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收料的显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5920发布日期:2020-07-07 14:0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收料的显影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影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收料的显影机。



背景技术:

显影机是将晒制好的印版通过半自动和全自动的程序将显影、冲洗、涂胶、烘干等工序一次性部分或全部完成的印刷处理设备,一般由传动系统、显影系统、冲洗系统、烘干系统、程序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8076922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布的一种显影机,其包括机箱,机箱内部中间部分固设有能够将机箱内部分为显影仓和水洗仓两部分的隔板;所述显影仓内转动连接有给进轮、毛刷轮以及过渡轮,水洗仓内转动连接有毛刷筒以及滚筒,在显影仓外侧壁上固设有进液管;在机箱的侧壁上设有能够驱使给进轮、过渡轮、毛刷轮、毛刷筒以及滚筒转动的驱动组件;在对应进液管出口处的显影仓内壁上滑移连接有闸门,闸门上固定有受浮力可上升的气囊;达到了便于控制药液加入数量的效果。

上述实用新型中可滑移的闸门,受到药液浮力作用能够自动控制药液的进入,使在加入药液时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且在药液过少时,闸门会下降,能够自动补充药液,保证药液的数量,进而保证显影的效果;出液管能够保证在冲版进入时,溢出的药液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且可以对溢出的药液进行回收利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完成显影后的印版由显影机的出料口直接出料,需要由工人用手扶着印版,以避免印版掉落地面,工人收料时较为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收料的显影机,其具有收料方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收料的显影机,包括显影机、用于传送印版的传送带、用于调整传送带两端高度的顶撑组件和用于收集印版的收料装置;所述传送带设置于所述显影机的出版口的一侧,所述收料装置设置于所述传送带远离所述显影机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送带起到了输送印版的作用,顶撑组件起到了调节传送带两端高度的作用,收料装置起到到了收纳印版的作用;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收料方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用于移动所述传送带的万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操作人员移动传送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传送带包括支撑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下立柱、上立柱、梅花手拧螺杆、下横梁、上横梁、主动辊、从动辊和皮带;所述上立柱插设于所述下立柱内且与所述下立柱滑动连接,所述梅花手拧螺杆与所述下立柱的侧壁螺接;所述下横梁与相邻两个所述上立柱垂直固接;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相互垂直且固接于相邻两个所述上立柱的顶端;所述主动辊转动支撑于两个所述上横梁上远离所述显影机的一端;所述从动辊转动支撑于两个所述上横梁上靠近所述显影机的一端;所述皮带套设于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上;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链条;所述电机固接于所述上横梁上远离所述显影机一端的下部,所述主动齿轮固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从动齿轮固接于所述主动辊的一端;所述链条套设于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组件起到了支撑整个传送带的作用,传动组件驱动主动辊转动,进而带动皮带转动;传送带整体结构简单,传送印版时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皮带有多条,多条所述皮带中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皮带的外边上设置有用于抵挡印版掉落的皮带挡沿;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上设置有多个限制所述皮带沿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轴向方向移动的主动辊凹槽和从动辊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位于两侧的皮带向中间皮带靠拢,进而使皮带上远离显影机一侧的输送口缩小;皮带挡沿有引导印版移动和抵挡印版掉落的效果;最终达到了印版堆叠整齐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顶撑组件包括支撑板、支撑管、套管、螺纹轴、被动锥齿、支撑杆、转动杆、主动锥齿和摇臂;所述支撑管竖直设置且固接于所述支撑板的上部;所述支撑管的内壁上竖直开设有引导槽;所述套管插设于所述支撑管内且与所述支撑管滑动连接,所述套管与所述下横梁固接;所述套管的外壁上竖直固接有对应所述引导槽的引导板;所述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螺纹轴设置于所述套管内且与所述套管螺接;所述被动锥齿固接于所述螺纹轴的下部;所述支撑杆竖直设置于所述被动锥齿的下部,所述支撑杆顶端与所述被动锥齿固接,底端与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水平设置且穿设于所述支撑管的侧壁上;所述主动锥齿固接于所述转动杆位于所述支撑管内的一端且与所述被动锥齿啮合;所述摇臂设置于所述支撑管外且与所述转动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动锥齿和从动锥齿啮合传动,达到了套管上下移动的效果;支杆限制了从动锥齿上下移动,使从动锥齿和主动锥齿紧密啮合;设置引导板和引导槽,保证了套管移动时不发生转动;顶撑组件结构简单,调节传送带高度时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套管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向套管内加润滑油的加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向套管内加注润滑油,使套管上下移动时更加流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摇臂包括连接部和握持部,所述连接部由两个相互平行的长方形板组成,所连接部与所述转动杆铰接,所述握持部与所述连接部上远离所述转动杆的一端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握持部收藏入连接部内,避免操作人员腿部误碰。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引导板对应所述引导槽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万向滚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万向滚珠替代引导板与引导槽壁接触,可使套管与支撑管相对移动时更加顺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收料方便的特点;

