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1628发布日期:2020-05-26 17:10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镜头
技术领域
,特别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光学成像镜头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被广泛应用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视频会议、车载监控、安防监控等各个领域,因此,对于光学成像镜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应用在安防监控等领域的光学成像镜头,由于其需要日夜共用,因此,要求其红外共焦性较好,但现有的红外共焦性较好的光学成像镜头,由于需要兼顾波长较多,导致蓝紫边现象严重;为了优化像质,镜片较多,导致光学总长较长,且由于像质要求比较高,像面普遍较小,已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要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用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光阑、第四透镜至第八透镜;该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该第一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该第三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相互胶合;该第四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该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五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该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和该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相互胶合;第六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七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该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和该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相互胶合;该第八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八片。进一步的,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平面。更进一步的,该光阑直接承靠在该第三透镜上。进一步的,该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f23>0mm,vd2>vd3,其中,f23为该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vd2和vd3分别为该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d线的色散系数。更进一步的,该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60<vd2<65,30<vd3<35,vd2-vd3>30,其中,vd2和vd3分别为该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d线的色散系数。进一步的,该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f45<0mm,vd5>vd4,其中,f45为该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vd4和vd5分别为该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d线的色散系数。更进一步的,该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20<vd4<26,60<vd5<80,vd5-vd4>40,其中,vd4和vd5分别为该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d线的色散系数。进一步的,该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f67>0mm,vd6>vd7,其中,f67为该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vd6和vd7分别为该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在d线的色散系数。更进一步的,该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45<vd6<55,25<vd7<35,其中,vd6和vd7分别为该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在d线的色散系数。进一步的,该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芯厚总和小于2.5mm,该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芯厚总和小于2.9mm,该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芯厚总和小于3m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八片透镜,通过对各个透镜进行相应设计,具有红外共焦好(红外离焦可<10μm),蓝紫边现象不明显;在保障像质的情况下,光学总长小(可小于21mm),像面大,能够满足1/2.5”sensor使用;且相对照度较高(可大于50%),通光较大(光圈值fno=1.9)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可见光0.435-0.656μm的mtf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可见光0.435-0.656μm的离焦曲线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红外850nm在60lp/mm的离焦曲线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纵向像差图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场曲和畸变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546nm的相对照度曲线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可见光0.435-0.656μm的mtf图;图10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可见光0.435-0.656μm的离焦曲线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红外850nm在60lp/mm的离焦曲线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纵向像差图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场曲和畸变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546nm的相对照度曲线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可见光0.435-0.656μm的mtf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可见光0.435-0.656μm的离焦曲线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红外850nm在60lp/mm的离焦曲线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纵向像差图示意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