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1741发布日期:2020-07-29 03:05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面板等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子设备的形态具有更多的要求,例如对于车载显示面板而言,人们对曲面的车载显示面板需求越来越多。

对于通常的显示面板而言,其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其中,阵列基板上设有薄膜晶体管层,彩膜基板上设有彩色滤光单元和黑矩阵。但是,如果将该种结构的面板应用在曲面屏时,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弯曲后,二者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偏移,导致阵列基板中的金属层暴露在彩膜基板上由黑矩阵限定的开口区内,出现金属漏光现象。为了改善金属漏光现象,人们利用coa(colorfilteronarray)技术改善该问题。

应用coa技术的显示面板中将彩色滤光单元设置于阵列基板上,此时如果与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另一个基板设置不合理,易使穿过该基板的光线发生反射、或易造成外界的水汽进入显示面板内部,将会对显示面板的信赖性以及整体质量带来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能够有效改善金属漏光现象、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封装效果,以及提升显示面板的信赖性和整体质量。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和位于第一衬底一侧的平坦化层;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且位于平坦化层背离第一衬底的一侧,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像素驱动电路、彩色滤光单元以及遮光层,像素驱动电路、彩色滤光单元以及遮光层位于第二衬底朝向第一基板的一侧;显示介质层,夹设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其中,平坦化层的材料包括无机材料,平坦化层的折射率大于等于1.3且小于等于1.8。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夹设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显示介质层,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像素驱动电路、彩色滤光单元以及遮光层,此时,像素驱动电路、彩色滤光单元以及遮光层位于同一基板上,当显示面板弯曲时,像素驱动电路中的金属膜层结构与遮光层的相对位置关系不会受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相对位移的影响,位于同一基板上的金属膜层结构、彩色滤光单元以及遮光层在同一弯曲力的作用下形变程度接近,使得弯曲过程中金属膜层结构仍会被遮光层遮挡,降低金属膜层结构暴露在开口区域内的风险,从而对金属漏光现象进行有效改善。而且,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大遮光层覆盖面积以改善金属漏光的方式,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无需对遮光层覆盖面积进行调整,从而使显示面板仍保持较高的开口率,使其具有更优的显示性能。

进一步的,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和位于第一衬底一侧的平坦化层,通过设置平坦化层便于后期配向层等膜层结构的制作。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平坦化层与第一衬底直接接触,通过平坦化层的折射率大于等于1.3且小于等于1.8,使得平坦化层的折射率与第一衬底的折射率接近,能够有效减小第一衬底与平坦化层界面处的反射率,减小对外界环境光线的反射,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清晰度。同时,由于发明实施例中的平坦化层的材料包括无机材料,且平坦化层可以与第一衬底直接接触,使得平坦化层在成膜过程中可以利用高温成膜,以使形成的平坦化层的致密性提高,起到有效防止外界的水汽进入显示面板内部的作用,提高显示面板的信赖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平坦化层的折射率与平坦化层的背离第一衬底方向上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平坦化层的折射率与平坦化层的背离第一衬底方向上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图;

图5是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中平坦化层的折射率与平坦化层的背离第一衬底方向上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板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发明,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以及显示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以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在图2中是在遮光层区域内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剖显示面板得到的截面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第二基板20以及夹设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的显示介质层3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100(liquidcrystaldisplay,lcd),相应的显示介质层30为液晶层,液晶层中包括液晶分子,液晶分子可以为棒状结构。本文以显示面板100为液晶显示面板进行说明。

第一基板10包括第一衬底11和位于第一衬底11一侧的平坦化层12,此时,平坦化层12位于第一衬底11一侧的表面。第二基板20位于平坦化层12背离第一衬底11的一侧,第二基板20包括第二衬底21、像素驱动电路22、彩色滤光单元23以及遮光层29,像素驱动电路22、彩色滤光单元23以及遮光层29位于第二衬底21朝向第一基板10的一侧。其中,平坦化层12的材料包括无机材料,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大于等于1.3且小于等于1.8。

