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减震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60341发布日期:2019-12-20 20:37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显微镜减震底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仪器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微镜减震底座。



背景技术:

在显微注射时,以细胞内微注射和微灌注技术为基础的玻璃针头(glassneedle,精细的玻璃微量毛细移液管)的使用,已经在实验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成为一项非常普遍的操作方法。

在操作过程中,对于针头的精确定位要求非常严格,由于外部环境的原因,比如人员在操作室附近的走动,以及其它机械的移动而引起显微镜震动,最终可能会影响操作的成功。

现有的机械式减震底座成本高、占用面积大,结构复杂,且减震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微镜减震底座,可对固定其上的显微设备有效防震,防止显微注射过程中针头的晃动,提高操作的效率,保证实验操作的成功;且安装、移动便捷,占地面积小,水平位置可调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微镜减震底座,包括一主体底板、多个减震垫和两固定支架;所述减震垫间隔固定于所述主体底板的第一面,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主体底板的第二面的两端。

优选地,每一所述减震垫通过一水平调节机构固定于所述主体底板的第一面。

优选地,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包括一调节螺栓和一定位螺栓;所述主体底板形成与所述调节螺栓配合的调节螺孔;所述减震垫的顶部连接所述调节螺栓并通过所述调节螺栓和所述调节螺孔螺接于所述主体底板的第一面;所述主体底板的侧面形成多个定位螺孔,所述定位螺孔连通所述调节螺孔;所述定位螺栓螺接于所述定位螺孔内且所述定位螺栓的长度大于所述调节螺孔的长度。

优选地,每一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一连接底板和一连接侧板;所述固定支架通过所述连接底板固定于所述主体底板的第二面;所述连接侧板分别与所述连接底板垂直,并设置于对应所述连接底板邻近另一所述连接侧板的一侧,所述连接侧板形成一连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复数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分布于所述连接侧板的两侧并沿所述连接侧板的中线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孔呈长圆形,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所述主体底板的方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孔上部开口。

优选地,所述连接底板与所述主体底板形成相互配合的复数个第二连接孔,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主体底板螺接。

优选地,所述减震垫呈圆柱形,所述减震垫包括橡胶减震垫。

优选地,所述主体底板的形状与一显微镜底座的轮廓配合。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固定支架用于固定显微镜设备。减震垫的作用是将主体底板和台面隔离开,其具有滞后、阻尼以及可逆变形的特点,能够有效吸收和减弱震动,使最终传到显微镜上的震动减弱。通过主体底板、减震垫和固定支架的配合,可对固定于主体底板上的显微镜设备实现减震。水平调节机构的采用可实现对主体底板水平位置的调整,使得即使当显微镜减震底座放置于并不水平的台面时,也可以通过调整水平调节机构实现主体底板的水平位置调整。通过旋转调节螺栓可实现对减震垫与主体底板间距离的调整,定位螺栓用于对调节螺栓进行锁紧定位,防止位置发生变化。第一连接孔呈长圆形,增加了调整空间,可防止因加工误差导致固定支架在底板以及显微镜底座上无法安装,可有效防止显微镜发生位移,并能更好地吸收震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微镜减震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1,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功能、特点。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显微镜减震底座,包括一主体底板1、多个减震垫2和两固定支架3;减震垫2间隔固定于主体底板1的第一面,固定支架3固定于主体底板1的第二面的两端。

本实施例中,主体底板1的材料可采用铝合金,表面可做喷砂氧化处理,厚度12毫米,用于承载和固定显微镜。

固定支架3用于固定显微镜设备。减震垫2的作用是将主体底板1和台面隔离开,其具有滞后、阻尼以及可逆变形的特点,能够有效吸收和减弱震动,使最终传到显微镜上的震动减弱。通过主体底板1、减震垫2和固定支架3的配合,可对固定于主体底板1上的显微镜设备实现减震。

其中,每一减震垫2通过一水平调节机构固定于主体底板1的第一面。

水平调节机构的采用可实现对主体底板1水平位置的调整,使得即使当显微镜减震底座放置于并不水平的台面时,也可以通过调整水平调节机构实现主体底板1的水平位置调整。

本实施例中,水平调节机构包括一调节螺栓41和一定位螺栓42;主体底板1形成与调节螺栓41配合的调节螺孔11;减震垫2的顶部连接调节螺栓41并通过调节螺栓41和调节螺孔11螺接于主体底板1的第一面;主体底板1的侧面形成多个定位螺孔12,定位螺孔12连通调节螺孔11;定位螺栓42螺接于定位螺孔12内且定位螺栓42的长度大于调节螺孔11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采用六个减震垫2,在主体底板1的两端和中部分别安装两个且分布于主体底板1的两侧。减震垫2呈圆柱形;材质为橡胶,负载为8.4~90kg。外径尺寸为38毫米,内径螺孔为6毫米,厚度为25毫米。减震垫2通过m6*20的调节螺栓41连接于主体底板1;并使用m4*16的定位螺栓42从主体底板1侧面将调节螺栓41锁紧固定。

其中,通过旋转调节螺栓41可实现对减震垫2与主体底板1间距离的调整,定位螺栓42用于对调节螺栓41进行锁紧定位,防止位置发生变化。

每一固定支架3包括一连接底板31和一连接侧板32;固定支架3通过连接底板31固定于主体底板1的第二面;连接侧板32分别与连接底板31垂直,并设置于对应连接底板31邻近另一连接侧板32的一侧,连接侧板32形成一连接结构。

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包括复数个第一连接孔321,第一连接孔321分布于连接侧板32的两侧并沿连接侧板32的中线对称设置,第一连接孔321与适配显微镜底座两侧预留的螺纹孔位置对应。第一连接孔321呈长圆形,且第一连接孔321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主体底板1的方向设置。第一连接孔321上部开口,防止因加工误差导致固定支架3与显微镜底座上预留的螺纹孔无法螺接。

第一连接孔321呈长圆形,可防止因加工误差导致固定支架3无法安装,可小幅移动连接侧板32保证连接侧板32与显微镜的紧密贴合,可防止显微镜的位移,并能更好地吸收震动。

连接底板31与主体底板1形成相互配合的复数个第二连接孔311,并通过第二连接孔311与主体底板1螺接。

其中,固定支架3采用不锈钢材质;可通过m6*16的内六角螺丝将显微镜和连接侧板32连接起来。

主体底板1的形状与一显微镜底座的轮廓配合;本实施例中,主体底板1包括一宽端13和一板状部14,宽端13形成于板状部14的一端且宽端13的宽度大于板状部14的宽度。连接侧板32的长度与一显微镜底座上的安装位置配合。宽端13的连接侧板32的长度大于板状部14远离宽端13一端的连接侧板32的长度。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