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05907发布日期:2021-09-22 00:17阅读:75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使转印带保持纸张,通过转印电晕管的放电从多个感光鼓转印调色剂图像,从而制作全色复印,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如下结构:相对于转印带配置充电电晕管来保持纸张,在剥离位置使用剥离电晕管进行纸张的剥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7-30947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与不预先使构成二次转印部的转印体充电就使用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二次转印部上的纸张起皱。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图像保持体,其保持以电子照相方式形成的图像;转印体,其与所述图像保持体相对设置,并且在转动的同时与所述图像保持体接触以形成二次转印区域;施加部,其施加使所述二次转印区域充电的电压;以及充电部,其与所述转印体的所述二次转印区域以外的区域相对设置,并以与所述施加部的施加电压相反的极性使所述转印体表面充电。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第一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所述转印体表面上的、在所述转动方向上比所述二次转印区域更靠上游侧且比所述充电部更靠下游侧的位置上,具有对作为所述图像的转印对象的介质进行保持的保持点。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第一或第二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充电部被进行恒压控制,以使施加于所述转印体表面的电压恒定。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第三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所述充电部施加于所述转印体表面的电压的绝对值根据所述介质的特性来设定。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第三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所述充电部施加于所述转印体表面的电压的绝对值根据使用环境的湿度来设定。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第四或第五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对作为图像形成对象的介质进行热定影后将其供给到所述转印体时由所述充电部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与未对所述介质进行热定影便将其供给到所述转印体时由所述充电部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相比,被设为较大的值。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第一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将作为图像形成对象的介质保持于所述转印体表面的叼纸牙,在所述转印体上的、在所述转动方向上比所述二次转印区域更靠上游侧且比所述充电部更靠下游侧的位置上,具有供所述叼纸牙将所述图像的转印对象的介质保持于所述转印体表面的保持点。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第七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所述介质的输送路径中的、比所述转印体更靠上游侧的位置上,具有供所述叼纸牙把持所述介质的把持点。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第八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叼纸牙沿着通过所述把持点、所述保持点和二次转印区域的转动路径转动,所述转动路径以避开所述充电部与所述转印体的接触部的方式设置。

本发明的第十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第七至第九方式中的任一项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转印体的周长被设为作为输送对象的介质中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最长的介质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以上。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第一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充电部将施加在所述转印体上的、与保持在所述图像保持体上且不向作为图像形成对象的介质转印的图像接触的区域的电压的绝对值、设为比将保持在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图像向所述介质转印时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小的值。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第十一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充电部将施加在所述转印体上的、与保持在所述图像保持体上且不向作为图像形成对象的介质转印的图像接触的区域的电压的绝对值、设为比将保持在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图像向所述介质转印时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小的值。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第十二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转印体上的、由所述充电部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被设定得较小的区域,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由所述施加部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被设定得较小的区域相比,在所述转印体的周向上被设定得较宽。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第十一至第十三方式中的任一项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从将保持在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图像向所述介质转印时的印刷动作向形成不向所述介质转印的图像的动作转移时,在所述充电部未施加电压的状态下,所述转印体被驱动旋转一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与不预先使构成二次转印区域的转印体充电就使用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二次转印部上的纸张起皱。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将介质的保持点设置在二次转印区域内的结构相比,能够在比二次转印区域更靠上游侧的位置上通过转印体保持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与未对充电部进行恒流控制的结构相比,即使在转印体的表面电位不均匀的情况下,也不需要控制与表面电位相应的施加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与通过充电部始终施加恒定的电压的结构相比,无论介质的特性如何,都能够保持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与通过充电部始终施加恒定的电压的结构相比,无论使用环境的湿度如何,都能够保持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与通过充电部始终施加恒定的电压的结构相比,无论介质的热定影滞后如何,都能够保持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与通过叼纸牙保持介质的保持点被设置于二次转印区域内的结构相比,能够在比二次转印区域更靠上游侧的位置上通过叼纸牙将介质保持到转印体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在转印体表面上设置有把持点的结构相比,保持介质的开始动作更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与转动路径被设置为通过充电部与转印体的接触部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使介质充电的机会。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与转印体的周长比作为输送对象的介质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短的结构相比,容易控制转印体与介质重叠的部位处的转印体的电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与通过充电部始终施加恒定的电压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转印体的污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与通过施加部始终施加恒定的电压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转印体的污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与转印体上的、由充电部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被设定得较小的区域被设定得比图像保持体上的、由施加部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被设定得较小的区域窄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由放电引起的图像模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与从将保持在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图像向所述介质转印时的印刷动作向印刷图像保持体上的不向介质转印的图像的动作转移时、在充电部施加了电压的状态下转印体不被驱动旋转一周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转印体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叼纸牙的转动路径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充电部的控制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充电部的控制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充电部的控制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使用图1和图2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适当地简称为“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另外,各图所示的箭头UP是指垂直方向上的装置上方向。并且,如图1所示,箭头RH是指水平方向上的与装置正对时的右侧。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在没有前提而指定了上下方向的情况下,是指图1所示的装置的上下方向。并且,在以下说明中,在没有前提而指定了左右方向的情况下,是指与图1所示的装置正对时的左(=L)和右(=R)方向。进而,在以下说明中,在没有前提而指定了进深方向(=近前和里侧)的情况下,是指与图1所示的装置正对时的进深方向。