进一步的,第一基板10还包括位于平坦化层12背离第一衬底11一侧的第一配向层101,第二基板20还包括彩色滤光单元23以及遮光层29背离第二衬底21一侧的第二配向层201,第一配向层101与第二配向层201相互配合以驱动液晶分子正常翻转。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第二基板20以及夹设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的显示介质层30,第二基板20包括第二衬底21、像素驱动电路22、彩色滤光单元23以及遮光层29,此时,像素驱动电路22、彩色滤光单元23以及遮光层29位于同一基板上,使得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使用了coa技术,当显示面板100弯曲时,像素驱动电路22中的金属膜层结构与遮光层29的相对位置关系不会受到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的相对位移的影响,位于同一基板(第二基板20)上的金属膜层结构、彩色滤光单元23以及遮光层29在同一弯曲力的作用下形变程度接近,使得弯曲过程中金属膜层结构仍会被遮光层29遮挡,降低其暴露在开口区域la内的风险,从而对金属漏光现象进行有效改善。而且,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大遮光层29覆盖面积以改善金属漏光的方式,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无需对遮光层29覆盖面积进行调整,从而使显示面板100仍保持较高的开口率,使其具有更优的显示性能。

进一步的,第一基板10包括第一衬底11和位于第一衬底11一侧的平坦化层12,通过设置平坦化层12便于后期配向层等膜层结构的制作。第一衬底11为玻璃衬底时,玻璃衬底的折射率约为1.52,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平坦化层12与第一衬底11直接接触,若平坦化层12与第一衬底11的折射率不同,会使显示面板100内部光线或外界光线在二者的交界处发生反射,此时如果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小于1.3或大于1.8,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与第一衬底11的折射率相差大,易造成第一衬底11与平坦化层12界面处的反射率大,光线反射数量较多,不利于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的提升,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大于等于1.3且小于等于1.8,使得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与第一衬底11的折射率接近,能够有效减小第一衬底11与平坦化层12界面处的反射率,减小对外界环境光线的反射,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清晰度。

同时,由于发明实施例中的平坦化层12的材料包括无机材料,且平坦化层12可以与第一衬底11直接接触,相较于传统的利用coa技术的显示面板中平坦化层12的材料为有机材料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平坦化层12在成膜过程中可以利用高温成膜,以使形成的平坦化层12的致密性提高,起到有效防止外界的水汽进入显示面板100内部的作用,提高显示面板100的信赖性。

为了进一步缩小第一衬底11与平坦化层12界面处的反射率,防止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过大或过小,导致第一衬底11与平坦化层12界面处存在较大的反射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大于等于1.4且小于等于1.6。在具体实施时,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设定,例如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为1.4、1.5、1.52或1.6等。可选地,当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为1.52或1.5时,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与第一衬底11折射率相同,此时从显示面板100内部出射的光线以及外界的光线在经过平坦化层12于第一衬底11时,几乎不会发生反射,能够很好的改善显示面板100的反射问题。

根据反射率的计算公式r=(na-nb)2/(na+nb)2,其中r为两个膜层结构界面处的反射率,na为其中一个膜层结构的折射率,nb为另一个膜层结构的折射率。根据反射率的计算公式可知,当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与第一衬底11的折射率之间的存在差值尤其是差值较大时,会在平坦化层12与第一衬底11界面处的存在光线的反射情况。例如,当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为1.9,第一衬底11的折射率为1.5时,根据反射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可知此时平坦化层12与第一衬底11界面处的反射率为1.4%,此时二者界面处的反射率较大。为了改善反射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进行改进。例如,设置平坦化层12中远离第一衬底11处的折射率为1.9、靠近第一衬底11处的折射率为1.7、第一衬底11的折射率为1.5时,此时折射率不同的平坦化层12中存在的反射率为0.3%,而靠近第一衬底11的平坦化层12与第一衬底11之间的反射率为0.3%,平坦化层12整体与第一衬底11之间的反射率为0.6%,因此,通过对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进行渐变化改进能够有效改善显示面板100存在的反射问题。

因此,为了进一步对第一基板10的反射率进行优化,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在背离第一衬底11的方向上递增或递减。此时,以第一衬底11的折射率起始,第一衬底11与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背离第一衬底11的方向上递增或递减。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一衬底11与平坦化层12之间的折射率变化合理,不存在折射率突变的情况,以有效减小显示面板100的反射率。