2.通过设置支撑板、支撑管、套管、螺纹轴、被动锥齿、支撑杆、转动杆、主动锥齿和摇臂,摇动摇臂即可调节套管的上下移动,顶撑组件整体结构简单,调节传送带高度时使用方便;

3.通过设置皮带挡沿、主动辊凹槽和从动辊凹槽,使皮带位置可调整,皮带挡沿有引导印版移动和抵挡印版掉落的效果,最终达到了掉入收料装置的印版堆叠整齐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便于收料的显影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为展示顶撑组件所做的剖面图。

图中,1、显影机;2、传送带;20、支撑组件;200、下立柱;201、上立柱;202、梅花手拧螺杆;203、下横梁;204、上横梁;205、主动辊;2050、主动辊凹槽;206、从动辊;2060、从动辊凹槽;207、皮带;2070、皮带挡沿;21、传动组件;210、电机;211、主动齿轮;212、从动齿轮;213、链条;3、顶撑组件;30、支撑板;31、支撑管;310、引导槽;32、套管;320、引导板;321、加油孔;322、万向滚珠;33、螺纹轴;34、被动锥齿;35、支撑杆;36、转动杆;37、主动锥齿;38、摇臂;380、连接部;381、握持部;4、收料装置;40、支架;41、料斗;5、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便于收料的显影机,包括显影机1、传送带2、顶撑组件3、收料装置4和万向轮5;传送带2设置于显影机1出版口的一侧,传送带2包括支撑组件20和传动组件21;支撑组件20包括下立柱200、上立柱201、梅花手拧螺杆202、下横梁203、上横梁204、主动辊205、从动辊206和皮带207;下立柱200一共有四个,下立柱200为一端开口的筒体结构且竖直设置;上立柱201一共有四个,上立柱201插设于下立柱200内且与下立柱200滑动连接;梅花手拧螺杆202与下立柱201的侧壁螺接,螺接位置位于下立柱200的顶部;下横梁203与相邻两个上立柱201垂直固接;上横梁204与下横梁203相互垂直且固接于相邻两个上立柱201的顶端;主动辊205转动支撑于两个上横梁204上远离显影机1的一端;从动辊206转动支撑于两个上横梁204上靠近显影机1的一端;皮带207有多条,多条皮带207并排套设于主动辊205和从动辊206上。

传动组件21包括电机210、主动齿轮211、从动齿轮212和链条213;电机210固接于上横梁204上远离显影机1一端的下部;主动齿轮211固接于电机210的输出端上;从动齿轮212固接于主动辊205的一端;链条213套设于主动齿轮211和从动齿轮212上。

参照图2和图3,顶撑组件3一共有两组,顶撑组件3包括支撑板30、支撑管31、套管32、螺纹轴33、被动锥齿34、支撑杆35、转动杆36、主动齿轮37和摇臂38;支撑管31竖直设置且固接于支撑板30的上部;在支撑管31的内壁上竖直开设有两个引导槽310;套管32顶端与下横梁203固接,底端插设于支撑管31内且与支撑管31滑动连接;在套管32的外壁上竖直固接有两个引导板320,两个引导板320与两个引导槽310位置对应且适配;在套管32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螺纹轴33设置于套管32内且与套管32螺接;被动锥齿34固接于螺纹轴33的下部且锥形端面朝下;支撑杆35竖直设置于被动锥齿34的下部,支撑杆35顶端与被动锥齿34固接,底端与支撑板30转动连接;转动杆36水平设置且穿设于支撑管31的侧壁上;主动锥齿37固接于转动杆36位于支撑管31内的一端且与被动锥齿34啮合;摇臂38设置于支撑管31外,摇臂38包括连接部380和握持部381;连接部380由两个相互平行的长方形板组成,连接部380与转动杆36铰接;握持部381设置于连接部380上远离转动杆36的一端且与连接部380铰接;在套管32的外壁上开设有一个加油孔321;在引导板320对应引导槽310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万向滚珠322。