[图像形成装置10的整体结构]

首先,对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图像形成部12Y、12M、12C、12K,其用于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图像;中间转印带22,其用于保持所形成的图像;以及中间转印单元14,其用于安装并支承中间转印带22。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用于将图像从中间转印单元14转印到图像记录用的纸张P(相当于图像介质的一例)上的转印体36设置于中间转印单元14的下侧。

另外,中间转印带22与转印体36的接触部构成后述的二次转印部。二次转印部是二次转印区域的一例。在该二次转印部中,成为如下结构:由图像形成部12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经由安装于中间转印单元14的中间转印带22转印到纸张P的表面上。

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具备用于分别形成各色的调色剂层的多个图像形成部12Y、12M、12C、12K。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与各自的颜色对应的黄色图像形成部12Y、品红色图像形成部12M、青色图像形成部12C、黑色图像形成部12K共计四个图像形成部12。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成为用于输出彩色图像的基本色。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需要区分各图像形成部12中的各色的情况下,简称为“图像形成部12”,适当省略表示与各色对应的图像形成部的Y、M、C或K的各符号来进行说明。

各色的图像形成部12除了所使用的调色剂之外基本上同样地构成。如图1所示,各图像形成部12具备旋转的圆筒状的感光体24和给感光体24充电的充电器26。进一步地,图像形成部12具备:曝光装置28,其对充电后的感光体24照射曝光用光而形成静电潜像;以及显影装置30,其用于利用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将静电潜像显影为由调色剂层形成的图像。

此外,各色的感光体24构成为与中间转印带22接触。并且,如图1所示,在中间转印带22的转动方向(=图1中的箭头X的方向)上,从上游侧起排列配置有与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对应的各个图像形成部12。

(中间转印单元14)

中间转印单元14构成为包括与各色的图像形成部12相对配置的一次转印辊34和与转印体36相对配置的支承辊33。支承辊33是施加部的一例。另外,关于转印体36的详细内容将后述。

(中间转印带22)

如图1所示,中间转印带22形成为环状。中间转印带22是图像保持体的一例。此外,中间转印带22卷绕于多个辊32从而确定姿势。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转印带22的姿势是在正面观察时在装置宽度方向上较长且在下方向上具有钝角的凸部的大致钝角三角形状。多个辊32中未图示的一个辊具有利用未图示的马达的动力使中间转印带22沿箭头X方向旋转的功能。中间转印带22通过沿箭头X方向旋转,将一次转印后的图像输送到后述的二次转印部18上。

中间转印带22构成为能够在与各色的感光体24接触或分离的状态下沿箭头X的方向转动。

(一次转印部)