可选地,为了实现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在背离第一衬底11的方向上递增或递减,可以在平坦化层12掺杂能够改变折射率的粒子,例如,可以通过调整平坦化层12掺杂能够改变折射率的粒子的掺杂浓度进而实现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的变化,或者设置多层折射率递增或递减的平坦化子层,以对第一基板10的折射率进行优化。

可以理解的是,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在背离第一衬底11的方向上递增或递减可以是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在背离第一衬底11的方向上直线递增、直线递减、折线递增、折线递减、曲线递增、曲线递减的任意一种。

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在背离第一衬底11的方向上递增或递减的结构相似,本文以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在背离第一衬底11的方向递减为例进行说明。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平坦化层的折射率与平坦化层的背离第一衬底方向上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图,图4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平坦化层的折射率与平坦化层的背离第一衬底方向上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图,图5是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中平坦化层的折射率与平坦化层的背离第一衬底方向上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图。在图3至图5中以平坦化层12的背离第一衬底11的方向的距离为横坐标,以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为纵坐标,以第一衬底11的折射率为坐标原点建立oxy坐标系。从图3中可以看出,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在背离第一衬底11的方向上呈直线递减,平坦化层12厚度方向的膜层结构与第一衬底11的折射率均匀过渡,有效优化第一基板10的反射率。从图4中可以看出,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在背离第一衬底11的方向上呈阶梯状折线递减,能够减小平坦化层12整体与第一衬底11之间的界面反射率。从图5中可以看出,平坦化层12在背离第一衬底11的方向上呈曲线递减,同样也能够减小平坦化层12整体与第一衬底11之间的界面反射率。通过合理设置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和第一衬底11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使得第一衬底11与平坦化层12之间的折射率递增或递减,不存在折射率突变的情况,相较于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固定不变且与第一衬底11的折射率之间存在差异时,本发明实施例的设置方式能够有效减小第一基板10的反射率,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为了实现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在背离第一衬底11的方向递增或递减,以优化第一基板10的反射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平坦化层12包括第一子层121和第二子层122,第一子层121位于第一衬底11朝向第二基板20的表面,第二子层122位于第一子层121背离第一衬底11的表面,第一子层121的折射率介于第一衬底11的折射率和第二子层122的折射率之间。

其中,当第一衬底11的折射率为n3、第一子层121的折射率为n4、第二子层122的折射率为n5时,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衬底11、第一子层121以及第二子层122之间的折射率关系可以为n3≥n4≥n5,或者n3≤n4≤n5。

为了更好理解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在背离第一衬底11的方向上递增或递减时能够降低显示面板100的第一衬底11与平坦化层12界面处的反射率,下面以平坦化层12包括第一子层121和第二子层122为例并结合对比例进行说明。

在对比例中,第一衬底11的折射率、第一子层121的折射率以及第二子层122的折射率沿背离第一衬底11的方向上发生突变,即第一衬底11的折射率、第一子层121的折射率以及第二子层122的折射率沿背离第一衬底11的方向并非递增或递减。其中,在对比例中,第一衬底11的折射率为n3=1.5、第一子层121的折射率为n4=1.9、第二子层122的折射率为n5=1.4时,通过反射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可知,第一衬底11与第一子层121界面处的反射率r1=1.4%,第一子层121与第二子层122界面处的反射率r1=2.3%。

而在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衬底11的折射率、第一子层121的折射率以及第二子层122的折射率沿背离第一衬底11的方向递增或递减。其中,当第一衬底11的折射率为n3=1.5、第一子层121的折射率为n4=1.5、第二子层122的折射率为n5=1.4时,通过反射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可知,第一衬底11与第一子层121界面处的反射率r1=0%,第一子层121与第二子层122界面处的反射率r1=0.1%。通过与对比例进行对比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中平坦化层12与第一衬底11的折射率的设置方式能够有效减小第一子层121与第二子层122界面以及第一子层121与第一衬底11界面处的反射率,从而减小各个界面处对光线的反射,有效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和清晰度。

