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部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33436发布日期:2021-03-12 13:03阅读:51来源:国知局
安装部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安装部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国特开2007-050972号公报中示出了一种手动供纸装置。该手动供纸装置的托盘由第1和第2臂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单元壳体。在关闭托盘时,托盘底面收敛于与主体装置的外装面相同的面上。此外,在第1臂的轴上卷绕安装有扭力螺旋弹簧,在托盘打开时发挥缓冲作用。轴位于从纸张插入口起的不与纸张输送路径干涉的位置,能够将扭力螺旋弹簧配置在单元壳体的内部。

在日本国特开2016-133615号公报中示出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手动托盘开闭自如地支承于图像形成主体。图像形成装置通过设置于图像形成主体的发条弹簧,经由一端安装在手动托盘上的引线,克服手动托盘的自重等而施力,由此来缓冲打开手动托盘时的冲击。

在日本国特开2016-109781号公报中示出了一种片材装载装置,该片材装载装置在相对于主体开闭的开闭门上设有第3排出托盘,具有:第3排出托盘的止动部;和缓冲单元,其在开闭门开闭时施加阻力。利用缓冲单元来减小开闭门打开的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由不同的部件构成轴承和弹簧按压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安装部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案,提供了一种安装部结构,所述安装部结构具备:轴部,其将板状部件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主体进行开闭;扭簧,其安装于该轴部,该扭簧的一个端部固定于所述板状部件,在该板状部件成为打开状态时,该扭簧产生缓冲力;以及托架,其固定在所述主体上,具有支承所述轴部的轴承部以及接受所述扭簧的另一个端部的反力的反力接受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案,所述托架由金属板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案,所述托架具有: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主体;立起部,其从该固定部立起并构成所述轴承部;以及侧缘延伸部,其从该立起部的侧缘延伸出来并构成所述反力接受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案,所述侧缘延伸部从与设置有所述轴承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侧缘延伸出来。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案,在所述固定部形成有两处用于进行固定的固定孔。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案,所述固定孔具有:定位孔,其供设置于所述主体的突出部插入;以及螺丝用孔,其供用于进行固定的螺丝插入,该螺丝用孔配置于比所述定位孔更远离所述主体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7方案,所述托架具有: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主体;立起部,其从该固定部立起并构成所述轴承部;以及上缘延伸部,其从该立起部的上缘延伸出来并构成所述反力接受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8方案,在所述上缘延伸部形成有沿该上缘延伸部的厚度方向延伸出来的凸缘。

根据本发明的第9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方式1至方式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安装部结构,其中,所述板状部件是用于供给形成有图像的介质的托盘。

根据本发明的第10方案,在所述托盘的一个侧部侧设置有所述安装部结构,在所述托盘的另一个侧部侧设有用于输送所述介质的机构。

(效果)

根据所述第1方案,与由不同的部件构成轴承和弹簧按压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部件数量。

根据所述第2方案,与托架由合成树脂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破损。

根据所述第3方案,与利用从与固定部相反的一侧的立起部的边缘延伸出来的部位构成反力接受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反力接受部的刚性。

根据所述第4方案,与侧缘延伸部从设置有轴承部的一侧的侧缘延伸出来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侧缘延伸部受到的反力。

根据所述第5方案,与固定孔为一处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托架的意外旋转。

根据所述第6方案,与对固定部的主体侧进行螺纹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螺纹紧固的作业性。

根据所述第7方案,与将立起部的侧缘弯曲而形成反力接受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加工性。

根据所述第8方案,与不具有凸缘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上缘延伸部的刚性力。

根据所述第9方案,与由不同的部件构成轴承和弹簧按压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部件数量。

根据所述第10方案,与在托盘的另一个侧部侧设有用于输送介质的机构和安装部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部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板状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框架构成部件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轴部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扭簧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托架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部结构的从左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部结构的从右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板状部件的开闭动作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托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附图中箭头x所示的方向设为装置宽度方向,将箭头y所示的方向设为装置高度方向。此外,将分别与装置宽度方向和装置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箭头z方向)设为装置进深方向。