如图1所示,一次转印部19由感光体24与中间转印带22的接触部和一次转印辊34构成。一次转印辊34隔着中间转印带22与感光体24相对配置。该一次转印辊34和中间转印带22以预先决定的载荷接触。

此外,在一次转印辊34上,通过未图示的供电部施加电压。该电压是用于将形成于感光体24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感光体24与一次转印辊34之间的中间转印带22上的一次转印电压。

(二次转印部)

如图1所示,二次转印部18(=相当于二次转印区域的一例)由中间转印带22与形成为辊状的转印体36的接触部构成。中间转印带22通过与转印体36相对配置的支承辊33,以预先决定的载荷与转印体36接触。另外,关于转印体36的详细内容将后述。

在转印体36上,通过未图示的供电部施加电压。该电压是叠加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2的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输送至二次转印部18的纸张P上时的二次转印电压。

(定影装置)

定影装置40配置在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的二次转印部18的下游侧。该定影装置40构成为包括相对的一对辊。该一对辊隔着纸张输送路径A相对设置。即,作为定影对象的纸张P以通过该一对辊之间的方式被输送。

(纸张输送路径)

图1所示的纸张输送路径A(以下,适当地简称为“输送路径”)具有输送预先在纸张托盘38上准备的纸张P的功能。详细而言,输送路径A构成为包括未图示的多个纸张输送用的辊。由此,纸张P以沿着输送路径A依次通过二次转印部18和定影装置40的方式被输送。

(基本图像的图像形成动作)

接着,对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对纸张P的基本的图像形成动作的概要进行说明。

控制部16当从外部接收到图像形成指令时,使各图像形成部12工作。各色的感光体24边旋转边通过充电器26充电。此外,控制部16将在图像信号处理部(未图示)中实施了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发送到各曝光装置28。各曝光装置28根据图像数据向各感光体24照射曝光用光,从而对充电后的各感光体24进行曝光。由此,在各感光体24的外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在各感光体24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被各显影装置30显影,在与各色对应的感光体24上形成各色的调色剂图像。

在各色的感光体24上形成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在各一次转印部中通过各色的一次转印辊34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2上。此时,通过中间转印带22的转动,各色的调色剂图像边叠加边依次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2上。这样叠加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带22的转动而被输送到二次转印部。而且,叠加后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部从中间转印带22转印到纸张P上。

二次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被输送至定影装置40。在定影装置40中,纸张P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面(以下适当地称为“表面”)被定影带加热并加压,纸张P的相对于调色剂图像形成面的背侧的面(以下适当地称为“背面”)被定影辊加热并加压。由此,由各图像形成部12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纸张P上。

在纸张P的双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通过了定影装置40的纸张P在之后的输送路径中被表背翻转。其后,纸张P在构成为包括未图示的多个辊的输送路径B中被输送,并再次输送到输送路径A上。

[主要部分的结构]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结构进行说明。

(转印体)

如图1所示,转印体36隔着中间转印带22与支承辊33相对设置。该转印体36形成为将图像形成装置10的进深方向作为轴向的圆筒形状,被设置为能够绕轴向(=箭头Y的方向)旋转。其中,在该转印体36的外周形成有收纳后述的叼纸牙42的凹部39。此外,该转印体36的除了凹部39之外的周长形成为比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作为图像形成对象的纸张在输送方向上的最大长度长。另外,作为图像形成对象的纸张在输送方向上的最大长度由装置的说明书确定。

(叼纸牙)

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叼纸牙42,其保持被输送的纸张的前端部,辅助纸张的输送。叼纸牙42在装置的进深方向上保持纸张的前端部。

该叼纸牙42构成为,由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近前侧和里侧的未图示的输送用链条保持着,沿着预先决定的转动路径D转动。

其中,如图2所示,转动路径D被设置为,在从图像形成装置10的正面观察时一部分与纸张输送路径A重叠。详细而言,转动路径D被设置为,沿着转印体36的外周,在转印体36上的比二次转印部18更靠上游侧且比后述的充电部46更靠下游侧的位置上设置的保持点48与二次转印部18之间移动。