当显示面板100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时,用户希望显示面板100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良好的显示效果,即显示面板100需要具有良好的信赖性,尤其是当显示面板100为车载显示面板100时,对显示面板100的信赖性具有更高的要求。在一些应用coa技术的显示面板100中,设置于第一衬底11一侧的平坦化层12为感光性树脂薄膜(overcoat,oc)层,oc层为有机材料层,当长时间处于高温或高湿环境中时,oc层的吸水特性极易导致液晶显示面板100内部出现异物或起泡(bubble)。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平坦化层12的材料包括无机材料,平坦化层12的材料包括硅氮化物(sinx)、硅氧化物(siox)的至少之一,其中x值在一定范围内可调,例如x可以为2。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包括有无机材料的平坦化层12能够直接与无机玻璃(第一衬底11)直接接触,且本发明实施例利用了coa技术,能够避免平坦化层12与其他有机膜层结构,例如色阻层接触时避免对其他膜层结构造成影响而膜温度不能太高,从而使得平坦化层12在成膜过程中可以利用高温成膜,使得形成的平坦化层12的致密性提高,起到有效防止外界的水汽进入显示面板100内部的作用,提高显示面板100的信赖性。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封框胶40,封框胶40位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且围绕显示区aa的外周侧设置,通过在显示面板100上设置封框胶40,使得封框胶40能够起到阻挡外界的水汽进入显示面板100内部的作用。但是在一些显示面板100中,外界的水汽可能通过封框胶40与第一基板10和/或第二基板20接触的表面处进入封框胶40内部,造成显示面板100内部产生异物或bubble。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显示面板100具有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na,平坦化层12包括位于非显示区na的第一凹槽123,第一凹槽123由平坦化层12背离第一衬底11的表面向靠近第一衬底11方向延伸,封框胶40填充第一凹槽123。通过在平坦化层12上设置第一凹槽123且封框胶40填充至第一凹槽123内,此时第一凹槽123与封框胶40相互嵌套设置,增大了封框胶40与平坦化层1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延长了外界水汽进入显示面板100内部的路径,提高封框胶40的封装性能。同时,还能够增加第一基板10与封框胶40连接的结合力,提高显示面板100的结合力,当显示面板100为曲面显示面板100或显示面板100需要弯曲时,上述设置方式能够有效减小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产生的相对位移量,防止对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产生影响。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平坦化层12的组成材料包括无机材料,例如sinx时,有利于在平坦化层12上制作第一凹槽123以及实现平坦化层12与封框胶40的嵌套设计,相较于平坦化层12为oc层而言,若oc层为热感oc层,此时热感oc层无法制作嵌套设计,而当oc层为光感oc层时,虽然光感oc层上能够设置凹槽结构并与封框胶40的嵌套设计时,但是光感oc层会降低显示面板100的光线穿透力以及造成光感oc层的平坦度恶化。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平坦化层12的组成材料包括无机材料,易于制作平坦化层12与封框胶40的嵌套设计,且平坦性良好。

请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板的俯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3在第一衬底11上的正投影为环形。其中,本文中的环形是指广义上的具有内边缘和外边缘的封闭结构,可以为圆形环、方形环或多边形环的任意一种,第一凹槽123在第一衬底11上的正投影的内边缘和外边缘可以同心设置以限定出环形。通过将第一凹槽123设置为环形,使得在显示面板100的整个周向上,封框胶40均能够填充至第一凹槽123内,均匀提高了显示面板100各个方向上的封装能力,提高显示面板100的信赖性,同时均匀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结合力。

为了进一步延长外界水汽进入显示面板100的路径同时提高面板结合力,在一些实施例中,由非显示区na指向显示区aa的方向上,平坦化层12包括的第一凹槽123的数量为1~5个。

