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主播补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8520发布日期:2020-05-22 20:37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主播补光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补光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主播补光灯。



背景技术: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移动直播、主播的兴起,补光灯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目前我们的主播、直播使用的都是很大的三脚架以及很大的补光灯,再加上夹手机的部件,体积很大,而且补光灯部分无法水平转动进行摇头,不方便使用,而且无法垂直转动调节补光灯角度,用户体验感差。

特别是对于主播或直播场景来说,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拍摄,固定吹风的补光灯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0115585.5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直播支架,包括底座、长支管、短支管,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连接叉,所述连接叉内设置有连接扁,所述连接扁后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所述短支管,所述短支管上设置有球铰头,所述球铰头上设置有手机架,所述手机架两侧设置有夹持板,所述手机架后设置有球铰窝,所述短支管旁设置有所述长支管,所述长支管顶部设置有补光灯,所述补光灯内设置有发光条。

但是,上述公开的直播支架,其补光灯部分无法水平转动进行摇头,不方便使用,而且无法垂直转动调节补光灯角度,用户体验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主播补光灯,其灯体部分能够在托件上进行转动,便于用户调整灯的照明角度,提升用户体验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主播补光灯,包括有底座、支撑杆和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灯还包括有托件,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底座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托件连接,所述灯体设置在托件上,且所述灯体能够在托件上进行转动。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托件的设置,能够实现方便灯体在托件上进行转动,从而方便调节灯体的角度,而且还能够方便托件与支撑杆连接,同时实现了灯体能够进行转动,便于用户调整灯体的照明角度,提升用户体验感。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与底座为可旋转式连接,所述支撑杆与底座连接的位置还设置有能够锁紧或松开支撑杆的锁紧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支撑杆与底座的可旋转式连接,能够实现支撑杆与底座相对转动,从而方便将支撑杆折叠进底座内,减小体积,方便携带,减少运输成本;通过设置的锁紧结构,能够方便在需要将支撑杆折叠时,松开支撑杆,方便进行折叠,在需要将支撑杆撑起使用时,能够通过锁紧结构将支撑杆锁紧,从而将支撑杆稳定的竖直固定住,方便该支撑杆将托件与灯体撑起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与托件为可旋转式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支撑杆与托件的可旋转式连接,能够实现支撑杆与托件相对转动,从而方便将托件与灯体折叠至与支撑杆平行,方便托件与灯体随着支撑杆一起折叠至底座内,减小体积,方便携带,减少运输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灯体的两侧边与托件可旋转式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灯体的两侧边与托件可旋转式连接,从而方便灯体在托件上进行水平摇摆实现摇头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补光灯还包括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设置于托件与支撑杆的连接位置(或者设置在托件内,或者设置在支撑杆内),通过步进电机能够带动托件相对于支撑杆在水平方向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灯体一起在支撑杆上水平转动进行摇摆动作,结合补光灯灯体的旋转,使补光灯能够实现360°的转动。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步进电机设置在托件与支撑杆的连接位置上,从而实现了托件带动灯体一起在支撑杆上水平转动进行摇头的功能,方便、实用。

进一步地,所述托件具有支撑部和弯部,所述弯部容纳灯体,所述支撑部从两侧对灯体进行支撑。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支撑部和弯部的设置,能够实现方便灯体在托件上进行垂直方向的转动,从而方便调节灯体的照明角度。

更进一步,所述支撑部的内侧向内伸出有突出于托件的连接轴,通过连接轴能使灯体与支撑部之间为活动连接,使灯体能够进行旋转。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连接轴的设置,能够更好的实现灯体在托件上进行垂直方向的转动,便于用户调整灯的照明角度,提升用户体验感。

更进一步,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固定于托件或者灯体上,另一端则穿于灯体或托件的支撑部,实现灯体与托件的活动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灯体通过连接轴的设置,实现能够在托件上翻转,即垂直方向的转动,从而方便调节灯体的角度,使用方便,提升用户体验感。

更进一步,所述连接轴为金属材料制作,同时,所述连接轴接于灯体的供电电路的导线上,在能够支撑灯体的情况下,还可以实现导通灯体的电路,点亮灯体。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的中间设置有缩颈的内环部,所述托件或灯体上开设有内环部相适配的穿槽,所述内环部位于穿槽内。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内环部的设置,使灯体能够依托连接轴在托件上自由翻转,即垂直方向的转动的同时还能够稳定的连接在托件上,方便调节灯体的角度,使用方便,提升用户体验感。