此外,转动路径D构成为通过设置在纸张P的输送路径A中的比转印体36更靠上游侧的位置上的把持点49。这里所说的把持点49是指通过叼纸牙42开始纸张P的把持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持点49被设置在比由叼纸牙42和转印体36开始保持纸张P的保持点48更靠纸张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位置上。进一步地,该转动路径D以避开转印体36与充电部46的接触部的方式配置。由此,叼纸牙42被夹在转印体36与充电部46之间,从而能够防止损伤任何部件。

在此,对叼纸牙42的动作进行说明。叼纸牙42边沿着转动路径D以与纸张P的输送速度一致的速度转动,边在把持点49处开始保持被输送的纸张P的前端部。其后,叼纸牙42沿着纸张输送路径A转动,在保持点48处将纸张P的前端部保持在转印体36的外周面上。此时,叼纸牙42被收纳在设置于转印体36的外周的凹部39中,并且随着转印体36的旋转而转动。由此,由叼纸牙42保持着前端的纸张P也在转印体36的外周面上被输送。

而且,叼纸牙42在通过二次转印部18之后,解除纸张P的前端的把持。其后,叼纸牙42沿着独立于纸张输送路径A的转动路径D转动,再次返回到把持点49。

(充电部)

如图1所示,在转印体36的外周面上的比二次转印部18更靠上游侧的位置上相对设置有辊状的充电部46。该充电部46构成为与转印体36接触地设置,并随着转印体36的旋转而旋转。

在充电部46的表面上施加电压,使得表面充电。其中,对充电部46的电压的施加被控制为使得向转印体36施加的电压恒定(恒压控制)。更详细而言,通过充电部46施加于转印体36的电压是与二次转印部处的支承辊33(=施加部)施加于中间转印带22的二次转印电压相反极性的电压。因此,通过充电部46的电压施加而充电的转印体36的表面辅助形成二次转印部18中的转印电场。即,在二次转印部18中,将从支承辊33向中间转印带22施加的电压值设定得较小。

图像形成装置10有时通过图像形成部12在中间转印带22上形成不以向纸张P转印为目的的调色剂图像。例如,这相当于以下等情况:在形成浓度、色调或印刷位置调整用的图像的情况;以供给调色剂作为润滑剂来提高各部件的润滑性的目的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情况;以及为了将劣化的调色剂排出到装置外部而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中间转印带22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随着中间转印带22的转动,被回收在设置于二次转印部18的下游侧的清洁器23中。

此时,在二次转印部18中,调色剂图像会与转印体36接触,但为了防止调色剂图像向转印体36的转印,支承辊33向中间转印带22施加绝对值比从中间转印带22转印调色剂图像的通常的印刷时(以下称为“通常时”)小的电压。此外,由充电部46向转印体36上的对应的区域施加的电压也由于同样的目的而施加绝对值比通常时小的电压。

进一步地,此时,转印体36的外周面上的、由充电部46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被设定为比通常时小的区域的前端部的位置,与由支承辊33对中间转印带22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被设定为比通常时小的区域的前端部的位置相比,在转印体36的周向上错开设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与在转印体36的外周面上由支承辊33施加绝对值比通常时小的电压的中间转印带22上的区域和由充电部46施加绝对值比通常时小的电压的转印体36上的区域为彼此相同的宽度的情况相比,能够在转印体36的外周面上增加由支承辊33或充电部46施加绝对值比通常时小的电压的中间转印带22上的区域。由此,在电压的切换位置略微偏移时,能够抑制在转印体36表面与中间转印带22之间产生的放电。

进一步地,详细而言,转印体36的外周面上的、由充电部46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被设定为比通常时小的区域与由支承辊33对中间转印带22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被设定为比通常时小的区域相比,在转印体36的周向上被设定得较宽。