场曲和畸变示意图;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546nm的相对照度曲线图;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可见光0.435-0.656μm的mtf图;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可见光0.435-0.656μm的离焦曲线图;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红外850nm在60lp/mm的离焦曲线图;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纵向像差图示意图;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场曲和畸变示意图;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546nm的相对照度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说的「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率)」,是指所述透镜以高斯光学理论计算出来的近轴屈光率为正(或为负)。所说的「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定义为成像光线通过透镜表面的特定范围。透镜的面形凹凸判断可依该领域中通常知识者的判断方式,即通过曲率半径(简写为r值)的正负号来判断透镜面形的凹凸。r值可常见被使用于光学设计软件中,例如zemax或codev。r值亦常见于光学设计软件的透镜资料表(lensdatasheet)中。以物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物侧面为凸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物侧面为凹面。反之,以像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像侧面为凹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像侧面为凸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光阑、第四透镜至第八透镜;该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该第一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该第三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四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该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五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七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该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该第八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相互胶合;该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和该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相互胶合;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和该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相互胶合;三组胶合透镜结合使用,有效消除红外及紫光波段色差,使可见与红外共焦效果较好前提下,也不会出现紫边现象。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八片。本实用新型采用八片透镜,通过对各个透镜进行相应设计,具有红外共焦好,蓝紫边现象不明显;在保障像质的情况下,光学总长小,像面大,能够满足1/2.5”sensor使用;且相对照度较高,通光较大的优点。优选的,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平面,工艺性较好。更优选的,该光阑直接承靠在该第三透镜上,能够比较好的控制光阑制造过程中因为公差导致的间隔变化,降低间隔变化对该光学成像镜头成像产生场曲的影响。优选的,该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f23>0mm,vd2>vd3,其中,f23为该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vd2和vd3分别为该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d线的色散系数,有利于消色差。更优选的,该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60<vd2<65,30<vd3<35,vd2-vd3>30,其中,vd2和vd3分别为该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d线的色散系数,有利于进一步消色差。优选的,该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f45<0mm,vd5>vd4,其中,f45为该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vd4和vd5分别为该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d线的色散系数,有利于消色差。更优选的,该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20<vd4<26,60<vd5<80,vd5-vd4>40,其中,vd4和vd5分别为该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d线的色散系数,有利于进一步消色差。上述两组胶合透镜配合使用,更进一步消色差。优选的,该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f67>0mm,vd6>vd7,其中,f67为该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vd6和vd7分别为该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在d线的色散系数,有利于消色差。更优选的,该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45<vd6<55,25<vd7<35,其中,vd6和vd7分别为该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在d线的色散系数,有利于进一步消色差。优选的,该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芯厚总和小于2.5mm,该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芯厚总和小于2.9mm,该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芯厚总和小于3mm,使得镜片结构比较紧凑,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该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下面将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成像镜头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一如图1所示,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a1至像侧a2沿一光轴i依次包括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光阑(图中未示出)、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第八透镜8、保护玻璃9和成像面100;该第一透1镜至第八透镜8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a1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a2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该第一透镜1具负屈光率,该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1为凸面,该第一透镜1的像侧面12为凹面。