图1是示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立体图。图像形成装置10是在介质p上形成图像的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主体12具备:未图示的图像形成单元,其在介质p上形成图像;和未图示的输送单元,其向图像形成单元输送介质p。

这里,介质p可以另称为进行图像形成的片材或薄膜。作为该介质p,可以列举出纸制的纸张或由pet树脂构成的ohp片材。

被进行图像形成的介质p除了由以能够在主体12的正面12a抽出的方式被收纳的片材收纳部14供给之外,还能够从设置在主体12的一侧面的手动托盘部13供给。

即,在主体12的一侧面12b设有用于供给介质p的片材供给口16,在片材供给口16的下部支承有板状部件18的基端部18a。该板状部件18构成为能够形成关闭状态cs和打开状态op,在该关闭状态cs下,该板状部件18沿着一侧面12b配置,在该打开状态op下,该板状部件18从一侧面12b向侧方延伸出来并且以随着末端部朝向侧方而变高的方式倾斜。

(板状部件)

板状部件18由合成树脂形成。如图2所示,该板状部件18具有能够载置介质p的大小,在板状部件18的上表面18b,以能够在宽度方向h上滑动的方式设有一对宽度引导件20,该一对宽度引导件20用于对所载置的介质p的侧缘进行引导。

该板状部件18构成用于供给形成有图像的介质p的托盘,该板状部件18可以另称为托盘,且可以另称为供给任意的介质p的手动托盘。

板状部件18的基端部18a被罩22覆盖,在板状部件18的一侧部24侧,后述的安装部结构设置在罩22的下部。在板状部件18的另一侧部26侧,设有用于将介质p向主体12的内部输送的机构28。通过该机构28的动作,将载置于板状部件18的介质p经由片材供给口16供给到主体12内部,并且在该介质p上形成图像。

如图3和图10所示,臂部58从板状部件18的基端部18a的两侧部开始延伸。在臂部58形成有后述的供轴部32插入的支承孔200、和后述的弹簧孔202,该弹簧孔202供构成扭簧34的一个端部74的一侧延伸部78插入。

图3是示出将板状部件18安装于主体12的安装部30的结构的立体图,示出了卸下罩22而成为打开状态op的板状部件18的一侧部24侧。

该安装部30具备:轴部32,其将板状部件18支承成能够相对于主体12开闭;和扭簧34,其安装于轴部32,一端部固定在板状部件18上,并且在板状部件18成为打开状态op时产生缓冲力。此外,安装部30具备托架40,该托架40固定于主体12,并具有对轴部32进行支承的轴承部36以及接受扭簧34的另一端部的反力的反力接受部38,托架40经由框架构成部件42固定在主体12上。

(框架构成部件)

框架构成部件42由合成树脂形成。如图3和图4所示,该框架构成部件42具备以沿着主体12的进深方向z配置的状态固定在主体12上的长板状的基部44,在基部44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边缘形成有加强凸缘46。

在基部44的一个端部上形成有圆筒状的突出部48和圆形的螺纹孔50,在比突出部48和螺纹孔50更靠一端侧ig的位置立起有立起壁52。

在立起壁52上形成有供轴部32插入的插入孔54。插入孔54形成为椭圆(长圆)形,插入孔54的沿长轴的开口缘形成为直线状,形成有直线部54a。

此外,在立起壁52上形成有圆弧孔56,圆弧孔56形成为以插入孔54为中心的圆弧状。该圆弧孔56在框架构成部件42被固定在主体12上的状态下,配置在比插入孔54靠主体12侧的位置。

(轴部)

轴部32由合成树脂形成。如图3和图5所示,在该轴部的一端部形成有圆柱状的插入部60,该插入部60旋转自如地插入到从板状部件18的端部起延伸的臂部58中,在插入部60的另一端侧形成有直径比插入部60大的圆柱状的大径部62。

在大径部62的另一端侧形成有直径比大径部62大的止转部64。止转部64形成为向框架构成部件42的插入孔54插入的椭圆形状,在止转部64上形成有与插入孔54的直线部54a接触的平面部64a。

