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显示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59867发布日期:2020-04-21 17:08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块及显示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光学模块及显示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及具有其的显示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广告看板使用显示装置来显示其广告内容。不论是应用于广告或应用于其他室外显示,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需具有足够的亮度以使显示装置能够在室外环境清楚显示画面,因此所述显示装置大多在导光板的两侧皆配置发光元件而以双侧入光的方式达到高亮度的需求。然而,随着外在环境的不同,导光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热胀冷缩情况,而导致其两侧的入光面与对应的发光元件之间的距离无法符合预期,因而影响显示品质。此外,不论是一般家用显示装置或是上述室外用的显示装置,需因应市场需求而朝向薄型化的方式设计。

“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实用新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前已被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具有其的显示模块,可确保发光元件与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距离符合预期,且可缩减装置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括背板、导光板、架体、光源组件、至少一止挡块及弹性件。背板具有凸柱,凸柱具有止挡部。导光板具有相对的出光面及底面,且具有连接于出光面与底面之间的入光面,导光板配置于背板上。架体配置于背板上且具有开槽,凸柱穿过开槽,止挡部位于导光板与架体之间,部分架体位于止挡部与背板之间而被止挡部限位于背板上。光源组件配置于架体上且具有至少一发光元件,发光元件朝向入光面。止挡块配置于光源组件上且抵靠于入光面。弹性件沿垂直于入光面的方向而可压缩地配置于背板与架体之间。

为达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模块,包括背光模块及显示面板。背光模块包括背板、导光板、架体、光源组件、至少一止挡块及弹性件。背板具有凸柱,凸柱具有止挡部。导光板具有相对的出光面及底面,且具有连接于出光面与底面之间的入光面,导光板配置于背板上。架体配置于背板上且具有开槽,凸柱穿过开槽,止挡部位于导光板与架体之间,部分架体位于止挡部与背板之间而被止挡部限位于背板上。光源组件配置于架体上且具有至少一发光元件,发光元件朝向入光面。止挡块配置于光源组件上且抵靠于入光面。弹性件沿垂直于入光面的方向而可压缩地配置于背板与架体之间。显示面板配置于背光模块上。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在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中,将止挡块夹设于导光板的入光面与光源组件之间,以避免导光板的入光面与光源组件之间的距离因导光板的热胀冷缩而非预期地改变。在此配置方式之下,为了让导光板仍有空间可进行热胀冷缩而不致翘曲,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在背板与架体之间配置了可沿垂直于入光面的方向压缩的弹性件,以借由弹性件的弹性变形来吸收导光板在热胀冷缩的情况下产生的位移量。另一方面,在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中,凸柱用于背板与架体之间的组装,其中凸柱的止挡部是位于导光板与架体之间而非位于背板的外侧,从而可避免止挡部在背板的外侧增加整体装置的厚度。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显示模块沿视角v的部分构件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剖视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显示模块100包括背光模块110及显示面板120。显示面板120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且配置于背光模块110的框体110a上。背光模块110用以提供显示面板120显示影像时所需光线。

图2是图1的显示模块沿视角v的部分构件俯视图。请参考图1及图2,详细而言,背光模块110包括背板112、导光板114、架体116及光源组件118。导光板114及架体116皆配置于背板112上。导光板114具有相对的出光面114a及底面114b,且具有连接于出光面114a与底面114b之间的入光面114c。背板112具有第一侧壁112d,架体116具有第二侧壁116b,第二侧壁116b位于导光板114的入光面114c与背板112的第一侧壁112d之间。

光源组件118,例如是发光二极管灯条,配置于架体116上而位于第二侧壁116b与入光面114c之间且包括基板118a及配置于基板118a上的至少一发光元件118b(图2绘示为多个),基板118a配置于架体116的第二侧壁116b上,发光元件118b例如是发光二极管元件,其发光面朝向导光板114的入光面114c,以使发光元件118b发出的光线可从入光面114c进入导光板114,并在导光板114内传递后从出光面114a往显示面板120传递。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模块100可包括光学膜片组130,光学膜片组130配置于导光板114的出光面114a上而位于背光模块110与显示面板120之间。

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10还包括至少一止挡块111(图2绘示为多个)及弹性件113。止挡块111配置于光源组件118的基板118a上而位于任两发光元件118b之间,且止挡块111抵靠于导光板114的入光面114c。止挡块111可为刚性材料,例如包含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弹性件113例如是泡棉或其他具弹性的构件且沿垂直于入光面114c的方向d而可压缩地配置于背板112的第一侧壁112d与架体116的第二侧壁116b之间。