该第二透镜2具负屈光率,该第二透镜2的物侧面21为凹面,该第二透镜2的像侧面22为凹面。该第三透镜3具正屈光率,该第三透镜3的物侧面31为凸面,该第三透镜3的像侧面32为平面,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该第三透镜3的像侧面32也可以是凸面或凹面。该第二透镜2的像侧面22和该第三透镜3的物侧面31相互胶合。该第四透镜4具负屈光率,该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41为凹面,该第四透镜4的像侧面42为凹面。该第五透镜5具正屈光率,该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1为凸面,该第五透镜5的像侧面52为凸面;该第四透镜4的像侧面42和该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1相互胶合。该第六透镜6具正屈光率,该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61为凸面,该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62为凸面。该第七透镜7具负屈光率,该第七透镜7的物侧面71为凹面,该第七透镜7的像侧面72为凸面;该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62和该第七透镜7的物侧面71相互胶合。该第八透镜8具正屈光率,该第八透镜8的物侧面81为凸面,该第八透镜8的像侧面82为凹面。本具体实施例中,该光阑直接承靠在该第三透镜3上,但并不以此为限。本具体实施例中,该第二透镜2和第三透镜3的芯厚总和2.14mm,该第四透镜4和第五透镜5的芯厚总和为2.46mm,该第六透镜6和第七透镜7的芯厚总和为2.53mm。本具体实施例中,本具体实施例的详细光学数据如表1-1所示。表1-1实施例一的详细光学数据本具体实施例的mtf曲线请参阅图2,从图上可以看出传函较高,分辨率较高;可见与红外共焦性请参阅图3和4,可以看出可见光与红外共焦性好,红外偏移量小于10μm;纵向像差图示意图请参阅图5,可以看出蓝紫边色差管控好,场曲及畸变图如图6的(a)和(b)所示,可以看出畸变小,成像质量高;相对照度曲线图参阅图7,可以看出相对照度较大,大于50%。本具体实施例中,f23=10.6mm,f45=-41.9mm,f67=9.7mm,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6.17mm,光圈值fno=1.9,视场角fov=69°,光学后焦=5.2mm;像面大小φ=7.2mm,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1至成像面10在光轴i上的距离ttl=20.60mm。实施例二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各个透镜的面型凹凸和屈光率相同,仅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等光学参数不同。本具体实施例的详细光学数据如表2-1所示。表2-1实施例二的详细光学数据表面口径(mm)曲率半径(mm)厚度(mm)材质折射率色散系数焦距(mm)-被摄物面infinityinfinity11第一透镜8.0007.7930.900h-kf61.5252.19-10.58124.6233.0981.21521第二透镜4.531-70.1250.600h-k9l1.5264.21-7.01224.8003.848031第三透镜4.8003.8481.540tafd251.9031.324.23324.800infinity0.000-光阑3.626infinity1.73441第四透镜3.601-5.2200.600h-zf7la1.8125.48-3.68425.0007.369051第五透镜5.0007.3691.860fcd5151.5968.625.13525.000-4.7160.09861第六透镜6.60015.5591.730h-zlaf50e1.8046.577.00626.600-8.447071第七透镜6.600-8.4470.710h-zf101.6931.16-27.47728.000-15.6881.37481第八透镜8.00016.1563.080h-laf50b1.7749.6134.92828.00036.6690.3009保护玻璃6.835infinity0.700h-k9l1.5264.21infinity-6.876infinity4.159100成像面7.246infinity0.000本具体实施例中,该第二透镜2和第三透镜3的芯厚总和为1.94mm,该第四透镜4和第五透镜5的芯厚总和为2.46mm,该第六透镜6和第七透镜7的芯厚总和为2.44mm。本具体实施例的mtf曲线请参阅图9,从图上可以看出传函较高,分辨率较高;可见与红外共焦性请参阅图10和11,可以看出可见光与红外共焦性好,红外偏移量小于10μm;纵向像差图示意图请参阅图12,可以看出蓝紫边色差管控好,场曲及畸变图如图13的(a)和(b)所示,可以看出畸变小,成像质量高;相对照度曲线图参阅图14,可以看出相对照度较大,大于50%。本具体实施例中,f23=10.56mm,f45=-37.5mm,f67=9.47mm,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6.15mm,光圈值fno=1.9,视场角fov=69°,光学后焦=5.16mm;像面大小φ=7.2mm,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1至成像面10在光轴i上的距离ttl=20.60mm。实施例三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各个透镜的面型凹凸和屈光率相同,仅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等光学参数不同。本具体实施例的详细光学数据如表3-1所示。表3-1实施例三的详细光学数据本具体实施例中,该第二透镜2和第三透镜3的芯厚总和为1.83mm,该第四透镜4和第五透镜5的芯厚总和为2.823mm,该第六透镜6和第七透镜7的芯厚总和为2.605mm。本具体实施例的mtf曲线请参阅图16,从图上可以看出传函较高,分辨率较高;可见与红外共焦性请参阅图17和18,可以看出可见光与红外共焦性好,红外偏移量小于10μm;纵向像差图示意图请参阅图19,可以看出蓝紫边色差管控好,场曲及畸变图如图20的(a)和(b)所示,可以看出畸变小,成像质量高;相对照度曲线图参阅图21,可以看出相对照度较大,大于50%。本具体实施例中,f23=11mm,f45=-19.8mm,f67=10.41mm,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6.25mm,光圈值fno=1.9,视场角fov=70°,光学后焦=5.04mm;像面大小φ=7.2mm,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1至成像面10在光轴i上的距离ttl=20.60mm。实施例四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各个透镜的面型凹凸和屈光率相同,仅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等光学参数不同。本具体实施例的详细光学数据如表4-1所示。表4-1实施例四的详细光学数据本具体实施例中,该第二透镜2和第三透镜3的芯厚总和为2.225mm,该第四透镜4和第五透镜5的芯厚总和为2.392mm,该第六透镜6和第七透镜7的芯厚总和为2.298mm。本具体实施例的mtf曲线请参阅图23,从图上可以看出传函较高,分辨率较高;可见与红外共焦性请参阅图24和25,可以看出可见光与红外共焦性好,红外偏移量小于10μm;纵向像差图示意图请参阅图26,可以看出蓝紫边色差管控好,场曲及畸变图如图27的(a)和(b)所示,可以看出畸变小,成像质量高;相对照度曲线图参阅图28,可以看出相对照度较大,大于50%。本具体实施例中,f23=9.84mm,f45=-27.69mm,f67=9.7mm,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6.17mm,光圈值fno=1.9,视场角fov=69°,光学后焦=5.08mm;像面大小φ=7.2mm,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1至成像面10在光轴i上的距离ttl=20.65mm。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