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马达及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8573发布日期:2020-05-01 17:05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棱镜马达及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使用潜望式马达的摄像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棱镜马达及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手机摄像头为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具有高像素、大光圈、超薄型的要求。

现有的自动对焦装置均是利用音圈马达同镜头以及影像传感器、电路板累加高度形成,由于手机像素的提高以及产品高度要求越来越薄,现有技术在产品的使用上出现瓶颈。大光圈以及高像素的镜头整体的光学高度比较高,造成现有累计的产品高度无法满足超薄的手机机身的需求。

由于手机厚度的限制,采用常规竖向放置(即在手机表面上朝向外部)的手机摄像头焦距较小,光学变焦能力有限。而本实用新型的潜望式摄像头区别于传统镜头的竖向排列方式,在手机内横向排放,并增加了光学转换部件,由光学变焦马达、镜头组、棱镜等组成,以特殊的光学三棱镜让光线折射进入镜头组,实现成像,能够达到较高的光学变焦倍数,使镜头能够清晰拍摄到更远处的景物。潜望式结构,应用到智能手机上具有良好的运用前景。

在此,本实用新型申请旨在通过设计出一种作为光学转换部件的棱镜马达,通过与光学变焦马达的配合使用来完成潜望式马达特殊采光路径功能。由于潜望式马达于手机内部可实现横向平行放置,给手机机身的薄型化创造了极为有利条件,最终实现超薄机身及高质量光学变焦成像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棱镜马达及成像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棱镜马达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棱镜马达,包括:底座,底座具有角形容置空间;棱镜支撑体,棱镜支撑体角度可调节的倾斜设置在底座上,且棱镜支撑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角形容置空间内;两组驱动磁石和两组驱动线圈,两组驱动磁石和两组驱动线圈均位于角形容置空间内且一一对应设置,驱动磁石设置在棱镜支撑体上时驱动线圈设置在底座上,且两组驱动线圈或两组驱动磁石分别位于底座的不同内表面上;pcb板,pcb板设置在底座上且与驱动线圈电连接。

进一步地,驱动线圈设置在底座上,棱镜支撑体背离角形容置空间的表面为承载面,用于承载棱镜,任一个驱动线圈所在的平面与承载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43度且小于等于47度。

进一步地,棱镜支撑体在底座上的调整角度范围小于3度。

进一步地,底座包括安装主板,安装主板呈l型以形成角形容置空间,且两组驱动线圈分别安装在安装主板的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上,pcb板与安装主板连接。

进一步地,安装主板包括:第一板段,第一板段具有容置驱动线圈的第一安装缺口;第二板段,第二板段具有容置驱动线圈的第二安装缺口,第一板段与第二板段顺次连接并形成角形容置空间,且第一板段垂直于第二板段。

进一步地,底座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端板,且两个端板分别设置在安装主板的两侧以共同形成角形容置空间,端板具有搭接斜面,棱镜支撑体的两端搭接在搭接斜面上。

进一步地,安装主板上还设置有向外伸出的至少一个插接板段;和/或底座背离角形容置空间的表面上还预留有安装槽以固定pcb板。

进一步地,安装槽设置有安装凸起,pcb板具有与安装凸起配合的安装孔。

进一步地,pcb板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安装在第一板段,第二段安装在第二板段,且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与不同的驱动线圈电连接,第一段向底座的外部延伸且延伸出去的部分上具有端脚。

进一步地,端板朝向角形容置空间的内壁上设置有开口槽,棱镜支撑体具有与开口槽配合的搭接凸起,且搭接凸起与开口槽之间具有活动间隙。

进一步地,棱镜马达还包括多个簧片,且各端板均通过至少一个簧片与棱镜支撑体连接。

进一步地,底座和棱镜支撑体上分别设置有热铆柱,簧片具有与热铆柱配合的焊接孔。

进一步地,棱镜马达还包括框架,框架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端板上并遮挡簧片和搭接凸起。

进一步地,棱镜马达还包括:框架,框架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底座上,以将棱镜支撑体限位在底座与框架之间;外壳,外壳绕底座的外周设置且与底座和/或框架卡接。

进一步地,框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口,外壳是金属板状件且折弯成型,且外壳具有朝向卡口翻折的卡扣。