进一步地,所述灯体上还固定有手机支架,手机支架上设置有手机夹。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手机支架和手机夹的设置,能够夹持手机,方便主播们在手机上进行直播。

进一步地,所述托件为u形结构,所述灯体为环形结构,u形结构的托件的中部形成用于灯体转动的活动空间,所述手机支架固定于环形结构的灯体的中部,u形结构的托件的两端上部均连接有所述连接轴,环形结构的两侧中部通过连接轴与托件活动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灯体在活动空间内进行翻转,从而方便调节灯体的角度,使用方便,提升用户体验感;u形结构的托件设置与环形结构的灯体设置,能够使该补光灯的整体结构更加协调。

进一步地,所述托件内设置有灯电线和按键pcb板,所述灯电线的一端与所述按键pcb板电连接,所述灯电线的另一端延伸至连接轴处,通过连接轴与灯体导通;所述按键pcb板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抵持在托件的内壁上。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按压灯体与弹簧抵持的位置,就能够触发灯体发光,通过托件的设置能够将灯电线和按键pcb板设置于托件内,更加方便与灯体的电连接,而不用设置在底座上,使用更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有外壳、电池和主pcb板,所述主pcb板上设置有按键,按键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外壁上,所述支撑杆连接于外壳上,所述电池与主pcb板均设置于外壳内,所述电池与主pcb板电连接,所述主pcb板通过连接电线穿过支撑杆与步进电机电连接,所述主pcb板还通过连接电线穿过支撑杆后伸入托件内与按键pcb板电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用于供电,主pcb板用于控制步进电机的启动,通过将电池和主pcb板设置在底座内,能够将该补光灯结构的重心设置在底部,整体结构更加协调,主pcb板通过穿过支撑杆的连接电线与步进电机电连接,从而控制步进电机的启动,主pcb板通过连接电线穿过支撑杆后伸入托件内与按键pcb板电连接,从而给按键pcb板供电,从而能够方便点亮灯体。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有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层叠固定在下壳的上部,所述上壳上部开设有容纳腔,所述电池和主pcb板均设置于下壳内部,所述下壳的底部还设置有脚垫。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包括有第一折叠关节、第二折叠关节和伸缩件,所述第一折叠关节的一端与托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折叠关节的另一端与伸缩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折叠关节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折叠关节的另一端与底座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件为能够随意伸缩调节高度的杆状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支撑杆设置为可以折叠和伸缩的结构,具体为通过伸缩件实现伸缩,通过第一折叠关节实现将灯座与灯体一起折叠至于伸缩件平行,通过第二折叠关实现将伸缩件与灯座、灯体折叠至上壳的容纳腔内,实现缩小该补光灯的体积,便于携带,减小运输体积;通过脚垫的设置,能够是该补光灯能够更加平稳的放置。

进一步地,所述步进电机能够以上、下、左或右的朝向设置于支撑杆中。所述步进电机朝下设置在支撑杆内,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还连接有电机转动定位件,将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至电机转动定位件中,步进电机工作时,其输出轴在支撑杆内不做位移,利用步进电机本身的旋转来实现风扇的摇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托件的设置,能够实现方便灯体在托件上进行转动,从而方便调节灯体的角度,而且还能够方便托件与支撑杆连接,同时实现了灯体能够进行转动,便于用户调整灯体的照明角度,提升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一种多功能主播补光灯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一种多功能主播补光灯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一种多功能主播补光灯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一种多功能主播补光灯的连接轴穿入托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一种多功能主播补光灯的连接轴穿入托件的内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一种多功能主播补光灯的折叠后的第一角度结构例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一种多功能主播补光灯的折叠后的第二角度结构例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一种多功能主播补光灯的折叠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主播补光灯,包括有底座1、支撑杆2和灯体3,补光灯还包括有托件4,支撑杆2的一端与底座1连接,支撑杆2的另一端与托件4连接,灯体3设置在托件4上,且灯体3能够在托件4上进行转动。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托件4的设置,能够实现方便灯体3在托件4上进行转动,同时实现了灯体3能够进行转动,便于用户调整灯体3的照明角度,提升用户体验感。