根据这样的结构,与转印体36的外周面上的、将电压的绝对值设定为比通常时小的区域与中间转印带22中的通过支承辊33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被设定为比通常时小的区域相比在转印体36的周向上被设定得较窄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在转印体36表面与中间转印带22之间产生的放电。

此外,在从形成以向纸张P转印为目的的调色剂图像的动作(=相当于通常时的动作的一例)向形成不以向纸张P转印为目的的调色剂图像的动作转移时,在充电部46未向转印体36施加电压的状态下,转印体36被驱动旋转一周。由此,能够消除转印体36的外周面上的表面电位的滞后。

(传感器)

如图1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设置有多个传感器17。这些传感器17构成为分别检测图像形成装置10的使用环境的湿度或温度。这些传感器17检测到的信息被控制部16获取。基于该信息,二次转印部18上的来自支承辊33的施加电压和充电部46上的施加电压由控制部16决定。

<作用和效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被输送的纸张P从设置在输送路径A上的把持点49被保持在转印体36的外周面上。此时,转印体36的外周面在比保持点48更靠转印体36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被充电部46充电。因此,纸张P的前端部以外的部分通过静电引力被保持在转印体36的外周面上。而且,纸张P在被保持在转印体36的外周面上的状态下被供给到二次转印部18。

根据这样的结构,与纸张P不经由转印体36的外周面而直接被供给到二次转印部的结构相比,通过二次转印部18时的纸张P的姿势稳定。在纸张P的厚度较薄时,一般在二次转印部18中纸张P的姿势偏向轴向的某一方向,从而纸张P容易产生褶皱。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通过转印体36使纸张P的姿势稳定,能够抑制纸张P产生褶皱。

此外,通过充电部46施加于转印体36的电压是与通过支承辊33施加于中间转印带22的电压相反极性的电压。因此,与通过充电部46和支承辊33施加相同极性的电压的结构相比,为了形成二次转印部18中的电场,支承辊33所要求的必要施加电压降低。这样,通过使施加于支承辊33的电压比较低,能够抑制由放电等引起的图像模糊。

此外,被输送的纸张P在供给到二次转印部18之前,在把持点49处由叼纸牙42保持前端。而且,在该状态下进一步被输送,在保持点48处被保持到转印体36的外周面上。根据这样的结构,与在充电后的转印体36的外周面上保持纸张P时纸张P的前端不被叼纸牙42保持的结构相比,能够使纸张P的姿势稳定。这样,通过使纸张P的姿势稳定,在被保持于转印体时,能够抑制纸张P产生褶皱。

此外,纸张P开始保持到转印体36上的位置(保持点48)被设置在转印体36的外周面的比旋转方向上的二次转印部18更靠上游侧且比充电部46更靠下游侧的位置上。通过这样的结构,转印体36的外周面在保持点48处供给纸张P的时刻处于已经被充电部46充电的状态。

根据这样的结构,与在纸张P被保持在转印体36的外周面上的状态下给转印体36的外周面充电的结构相比,能够以更低的施加电压给转印体36的外周面充电。

更详细而言,在纸张P被保持在转印体36的外周面上的状态下给转印体36充电时,需要经由纸张P或者避开纸张P给转印体36充电,难以给转印体36的表面充电。特别是,在经由纸张P给转印体36充电的情况下,根据纸张P的特性,有时给转印体36的外周面充电所需的电压会变大。与这样的结构相比,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不经由纸张P给转印体36的外周面充电,因此能够使向充电部46施加的电压更低。

<第二实施方式>

使用图1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变形例,因此对于重复的内容,适当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纸张的输送路径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详细而言,从纸张托盘38排出的纸张P沿着图1所示的纸张输送路径C被供给到转印体36。此时,纸张P在转印体36的旋转方向上的比充电部46更靠上游侧的位置上被保持在转印体36上。

被供给至转印体36的纸张P随着转印体36的旋转而被输送至转印体36与充电部46之间。在通过该转印体36与充电部46之间时,由充电部46施加电压。由此,纸张P对转印体36的附着力得到辅助。