当第一凹槽123在第一衬底11上的正投影为环形时,由非显示区na指向显示区aa的方向上,平坦化层12包括1~5个环形的第一凹槽123,也就是说,在非显示区na的宽度上,平坦化层12包括1~5个环形的第一凹槽123。非显示区na的宽度为图8示出的显示面板100的左侧边框或右侧边框沿第一方向m的延伸距离,非显示区na的宽度也可以为图8示出的显示面板100的上侧边框或下侧边框沿第二方向n的延伸距离。具体如图8所示,平坦化层12包括的第一凹槽123的数量为2个,分别为第一凹槽123a和第一凹槽123b,第一凹槽123a和第一凹槽123b相互间隔设置。通过在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na设置合理数量的第一凹槽123,能够合理利用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na空间,提高显示面板100的信赖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凹槽123在第一衬底11上的正投影也可以为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结构。

下面结合附图8至附图10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凹槽123的结构进行说明,图9是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3在第一衬底11上的正投影位于平坦化层12在第一衬底11上正投影的外轮廓内;或者,第一凹槽123的至少部分在第一衬底11上的正投影与平坦化层12在第一衬底11上正投影的外轮廓重叠。通过合理设置第一凹槽123的结构,能够在合理利用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na即边框的空间的基础上,能够设置合理结构以及较多数量的第一凹槽123,有效提高显示面板100的信赖性和面板结合力。平坦化层12在第一衬底11上正投影的外轮廓是指平坦化层12在第一衬底11上正投影中处于最边缘位置的轮廓,也即外轮廓为构成平坦化层12在第一衬底11上正投影边界或外形的结构。其中,第一凹槽123的至少部分在第一衬底11上的正投影与平坦化层12在第一衬底11上正投影的外轮廓重叠是指第一凹槽123厚度方向上的部分结构或第一凹槽123整体在第一衬底11上的正投影与平坦化层12在第一衬底11上正投影的外轮廓重叠。

结合附图6、附图9和附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平坦化层12可以包括第一子层121和第二子层122,第一子层121位于第一衬底11朝向第二基板20的表面,第二子层122位于第一子层121背离第一衬底11的表面时,第一凹槽123由第二子层122背离第一衬底11的表面向靠近第一衬底11方向延伸至第二子层122内和/或第一子层121。通过合理设置第一凹槽123的延伸深度,便于工艺制作同时有效延长封框胶40与第一基板10的接触面积。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6所示,第一凹槽123由第二子层122背离第一衬底11的表面向靠近第一衬底11方向延伸至第二子层122内、或者如图9中左侧的第一凹槽123所示,第一凹槽123由第二子层122背离第一衬底11的表面向靠近第一衬底11方向贯穿第二子层122、或者如图10所示第一凹槽123由第二子层122背离第一衬底11的表面向靠近第一衬底11方向贯穿第二子层122以及延伸至第一子层121内。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设置第一凹槽123延伸至第一子层121以及第二子层122中的深度。

进一步地,当第一凹槽123延伸至第一子层121内部时,第一凹槽12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子凹槽1231和第二子凹槽1232,第一子凹槽1231设置于第一子层121,第二子凹槽1232设置于第二子层122。通过将第一凹槽123贯穿第二子层122且延伸至第一子层121内部,使得封框胶40能够分别填充至相互连通的第一子凹槽1231和第二子凹槽1232内,以增大封框胶40与第一子层121和第二子层122的接触面积,增加封框胶40与第一子层121和第二子层122的结合力且起到良好的封装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10对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凹槽123的结构进行说明。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层122在第一衬底1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子层121在第一衬底11上的正投影内,此时第二子层122的平面面积小于第一子层121的平面面积,第一子凹槽1231在第一衬底1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子层121在第一衬底11上正投影的外轮廓的内部,第二子凹槽1232在第一衬底1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子层122在第一衬底11上正投影的外轮廓重叠。其中第一子凹槽1231可以在第一子层121形成时通过对第一子层121图案化处理形成,第二子凹槽1232可以在第二子层122形成时通过对第二子层122图案化处理形成,例如对第二子层122的边缘处进行刻蚀,使得在第一子层121和第二子层122的边缘处形成台阶状结构,或者也可以形成较小的第二子层122,使得第二子层122与第一子层121的边缘直接形成台阶状结构,以形成第二子凹槽1232。