其中,支撑杆2与底座1为可旋转式连接,支撑杆2与底座1连接的位置还设置有能够锁紧或松开支撑杆2的锁紧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支撑杆2与底座1的可旋转式连接,能够实现支撑杆2与底座1相对转动,从而方便将支撑杆2折叠进底座1内,减小体积,方便携带,减少运输成本;通过设置的锁紧结构,能够方便在需要将支撑杆2折叠时,松开支撑杆2,方便进行折叠,在需要将支撑杆2撑起使用时,能够通过锁紧结构将支撑杆2锁紧,从而将支撑杆2稳定的竖直固定住,方便该支撑杆2将托件4与风扇3撑起使用。

其中,支撑杆2与托件4为可旋转式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支撑件2与托件4的可旋转式连接,能够实现支撑杆2与托件4相对转动,从而方便将托件4与灯体3折叠至与支撑杆2平行,方便托件4与灯体3随着支撑杆2一起折叠至底座1内,减小体积,方便携带,减少运输成本。

其中,灯体3的两侧边与托件4可旋转式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灯体3的两侧边与托件4可旋转式连接,从而方便灯体3在托件4上进行水平摇摆实现摇头动作。

其中,补光灯还包括有步进电机5,步进电机5设置于托件4与支撑杆2的连接位置(或者设置在托件4内,或者设置在支撑杆2内),通过步进电机5能够带动托件4相对于支撑杆2在水平方向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灯体3一起在支撑杆2上水平转动进行摇摆动作,结合补光灯灯体3的旋转,使补光灯能够实现360°的转动。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步进电机5设置在托件4与支撑杆2的连接位置上,从而实现了托件4带动灯体3一起在支撑杆2上水平转动进行摇头的功能,方便、实用。

其中,托件4具有支撑部41和弯部42,弯部42容纳灯体3,支撑部41从两侧对灯体3进行支撑。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支撑部41和弯部42的设置,能够实现方便灯体3在托件4上进行垂直方向的转动,从而方便调节灯体3的角度,而且还能够方便托件4与支撑杆2连接,还不影响到灯体3的转动,实现了该补光灯的灯体3能够进行转动,便于用户调整灯的照明角度,提升用户体验感。

更进一步,支撑部41的内侧向内伸出有突出于托件4的连接轴411,通过连接轴411能使灯体3与支撑部41之间为活动连接,使灯体3能够进行旋转。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连接轴411的设置,能够更好的实现灯体3在托件4上进行垂直方向的转动,便于用户调整灯的照明角度,提升用户体验感。

更进一步,连接轴411的一端固定于托件4或者灯体3上,另一端则穿于灯体3或托件4的支撑部41,实现灯体3与托件4的活动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灯体3通过连接轴411的设置,实现能够在托件4上翻转,即垂直方向的转动,从而方便调节灯体3的角度,使用方便,提升用户体验感。

参见图4所示,该实施例为连接轴411的一端固定在灯体3的侧壁,另一端穿于托件4的支撑部41内,实现灯体3与托件4的活动连接。

更进一步,连接轴411为金属材料制作,同时,连接轴411接于灯体3的供电电路的导线上,在能够支撑灯体3的情况下,还可以实现导通灯体3的电路,点亮灯体3。

其中,连接轴411的中间设置有缩颈的内环部4111,托件4或灯体3上开设有内环部4111相适配的穿槽20,内环部4111位于穿槽20内。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内环部4111的设置,使灯体3能够依托连接轴411在托件4上自由翻转,即垂直方向的转动的同时还能够稳定的连接在托件4上,方便调节灯体3的角度,使用方便,提升用户体验感。参见图1所示,该实施例为托件4上开设有内环部4111相适配的穿槽20。

其中,灯体3上还固定有手机支架6,手机支架6上设置有手机夹61。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手机支架6和手机夹61的设置,能够夹持手机,方便主播们在手机上进行直播。

其中,托件4为u形结构,灯体3为环形结构,u形结构的托件4的中部形成用于灯体3转动的活动空间,手机支架6固定于环形结构的灯体3的中部,u形结构的托件4的两端上部均连接有连接轴411,环形结构的两侧中部通过连接轴411与托件4活动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灯体3在活动空间内进行翻转,从而方便调节灯体3的角度,使用方便,提升用户体验感;u形结构的托件4设置与环形结构的灯体3设置,能够使该补光灯的整体结构更加协调。

