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扩展功能的光缆配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3490发布日期:2020-05-29 12:1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支持扩展功能的光缆配线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线架,具体是涉及一种支持扩展功能的光缆配线架。



背景技术:

配线架是用于终端用户线或中继线,并能对它们进行调配连接的设备。配线架是管理子系统中最重要的组件,是实现垂直干线和水平布线两个子系统交叉连接的枢纽。配线架通常安装在机柜或墙上。通过安装附件,配线架可以全线满足utp、stp、同轴电缆、光纤、音视频的需要。在网络工程中常用的配线架有铜缆配线架和光缆配线架。

光缆配线架是光缆和光通信设备之间或光通信设备之间的配线连接设备,也称为光纤配线架(odf),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局端主干光缆的成端和分配,可方便地实现光纤线路的连接、分配和调度。光纤配线盒支持单模或多模光缆的固定、熔接和配线管理。

传统光缆配线架包括光缆盒和多个光纤接口模块,多个嵌入光缆盒的前面板上的光纤接口模块,形成一个整体光纤管理单元。施工人员先将尾纤接入各光纤接口模块的尾端接口,然后在光缆盒内的熔接盘处将各尾纤与光缆对应的光纤进行熔接。机房管理人员,可根据需要将光纤跳线在光纤接口模块的前端接口内自由插拔,并做好相应标签标识。针对传统光纤配线架的种种不足,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配线架,即智能光缆配线架。电子光缆配线架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及电子配线设备对布线中的光纤跳线进行实时管理的系统。由于传统光缆配线架均有固定的规格尺寸,在将传统光缆配线架升级为智能光缆配线架时,预留给智能光缆配线架集成主控电路板、显示模块、光电监测模块等的空间十分有限,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光缆盒空间上集成主控电路板、显示模块、监测模块等,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对传统光缆配线架的结构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既可作为传统光缆配线架又可作为智能光缆配线架的支持扩展功能的光缆配线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支持扩展功能的光缆配线架,包括光缆盒和若干光纤接口模块,所述光缆盒包括下壳体、上壳体、支撑架和面罩,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构成抽屉结构,所述支撑架包括正面板和上面板,所述上面板固接于所述正面板的顶边并向后延伸,所述上面板和所述正面板围成一用于安装并容置主控电路板的扩展空间,所述正面板安装于所述下壳体的前端,所述正面板上形成有与若干所述光纤接口模块一一对应的若干模块卡口,若干所述模块卡口沿长度方向排布成一排或多排;所述面罩上形成有与若干所述模块卡口一一对应的若干模块窗口;所述面罩底部与所述下壳体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面罩顶部与所述上面板可拆卸固定连接,且所述面罩遮罩在所述正面板的正面上,并使所述模块窗口与对应的模块卡口相对,所述光纤接口模块安装于对应的模块卡口内,并使所述光纤接口模块的前端容置于对应的模块窗口内。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还包括上缘边,所述上缘边固接于所述上面板的外侧边并向下延伸,所述上缘边、所述上面板和所述正面板围成所述扩展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正面板上形成有功能扩展区,所述面罩上形成有用于遮罩所述功能扩展区的功能罩,所述功能罩上具有避位窗口。

进一步的,所述模块卡口靠近所述正面板的底边设置,所述模块卡口上方的正面板上形成有监测窗口,所述面罩上形成有对应所述监测窗口的容置腔室,所述容置腔室底部连通所述模块窗口。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包括下底板和自所述下底板左右两侧向上延伸形成的左下侧板和右下侧板,所述上壳体包括上顶板、自所述上顶板左侧向下延伸形成的左上侧板、自所述左上侧板向内延伸形成的左托板、自所述上顶板右侧向下延伸形成的右上侧板和自所述右上侧板向内延伸形成的右托板,所述上顶板前端形成有避位缺口,所述下底板支撑于所述左托板和所述右托板上,使所述下壳体能够在所述上壳体内抽拉;所述正面板的左右两端形成有向后延伸的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所述左安装板固接于所述左下侧板上,所述右安装板固接于所述右下侧板上,使所述正面板固定于所述下壳体的前端,所述上面板与所述避位缺口正相对。

进一步的,所述下底板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一理线托盘,所述理线托盘上形成有若干理线过孔。