进一步地,外壳由顺次连接的第一折段、第二折段和第三折段组成,且第一折段和第三折段分别垂直于第二折段且位于第二折段的同一端,其中:第一折段的一个侧边和第三折段的一个侧边均具有卡接口,框架具有与卡接口配合的卡接凸块;和/或第一折段的另一个侧边和第三折段的另一个侧边均具有卡接凹槽,框架具有与卡接凹槽配合的卡接凸起;和/或第一折段和第三折段均具有定位孔,框架具有与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和/或第二折段具有限位槽,框架具有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边。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驱动线圈或驱动磁石在外壳上的正投影位于外壳的周缘内。

进一步地,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彼此远离的一侧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接触止挡面和第二接触止挡面,棱镜支撑体的相对设置的两个边缘处分别有与第一接触止挡面配合的第一止挡面以及与第二接触止挡面配合的第二止挡面。

进一步地,第一接触止挡面和第二接触止挡面均相对于第一板段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棱镜支撑体包括:支撑主板,支撑主板用于支撑棱镜,支撑主板的一部分朝向角形容置空间突出并具有成角度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和/或第二安装面上设置有定位槽,驱动磁石容置在定位槽内;耳板,耳板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支撑主板的两侧并朝向远离角形容置空间的方向伸出,耳板对棱镜限位。

进一步地,棱镜支撑体还包括至少一个隔磁板,隔磁板放置在定位槽内并与驱动磁石卡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包括上述的棱镜马达。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的棱镜马达包括底座、棱镜支撑体、两组驱动磁石和两组驱动线圈和pcb板。底座具有角形容置空间;棱镜支撑体角度可调节的倾斜设置在底座上,且棱镜支撑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角形容置空间内;两组驱动磁石和两组驱动线圈均位于角形容置空间内且一一对应设置,驱动磁石设置在棱镜支撑体上时驱动线圈设置在底座上,且两组驱动线圈或两组驱动磁石分别位于底座的不同内表面上;pcb板设置在底座上且与驱动线圈电连接。

使用上述结构的棱镜马达时,由于棱镜支撑体角度可调节的倾斜设置在底座上,所以能够对设置在棱镜支撑体上的棱镜的成像角度进行调节。并且通过将驱动磁石和驱动线圈分别对应设置在底座和棱镜支撑体的位置,又由于两组驱动线圈或两组驱动磁石分别位于底座的不同内表面上,所以能够通过两组驱动磁石和驱动线圈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合理来实现棱镜支撑体与底座之间的角度调节。因此,通过这样设置有效地提高了棱镜马达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中的棱镜马达与光学变焦马达的连接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中的棱镜马达与棱镜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棱镜马达与棱镜的爆炸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中的棱镜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中的棱镜马达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中的棱镜马达的底座与驱动线圈存在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中的棱镜马达的棱镜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中的棱镜马达的棱镜支撑体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中的棱镜马达的棱镜支撑体与簧片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中的棱镜马达的底座与pcb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中的棱镜马达的底座、棱镜支撑体、簧片以及pcb板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中的棱镜马达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中的棱镜马达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底座;11、容置空间;12、安装主板;121、第一板段;122、第二板段;123、第一安装缺口;124、第二安装缺口;125、第一接触止挡面;126、第二接触止挡面;13、端板;131、搭接斜面;132、开口槽;14、插接板段;15、安装槽;151、安装凸起;20、棱镜支撑体;21、承载面;22、搭接凸起;23、第一止挡面;24、第二止挡面;25、耳板;26、支撑主板;261、第一安装面;262、第二安装面;263、定位槽;27、隔磁板;30、驱动磁石;40、驱动线圈;50、pcb板;51、第一段;511、位置传感器;52、第二段;53、端脚;54、安装孔;60、簧片;61、焊接孔;70、框架;71、卡口;72、卡接凸块;73、卡接凸起;74、定位柱;75、限位边;80、热铆柱;90、光学变焦马达;100、外壳;110、卡扣;120、第一折段;130、第二折段;140、第三折段;150、卡接口;160、卡接凹槽;170、定位孔;180、限位槽;200、棱镜。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棱镜马达使用性能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棱镜马达及成像系统。

并且,本申请中的成像系统包括下述的棱镜马达。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成像系统的潜望式马达不仅可用于智能手机等终端电子产品上,还可用于诸如平板电脑、汽车电子等微型影像摄像领域。