如上述般将止挡块111夹设于导光板114的入光面114c与光源组件118之间,可避免导光板114的入光面114c与光源组件118的发光元件118b之间的距离因导光板114的热胀冷缩而非预期地改变。并且,为了让导光板114仍有空间可进行热胀冷缩而不致翘曲,如上述般在背板112与架体116之间配置了可沿垂直于入光面114c的方向d压缩的弹性件113,以借由弹性件113的弹性变形来吸收导光板114在热胀冷缩的情况下产生的位移量。在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导光板114的入光面114c的方向d上,止挡块111的厚度被设计为大于发光元件118b的厚度,使发光元件118b不致被导光板114的入光面114c压迫而损坏。

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10例如是双侧入光的形式。具体而言,导光板114如图1所示具有连接于出光面114a与底面114b之间的另一入光面114c’,两入光面114c、114c’彼此相对。背光模块110包括另一光源组件118’及至少另一止挡块111’。光源组件118’及止挡块111’的配置与作用方式类似于前述光源组件118及止挡块111的配置与作用方式。即,光源组件118’包括基板118a’及配置于基板118a’上的至少一发光元件118b’,发光元件118b’朝向导光板114的入光面114c’。止挡块111’配置于基板118a’上且抵靠于入光面114c’,以避免入光面114c’与发光元件118b’之间的距离因导光板114的热胀冷缩而非预期地改变。

光源组件118’与光源组件118的不同处在于,光源组件118’并非如同光源组件118般配置于架体116上,光源组件118’直接配置于背板112的另一第一侧壁112d’上。并且,由于前述弹性件113已借其弹性变形能力提供了导光板114热胀冷缩时所需的位移空间,故在光源组件118’处并未设置对称于前述弹性件113的另一弹性件。

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背板112具有凸柱112a,凸柱112a用于背板112与架体116之间的组装。具体而言,凸柱112a例如为螺锁件,此螺锁件螺锁于背板112的主体112b上的螺柱112c。凸柱112a具有止挡部s,架体116具有开槽116a,凸柱112a穿过开槽116a。止挡部s位于导光板114与架体116之间,且部分架体116位于止挡部s与背板112之间而被止挡部s限位于背板112上。由于凸柱112a的止挡部s如上述般是位于导光板114与架体116之间而非位于背板112的外侧,从而可避免止挡部s在背板112的外侧增加整体装置的厚度,且可避免止挡部s在背板112的外侧干涉其他构件的装设。

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导光板114的入光面114c的方向d上,架体116的开槽116a的尺寸大于凸柱112a的外径。借此,凸柱112a与开槽116a能够相对移动,从而当导光板114热胀冷缩时,导光板114、止挡块111及光源组件118可随之产生相对于背板112的位移。

进一步而言,使用者例如是利用工具施力于凸柱112a的止挡部s而将凸柱112a螺锁于背板112。也就是说,在止挡部s如上述般位于导光板114与架体116之间的情况下,使用者是从背板112的正面侧(即背板112的朝向导光板114的一侧)进行凸柱112a的螺锁,故在组装过程中不需将背板112翻面就可将凸柱112a锁附在背板112并观察其组装位置是否适当,而有组装简便及节省组装工时的效果。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10还包括至少一支撑块140及至少一支撑块150。支撑块140支撑于导光板114与背板112之间,且支撑块150支撑于导光板114与架体116之间,以使导光板114的入光面114c及入光面114c’能够分别对齐于光源组件118的发光元件118b及光源组件118’的发光元件118b’。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不配置支撑块140及支撑块150,并借由其他配置方式或结构而使导光板114的入光面114c及入光面114c’分别对齐于发光元件118b及发光元件118b’,本实用新型不对此加以限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在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中,将止挡块夹设于导光板的入光面与光源组件之间,以避免导光板的入光面与光源组件之间的距离因导光板的热胀冷缩而非预期地改变。在此配置方式之下,为了让导光板仍有空间可进行热胀冷缩而不致翘曲,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在背板与架体之间配置了可沿垂直于入光面的方向压缩的弹性件,以借由弹性件的弹性变形来吸收导光板在热胀冷缩的情况下产生的位移量。另一方面,在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中,凸柱用于背板与架体之间的组装,其中凸柱的止挡部是位于导光板与架体之间而非位于背板的外侧,从而可避免止挡部在背板的外侧增加整体装置的厚度。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附图标记说明:

100:显示模块

110:背光模块

110a:框体

111、111’:止挡块

112:背板

112a:凸柱

112b:主体

112c:螺柱

112d、112d’:第一侧壁

113:弹性件

114:导光板

114a:出光面

114b:底面

114c、114c’:入光面

116:架体

116a:开槽

116b:第二侧壁

118、118’:光源组件

118a、118a’:基板

118b、118b’:发光元件

120:显示面板

130:光学膜片组

140、150:支撑块

d:方向

s:止挡部

v:视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