参照图1,收料装置4设置于传送带2远离显影机1的一侧,收料装置4包括支架40和料斗41;支架40架设于地面上;料斗41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且设置于支架40上;万向轮5有多个,多个万向轮5分别固接于下立柱200和支撑板30的底部;在万向轮5上还设置有脚刹。

实际使用时,操作人员根据显影机1的位置来推动传送带2和收料装置4至相应的位置并刹住万向轮5;根据显影机1出版口的高度,来确定传送带2上靠近显影机1一侧的高度,此时操作人员旋拧松动两个梅花手拧螺杆202,并用手握住握持部381并摇动,主动锥齿37带动被动锥齿34转动,进而使套管32上移或下移,最后旋拧紧固两个梅花手拧螺杆202;当传送带2与显影机1的出版口对接完成后,需根据料斗41的高度来确定传送带2上远离显影机1一侧的高度,此时操作人员同样旋拧松动相应的两个梅花手拧螺杆202并摇动握持部381,使套管32上移或下移,直至传送带2与料斗41对接完成,最后再旋拧紧固两个梅花手拧螺杆202;传送带2的高度调节工作完成后,即可打开电机210,运行传送带2。

传送带2起到了输送印版的作用,顶撑组件3起到了调节传送带2两端高度的作用,收料装置4起到了收纳印版的作用;其中顶撑组件3利用主动锥齿37和被动锥齿34啮合传动,达到了套管32上下移动的效果;支撑杆35限制了被动锥齿34上下移动,使被动锥齿34和主动锥齿37紧密啮合;设置引导板320和万向滚珠322,减小了套管32与支撑管31之间的摩擦阻力,使得套管32上下移动更加顺畅;通过加油孔321,可向套管32内加入润滑油,使螺纹轴33在套管32内转动更加顺畅;握持部381可收藏入连接部380内,避免操作人员误碰受伤。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收料方便的特点。

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印版大小不一的情况,当操作人员向显影机1内输送同一批印版时,印版进入显影机1进版口的位置可能不同,导致印版从出版口输出的位置也不同,最终导致从传送带2掉落到料斗41内的印版比较散乱,操作人员此时需要将它们堆码整齐后,才能进行存放。

参照图1和图2,为提高操作人员存放印版的效率,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计有主动辊凹槽2050、从动辊凹槽2060和皮带挡沿2070;主动辊凹槽2050环绕主动辊205一周开设于主动辊205的外壁上,主动辊凹槽2050有多个且沿主动辊205的轴线方向均匀设置;从动辊凹槽2060环绕从动辊206一周开设于从动辊206的外壁上,从动辊凹槽2060有多个且与主动辊凹槽2050对应设置;皮带挡沿2070设置于多个皮带207中最外侧的两个皮带207的外边沿上,皮带挡沿2070竖直设置且与皮带207固接。

实际使用时,操作人员根据印版的大小在传送带2远离显影机1的一侧来调整多个皮带207的间距,中间的皮带207不动,拉动两侧的皮带207并向中间的皮带207靠拢,且保证两个最外侧皮带207上的皮带挡沿2070之间的间距尽量接近印版的大小;传送带2上靠近显影机1的一侧的皮带207则不需要调整;调整后的多个皮带207整体呈一个梯形面;当印版从不同位置进入传送带2时,在最外侧皮带挡沿2070的限制作用下,印版一边向收料装置4移动、一边向中间靠拢,最后大致从传送带2上的同一个位置掉落到料斗41内。

主动辊凹槽2050和从动辊凹槽2060分别对皮带207起到了限制其沿主动辊205和从动辊206轴向移动的效果,使同一个皮带207即使在主动辊205和从动辊206上位置不对应的情况下也能进行传送印版的工作;皮带挡沿2070起到了引导印版移动和抵挡印版掉下皮带207的作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