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间隔柱(mainphotospacer,mps)50,间隔柱50设置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用于支撑并间隔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保证液晶显示面板100的盒厚,为了进一步显示面板100中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的结合力,提高显示面板100的信赖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平坦化层12包括第二凹槽124,第二凹槽124散布于显示区aa,第二凹槽124由平坦化层12背离第一衬底11的表面向靠近第一衬底11方向延伸,至少部分的间隔柱50延伸至第二凹槽124内,以增大间隔柱50与第二凹槽124的接触面积,增大面板的结合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间隔柱50在第一衬底1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凹槽124在第一衬底11上正投影内,沿背离第一衬底11的方向上,第二凹槽124的开口在平行于显示面板100平面方向上的尺寸递增。通过上述设置,使得间隔柱50与第二凹槽124的形状匹配,使得间隔柱50准确稳定的嵌套至第二凹槽124内部。同时,当平坦化层12的组成材料包括无机材料,例如siox时,有利于在平坦化层12上制作第二凹槽124以及实现平坦化层12与间隔柱50的嵌套设计,相较于平坦化层12为oc层而言,若oc层为热感oc层,此时热感oc层无法制作嵌套设计,而当oc层为光感oc层时,虽然光感oc层上能够设置凹槽结构并与封框胶40的嵌套设计时,但是光感oc层会降低显示面板100的光线穿透力以及造成光感oc层的平坦度恶化。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当平坦化层12包括沿靠近第二基板20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子层121和第二子层122时,第二凹槽124由第二子层122背离第一衬底11的表面向靠近第一衬底11方向延伸至第二子层122和/或第一子层121内。通过合理设置第二凹槽124的延伸深度,便于工艺制作同时有效延长间隔柱50与第一基板10的接触面积。

在具体实施时,第二凹槽124由第二子层122背离第一衬底11的表面向靠近第一衬底11方向延伸至第二子层122内、或者第二凹槽124由第二子层122背离第一衬底11的表面向靠近第一衬底11方向贯穿第二子层122、或者第二凹槽124由第二子层122背离第一衬底11的表面向靠近第一衬底11方向贯穿第二子层122以及延伸至第一子层121内。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设置第二凹槽124延伸至第一子层121以及第二子层122中的深度。

进一步地,当第二凹槽124延伸至第一子层121内部时,第二凹槽124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子凹槽1241和第四子凹槽1242,第三子凹槽1241设置于第一子层121,第四子凹槽1242设置于第二子层122。通过将第二凹槽124贯穿第二子层122且延伸至第一子层121内部,使得间隔柱50能够分别填充至相互连通的第三子凹槽1241和第四子凹槽1242内,以增大间隔柱50与第一子层121和第二子层122的接触面积,增加间隔柱50与第一子层121和第二子层122的结合力。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使用了coa技术,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10对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的结构进行描述。可以理解的是,附图中示例性的示出了其中一些利用coa技术的显示面板100的结构,其中第二基板20可以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结构,还可以是其他的膜层设置方式,可以是底栅结构,也可以是顶栅结构,另外,遮光层29、公共电极27、像素电极28、触控信号线25的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像素驱动电路22位于第二衬底21上和彩色滤光单元23之间,像素驱动电路22包括沿背离第二衬底21方向设置的有源层221、栅极层222和源漏极层223,其中源漏极层223包括源极和漏极。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基板20还包括层叠设置的像素电极28和公共电极27,公共电极27位于彩色滤光单元23背离所述第二衬底21的一侧,像素电极28位于公共电极27背离第二衬底21的一侧,像素电极28与像素驱动电路22连接,以通过像素驱动电路22为像素电极28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基板20还包括挡光层lsm、缓冲层buf、平坦层24、触控信号线25、第一绝缘层261、以及第二绝缘层262。挡光层lsm位于第二衬底21上,缓冲层buf位于挡光层lsm与驱动电路22之间,触控信号线25设于平坦层24背离第二衬底21的一侧,第一绝缘层261设于触控信号线25背离第二衬底21的一侧,彩色滤光单元23位于第一绝缘层261背离第二衬底21的一侧,遮光层29位于彩色滤光单元23背离第二衬底21的一侧,公共电极27设于遮光层29背离第二衬底21的一侧,公共电极27可以复用为触控电极,且公共电极27与触控信号线25通过跨桥结构271电连接,第二绝缘层262设于公共电极27背离第二衬底21的一侧,像素电极28位于第二绝缘层262背离第二衬底21的一侧,像素电极28与源漏极层223电连接,其中,公共电极27、像素电极28和跨桥结构271可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等材料形成。具体地,当显示面板100处于显示模式时,公共电极27接收公共电极信号,源漏极层223向像素电极28提供驱动信号,像素电极28和公共电极27之间形成电场,驱动液晶翻转,从而实现正常显示。当显示面板100处于触控模式时,公共电极27复用为触控电极,当手指触摸显示面板100处于时,手指所在位置处的公共电极27的耦合电容会发生变化,驱动芯片进而根据触控信号线25所传输的检测信号,对手指的触摸位置进行确定。

