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片、光学镜头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35629发布日期:2022-02-25 18:28阅读:71来源:国知局
光学镜片、光学镜头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镜片、光学镜头及具有该光学镜头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2.一般成像镜头通常在相邻两个透镜之间设置一个遮光片来消除杂散光,进而减弱眩光现象。但位于像侧的透镜的后面并未设置有遮光片,如此部分杂散光线射在位于像侧的透镜的法兰部上,会产生眩光,养牛场,现有技术中的3片式镜头并不能通过遮光片完全消除眩光。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消除眩光,提高成像品质的光学镜片。
4.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如上所述的光学镜片的光学镜头。
5.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如上所述的光学镜头的电子装置。
6.一种光学镜片,具有一光轴,所述光学镜片包括第一透光部及环绕所述第一透光部设置的第一法兰部,所述第一透光部及所述第一法兰部均关于所述光轴对称,所述第一法兰部包括一连接部及一凸缘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透光部与所述凸缘部,所述第一透光部包括一位于物侧的第一透光表面,所述连接部包括一与所述第一透光表面相连接的连接表面,所述连接表面具有纹理。
7.进一步地,定义所述连接表面的表面角为α,α》10
°

8.一种光学镜头,所述光学镜头包括一镜筒及多个收容并固定在所述镜筒内的透镜,至少一所述透镜为如上所述的光学镜片,位于像侧的一个所述透镜为所述光学镜片。
9.进一步地,所述光学镜头包括收容并固定在所述镜筒内的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及一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及所述第三透镜自像侧向物侧依次收容固定在所述镜筒内,所述第一透镜为所述光学镜片。
10.进一步地,所述光学镜头还包括一第一遮光片,所述第一遮光片位于所述第一透镜及所述第二透镜之间。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遮光片包括一遮光片主体部及由所述遮光片主体部围成的一遮光孔,所述遮光孔正对所述第一透光部。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镜包括一与所述第一透光部相对的第二透光部,所述第二透光部包括一与所述第一透光表面正对的第二透光表面,所述连接表面的宽度大于w
p
,其中,w
p
满足如下关系式:w
p
=2
×
(hs×
tanθ+r
s-rl3),其中,θ为半视场角,rs为所述第一遮光片的所述遮光孔的半径,rl3为所述光学镜片的透光部的半径,hs为所述光轴所在位置的所述第一透光表面与所述第二透光表明之间的垂直距离。
13.进一步地,所述光学镜头还包括一第二遮光片,所述第二遮光片位于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
14.进一步地,所述镜筒包括一收容腔及一入光口,所述入光口与所述收容腔相连通,
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遮光片、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遮光片及所述第三透镜自像侧向物侧依次收容固定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第三透镜毗邻所述入光口。
15.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一本体,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光学镜头,所述光学镜头位于所述本体内。
16.本发明提供的光学镜片,在法兰部上设置一如上所述的连接表面,通过设计所述连接表面的纹理、宽度及表面角,可以使得入射到所述第一法兰部的所述连接表面上的部分光线向外弯曲或发生全反射,之后被镜筒吸收;如此,能够进一步消除眩光现象并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品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所述光学镜头的示意图。
18.图2为图1所示的光学镜片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1][0022][002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1-3,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5]
本文中所使用的方位词“第一”、“第二”均是以使用时透镜元件的位置定义,而并不限定。
[0026]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0027]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光学镜片,所述光学镜片具有一光轴oo’。所述光学镜片20包括第一透光部201及环绕所述第一透光部201设置的第一法兰部202。所述第一透光部201及所述第一法兰部202均关于所述光轴oo’对称。
[0028]
所述第一法兰部202包括一连接部21及一凸缘部22,所述连接部21连接所述第一透光部201与所述凸缘部22。所述第一透光部201包括一位于物侧的第一透光表面2011。所述连接部21包括一与所述第一透光表面2011相连接的连接表面211,所述连接表面211具有纹理,以使得入射到所述连接表面211上的杂散光线扩散,从而解决杂散光线造成的眩光问题。
[0029]
定义所述连接表面211的表面角为α,α》10
°

[0030]
如图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光学镜头100,所述光学镜头100包括一镜筒10及多个及多个收容并固定在所述镜筒10内的透镜,至少一所述透镜为如上所述的光学镜片20,位于像侧的一个所述透镜为所述光学镜片20。
[0031]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100包括所述镜筒10及收容并固定在所述镜筒10内的一第一透镜20、一第二透镜30及一第三透镜40,所述第一透镜20、所述第二透镜30及所述第三透镜40自像侧向物侧依次收容固定在所述镜筒10内,所述第一透镜20即为所述光学镜片。
[0032]
其中,所述镜筒10具有一收容腔11及一入光口12。所述入光口12与所述收容腔11相连通。所述入光口12的内径小于所述收容腔11的内径。所述第一透镜20、所述第二透镜30及所述第三透镜40自像侧向物侧依次收容固定在所述收容腔11内。所述第三透镜40靠近所述入光口12。
[0033]
所述第二透镜30还包括一第二透光部301及一环绕所述第二透光部301设置的第二法兰部302,所述第二透光部301正对所述第一透光部201,所述第二法兰部302正对所述第一法兰部202。所述第二透光部301包括一面向所述第一透光表面2011的第二透光表面3011。
[0034]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100还包括一第一遮光片50及一第二遮光片60。所述第一遮光片50位于所述第一透镜20与所述第二透镜30之间,所述第二遮光片60位于所述第二透镜30与所述第三透镜40之间。
[0035]
所述第一遮光片50包括一遮光片主体部51及由所述遮光片主体部51围成的一遮光孔52,所述遮光孔52正对所述第一透光部201。
[0036]
所述连接表面211的宽度大于w
p
,其中,w
p
满足如下关系式:w
p
=2
×
(hs×
tanθ+r
s-rl3),其中,θ为半视场角,rs为所述第一遮光片50的所述遮光孔52的半径,rl3为所述第一透光部201的半径,hs为所述光轴oo’所在位置的所述第一透光表面2011与所述第二透光表面3011之间的垂直距离。
[0037]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还可以包括更多的透镜及遮光片,只要保证位于像侧的那个透镜为如上所述的光学镜片即可。
[0038]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还可以不包括第一遮光片及第二遮光片,此时,所述光学镜头的缩水有透镜均需为如上所述的光学镜片。
[0039]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100还包括一滤光片(图未示)、一感光元件(图未示)及一电路板(图未示)等。
[0040]
请参阅图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200,所述电子装置200包括一本体210,所述电子装置200还包括至少一如上所述的光学镜头100,所述光学镜头100设置在所述本体210内。
[0041]
本发明提供的光学镜片,在法兰部上设置一如上所述的连接表面,通过设计所述连接表面的纹理、宽度及表面角,可以使得入射到所述第一法兰部的所述连接表面上的部分光线向外弯曲或发生全反射,之后被镜筒吸收;如此,能够进一步消除眩光现象并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品质。
[0042]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