在止转部64的另一端侧的边缘形成有向外周侧延伸出来的轴凸缘66,轴凸缘66用于限制轴部32向插入孔54插入的插入方向的移动。在轴凸缘66的另一端侧形成有供扭簧34安装的圆柱状的安装轴68。在安装轴68的端部形成有被实施倒角而成的倒角部68a,使扭簧34的安装变得容易。

(扭簧)

如图3和图6所示,扭簧34具有将钢丝70卷绕成螺旋状而成的线圈部72。

钢丝70的一端部74从线圈部72的一端延伸出来。一端部74具有:侧方延伸部76,其从线圈部72朝向侧方呈直线状地延伸出来;和一侧延伸部78,其从侧方延伸部76朝向一侧呈直线状地延伸出来。一侧延伸部78贯穿框架构成部件42的圆弧孔56而插入于板状部件18的臂部58。

钢丝70的另一端部80从线圈部72的另一端朝向线圈部72的侧方呈直线状地延伸出来。

该扭簧34可以另称为通过将一端部74或另一端部80绕线圈部72的中心轴c扭转而产生弹力的螺旋弹簧,进而可以换言之为作为螺旋弹簧的一例的扭力螺旋弹簧。此外,扭簧34产生的弹力被设为前述的缓冲力。

(托架)

如图3和图7所示,托架40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

托架40具有经由框架构成部件42固定在主体12上的矩形的固定部82、和从固定部82的长边立起并构成轴承部36的矩形的立起部84。此外,托架40具有侧缘延伸部88,该侧缘延伸部88从立起部84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缘86向与固定部82相反的一侧延伸而构成反力接受部38,与固定部82相反的一侧在立起部84的厚度方向上。

在立起部84的另一侧缘90侧形成有圆形的孔,由该孔构成轴承部36。轴部32的安装轴68插入于轴承部36,轴承部36支承安装轴68。侧缘延伸部88从一侧缘86延伸出来,该一侧缘86处于与设有轴承部36的另一侧缘90侧相反的一侧。

在固定部82上形成有两处固定用的固定孔。该固定孔包括:定位孔92,其供在安装状态下固定在主体12上的框架构成部件42的突出部48插入;和螺丝用孔94,其供固定用的螺丝n插入。螺丝用孔94配置在比定位孔92更靠从主体12的一侧面12b离开的方向hh上。

(安装步骤)

在将板状部件安装于主体12时,将轴部32插入固定在主体12上的框架构成部件42的插入孔54中,将止转部64插入插入孔54中,将插入部60插入板状部件18的臂部58,从而将板状部件18以能够开闭的方式支承于主体12。

然后,如图8所示,将扭簧34安装在轴部32上,使线圈部72沿着安装轴68移动,将扭簧34的一端部74的一侧延伸部78穿过框架构成部件42的圆弧孔56而插入到板状部件18的臂部58的弹簧孔202中。

接下来,将轴部32的安装轴68插入到托架40的轴承部36。然后,如图9所示,在利用托架40的反力接受部38从上方按压扭簧24的另一端部80的状态下,将框架构成部件42的突出部48插入托架40的定位孔92中进行定位。

在该定位状态下,利用螺丝刀将插入于托架40的螺丝用孔94中的螺丝n拧入框架构成部件42的螺丝孔50中来固定托架40。

图10是示出开闭板状部件18时的扭簧24的一端部74的一侧延伸部78的位置的图,示出了在关闭状态cs下一侧延伸部78所处的初始负载位置100和在打开状态op下一侧延伸部78所处的高负载位置102。此外,图10示出了在未将扭簧34插入板状部件18、扭簧34的无负载状态下一侧延伸部78所处的自由位置104。

这样,在使板状部件18从关闭状态cs成为打开状态op时,扭簧34的一端部74绕线圈部72的中心轴c向钢丝70的卷入方向旋转,朝向使板状部件18成为关闭状态cs的方向的弹力变大。并且,该弹力成为前述的缓冲力。