遮光层29包括第一遮光部291和第二遮光部292,第一遮光部291沿第一方向m延伸,第二遮光部292沿第二方向n延伸,第一遮光部291和第二遮光部292交叉限定低温多晶硅显示面板100的开口区域la,彩色滤光单元23包括多个颜色的色阻,在第一方向m上,相邻两个不同颜色的色阻依次间隔设置,以实现显示面板100的全彩显示。

可以理解的是,遮光层29在第二基板20上的位置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位置,可选地,至少部分遮光层29位于公共电极27与第二绝缘层262之间或者至少部分遮光层29位于触控信号线25与平坦层24之间,本发明不对此进行限定。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像素驱动电路22、彩色滤光单元23以及遮光层29位于同一基板上,当显示面板100弯曲时,像素驱动电路22中的金属膜层结构遮光层29的相对位置关系不会受到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的相对位移的影响,位于同一基板上的金属膜层结构、彩色滤光单元23以及遮光层29在同一弯曲力的作用下形变程度接近,使得弯曲过程中金属膜层结构仍会被遮光层29遮挡,降低其暴露在开口区域la内的风险,从而对金属漏光现象进行有效改善。而且,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大遮光层29覆盖面积以改善金属漏光的方式,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无需对遮光层29覆盖面积进行调整,从而使显示面板100仍保持较高的开口率,使其具有更优的显示性能。

进一步的,第一基板10包括第一衬底11和位于第一衬底11一侧的平坦化层12,通过设置平坦化层12便于后期配向层等膜层结构的制作。第一衬底11为玻璃衬底时,玻璃衬底的折射率约为1.52,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平坦化层12与第一衬底11直接接触,通过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大于等于1.3且小于等于1.8,使得平坦化层12的折射率与第一衬底11的折射率接近,能够有效减小第一衬底11与平坦化层12界面处的反射率,减小对外界环境光线的反射,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清晰度。

同时,在第一平坦化层12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23和第二凹槽124,第一凹槽123位于非显示区na内,使得封框胶40可以填充至第一凹槽123内,以增大封框胶40与平坦化层12的连接面积,延长了外界水汽进入显示面板100内部的路径,起到很好的封装性能。第二凹槽124位于显示区aa,使得间隔柱50可以填充至第二凹槽124内,增大了间隔柱50与平坦化层12的接触面积,以增大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的结合力,防止当显示面板100应用在曲面显示面板100领域时,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在受到弯曲力的作用下二者之间产生较大的偏移量,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00的信赖性。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具体地,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装置,具体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是车载显示屏、手机、电脑或电视等电子显示设备,当该液晶显示装置用作车载显示屏时,可以应用在汽车、船只或飞机等交通工具中,该液晶显示装置可以为独立于汽车中的固有结构,也可以与汽车中的其他结构集成设置,如与前挡风玻璃集成设置或与仪表盘周边的台面集成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均不作限定。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实施当时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因此,采用该显示装置,能够在保持高开口率的前提下有效改善金属漏光,而且还能防止外界水汽进行显示装置内部,提高显示装置的封装性能,同时还提高了显示装置的面板结合力,提高显示装置的信赖性和可靠性,便于推广应用。

依照本发明如上文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发明以及在本发明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