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型线缆外护套纵横向开缆刀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278762发布日期:2020-06-26 23:2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环型线缆外护套纵横向开缆刀,包括带有缺口的圆环形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第一支撑杆,用于推动刀具进给,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固定件外侧,另一端穿过开设在所述固定件上的外导向孔;所述第一支撑杆可沿所述外导向孔移动;

至少一刀具,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对应设置,所述刀具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伸入所述固定件的一端;

至少一对线缆固定装置,成对的所述线缆固定装置之间呈对称分布;所述线缆固定装置包括:

对称设置的一对伸缩筒;所述伸缩筒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件的内壁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一用于抵住线缆的托板;

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伸缩筒内;所述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件的内壁上,另一端伸出所述伸缩筒并连接所述托板;所述托板接触所述线缆的一侧面上设置万向轮;

第二支撑杆,用于推动所述托板,所述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伸缩筒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杆螺纹连接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固定件外,另一端自所述固定件外侧,穿过所述固定件并朝所述托板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型线缆外护套纵横向开缆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设置为2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呈180度对称分布;所述线缆固定装置的数量为1对;所述线缆固定装置和第一支撑杆之间呈90度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型线缆外护套纵横向开缆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内壁上设置用于承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固定支架;

所述固定支架上开设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对应所述外导向孔设置;

所述第一支撑杆沿所述外导向孔径向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带动所述刀具,沿所述第一导向孔径向进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型线缆外护套纵横向开缆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外导向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导向孔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型线缆外护套纵横向开缆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筒包括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所述第二支撑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撑管内,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一支撑管并朝所述托板延伸;所述第二支撑管可沿所述第一支撑管的内壁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型线缆外护套纵横向开缆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与一可拆卸弧盘配合;所述可拆卸弧盘卡设在所述固定件的外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型线缆外护套纵横向开缆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侧开设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型线缆外护套纵横向开缆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固定件外侧的一端固定第一把手;所述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固定件外侧的一端固定第二把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型线缆外护套纵横向开缆刀,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转舵;所述转舵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固定件的外边缘。

10.一种环型线缆外护套纵横向开缆刀的使用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9之任一项所述的环型线缆外护套纵横向开缆刀,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带切线缆由所述缺口位置放入所述固定件中,旋转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沿所述外导向孔进给,当所述第二支撑移动至所述托板处时,继续旋转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推动所述托板朝线缆移动,所述伸缩筒随所述第二支撑杆移动而伸长,直至所述万向轮抵住所述线缆时,停止旋转所述第二支撑杆;

(2)推进所述第一支撑杆,直至所述刀具抵住所述线缆,停止推进;

(3)再次推进所述第一支撑杆,根据线缆外护套的硬度设计刀具的进给量;

(4)旋转所述固定件,所述刀具绕着线缆作周向运动以完成线缆外护套横向面的开缆;

(5)再次推进所述第一支撑杆,根据线缆外护套的硬度设计刀具的进给量;

(6)沿所述线缆的走向,推拉所述固定件,所述万向轮沿所述线缆移动,所述刀具沿着所述线缆作轴向运动以完成线缆外护套纵向面的开缆;

(7)将第一支撑杆反向拉回以归位,之后将所述第二支撑杆反向旋转,所述万向轮脱离所述线缆,此时所述弹性构件回缩,伸缩筒随所述弹性构件回缩,取出开剥完毕的所述线缆。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环型线缆外护套纵横向开缆刀,包括至少一用于推动刀具进给第一支撑杆,至少一与第一支撑杆对应设置的刀具、至少一对线缆固定装置,成对的线缆固定装置之间呈对称分布;线缆固定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伸缩、弹性构件以及用于推动托板第二支撑杆;弹性构件设置在伸缩筒内;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在固定件的内壁上,另一端伸出伸缩筒并连接托板;托板接触线缆的一侧面上设置万向轮。本发明可实现线缆外护套的横向和纵向开剥,保证开剥成功率,提升开剥速度。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环型线缆外护套纵横向开缆刀的使用方法。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珠;陈冰如;刘梦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03.23
技术公布日:2020.06.2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