,只要是具有中孔的光源均可。

优选的,第一观察孔9和第二观察孔10为圆形、椭圆形或方形。第一观察孔9和第二观察孔10的形状不仅限于此,可根据实际需求做变换。

优选的,若干网点611分别由白点油墨和黑点油墨构成,黑点油墨覆盖于白点油墨。当光线照射到网点611上时,黑点油墨吸收竖直向上的光,让光线通过白点油墨进行表面反射,使光线向下照射。需要说明的是,相机聚焦在工件上,不会聚焦在上表面61上,黑点油墨会变成光晕。

如图4所示,使用时,第一光源部1底部的第一发光体4发光,使得工件8的左右段被光线照射到;第二光源部2的容置腔3内侧壁设置的若干第二发光体5发光,光线由侧导光板63进入并照射到上导光板61上,其中,一部分光线照射到网点611时,发生反射使得光线向下照射,光线向下照射能够提高工件8中心段的表面亮度;另一部分光线再从网点611中的间隙透过第一观察孔9传播到相机7中。也就是说,在第一光源部1和第二光源部2的配合作用下,使得工件8的左右段和中心段光照覆盖率、光亮度相近,达到提高光源均匀性、消除由第一观察孔9和第二观察孔10所导致的阴影、提高图像质量的目的。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方式,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方式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