(作用和效果)

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安装部30具备托架40,该托架40固定在主体12上并具有支承轴部32的轴承部36以及接受扭簧34的另一端部80的反力的反力接受部38。

因此,与利用不同的部件构成轴承和弹簧按压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部件数量。

由此,能够实现低成本化。

此外,该托架40由金属板构成。

因此,与由合成树脂形成托架40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破损。

此外,托架40具有:固定部82,其固定在主体12上;立起部84,其从固定部82立起而构成轴承部36;以及侧缘延伸部88,其从立起部84的侧缘延伸出来而构成反力接受部38。

因此,与利用从与固定部82相反的一侧的立起部84的边缘延伸出来的部位构成反力接受部38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反力接受部38的刚性。

此外,侧缘延伸部88从与设有轴承部36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侧缘延伸出来。

由此,能够将从在轴承部36的轴部32上安装的扭簧34延伸出来的另一端部80抑制在从线圈部72的中心轴c离开的位置。因此,与侧缘延伸部88从设有轴承部36的一侧的侧缘延伸出来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侧缘延伸部88受到的反力。

此外,在固定部82,形成有两处固定用的固定孔(92、94)。因此,与固定孔为一处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托架40的意外旋转。

此外,固定孔包括:定位孔92,其供设置在主体12上的突出部48插入;和螺丝用孔94,其供固定用的螺丝n插入,螺丝用孔94配置在比定位孔92更靠从主体12的方向hh上。

因此,与对固定部82的主体12侧进行螺纹固定的情况相比,作为一例,能够抑制使螺丝n旋转的工具与主体12的干涉,能够提高螺纹固定的作业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在构成托盘的板状部件18的一侧部24侧设有安装部结构,在板状部件18的另一侧部26侧设有用于输送介质p的机构28。

由此,与在托盘的另一侧部26侧设有用于输送介质p的机构28和安装部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

图11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同等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部30中使用的托架200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托架)

即,本实施方式的托架200具有经由框架构成部件42固定在主体12上的矩形的固定部82、和从固定部82的长边立起并构成轴承部36的矩形的立起部84。此外,托架200具有上缘延伸部204,该上缘延伸部204从立起部84的上缘202向固定部82的相反侧延伸出来而构成反力接受部38。

在立起部84的另一侧缘90侧形成有圆形的孔,由该孔构成轴承部36。轴部32的安装轴68插入于轴承部36,轴承部36支承安装轴68。此外,在立起部84中,上缘延伸部204从上缘202延伸出来,该上缘202处于设有轴承部36的另一侧缘90侧的相反侧即一侧缘86侧。

从该上缘延伸部204的边缘向该上缘延伸部204的厚度方向下方侧延伸出来的凸缘206形成在长度方向整个区域,对上缘延伸部204进行加强。

(作用和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同样的部分,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托架200具有从立起部84的上缘202延伸出来而构成反力接受部38的上缘延伸部204。因此,与将立起部84的侧缘弯曲而形成反力接受部38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加工性。

具体地进行说明,在将立起部84的侧缘弯曲而形成反力接受部38的情况下,由于对立起部84进行弯曲加工时的折线和对立起部84的侧缘进行弯曲加工时的折线在交叉方向上延伸,因此需要在弯曲加工机中调整金属板。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立起部84进行弯曲加工时的折线、对上缘延伸部204进行弯曲加工时的折线、以及对凸缘206进行弯曲加工时的折线向相同方向延伸。因此,不需要在弯曲加工机中调整金属板。

并且,在上缘延伸部204形成有沿上缘延伸部204的厚度方向延伸出来的凸缘206。因此,与不具有凸缘206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上缘延伸部204的刚性力。

此外,能够利用立起部84和凸缘206来抑制由反力接受部38按压的扭簧34向另一端部80的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金属板构成托架40,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由合成树脂形成托架40。此外,以将板状部件18以能够开闭的方式支承于主体12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罩以能够开闭的方式支承于主体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