另外,此时,叼纸牙42和转动路径D被设置为通过转印体36与充电部46之间。其中,在叼纸牙42通过转印体36与充电部46之间时,通过控制部16控制向充电部46施加的电压,以使充电部46不向叼纸牙42施加电压。由此,能够抑制叼纸牙42充电而使形成于纸张前端部附近的图像模糊的情况。

进而,通过叼纸牙42将纸张P的前端保持在转印体36的表面上。由此,能够防止在通过二次转印部18时纸张P的姿势被打乱。

<作用和效果>

以下,对本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纸张P被输送到二次转印部18之前,通过充电部46向图像形成面施加电压。由此,纸张P的表面均匀地充电。因此,能够抑制因纸张P的表面不规则地充电而产生的图像模糊。

此外,本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纸张输送路径C也可以仅应用于对纸张P进行双面印刷时的背面印刷时。在该情况下,纸张P仅在背面印刷时被输送至转印体36与充电部46之间。

根据这样的结构,纸张P的表面有时具有在表面印刷时在二次转印部18中被施加的电压滞后(=充电滞后)、在定影装置40中从定影辊剥离时产生的电荷。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由充电部46施加的电压,能够消除纸张P所具有的纸张表面上的电滞后。

<第三实施方式>

使用图3~5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另外,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变形例,因此对于重复的内容,适当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根据由传感器17和控制部16获取的信息,由充电部46向转印体36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被控制部16变更。

图3~图5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控制处理的一例。其中,这些图所示的控制处理由控制部16所包含的未图示的CPU、ROM、存储器和RAM来执行。详细而言,由CPU从ROM或存储器中读取的控制程序被扩展到RAM,从而执行控制处理。

图3示出了根据被输送的纸张P的克重来变更由充电部46施加的电压的电压值时的控制处理。

当开始控制处理时,通过传感器17获取纸张P的克重信息(步骤S101)。在由传感器17获取的纸张的克重大于预先存储在控制部16内的基准值时(=步骤S102:是),控制部16控制施加电压,以使由充电部46对转印体36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与印刷基准值的克重的纸张(通常的纸张)时的电压值(通常的电压值)相比,成为较大的电压值(比通常大的电压值)(=步骤S103)。另外,这里所说的基准值的克重,例如可以采用假定为输出机会最多的纸张的克重等。

另一方面,在由传感器17获取的纸张的克重不大于预先存储在控制部16内的基准值时(=步骤S102:否),转移至步骤S104。

进而,在由传感器17获取的纸张的克重小于预先存储在控制部16内的基准值时(=步骤S104:是),控制部16控制施加电压,以使由充电部46对转印体36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与印刷基准值的克重的纸张时的电压值(通常的电压值)相比,成为较小的电压值(比通常小的电压值)(=步骤S105)。

另一方面,在由传感器17获取的纸张的克重不小于预先存储在控制部16内的基准值时(=步骤S104:否),控制部16控制施加电压,以使由充电部46对转印体36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成为预先决定的基准值的值(=步骤S105)。

图4示出了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的使用环境的湿度来变更由充电部46施加的电压的电压值时的控制处理。

当开始控制处理时,通过传感器17获取图像形成装置10的使用环境的湿度信息(步骤S111)。在由传感器17获取的湿度高于预先存储在控制部16内的基准值时,判断为“湿度比通常高的环境”(=步骤S112:是),控制部16控制施加电压,以使由充电部46对转印体36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与在基准值的湿度下使用的电压值相比,成为较小的电压值(比通常小的电压值)(=步骤S113)。

另一方面,在由传感器17获取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使用环境的湿度不高于预先存储在控制部16内的基准值时(=步骤S112:否),转移至步骤S114。

进而,在由传感器17获取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使用环境的湿度低于预先存储在控制部16内的基准值时,判断为“湿度比通常低的环境”(=步骤S114:是),控制部16控制施加电压,以使由充电部46对转印体36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与在基准值的湿度下使用的电压值相比,成为较大的电压值(比通常大的电压值)(=步骤S115)。