如图2至图13所示,本申请中的棱镜马达包括底座10、棱镜支撑体20、两组驱动磁石30和两组驱动线圈40和pcb板50。底座10具有角形容置空间11;棱镜支撑体20角度可调节的倾斜设置在底座10上,且棱镜支撑体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角形容置空间11内;两组驱动磁石30和两组驱动线圈40均位于角形容置空间11内且一一对应设置,驱动磁石30设置在棱镜支撑体20上时驱动线圈40设置在底座10上,且两组驱动线圈40或两组驱动磁石30分别位于底座10的不同内表面上;pcb板50设置在底座10上且与驱动线圈40电连接。

使用上述结构的棱镜马达时,由于棱镜支撑体20角度可调节的倾斜设置在底座10上,所以能够对设置在棱镜支撑体20上的棱镜200的成像角度进行调节。并且通过将驱动线圈40和驱动磁石30分别对应设置在底座10和棱镜支撑体20的位置,又由于两组驱动线圈40或两组驱动磁石30分别位于底座10的不同内表面上,所以能够通过两组驱动磁石30和驱动线圈40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合理来实现棱镜支撑体20与底座10之间的角度调节。因此,通过这样设置有效地提高了棱镜马达的使用性能。

并且,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为了保证驱动磁石30与驱动线圈40之间的感应效果,设置在棱镜支撑体20上的驱动磁石30或者驱动线圈40是设置在棱镜支撑体20位于角形容置空间11内的部分上的,通过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地减少驱动磁石30和驱动线圈40之间的感应距离,从而保证驱动磁石30和驱动线圈40之间的感应效果。

具体地,如图4至图6所示,驱动线圈40设置在底座10上,棱镜支撑体20背离角形容置空间11的表面为承载面21,用于承载棱镜200,任一个驱动线圈40所在的平面与承载面21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43度且小于等于47度。

可选地,棱镜支撑体20在底座10上的调整角度范围小于3度。

优选地,棱镜支撑体20在底座10上的调整角度范围小于1.6度。

在本申请中,棱镜支撑体20在底座10上调整角度的目的主要是调整棱镜200的角度,从而能够自动实现光学防抖。即根据相机的抖动方向和程度,补偿镜组相应调整位置和角度,使光路保持稳定。故潜望式马达配备棱镜ois光学防抖,不怕微小抖动,对于手抖等引起的光路不稳有良好的抵挡作用,对成像有很大帮助。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10所示,驱动线圈40设置在底座10上,而驱动磁石30设置在棱镜支撑体20上,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使驱动线圈40能够更加方便地与pcb板50进行连接,从而保证了pcb板50与驱动线圈40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驱动线圈40只是容置在底座10的第一安装缺口123和第二安装缺口124内,并且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驱动线圈40与pcb板50之间采用一体连接型设计。

并且,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虽然棱镜支撑体20是角度可调节的设置在底座10上,但在对棱镜支撑体20进行角度调节时一般仅是在正负1.5度的范围内对棱镜支撑体20进行调节。并且,通过这样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棱镜支撑体20与底座10之间的间隙。

具体地,底座10包括安装主板12,安装主板12呈l型以形成角形容置空间11,且两组驱动线圈40分别安装在安装主板12的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上,pcb板50与安装主板12连接。通过这样设置,当两组驱动线圈40分别与两组驱动磁石30产生作用时,会分别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产生作用力,从而使棱镜支撑体20在两个相互垂直的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底座10产生翻转。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两组驱动线圈40在通电后的电流方向是一致的。

具体地,安装主板12包括第一板段121和第二板段122。第一板段121具有容置驱动线圈40的第一安装缺口123;第二板段122具有容置驱动线圈40的第二安装缺口124,第一板段121与第二板段122顺次连接并形成角形容置空间11,且第一板段121垂直于第二板段122。优选地,安装主板12设置成一体成型结构的。当然,安装主板12也可以设置成分体结构,但当安装主板12设置成分体结构时则会导致安装主板12的组装困难。

具体地,底座10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端板13,且两个端板13分别设置在安装主板12的两侧以共同形成角形容置空间11,端板13具有搭接斜面131,棱镜支撑体20的两端搭接在搭接斜面131上。这样设置,能够通过端板13对棱镜支撑体20的运动进行限位,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在棱镜支撑体20相对底座10运动时,棱镜支撑体20仅在角度上产生变化。

具体地,安装主板12上还设置有向外伸出的至少一个插接板段14。需要说明的是,当本申请中的成像系统是潜望式摄像头,通常需要棱镜马达搭配光学变焦马达90一同使用的,因此,通过设置插接板段14能够方便棱镜马达与成像系统中的其他结构连接。