其中,托件4内设置有灯电线30和按键pcb板40,灯电线30的一端与按键pcb板40电连接,灯电线30的另一端延伸至连接轴411处,通过连接轴411与灯体3导通;按键pcb板40上设置有弹簧50,弹簧50抵持在托件4的内壁上。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按压灯体3与弹簧50抵持的位置,就能够触发灯体3发光,通过托件4的设置能够将灯电线30和按键pcb板40设置于托件4内,更加方便与灯体3的电连接,而不用设置在底座1上,使用更方便。

其中,底座1包括有外壳、电池12和主pcb板13,主pcb板13上设置有按键131,按键131延伸至外壳的外壁上,支撑杆2连接于外壳上,电池12与主pcb板13均设置于外壳内,电池12与主pcb板13电连接,主pcb板13通过连接电线穿过支撑杆2与步进电机5电连接,主pcb板13还通过连接电线穿过支撑杆2后伸入托件4内与按键pcb板40电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电池12用于供电,主pcb板13用于控制步进电机5的启动,通过将电池12和主pcb板13设置在底座1内,能够将该补光灯结构的重心设置在底部,整体结构更加协调,主pcb板13通过穿过支撑杆2的连接电线与步进电机5电连接,从而控制步进电机5的启动,主pcb板13通过连接电线穿过支撑杆2后伸入托件4内与按键pcb板40电连接,从而给按键pcb板40供电,从而能够方便点亮灯体3。

其中,外壳包括有上壳111和下壳112,上壳111层叠固定在下壳112的上部,上壳111上部开设有容纳腔113,电池12和主pcb板13均设置于下壳112内部,下壳112的底部还设置有脚垫114;

其中,支撑杆2包括有第一折叠关节21、第二折叠关节22和伸缩件23,第一折叠关节21的一端与托件4活动连接,第一折叠关节21的另一端与伸缩件23的一端固定连接,伸缩件23的另一端与第二折叠关节2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折叠关节22的另一端与底座1活动连接,步进电机5设置于第一折叠关节21内;伸缩件23为能够随意伸缩调节高度的杆状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支撑杆2设置为可以折叠和伸缩的结构,具体为通过伸缩件23实现伸缩,通过第一折叠关节21实现将灯座与灯体3一起折叠至于伸缩件23平行,通过第二折叠关实现将伸缩件23与灯座、灯体3折叠至上壳111的容纳腔113内,实现缩小该补光灯的体积,便于携带,减小运输体积;通过脚垫114的设置,能够是该补光灯能够更加平稳的放置。

参见图1所示,该实施例中第一折叠关节21包括有下压板211、第一转动关节件212,下压板211的一端与托件4固定连接,下压板211的另一端与第一转动关节件212的一端铰接,第一转动关节件212的另一端通过拉杆堵头213与伸缩件23固定连接,第一转动关节件212为中空结构,可以设置为上盖和下盖,步进电机5位于上盖与下盖围合形成的空腔内;第二折叠关节22包括有调节下盖221,锁紧结构包括有调节上盖222和调节锁件223,底座1设置有与调节下盖221相适配的滑动槽60,滑动槽60内设置有与调节下盖221相适配的调节压板70,调节下盖221铰接在滑动槽60内,调节上盖222的一端与调节上盖222连接,另一端通过调节锁件223与伸缩件23连接,通过调节锁件223的设置,能够在旋钮调节锁件223及进行锁紧时,使调节上盖222不能随着调节下盖221进行转动至使伸缩件23折叠进底座1的容纳腔113内,当需要将伸缩件23折叠进底座1的容纳腔113内时,只需要旋钮调节锁件223调松;上述实现方式只是能够实现折叠结构的其中一种够实现方式。

其中,所述步进电机能够以上、下、左或右的朝向设置于支撑杆中。

参见图1所示,该实施例为步进电机5设置在支撑杆2内,步进电机5的的输出轴朝向支撑杆2,且还连接有电机转动定位件10,将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至电机转动定位件10中,电机工作时,其输出轴在支撑杆2内不做位移,利用电机本身的旋转来实现灯体3的摇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托件的设置,能够实现方便灯体在托件上进行转动,从而方便调节灯体的角度,而且还能够方便托件与支撑杆连接,同时实现了灯体能够进行转动,便于用户调整灯体的照明角度,提升用户体验感。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