进一步的,所述面罩底部与所述下壳体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结构是:所述理线托盘上间隔形成有若干第一固定卡口,对应每个所述第一固定卡口,所述面罩底部形成有第一卡勾,所述第一卡勾与所述第一固定卡口卡扣连接;所述面罩顶部与所述上面板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结构是:所述上面板上间隔形成有若干第二固定卡口,对应每个所述第二固定卡口,所述面罩顶部形成有第二卡勾,所述第二卡勾与所述第二固定卡口卡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还包括自所述下底板的后端向上延伸形成的后下侧板,所述后下侧板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形成有避位槽口;所述上壳体还包括自所述上顶板的后端向下延伸形成的后上侧板;所述下底板上靠近所述避位槽口的位置安装有反弹器,所述反弹器的伸缩杆穿过所述避位槽口与所述后上侧板吸合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后下侧板之间的下底板上安装有熔纤盘,且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后下侧板之间的下底板上安装有光缆接地柱。

进一步的,所述功能扩展区位于所述正面板的中心位置,所述面罩由三个子面罩组成,所述功能罩设于中间的子面罩上,左右两边的两个子面罩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统光缆配线架的光缆盒设计成由下壳体、上壳体、支撑架和面罩组成的形式,形成了一种支持扩展功能的光缆配线架,其中,下壳体与上壳体构成抽屉结构,可以在进行熔接和调线时,拉出下壳体在进行操作,从而有较大的操作空间。支撑架主要由正面板、上面板和上缘边组成,上面板固接于正面板的顶边并向后延伸,形成了一种倒l型结构,上面板用于安装固定主控电路板并实现与面罩的顶部的可拆卸固定连接,该结构十分便于拆装。上缘边固接于上面板的外侧边并向下延伸,使上缘边、上面板和正面板围成了一个可用于容置主控电路板的扩展空间,这样,在作为电子光缆配线架使用时,可以将电子光缆配线架的主控电路板呈水平状安装并容置于该扩展空间内,比如,可以通过紧固件将主控电路板锁固在上面板上,上缘边用于防护主控电路板,实现主控电路板的半封闭管理。主控电路板水平设置在扩展空间内,不会影响光纤接口模块的纵向设置,也便于尾纤与光纤接口模块的尾端接口的连接。正面板上形成的模块卡口用于固定安装光纤接口模块,这样,多个嵌入支撑架上的光纤接口模块,可形成一个整体光纤管理单元。若干模块卡口沿长度方向排布成一排或多排,光纤接口模块也相应排布成一排或多排,优选的,排布成一排,整齐有序,且便于在光纤接口模块上方设置用于检测光纤跳线是否插入光纤接口模块内的光电监测模块。面罩遮罩在正面板的正面上,通常由塑胶材料注塑而成,便于成形出所需要的外观。面罩上形成有模块窗口,可容置光纤接口模块的前端接口。优选的,本实用新型还在正面板上创新设计了功能扩展区和监测窗口,功能扩展区可在其上安装电子光缆配线架的显示交互界面模块或显示屏模块。通过监测窗口,电子光缆配线架的主控电路板的分支板可以伸出至光纤接口模块的前端,再将用于监测检测光纤跳线是否插入光纤接口模块内的光电监测模块安装在该分支板上,就可以实现扩展集成监测光纤接口模块是否有检测光纤跳线插接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持扩展功能的光缆配线架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持扩展功能的光缆配线架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持扩展功能的光缆配线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持扩展功能的光缆配线架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a-a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支持扩展功能的光缆配线架的仰视图;

图7为图6中b-b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架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架与下壳体的装配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装配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功能扩展区位于中心位置的面罩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支持扩展功能的光缆配线架抽出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持扩展功能的光缆配线架一视角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持扩展功能的光缆配线架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持扩展功能的光缆配线架的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持扩展功能的光缆配线架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a-a向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支持扩展功能的光缆配线架的仰视图;图7为图6中b-b向的剖视图。

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一种支持扩展功能的光缆配线架,包括光缆盒1和若干光纤接口模块2,所述光缆盒包括下壳体11、上壳体12、支撑架13和面罩14,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构成抽屉结构,所述支撑架包括正面板131和上面板132,所述上面板固接于所述正面板的顶边并向后延伸,所述上面板和所述正面板围成一用于安装并容置主控电路板100的扩展空间15,所述支撑架还包括上缘边133,所述上缘边固接于所述上面板的外侧边并向下延伸,所述上缘边、所述上面板和所述正面板围成所述扩展空间15。所述正面板安装于所述下壳体的前端,所述正面板上形成有与若干所述光纤接口模块一一对应的若干模块卡口1311,若干所述模块卡口沿长度方向排布成一排或多排;所述面罩上形成有与若干所述模块卡口一一对应的若干模块窗口141;所述面罩底部与所述下壳体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面罩顶部与所述上面板可拆卸固定连接,且所述面罩遮罩在所述正面板的正面上,并使所述模块窗口与对应的模块卡口相对,所述光纤接口模块安装于对应的模块卡口内,并使所述光纤接口模块的前端容置于对应的模块窗口内。