具体地,底座10背离角形容置空间11的表面上还预留有安装槽15以固定pcb板50。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保证pcb板50能够在安装到底座10上时,不会凸出于底座10的表面,从而能够使棱镜马达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并且,通过这样设置,还能够对pcb板50起到一定的限位固定作用,从而保证pcb板50与底座10之间不会产生相对移动。

并且,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安装槽15内具有安装凸起151,pcb板50上设置有与安装凸起151配合的安装孔54,从而通过安装凸起151和安装孔54配合,能够进一步保证安装槽15对pcb板50的固定效果。

具体地,如图3所示,pcb板50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段51和第二段52,第一段51安装在第一板段121,第二段52安装在第二板段122,且第一段51和第二段52分别与不同的驱动线圈40电连接,第一段51向底座10的外部延伸且延伸出去的部分上具有端脚5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棱镜马达是通过端脚53与外部实现电连接的,并通过端脚53以及pcb板50的作用实现驱动线圈40的电连接,也就是说,不同的驱动线圈40对应的端脚53不同,并且固定在第一板段121上的驱动线圈40与第一段51连接并与对应的端脚53连通,而固定在第二板段122上的驱动线圈40与第二段52连接并与对应端脚53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段51上还设置有位置传感器511,且与第一段51连接的驱动线圈40套设在位置传感器511上。还需要指出的是,在组装的完成后,驱动线圈40与位置传感器511之间需要具有一定的间隙,以保证驱动线圈40与位置传感器511不发生相互接触。

具体地,如图5和图7所示,端板13朝向角形容置空间11的内壁上设置有开口槽132,棱镜支撑体20具有与开口槽132配合的搭接凸起22,且搭接凸起22与开口槽132之间具有活动间隙。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保证棱镜支撑体20在相对底座10转动的过程中搭接凸起22能够在开口槽132内转动。并且,通过设置开口槽132还能够对棱镜支撑体20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防止棱镜支撑体20转动的角度超过设定值。并且,通过设置活动间隙,还能够防止棱镜支撑体20在转动的过程中搭接凸起22与开口槽132之间出现相对卡死,从而使棱镜支撑体20不能相对底座10转动。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中,活动间隙的具体大小是根据棱镜支撑体20能够相对底座10旋转的角度的大小来确定的。

具体地,如图9和图11所示,棱镜马达还包括多个簧片60,且各端板13均通过至少一个簧片60与棱镜支撑体20连接。由于在开口槽132和搭接凸起22之间具有活动间隙,所以通过设置簧片60可以使棱镜支撑体20和底座10之间通过簧片60来保持连接。并且,通过这样设置,当棱镜支撑体20与底座1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能够通过簧片60的形变来保证底座10和棱镜支撑体20之间的连接。

还需要指出的是,通过设置簧片60同时也可以对棱镜支撑体20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簧片60为两个。

并且,在本申请中,底座10和棱镜支撑体20上分别设置有热铆柱80,并且簧片60通过与热铆柱80来分别与底座10和棱镜支撑体20实现连接。优选地,本申请中的簧片60上设置有分别与底座10和棱镜支撑体20上的热铆柱80配合的焊接孔61。

具体地,如图12所示,棱镜马达还包括框架70,框架70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端板13上并遮挡簧片60和搭接凸起22。

具体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棱镜马达还包括框架70和外壳100。框架70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底座10上,以将棱镜支撑体20限位在底座10与框架70之间;外壳100绕底座10的外周设置且与底座10和/或框架70卡接。

通过设置框架70和外壳100,可以有效地对底座10、棱镜支撑体20以及pcb板50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在使用棱镜马达的过程中棱镜支撑体20或者底座10受到外部的撞击。

并且,在本申请中端脚53以及pcb板50的一部分由外壳100向外伸出,以实现端脚53的电连接。

具体地,框架7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口71,外壳100是金属板状件且折弯成型,且外壳100具有朝向卡口71翻折的卡扣110。在本申请中,棱镜支撑体20先与底座10进行组装,并且在完成组装后与框架70进行组装,最后在对外壳100进行安装。通过这样设置,在对外壳100进行安装时,可以通过卡扣110伸入卡口71内部完成外壳100的组装,并且还能够通过这样设置来保证外壳100与框架70之间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在棱镜马达的使用过程中外壳100与框架70之间不会出现相对晃动。

