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中心加强件的单元式配线光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6989发布日期:2020-05-20 00:4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中心加强件的单元式配线光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中心加强件的单元式配线光缆。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力建设的不断发展,电力通信系统在电力输电网的通信数据、电力调度、数据传送、视频会议、保护控制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使电力输电网形成了智能化控制系统。在铺设和使用光缆过程中,光缆中的子光缆之间存在相互挤压和摩擦的情况,容易导致光缆发生变形,长期挤压和摩擦影响光纤性能,从而影响信息的传输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带中心加强件的单元式配线光缆,解决现有技术中子光缆之间容易互相摩擦挤压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带中心加强件的单元式配线光缆,包括:

外护套;

缆芯层,其设置在所述外护套的内侧,所述缆芯层包括多个子光缆,所述子光缆呈圆柱状;

中心垫层,其设置在所述缆芯层的内侧,所述中心垫层为圆柱状,所述中心垫层的中心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与所述中心垫层的直径比例为1:4,所述中心垫层的外周设有多个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的圆弧所在直径与所述子光缆的直径相等,所述弧形凹槽的弧长为所述子光缆外侧壁圆周长的1/4,所述子光缆放置在所述弧形凹槽中,相邻两个子光缆之间相切。

进一步地,所述子光缆包括松套管和多根光纤,所述松套管呈圆管状,所述松套管上设有两个三角形凹槽,所述三角形凹槽位于相邻两个松套管的接触处。

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填充件,每个填充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子光缆之间,所述填充件呈类三棱柱状,所述填充件中心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填充件的三个侧面分别记为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第三弧面,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外护套的内侧接触,所述第一弧面的弧度与所述外护套内侧的弧度相同,所述第一弧面沿所述外护套周向上的弧长略小于相邻两个子光缆与所述外护套内侧接触点之间的弧长,所述第二弧面和所述第三弧面与所述子光缆接触,所述第二弧面的弧度与所述第二弧面和所述子光缆接触面的弧度相同,所述第三弧面的弧度与所述第三弧面和所述子光缆接触面的弧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套内侧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位于相邻的两个子光缆之间,所述凸起的水平投影呈类三角形,所述凸起的两个侧面分别记为第四弧面和第五弧面,所述第四弧面与所述第四弧面和所述子光缆的接触面弧度相等,所述第五弧面与所述第五弧面和所述子光缆的接触面弧度相等。

进一步地,还包括:撕裂绳和缆芯包带,所述撕裂绳套设在所述缆芯层外侧,所述缆芯包带套设在所述撕裂绳外侧,所述缆芯包带与所述外护套内侧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中心垫层中设置弧形凹槽,减小子光缆沿中心垫层圆周方向上的移动,减小光缆中的子光缆之间的相互挤压和摩擦情况,同时延长光缆发生变形的时间,延长光缆的使用周期;

填充件或凸起的设置,进一步减小相邻两个子光缆之间的接触,进一步降低子光缆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挤压摩擦,延长子光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光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松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填充件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填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中心加强件的单元式配线光缆,包括:

外护套1,其用于保护位于外护套1内的部件;

缆芯层,其设置在所述外护套1的内侧,所述缆芯层包括多个子光缆2,所述子光缆2呈圆柱状;

中心垫层3,其设置在所述缆芯层的内侧,中心垫层3用于外力在挤压子光缆2时对子光缆2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中心垫层3为圆柱状,所述中心垫层3的中心设有第一通孔4,使中心垫层3有被挤压的空间,所述第一通孔4的直径与所述中心垫层3的直径比例为1:4,第一通孔4的设置使中心垫层3厚度适中,在外力挤压子光缆2时,第一通孔4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中心垫层3又可起到支撑作用,所述中心垫层3的外周设有多个弧形凹槽5,减小子光缆2在中心垫层3圆周方向上的移动,所述弧形凹槽5的圆弧所在直径与所述子光缆2的直径相等,所述弧形凹槽5的弧长为所述子光缆2外侧壁圆周长的1/4,所述子光缆2放置在所述弧形凹槽5中,在外力挤压子光缆2时,减少子光缆2之间的接触,减少相邻两个子光缆2之间的摩擦力,相邻两个子光缆2之间相切。

在另外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子光缆2包括松套管21和多根光纤22,所述松套管21呈圆管状,所述松套管21上设有两个三角形凹槽23,所述三角形凹槽23位于相邻两个松套管21的接触处,在挤压光缆时,使松套管21自身具有缓冲功能。

在另外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多个填充件6,每个填充件6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子光缆2之间,在外力挤压光缆时,进一步减小相邻两个子光缆2之间的接触,降低子光缆2之间的摩擦,所述填充件6呈类三棱柱状,所述填充件6中心设有第二通孔7,使填充件6本身在受到挤压时具有缓冲功能,所述填充件6的三个侧面分别记为第一弧面61、第二弧面62、第三弧面63,所述第一弧面61与所述外护套1的内侧接触,所述第一弧面61的弧度与所述外护套1内侧的弧度相同,所述第一弧面61沿所述外护套1周向上的弧长略小于相邻两个子光缆2与所述外护套1内侧接触点之间的弧长,所述第二弧面62和所述第三弧面63与所述子光缆2接触,所述第二弧面62的弧度与所述第二弧面62和所述子光缆2接触面的弧度相同,所述第三弧面63的弧度与所述第三弧面63和所述子光缆2接触面的弧度相同,使填充件6与相邻两个子光缆2之间的形状匹配,减小子光缆2的移动范围。

在另外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保护套内侧设有多个凸起8,所述凸起8位于相邻的两个子光缆2之间,进一步减小相邻两个子光缆2之间的接触,降低子光缆2之间的摩擦,所述凸起8的水平投影呈类三角形,所述凸起8的两个侧面分别记为第四弧面81和第五弧面82,所述第四弧面81与所述第四弧面81和所述子光缆2的接触面弧度相等,所述第五弧面82与所述第五弧面82和所述子光缆2的接触面弧度相等,使凸起8与相邻两个子光缆2之间的形状匹配,减小子光缆2的移动范围。

在另外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撕裂绳和缆芯包带,所述撕裂绳套设在所述缆芯层外侧,所述缆芯包带套设在所述撕裂绳外侧,所述缆芯包带与所述外护套1内侧接触,较好的固定缆芯层,降低缆芯层中子光缆2的变形。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