上述结构中,通过将传统光缆配线架的光缆盒设计成由下壳体、上壳体、支撑架和面罩组成的形式,形成了一种支持扩展功能的光缆配线架,其中,下壳体与上壳体构成抽屉结构,可以在进行熔接和调线时,拉出下壳体在进行操作,从而有较大的操作空间。支撑架主要由正面板、上面板和上缘边组成,上面板固接于正面板的顶边并向后延伸,形成了一种倒l型结构,上面板用于安装固定主控电路板并实现与面罩的顶部的可拆卸固定连接,该结构十分便于拆装。上缘边固接于上面板的外侧边并向下延伸,使上缘边、上面板和正面板围成了一个可用于容置主控电路板的扩展空间,这样,在作为电子光缆配线架使用时,可以将电子光缆配线架的主控电路板100呈水平状安装并容置于该扩展空间内,比如,可以通过紧固件将主控电路板锁固在上面板上,上缘边用于防护主控电路板,实现主控电路板的半封闭管理。主控电路板水平设置在扩展空间内,不会影响光纤接口模块的纵向设置,也便于尾纤与光纤接口模块的尾端接口的连接。正面板上形成的模块卡口用于固定安装光纤接口模块,这样,多个嵌入支撑架上的光纤接口模块,可形成一个整体光纤管理单元。若干模块卡口沿长度方向排布成一排或多排,光纤接口模块也相应排布成一排或多排,优选的,排布成一排,整齐有序,且便于在光纤接口模块上方设置用于检测光纤跳线是否插入光纤接口模块内的光电监测模块200。面罩遮罩在正面板的正面上,通常由塑胶材料注塑而成,便于成形出所需要的外观。面罩上形成有模块窗口,可容置光纤接口模块的前端接口。光纤接口模块作为中继站,用于连接光缆。

优选的,参见图1和图11,所述正面板上形成有功能扩展区1312,所述面罩上形成有用于遮罩所述功能扩展区的功能罩142,所述功能罩上具有避位窗口1421。这样,通过在正面板上形成功能扩展区,可以在其上安装电子光缆配线架的显示交互界面模块或显示屏模块,比如本实用新型人在另一篇专利申请中提出的显示交互界面模块,该显示交互界面模块将显示屏模块、控制开关模块和转接板集成在一起,控制开关模块为旋钮开关或按键面板开关。同时,面罩上形成有遮罩该显示交互界面模块的功能罩,这样,显示交互界面模块可以安装在功能罩内侧空间内,轻松实现了传统光缆配线架向带有显示功能的电子光缆配线架的扩展。通过在功能罩上设置避位窗口,比如显示窗口和开关窗口,显示窗口可以避位显示屏模块的液晶显示屏,开关窗口可以避位控制旋钮开关的旋钮或按键面板开关的按键。便于操作控制开关模块,实现切换液晶显示屏的显示内容的功能。如果不作为电子光缆配线架使用时,避位窗口可以盲板的形式与面罩一体注塑成型,施工人员可根据后续功能性扩展实际需求,打开面板上的盲板。功能扩展区可设置于整体配线架中间位置,也可以设计在多个口光纤接口模块中任意两个之间,也可以设计在靠近两端的边缘位置。

优选的,参见图1、图8和图9,所述模块卡口靠近所述正面板的底边设置,所述模块卡口上方的正面板上形成有监测窗口1313,所述面罩上形成有对应所述监测窗口的容置腔室,所述容置腔室底部连通所述模块窗口。这样,通过在正面板上设置监测窗口,主控电路板的分支板可以经该监测窗口伸出至光纤接口模块的前端,然后将用于监测检测光纤跳线是否插入光纤接口模块内的光电监测模块安装在该分支板上,就可以实现监测光纤接口模块是否有检测光纤跳线插接的功能。同时,在面罩上形成了对应监测窗口的容置腔室,分支板及光电监测模块可以容置在其中,从而起到防护的作用。