并且,为了保证框架70和外壳100之间的易组装性。卡口71的内部空间可大于卡扣110的体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框架70与外壳100之间存在卡接结构,以保证框架70与外壳10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外壳100由顺次连接的第一折段120、第二折段130和第三折段140组成,且第一折段120和第三折段140分别垂直于第二折段130且位于第二折段130的同一端,其中:第一折段120的一个侧边和第三折段140的一个侧边均具有卡接口150,框架70具有与卡接口150配合的卡接凸块72;第一折段120的另一个侧边和第三折段140的另一个侧边均具有卡接凹槽160,框架70具有与卡接凹槽160配合的卡接凸起73;第一折段120和第三折段140均具有定位孔170,框架70具有与定位孔170配合的定位柱74;第二折段130具有限位槽180,框架70具有与限位槽180配合的限位边75。

通过上述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在对外壳100和框架70进行组装时,可以保证外壳100与框架70之间更加贴合并且保证了外壳100与框架70的安装准确。

具体地,至少一个驱动线圈40或驱动磁石30在外壳100上的正投影位于外壳100的周缘内。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使外壳100能够对驱动磁石30或者驱动线圈40起到一定的隔磁作用。

具体地,第一板段121和第二板段122彼此远离的一侧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接触止挡面125和第二接触止挡面126,棱镜支撑体20的相对设置的两个边缘处分别有与第一接触止挡面125配合的第一止挡面23以及与第二接触止挡面126配合的第二止挡面24。通过这样设置,可以通过第一接触止挡面125和第一止挡面23的配合以及第二接触止挡面126和第二止挡面24的配合来实现对棱镜支撑体20的转动的限位。并且,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为了保证棱镜支撑体20的正常运动需要保证第一接触止挡面125和第一止挡面23以及第二接触止挡面126和第二止挡面24之间不能同时接触。

具体地,第一接触止挡面125和第二接触止挡面126均相对于第一板段121倾斜设置。

并且,通过在底座10上设置第一接触止挡面125和第二接触止挡面126,以及在棱镜支撑体20上设置第一止挡面23和第二止挡面24还可以对底座10和棱镜支撑体20之间起到一定的缓冲减震的作用,从而减小底座10和棱镜支撑体20之间受到的撞击力。

具体地,棱镜支撑体20包括支撑主板26和耳板25。支撑主板26用于支撑棱镜200,支撑主板26的一部分朝向角形容置空间11突出并具有成角度设置的第一安装面261和第二安装面262,第一安装面261和/或第二安装面262上设置有定位槽263,驱动磁石30容置在定位槽263内;耳板25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支撑主板26的两侧并朝向远离角形容置空间11的方向伸出,耳板25对棱镜200限位。通过这样设置,能够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将棱镜200固定在支撑主板26上。而通过设置耳板25,可以通过耳板25对棱镜200进行限位,从而能够防止棱镜200在随棱镜支撑体20运动的过程中棱镜200与棱镜支撑体20之间出现相对晃动,并保证了棱镜200和棱镜支撑体20之间的稳定性。

并且,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棱镜支撑板的搭接凸起22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耳板25相互远离的一侧。

具体地,棱镜支撑体20还包括至少一个隔磁板27,隔磁板27放置在定位槽263内并与驱动磁石30卡接。通过这样设置,能够对驱动磁石30起到一定的隔磁效果,从而能够保证棱镜马达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对外界产生影响。并且,通过这样设置还可以有效地增强驱动磁石30与驱动线圈40的感应强度。

并且,增设隔磁板27不仅避免了两组驱动磁石30间相互磁场干扰的可能,同时还锁定了磁场的逸散,使得驱动磁石30同样驱动线圈40之间的磁场作用明显,从而具有通过小电流实现大推力的棱镜驱动效果。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框架70是搭接在底座10上的,并且底座10上设置有供底座10搭接的搭接突边。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成像系统还包括光学变焦马达90,且棱镜马达通过插接板段14与光学变焦马达90连接,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成像系统的棱镜200的作用,将棱镜200采集的图像传动至光学变焦马达90。并且,在将本申请中的成像系统应用在手机上时,能够将光学变焦马达90与手机背板平行安装,及安装在光学变焦马达90上的镜头的运动方向是与手机背板的方向平行的,并可以通过棱镜200实现对图像的采集。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手机的整体厚度,并能够提高拍照模块的焦距,从而使手机能在进行远距离拍摄时,成像更加清晰。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有效地提高了棱镜马达的使用性能;

2、结构简单,性能稳定;

3、当应用在手机上时,可以减少手机的厚度,提高手机的拍照性能。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