另一方面,在由传感器17获取的纸张的克重不小于预先存储在控制部16内的基准值时(=步骤S114:否),控制部16控制施加电压,以使由充电部46对转印体36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成为预先决定的基准值(通常的电压值)(=步骤S116)。

图5示出了根据是否由定影装置40对作为图像形成对象的纸张P进行热定影后将其供给到转印体36、来变更由充电部46对转印体36施加的电压的电压值的控制处理。这里所说的对纸张P进行热定影后将其供给到转印体36的情况,例如相当于在进行双面印刷时对表面的印刷(=第一道印刷作业)进行处理之后对背面的印刷(=第二道印刷作业)进行处理等情况。

当开始控制处理时,通过控制部16获取印刷作业的信息(步骤S121)。在由控制部16获取的印刷作业的信息是第二道印刷作业时(=步骤S122:是),控制部16控制施加电压,以使由充电部46对转印体36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与第一道印刷作业时的电压值(预先决定的基准值的电压值)相比,成为较大的电压值(比第一道大的电压值)(=步骤S123)。

另一方面,在由控制部16获取的印刷作业的信息不是第二道印刷作业时(=步骤S122:否),转移至步骤S124。

在由控制部16获取的印刷作业的信息不是第二道印刷作业时(=步骤S122:否),控制充电部46的施加电压,以使由充电部46对转印体36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成为预先决定的基准值的电压值(通常的电压值)(=步骤S124)。

<作用和效果>

以下,对本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能够根据纸张P的克重来变更充电部46对转印体36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在纸张P的克重大于基准值时,纸张的电阻值变高,因此在二次转印部18中需要更大的转印电压(即,形成更强的电场)。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对克重大于基准值的纸张进行印刷时,以更大的电压值对充电部46向转印体36施加的电压进行恒压控制。相反,在对克重较小的纸张进行印刷时,以更小的电压值对充电部46向转印体36施加的电压进行恒压控制。

此外,如图4所示,能够根据使用环境的湿度来变更充电部46向转印体36施加的电压。在湿度低于基准值时,含水率降低而使纸张的电阻值变高,因此在二次转印部18中需要更大的转印电压(即,形成更强的电场)。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湿度比通常低的环境下使用时,以比通常时大的电压值对充电部46向转印体36施加的电压进行恒压控制。相反,在湿度比通常高的环境下使用时,以较小的电压值对充电部46向转印体36施加的电压进行恒压控制。

此外,如图5所示,能够根据纸张的定影滞后的有无来变更充电部46的施加电压。当纸张在定影装置40中被热定影时,纸张中含有的水分在定影过程中蒸发而使纸张的含水率降低,纸张的电阻值变高。因此,在二次转印部18中需要更大的转印电压(即,形成更强的电场)。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具有定影滞后的纸张被供给到转印体36时,以更大的电压值对充电部46向转印体36施加的电压进行恒压控制。相反,在不具有定影滞后的纸张被供给时,以更小的电压值对充电部46向转印体36施加的电压进行恒压控制。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根据所使用的湿度、环境、纸张的定影滞后的有无,由充电部46对转印体36施加转印所需的电压,从而能够抑制二次转印部18中的转印不良。此外,在转印所需的电压更小时,能够以更小的电压值进行恒压控制,因此能够抑制过量的电压施加。由此,能够抑制因过量的电压施加而产生的图像模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不是根据纸张P的克重,而是根据其他特性来变更对通过充电部46向转印体36的表面施加的电压进行恒压控制的电压值。这里所说的纸张的特性,例如可以采用因纸张的材质、涂层的有无等引起的纸张电阻率的高低等。

<其他方式>

以上,对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说明,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例如,各实施方式中的充电部46例示了辊状的接触式充电装置(=充电部46),但充电方法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非接触形式的放电型充电装置。在该情况下,叼纸牙42也可以转动以通过转印体36与充电装置之间。

此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叼纸牙42对纸张的前端进行物理保持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通过吸引空气的力来保持纸张P的前端。

本申请基于2019年3月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042977号主张优先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