优选的,参见图9和图10,所述下壳体包括下底板111和自所述下底板左右两侧向上延伸形成的左下侧板112和右下侧板113,所述上壳体包括上顶板121、自所述上顶板左侧向下延伸形成的左上侧板122、自所述左上侧板向内延伸形成的左托板123、自所述上顶板右侧向下延伸形成的右上侧板124和自所述右上侧板向内延伸形成的右托板125,所述上顶板前端形成有避位缺口1211,所述下底板支撑于所述左托板和所述右托板上,使所述下壳体能够在所述上壳体内抽拉;所述正面板的左右两端形成有向后延伸的左安装板134和右安装板135,所述左安装板固接于所述左下侧板上,所述右安装板固接于所述右下侧板上,使所述正面板固定于所述下壳体的前端,所述上面板与所述避位缺口正相对。这样,下壳体的下底板、左下侧板、右下侧板构成了一种u型结构,可在其前端安装支撑架,并在下底板上安装熔纤盘。上壳体的上顶板、左上侧板、右上侧板构成了一种n型结构,可以与u型下壳体配合,组成一个口字型的包围结构,且下壳体的下底板支撑于左托板和右托板上,实现了下壳体相对上壳体滑动的功能,从而实现抽屉结构的抽拉功能。且通过在正面板的左右两端形成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可以很方便的实现支撑架与下壳体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将支撑架固定在下壳体的前端位置。优选的,所述正面板的底边形成有若干挂钩136,所述下底板上形成有对应所述挂钩的槽孔1111,所述挂钩挂接于所述槽孔上。为了便于安装上壳体到设备机架上,左上侧板的前端形成有左安装耳片1221;右上侧板的前端形成有右安装耳片1241。

优选的,参见图1和图9,所述下底板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一理线托盘114,所述理线托盘上形成有若干理线过孔1141。这样,光纤跳线在插入正面板上的光纤接口模块后,可以将线材放在理线托盘上再引向机柜两边。也可以通过理线托盘的理线过孔把线材引到下面一层。

优选的,参见图5、图6、图8和图9,所述面罩底部与所述下壳体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结构是:所述理线托盘上间隔形成有若干第一固定卡口1142,对应每个所述第一固定卡口,所述面罩底部形成有第一卡勾143,所述第一卡勾与所述第一固定卡口卡扣连接;所述面罩顶部与所述上面板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结构是:所述上面板上间隔形成有若干第二固定卡口1321,对应每个所述第二固定卡口,所述面罩顶部形成有第二卡勾144,所述第二卡勾与所述第二固定卡口卡扣连接。这样,通过第一卡勾与第一固定卡口卡扣连接,可以实现面罩底部与理线托盘的可拆卸固定连接。通过第二卡勾与第二固定卡口卡扣连接,可以实现面罩顶部与上面板的可拆卸固定连接。具体实施时,面罩底部的第一卡勾向下插入到第一固定卡口内,并勾住第一固定卡口。面罩顶部的第二卡勾水平设置,并勾住第二固定卡口。这样,卡扣牢固且便于拆卸。

优选的,参见图2和图9,所述下壳体还包括自所述下底板的后端向上延伸形成的后下侧板115,所述后下侧板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形成有避位槽口1151;所述上壳体还包括自所述上顶板的后端向下延伸形成的后上侧板126;所述下底板上靠近所述避位槽口的位置安装有反弹器3,所述反弹器的伸缩杆穿过所述避位槽口与所述后上侧板吸合在一起。这样,通过在下底板上靠近避位槽口的位置安装反弹器,可以吸住上壳体的后上侧板,进而将下壳体与上壳体定位在一起,且在需要打开光缆盒时,按压下壳体前端的理线托盘或面罩部分,可以将下壳体及支撑架弹出部分,便于拉出下壳体进行熔纤等操作。反弹器也称为按弹器,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为了便于光缆进入光缆盒,后下侧板上安装有光缆接头7,光缆300可以经光缆接头进入到光缆盒内。后上侧板上形成有避让光缆的缺口1261。

优选的,参见图9,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后下侧板之间的下底板上安装有熔纤盘4,且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后下侧板之间的下底板上安装有光缆接地柱5。这样,熔纤盘可以根据接口的数量设置一层或两层或多层,实现光纤的合理布局。光缆接地柱用于连接光缆的接地线,实现光缆的接地功能。

支撑架可设计为分体式结构,也可为整体式结构,优选的,所述正面板、所述上面板和所述上缘边一体成型,所述上面板自所述正面板顶部向后折弯形成,所述上缘边自所述上面板的外侧边向下折弯形成。这样,支撑架一体成型,可以减少各面板之间的拆装。支撑架一体成型优选为金属材质。

面罩可以设计为分体式结构,也可为整体式结构,由于面罩优选为塑胶材料,因此,面罩优选采用分体式结构,参见图1,此时,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将功能扩展区设于正面板的中心位置,此时,面罩优选采用三个子面罩组成,所述功能罩设于中间的子面罩上,左右两边的两个子面罩对称设置。这样,两边的两个子面罩可以采用同一注塑模具,减少开模成本。但这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面罩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整体式结构。

优选的,参见图1,所述面罩的正面粘贴有管理光纤接口模块的标签6。通过在面罩上粘贴标签,可以对各个光纤接口模块进行标识管理,优选的,标签粘贴在光纤接口模块上方的面罩上,这样与每个光纤接口模块实现对应。

以上实施例是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形式上的修改或变更,但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的情况下,都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